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古高地德语文学

合集下载

德语发展简史

德语发展简史
法语词的影响: 用 -ieren构造动词, regnieren(regieren)
词 法语宫廷词汇: dancer-tanzen, palais-palas. 汇 出现尊称 Sie.
15
早期近代德语(1350~1650)
教权、皇权减弱
工业、经济繁荣 出现城市和以平民为代
表的新兴社会阶层
说明:
有星号*的图引自
Bünting教授的课
件,有改变。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德语发展阶段一瞥
第一次辅音 变化
日耳曼语
印欧语
德语
第二次辅音 变化
2
• 关于印欧语
印欧人:欧洲的中部和东部的原始社会的氏族群体 大约5000年以前的一种古老语言 约在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分化 分布于从印度到冰岛之间的辽阔印欧地带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 全世界约有19 亿人讲该语系的诸种语言
650-1050
中高地德语 早期近代德语 近代德语
Mittelalthochdeutsch
Frühneuhochdeutsch
Neuhochdeutsch
1050-1350 1350-1650 1650-1900
现代德语
Gegenwarts-
1900-
sprache
8
古高地德语 Althochdeutsch (600-1050 )
中部方言 南部方言
S 公元6世纪
第二次辅音变化
• 主要特征
日耳曼语的清爆破音 p 古德语的清塞复合音 pf
日耳曼语的浊塞音 b 古德语的清爆破音 p
tk tz ch
dg tk
意义:
•德国南方和中部的方言逐步形成统一的德语, •与英语相区别,形成独立的语言

德语文学选读+第一讲+第二讲+古高地德语

德语文学选读+第一讲+第二讲+古高地德语

日尔曼语
Germanisch
古高地德语 Althochdeutsch 中高地德语 Mittelhochdeutsch 早期近代德语 Frühneuhochdeutsch
2000 v. Chr.-650 n. Chr.
650-1050
1050-1350
1350-1650
近代德语 现代德语
Neuhochdeutsch Gegenwartssprache
PPT课件
1650-1900 1900-
3
Indoeuropäisch
Lateinisch
Germanisch
Griechisch ……
Englisch
Deutsch
Dänisch
........
eine alte Sprache vor 5000 Jahren
Abspalten im 3. Jahrtausend v. Chr.
kenne das ganze Volk.“ – Hadubrand, Hildebrands Sohn, antwortete:„Es haben mir unsere Leute gesagt, alte und erfahrene,
Wenn du mir nur einen nennst, weißich schon, wer dieandern sind, die Angehörigen im Stammesverband. Ich
gimahalta, Hiltibrantes sunu: «dat sagetun mi usere liuti, alte anti frote, dea erhina warun, dat Hiltibrant
•Selbständige Sprache vom Englisch

德语文学史

德语文学史

德国文学简史:Altertum---Mittelalter---Neuzeit---moderne Zeit◆Altertum n.古代◆Mittelalter n.中世纪(vom Anfang des 4.Jhs bis zum Ausgang des 15.Jhs) ◆Neuzeit f.近代(ab dem 16.Jhs)◆moderne Zeit f.现代(ab dem Ausgang des 19.Jhs)Dichtung der Germanen:◆Zaubersprüche 咒语m. Zuberspruch◆Sprichwörter 谚语n.Sprichwort◆Liedersprüche◆VandalensprücheDichtung f.文学创作代表作: …Merseburger Zaubersprüche“ 梅塞堡咒语indoeuropäisch 印欧语系◆lateinisch 拉丁语系◆slavisch 斯拉夫语系◆germanisch 日耳曼语系germanisch日耳曼语系◆Deutsch 德语◆Englisch 英语◆Dänisch 丹麦语Althochdeutsch ( im 8.---11.Jh) 古高级德语Mittelhochdeutsch ( im 12---15.Jh)Neuhochdeutsch (seit dem 16.Jh) 新高级德语Neue WörterPerspektive f.观点看法Sicht .看法,观点,角度Klasse f.等级Feudalisismus m.封建主义Kapitalismus m.资本主义Sozialstände 社会阶层Adel m.贵族Bürgertum n.中产阶级,资产阶级,市民阶级Gesellschaftsordnung f.社会制度Sippengesellschaft f.氏族社会Beschreibung 描述Auslegung 分析Ausgangpunkt 出发点《希尔布德兰特之歌》Hildebrandslied (in 9 Jh)Völkerwanderung (4--8 Jh) 欧洲的民族大迁徙Frühmittelalter (4--11 Jh)Frankenreich (486—863) 法兰克王国Karl der Große (742—814) Krönung zum Kaiser im Jahr 800法兰克王国的全盛时期是卡洛林王朝至查理大帝(也译卡尔大帝)Krönung 加冕。

德国语言历史

德国语言历史

德语的历史发展经历的阶段:1:、古高地德语2、中古高地德语3、早期新高地德语4、新高地德语5、现代德语1和2:德语史应该追根溯源到印欧语,因为他是从印欧语系中分化出来的,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使用的语言逐渐从古印欧语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语族——日耳曼语,而这种分化是以辅音变化为特征的,因此被称为第一次辅音变化,5至8世纪时日耳曼语中发生的音变使德语从共同的日耳曼语中分化出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因此第二次辅音变化后德语产生。

3:印欧语的介绍4:属于印欧语系的语族,除了日耳曼语外,还有印度语,希腊语,古意大利语等10种语言,德语是属于印度语系日耳曼语语族的西日耳曼支。

5:属于印欧语系的各种语言在词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可以从德语词汇和其他语言中意义相同的词汇的比较中看出来。

6:第一次辅音转移,又称日耳曼语辅音转移,在专业文献中被称为格里姆定律,因为是这位日耳曼学的创始人雅各布-格林,根据其内在联系,阐述了这一有关过程。

7:786年,罗马教皇的使节在给教皇哈德良一世的报告中,提到他在英国召开的两次宗教会议,他在第二次会议中宣读了第一次会议作出的决议,使用的是拉丁语和另一种被称之为theodisce的民间口语,其目的是让与会者能更好的听懂这个决议,1090年,齐克宝修道院创作了一首名为《阿诺之歌》的赞歌来颂扬科隆的大主教阿诺德功绩,在这首诗歌中,第一次用diutischi表示语言,diutischi liuti和diutschi man表示人民,diutschemi lande表示国家8:德语发展阶段9:背景:古高地德语经历第二次辅音变化,出现了冠词,德语开始出现从句,动词变简单,使德语脱离古日耳曼语。

10:第二次辅音变化是从德国南部山区开始,向北到达低地边缘,其变化表现如图。

11:古德语方言的分布12:古高地德语是一组方言形成的,没有标准的文学语言,约在公元1100年之前通行于南德意志高地地区。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德 国 文 学 史德语文学史是日尔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强调文学的历史沿革,文体变迁等文学各要素中的”历史”部分,所介绍或讨论的作品大多是所谓具有历史地位的经典之作.z.B. ”三月之前” 1830年到1848年之间的文学,也就是指德国1848年3月革命之前的文学.“国王的文学” 17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和1918年之间的文学中世界德国文学分二个阶段:750-1350年 (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1350-1600年中世纪德国文学(一)包括:宗教文学 311-323骑士和宫廷文学 Minnesang英雄史诗 Heldenlied宫廷抒情诗和吟游诗中世纪德国文学(二)包括:民间作家 民间故事书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 巴洛克(1600-1720)启蒙运动(1720-1785)包括:哲学准备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狂飙突进运动(1767-1785/1790)包括:哲学和文学准备戏剧诗歌小说古典主义(1786-1865)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时期诺瓦利斯Novalis 德国浪漫派重要人物叔本华Schopenhauer格林兄弟 Jacob Grimm & Wilhelm Grimm目录:1.中世纪德国文学 (1) (Deutsche Literatur im Mittelalter 750-1350)概述(Stabreimdichtung, Endreim, Karl der Große, Scholastik und Mystik)a) 宗教文学(geistliche Literatur)《乌菲拉(Wulfila)主教的圣经译文》(Bibelübersetzung des Wulfila,369) 歌特语。

(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德国文学。

) 《梅塞堡咒语》(Merseburgerzaubersprüche,im 10. Jh.)(日耳曼口语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字种类之一。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与变迁。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以几种主要语言为例,探讨它们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

一、汉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

汉语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演变与变迁。

首先是古汉语时期,形成了古文、诗经等经典文学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汉语逐渐发展成中古汉语,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重要文献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随后,现代汉语逐渐形成,成为现代中国人民使用的主要语言。

二、英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国际语言之一,其演变与变迁也是十分有意思的。

英语起源于古代英国,最早的形式可以追溯到古英语时期。

在中世纪,由于诺曼底人的入侵,英语与法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英语被称为中古英语,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坎特伯雷故事集》就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英语逐渐形成,成为了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

三、法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法语是一种源于拉丁语的罗曼语族语言,在法国及其周边国家广泛使用。

法语的历史演变相对比较复杂,最早的形式称为古法语,它是中世纪时期法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学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法语逐渐过渡到中古法语,这一时期的语言在文学和法律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到了现代法语时期,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并在殖民地和国际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德语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德语是一种日耳曼语族的语言,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广泛使用。

德语的演变与变迁受到宗教和政治的影响较大。

最早的古高地德语流传于中世纪,这一时期的德语与古英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之后,中古德语形成,并在宗教改革时期,由于马丁·路德的影响,德语在文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现代德语的形成主要发生在18世纪,经过多年的发展,德语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总结起来,不同语言的历史演变与语言变迁各具特点。

德国文学史()汇总.

德国文学史()汇总.
《救世主》(Heliand, um 825) 把耶稣看成日尔曼人,教士所写。描述耶稣的一生,耶稣的信徒,像日尔曼英雄。又叫《创世纪和救世主的一生》
《福音书》(Evangelienharmonie, um 870) (Otfrid von Wei?enburg)→当时还不是贵族称号。描写基督,宣扬基督教教义。尾韵诗(Endreim)。(die erste Endreimdichtung in deutscher Sprache)
《乌菲拉(Wulfila)主教的圣经译文》(Bibelübersetzung des Wulfila,369) 歌特语。(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德国文学。)
《梅塞堡咒语》(Merseburgerzaubersprüche,im 10. Jh.)
(日耳曼口语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字种类之一。每条咒语分为两部分:1.引子和叙述为主。2.咒语本身。)
b) 骑士和宫廷文学(ritterlich-h?fische Literatur)
《希尔德布兰特之歌》(Hildebrandslied, um 820) 意义非常。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残存六十八行,流传于八世纪,手抄本属于九世纪,叙述民族大迁移末期随东哥特国王狄特里希出征的希尔德布兰特不忍受日耳曼雇佣局的欺压,离乡背井,投奔匈奴,一去30年,年老返乡,在边境上和他的儿子战斗的故事。父亲认出了儿子,赠给他一个金环。儿子拒绝这个“异族人”的赠品,为了保持日耳曼战士的荣誉,向父亲挑战,父亲也只好应战,最终杀死儿子。
《恩斯特公爵》(Herzog Ernst, um 1180) 有关皇权与族群。长诗Epek。叙事诗。
歌颂勇敢,恩斯特反对继父,杀死叔父,被迫流亡加入十字军东征和异教徒战斗,后又回国和继父和解。表现了起始于宫廷的生活,对东风异国风光的描写,融合了许多幻想性的东西,初步体现文学作品的娱乐性。

关于中古高地德语时期诗人阿尔布雷希特之柱石(眼镜)小解

关于中古高地德语时期诗人阿尔布雷希特之柱石(眼镜)小解
沃 尔 夫 拉 姆 -冯 ・埃 申 巴 赫 @ ( f von W 0l rar n Eshe b c 在 他 的 两 首 诗 歌 中歌 颂 了施 奥 纳 杜 兰 德 c n a h) 正 如 阅读 时 文 字 在 柱 石 中得 以放 大 一 般 , 所 有 美 德 在 你 的 心 中从 各 个 维 度 上 被 放 大 , 变 得 更 崇 高 ,更 广 泛 ,更 宽 广 ,更 长 远 。 ( 中文 )
c叩 e z
c c
关于中古高地 德语时期
诗人 阿尔布雷希特之柱石 ( 眼镜 )小解
雷 ・ 拉 夫 ( .Gaf 格 R rf)/文 王梅 /译
在研 究一 些其 他题 材 的文件 时 , 意外地 在 诗歌 我
青 年 提 督 瑞 尔 》(‘ g r n Tiu e” ‘ n n e e t r l )中 ,发 现 了 J 关 于 德 国一 块 柱 石 具 有 放 大 功 能 说 法 的 一 个 早 期证 明 。 在 这 个 问题 上 , 有 以 下 未 在 材 料 中 说 明 的 一 些 还
( 德语 ) 古
马太 的 约 瑟 夫 拿 来 基 督 在 最 后 晚餐 中 用 过 的 酒杯 , 承
接 流 出 的 血 液 。这 个 酒 杯 ,一 般 被 认 为 就 是 圣 杯 。
我 参 看 过 日耳 曼 学 学 者 许 布 纳 ( n b r H ne )博 士 的 翻 译 , 以 通 俗 易 懂 的 语 言 阐述 了 这 一 诗 节 : 他
描 述 如下 :
Sa r be l S gr z e e Shr f . i i O m de dl U o z t di i t n m Z
l s ne. ee
这 个 事实 是令 人惊 讶 的 , 是 毋庸 置疑 的。 亦

德语语言学课程--考点梳理

德语语言学课程--考点梳理

语言langue是社会的,具有法规性的效力,对整个语言群体有约束力,研究的是语言构成的规则,即语言的共性。

言语parole 是个人行为,是具体的,个别的,研究的是语言群体中个人运用语言规则的具体行为,即语言的个性。

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一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状态,即抛开它的发现变换过程,单纯研究某种语言在某一时段的静态特征,或者分析对比某一时段内不同地域语言的异同。

历时研究某一种或多种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及特点。

19世纪索绪尔为代表的新学说使得语言学彻底独立为一完整学科。

他著作了《普通语言学教程》,其学说具有划时代意义。

1语言和言语。

其重大贡献首先是区分开了代表社会规范的语言和个体行为的言语。

2符号理论。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能指bezeichnendes和所指bezeichnetes的结合物。

3共时和历时语言学,两种观察法。

4聚合和组合关系。

paradigmatische r.syntagmatische r.皮尔斯符号三种分类:标志性符号(自然形成的,与他所代表的事物有必然联系,二者有时存在因果联系,它本身就是所指代事物的一部分)、图像符号(不是自然形成,人为的,被感知的符号形式是模仿某事物的声音或图像)、象征性符号(不可推敲,任意的,受社会惯例制约经学习才可认识);索绪尔能指和所指来概括符号的基本功能。

能指A是符号的形式,所指b是符号的意义,a代表b说明b,B通过A被感知。

O&R语言符号的三要素:符号形式、符号意义、它所代表的外界事物。

语言符号通过它的物质形式(语音和文字)代表某意义,语言符号的感知载体通过意义与外界反映到人脑中的概念连接在一起。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外界的想象。

莫里斯模式,涉及符号、符号所指和使用符号的人三方面。

符号的能指作用是通过符号使用者实现的,符号的意义只有通过符号使用者才能和符号的所指结合起来。

符号指的是什么,因使用者对它的理解而异。

符号的三维意义,词法句法义、代表意、语境义。

1.中古高地德语文学

1.中古高地德语文学

Zweiter Merseburger Zauberspruch
althochdeutsch Phôl ende Wuodan fuorun zi holza.
dû wart demo balderes folon sîn fuoz birenkit. thû biguol en Sinthgunt, Sunna era swister; thû biguol en Frîja, Folla era swister; thû biguol en Wuodan, sô hê wola conda: sôse bênrenki, sôse bluotrenki, sôse lidirenki: bên zi bêna, bluot zi bluoda, lid zi geliden, sôse gelîmida sîn.
dt. Ich hörte (glaubwürdig) berichten, daß zwei Krieger, Hildebrand und Hadubrand, (allein) zwischen ihren beiden Heeren, aufeinanderstießen. Zwei Leute von gleichem Blut, Vater und Sohn, rückten da ihre Rüstung zurecht, sie strafften ihre Panzerhemden und gürteten ihre Schwerter über die Eisenringe, die Männer, als sie zu diesem Kampf ritten.
dt. Phol und Wodan begaben sich in den Wald
Da wurde dem Fohlen des Herrn/Balders sein Fuß verrenkt Da besprach ihn Sinthgunt, die Schwester der Sunna Da besprach ihn Frija, die Schwester der Volla. Da besprach ihn Wodan, wie er es wohl konnte. So Beinrenkung, so Blutrenkung, so Gliedrenkung: Bein zu Bein, Blut zu Blut, Glied zu Glied, wie wenn sie geleimt wären.

德国文学史一

德国文学史一

第一章:中世纪文学关于古日耳曼人的早期文献1) 最早关于日耳曼人的记载(拉丁文):◆恺撒(公元前100-前44)《高卢战纪》(der gallische Krieg):零星记载◆塔西佗(约56-约120)《日耳曼尼亚志》(Germania)(公元98年):关于日耳曼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经济生活、政治组织及各部落的情况;《编年史》(Annalen)中亦有记载,其中提到了日耳曼人的英雄赞歌(第二卷末尾)2) 鲁内文(Rune →ahd. runa = Geheimnis)①:古日耳曼民族的共同文字(?),最早用于卜筮,后也作为福祐、装饰刻于兵器、饰物、墓碑上,只是些片段,不成完整的记载,直至7-8世纪还在运用3)哥特文:西哥特主教乌菲拉为了传播基督教,以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为楷模,结合哥特人原由文字符号,创立哥特文,翻译了《圣经》,现仅存残片。

哥特语于16世纪中叶在最后一块地盘克里米亚消亡德语的起源和发展属印欧②日耳曼语族③西支④:(拟构的)原始日耳曼语(日耳曼共同语,也称“条顿语”) ─→西日耳曼语─→(六世纪前后,高地德语音变:p→f,t→z,k→ch)高地德语(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 bis 1100─→中古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 1100 bis 1500─→ 近代高地德语Neuhochdeutsch seit 1500)第一节:古日耳曼、古高地德语文学德语文学的史前史◆基督化(5-8世纪)前古日耳曼人的神话(Mythen)系统Mythos: (gr. Wort, Erzählung) allg.: →Dichtung (Sage) von Göttern, Helden u. Geistern der Urzeit eines V olkes als …V erdichtung“ best. Urerlebnisse; bws. nach Aristotelos (Poetik) …Nachahmung der Handlung“ u. neben …Charakter, Rede, Absicht, Szenerie und Musik“ wichtigster, weil charakteristischer Bestandteil der Tragödie.⑤◆古代传说(例如民族迁移时期的英雄传说)Heldensage: auf vor- und frühgeschichtl., mündl. oder schriftl. Überlieferung beruhende, dicht. ausgestaltete Erzählung von Ereignissen u. Personen; Grundelement des Heldenliedes;durch Verknüpfung versch. H. Entstanden Sagenkreise um einen Helden. = Dietrich von Bern (ostgot.), Siegfried (burgund.), Rother (langobard.), König Arthus (kelt.) u.a.零星记录于冰岛诗体的《埃达》(Edda)⑥和散文体的《萨迦》⑦(Saga)之中早期的文学创作形式:1.谚语(Sprichwörter)、谜语(Rätsel)、咒语(Zaubersprüche):可视作文学创作的雏形,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2.简单的歌唱形式:(nach Frenzel: Daten deutscher Dichtung)◆Liod = Lied (carmen), vor allem in der Bedeutung wini-liod = Liebeslied◆Leich = Lied (zu angelsächsisch lacan, gotisch laikan = springen, tanzen), Bewegungslied 3.英雄诗歌(Heldenlieder)、英雄赞歌(Preislieder):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了日耳曼人的英雄赞歌,另见Priscus)◆Preislied: (zu preisen = loben) Hauptform germ. Dichtung (neben →Heldenlied); meistimprovisiertes (Gelegenheits)Lied zur Verherrlichung der Taten einens Helden, oft des Gefolgsherrn; seit 4. Jh. doch nur in Nachfolge erhalten. = ahd. Ludwigslied (881), das den Sieg des Königs Ludwig III. Über die Normannen bei Saucourt 881 preist.◆Heldenlied: im 3.-7. Jh. ausgebildete episch-balladenartige Liedform in Langzeilen mitStoffen aus der germ. Heldensage, zum Preis von Heldentum in mündl. V ortrag bestimmt;erhalten Hildebrandslied (ca. 800), Heldenlieder der Lieder-Edda (z.T. wohl vor 800, z.T. bis ca. 1400)* 相关概念:Heldensage , Heldenepos* 伶人:scop, scopf → Berufsdichter, Sänger, der an den Höfen von germ. Fürsten seine Lieder vortrug und nach dem Zeugnis des Beowulf (um 700) scop und der ahd. Glossen scop oder scopf genannt wurde.* 古日耳曼诗歌的韵律多为压头韵(Stabreim = Gleichklang des Anlautes)9世纪前后查理大帝下令搜集、整理日耳曼人的口头文学资料,其子Ludwig将这些“异教”文献尽数销毁。

德国文学史整理(中德对照)

德国文学史整理(中德对照)

Frühmittelalter中世纪早期ca. 500 –1180约公元500~1180年I. Begriff一、概念Der Begriff Mittelalter ging aus der nachfolgenden Epoche, der Renaissance, hervor. Die Humanisten wählten den Begriff für die Zeit zwischen Antike und der Neuzeit.中世纪的概念是在之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

人文主义者将这一概念指代古典时期和近代之间的阶段。

II. Weltbild二、世界观Das mittelalterliche Weltbild ist tief von Kirche und Bibel geprägt. Gott ist der Erschaffer der Welt, der Natur und des Menschen und lenkt diese. Die Vertreibung aus dem Paradies wird als Beginn der Geschichte angesehen, die europäischen Königs- und Kaiserreiche –unter Einfluss der Kirche –als Vorläufer des Gottesreichs auf der Erde, nach dem Jüngsten Gericht. Der einzelne Mensch ist Bestandteil dieser Ordnung, er f ühlt sich als Teil der Gesellschaft, nicht als Individuum.中世纪时期的世界观深受教会和圣经的影响。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摘要:
一、德国文学简史简介
1.古希腊和罗马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
2.中世纪德国文学的特点
3.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发展
4.17 世纪至18 世纪德国文学的繁荣
5.19 世纪德国文学的巨匠们
6.20 世纪德国文学的多样性与变化
7.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与影响
正文: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可追溯至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中世纪德国文学以民间史诗和英雄传说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开始注重个人情感和理性思考。

17 世纪至18 世纪,德国文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如歌德、席勒、莱辛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为德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 世纪是德国文学的辉煌时期,众多文学巨匠如马克思、恩格斯、海涅、毕希纳等人的作品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
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渴望。

20 世纪德国文学呈现出多样化和变化的趋势。

一方面,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的德国文学更加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生存状态。

德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

德国文学简史笔记【实用版】目录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1.古高地德语文学2.中世纪文学3.文艺复兴时期二、17 世纪至 18 世纪的德国文学1.巴洛克时期2.启蒙时期3.狂飙突进运动三、19 世纪的德国文学1.浪漫主义2.革命与现实主义3.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四、20 世纪的德国文学1.表现主义2.纳粹时期的文学3.战后文学正文一、德国文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德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高地德语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生活和信仰。

在中世纪,德国文学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宗教文学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文学开始受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走向世俗化。

二、17 世纪至 18 世纪的德国文学17 世纪至 18 世纪,德国文学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启蒙时期和狂飙突进运动。

巴洛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为特点,表现了当时德国社会的多样性。

启蒙时期,德国文学开始关注理性和科学,涌现出一批具有启蒙意义的作品。

狂飙突进运动是 18 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现象,它强调个性和情感,推动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发展。

三、19 世纪的德国文学19 世纪是德国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

浪漫主义是 19 世纪初德国文学的主流,它强调想象力和情感,影响了许多文学流派。

随着德国社会的变革,革命与现实主义成为 19 世纪中叶德国文学的主题,许多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

19 世纪末,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在德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分别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和抽象表达。

四、20 世纪的德国文学20 世纪的德国文学经历了表现主义、纳粹时期的文学和战后文学三个阶段。

表现主义是 20 世纪初德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危机。

纳粹时期的文学受到独裁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妥协和扭曲。

战后文学则以对纳粹时期的反思和批判为主题,展现了德国文学的新篇章。

德国文学史一.

德国文学史一.

第一章:中世纪文学关于古日耳曼人的早期文献1) 最早关于日耳曼人的记载(拉丁文):◆恺撒(公元前100-前44)《高卢战纪》(der gallische Krieg):零星记载◆塔西佗(约56-约120)《日耳曼尼亚志》(Germania)(公元98年):关于日耳曼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经济生活、政治组织及各部落的情况;《编年史》(Annalen)中亦有记载,其中提到了日耳曼人的英雄赞歌(第二卷末尾)2) 鲁内文(Rune →ahd. runa = Geheimnis)①:古日耳曼民族的共同文字(?),最早用于卜筮,后也作为福祐、装饰刻于兵器、饰物、墓碑上,只是些片段,不成完整的记载,直至7-8世纪还在运用3)哥特文:西哥特主教乌菲拉为了传播基督教,以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为楷模,结合哥特人原由文字符号,创立哥特文,翻译了《圣经》,现仅存残片。

哥特语于16世纪中叶在最后一块地盘克里米亚消亡德语的起源和发展属印欧②日耳曼语族③西支④:(拟构的)原始日耳曼语(日耳曼共同语,也称“条顿语”) ─→西日耳曼语─→(六世纪前后,高地德语音变:p→f,t→z,k→ch)高地德语(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 bis 1100─→中古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 1100 bis 1500─→ 近代高地德语Neuhochdeutsch seit 1500)第一节:古日耳曼、古高地德语文学德语文学的史前史◆基督化(5-8世纪)前古日耳曼人的神话(Mythen)系统Mythos: (gr. Wort, Erzählung) allg.: →Dichtung (Sage) von Göttern, Helden u. Geistern der Urzeit eines V olkes als …V erdichtung“ best. Urerlebnisse; bws. nach Aristotelos (Poetik) …Nachahmung der Handlung“ u. neben …Charakter, Rede, Absicht, Szenerie und Musik“ wichtigster, weil charakteristischer Bestandteil der Tragödie.⑤◆古代传说(例如民族迁移时期的英雄传说)Heldensage: auf vor- und frühgeschichtl., mündl. oder schriftl. Überlieferung beruhende, dicht. ausgestaltete Erzählung von Ereignissen u. Personen; Grundelement des Heldenliedes;durch Verknüpfung versch. H. Entstanden Sagenkreise um einen Helden. = Dietrich von Bern (ostgot.), Siegfried (burgund.), Rother (langobard.), König Arthus (kelt.) u.a.零星记录于冰岛诗体的《埃达》(Edda)⑥和散文体的《萨迦》⑦(Saga)之中早期的文学创作形式:1.谚语(Sprichwörter)、谜语(Rätsel)、咒语(Zaubersprüche):可视作文学创作的雏形,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2.简单的歌唱形式:(nach Frenzel: Daten deutscher Dichtung)◆Liod = Lied (carmen), vor allem in der Bedeutung wini-liod = Liebeslied◆Leich = Lied (zu angelsächsisch lacan, gotisch laikan = springen, tanzen), Bewegungslied 3.英雄诗歌(Heldenlieder)、英雄赞歌(Preislieder):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塔西佗在《编年史》中记载了日耳曼人的英雄赞歌,另见Priscus)◆Preislied: (zu preisen = loben) Hauptform germ. Dichtung (neben →Heldenlied); meistimprovisiertes (Gelegenheits)Lied zur Verherrlichung der Taten einens Helden, oft des Gefolgsherrn; seit 4. Jh. doch nur in Nachfolge erhalten. = ahd. Ludwigslied (881), das den Sieg des Königs Ludwig III. Über die Normannen bei Saucourt 881 preist.◆Heldenlied: im 3.-7. Jh. ausgebildete episch-balladenartige Liedform in Langzeilen mitStoffen aus der germ. Heldensage, zum Preis von Heldentum in mündl. V ortrag bestimmt;erhalten Hildebrandslied (ca. 800), Heldenlieder der Lieder-Edda (z.T. wohl vor 800, z.T. bis ca. 1400)* 相关概念:Heldensage , Heldenepos* 伶人:scop, scopf → Berufsdichter, Sänger, der an den Höfen von germ. Fürsten seine Lieder vortrug und nach dem Zeugnis des Beowulf (um 700) scop und der ahd. Glossen scop oder scopf genannt wurde.* 古日耳曼诗歌的韵律多为压头韵(Stabreim = Gleichklang des Anlautes)9世纪前后查理大帝下令搜集、整理日耳曼人的口头文学资料,其子Ludwig将这些“异教”文献尽数销毁。

德国文学史:中世纪早期文学创作 Frühmittelalter-2 川外培训

德国文学史:中世纪早期文学创作 Frühmittelalter-2 川外培训

德国文学史:中世纪早期文学创作 Frühmittelalter-2Die frühmittelalterliche Dichtung中世纪早期文学创作1.1 Germanische Literaturzeugnisse1.1 日耳曼文学作品Die Germanen brachten bei ihrer Völkerwanderung eine eigene Literatur mit. Es entstanden in verschiedenen Gegenden unterschiedliche Sagenkreise. Überlieferungen aus der Germanischen Literatur sind das Hildebrandslied und die Merseburger Zaubersprüche. Die Merseburger Zaubersprüche wurden erst im 10. Jahrhundert aufgezeichnet, entstanden wahrscheinlich aber noch vor 750. Der erste Spruch dient der Befreiung eines Gefangenen, der zweite Spruch zur Heilung eines verrenkten Pferdefußes. Das Hildebrandslied ist das einzige germanische Heldenlied in althochdeutscher Sprache. Das Hildebrandslied wurde um 830 von zwei Mönchen des Fuldaer Klosters auf die inneren Deckblätter eines Gebetbuches geschrieben. Entstanden ist es um 770/780. Die 68 erhaltenen stabenden Langzeilen berichten vom Vater-Sohn-Kampf zwischen Hildebrand und Hadubrand, die Handlung bricht aber mitten im Kampf ab. Aus altnordischen Dichtungen geht hervor, dass Hildebrand seinen Sohn erschlägt.日耳曼人在民族大迁徙的同时也带上了他们自己的文学创作。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附:约翰·米歇尔,菲伯斯·莱文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附:约翰·米歇尔,菲伯斯·莱文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附:约翰米歇尔,菲伯斯莱文
任本命
【期刊名称】《遗传》
【年(卷),期】2005(27)6
【摘要】在遗传学发展史上,遗传物质DNA(或RNA)的发现和鉴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1869年米歇尔的“核素”以及1879年科塞尔对核素的研究,到1944年艾弗里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论断,再到1953年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空间结构的阐明,前后花了80余年的时间,数十位科学家投人了这项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科学史上空前伟大的壮举。

【总页数】2页(Pxi-xii)
【作者】任本命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生物系,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23
【相关文献】
1.巴顿菲尔与贝加莱:巴顿菲尔与贝加莱继续携手共进 [J],
2.关于中古高地德语时期诗人阿尔布雷希特之柱石(眼镜)小解 [J], 雷·格拉夫;王梅
3.布雷·丹尼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术 [J],
4.歌唱家自身性格对其演唱风格的影响——以普莱、特菲尔为例 [J], 黄兴洋
5.浅述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宗教绘画中的基本技法和相关艺术意义 [J], 董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 Einst sitzen idise, sitzen hier dahin.
Manche Haft hefteten, manche Heere lähmten, manche klaubten, um bei Fesseln: entspring Haftbanden, entfernen Feinden!
Merseburger Zaube其保留地命名,1841年发现于梅塞堡大教堂牧师团 图书馆中一本来自Fulda的10世纪教律手抄本中,该书作者为格 奥尔格·瓦伊兹(Georg Waitz)。1842年由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首次发表。两条咒语系留存至今仅有的一份用古高地德 语记录的日尔曼前基督教时期宗教文献。 第一条咒语应是为求释放而作,描述了Idise女神使战俘重获自由 的情景。第二条咒语解决的是如何以言语医治马匹脱臼的问题。 Wodan神在Balder神的坐骑足部脱臼时念的咒语“以骨对骨,以 血对血,以肢对肢,如是则伤处尽可结合”。
Zweiter Merseburger Zauberspruch
althochdeutsch Phôl ende Wuodan fuorun zi holza.
dû wart demo balderes folon sîn fuoz birenkit. thû biguol en Sinthgunt, Sunna era swister; thû biguol en Frîja, Folla era swister; thû biguol en Wuodan, sô hê wola conda: sôse bênrenki, sôse bluotrenki, sôse lidirenki: bên zi bêna, bluot zi bluoda, lid zi geliden, sôse gelîmida sîn.
Erster Merseburger Zauberspruch althochdeutsch Eris sâzun idisi, sâzun hera duoder.
suma hapt heptidun, suma heri lezidun, suma clûbôdun, umbi cuoniouuidi: insprinc haptbandun, invar vîgandun!
dt. Ich hörte (glaubwürdig) berichten, daß zwei Krieger, Hildebrand und Hadubrand, (allein) zwischen ihren beiden Heeren, aufeinanderstießen. Zwei Leute von gleichem Blut, Vater und Sohn, rückten da ihre Rüstung zurecht, sie strafften ihre Panzerhemden und gürteten ihre Schwerter über die Eisenringe, die Männer, als sie zu diesem Kampf ritten.
Althochdeutsche Literatur
德语文学开端: 德语文学开端 Hildebrandslied 《希德布兰特之歌》
内容简介
• 《希德布兰特之歌》是日耳曼人的史诗,残存六十八行,流传于 八世纪,手抄本属于九世纪,叙述民族大迁移末期随东哥特国王 狄特里希出征的希尔德布兰特在三十年后返回故乡、在边境上和 他的儿子战斗的故事。父亲认出了儿子,赠给他一个金环。儿子 拒绝这个“异族人”的赠品,为了保持日耳曼战士的荣誉,向父 亲挑战,父亲也只好应战,残稿在描写激烈的战斗处中断了。这 一片段着重刻画了日耳曼人刚强勇敢的性格。诗中对话富有戏剧 性。这是仅有的一首用古德语写成的日耳曼英雄诗歌。
Vater und Sohn
althochdeutsch
Ik gihorta dat seggen, dat sih urhettun ænon muotin, Hiltibrant enti Hadubrant untar heriun tuem. sunufatarungo iro saro rihtun. garutun se iro gudhamun, gurtun sih iro suert ana, helidos, ubar hringa, do sie to dero hiltiu ritun.
dt. Phol und Wodan begaben sich in den Wald
Da wurde dem Fohlen des Herrn/Balders sein Fuß verrenkt Da besprach ihn Sinthgunt, die Schwester der Sunna Da besprach ihn Frija, die Schwester der Volla. Da besprach ihn Wodan, wie er es wohl konnte. So Beinrenkung, so Blutrenkung, so Gliedrenkung: Bein zu Bein, Blut zu Blut, Glied zu Glied, wie wenn sie geleimt wär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