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8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1小节,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受到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圆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注重探究过程,培养能力在探究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归纳总结的方式。
学生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能够自主发现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和特征。
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三、加强应用实践,巩固知识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实践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在实践题中,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车轮的形状、计算圆形花坛的周长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关注学生差异,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
在探究和实践环节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在评价环节中我也注重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需要改进之处虽然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实践活动,但是在时间安排上还需要更加合理。
由于探究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节奏,确保探究活动能够充分展开。
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时,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精选22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精选2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炼为数学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
让学生去感受生活,去体验数学。
1、数学来源于生活。
这是这个教学案例的一条主线,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了知识产生的根源,还知识以本来面貌。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来学数学,不仅可以具体形象的学习知识,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探究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圆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用一个牛吃草的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从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中,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进行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上升为数学知识。
在案例中,先通过观察牛吃草形成的圆形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发现了木桩及牛绳的作用,这些具体的事物中,教师由木桩——圆心,牛绳——半径,反映出了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把反映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提取出来,用数学语言来概括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因此,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为数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数学与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
3、应用于实际。
数学知识的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的学习才是现实的,才是学生所喜爱的。
在本案例的最后所设计的发散练习中,就是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3.能够画圆及其部分。
4.能够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相关术语的解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等。
2.教学工具:黑板、笔、橡皮、圆规、量角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体,引入圆的话题,让学生对圆有一个基本认识。
2. 学习圆的定义和性质讲解圆的定义,引入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圆的相关术语介绍圆的相关术语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形物体。
4. 画圆教授如何使用圆规和其他工具画出圆和圆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画圆的方法。
5.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介绍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技巧。
6. 练习和巩固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在课程结束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给出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存在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圆的属性,能够使用相关工具画出圆和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设计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拓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们在本节课中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本55、56页的教学内容。
圆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也比较熟悉,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
这是一节基础课,对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做下了铺垫。
学情分析《圆的认识》是在学生低年级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I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练习本、直尺、圆规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教师: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咖些?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2.列举生活实例(1)多媒体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2)看到这么多的圆,请比较一下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预设: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它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圆,再次进行对比,加深对圆的了解:圆是一种曲线图形,激发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3、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i.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二、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三、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
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案点评:采用游戏引入的形式,寓教于乐,即感知了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集合思想,初步领悟了画圆的要领,同时密切了师生情感。
根据几何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看、想、说、画、议等形式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实践活动。
不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了圆,同时还发展了空间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一)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的图形1.教师提问: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2.教师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二)教师演示一个小球,小球上还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2.小结引入:(出示铁丝围成的圆)这就是一个圆.圆也是一种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圆心(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林迎春一、教材内容《圆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中的内容,即书中第57页至58页的内容以及练习十三中第1至4题。
二、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是小学数学中最后学习的一个平面图形,认识圆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圆锥的基础。
因此,它在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力图体现这种变化,力图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即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安排了一幅主题图,这样做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让学生先从直观上认识圆;接着再安排新的内容,使学生对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可以说,本节教材的编排恰到好处,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堪称新课标理念的完美体现。
3、教学策略及教学指导思想总的来说,我有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使用新课标教材,就要上出新教材的特点来,全面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活用好教材,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1)学法与教法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地位,自主展开对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让“发现与分享”成为整堂课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而且,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数学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相关术语;–能够辨别圆的不同部分;–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深入理解圆的特点;–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圆形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圆的基本概念; 2. 圆的相关术语; 3. 圆的不同部分。
难点: 1. 掌握圆周率的概念; 2. 运用圆形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圆形的图片、图形、实例等;2.教具:圆规、量角器、直尺等;3.学生:让学生带直尺、圆规等相关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圆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圆的美丽,引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
2. 讲授圆的基础知识(15分钟)1.讲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2.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的相关术语。
3. 讨论与实践(2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计算周长和面积;2.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圆规等工具画出圆,并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 拓展应用(10分钟)组织学生围绕圆的认识展开一些拓展性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的特点。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相关术语以及部分特点,掌握了利用圆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圆形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圆的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服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及时复习,做好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案:六年级上册《认识圆》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
3. 圆的画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4. 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2. 教学难点:圆的应用,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硬币、轮子等,引出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圆的定义、特征和画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知识。
3. 实践:让学生动手画圆,观察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知识。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在实践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圆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3)
敎學目标:1.使學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學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學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學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學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敎學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敎學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敎學准备多媒体课件、學具(圆规、尺子、剪刀、绳、钉子、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纸片等)。
敎學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我们以前學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长方、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2.出示圆形(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2)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师:你在哪见过圆?學生举例说。
(硬币、钟表面、茶杯盖的形状、玻璃器皿的外形等等)什么叫圆呢?它与我们以前學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敎师进行小结: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學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敎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2.學生展示汇报敎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敎师板书:圆心3.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
(敎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4.同學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敎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5.學生自主探究同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1)请同學们在圆纸片上画出半径,10秒钟,看能画出多少条?直径呢?(2)请同學们用直尺量一量画出的半径有多少厘米?你发现了什么?直径呢?(3)同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什么特征?直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敎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學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反思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充分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到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比如在探究用圆规画圆的环节设计中,先是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步骤,教师在学生探究之后,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课件。
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相关的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比如在学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利用圆规画圆的动画,形象生动地给学生以直观印象,让学生做到在玩中学。
又如在解决贯穿课堂的问题:“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同样运用有趣的动画,演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轮子在行进时的状态,让学生一目了然看到轮子设计成圆形的好处,再通过幻灯片中演示圆形和正方形在滚动的过程中,正心或是圆心距离地面距离的变化,直观简单,同时也巩固了“圆有无数条相等的半径”这一知识点,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3、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以致用,及时练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尤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思考巩固也就更加重要。
首先,在课堂环节的设计时,在学生学习了用半径画圆的基础上,设置了用直径画圆的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既巩固了半径画圆的方法,又让学生掌握了用直径画圆的方法,同时还给学生增加了探究的乐趣。
其次,也设置了判断半径、直径,画对称轴等题目,使学生巩固了半径、直径、对称轴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环节设置作用明显。
不足之处:1、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语言的艺术性、严谨性有待提高。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精炼、艺术性、严谨性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引导整个课堂。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学生经历着一个思维跳跃的过程,是空间思维想象的又一个突破。
《圆的认识》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圆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课前寻求准备,课后释意生活,让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将整个数学活动联成一气。
课堂伊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圆,这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了正确的圆的表象,认识到圆与球的区别,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①、数学活动时间长,是一个系统,不是在40分钟内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
②、把学生平时积累的感性材料前伸了,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学习活动。
课后布置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课外去观察去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特征。
这样的教与学打破了传统在课堂40分钟内学习知识的局限性,使整个数学活动联成一气。
2、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摆脱了直观、形象思维与直接经验的束缚。
几何知识具备由直观到抽象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合作、探索的能力,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采用了“设问-小组讨论-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时,我采用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方法,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在此过程中,学生自觉进行了分工合作,将要操作的部分分工给小组成员,然后又做交流,最后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圆》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知识与及技能: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过圆形?2、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如果我们从上面往下丢进一颗小石子,你发现了什么?3、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从这些自然现象中,你同样找到了圆吗?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圆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圆教师出示学习任务:(板书)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花坛上有圆、轮胎上有圆、表盘上有圆……见过,发现水中出现好多圆知道学习任务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圆,唤起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使他们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
并以此来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内驱力。
新知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6-----57页。
(学生预习)2、你知道了关于圆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3、你知道圆的特征吗?怎样用圆规画一个圆?(组间交流)(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圆的特征、圆的画法)3、说了这么多圆的有关知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4、练习:画一半径2厘米的圆。
5、看看你所画的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以前所学的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6、谁来说说用圆规是怎样画圆的?引导学生说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先确定圆心,针尖要戳在确定的圆心上,另一只脚是笔,两脚尖叉开的距离等于半径,旋转一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这一节课是小数六年级的一节概念新授课,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后对一种新的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认识。
作为曲线围成的平面几何图形,它既是一节起始课,同时也是后继学习内容——圆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在本节课教学时,先让学生完成了两项任务:一是观察生活中的圆,二是画圆。
这就首先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建立正确的圆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做好感性认识上的准备。
2、教学中以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做为主线。
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意义的基础上,我将课本中圆的特征这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探究“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用“折”、“画”、“量”的方法得到了学生所需的知识。
学生在探究中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当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又学会了分工合作的先进方法,将要操作的部分分工落实后又做交流,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当然,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我发现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不足;1、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明显不足,显得有些生硬。
2、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不够,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离不开教案,而且还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
第二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一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我的教学思路是先借助图片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圆的认识》课后反思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
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
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 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
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
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
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反思第【1】篇〗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对圆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已经系统的掌握了平面的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1、从生活中引入,感悟生活数学。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接着让学生照生活中的圆,再欣赏准备好的课件,这样就会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证实:思维往往是从活动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活动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们通过活动,发现了圆的特征,教师适时的引导,使学生能归纳出概念,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学生亲自体验,自己归纳方法。
教学画圆时,我们有想以前一样,一边讲解一边画圆,而是在介绍圆规之后,让学生姊姊试着画,让后说说是怎样画圆的,这样借助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资源中得到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根据情况,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归纳: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到校,学生在民主,友好的气氛中知识得到了理解和掌握。
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时我出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判断,通过选择,通过动手画,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1、画圆的时候,教师知道的不够,因此学生画的不够好,不够快。
2、练习题的设计要灵活多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圆的认识》这节课知识点抽象,小学生直观感受力强,但抽象能力弱。
与前面学习过的直线图形比较,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认知上的跨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及反思【课前慎思】《圆的认识》一直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几乎所有小学数学教学领域的名师大家都用过这节课来“吟诗作画”,各领风骚;后生新秀们更是频频用这节课来“小试牛刀”,争奇斗艳。
我在欣赏品味之余,发现我自己和同行们对于“圆的认识”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注重组织学生通过折叠、测量、比对等操作活动来发现圆的特征,不重视通过推理、想象、思辨等思维活动来概括出圆的特征;第二,注重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不重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第三,注重数学史料的文化点缀,不重视数学史料文化功能的挖掘。
我思考——“圆的认识”这节课究竟要讲
什么? 我思考——“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征象、标志。
”那么,圆的特征究竟是什么?“一条曲线围成”、“没有角”、“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是不是特征?“一中同长”的特征是不是需要下发空白研究报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究?这是不是为了“研究报告”而组织研究?这是不是教学上的形式主义? 我思考——半径和直径是不是应该“浓墨重彩”地去渲染? “圆”的概念都没有给出,是否需要咬文嚼字地概括出“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揭示两者概念后,让学生从一个圆内各各不同的线段中挑出“半径”和“直径”,有没有哪位老师见过学生有错?学生都不会有错的活动,要不要组织?我思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是不是教学难点,要不要研究,是否“顾名思义”就可以理解?得出关系后的填表练习,究竟是练习的两者关系,还是练习的乘以2和除以2的口算?我们是不是总是好为人师,以为我们不讲学生就不会?是的,熟能
生巧,但熟还能生厌,那熟是不是还能生笨呢? 爱因斯坦的话----“取一块木板在上面寻找最薄弱的部位,在那些容易打孔的地方钻开无数个孔”----会给我们什么启发? 我思考——量出半径都相等,就科学、深刻吗?在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真的画不完吗?画不完就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半径都相等”和“直径都相等”要不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我们说“正常人的两条腿是一样长的”,怎么不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人身上”?以后再说“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还要不要加上“在同一个正方形中”呢?数学上的严谨就是这样的吗?要加上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中或等圆中”,这是不是教学内容上的形式主义? 我思考——圆的画法是应该教,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但应该一二三地教吗?是不是在学生容易疏忽的两个地方“手拿住哪里”、“两脚之间的距离是直径还是半径”点破就可以了?学生抑或老师画出的不圆,是否就该
随手擦掉?那些“不圆”的作品,是不是课堂中的生命体?是否应该珍惜?我思考——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应该不仅关注“是什么”和“怎样做”,还应该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是不是才凸显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一学科特色?是不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良好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数学老师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模式,让学生“知道怎样思维”,让学生掌握作为一种“非言语程序性知识”的思维?我思考——“圆”的意蕴实在是丰富,借着这么“圆满”的素材,我们是否可以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突破常规的创新思维上做些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一定这样吗”?柳暗花明、曲径通幽、殊途同归的心理体验,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慎思明辨,我认识到“圆”这一节课应该讲的有价值的东西实在是太多,有舍才
有得,一课一得足矣! 【教学目标】1. 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 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课前谈话】师:我看到有同学桌上放了橡皮,借给我,行吗?借谁的呢?都借给我吧!师:嗳,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猜一猜——生:做魔术。
师:生:你自己写错了,要擦。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是为了不让你用。
(学生们笑了。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慎重。
错了,也不白错,抓住“她”好好欣赏!这样,这节课我们就约定不用橡皮,好吗?我相信大家会守信用的。
【课堂实录】一、寻宝中创造“圆” 师:小明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的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
” 你手头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呢?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师:刚才我看了一圈,同学们都在纸上表示出了自己的想法。
宝物可能在这——师:找到这个点的同学,请举手。
还可能在其它位置吗?师:这是什么?生:圆!师:刚才想到圆了的同学请举手!开始没想到的同学,现在认同了吗?那宝物的位置可能在哪呢?生:宝物的位置在这个圆上。
师:谁能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圆?生1:这是一个有宝物的圆!生2:宝物就在小明周围!师:说得真好,周围这个词用得没错!周围的范围可大了?? 生:宝物在距离左脚3米的位置。
师:是啊,他强调了左脚。
这个左脚也就是圆的什么?生:圆心!!圆心!师:没错,叫圆心。
也就是以左脚为圆心。
他刚才强调了,距离左脚3米,这个距离3米,知道叫什么名称吗?生:直径!半径!师:直径还是半径?生:半径!师:现在,用上“圆心”、“半径”,谁能清楚地说一说这个宝物可能在哪?生:以他左
脚为圆心,半径3米的圆内。
师:在圆内还是在圆上?生:在圆上!师:刚才董思纯很精彩的发言,把两个要素都说出来了,是不是只要说“以什么为圆心,以多长为半径”把这个圆就确定下来了?二、追问中初识“圆” 师:咦——为什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就是个圆呢?生1:因为宝物所在位置以小明左脚为定点旋转一圈,所以宝物所在位置是个圆。
生2:因为纸条上并没有明确地指出宝物在左脚3米哪个地方!师:对!要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圆的特征。
想一想,圆具有什么特征呢?生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对称轴是什么?生1:直径。
生2:圆没有棱角。
师:圆有什么特征呢?有比较才有鉴别。
我们可以把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
生3:圆的半径无论画在哪里,它的长都是一样的。
生4:圆不能计算面积。
生:可以的!生5:长方形、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直的线围成的,而圆是曲线围成的。
师:几条曲线?生: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