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地理(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黎明和黄昏,若天气晴朗,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0---6°的这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蓝色的天空穹顶与西方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气象学上称之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间段。
下图为“黎明与黄昏时段太阳高度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曙暮光”意味着瑰丽绚烂而又转瞬即逝的美图题材,需要抓住黎明或黄昏短短的
A. 约12分钟左右
B. 约15分钟左右
C. 约24分钟左右
D. 约30分钟左右
2. 与“曙暮光”成因相同的是
A. 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B. 漠河北极村出现白夜现象
C. 曼哈顿街道出现的悬日现象
D. 极圈内出现的极昼现象
【答案】1. C 2. B
【解析】
【点睛】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杭长高铁运行控制技术可以保证列车最小运行间隔3分钟,衢州境内设置了三个高铁站,在迎接呼啸而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强大的高铁“虹吸效应”,即资金、人才和信息向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聚集的现象。
下图为杭长高铁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3. 关于衢州面临的高铁“虹吸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被南昌和长沙虹吸
B. 产业错位发展,与邻近地区形成优势互补
C. 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D. 有利于吸收杭州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衢州
【答案】B
人才被沿线大城市吸引,更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造成小城市越来越缺乏活力,需要坚持扩大开放,坚持产业错位发展,与邻近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商贸服务和文化等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B正确;D错误;衢州对外交通更加便利,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C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虹吸现象”是个物理学名词,指引力和位能差造成的水单向流动现象。
7月1日开通运行的沪宁城际高铁,为这一名词注入了经济学内涵:伴随着列车飞驰,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种发展要素,同样将因城市间的发展梯度落差,产生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单向转移的“虹吸效应”。
高铁快速发展,造成的一个现象是:在高铁沿线城市中,原先设想的中小城市利用高速铁路带动交通发展,吸引人才聚集的想法并不能实现,而是更多的旅游资源、人才被沿线大城市吸引,造成小城市越来越缺乏活力,而大城市越来越臃肿。
“虹吸效应”让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大城市不可能主动放弃竞争力,打破“虹吸效应”的唯一出路无疑是中小城市寻找适合自己定位的城市发展战略。
@¥%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
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
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
B. 劳动力
C. 资源
D. 技术
5. 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 居民收入
B. 文化传统
C. 国家政策
D. 气候
6. 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 增加产品销量
B. 接近消费市场
C. 提高设计水平
D. 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试题分析:
5. 根据马达加斯加的纬度(约12°S—26°S)判断,位于低纬度,终年气温较高,因此当地对羊绒衫市场需求很小,所以D正确。
6. 与我国相比,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
从材料提取信息“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量。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
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 入湖径流减少
B. 湖水蒸发加剧
C. 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 外泄河道被阻断
8. 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 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 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9. 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A. 盐度表层高于底层
B. 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C. 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 湖水含氧量增高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
8. 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海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答案选C。
9. 冬季,青海湖的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错误;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气温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B正确;冬
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收录地影星明显,降温快,气温低,更易结冰,C错误;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的含氧量是逐渐较少的,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入沪。
读下图上海市外来人口与当地户籍人口数量对比分布(2010年)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由图示信息可判断
A. 中心区外来人口分布密度最小
B. 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近郊区
C. 由中心区向远郊区外来人口密度逐渐降低
D. 人口大规模由中心区向远郊区迁移
11. 上海市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的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①中心区地价昂贵,外来人口迁入成本大②中心区产业向远郊区大量迁移
③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④近郊区为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就业机会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0. B 11. C
【解析】
11. 由图可知,近郊区外来人口柱高,说明近郊区经济活动活跃,外来人口迁入多,但近郊不是以商业活动和工业中心为主的区域,④错误;由于中心区地价昂贵,迁入成本大,外来人口迁入少,①正确;远郊地区,人口迁入数量也较少,主要是由于远郊区经济相对落后,对人口迁移吸引力小,中心区产业向近郊区迁移量较大,③正确,②错误。
故答案①③正确,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湖盆南、西、北三面环山,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风区阿拉山山口,东部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连。
近年来,该湖流域盐业发展迅速,已成为A县的支柱产业。
艾比湖湖底平坦,水位较浅,水位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较大,3—4月水位较高,7—10月水位较低。
亚欧大陆桥古尔图至阿拉山口段从艾比湖的西南边缘通过。
湖面变化对沿湖铁路线有直接影响。
下图为艾比湖流域示意图。
(1)简述艾比湖湖面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2)推断湖面变化对沿湖铁路的影响______________。
(3)简析A县发展盐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
(4)盐业开发对该地区有利有弊。
选择其中一方面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4月,湖面水位高,水面较大。
原因:3—4月,气温低,蒸发少;有积雪融水入湖;农业用水少,入湖河流径流量较大等。
7—10月,湖泊水位低,水面变小。
原因:7—10月,气温高,蒸发旺盛,且农业用水多 (2). 湖面波动扩大,引发湖区地下水水位上升,盐渍化面积扩大,沿湖路基和桥涵受盐渍化侵蚀和积水的影响,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湖面波动缩小,水位下降,湖底裸露,湖床上的含盐沙土在风力作用下随风起舞,加剧浮尘,掩埋路基、桥涵,影响行车视线及运行安全等 (3). 湖泊盐度高,盐场面积大,资源丰富;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铁路等对外交通便利 (4). 有利。
理由:增加收入;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
或不利。
理由:资源不充分利用,污染环境;加剧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破坏湿地环境等
【解析】试题分析: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费尔南迪纳岛是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635平方千米。
该岛气候凉爽干燥,草类茂盛。
岛上鸟类众多,但少有哺乳动物。
每年6月天气骤然变化,“浓湿雾”从海上汹涌而来。
(1)指出费尔南迪纳岛岩石类型及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费尔南迪纳岛上少有哺乳动物,试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
(3)分析费尔南迪纳岛6月多“浓湿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以岩浆岩为主。
成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岩浆活动剧烈,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石(2). 火山岛远离大陆,哺乳动物难以到达;海岛面积小,天敌少,不利于物种进化;火山活动频繁,不利于动物生存 (3). 热带海洋广阔,水汽充足;暖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对流扩散;受寒流影响,水汽容易凝结成浓雾;在东南信风吹拂下,海上浓雾源源不断吹送到岛上
(2)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
读图分析可知,费尔南迪纳岛远离大陆,因此与大陆隔绝,相对独立,大陆上的哺乳动物难以到达,而且该岛的面积较小,生物的生活空间较小,动物种类较少,天敌少,动物的优胜劣汰产生的进化作用较弱,动物进化较慢;而且该岛为火山岛,火山活动频繁,威胁动物的生存,。
(3)本题主要考查该到多雾的原因。
费尔南迪纳岛6月多“浓湿雾”的原因,可以从气温、降水、空气等方面回答。
该岛纬度较低,四周环海,蒸发旺盛,水汽充足;该地位于南美洲的西北部,秘鲁寒流流经,水面温度较低,该地的暖空气与温度较低的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难以对流
扩散,大气较稳定,利于水汽的凝结成浓雾;由该地所在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处于东南信风带,在东南信风吹拂下,海上浓雾源源不断吹送到岛上。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意在考查利用地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题,有效提取图示中的地形信息,并能结合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阐述是解题的关键;第二小题说展示的问题主要是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说明该地是受到特殊原因或因素的影响才少有哺乳动物的,可以借助澳大利亚特有动物存在的原因来进行分析。
第三小题主要雾的成因,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凝结现象。
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气温低。
另外,风速对辐射雾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该题可以从雾的成因作为切入点,并结合该地的位置,洋流,风等方面进行分析。
@¥%
14. 【旅游地理】(10分)
季节性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旅游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较短的特定时间内集中了大规模的客流,从而产生了旅游旺季和旅游淡季(如图)。
“反季旅游”也称淡季旅游,是指避开旅游高峰时节进行的旅游活动。
说明发展反季旅游的好处并提出促进反季旅游发展的措施________。
【答案】好处:减轻旅游旺季旅游景区的生态负荷和接待压力;提高旅游景区淡季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增加旅游景区淡季的收入来源;节省游客的旅行费用(交通、餐饮、住宿、门票等);提高游客的旅游舒适感。
措施:采取灵活的休假制度,错开旅游旺季出行;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的整合,推出淡季特色旅游项目;在淡季降低景区门票等费用;加大景区宣传推介力度,及时发布旅游信息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旅游资源的开发。
15. 【环境保护】(10分)
近年来,利用生态工学原理设计、用于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设计的“生态浮岛”工程项目发展迅速,在河道、湖泊水库治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浮岛上主要种植美人蕉、空心菜、芦苇等多种植物。
下图示意“生态浮岛”原理。
(1)说明“生态浮岛”运用于河湖生态治理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生态浮岛”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理:①浮岛上水生植物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②利用植物根系在水中吸附浮游藻类;③阻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④浮岛外有大量水面,可增加排涝的流动性 (2). 意义:①净化水质
②改善(营造)景观美化环境③为生物(鸟类、鱼类)创造生息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④净化空气(吸收CO2、释放O2)⑤调节气候温湿度
TN、TP等污染物质,达到水质净化、营造景观效果甚至收获产量的目的。
“生态浮岛”可以利用浮岛上水生植物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利用植物根系在水中吸附浮游藻类;利用水生生物阻挡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浮岛外有大量水面,可增加排涝的流动性。
根据图文资料可知,通过生态浮岛可净化水质,改善景观条件,美化环境;为生物鸟类、鱼类创造生息空间,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温湿度。
点睛:生态浮岛的净化原理:
一方面,表现在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另一方面,浮岛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环境。
生态浮床有净化水质、美化水面景观、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及进行环境教育等多种功能。
优点如下:(1)浮岛浮体可大可小,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2)跟人工湿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3)无需专人管理,只需定期清理,大大减少人工和设备的投资,降低了维护保养费和设备的运行费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