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资料桃植物文化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资料桃花植物学史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资料桃花植物学史中国是桃树的故乡。
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
《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
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
《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枣)之一。
近代中国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桃核。
在河南郑州二里岗新时期时代遗址中,也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
特别是在河北藁城县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桃核和六枚桃仁,桃核椭圆形,长宽为1.6×1和2×1.2厘米,黑褐色,木质坚硬,表面有皱纹和孔沟,两侧边缘有纵向的槽棱,顶端尖,基部扁圆形,中央有果柄脱落后的疤痕。
桃仁灰白色,椭圆形或长卵形,常10-15毫米,宽8-12毫米,两侧边缘较薄,顶端钝尖,横断面呈扁椭圆形。
种皮薄,破碎后现出黄白色的种仁。
经鉴定,它和今天栽培的桃完全相同。
出土文物印证古籍记载,确证中国是桃树的起源地,人们利用和种植桃树已有悠久的历史了。
[1]公元前第二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培育的桃树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地中海的沿岸各国,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
但直至公元九世纪,欧洲种植桃树才逐渐多起来。
公元十五世纪后,中国的桃树引进了英国。
[1]印度的桃树也是从中国引种的。
公元630年“唐僧”玄奘著《大唐西域记》曾记述关于桃树引入印度的传说:公元一世纪时,远近驰名的司气特国王迦拟色加当政时,中国甘肃一带部族的商人经常到印度去,带去了精湛的丝绸制品和各种名贵水果,其中就有桃。
迦拟色加国王隆重地款待宾客。
中国人在那里播种了桃核和其他果核,几年之后,桃树在印度繁茂生长,结实累累,受到印度人民的赞颂。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⑴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10个生字。
正确书写并记忆“沈芳寺枯约袄”。
⑵朗诵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读好写沈括仔细思考的语句。
⑶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联络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古诗,引入新课⑴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请小朋友仔细听,认真看。
⑵轻声地跟着读一读。
⑶出示诗中最有名的句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指导朗诵,注意读准“芳寺”两字的读音。
⑷师: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草,你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吗?⑸出示:四月百花都凋零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⑹师:这两句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诵观赏,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一个人,他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历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⑺浏览课外资料,初步了解沈括。
出示句子: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
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⑻少年时代的沈括对诗中描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就是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出示课习题,齐读)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让我们一起自学课文。
(说明:由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引入,意在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个大概的印象,随后出示重点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帮助他们理解句意,同时学习生字“芳寺”。
在此基础上引出问习题“为什么四月百花都凋零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顺理成章地提醒了课习题,进入课文学习。
由于学生对沈括比较生疏,所以简略了解沈括也是有须要的。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⑴学生自学(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⑵检查自学。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10个生字。
正确书写并记忆“沈芳寺枯约袄”。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读好写沈括认真思考的语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以前学习了好几首诗歌,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首。
二、新课学习1.出示古诗《大林寺桃花》,请小朋友认真听,仔细看。
2.轻声地跟着读一读。
出示诗中最有名的句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指导朗读,3.注意读准“芳寺”两字的读音。
4.师: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草,你知道这两句诗的意思吗?5.出示: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6.师:这两句诗从唐朝流传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诵欣赏,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一个人,他就不同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7.检查自学。
(1)接龙读课文(重在正音)。
(2)抽读文中词语:芳菲山寺凋谢枯萎棉袄茂盛七嘴八舌凉飕飕(3)写字指导:袄(注:“袄”是“衣字旁”,不要和“示字旁”混淆,可以从字义入手,右半边的“夭”需强调第一笔是“撇”。
)(4)交流:课文讲了沈括小时侯的一件什么事情?8.学生自学(1)借助拼音(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同桌互读,(4)相互正音。
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阅读课外9.资料,初步了解沈括。
(1)出示句子:沈括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科学家。
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
少年时代的沈括对诗中描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就是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出示课题,齐读)产生了疑问。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背景介绍本文是一份针对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教学反思和教案,旨在提供一些教学参考和方法论,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组织和实施此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本课文是一篇叙事性质的散文,通过表现山里桃花开得迟的事实,反映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之情,启示学生要爱护生命和珍惜时间,认真学习,努力成长。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寓意,懂得珍惜生命、爱护大自然;2.掌握认字词、理解词义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3.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读、写、画等四个方面的能力;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环节通过铺垫热身,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集中注意力和思维敏锐度。
1.课前让学生看一看桃花的图片,了解这种花在生活中都有怎样的表现和意义。
2.问学生:桃花最早何时开?大家是否有去看过开了花的桃树?有什么感受?3.引导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小故事:有一只乌龟,脚慢到家,可是它不灰心气丧,它在森林里孜孜不倦地找吃的。
有一天,它终于发现了很多好吃的植物…请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知道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这样就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信心。
2.阅读环节1.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发现其中的“桃花”这一关键词。
2.教师引导学生激活联想,想一想桃花对人们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实生活中常见图样和文化象征。
3.进行课文解读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桃花开得迟的原因(海拔高,气候寒冷),及作者对桃花、生命、自然的感悟和哲理。
4.通过学生阅读、默读及表演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本课文全貌,并理解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活动环节1.培养学生说感想、练口语、提高听力的能力。
教师采用互动问答、群体语音小说、口头描述、朗诵等方式,营造积极讨论、提高参与度的气氛。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资料桃形态特征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资料
桃形态特征
桃是一种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
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5-7(12)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两侧扁平,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
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
1。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精选习题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习题一、基础题1.照样子写词语:(1)凉飕飕:暖_____ 冷_______ 热_______ 静________ (2)七嘴八舌:七_____八____ 七____八 _____2.给加点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1)院子里的桃花都已经凋谢..了。
()(2)果真,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3)沈括感到凉飕飕的,赶快..披上小棉袄。
( )二、综合题把下列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
1.礼物带来了给爸爸我精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花猫画了在可爱的纸上一只小明三、提高题1.照样子写句子:例:桃花开得迟,因为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
因为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花开得迟。
长颈鹿的抗寒能力很差,因为它长期生活在炎热的非洲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两片菜叶封住了小猪的两个大鼻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1)暖烘烘冷冰冰热乎乎静悄悄(2)七上八下七零八碎2.(1)凋落(2)旺盛(3)赶紧二、综合题1.爸爸给我带来了精美的礼物。
2.小明在纸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大花猫。
三、提高题1.因为长颈鹿长期生活在炎热的非洲地区,所以它的耐寒能力很差。
2.两片菜叶把小猪的两个鼻孔封住了。
小猪的两个鼻孔被两片菜叶封住了。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
fēi
sì diāo
kū wěi mián ǎo
芳菲 山寺 凋谢 枯萎 棉 袄
shènɡ zuǐ
sōu
yuē
茂盛 七嘴八舌 凉飕飕 约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百花都凋谢了,而山寺里桃花才刚刚盛开。
你觉得沈括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再读读课文 2—6节,边读边想。
读一读下列句子:
沈括遇到问题总爱思考这是为什 么,而且还要自己去解决问题,所以长 大后成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拓展与研究:
生活中,你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 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感谢大家,再会!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 芳 寺 凋”等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 脑筋的人。
沈括(1031—1095),
今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 科学家。他自幼勤奋好学, 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他 学识渊博,从事研究的领域 极其广阔,取得了多方面的 成就:在天文学方面,他为 提高仪器的精度,改制浑仪、 浮漏等天文仪器;在
1.文中几次提到他开动脑筋在想?
A.同样是桃花,为什么开的时间不一样 呢?
B.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
2.从文中找到能说明以上问题的句子用 “ ̄”划起来。
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桃 花才开得迟啊!
沈括仅仅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吗?
他遇到问题后又是怎么自己解决的呢? 请找到有关语句用“~~~~”划起来。
物理学方面,他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四百多 年。晚年,沈括定居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潜心写作,完成 了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梦溪笔谈》,此书记载了他的平生 见闻和科学研究。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2027 命名为“沈括小行星”。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教学设计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描述性语言和比喻句的理解,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关。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克服心理障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桃花的美丽图片和山里的景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桃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桃花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2.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拓展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关于环保、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1.书面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山里桃花的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描述桃花的特点和山里的景色。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生字词填空、课文理解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口语作业: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一段朗读课文的视频,要求语音清晰、情感丰富,以培养孩子的朗读技巧和自信表达能力。
-与家长进行一次关于环保意识的话题讨论,让孩子分享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对于课文中的描述性语言和比喻句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解读。
二年级桃花作文:山上大片大片的桃花满心喜悦
二年级桃花作文:山上大片大片的桃花满心喜悦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季节,特别是在山间,到处都是鲜花盛开的景象,其中最让人目不暇接的就是那大片大片的桃花了。
我特别喜欢到山上去看桃花,因为那里的桃花真的是太美了!
一到山上,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桃花开得非常艳丽,这时候,我心里真是喜悦无比。
那些粉色的花瓣像是一团团雪白的云朵,竟然连绵不绝地延伸到远方,简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阳光的照耀下,每朵桃花都散发出刺鼻的香气,独特的气味让我舒畅了好几倍。
在这大片大片的桃花中,有些高高矮矮的树木,有些则是孤零零地生长在草坪上。
在风中微微摇曳的树枝上,挂着一颗颗圆圆的桃子,看上去非常的诱人。
有时候,我会蹦上去摘下一个,合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气,就会感觉自己置身于桃花簇拥的海洋中一样,那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除了欣赏桃花和采摘桃子之外,山上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比如,我们可以在草坪上放风筝,或者找一个清凉的荫蔽处,坐在那里安静地读书。
如果走得远一点,还可以看到一些小河流和瀑布,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凉爽宜人。
在山上看到大片大片的桃花,就像是童话故事中的仙境一样。
我真的很喜欢这里,每一次走过桃花园都让我倍感愉悦。
希望桃花永远长在这里,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来欣赏它们,感受美丽和幸福!。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桃花开晚的原因。
2.学习使用“责任心”、“环保”、“揪着”的词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基本内容。
2.理解桃花开晚的原因,明确责任心的作用和环保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桃花开晚的原因,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讲了些什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按照语文书上的篇章顺序,在教师的带领下齐读《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成对朗读、默写(15分钟)组织学生一起成对朗读这篇文章,并提示学生注意每个生词和不熟悉的句子。
然后让学生默写一下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再由教师抽查几名同学进行评价。
4. 对话练习(20分钟)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分组进行对话,体验情境,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5. 语文探究(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公益的故事,提醒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桃花开晚了。
接下来,教师以“责任心”、“环保”、“揪着”为例,向学生讲解这些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6. 口语表达(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总结《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 课文填空(10分钟)教师为学生准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这篇文章的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一些生词和不熟悉的语句。
8.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安排好学习时间,认真阅读课文,默写重点内容,并向老师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教学目标1.了解桃花的特点和开花时间;2.掌握描述桃花的相关词语;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还记得上次学习了什么吗?2. 新课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桃花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桃花。
•引导学生观察桃花的特点,如花瓣的颜色、形状、数量等。
3. 桃花的开花时间(15分钟)•通过和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开花的时间。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桃花开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了解到桃花开花的时间是春天。
4. 课文学习(30分钟)•学生跟读全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解读生词、短语等生活化的描述,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5. 情感态度培养(10分钟)•引导学生欣赏桃花的美丽,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桃花观察经历。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6. 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桃花开花的时间和描述桃花的词语。
四、巩固练习1.选择题:桃花开花的时间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完成句子:我们看到了一树树红红的桃花,它们_________美丽的光彩。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2.创作一幅描绘桃花的图片;3.观察身边的其他花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开花时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桃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桃花的特点和开花时间,并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欣赏和热爱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配合朗读课文,对桃花的描述词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学生对桃花开花时间的讨论上,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变化,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时,在情感态度培养环节,可以加入更多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精选习题第二课时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习题
一、基础过关
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 bìng biàn huà yîu hēi yîu liàng zìjì( ) ( ) ( ) ( ) qīng shān lǜ shuì lù dēng chē lái rén wǎng gōng zuî( ) ( ) ( ) ( ) jiǎo yìn liú xué shēn tǐ zháo jí shí hou ( ) ( ) ( ) ( ) ( ) měi lì yí dîng bú dîng
( ) ( )
二、综合训练
看拼音写部首,并写出带有部首的字,再组词。
zhú zì páng zhú zì tïu
()——()()()——()()bìng zì tïu xīn zì dǐ
()——()()()——()()三、拓展应用
圈出不是同类的词。
1.草莓西红柿白菜冬瓜花菜
2.上海日本美国法国英国
3.水果鲜花食品动物迎春花
4.雪花梅花兰花水仙一串红
5.电灯电脑电视机粉笔洗衣机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生病变化又黑又亮自己青山绿水绿灯车来人往工作胶印留学身体着急时候美丽一动不动
二、综合训练
跑跑步篱篱笆病生病恋恋爱
三、拓展应用
略。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38.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全国获奖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反思我上的《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课,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讲述的是沈括读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后产生疑问,动脑探索,寻找答案的故事。
沈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告诉学生要养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课前,我认真钻研了课文,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了切合实际的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上课之后的点滴体会:一、优化识字二年级的学生较之一年级时已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拼音,并熟练地掌握识字方法,还能使用工具书来自主识字。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音、形这两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解决,应把识字重点放在字义、词义的理解上。
备课时,我发现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多为形声字,字音和字形并不是难点。
倒是有几个词的意思颇难理解,如“凋谢”、“枯萎”……因此,我在课件中营造出“朵朵桃花飘落下来”的情境,直观地表达了这个词的意思。
而“枯萎”这个词的意思则与“凋谢”相近,就是“干枯萎缩”的意思。
通过找近义词的方式也就理解了词的意思。
用多种方式理解词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牢记词义。
优化识字,既能帮助学生用最便捷的方式认识生字,又能腾出时间来进行阅读教学。
二、读中理解在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口头练习的方式进行。
即“因为沈括读到了这一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产生了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读课文,学生知道了沈括在不同的地点看到桃花之后产生了2个疑问。
然后在利用这个填空,让学生来理解“真的”这个词的意思,即由“沈括看见自家院子里的桃花都枯萎了”而想到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揭示出看到的情景和读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真的”这个词。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 芳 寺 凋”等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 改字,按标点停顿。重点读好写沈括认 真思考的语句。
3.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 脑筋的人。
凋谢 盛开 凉飕飕 枯萎 棉袄 气温 七嘴八舌 茂盛 地势 争论
沈括(1031—1095),
今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 科学家。他自幼勤奋好学, 十四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二十四岁开始踏上仕途。他 学识渊博,从事研究的领域 极其广阔,取得了多方面的 成就:在天文学方面,他为 提高仪器的精度,改制浑仪、 浮漏等天文仪器;在
2.用好办法记住生字、新词。 3.思考:课文讲了沈括小时侯的一件什么事?
fēi
sì diāo
kū wěi mián ǎo
芳菲 山寺 凋谢 枯萎 棉 袄
shènɡ zuǐ
sōu
yuē
茂盛 七嘴八舌 凉飕飕 约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见自家院 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
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见自家院 子里的桃花果然都枯萎了。
果然,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沈括朝窗外一瞧,看见自家院 子里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
沈括和伙伴们一同爬上高山。果然, 那里的桃花开得正茂盛。
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小伙伴 们七嘴八舌地争论 …… 一阵风吹来, 大家感到有点凉飕飕的,沈括赶紧披上 小棉袄。
走到山下,又暖和了。这时,沈括一 下子明白了,说:“山里地势比平原高,
气温低,所以桃花才开﹋得﹋迟﹋啊﹋!”﹋﹋ ﹋﹋﹋﹋﹋﹋﹋﹋﹋﹋﹋﹋﹋
二年级语文上册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 沪教版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10个生字。
正确书写并记忆“沈芳寺枯约袄”。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重点读好写沈括认真思考的语句。
3.通过学习了解沈括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有关内容读懂文中两句古诗的意思。
2.了解山里的桃花为什么开得迟的道理。
能根据要求圈划词句。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指导朗读。
2、质疑3、这个故事讲的是哪个大名人的故事?(沈括)4、学生字:沈括5、教师简介沈括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沈括的什么故事?2、学生交流3、你觉得沈括是个怎样的人?(爱动脑筋,善于实践)三、学习课文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沈括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呢?读读课文,直线划出有关句子,说说理由。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学习课文:(1)学习第二节生字:枯萎说理由指导朗读,重点“真的”,换一个词语(果然)(2)为什么说“真的”,学习第一节生字:菲、寺、凋理解古诗的意思,找出相应的句子。
指导朗读3、齐读1、2节4、师:沈括和小伙伴一起上山看桃花,他有没有找到答案呢?用曲线划出原因的句子。
5、交流,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的意思。
6、学习生字“飕”,记住字形,为什么妈妈让沈括带上小棉袄?7、指导朗读四、拓展:课后说一说:你对哪些自然现象产生过疑问,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读,通过有层次、有目的的读文将教学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实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又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提升。
不足之处在于课堂节奏掌握得不是很好,教学后半部分时,时间有些紧张。
即时评价还可以灵活多样些。
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优秀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优秀说课稿二年级上册《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优秀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二年级上第44课《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目标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这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简析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学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少年沈括由两句诗的内容引发思考:为什么自家院子里的桃花枯萎了,山里的桃花才刚盛开?通过上山观察终于明白了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势高,温度低。
本课集常识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也是平时学生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目标定位1、认知目标:(1)学习本课“沈、芳、寺、凋、院、枯、萎、约、袄、原”这十个生字,积累词语“芳菲、枯萎、盛开、七嘴八舌”。
(2)通过课文内容学习,知道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是地势高,温度低。
2、技能目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积累这些句子,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的“三维概念”。
一维是知识技能,二维是过程方法,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学习目标。
所以我这节课我就是想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山里桃花迟开的原因。
让学生感悟到要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这里要强调的是本节课三维目标的定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到了原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目标的落实强调整体性,是强调在整体的课文学习过程中去落实三维目标,而非割裂地机械完成。
整个内容都是围绕学生在比较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三里的桃花开得迟?”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三、主要教学环节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这节课对目标的落实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一)导入激趣破题生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也就能成功一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里的桃花开得迟》资料
桃植物文化
吉祥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
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过民俗活动得以引申、发展、整合、变异。
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驱邪求吉,在民间巫术信仰中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的寓意。
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现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化的纹理中。
[10] 生命载体
桃文化中一直关照着生命的意识。
桃是远古人类童年时期,生命的载体、一种精神的转移,这主要表现在孕育生命、庇佑生命、延续生命三个方面。
从桃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起笔,追溯了桃文化产生的原生文化土壤即图腾崇拜和生殖信仰;借用桃的生物性特征,从与桃有关的民众信仰出发,阐述了桃在民俗生活中所表征的生育、吉祥、长寿意义;利用民俗符号学理论,将体现生命意识的桃进行文化阐释,深化其在文化中的表征意义。
当然也不忘将桃体现的生命观置于中日文化中作以比较,相似的民间故事情节,由于不同民族民族文化底蕴不同,对生命意识的理解不同,相似故事情节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
最后,反观在当代社会里,桃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嬗变。
在此基础上,分析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桃文化的现实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桃文化作为一种观念意识,长期潜存于民俗内心,并通过民众活动能够继续传承,同时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神秘色彩的淡化,使桃文化向着实用、娱乐、审美方向发展。
桃文化的社会背景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滞后性和原始社会人口形势的严峻性两方面进行。
然后从夸父神话入手,捕捉夸父神话中有关桃的生命信息,由此引出桃文化产生的文化土壤,即根植于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之上。
[10]
民俗传统
桃在民俗生活中生命意义的象征与表现。
第一,桃的“子繁而易植”因孕育生命而有了生育的象征:多子多福,春天使者,喻指婚姻。
第二,受先民“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人们赋予桃镇鬼避邪的作用,从而保护了生命,使桃具有了吉祥的象征意义:神荼郁垒的传说衍生了桃的吉祥内容;桃在日常生活、岁时节日、人生仪礼中的辟邪求吉的行为表现,传达了桃作为镇邪纳吉之物的原始信仰。
第三,桃的食用和养生功能,让人们意识到了桃在益寿延年、延续生命方面的重要性,使桃具有长寿的象征意义:通过桃长寿象征意义历史渊源的追溯,桃长寿象征意义在民俗生活中的事象例举,让人们挖掘到了更深层的桃长寿象征意义。
把桃又放在文化视野中进行符号学阐释。
桃成为民俗符号有其必然性,同时对桃作为民俗符号的构成分析,利用民俗符号学理论,将体现生命意识的桃,进行文化阐释,深化其在民俗文化中的表征意义。
民俗符号它还传递着生命信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意识与原始思维方式在文化意义上是吻合的,费雷泽的“金枝”效应昭示了原始思维中人与植物交感互通的巫术原理,使传统生命意识与原始思维方式在生命的强大主旋律中达到和谐一致。
在桃文化发展流变中,人们跳跃着的思维一直在主导着桃文化的生命意识。
俗民以桃为载体,创造了许多极具典型意义的文化符号。
当然也不忘将桃的生命意识置于中日民间文化中作以比较,通过中日关于桃的相似情节的民间故事的分析,比较出由于不同民族对生命意识的理解差异性,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精神。
[10]
精神传承
桃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传承、嬗变及发展趋势。
由于桃文化本身文化因子的长久沉淀,在现代社会转型期,新的文化模式尚未形成的不稳定时期,主体性功能在社会转型期仍占主导性地位。
当然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桃文化因社会内应力和外应力的作用又会不断变迁,桃文化部分功能也有会相应的变化。
桃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神秘色彩淡化逐渐向世俗化方向发展;通过民众活动的传承,桃文化向实用、娱乐、审美方向发展。
桃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发展趋势:桃文化的部分功能将会有越时长效之性;物质型桃文化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精神文化领域中的桃的因素将呈简约化趋势;科技的进步,会唤起民族传统与风格的重视,桃文化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其某些形态会作为未来生活的点缀或民族精神的象征从而得到夸张的应用和推广。
种种罗列与阐释,附以相关理论深究桃文化中蕴含的生命意识,为桃文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思维角度。
通过对与桃的相关民俗信仰的分析,附以相关理论方法剖析桃文化的民间信仰中的生命意识的积淀,对于扩展民俗学信仰方面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10]
经典赋文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黄花瘦;……”全诗哀怨凄楚,宝玉看了,不觉滚下泪来,于是大家商量,又建了“桃花诗社”。
自古以来,写桃花的诗很多。
如《诗经》:“桃子夭夭,灼灼其华。
”唐代诗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裁”。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天地。
中国是桃的故乡,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世界上桃的品种有3000多种,中国占1/4以上,可分为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观赏桃主要是观赏桃花,
有桃红、嫣红、粉红、银红、殷红、紫红、橙红、朱红……,真是万紫千红,赏心悦目。
中国传统文化将世界上的物质都用“五”来概括:五行、五脏、五谷、五畜、五菜、五果、五音、五气、五色、五味、五官、五体、五志……。
其中五果是桃、李、杏、梨、枣,桃是五果之首。
可见人们对桃子的重视。
[10] 神话传说
关于桃子,在中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在传说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实。
吃了头等大桃,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
正因为此,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
在《西游记》里,天宫里的王母娘娘做寿时,就曾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
这虽然是神话,也说明桃决非一般水果可比。
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及他的子孙们,均是以桃子为粮食。
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寿桃”,过生日做寿时要蒸桃形的馒头,或实心、或空心里面填馅,做成圆馒头状,在顶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从上至下轧出一个桃形槽来,将桃尖略微弯曲,再染成红色,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
在老人生日那天,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不但桃有仙缘,连桃木都有神灵,而且她在民间的威望比桃还大。
早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记载,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