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法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
五俞穴、募穴、原穴、络穴、八会穴1.五输穴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各经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根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2.原穴、络穴“原”即本源,原气之意。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名“十二原”。
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
“络”即联络之意,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
?难经原文和译文(黄帝八十一难经白话文)
难经原文和译文(黄帝八十一难经白话文)2022-05-15《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共3卷,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
“难”是“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
“经”乃指《内经》,即问难《内经》。
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
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几个重点部分“藏象学”知识板块:更能彰显《难经》不同而又丰富于《内经》学术的魅力。
要言之有三:一是首次从“形态结构决定功能”的视角,较准确地记述了五脏的大体解剖形态,细化了胆、胃、大肠、小肠、膀胱的形态结构,发现了七冲门并给予了形象的命名,站在解剖学的立场上唱响了三焦“有名无形”的别样声音,认为三焦乃非与肝、心、脾、肺、肾相匹配的另“外(之)府”,自此引发了2000多年来关于三焦的“形名”之争,从争论中促进了气化三焦理论的发展。
中医黄帝八十一难经¥49购买二是元(或“原”)气理论。
《内经》虽有原气的内容,但无“原气”(或“元气”)之名,是《难经》第一次启动了“原气”的医学理论的起点。
三是命门理论。
词语“命门”于《内经》凡6见均指眼睛,都是站在诊法的角度认为眼睛是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的集中体现,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能通过眼神而表达于外,因而眼睛是医生了解人的生命活动最关键的部位,是医生窥视生命活动的门户。
《难经》却将“命门”视为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等同的“脏”,故言“脏有六者”。
若依《内经》命“脏”的法则言之,凡言“脏”者必须具备“藏”的生理特征,一“藏”精二“藏”神,二者务必兼而有之,缺一不可。
《难经》之所以将“命门”以“脏”名之,是因为“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诸神精之所舍也”。
足见《难经》作者将命门视为六脏之一,是在严格遵循命“脏”法则的前提下立论的,自此开创了命门理论之先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三单元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三单元1.胸痹的病机,总属: [单选题] *A.气血失和B.寒热错杂C.气血两虚D.本虚标实(正确答案)E.上盛下虚2.呕吐的基本病机是: [单选题] *A.肝气犯胃,胃气上逆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正确答案)C.食滞伤胃,胃失和降D.外邪犯胃,胃失和降E.脾胃受损,胃失润降3.咳嗽除治肺外,还需调治的脏腑是: [单选题] *A.心、脾、肾B.心、肝、肾C.肝、脾、肾(正确答案)D.胃、脾、肾E.胃、脾、肝4.不属肺痈逆证临床表现的是: [单选题] *A.脉缓滑(正确答案)B.气喘鼻城C.爪甲青紫带弯D.音嘎无力E.饮食少进5.肾阴虚的面色特征是: [单选题] *A.面色暗淡B.面色黑干焦(正确答案)C.眼眶周围色黑D.面色蕉黑E.晦暗如烟熏6.治疗喘证风寒壅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单选题] *A.射干麻黄汤B.麻黄汤合华盖散(正确答案)C.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D.三拗汤合止嗽散E.生脉散合补肺汤7.治疗喘证痰浊阻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单选题] *A.射干麻黄汤B.麻黄汤合华盖散C.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正确答案)D.三拗汤合止嗽散E.生脉散合补肺汤8.中风,厥证,痫病的共同特点是: [单选题] *A.半身不遂,肢体麻木B.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正确答案)C.语言不利,口眼歪斜D.四肢厥冷,气息微弱E.口吐涎沫,四肢抽搐9.不属脾虚泻粪便特点的是: [单选题] *A.大便稀浦B.大便色淡C.臭味不甚D.食后作泻(正确答案)E.大便中多粘液10.气虚便秘的治法是: [单选题] *A.清热润燥B.顺气导滞C.益气润肠(正确答案)D.养血润肠E.温阳通便11.黄疸胆腑郁热的主治方剂是: [单选题] *A.小柴胡汤B.大柴胡汤(正确答案)C.葛根芩连汤D.升麻葛根汤E.龙胆泻肝汤12.黄疸消退后,病体仍有气滞血淤者,宜选用: [单选题] *A.大黄魔虫丸B.逍遥散合鳖甲丸(正确答案)C.血府逐瘀汤D.身痛逐淤汤E.复元活血汤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水肿风水相搏证临床表现的是: [单选题] *A.起病前常有感冒咽痛B.水肿从眼险颜面先起C.浮肿向全身蔓延迅速D.尿量减少常可见尿血E.浮肿重按之凹陷难起(正确答案)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关格原因的是: [单选题] *A.水肿B.淋证C.瘙闭D.消渴E.痰饮(正确答案)15.癃闭辨证应首先辨: [单选题] *A.寒热B.虚实(正确答案)C.脏腑D.表里E.阴阳16.治疗消渴病肺热津伤证的主方为: [单选题] *A.消渴方(正确答案)B.玉女煎C.六味地黄丸D.金匮肾气丸E.真武汤17.胃痛瘀血停胃证的疼痛特点是: [单选题] *A.胀痛B.重痛C.闷痛D.隐痛E.刺痛(正确答案)18.泄泻脾胃虚弱证应首选: [单选题] *A.四君子汤B.参苓白术散(正确答案)C.补中益气汤D.健脾丸E.保和丸19.便秘冷秘的临床表现是: [单选题] *A.大便干结、口干口臭B.大便干结、欲便不得C.大便不干、努挣无力D.大便清冷、手足不温(正确答案)E.大便不干、腰膝酸软20.疫毒痢的治法是: [单选题] *A.清热解毒化湿B.活血解毒和胃C.凉血清热利湿D.清热利湿和胃E.清热凉血解毒(正确答案)21.胸痹阴寒凝滞证,其临床特点是: [单选题] *A.胸部刺痛,入夜尤甚B.胸闷隐痛、时作时止C.胸闷如窒、气短喘促D.胸闷气短、畏寒肢冷E.胸痛彻背、感寒痛甚(正确答案)22.尿血与淋证的鉴别要点是: [单选题] *A.有无发热B.有无尿痛(正确答案)C.有无腹痛D.有无排尿困难E.出血量的多少23.痢疾寒湿痢应首选: [单选题] *A.参苓白术散B.藿香正气散C.不换金正气散(正确答案)D.驻车丸E.连理汤24.不属黄疸辩证要点的是: [单选题] *A.辩阳黄、阴黄B.辩湿热C.阴黄之因D.辩黄疸部位(正确答案)E.病势轻重25.风湿头痛应首选: [单选题] *A.羌活胜湿汤(正确答案)B.芎芷石膏汤C.川芎茶调散D.天麻钩藤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26.不属大肠癌与痢疾共同症状的是: [单选题] *A.腹痛B.泄泻C.里急后重D.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正确答案)E.排脓血便27.呕吐的治疗原则是: [单选题] *A.健脾化湿B.温养脾胃C.补中益气D.养阴和胃E.和胃降逆(正确答案)28.痰饮的治疗原则是: [单选题] *B.健脾C.温化(正确答案)D.补肾E.发汗29.厥证的基本病机是: [单选题] *A.气虚下陷,清阳不升B.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正确答案)C.痰随气升,上蒙清窍D.失血过多,气随血脱E.气血凝滞,脉络瘀阻30.治疗郁证日久,阴虚火旺者,应首选: [单选题] *A.丹栀逍遥散B.知柏地黄丸C.天王补心丹D.六味地黄丸E.滋水清肝饮(正确答案)31.呃逆的基本治法是: [单选题] *A.理气化瘀降逆B.疏肝解郁降逆C.和胃降逆止呃(正确答案)D.健脾温中止呢E.清热和胃止呃32.治疗久泻不止,不宜过用: [单选题] *B.补肾C.升提D.固涩E.分利(正确答案)33.治疗腹痛饮食积滞重证,应首选: [单选题] *A.保和丸B.越鞠丸C.枳实导滞丸(正确答案)D.枳术丸E.木香顺气丸34.治疗虚劳脾胃阴虚者,应首选: [单选题] *A.玉女煎B.益胃汤(正确答案)C.沙参麦冬汤D.麦门冬汤E.一贯煎35.治疗心悸心血不足证,应首选: [单选题] *A.天王补心丹B.安神定志丸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D.归脾汤(正确答案)E.朱砂安神丸36.下列各项,不属积聚病因的是: [单选题] *A.情志失调B.饮食所伤C.感受寒邪D.病后所致E.跌打损伤(正确答案)37.治疗鼓胀水湿困脾证,应首选: [单选题] *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B.实脾饮(正确答案)C.中满分消丸D.调营饮E.附子理苓汤38.中风的病理基础是: [单选题] *A.风火痰瘀B.气血逆乱C.心肝火旺D.肝阳上亢E.肝肾阴虚(正确答案)39.痫病风痰闭阻证应选用: [单选题] *A.定痫汤(正确答案)B.通窍活血汤C.归脾汤D.左归丸E.涤痰汤40.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手太阳小肠经上接: [单选题] *A.手太阴肺经B.足少阴肾经C.手少阴心经(正确答案)D.手少阳三焦经E.足太阳膀胱经41.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单选题] *A.目内毗B.无名指端C.足小趾端D.鼻旁E.目外毗(正确答案)42.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部位排列是: [单选题] *A.太阴、少阴、厥阴B.厥阴、太阴、少阴(正确答案)C.少阴、太阴、厥阴D.厥阴、少阴、太阴E.少阴、厥阴、太阴43.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 [单选题] *A.冲脉B.任脉C.带脉(正确答案)D.督脉E.跷脉44.肩髃穴归属的经脉是: [单选题] *A.手阳明大肠经(正确答案)B.手太阴肺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E.手厥阴心包经45.“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的经脉是: [单选题] *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手少阴心经D.手阳明大肠经E.手太阴肺经(正确答案)46.手三阳经在上肢外侧面的排列顺序是: [单选题] *A.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B.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正确答案)C.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D.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E.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47.五输穴中以所行为: [单选题] *A.井B.荣C.输D.经(正确答案)E.合48.脾经在腹正中线旁开: [单选题] *B.2寸C.4寸(正确答案)D.6寸E.1.5寸49.听宫穴的取穴方法: [单选题] *A.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裸突之间的凹陷中(正确答案)B.在面部,颧骨下缘,目外眦直下凹陷中C.在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D.在面部,目内眦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E.在面部,眉梢凹陷处50.下列各项中,不是照海穴的主治病证的是: [单选题] *A.失眠,癫痛B.呕吐涎沫,吐舌(正确答案)C.月经不调,带下D.小便频数,瘙闭E.咽喉干痛,目赤肿痛51.治疗目赤肿痛的主穴是: [单选题] *A.太阳、合谷、太冲、风池(正确答案)B.太阳、足三里、三阴交、睛明C.合谷、足三里、手三里、睛明D.太冲、太溪、后溪、阳溪E.以上都不是52.治疗痰邪所致病症,应选取的络穴是: [单选题] *B.足三里C.下巨虚D.丰隆(正确答案)E.上巨虚53.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穴位: [单选题] *A.归来(正确答案)B.梁门C.大横D.天枢E.水道54.手太阳小肠经的都穴是: [单选题] *A.会宗B.梁丘C.养老(正确答案)D.阳交E.金门55.既能治肠腑病,又能治妇科病的是: [单选题] *A.归来B.足三里C.丰隆D.天枢(正确答案)E.内庭56.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灸法是: [单选题] *A.隔姜灸(正确答案)B.隔蒜灸C.隔盐灸D.直接灸E.隔附子灸57.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单选题] *A.足三里B.尺泽C.列缺(正确答案)D.悬钟E.曲池58.在踝区,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根骨之间凹陷中的穴位是: [单选题] *A.商丘B.丘城C.照海D.申脉(正确答案)E.然谷59.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切迹凹陷中的穴位是: [单选题] *A.商丘B.丘城C.照海(正确答案)D.申脉E.然谷60.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的穴位是: [单选题] *A.三阴交B.中级C.关元(正确答案)D.石门E.气海61.下列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 [单选题] *A.原穴B.俞穴C.八会穴D.八脉交会穴E.郄穴(正确答案)62.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胎穴的进针方法是: [单选题] *A.单手进针法B.舒张进针法(正确答案)C.提捏进针法D.夹持进针法E.指切进针法63.隔蒜灸常用于治疗: [单选题] *A.风寒痹痛B.疮疡久溃不敛C.中风脱证D.阳痿E.肿疡初起(正确答案)64.哮喘实证除肺俞,定喘外,主穴还应选取: [单选题] *A.膻中,气海,列缺B.太渊,太溪,足三里C.列缺,太渊,风门D.列缺,尺泽,中府(正确答案)E.气海,丰隆,列缺65.治厥阴头痛,应取的配穴是: [单选题] *A.印堂、攒竹、合谷B.率谷、外关、足临泣C.天柱、后溪、申脉D.太冲、内关、四神聪(正确答案)E.血海、膈俞、内关66.中风,中经络出现语言答塞,除主穴外,应配伍: [单选题] *A.金津、玉液B.合谷、太冲C.悬钟、太冲D.合谷、颊车E.通里、哑门(正确答案)67.治疗呕吐热邪内蕴者,宜点刺出血的穴位是: [单选题] *A.金津、玉液(正确答案)B.中脘、内关C.厉兑、内庭D.公孙、合谷E.厉兑、商阳68.治疗瘾疹可采取拔罐法,常用的穴位是: [单选题] *B.膈俞C.神阙(正确答案)D.风门E.大椎69.治疗小儿惊风的穴位是: [单选题] *A.悬钟B.风市C.阳陵泉(正确答案)D.环跳E.足临泣70.治疗眩晕之实证以: [单选题] *A.胆经、督脉及足厥阴经穴为主(正确答案)B.肝经、心经、胆经、任脉经穴为主C.任脉、脾经、心经、胆经穴为主D.督脉、胆经、脾经、心经穴为主E.心包经、督脉、胆经、胃经穴为主71.治疗实证癃闭的穴组为: [单选题] *A.三阴交、中极、阴陵泉、膀胱俞(正确答案)B.足三里、关元、阴陵泉、膀胱命C.三阴交、气海、阳陵泉、膀胱命D.中极、地机、曲泉、膀胱俞E.中极、三阴交、关元、气海72.肝经实证,采用本经“补母泻子法”,应泻: [单选题] *B.曲泉C.行间(正确答案)D.大敦E.中封73.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位是: [单选题] *A.鱼际B.少商(正确答案)C.尺泽D.液门E.太渊74.用俞募配穴法治疗小儿遗尿选: [单选题] *A.关元、肾俞B.气海、膀胱俞C.天枢、肾俞D.中极、膀胱俞(正确答案)E.中极、肾俞75.使用电针治疗时,通电时间一般为: [单选题] *A.25~30分钟B.5~20分钟(正确答案)C.30~40分钟D.40~45分钟E.45~50分钟76.患者胸胁胀闷,暖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合募配穴治疗腑病”与“俞原配穴治疗脏病”
“合募配穴治疗腑病”与“俞原配穴治疗脏病”是导师王富春教授提出来的具有创新性的特定穴配伍理论[1]。
按其理论选穴治病,具有临床疗效好、取穴方便、穴位少、患者易接受等特点。
笔者在跟师学习期间,老师曾多次运用两种配穴方法治疗脏腑病证,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结合笔者学习体会将其整理成文,以供针灸同道们参考。
1 合募配穴与俞原配穴1.1 合募配穴治疗腑病合募配穴之“合”指下合穴而言,又称“六腑下合”,亦称“六合穴”,是手足三阳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包括小肠之下合穴下巨虚(胃经穴)、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胃经穴)、三焦之下合穴委阳(膀胱经穴)、膀胱之下合穴委中(膀胱经穴)、胃之下合穴足三里(胃经穴)、胆之下合穴阳陵泉(胆经穴)。
其中足三阳经之下合穴与其合穴相同。
即《灵枢?本输》中提出的“六府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其主要分布于下肢膝关节附近,有“上病下取”之意。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素问?咳论》云:“治腑者,治其合”,说明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证的主要穴位之一。
合募配穴之“募”是指五脏六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募穴,又称“腹募穴”,包括胆募日月、大肠募天枢、心包募膻中、胃募中脘、三焦募石门、小肠募关元、膀胱募中极、肺募中府、脾募章门、心募巨阙、肾募京门、肝募期门。
《难经?六十七难》载:“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何谓也?然,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
”明代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说“阳病行阴,当从阴引阳,其治在募”。
说明募穴属阴,对六腑病证有着特殊的疗效,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腧穴。
合募配穴主要是指将六腑的下合穴与本经的募穴相配[2]。
因其特点皆为治疗腑病,所以合募配穴是取两者在主治上的共性,相互协调,增强疗效,以治疗六腑病证为主的一种配穴方法。
下合穴在主治上偏于内腑,重在通降;募穴在主治上亦偏重内腑或阳经的病邪。
因此将合募相配,更适于治疗腑病、实证、热证。
下合穴位于下肢,其位在下,与脏腑有纵向联系;募穴位于胸腹部,其位在上,与脏腑有横向联系,二者相配属上下近远配穴。
俞募配穴名词解释
俞募配穴名词解释
摘要:
1.俞募配穴的定义和含义
2.俞募配穴的历史和发展
3.俞募配穴的应用和实践
4.俞募配穴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正文:
【俞募配穴名词解释】
俞募配穴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是指在人体背部的俞穴和腹部的募穴相互配合,共同发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俞穴是指在背部的膀胱经上的一些特定穴位,募穴则是指在腹部的任脉上的一些特定穴位。
在中医治疗中,俞募配穴经常被用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俞募配穴的历史和发展】
俞募配穴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这部中医经典著作中。
在这部书中,就有关于俞募配穴的记载和描述。
后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俞募配穴的理论也不断完善和丰富。
在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就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论述了俞募配穴的应用方法。
到了明清时期,俞募配穴已经成为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俞募配穴的应用和实践】
在实际的中医治疗中,俞募配穴经常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比如,通过刺激背部的俞穴,可以调节人体的膀胱经,从而治疗与膀胱经相关的疾病,如腰
痛、尿频等。
同样,通过刺激腹部的募穴,可以调节人体的任脉,从而治疗与任脉相关的疾病,如胃痛、月经不调等。
【俞募配穴的现代研究和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中医学的现代化进程,俞募配穴的研究也得到了深入和发展。
现代研究已经证明,刺激俞募配穴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如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等。
此外,俞募配穴也被用于治疗一些现代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俞穴募穴的概念
俞穴募穴的概念俞穴募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医治疗经络病症的基础。
俞穴主要指的是在十二经脉以及奇经八脉上,与脏腑相联系的一些穴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经络是经过人体内外的各个部位,并连接脏腑器官的一条网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通道。
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
经络系统中的俞穴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俞穴与相应脏腑的关系密切,通过对俞穴的刺激可以达到调节和治疗相应脏腑的作用。
俞穴可以通过按摩、针刺、灸热等方式来刺激,起到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病症康复的作用。
俞穴的选取和应用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
俞穴的选择通常会根据病情、脏腑所在的经络及其运行特点、病程等因素来确定。
根据经络的走向和分布,每个脏腑对应一个主俞穴和若干络俞穴。
主俞穴又称募穴,是与脏腑直接相关的穴位,通过刺激主俞穴可以直接影响和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
络俞穴是与主俞穴通过经络相连的穴位,通过刺激络俞穴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节效果。
俞穴的应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症,主要应用于脏腑疾病和经络病症的治疗。
例如,通过刺激心俞穴可以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液循环;通过刺激肝俞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促进肝脏的解毒代谢能力;通过刺激腎俞穴可以调节肾脏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等。
另外,俞穴还可以应用于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
通过按摩主俞穴和络俞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人们经常在脚心按揉足三里穴可以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
总之,俞穴募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上与脏腑相联系的穴位,调节和治疗相应脏腑的功能。
俞穴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可以应用于脏腑疾病和经络病症的治疗,也可以用于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俞穴的选取和应用,以期达到治疗效果。
哮喘病古代针灸处方整理及配穴原则
常用处方 , 及其配穴原则与规律 。 方法 : 检索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中医古籍 , 将收集 的处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根 据穴位出现 频次的高低 , 总结出针灸治疗哮喘病的常用处方 。 结论 : 总结出以天突 、 膻中 、 肺俞等穴组成的常用 处 方 , 及治疗哮喘病应以局部配穴为主 , 结合远近 、 上下 、 前后配穴等的配穴原则 ; 取穴 以特定穴如多用背俞穴 、 气会 穴 为主 , 多取肺经 、 任脉及胃经穴 ; 胸腹局部取穴重用任脉的天突 、 膻中 、 气 海、 中脘 、 璇玑穴的配穴原则与规律 。 关键词 : 针灸处方 ; 哮喘 ; 配穴规律 ; 常用处方 中图分类号 : R 245- 0 文献标识码 : B 1 检索范围及研究方 法 1 . 1 检索范围 目前国内现 存有关 哮喘病并 能检索 出针 灸处方 文献的中 医古 籍计 81 部 , 共检 索出 针 灸处 方文 献 991 条。其中单穴处方 503 条 , 多穴处方 488 条。 1 . 2 资料收集方 法 本文 资料 收集 按哮、 喘 病 名称 进行 检索。在古代医 籍 中 , 哮 喘 病 的 别名 很 多 , 如 素 问 有 : ! 喘鸣 ∀、 ! 喘息 ∀、 ! 喘逆 ∀; 诸 病源 候论 有 : ! 呷嗽 ∀、 !逆 气 ∀ ; 金匮要略 有 : ! 喉中水 鸡声 ∀、 ! 上气 ∀ ; 景 岳全书 有 : ! 喘促 ∀ ; 另外还有 : ! 少气 ∀、 ! 短气 ∀、 ! 哮 ∀、 ! 哮喘 ∀、 !哮 吼 ∀、 ! 吼喘 ∀等。本文依据 中医大词典 , 将古医籍 中出现 的哮喘 病别名 , 均归为哮喘病进行检索。 1 . 3 统 计方 法 单 穴处 方 : 按 穴位 出 现的 频次 , 进行 统 计 ; 多穴处方 : 依 据原文的内容 , 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规 律 , 筛选出 处方的主穴和配穴 , 按 主穴出 现的频次 , 进 行统 计 ; 综合统 计穴位 , 按穴 位出 现频 次高 低排 序 , 归 纳出 常用 处 方 , 分析其用穴特点及配穴原则 , 并依据原文意义阐述其方 义及刺 灸方法。 2 资料统计 高 频腧穴的组成 , 见图 1。 文章编号 : 1009- 5276( 2006) 01- 0176- 02 血、 喉中有声 , 针此穴。 ∀而膻 中为八 会穴之 气会 , 具有宽 胸 利膈、 清肺降气之功效 ; 类经图翼 云 : ! 膻中 , 主治一切 上 气短气、 痰喘哮嗽、 咳 逆噎 气、 喉 鸣气 喘、 肺 痈呕 吐涎 沫 脓 血。此气之会也 , 凡上气不 下 , 及 气噎气 隔气 痛之类 , 均 宜 灸之。 ∀此二穴皆取其局 部治疗作 用。肺俞 是肺的 背俞穴 , 能疏风解表 , 宣肺理气 , 是调理 肺脏功 能 , 治 疗肺脏 疾病 的 首选穴 ; 太平 圣惠方 云 : ! 肺俞 穴 , 主 肺寒 热、 肺痿 上喘、 咳嗽唾血、 胸 胁 气满、 汗不 出 及 背 急强 也。 ∀ 处 方 中, 足 三 里、 气海皆为强壮保健之要穴 , 二者合用 , 具有补益气血、 固 本培元之功效。如 针灸集 成 云 : ! 三 里 , 主治 胃中 寒、 心 腹胀痛、 逆气 上攻、 脏 气 虚惫、 胃气 不 足等。 ∀ 针灸 聚 英 云 : ! 气海 , 主伤寒 饮水过多、 气喘、 冷病 面赤、 藏虚气 惫、 真 气不足、 一切气疾久不瘥、 悉皆灸 之。 ∀ 纵观 全方 , 诸穴合 用 可达固本培元、 清肺降气、 止 哮平喘 之功效。 加减 : 寒饮 伏 肺加风门 ; 痰热加大椎 ; 肺气亏虚加云门、 太渊等 ; 脾气亏 虚 痰加脾俞、 丰隆 等 ; 肾气 亏虚 加涌 泉、 太溪 等。如 针 灸 集 成 云 : ! 喘满痰实如胶取太 溪 ; 咳 喘不得卧取 云门、 太渊 ∀; 医学入 门 云 : ! 治病要穴脾俞 , 主内伤脾 胃 , 吐 泻疟痢 , 喘 急 ; 丰隆 , 主痰晕 , 呕吐 , 哮喘 ∀ 等。 用于刺灸 , 处方中 , 主 穴天 突 , 治喘急 实症。先 直刺 进 针 0. 2~ 0. 3 寸 , 然 后沿胸骨柄后缘 , 气管前缘 缓慢刺入 0. 5 ~ 1 寸 , 用泻法 , 不留针 ; 虚证 可灸。 膻中为 气会 , 刺 0. 3~ 0 . 5 寸 , 不可深刺 , 虚补 实泻 ; 缓 发多 用 隔姜 灸、 艾炷 灸 ; 喘 急可拔罐等。如 扁 鹊神 应针灸 玉龙 经 云 : ! 哮喘 一症 最 难当 , 夜间无睡 气惶 惶。天突 寻 得真 穴在 , 膻中 一灸 便 安 康 ∀。肺俞为 肺的 背俞 穴 , 随病 补泻 , 或 针或 灸 , 或针 灸 并 用 ; 针 入 0. 5~ 0 . 8 寸 ; 缓发或虚证用艾炷灸、 三伏灸或药 物 敷贴等。如 张氏 医通 : ! 冷哮灸肺 俞、 膏肓、 天突 , 有应 有 不应 ; 夏月三伏中 , 用白 芥子涂法 , 往 往获效 ∀。足三 里 , 为 胃经之合穴 , 针入 0 . 5~ 1 . 5 寸 , 虚则补其母 , 多用灸法可 至 多壮 , 针用补法或针灸并用 , 取其培土生金之义 , 治疗虚喘 ; 实证针刺 , 用泻法。如 针灸集成 云 : ! 凡痰 喘因热而上 谓 火气炎上故也。喘急 , 上星、 合谷、 太溪、 大陵、 列缺、 足三 里 久留针下其气。 ∀气海穴为生气之海 , 刺 1~ 2 寸 , 随病补 泻 , 多加灸法 , 孕妇禁用此穴。 针灸 大成 曰 : ! 气喘急急不 可 眠 , 若 得璇玑针泻动 , 更取气海自安然。气海 , 刺入三分 , 灸 七壮 , 看病补泻 ∀等。
俞募配穴名词解释
俞募配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针灸疗法,也被称为俞穴和募穴。
它是在人体特定的背部穴位上进行刺或按摩的疗法。
以下是俞募配穴名词的解释:
1. **俞穴:** 俞穴是中医学中指距离某个脏腑较远的特定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对应脏腑的功能。
俞穴一般都位于身体的背部,在脊柱两侧,与相应脏腑的部位有关。
2. **募穴:** 募穴是指多个穴位的组合,以实现特定的治疗效果。
募穴的选择会根据疾病的具体症状和治疗目的来决定,每个募穴的刺激会相互协调,以增强疗效。
3. **配穴:** 配穴是指根据疾病的不同,将俞穴和其他穴位结合起来进行治疗。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组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俞募配穴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具体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来确定。
如果您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针灸师,以获得更为详细和个性化的指导和治疗方案。
阴阳相配俞募穴
阴阳相配俞募穴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
《素问·奇病论》:“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
”又《太平圣惠方》:“募中府隐隐而痛者,肺疸也;上肉微起者,肺痈也。
”临床上募穴可与背俞穴配合应用,称“俞募配穴”。
募穴口诀:肝募期门,心巨厥;脾募章门,肺中府;肾募京门,胃中脘;大肠天枢,胆日月;小肠关元,膀中极;三焦石门,包膻中。
俞穴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经,有的在其它经络,其名称顺序如下:肺经的肺俞,心经的心俞,心包的阙阴俞,脾经的脾俞,肾经的肾俞,肝经的肝俞,大肠经的大肠俞,小肠经的小肠俞,三焦经的三焦俞,胃经的胃俞,膀胱经的膀胱俞,胆经的胆俞。
因为比较好记所以就不作口诀了,只对俞穴和募穴的关系作一些介绍:俞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结聚的部位。
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但二者的主治作用又各具特点。
有书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
经气可以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相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俞募穴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总称。
机体病变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说。
阴证,含“脏病、寒证,虚证”;阳证,则含“腑证、热证、实证”之义。
临床上,“背俞穴”偏于主治阴性病症,“腹募穴”偏于主治阳性病症。
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俞、募穴上可表现出某些异常变化,如皮肤变色,凹陷,突起,按压有结节、条索状,半球状的异物。
治疗上,“俞募穴”不仅对脏腑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各脏腑络属的器官及皮肉筋骨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针灸习题集
A1型题1、“阿是穴”是指:A、经穴以外的穴位B、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C、病变局部中心的穴位D、病变局部旁边的穴位E、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2、小肠下合穴是:A、小海B、少海C、下巨虚D、上巨虚E、委阳3、“一夫法”是指:A、拇指同身寸B、食指同身寸C、中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以上均不是4、手太阳肺经的起始部位是:A、上焦B、中焦C、下焦D、肺E、大肠5、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A、大拇指B、食指C、中指D、无名指E、小指6、在针刺操作过程中,不可向内深刺以免刺伤肺脏的肺经腧穴是:A、中府 B天府 C、缺盆 D、大包 E、天池7、在手太阳肺经中,治疗头项强痛应首选:A、中府B、尺泽C、列缺D、太渊E、鱼际8、以下腧穴既可治疗咳嗽,又可治疗中风昏迷的是:A、尺泽B、孔最C、太渊D、鱼际E、少商9、治疗口眼斜首选:A、商阳B、阳溪C、合谷D、曲池E、手三里10、迎香的定位正确的是:A、鼻翼下缘,鼻唇沟中B、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C、鼻翼旁,平鼻翼下缘D、鼻孔外缘,鼻唇沟中E、鼻翼上缘,鼻唇沟中11、以下不属于天枢穴主治病证的是:A、便秘B、腹泻C、月经不调D、水肿E、目赤肿痛12、治疗痰证首选:A、尺泽B、足三里C、条口D、丰隆E、天枢13、治疗面瘫常选用:A、地仓、颊车、下关B、梁丘、足三里C、犊鼻、足三里、条口D、伏兔、髀关、阴市E、缺盆、膺窗14、治疗痢疾、便秘、肠痛常选用:A、承泣B、头维C、天枢D、归来E、伏兔15、治疗牙痛、鼻衄、痢疾应选用:A、下巨虚B、内庭C、颊车D、梁门E、梁丘16、以治疗心痛和热病为主的穴位是:A、极泉B、少海C、灵通D、阴郄E、肾经17、下列穴位中有催乳作用的穴位是:A、少商B、少泽C、关冲D、中冲E、天宗18、治疗胎位不正的要穴是:A、至阳B、至阴C、昆仑D、少泽E、太冲19、治疗腰背部的疾病常取:A、至阴B、会阳C、肺俞 C、委中 E、天柱20、可以治疗各种血证的穴位是:A、血海B、委中C、太白D、膈俞E、心俞A型题标准答案1、E2、C3、D4、B5、B6、A7、A8、E 9、C、 10、B 11、E 12、D 13、A14、C 15、B 16、E 17、B 18、B 19、D 20、DA2型题一某女,28岁,初产妇。
针灸学试题
针灸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10分)1、呼吸补泻2、一夫法3、络穴4、经外奇穴5、灸法二、单项型选择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0分)1、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
A.周代B.春秋时代C.远古时代D.秦汉时代E.宋代2、《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唐代孙思逸、B.北宋王惟一C.晋代皇甫谧D.明代杨继洲E.元代渭伯仁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上肢部C.下肢部D.胸部E.四肢未端4、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阳阴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B.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C.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D.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E.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5、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A.8寸B.9寸C.5寸D.13寸E.12寸6、人体共有郄穴多少个()。
A.14个B.15个C.17个D.16个E.12个7、在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是()。
A.中冲B.关冲C.少冲D.少泽E.隐8、下列穴位,不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的是()。
A.天柱B.后溪C.前谷D.阳谷E.肩贞9、十二经脉中循行路线最长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胱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阳胆经D.足大阴脾经E.足少阴肾经10、内关穴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几寸处()。
A.3寸B.4寸C.2寸D.1寸E.5寸11、八脉交会穴与督脉相通的经穴是()。
A.列缺B.冲阳C.外关D.后溪E.照海12、治疗哮喘取合谷、列缺穴属于哪种配穴法()。
A.本经配穴法B.上下配穴法C.前后配穴法D.表里经配穴法E.左右配穴法13、足太阴脾经的荥穴是()。
A.大都B.隐白C.阴陵泉 D地机 E.公孙14、提插补泻的补法是()。
A.重提轻插,幅度大,频率快B.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慢C.重提轻插,幅度大,频率慢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诀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15、针身与皮肤表面呈多少度角刺入称横刺()。
执业中医师考试2006真题3
141-3第三单元A 1型题(1~75题) 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治疗气虚感冒,应首选A.玉屏风散B.再造散C.参苏饮D.加减葳蕤汤E.杏苏散2.治疗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应首选A.止嗽散B.三拗汤C.桑杏汤D.泻白散R.华盖散3.治疗肺痈溃脓期,应首选A.千金苇茎汤B.加味桔梗汤C.如金解毒散D.桔梗杏仁煎E.桔梗白散4.确立以滋阴降火为肺痨治疗大法的医家是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朱丹溪E.葛可久5.肺胀晚期,病变为主的脏是A.肺、脾、肾B.肺、脾、心C.肺、肾、心D.脾、肾、心E.肺、肝、肾6.治疗心悸心血不足证,应首选A.天王补心丹B.安神定志丸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D.归脾汤E.朱砂安神丸7.胸痹的主要病机为A.气滞血瘀B.寒凝气滞C.痰瘀交阻D.阳气虚衰E.心脉痹阻8.不寐的病位主要在A.心B.脑C.肝D.脾E.肾9.●病与五脏均有关联,但主要责之于A.肺、脾B.肝、肾C.心、肝D.肺、肾E.肝、脾10.治疗胃痛脾胃虚寒证,应首选A.小建中汤B.理中丸C.附子理中丸D.良附丸E.黄芪建中汤11.治疗噎膈痰气交阻证,应首选A.通幽汤B.丁香散C.启膈散D.通关散E.四七汤12.治疗腹痛湿热壅滞证,应首选A.大承气汤、B.龙胆泻肝汤C.清中汤D.枳实导滞丸E.泻心汤合连朴饮13.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的医家是A.张仲景B.陈无择C.张景岳D.李中梓E.叶天士14.血虚便秘证,阴血已复,便仍干燥,治疗应首选A.黄芪汤B.增液汤C.润肠丸D.五仁丸E.青麟丸15.黄疸形成的关键病理因素是A.热邪B.寒邪C.疫毒D.瘀血E.湿邪16.下列各项,不属积聚病因的是A.情志失调B.饮食所伤C.感受寒邪D.病后所致E.跌打损伤17.治疗鼓胀水湿困脾证,应首选A.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B.实脾饮C.中满分消丸D.调营饮E.附子理苓汤18.阳明头痛,可选用的引经药是A.羌活、蔓荆子B.羌活、川芎C.葛根、白芷D.柴胡、川芎E.吴茱萸、藁本19.首见“疟疾”病名的医籍是A.《内经》B.《金匮要略》C.《神农本草经》D.《诸病源候论》E.《瘟疫论》20.以小腹胀满疼痛,小便涩滞,淋沥不宣为特征的病证是A.热淋B.血淋C.石淋D.气淋E.劳淋21.尿血与淋证的鉴别要点是A.有无发热B.有无尿痛C.有无腹痛D.有无排尿困难E.出血量的多少22.治疗吐血胃热壅盛证,应首选A.玉女煎B.龙胆泻肝汤C.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D.地榆散合槐角丸E.泻心汤合十灰散123.治疗湿热腰痛,应首选A.甘姜苓术汤B.四妙丸C.羌活胜湿汤D.薏苡仁汤E.乌头汤24.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中风闭证的特点A.突然昏仆B.牙关紧闭C.口噤不开D.肢体强痉E.二便自遗25.支饮,饮邪停留的部位是A.胁下B.胸肺C.肢体D.胃E.肠26.消渴的病机主要是A.气阴两虚B.阴虚燥热C.阴阳两虚D.血脉瘀滞E.燥热内结27.拟定补中益气汤的医家是A.张仲景B.钱乙C.李东垣D.张景岳E.秦景明28.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喘证的病因A.外邪侵袭B.饮食不当C.情志所伤D.痰热素盛E.劳欲久病29.虚劳以气虚为主时,主要病变的脏是A.肺、脾B.心、肾C.肺、肾D.脾、肾E.心、肺30.下列各项,属着痹特点的是A.疼痛游走不定B.痛势较剧,痛有定处C.关节酸痛、重着、漫肿D.关节肿胀局限,见皮下结节E.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31.治疗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的方剂是A.防风汤B.薏苡仁汤C.宣痹汤D.蠲痹汤E.乌头汤32.治疗肾虚腰痛而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选用的方剂是A.杜仲丸B.青娥丸C.补髓丹D.虎潜丸E.补血荣筋丸33.首创六郁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B.巢元方C.朱丹溪D.虞抟E.叶天士34.水肿的关键病位是A.心B.肝C.肺D.脾E.肾35.“无痰不作眩”,出自的医著是A.《素问·六元正纪大论》B.《金匮要略》C.《丹溪心法》D.《景岳全书》E.《医学正传》36.泄泻的病理因素,最为多见的是A.寒B.湿C.热D.滞E.脾虚37.呃逆病变的关键脏腑是A.肝B.脾C.肺D.胃E.胆38.认为生姜为“呕家圣药”的医家是A.张仲景B.孙思邈C.刘完素D.朱丹溪E.龚廷贤39.中风的病理基础是A.风火痰瘀B.气血逆乱C.心肝火旺D.肝阳上亢E.肝肾阴虚40.治疗痿证肝肾亏损证,应首选A.虎潜丸B.圣愈汤C.鹿角胶丸D.补血荣筋丸E.独活寄生汤41.治疗●病风痰闭阻证,应首选A.定●丸B.涤痰汤C.顺气导痰汤D.生铁落饮E.羚角钩藤汤42.治疗哮病之虚哮证,应首选A.三子养亲汤B.六君子汤C.平喘固本汤D.金水六君煎E.金匮肾气丸4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厥证的病因A.情志内伤B.体虚劳倦C.亡血失津D.饮食不节E.感受暑热44.治疗狂证痰热瘀结证,应首选A.顺气导痰汤B.越鞠丸C.生铁落饮D.琥珀养心丹E.癫狂梦醒汤45.治疗黄疸热重于湿证,应首选A.茵陈蒿汤B.茵陈五苓散C.大柴胡汤D.犀角散E.茵陈术附汤46.最早制作针灸铜人模型的医家是2A.皇甫谧B.孙思邈C.王惟一D.杨继渊E.李学川47.地机穴位于A.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上5寸B.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C.胫骨内侧面中央,内踝尖上5寸D.胫骨内侧面中央,内踝尖上7寸E.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48.治疗丹毒首选的拔罐法是A.留罐法B.走罐法C.留针拔罐法D.刺血拔罐法E.闪罐法49.治疗遗尿伴夜梦多,除主穴外,应加A.肾俞、内关B.肾俞、肺俞C.肺俞,足三里D.百会、神门E.脾俞、内关50.下列经脉循行除哪项外,都经过心A.手厥阴经B.手少阴经C.手太阳经D.手阳明经E.足少阴经51.耳穴“脾”位于A.耳舟B.耳轮C.耳甲D.耳垂E.三角窝52.治疗疳积,应首选A.印堂B.二白C.太阳D.四缝E.八风53.下列穴位与关元相平的是A.归来B.大赫C.大横D.外陵E.水道54.治疗行痹,在取主穴的基础上,应加A.膈俞、血海B.肾俞、关元C.阴陵泉、足三里D.大椎、曲池E.合谷、内关55.下列属于原络配穴法的是A.合谷、偏历B.太溪、大钟C.太渊、列缺D.合谷、列缺E.冲阳、丰隆56.雀啄灸属于A.天灸B.艾炷灸C.温针灸D.温灸器灸E.艾条灸57.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A.阳溪B.太渊C.大陵D.神门E.腕骨58.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中A.通任脉的穴位B.通督脉的穴位C.通冲脉的穴位D.通带脉的穴位E.通阳●脉的穴位59.治疗癃闭、遗尿的穴位是A.太冲B.大陵C.神门D.内关E.阴郄60.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A.18寸B.19寸C.20寸D.21寸E.22寸61.中风左侧肢体瘫痪的患者应取A.左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B.右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C.右侧顶颞后斜线D.左侧顶颞后斜线E.左侧颞后线62.太乙针灸属于A.艾条灸B.艾炷灸C.温针灸D.温灸器灸E.药物灸63.面瘫的恢复期,应加用A.膏盲俞B.命门C.气海D.关元E.足三里64.下列哪项不属足太阴经的主治范围A.妇科病B.口舌病C.前阴病D.肾脏病E.脾胃病65.五输穴中所行为A.井B.荥C.输D.经E.合66.治疗痛经,在下列穴位中应首选A.漏谷B.阳陵泉C.冲门D.地机E.公孙67.膀胱经的合穴是A.上巨虚B.下巨虚C.足三里D.委阳E.委中68.下列哪项不是足厥阴肝经的循行A.起于大趾丛毛之际B.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C.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D.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E.上胭内廉,上股内后廉369.翳风穴位于A.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处B.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C.乳突后下方凹陷中D.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E.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70.按照五行生克关系,治疗胆经实证应首选A.足临泣B.足窍阴C.丘墟D.侠溪E.阳辅71.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的穴位是A.章门B.期门C.带脉D.京门E.日月72.化脓灸属于A.直接灸B.间接灸C.温和灸D.回旋灸E.实按灸73.治疗乳汁不足的腧穴是A.中冲B.隐白C.少泽D.少冲E.大敦74.起于足跟内侧的经脉是A.阳●脉B.阴●脉C.阴维脉D.阳维脉E.冲脉75.用俞募配穴法治疗胃病,应选下列哪组穴位A.脾俞、胃俞B.胃俞、太白C.胃俞、足三里D.脾俞、中脘E.胃俞、中脘A 2型题(76~l18题) 答题说明每道考题由两个以上相关因素组成或以一个简要病历形式出现,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穴位贴敷疗法
肺脾两虚型喘证
方药:五味子3 白芥子4 白术3 半夏3 当归3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大椎、肺俞、 脾俞、中脘、命门
注:先隔姜灸三柱然后再贴24h,要求5~6 h 后起水泡,有斑痕
肾虚型喘证
方药:五味子3 淫羊藿3 肉桂3 甘遂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注:先隔姜灸三柱然后再贴24h,要求5~6 h 后起水泡,有斑痕
穴位帖敷疗法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1.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
前评估,把握好适应证。 2.四诊合参并进行经络诊查,制定穴位处方及中药
配方。 3.医生向患者阐明治疗的目的、过程,以期配合。 4.制作贴敷药膏,将药膏贴敷于患者相应穴位。 5.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交待患者治疗后的注
意事项。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的根本功能 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性:
各种药材除具备寒热温凉、升降沉浮的特 性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ke)筋有寒,则急引颊 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pi),治之 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 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 药之先河。
起源与发展
晋唐时期,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医家 把外敷与经络腧穴的功效结合,出现了穴 贴敷疗法。
虑。
具体而言主要作用: 1)温经活血; 2)行气止痛,疏经通络; 3)调和阴阳; 4)健脾和胃。
【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
【针灸】会郄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原络治疗法、子母补泻法------------------------------------------作者xxxx------------------------------------------日期xxxx会郄治疗法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十六郄穴歌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在传统的针灸术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治疗法则叫会郄治疗法,即取病经之郄穴,同时取相应的会穴之一,两个穴道同时下针,我们就称之为会郄治疗。
我们知道,八会穴管的是脏腑髓骨筋脉气血,是内科的治症,而郄穴与十六条经络有关,因此,当它们一并使用的时候,就变成经络病与内科脏腑病都可以治疗,但偏向于内科病症。
同时,由于郄穴特殊的穴性,它对炎症与急症效果很好,因此我们又常常用在这些病症上。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俞募治疗法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前膻中觅浅深。
十二募穴是脏腑募集精气的要穴,可灸除脏腑百病之邪
十二募穴是脏腑募集精气的要穴,可灸除脏腑百病之邪今天给灸友们介绍的这些奇穴,比较特别,都在咱们的正面,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要穴。
与脏腑之气能直接相通,所以能够直接反应脏腑的功能及其病变,所以,在这些部位艾灸,可以直接调治相应脏腑百病之邪!它们就是十二募穴。
一、募穴——脏腑募集精气的要穴募”有聚集、汇合的意思。
募穴就是脏腑之气在胸腹部汇聚的一些特定的穴位。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络及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各有1个募穴,所以募穴一共有12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其中分布于任脉上的6个募穴为单穴,其余为双穴。
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焦募石门包膻中。
因其依脏腑的部位而定募穴的位置,故本脏腑募穴不一定在本经脉腧穴上,有在正中、有在两侧,如胃之募穴中脘在任脉上。
二、募穴可调脏腑实证募穴有驱邪泻实、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能作用,偏于调治脏腑的急性实证。
《难经·六十七难》说:“五脏募穴皆在阴……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阳性病证,其病气多行于阴分募穴,应采用“从阴引阳”的法则,刺激胸腹部的募穴,以调整经气而引邪外出。
近代调治六脏疾患,多取本腑的募穴,调治效果显着。
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
募穴还多用以诊断本脏腑病证,因为募穴接近脏腑,所以不论病生于内,抑或邪犯于外,均可在相应募穴上出现异常反应:如募穴处是否有压痛、酸胀、结节或肤色变化过敏等,能反映该脏器是否发生疾患。
《圣惠方》中已有记载:“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肠痈也。
期门隐隐而痛者,肝疽也,上肉微起者,肝痈也。
”说明募穴对六腑病症有着特殊的效果。
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
三、十二募穴——人体的强大气场可灸除脏腑百病之邪!1、中府——肺经募穴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原、络、郗、募、俞穴的解析与应用(很强大)
原、络、郗、募、俞穴的解析与应用(很强大)一、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系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原穴的名称在《灵枢》提出了11个,并指出了各原穴的位置,但其中尚缺心经原穴神门,后由《难经》补齐。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输穴,就是以输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输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
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胆经——丘墟;肝经——太冲;小肠经——腕骨;心经——神门;胃经——冲阳;脾经——太白;大肠经——合谷;肺经——太渊;膀胱经——京骨;肾经——太溪;三焦经——阳池;心包络同属丁——大陵。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
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指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腧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腧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
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
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
募穴的概念及作用
募穴的概念及作用募穴(一)募穴概念:五脏六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募穴。
有关募穴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述。
(二)募穴位置:募穴都分布在胸腹部,其位置大体上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即脏腑位置高的募穴在上,位置低的募穴在下。
募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的经脉上。
(三)募穴名称、数字分布在任脉者为单穴,分布在其他经脉者为左右对称一名两穴。
(四)募穴作用:因为募穴接近脏腑,所以不论病生于内,抑或邪犯于外,均可在相应募穴上出现异常反应,如压痛、酸胀、过敏等。
临床根据这些反应,可以辅助诊断相应脏腑病证,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早在《圣惠方》中已有记载。
如“天枢隐隐而痛者,大肠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肠痈也。
期门隐隐而痛者,肝疽也,上肉微起者,肝痈也。
”募穴在临床上多用于治腑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病治阴”。
说明募穴对六腑病症有着特殊的疗效。
如胃病取中脘,胆病取日月,大肠病取天枢,膀胱病取中极等。
(五)俞募配穴:募穴如与相应背俞穴联用,则称俞募配穴,常用来治疗相应的脏腑病天枢大肠肺中府,小肠关元巨阙心;膀胱中极肾京门,肝胆日月期门寻;脾募章门胃中脘,心包膻中三焦募石门1、天枢大肠:天枢在肚脐旁边两寸,也就是前正中线和乳头连线的中点线上与肚脐平的那一点。
在肚脐眼两边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募穴”就是五脏六腑之气集中在胸腹部的穴位。
募穴的分布都在胸腹部,而且大体位置和脏腑所在的部位相对应。
因为募穴接近脏腑,所以不论病生在内,或外邪侵犯,都可以在相应的募穴上有异常反应,如压痛、酸胀、过敏等,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反应来诊断和自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天枢穴所在的位置从解剖上来讲,刚好对应的是肠道,所以点揉天枢可以增加肠道的良性蠕动,对便秘、消化不良、脐周疼痛、恶心呕吐有很好的作用。
还有拉肚子(痢疾),相信大家都知道拉肚子的烦恼,每天要跑无数次厕所,整个人的精神全受影响。
但是指压按揉天枢穴会有很好的疗效,力量稍微大一点,按在穴位上并轻轻地旋转,还可以加上艾灸,艾灸天枢可以化湿,两者合用的话功效会更明显。
针灸穴位 肺俞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肺俞穴说明指导书总述肺俞,经穴名。
出自《灵枢·背腧》。
别名肩中外俞、肺念。
属足太阳膀胱经。
位于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3、4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3、4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
斜刺0.5-0.8寸。
热证宜点刺放血。
1.名称肺俞穴2.别名肩中外俞、肺念3.出处《灵枢·背腧》4.隶属足太阳膀胱经5.位置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6.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7.功能养阴润肺,清热补虚,开窍醒神。
8.操作斜刺0.5-0.8寸9.主要配伍配列缺穴治百日咳10.定位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11.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3、4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3、4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12.名词释义穴为肺脏之气转输、输注之处,是治肺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13.功能作用养阴润肺,清热补虚,开窍醒神。
14.详细主治1、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病证。
2、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3、瘙痒、隐疹等皮肤病。
15.详细操作俯伏,于第三胸椎棘突下间身柱穴旁开 1.5寸处取穴。
斜刺0.5-0.8寸。
热证宜点刺放血。
16.临床运用1、现代常用于治疗外感咳嗽、肺结核,肺炎,肺出血,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心内外膜炎,自汗,盜汗,皮肤瘙痒,口颊炎,呕吐酸水,腰背痛,小儿营养不良等。
2、现代研究,针刺或电针肺俞穴,使肺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增加肺通气量,针麻手术患者开胸后一侧肺通气量能代偿性增加。
针刺肺俞可调整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使大多数支气管哮喘病人停止发作,或显著减轻。
用胶性钙注射迎香、肺俞穴,可防治气管炎,不但有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也很好。
3、有实验表明,针刺肺俞穴可延续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斑状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夫不得卧 , 卧则喘者 , 是水气 之客也。夫 水者 , 循
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 , 主津液 , 主卧与 喘也。 肺 肾两虚 喘症 的典型表现是 : 喘息短促无力、 动则喘 息尤甚、 语声低 怯、 痰多 而粘、 口干不欲饮、 腰膝酸软 , 舌淡或舌紫、 苔少、 脉细。 1 典型病例 某农妇 , 73 岁 , 慢性喘 息性 支气管 炎 20 余 年 , 每于冬 春 季多发 , 喘促不得息 , 咳嗽咳痰粘 , 但近年来春夏季节也发作
期疗效稳定、 满 意 ,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刺 血 拔 罐 治 疗 痤 疮 58 例
赵宏澜 * 摘 孙履东 *
*
董
坚*
*
要 : 目的 : 观察刺血拔罐治疗 痤疮的 疗效 。 方 法 : 58 例 患者均 门诊 患者 。 用 三棱 针特定 穴位 经针刺 7 次为 1 疗程 。 结果 : 临床总有效率为 95% 。 结论 : 刺血拔罐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 关键词 : 痤疮 ; 刺血拔罐 中图分类 号 : R246 7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 0979( 2008) 01- 0036- 02 痤疮又称青春痘、 粉 刺。多 发于青壮 年面部及 胸背部 , 反
36
内蒙古中医药
俞募配穴法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董 关键词 : 喘证 ; 俞募配穴 ; 肺 ; 肾 中图分类号 : R256. 1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 0979( 2008) 01- 0036- 01 频繁。本次急性发作 以来 , 经静 点阿 奇霉 素、 氧 氟沙 星、 氨茶 碱症状不见减轻 , 夜不得 卧 , 咳痰粘 而不止、 动则喘 息尤甚、 口 干不欲饮、 暇痒 、 腰膝酸软明显、 舌紫胖 大、 舌 有裂纹、 苔少、 脉 细数。运用俞募配 穴法 治疗 , 即 针喘 即止。 取穴 如下 : 中 府、 肺俞、 太渊、 京门、 肾俞、 定 喘 穴、 肺俞、 太 溪、 三阴 交。平 补平 泻 , 同时在定喘 穴、 肺俞 穴拔 火罐。 留针 及罐 30 分钟。 效明 显 , 针毕喘止 , 连续治 疗 6 天。后追 问其 子 , 回 家后 病情 稳定 未复发 , 生活完 全自理 , 夜间可平卧睡眠好。 2 讨 论 喘证大多久病 , 元气 大伤 , 气失所 主 , 故 喘促短 气、 气 怯声 低 ; 肺气不足 , 咳声低 弱 , 动则喘 息尤 甚 , 咳 久气 津两 伤 , 水津 失于输布通调 , 咳痰薄白 而粘 , 口干 不欲饮 ; 母病及 子 , 腰 膝酸 软。外感而喘者宜治肺 , 内伤而喘者宜 治肾。 类证治 裁 曰 : 肺为气之主 , 肾为气之根 , 肺 主出气 , 肾主纳 气 , 阴 阳相交 , 呼 吸乃和。若出入升降失常 , 斯 喘作焉。 以中府、 京门、 肺俞、 肾 俞俞募相配交通脏腑之气 , 阴阳交贯 , 吐纳有 序 , 气 息平稳 , 太 渊、 太溪为太阴、 少阴 经之 输穴、 原穴 , 亦 为 土穴 , 有 培土 生金 之效 , 同时合以 定喘穴标本同治。有研究 认为 : 针刺可使 迷走 神经的紧张度降低 ,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增高 , 从 而解除支 气管 痉挛 , 支气管黏膜的血管 收缩 , 渗出 减少 , 故使气道 阻力减 低 , 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应用俞募配穴 疗法之所以 疗效明显 是因 其交通了人体之阴阳 , 进而使处于痉挛 状态的气道 松解下 来 , 喘促停止 , 正如 难经本义 所言 : 阴 阳经络 , 气相交 贯 , 脏 腑腹 背 , 气相通应。用此法治疗本型 喘证方法 简洁 , 疗效显著 且远
* 包钢三医院 ( 014040) * * 包钢职工医院 ( 014000) 2007 年 11 月 3 日收稿
复发作 , 可迁移 不愈。近 年来 , 由于 人们 生 活水 平的 提高 , 过 食肥甘厚腻 , 以 及化妆 品使 用不当 , 造 成了 痤疮 患者 增多 , 严 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美 观。 2004 年 以来 , 我们 采用刺 血加 拔罐
*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014010) 2007 年 5 月 7 日收稿
坚*
乌兰格日乐 *
孙
飞*
俞募配穴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中 极有优势 的一种治 疗方 法 , 其对脏腑之病 确有 疗效。俞 穴因 其分布 于背 部 , 又称 背 俞穴 , 为脏腑之气输 注于 背部 的穴位 , 多 适用于 五脏 病变 的 诊断和治疗。募穴是脏 腑精 气汇 集于胸 腹的 部位 , 多 用于 六 腑病变的诊 断和治 疗。俞募 配穴 指本经 俞穴、 募 穴的 配合 运 用。临床中用此法治疗 肺肾 两虚 型喘证 方法 简洁 , 疗 效显 著 且可靠。 喘证在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 有愈演 愈烈之 势 , 过敏 性鼻炎、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阻 塞性肺气 肿等多 种疾 病均可致喘证的发生。平喘及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 量是治 疗之 急务。 喘证早在 内经 中 就有 描述 , 为 呼吸 急促 , 亦 有谓 上气、 喘逆等。喘 证的发生从祖国医学来讲 , 与肺肾 关系最 为密切。 咳喘、 呼吸少 气、 倚 息不 得卧 是 喘息 之 状 ; 肺 肾 是喘 息 之脏。 素问 脏气法时论 : 肺病者 , 喘咳逆 气 , 肿 , 喘咳身重。 中藏经 : 肺者 问 逆调论 肾病者 , 腹 大胫 虚实寒 热皆令 喘嗽。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