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辛亥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一、引言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篇章。
二、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辛亥革命过程准备阶段: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积极筹备起义,准备推翻清朝统治。
起义阶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形成燎原之势。
革命成果: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四、辛亥革命意义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篇章。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辛亥革命教训必须坚持武装斗争:辛亥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武装斗争的支持,只有通过武装斗争才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必须坚持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了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但并没有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
我们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六、结论本课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辛亥革命。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教训和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辛亥革命的成果,坚持民主共和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
辛亥革命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中国历史》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辛亥革命”的内容,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爆发原因、过程及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2. 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在全国的影响;3. 辛亥革命的过程:各省光复、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4. 辛亥革命的影响: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认识到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2. 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清朝灭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爆发、过程及影响;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4. 例题讲解:讲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强调其在全国的影响;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辛亥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2.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3. 辛亥革命影响: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阐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众疾苦。
(2)武昌起义的过程及影响: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宣布成立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2
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一、辛亥革命前民主革命力量与君主立宪力量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1)背景:①民族危机严重。
②戊戌变法失败。
(2)时间:戊戌变法之后。
(3)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①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
②要不要革命。
③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
(4)双方观点:①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②改良派:实行政治变革,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5)评价:①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条件,但未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
②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日益得到进步人士的理解和拥护。
(6)影响:革命派已明显占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深化认知]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不同政体之间的争论,即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还是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争论。
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背景:①立宪民主的呼声高涨,要求实现立宪民主。
②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时间:1908年。
(3)内容:①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
②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
①进步性:使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认可。
②局限性: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君主,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
③实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二、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1.帝制终结(1)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皇族内阁”的成立激起全国不满,辛亥革命爆发。
(2)共和制度雏形:①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与立宪派人士共同组织湖北军政府,起义的省区也都尝试建立代议制度。
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接着,各省代表会改组成立临时参议院,共和制度已见雏形。
(3)共和制度确立:①南北议和:南北双方达成协议: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②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
辛亥革命PPT
辛亥革命背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辛亥革命背景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陈天华著《猛回头》《警世钟》
辛亥革命背景
跨学科综合
政党的特征: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 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 行使和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 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特定的 政治纲领,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选自《思想政治》
——秋瑾《如此江山》
思考:诗歌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
辛亥革命背景
•19世纪末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辛亥革命背景
学习主题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 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 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 些条件。
同盟会成立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 京成立。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并确定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 要推翻满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 建立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武昌起义
武昌首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 号中华名国 4.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 统治土崩瓦解。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革命功勋—局限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推荐)初中历史课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1
的一家煤矿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戊戌变法
义和团 清末新政
2
辛亥革命前
—
明今宣不
年年统用
种猪不掐
武 昌 起 义 前 流 行 的 歌
田 不 纳 粮 。
吃 羊 ,
过 二 年 半 ,
, 不 用 算 ,
谣
3
4
武昌起义(1911.10.10 )
4 .孙中山在同意_____、 _____、 _____的条件
下,将大总统的权力移交给袁世凯。袁世
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5 .1912年2月12日, _____下诏退位。
15
特 率 皇 帝 将 统
心 理 多 倾 向 共 和
今 全 国 人 民
退位诏书节选 10
辛亥革命的意义
思考: 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最突
出的成果是什么?
11
辛亥革命的意义
朕即国家
五族共和
12
辛亥革命的意义
13
1、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中华民国建立 颁布宪法
3.清帝退位
1912.1.1 1912.2.12
孙中山
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旗:
五色旗
7
8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清政府 任命 袁世凯
支 持
帝国主义列强
进 攻
革命党人
施2.12)
宣统帝溥仪
, ……
织 共 和 政 府
世 凯 以 全 权 组
国 体 。 即 由 袁
《辛亥革命》PPT完美版1
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 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复兴中华 湖南发难各省响应
直捣幽燕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894年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⑤军事基 础:革命 党人发动 的一系列 武装起义。 湖北新军
浙皖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⑥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客观原因 ①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③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④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
( 2)过程: 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 1912年果2实月被12袁日世,凯清窃朝取最了后。一位皇帝宣统(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 君主制度结束。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 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背景篇)
一、革武命昌的起酝义酿——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一)、辛亥革命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清政府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任命
袁世凯
革命党人
军政 事治 进讹 攻诈
施压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军 事 威
封经 孤外 锁济 立交
胁
立宪派+旧官僚
思考探究: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 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
思考探究: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
主观原因:袁世凯自身条件:政治手腕、军权
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第16课 辛亥革命
前提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保障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的性质、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辛亥革命
3.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
材料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政治上: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材料 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 经济上: 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 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结果:
影响:
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总统:孙中山 概况: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 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的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原则)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 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 请愿、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自由平等
走向共和
广州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墓
黄兴为追悼七十二烈 士写的挽联
辛亥革命
二、辛亥革命的进程
1.发动武昌首义 1911.10.10
高中历史PPT课件辛亥革命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 了民主共和政体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
材料揭示了19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世纪末20世纪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初中国怎样的 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社会现状?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陈天华《猛回头》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袁世凯取得政权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扶持 ②立宪派、旧官 僚的支持 对清王朝 逼宫退位 对革命派
③革命派 的妥协
迫让政权
过程:清帝退位-孙文辞职-南北议和—袁世凯继任—临时约法颁布
革命与妥协: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失败与成功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 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 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 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改 变。这次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 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高中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版)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 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 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 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 在民 自由 平等 三权 分立 责任 内阁
君权神授 专制集权 “人 治”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法 治”
偶然与必然
1911年,清政府宣 布“铁路国有”政策, 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 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 出让给帝国主义,但已 募集的修路股银,概不 退还。于是全国掀起了 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国而 国 不 所在 权 在 有名 之 借 川 。则 款 款 人 《 ,,之 国 保 有不而极 路 ,在在端 同 实路借反 志 则归以对 会 宣 为国丧者 言 外有失, 》 ,
第16课 辛亥革命 课件 36张ppt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武昌起义的背景
2、思想准备: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中心,3人物) (2)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民 生 主 义
民 权 主 义
民 族 主 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前提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核心
创立民国
时间: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概况: 临时总统 五色旗 国旗: 南京 国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 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对比
《临时约法》
第一条 中华民国 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 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
课外探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
结合高中历史必修二和必修三的相关知识,以
近代重庆的变迁为例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教 育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字数五百字左右。
孙中山遗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今中国,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早已完成,民族独立早已实现。但孙中山先生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夙愿,尚未实现。所以,作为每一 个中国人,都应该担负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最后,发出呼唤:让我们携起手来,
探究问题三:袁世凯为何能窃夺革命胜 利果实?
三、袁氏当国
1.袁世凯出山
2.革命派无奈
3.宣统帝退位 4.取孙而代之
合作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 了。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资料及图片,说说你认为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请说明理由。
第16课 辛亥革命
返回
三、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性质: 性质: 性质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 2.主要功绩: 主要功绩: 主要功绩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 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民主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 入人心。
吾 至 爱 汝 ! 即 此 爱 汝 念 , 吾 于 也 ! 一
汝 体 吾 此 心 , 于 悲 啼 之
林觉民
余 , 亦 以 天
林觉民给妻子的诀别书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的关系 驱除鞑虏,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
问 题 探 究
材料: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材料 :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 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 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 殆不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 义,殆不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 虑积重难返者, 虑积重难返者 , 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发达最先, 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 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 命毕其功于一役。 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 发刊词》 孙中山《 发刊词》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 讨论: 讨论: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是什 么关系? 么关系?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与三民 返回 主义又是什么关系? 主义又是什么关系?
二、从武昌起义到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 1.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
熊秉坤
金兆龙
湖北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位于武昌蛇山南麓) 位于武昌蛇山南麓)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中历史 第十六课《辛亥革命》课件 新人教必修1
chīmèi
百兽惊,龙蛇走,魑魅逃藏。 …… 到那时,齐叫到:中华万岁!
——摘自《猛回头》
第16课
本课知识点:
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背景);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 3、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4、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 5、了解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的原因和经过。
大 总 统 誓 词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汉
满
蒙
回
藏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 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还特别规定实 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对总 统要办的事项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 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邹 容
旧
公
俗
理
俱
未
在
明
,
,
即
即
以
以
革
革
命
命
去
明
之
之
章炳麟。(1869-1936),淅江余杭。人
陈 天 华
孙中山
(1894年)
(现广东中
山市翠亨村)
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
兴
中
会
成
立
宣
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
言
兴中会 会员秘 密宣誓 的地点
2、同盟会的建立
(1)同盟会的概况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 (宗旨)
1905年 东京
第16课 辛亥革命
一、清末革命风潮
3、革命派的准备活动 (2)思想准备——传播革命理论 革命派与改良派(康、梁)的论战 内容:论战涉及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两 个方面:
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二、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广泛传播革命思想,更多的人开 始投身革命
论战中革命派主要阵 地——《民报》 论战中改良派主要阵 地——《新民丛报》
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 府,改号中华民国 (4)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北京
湖北军政府 成立后,
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宣布 独立。
辛亥革命积极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 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2、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使得革命果实最终被军阀袁世凯 窃取。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三、建立中华民国 四、评价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积极意义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 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 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 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 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三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 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6课_辛亥革命 共19页
2.根本理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让位袁世凯?
客观原因 第一,辛亥革命以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呼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局面,而此人 非袁世凯莫属。
第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颇 著,得到了资产阶级的信任和欢呼。
第三,列强与资产阶级各阶层一致倾向 “拥袁弃孙”。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困难, 是孙中山“让位”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 原因。
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五色即代表汉、满、 蒙、回、藏五个民 族,象征“五族共 和”
3、结局: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的诏书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主体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
第五条 第六条
中 人华民民得国享人有民下一列律各平项等之,自无由自种权由族…平…阶等级,宗否教定之封区建别等。级观念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三权分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十九条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责大任总内统阁,制负
2、挽可救能危性机:。
⑴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⑶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同改良派论战,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⑷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高一必修下即使第16课笔记
高一必修下即使第16课笔记第16课辛亥革命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武昌首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兴中会:1894年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此后其它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中国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1905年,年由孙中山倡导在日本东京成立。
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确定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创办“民报”。
同盟会在国内外各地建立支部和分会,领导和发动各地的武装起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
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100多人英勇牺牲。
后来由“善堂”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清廷预备立宪: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的呼声越来越高。
1906年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
1911年年,清政府成立以奕助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彻底败露。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武昌首义: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准备在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夜1时左右,提前起义的革命军分三路向总督府进攻,激战一夜,攻下总督府。
总督瑞激狼狈逃窜。
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形势图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清末民主革命风潮武昌首义。
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年1月1日,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晚上,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1月3日,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临时政府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关于社会改革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小站练兵
新军服饰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建于1905年的山东电灯公司
光绪后期的商业彩票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A
C
辛亥回眸
近代反动王朝统治时间:
清朝统治260年——北洋军阀统治16年——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22年。
三、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的君主专制,创建了第一个 资产阶级共和国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已不能稳定 4.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辛亥回眸
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矿业条例,沂水的砂金获 山东省第一届物品博览会银牌,花茧绸、茧绸参加了 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
C
C
9,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0,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 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已无药可救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民国建立 1912.1.1
资料搜集——民国初年
中华民国国玺
临时大总统像 民国元年年画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பைடு நூலகம்10
2.民国建立 1912.1.1
资料搜集——民国初年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花茧绸、茧绸参加了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
览会。 ——《沂水县志》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民国建立 1912.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 别。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片断二: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
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 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 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大部分政权掌握在立宪派 和封建官僚手中
2.民国建立 1912.1.1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
片断三:“唔……这个……”阿Q候他略 停,终于用十二分的勇气开口了…… “什么?” “我……” “出去!” “我要投……” “滚出去!”洋先生扬起哭丧棒来了。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3.革命党:(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2)舆论上——与改良派论战
改良派的表现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3.革命党:(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2)舆论上——与改良派论战 (3)军事上——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D
A
7,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贡献最主要是( ) A,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B,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完成了反专制的历史任务 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A
B
5,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是因为①袁 世凯阴险狡诈②帝国主义支持③革命政权中立宪 派旧官僚对革命的破坏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和妥协性( )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民国建立 1912.1.1
3.帝制终结 1912.2
清帝退位诏书
三、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回眸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约法
三、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两千多的的君主专制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已不能稳定
D
C
)
3,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在于( ) A,中国民族资本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起义士兵的幼稚无知 C,革命党人认为有“资力”的人才能号召群众 D,在特定的条件下,革命党人群龙无首 4,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沂水县志》
让我们再一次聆听孙中山的政治梦想
1,辛亥革命的核心目标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 B,平均分配土地 C,推翻清朝满洲贵族势力 D,建立民主共和国,让人民享有民主自由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区别是( A,兴民权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废除君主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
2.民国建立 1912.1.1
解读约法
3.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4.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 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1905年留美学生合影
1903年留日学生合影
一、背景
1.列强:加强掠夺和控制
2.清政府:力图新政挽救危机 3.革命党:(1)组织上——建立兴中会、同盟会
政党的特征: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 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和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 标的政治组织。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具有特定的政 治纲领,具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选自《思想政治》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葆。
——中华民国国歌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民国建立 1912.1.1
资料搜集——民国初年
辫子的命运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民国建立 1912.1.1
资料搜集——民国初年
1914年,民国政府颁布了矿业条例, 沂水的砂金获山东省第一届物品博览会银牌,
2.民国建立 1912.1.1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
片断一: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
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 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 相能的钱洋鬼子……他们……立刻成了 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
二、过程
1.武昌起义 1911.10.10
2.民国建立 1912.1.1
名著中的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