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经 名词解释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江财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国外支付净额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额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额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税-非税支付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等于净投资加重置投资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有形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无形磨损名义GDP:即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支出法:指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收入法:指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绿色GDP:指名义GDP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消费函数:即消费倾向,即消费和收入之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一种关系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储蓄函数:储蓄和收入之间,储蓄收入增加,但增加比率递减的一种关系s=s(y)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6.均衡产出:与社会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7.乘数:自发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8.重置投资——为补偿资本折旧而进行的投资。
净投资——追加资本的投资。
总投资——由净投资和重置投资组成。
9.现值:将来的一笔现金或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
10.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即净现值为零。
又称内部收益率11.投资的边际效率:随投资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资本边际效率。
12.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13.流动偏好:人们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欲望。
14.流动性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
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15.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AD=C+I+G+(X-M)16.总需求函数:表示社会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9.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1.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3.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6.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7.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宏经 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具体地说: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衰退:失业增加(充分就业);繁荣: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对经济中众多个体行为的总体结果的研究。
定义: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
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
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弗瑞希在1933年提出的。
经济模型中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模型要解释的变量,内生变量在模型之内决定。
外生变量:模型给出的作为既定的变量,不能由模型本身决定。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收入帐户的核心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或者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或消费的产品。
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或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增值法:计算在生产不同阶段增加的产值,即仅仅计算销售产品和劳务收益与为生产该产品或劳务而购买中间产品费用之间的差额。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漏出:指家庭将其收入部分用于储蓄,而没有全部用于消费。
注入:指厂商获得了追加的投资。
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基本原则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消费(C):即居民支出,一般占到GDP一半以上。
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固定投资:分为居民住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
固定的含义是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
金融学考研经济学名词解释概要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概要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区分实际与名义)2 存量与流量3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4 国民生产净值5 利率6 消费与储蓄7 投资(存货投资和重置投资)8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9 隐蔽性失业和隐蔽性通货膨胀10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11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12 结构型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型)13 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14 总量生产函数15 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16 消费函数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b、相对收入论c、生命周期论d、恒久收入论17 储蓄函数18 资本边际效率19 加速系数20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21 IS曲线和LM曲线22 自动稳定器23 财政政策(增支和减税)24 累进所得税25 货币政策a、一般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b、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道义劝告)26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27 菲利普斯曲线28 凯恩斯陷阱29 奥肯定律30 需求管理31 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和单一规则32 经济周期(长波、中波、短波)33 乘数-加速数模型34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过度论35 挤出效应3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37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只需掌握哈罗德模型即可)3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9 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分割率40 滞涨41 乘数42 货币幻觉43 货币乘数44 系统性风险45 效率工资46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47 货币乘数a、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b、卡甘分析c、乔顿分析48 托宾的货币供应新论49 李嘉图等价定理50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51 卢卡斯批判5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a、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b、鲍莫尔模型c、惠伦模型d、托宾模型(托宾曲线)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分析、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的发展)b、货币供应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分析)c、信贷配给传导机制d、汇率传导机制54 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55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56 非均衡理论57 托宾的q理论58 AD-AS模型59 潜在产量60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P><P>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概要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了以下概念,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命中率:90%)1. 微观经济学于宏观经济学2. 需求3. 供给4.均衡价格5. 消费者剩余6. 生产者剩余7. 需求弹性8.供给弹性9.效用 10. 基数效用论 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2. 序数效用论 13. 无差异曲线 14. 预算约束线15.消费者均衡 16.边际替代率 17.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18.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1 9.生产函数 20.吉芬商品21. 边际替代率 2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3.规模收益24.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25. 技术替代率 26.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27. 生产要素最友组合 28.利润最大化原则 29. 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30.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31.成本函数 32.厂商均衡33.完全竞争 34.P=MC 35.完全竞争厂商(行业)的供给曲线36.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停止生产点) 37. 完全垄断38. 产品差别 39. 垄断竞争 40. 寡头垄断 41. 折拐的需求曲线42. 差别/歧视价格 43. 串谋 44.非价格竞争 45. 卡特尔46. 价格领导 47.古诺解(双头市场的基本模型) 48.引致需求49. 边际收益产品 50. 边际产品价值 51.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52.契约曲线 53.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与第二福利经济学定理54.社会无差异曲线 55. 市场失灵 56.公共物品 57.外在性58.政府失灵 59.恩格尔系数 60. 基尼系数61.埃奇沃思框图 62.阿罗不可能定理 63.支付矩阵64.自然壁垒与策略性壁垒 65. 重复博弈 66.科斯定理67.搭便车 68. 反应函数 69.风险回避 70.道德风险71.逆向选择 72. 里昂裼夫生产函数 73.企业的目标74. 公共地悲剧 75. 生产可能性曲线 76. 市场效率77.强显现偏好定理与弱显现偏好定理 78.信息不对称79.委托-代理人 80.资本市场 81.货币市场82.指数(拉氏,帕氏) 83.虚拟经济 84. 寻租活动85. 证券市场线 86.投资组合理论(马柯维茨)87. Black Scholes 模型 88.CAPM模型 89.APT 模型90.股利贴现模型重点为1---60题.如果考名校,61-90必须掌握。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3、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4、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5、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7、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8、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9、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10、菜单成本理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菜单成本就是指厂商每次调整价格都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
11、乘数: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所以乘数泛指由于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支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及净出口增加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分析经济周期时,乘数主要指投资支出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2、充分就业:是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按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14、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根据这一曲线,在物价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失业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
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β-=∆∆=11I Y K I ,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1,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7. 平衡预算乘数(2006年)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G G T G T k G k Y t g ∆=∆--=∆--+∆-=∆+∆=∆βββββ11111,所以无论在是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G Y K ∆∆=平均为1。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XXX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XXX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归纳
宏经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
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4.一般价格水平:产品市场上的物价总水平。
5.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率。
6.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7.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支出乘数:总支出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与支出最初变动量的比值。
8.货币的交易需求:出于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的货币需求。
9.IS曲线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10.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它的斜率为正,这表明LM 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12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3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14.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5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经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1、GDP-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4、消费价格指数CPI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第十三章1、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
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3、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4、政府购买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5、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第十四章1、投资函数指投资量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2、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的比率为q,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3、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4、流动性偏好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蓄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5、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时间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6、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较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无限大。
7、凯恩斯区域LM曲线上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
8、LM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市场上的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L=m,(L=M/p),从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9、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场所,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
经济学导论-名词解释
重要经济学名词-中英文解释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或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
Micro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economic units – consumers, firms, workers, and investors – as well as the markets that these units comprise.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研究如何对稀缺性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Macroeconomics: The branch of economics that deals with aggregate economic variables, such as the level and growth rate of national output, interest rates,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Demand: The quantities of a good or service demanded per period by comsumers buying in the market for that good or service.供给:厂商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Supply: The sum of all that is supplied each period by producers of a single product.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Comsumer surpl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mount a person is willing to pay for a good and its current market price.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背诵版——跨考教育金牛经济学院院长郑炳老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2.国内生产总值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3.储蓄—投资恒等式答: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分析宏观经济行为十分重要的一个命题。
根据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可得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分别为I S=、()=+-和()()rI S T GI S T G M X K=+-+-+。
需要注意的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是定义恒等,没有实际意义。
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以及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后面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4.GDP折算(平减)指数答:GDP折算(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宏经(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5.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7.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8.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向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0.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1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12.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3.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就是流动偏好陷阱 14.货币供给: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15.LM曲线:为了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 16.挤出效应: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17.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18.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19.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2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21.功能财政:根据全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22.法定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的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23.法定准备率:准备金在存款中起码当站的比率2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2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26.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27.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28.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29.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30.黄金分割率:若使稳态人均消费到达最大,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31.经济周期: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32.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33.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比率34.平均消费倾向:只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35.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或人均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1.充分就业:对应于一较小比率失业的就业。
2.充分就业产出(潜在总产出):在一个较短时期内,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可视为不变,这种情况下的最大总产出。
3.实证分析方法: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经验实证,逻辑实证)4.均衡:维持不变。
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市场供给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维持不变。
5.静态分析: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
没有时间维度。
6.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状态必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
7.总量分析:研究一国总需求、总产出、价格总水平等经济总量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8.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
9.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
10.统计分析:对事后变量进行分析。
11.经济分析:对事前变量进行分析。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收入:在一个经济社会中用货币衡量的每年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中生产的全部最终成果,从而表明一国整体经济水平。
2.最终产品:将消费掉的、亦即价值即将被消耗的产品。
包括消费品、基建投资用品和出口品。
3.中间产品:将被买去作进一步加工,其价值还将继续增加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
按国民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包括海外的一国全体居民生产的总产量。
5.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国土核算的总产量,核算发生在一国境内的总产量。
6.消费:非耐用品支出、耐用品支出、劳务支出。
7.投资:固定投资、建筑投资、净存货。
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投资购买支出(更新投资、折旧)、为扩大再生产进行的投资购买支出(净投资)。
8.净存货(净库存):年末存货减去年初存货的差。
9.政府购买:一般政府购买、政府雇员薪金支出。
10.转移支付:失业救济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等。
11.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差。
12.储蓄:不用于当期消费的收入。
13.家庭收入:工资、租金、利息、利润等。
14.企业收入:提取的折旧金、未分配利润等。
15.政府收入:税收减去对企业的补贴(税收净额)。
16.直接税:17.间接税:18.个人收入(PI):经过再分配以后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减去转移支出加上转移收入。
19.个人可支配收入(DI):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
20.统计恒等式:S=I21.名义GNP:按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总产量。
22.实际GNP:剔除物价总水平变化对核算影响后得到的总产量。
23.GNP价格矫正指数:基期价格水平(=1)加若干种重要产品价格变化程度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衡量了和某一基年相比,报告期各种产品价格的平均变化幅度。
24.通货膨胀率:和前一年相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幅度。
第三章消费需求1.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
2.边际消费倾向: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占多大的比例。
3.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46-474.短期消费函数:C=C0+cY d ,反映了绝对收入假说的观点。
5.长期消费函数:自发性消费支出为零;在任何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且保持不变。
6.消费之谜:527.相对收入:(1)某家庭或某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或其他消费集团而言,在总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过去收入,尤其是过去的高峰收入。
8.示范效应:收入增长率较高(相对收入增加),则消费倾向降低。
9.攀比效应:收入增长率较低(相对收入下降),则消费倾向提高。
10.棘轮效应:当收入提高时,消费支出随之提高;当收入下降时,消费支出的下降却十分有限。
11.终生收入:消费者预期整个一生所能获得的全部收入。
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预期的年劳动收入。
12.持久收入:保持三年以上的稳定收入。
实际上是一个预期的未来收入概念。
13.暂时收入:不是较长时期能够保持的收入。
第四章投资需求1.投资需求函数:在投资需求水平和影响投资需求水平各变量之间建立起数量的联系。
2.证券投资:购买有价证券。
3.企业实际投资:企业为了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或扩大生产规模对投资物品的实际购买。
包括:对机器设备等投资品的购买;对厂房或住宅的建筑投资;存货投资。
(企业的意愿投资,即企业事前的计划投资)4.一国投资总水平:一国千千万万分散的企业计划的或意愿的投资购买支出的总和。
5.更新投资:企业为补偿机器厂房设备等的损耗而进行的投资品购买支出。
6.净投资: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而进行的投资品购买支出。
7.总投资:两者之和。
8.资本存量:在一定时点上机器设备厂房等投资品的数量。
9.投资品购价:对投资品的购买支出。
10.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扣除包括使用投资品成本在内的一切成本后的剩余。
11.投资净收益:由投资带来的扣除使用投资品成本以外各项成本的总收益。
由使用投资品的成本和所获经济利润组成。
12.投资成本:当期的投资品购买支出的价值。
13.投资收益:未来较长时期内逐渐流回的未来价值。
14.贴现:把未来价值转化为当期价值。
15.资本边际效率:选择某一个贴现率,若恰使企业确定地预期投资各年收益的现值等于给定的投资品的购价,则该贴现率为资本边际效率。
P7716.投资曲线17.合意资本存量: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存量。
P8218.投资阶段性问题:实际资本存量与合意资本存量之间的差额通过两期的投资才完全补齐。
19.引致投资:投资量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增加。
20.资本产出比率:生产一元产出需要几元资本存量。
反映了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的技术水平。
21.加速数:增加单位产出/增加固定资本。
在产出增加的时候,如果技术水平不变,那么,加速数在数值上和资本产出比率无异。
22.投资需求的供给效应:投资品购买完成以后,通过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正式投产等步骤,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以扩大。
第五章有效需求1.意愿购买:使购买者利益最大化的购买。
2.有效需求:数量上和总产出一样大的需求。
3.均衡产出:稳定不变的产出。
--有效需求:在数量上和均衡产出一样大的需求。
4.净存货(库存)机制:把总产出推向与意愿购买相等的数量机制。
P955.漏出:储蓄意味着收入中的一部分没有用于消费,从而导致(相对于产出而言)意愿购买减少。
6.注入:投资意味着由收入之外的因素引起需求,从而导致(相对于产出而言)意愿购买增加。
7.乘数理论:乘数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自发性支出增加会通过乘数的方式使有效需求增加。
8.意愿购买~有效需求P98-99第六章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家庭、企业和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是一个(金融)资产选择概念。
使金融资产主体利益最大化的或满意的货币持有量。
是一定时点上整个社会对货币的意愿持有量。
2.金融资产:(1)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2)生息债券。
3.流动性:金融资产作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4.交易动机:公众为应付正常的交易(即购买支出)而持有的货币。
5.预防动机:公众为应付非正常情况的交易而持有的货币。
6.投机动机:公众为了证券投资而持有货币。
公众尚未购买而将要购买生息证券的货币持有。
7.货币需求曲线:104-1078.凯恩斯陷阱:利息率从一个很低的水平降低一点时,货币需求量地增加无限大。
9.古典区段:利息率极高时,无论利息率如何变化,货币需求量不变。
10.平均货币持有量:取款额的一半。
11.最优货币持有量:持币成本最小的平均货币持有量。
12.平方根定律:109-11013.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当收入水平提高1%时货币需求增加百分之几。
0.5和1之间14.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当市场利息率变化1%时货币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0.5和1之间第七章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直接效应: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的影响。
间接效应:总需求变化对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影响。
2.货币口径:P1173.货币供给:在一定时点上公众实际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事后)公众:处于中央银行系统之外的所有家庭、企业、地方政府等经济单位。
4.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增加量是初始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增加量的一个倍数。
5.中央银行:政府的一个机构,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要实现围绕整个宏观经济最优运行的一定目标。
P1186.商业银行准备金: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加商业银行存款。
7.高能货币(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负债项即现金发行与商业银行准备金之和。
8.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赚取最大化利润的一类企业。
9.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
10.法定准备金制度:由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最低限。
11.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实际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之差。
12.存款创造:3个假设。
P121-12413.存款乘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简单情况)。
1/r d+e+r t t+K (复杂情况)。
14.定期存款倾向:t 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
15.现金持有倾向:K=C/D d现金占活期存款的比例。
16.货币创造乘数:(1+K)/ r d+e+r t t+K17.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量的具体方法或途径。
18.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通过买卖有价证券改变货币供给量。
(特别是政府债券)19.(再)贴现率政策:中央银行改变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贷款)行为,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20.准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准备率从而改变存款乘数影响货币供给量。
第八章总需求1.IS曲线:反映利息率对有效需求的影响。
利息率较高时,有效需求水平较低;利息率较低时,有效需求水平较高。
2.均衡利息率: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时的利息率。
3.LM曲线:货币供给不变时,有效需求增加导致利息率提高。
4.凯恩斯陷阱区:水平方向的LM曲线。
利息率极低时,投机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化极为敏感。
5.古典曲:垂直方向的LM曲线。
6.非均衡组合7.一般均衡:从产品市场看,当利息率为i*时,有效需求为Y*;从货币市场看,实现有效需求Y*所需要的交易货币需求,在利息率等于i*时能够通过货币供给提供的交易货币得到满足。
实现机制:净存货机制,货币持有量机制。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由微观主体追求自利得行为推动的。
(自动的机制)8.短边规则:交易量决定于二者(供给和需求)中的小者。
在有效需求基础上形成的交易货币需求和由货币供给决定的交易货币量在数量上不相等,此时总需求取决于二者中的小者。
9.物价对总需求的影响:(1)凯恩斯效应:物价下跌—实际货币供给增加—货币市场供大于求—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乘数效应—总需求增加(2)庇古效应(实际余额效应):物价下跌—家庭的实际货币持有增加—消费需求是实际货币持有的增函数—消费需求增加—乘数效应—总需求增加(3)蒙代尔效应:物价下跌—国外物价不变—国内物价相对下跌—进口收益减少—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乘数效应—总需求增加第九章总供给1.实际工资:W/P,名义工资/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