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4

合集下载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4篇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4篇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精选4篇(一)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目标:通过课程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家庭是什么,以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和归属感。

教材:《幼儿社会》或其他相关绘本、图片。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包括幼儿社会绘本、图片等。

2. 教学道具:家庭成员的玩具或图片,如爸爸、妈妈、姐姐、弟弟等。

3. 课堂环境设置:布置教室角落为“家庭中心”,包括家具、玩具、图片等。

教学步骤:引入:1. 与学生打招呼,引导他们回忆“家庭”这个词。

2. 提问:你们家有什么人?可以回答的问题有:你有几口人;你的家人有什么名字等。

讲授:1. 出示绘本或图片,介绍绘本或图片的内容,并重点介绍家庭成员,如“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

”2. 与学生互动: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玩具或图片,让学生猜猜每个家庭成员是谁,并引导他们学会称呼每个家庭成员。

活动:1. 制作家庭成员面具: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用颜色画出自己家里的成员,然后帮助他们剪下脸形。

2. 制作家庭板书:在黑板上或白板上画出一个家庭图,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剪下的家庭成员面具贴到家庭图中。

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2. 问学生他们最喜欢家庭中的哪个成员,并请他们解释为什么。

拓展:1. 帮助学生绘制自己家的平面图,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空间布局。

2.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家庭成员的角色互相交流对话。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的理解程度。

中班社会教案详案《我的家》精选4篇(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学会成为文明的小乘客。

2. 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乘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

2. 文明乘车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教具准备:1. 交通标志、图片和道路的纸贴画。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描述家的外貌和室内布局的相关词汇。

2.能够准确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自己的家庭环境。

3.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与珍惜,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家的外貌和室内布局的相关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2.难点:如何借助所学词汇,进行简洁清晰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物品。

2.教材准备:相关家庭布置的图片或文字材料。

3.课前准备:对所学词汇进行复习和整理,准备相关练习题目。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家庭布置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讨论家的重要性,营造学习氛围。

2.学习新知:介绍家的外貌和室内布局的相关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

3.操练: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句子组合和描述练习。

4.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对家的描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相互欣赏和学习。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表达,并进行个人经历分享。

6.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关键词汇和句式,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环境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描述家的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限,需要加强相关练习。

下一节课我将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性化辅导,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表达和感恩之心。

《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学设计《我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难忘的亲情关爱,让学生体味家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讲述长辈们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生活的差异,激发学生珍惜温馨的家。

课前准备:一、让学生回家做小调查1.长辈们过去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2.长辈们过去穿的是什么衣服,吃的是什么食物?3.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已经会做些什么事?二、教师准备一张全家福、家的图片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时间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法引入课堂。

同学们放学后,大家都会──回家到了亲戚家太不习惯了,就非常想──回家快过年了,在外打工的父母及长辈,都会从遥远的地方兴冲冲地──回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家有眷念之情。

家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魅力,把所有在外的人给召唤回家呢?生可能说:家很温暖,有爸爸妈妈的关心。

家里人最熟悉,相处得最长。

二、说说我的家,并激发学生爱自己的家。

1.介绍我的家人。

家真的很温暖,我也和大家一样很想念在家的感觉。

我的家在柑橘之乡丰都龙孔,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回家需要40块钱的车费,所以我不常常回家,常常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想起我的亲人。

我每每想起家人,都会拿出这张全家福瞧瞧。

我的爸爸是退伍军人,他特别喜欢穿旧军装,妈妈是个热情好客的人,而弟弟呢,非常淘气,你们看,照相时还在扮鬼脸呢?2.展示家的图片,师生互动介绍。

我每每想起家人,就会想起我那温馨舒适的家,我的家虽在农村,但是爸妈很有讲究,家里布置得整齐。

我的家门口是一棵高高的白杨树,在远点就是──梯田;后面是──连绵的小山;左边是──栽满莲藕的`小鱼塘;右边是──一片柑橘林。

初冬时节,果实累累,这时候如果你到我家做客,我的妈妈肯定会挑顶大的柑橘来款待远方的客人。

我的家房前屋后这样美,你们羡慕吗?能不能介绍你们的家呢?3.听到老师这样美美地介绍自己的家,你也一定想起自己的家了吧!请同学们把印象最深的家景画一画。

《我的家》课堂教学纪实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家》课堂教学纪实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家》课堂教学纪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对家的情感。

3.增强学生对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表达对家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家的概念具体化,用语言和绘画表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我的家》,引导学生倾听。

(2)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这首歌让我们想起了什么?2.新课教学(1)教师出示课题《我的家》,让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画让你想到了什么?(4)教师展示自己画的“家”,引导学生思考:我的家有什么特点?(5)学生分组讨论,每组画一幅自己家的画,并分享画作。

(6)教师点评学生的画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对家的情感。

3.活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的家”故事分享活动。

(3)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责任。

4.课堂小结(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家有什么新的认识?(3)教师强调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的作文,题目自拟。

(2)要求作文内容真实、具体,表达对家的情感。

四、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画作、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2.学生在分享自己家的故事时,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家庭生活中,实现了家校共育。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家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用语言和绘画表达对家的情感。

2.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学生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开展“我心中的家”主题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家庭的温暖。

小班健康教案详案《我的家》

小班健康教案详案《我的家》

小班健康教案详案《我的家》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我的家》课文,使学生了解家庭是什么,家庭成员有哪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我的家》课文。

2.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家》的教材和课件。

2. 多媒体工具(电视、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并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2.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给出答案:“这是一个家庭的场景。

”3. 教师进一步问道:“家庭是什么意思?家庭由什么组成?”4. 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正确回答并解释。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放映《我的家》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跟读。

2. 教师边放映边解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提问诸如“家庭成员有哪些?”“这个故事讲述了什么?”的问题。

三、讨论(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的问题,例如:“小鸟为什么离开了自己的家?”“小鸟最后找到了什么?”等等。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总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小鸟离开了家,说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心是很重要的。

”四、互动活动(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绘制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图。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成员关系图,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并回答问题。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等,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我的家》教学设计优秀11篇《我的家》教学设计1活动主题:我的家乡活动目的:在观察、介绍自己家乡的活动中,加强对课文的学习和运用,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活动年级:一年级活动动员: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向往,船多、桥多、歌多的水乡让我们迷恋,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多?让我们走出校园,仔细观察,认真搜集,也来展示一下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我们的家乡哪里美?我们的家乡什么多?”是从教材中提出来的问题,学习《小山村》、《水乡》后,将问题引到“我的家乡”。

通过综合学习活动,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园。

情境设置有由此及彼的过渡特点,是吹响以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号角。

活动安排:1、当个小画家:家乡的天蓝吗?地绿吗?……细心观察,把你最想画的画出来。

2、谁的故事多:家乡人多故事自然也多,身边发生的;听别人讲的,你能多搜集几个吗?3、学做小诗人:《水乡歌》中,诗人笔下的水乡令人神往,你也当个小诗人,认真去观察,仿照《水乡歌》遍一首小诗,把我们的家乡描绘出来吧!4、家乡集锦:我们的家乡是个小山村,与水乡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有什么特色?留心观察,把不一样的,如果是特产可以挑选出来,如果是景物可以画下来,如果是图片可以收集起来,合作搞个家乡集锦活动过程: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有的画画,有的作诗,有的打听家乡故事,有的搜集家乡的特产图片。

或悉心观察,或耐心打听,或到处收集,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深情感体验,只有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真实体验,学生的情感才得以升华,由喜欢“小山村”、“水乡”到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得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的能力,只有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内外的衔接才能落实,如一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了对家乡的情感,遍出了如下的《家乡歌》家乡歌家乡什么多?房子多,这一座,那一座,座座房子排排坐。

家乡什么多?南果多东一片,西一片片片南果压枝弯。

家乡什么多?车多,农用车,公交车,来来往往如穿梭。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于家庭的认识和感受,增强幼儿的家庭归属感。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良好观察和表达能力。

3.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三、教学准备1.班级环境布置:家庭图片、家具摆设等。

2.学具准备:卡片、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幼儿园环境中的家庭图片和家具摆设引入主题,并与幼儿进行简短的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提及家庭。

2. 观察讨论家庭图片(10分钟)将家庭图片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图片中有哪些人? - 家庭成员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3. 语言表达训练(15分钟)引导幼儿根据观察和讨论的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的开头,如:“我有一个……”,“我和……一起住”,“我们喜欢……”,鼓励幼儿补充完整并进行表达。

4. 制作家庭卡片(20分钟)给每个幼儿发放卡片和贴纸,要求幼儿根据自己所描述的家庭内容在卡片上进行描绘,同时利用贴纸装饰卡片,营造家庭的愉快氛围。

完成后,幼儿可以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卡片。

5. 故事分享(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的亲情。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故事或家人对自己的关心。

6.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继续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语言表达和创作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感受。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卡片制作和故事分享等活动,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家庭情感和体验。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可以围绕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描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的基本情况。

-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

- 利用图片、实物展示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构思并组织关于“我的家”的内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的情感,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关系以及家庭生活的细节。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家庭,并将这种情感体验融入到文字表达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照片或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自己家庭的回忆和思考。

2. 新课讲授:- 分析教材中的例子或者范文,讲解如何描绘家庭成员(如:外貌特征、性格特点、职业爱好等)及家庭环境(如:房屋布局、家居摆设等)。

- 鼓励学生以“我爱我家”为主题,自行创作一段短文或口头表述,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成员介绍、日常生活情景、难忘的家庭故事等。

3. 实践活动:- 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写的《我的家》,并给予同伴建议和评价,教师巡回指导。

- 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模拟家庭对话或场景,更生动地展现家庭生活。

4.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学生在描述“我的家”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家庭时光,关爱家人。

五、作业布置- 完成一篇完整的《我的家》小作文,要求包含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以上是《我的家》的一个大致教案设计,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做适当调整。

《我的家》教案范文

《我的家》教案范文

《我的家》教案范文课题:《我的家》敔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家》教学内容及目标:1.了解“家”是我们常住的地方,了解家的形状、构造等。

2.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表达和描述自己的家庭。

3.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和认同感,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家”的概念,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故事、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家的照片或图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谈论“家”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情况。

2.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和讨论。

二、学习《我的家》(15分钟)1.听故事《老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家”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家的重要性。

2.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我的家》,学生跟读。

3.写作练习:让学生以“我的家”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家庭。

三、讨论家的构造(15分钟)1.提问:什么是家?家的形状有哪些?家的构造是什么?2.学习家的构造: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的构造,如房子、门窗、屋顶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家的构造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四、家庭画册制作(20分钟)1.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或图画,并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庭。

2.制作家庭画册:让学生在绘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家庭,可以用彩色纸、贴纸等装饰。

3.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五、课堂总结(5分钟)1.回顾: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家”的重要性和建设美好家庭的意义。

2.展望:鼓励学生关心家庭,珍惜家人,为建设和谐家庭贡献力量。

六、课后作业(5分钟)1.完成《我的家》课文的背诵和默写。

2.小组写作:每组选取一位同学的家庭图画或照片,合作写一篇短文描述。

3.完成家庭画册的装饰和润色,准备下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是什么,能够描述自己家庭的构造和特点。

《我的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会读会认12个生字,会写“人、个、大”三个要求会写的字。

2、读准课文,读通顺,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体会家的幸福、温暖和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1、孩子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中有亲爱的爸爸妈妈。

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张小朋友们的全家福,你们看,这是谁的家?引导说:幸福、温暖、快乐(板书)读词语。

是呀,我的家(出示课题)多幸福,多温暖,多快乐呀!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生齐读课题。

2、我们的好朋友冬冬(出示冬冬图)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她还想向你们介绍她的家呢!想听一听吗?二、听读识字:1、小朋友听的时候,亮眼睛可要跟着老师的手把字看清楚呀!准备好了吗?(课件:童音读课文)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冬冬的介绍吗?想不想也像冬冬一样夸夸自己的家?那赶快翻开书16页,自己先读一读。

小手指到课文(检查)。

读的时候指一个字,读一个字。

如果遇到了不认识的生字娃娃,就用横线勾出来,一会听老师怎么读。

生自读。

3、你们读得这样热闹,我也要参加!小朋友听老师读的时候,小手指书,亮眼睛看课文,认真听啊!(检查)都准备好了吗?师范读。

4、你们听的多仔细呀,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读好,是吗?那就读给同桌听!手指书。

(检查)眼睛看字。

(检查)如果同桌读得好,就送给他一个漂亮的五星。

开始吧!三、检查读书,随文识字:1、大家都读得这么积极,我们就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课件出全文)2、小朋友关上书,亮眼睛看屏幕,赶快数数课文一共有几行?(6行)3、谁最喜欢读第一行?(课件出示第1行)抽读。

老师听出来了,你的家很——幸福(课件出示:幸福)谁再教我们读一读?教读幸福。

我们都有一个怎样的家?——幸福的家。

(课件出示:幸福的家)是呀,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课件出示:一个幸福的家)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课件出示第一行)4、大家刚才都读得好,那哪个小朋友还能读好2、3、4行呢?(课件跳出2、3、4行)这么多小朋友,真自信呀!相信自己能读好的小朋友起立,读给大家听吧!真要送给你们能干的大拇指,我们一起读吧。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案《我的家》教学设计

一年级教案《我的家》教学设计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随之深入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

《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要求学生“不但要从课文中识字,还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

”因此我对《我的家》这一课做如下设计:先由本单元“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丁丁幸福的一家人,引入到冬冬的家,观察冬冬家后练习说话;接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读文中的词语及句子,在此基础上认读本课的一、二类字,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拓展识字空间;然后以“摘果子,做拼盘”的游戏进行一句完整的话及变句的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和同座进行“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交流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的相片或图画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分享,加深对家的情感体验,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最后进行写字的训练。

上述设计在凸现课改理念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而教学过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就建构主义的理论而言,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1、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家的情感的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家的能力;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4.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与运用家中物品的名称;2.学习描述家中物品的形状、颜色、功能等。

三、教学准备1.图片或手绘的家中物品图片;2.家中物品的实物或模型(如玩具家具等);3.简单的家庭生活场景图片。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师幼互动,询问幼儿家中有哪些重要的东西。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家中的物品。

正文(30分钟)1.使用图片或手绘的家中物品图片,通过幼儿的讲解和描述,引导其他幼儿根据图片猜测物品的名称和功能。

2.老师将实物或模型的家具放在教室中,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3.引导幼儿描述家中物品的形状、颜色、功能等。

拓展(15分钟)1.展示简单的家庭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家中的日常活动和每个物品的用途。

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家中有趣的事情或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经历。

温故知新(10分钟)1.回顾教学内容,让幼儿总结并说出学到的关于家的知识和表达能力。

2.随机询问幼儿某个家中物品的名称和特点。

结束(5分钟)1.班级表扬一些表现积极、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2.师幼互动,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家庭的特点,画一幅“我的家”简笔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了家中物品的名称、形状、颜色和功能。

幼儿通过描述家庭生活场景和每个物品的用途,培养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分享家中有趣的事情,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意识。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场景和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经历,开展更多的活动,拓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

《我的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会说有关家庭的常用词汇和简单句子。

2. 能够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3. 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问答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描述。

2. 家庭中的各种房间及其功能。

三、教学难点1. 家庭成员的复数形式及关系词的使用。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描述。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家庭图片及相关物品。

3. 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 Warm-up(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氛围,激发学生讨论家庭的兴趣。

2. Presentation(1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并教授相关词汇及句子,引导学生学习。

3. Practice(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家庭成员的角色扮演,练习描述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的对话。

4. Production(2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示,用英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短文,并进行口头表达,加强实践能力。

5. Consolidation(10分钟)通过游戏或竞赛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家庭成员拼图比赛等。

6. Assessment(5分钟)教师进行简单的问答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自己家庭的小作文,并背诵,以便下节课进行展示。

八、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描述家庭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评估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保证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我的家》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我的家》

2024年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教案《我的家》一、教案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幼儿能够认知并掌握与家庭相关的基本词汇,如家人的称呼、家庭成员的名称等。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家庭相关的词汇,帮助幼儿建立对家庭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联系,增强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称呼及名称的学习。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称呼的正确使用及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三、教学准备•绿板、彩色粉笔•家庭成员的图片卡片•老师自制的家庭成员头饰道具•CD及家庭相关的歌曲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首先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打招呼,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我的家”。

2.播放家庭相关的音乐,让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为学习活动做氛围铺垫。

第二步: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15分钟)1.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卡片,并教导幼儿们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称呼。

2.演示正确的家庭成员称呼用法,引导幼儿模仿。

第三步:歌曲唱跟读(10分钟)1.通过播放家庭相关的歌曲,让幼儿们跟唱歌曲中描述家庭成员的部分。

2.鼓励幼儿们大声唱,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第四步:角色扮演(15分钟)1.分发老师自制的家庭成员头饰道具,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2.让幼儿们自由选择扮演的家庭角色,进行简短的对话练习,巩固所学家庭成员称呼。

第五步:课堂总结及延伸活动(5分钟)1.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庭成员称呼的重要性。

2.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个人?为什么?”等,激发幼儿思考和交流。

五、家庭作业•可以要求幼儿们在家里尝试用所学的家庭成员称呼进行交流,并鼓励他们在家庭中表达关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家庭成员的称呼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家庭相关词汇,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家庭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人的情感。

1.2 教学重点家庭的基本组成:父母、兄弟姐妹等。

家人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1.3 教学难点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1.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家庭。

1.5.2 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强调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1.5.3 实践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

1.5.4 小结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强调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1.6 课后作业让学生画一幅家人的画像,并写上对家人的祝福。

第二章:尊重家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家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家人的习惯。

培养学生在与家人相处中,能够尊重家人的意见和感受。

2.2 教学重点尊重家人的表现:如礼貌待人、倾听家人的意见等。

尊重家人的意义:家庭和谐、亲情浓厚。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与家人相处中,能够自觉尊重家人。

2.4 教学准备家庭场景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场景,引导学生谈论家人间的相处。

2.5.2 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尊重家人的表现,如礼貌待人、倾听家人的意见等。

强调尊重家人的意义,如家庭和谐、亲情浓厚。

2.5.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家庭中如何尊重家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与家人相处中,更好地尊重家人。

2.5.4 小结总结尊重家人重要性,强调学生在家庭中要自觉尊重家人。

2.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尊重家人的心得体会。

第三章:关爱家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关爱家人的重要性,培养关爱家人的习惯。

培养学生在与家人相处中,能够关心家人的生活和感受。

3.2 教学重点关爱家人的表现:如关心家人的生活、关注家人的感受等。

教学资源开发一例——《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资源开发一例——《我的家》教学设计

的 机 会 。 】
教育研究 与评论 .、 , 学教育教学 j
【 学 过 程】 教

东 大 门
南 大 门

介绍豆丁 , 揭示课题
-健 房 身
I - E ●超 II :  ̄ 市
从今天开始 , 一位新朋友走进我们的数学
刚才小朋友们看 到的这些小 区设施在 这
张 图中能找到吗?
课堂 , 她的名字叫豆丁。( 出示豆丁图像 , 她是
《 身边的数学 》 校本 教材 中的主题 人物 。今天 ) 我们就走进第一课——我的家。( 揭示课题)
出示 景 观 图 :
教育研究 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3
【 说明 : 出示 小区 实物 景观 图, 出示 先 再 小区平面 图, 引导 学生从 实物景观 图逐 渐过 渡到平面图 , 步体会 平 面图和 实物 景观 图 初 之 间的联 系。对 于学生 来说 , 这是 一 次思 维
小结 : 图 中, 般 上 面的 方 向是北 , 在 一 下
的小 区很大很漂亮。豆丁想邀请 小朋友们 去 她家做客 , 你们愿意吗?
1 .认 识 豆 丁居 住 的 小 区 。
面是 南 , 面是 西 , 面是 东 。跟 老 师 说 一 左 右 说 ,上北下南 , 西右东 ” “ 左 。
西 大 门
3 .使学生 在活 动 中发 展 初 步 的推理 能
力, 能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学生学 习基础分析】 1 学 生已经学 习了 1 . O以内加减法 , 会按
顺序数 出 2 O以内的数 。
2 .一年级学 生对方 向 、 简单 的数学 图形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的家》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家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家庭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的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三、教学方法:1. 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关系。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家庭成员和关系。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和关系。

2. 展示家庭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家庭成员和关系。

3. 讲解家庭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爱。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尊重。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的基本认识。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了解他们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尊重家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家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尊重家人的表现:礼貌待人、关心家人、感恩家人等。

2. 尊重家人的方法:倾听家人意见、尊重家人决定、帮助家人等。

三、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尊重家人的表现和方法。

2. 角色扮演法: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讨论尊重家人的表现和方法。

2.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尊重家人的重要性。

3. 讲解尊重家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和帮助家人。

4.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尊重家人的实践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尊重家人的认识。

2. 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了解他们在家庭中尊重家人的实践情况。

第三章:关心家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心家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家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关心家人的表现:关注家人需求、帮助家人解决问题等。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

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句描述自己的家庭。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图片或插图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

2.家庭成员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的图片或插图,引导幼儿讨论家庭的不同组成形式,并提问如下问题:–你们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谁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你们家有兄弟姐妹吗?–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其他人和你住在一起吗?•引导幼儿回忆并描述自己的家庭,例如:–你会描述你的家庭是怎样的?–你住在一起的人有哪些?–你家有没有宠物?2. 学习新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照片,并提问如下问题:–你们家里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家里有什么东西?–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和你住在一起?•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句描述自己的家庭,例如:–我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弟弟和我。

–我们家有两个卧室,客厅里有一张大沙发。

–我们家里还有一只可爱的猫。

3. 拓展应用•引导幼儿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问如下问题:–你们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好吗?为什么?–你们经常在家一起做什么活动?–你觉得你们家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回答问题,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例如:–我们家里人关系好,大家经常一起吃饭和玩游戏。

–我们家里每个人都喜欢帮助别人,我们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家庭。

4. 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创造自己的家庭场景,并用简单的语句描述,例如:–绘画:让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家里的重要物品等。

–剪贴:提供图片或插图,让幼儿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图片剪贴在纸上,并用简单的语句描述。

5. 总结归纳•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描述自己家庭的语句,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描述。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文化差异。

3.提高幼儿对家庭的认同感,增强幼儿家庭责任感和家庭生活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文化差异3.家庭角色扮演和家庭生活的参与意识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家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培养幼儿对于家的爱和归属感。

教学内容1.家的定义和形态2.家庭的组成结构和成员3.家庭成员关系的表达教学教法1.教师引导幼儿谈论家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表述自己的家庭。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和关系。

教学活动设计1.让每个幼儿画出自己家庭的图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家庭的变化。

2.引导幼儿围绕“家庭”的关键词,有序进行“思维网络”讨论。

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和掌握情况,对于幼儿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及时教育和指导。

第二课时: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家庭的结构和文化差异2.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家庭文化的能力教学内容1.不同家庭的结构和特点2.家庭文化差异的表达和沟通教学教法1.教师通过故事和图片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和特点。

2.幼儿们围绕“不同家庭文化”进行口语交流,展示不同家庭生活的风貌和文化特色。

教学活动设计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不同家庭的图片,让幼儿多角度认识家庭。

2.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家庭经验,感受其他幼儿的家庭生活。

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幼儿参与度和交流效果,以及幼儿对于不同家庭文化的态度和理解。

第三课时:家庭角色扮演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家庭责任感和家庭参与意识。

2.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教学内容1.家庭角色和职责的表达和键词2.家庭角色扮演教学教法1.教师通过图片和口语交流让幼儿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职责和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我的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随之深入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

《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要求学生“不但要从课文中识字,还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

”因此我对《我的家》这一课做如下设计:先由本单元“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丁丁幸福的一家人,引入到冬冬的家,观察冬冬家后练习说话;接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读文中的词语及句子,在此基础上认读本课的一、二类字,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拓展识字空间;然后以“摘果子,做拼盘”的游戏进行一句完整的话及变句的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和同座进行“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交流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的相片或图画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分享,加深对家的情感体验,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最后进行写字的训练。

上述设计在凸现课改理念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而教学过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就建构主义的理论而言,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1、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朗读课文,在对老师同学朗读的听读中学会自己不会的字,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律,体验感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合作记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学习似乎要求过高,课堂上也难免有些混乱,但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理念,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掌握基本的自主合作的技能后,他们获得的将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1、《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儿童学习语文要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缩短语言文字和事物本质之间的距离。

刚入学的儿童主要采用听读识字法,这一过程由“听、读、认”三个相互不同又紧密相连的环节完成,本课在听(接触汉字)和读(学习汉字)这两个环节完成,进行认(巩固汉字)的活动时,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原有的基础和生活的环境,教师启发:小朋友平时还在哪里见过这些字?(或街道上,或广告里,或校园里,或父母同学的名字里),由于学生耳濡目染地生活在汉语的环境里,所以说出了“大乐大卖场”(一超市名)、“快乐大本营”(一娱乐节目名)、“大风车”、“梁家扬”(班上一学生名)等词,使识字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语文学习获得生机与活力,这种生机与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

”(郑国民《关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正如教育专家蒙泰梭里指出的:“儿童利用他周围的一切塑造了自己。

2、语文不仅具有开放的特点,还具有综合、实践的特点,《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1)本课设计在完成识字过程后,为让学生明确认识一句完整的话并为下一个口语交际活动做准备,本课设计了一个游戏,用“我”、“爸爸”、“”妈妈”、“老师”、“有”、“爱”、“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等词做成长在智慧树上的聪明果,它在学生熟悉的游戏“摘果子”的基础上,增加了“做拼盘”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将摘下的词语果子做成拼盘,拼成一句完整的话。

当学生几人合作拼出了“爸爸爱我”、“妈妈爱我”、“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几句文中出现过的句子,树上还有“老师”、“同学”、“温暖”、“里”这几个果子时,教师点拨:“还有怎样的拼法?”学生通过自己变换水果的位置,又拼出了“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及“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老师”、“我爱同学”等句,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拼出了“一个幸福的家里有我”这个句子时,下面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都禁不住鼓起掌来。

没有刻意追求,没有强加,学生在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其乐融融。

(2)本课还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活动,让学生就自己课前准备的相片或亲手绘制的图画,告诉周围的同学或听课的老师,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最开心的时候。

此项活动不仅注重与艺术科的交叉整合,还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交际话题和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语文,用语文。

3、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还弹性地处理教材,将“语文天地”中的一些内容有机的安排在教学中。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我们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而目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相一致。

因而作为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1、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爱亲人,爱同学,爱家,体会幸福的核心是爱”,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幸福、温
暖”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教师、学生和文本表露的情感的交流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课设计让学生课前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相片,画一画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家人是如何爱自己的,并说说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再在此基础上感情朗读。

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情感体验中,加深了对家、亲人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还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情感特征,让生字以字宝宝的形式出现,充满了童真童趣,“宝宝”形状的生字卡片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较好的培植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热爱汉字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