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外国诗三首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2.7《诗三首》之《涉江采芙蓉》原文、译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莲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妻。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飘流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

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还顾望旧乡,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

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可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

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

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

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

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现,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般头的女子。

【2019-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点-推荐word版 (5页)

【2019-2020】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点-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
是急流知识点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于1847年创作并题献给恋人的一首抒情诗。

以下是第一单元外国诗三首之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点,请参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崎(qí)岖(qū)。

②稠(chóu)密。

③做窠(kē):窠,一般指鸟兽昆虫的窝。

这里指鸟窝。

④峻(jùn)峭(qiào)。

⑤傍(bàng)着。

中文译文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①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②的
树枝间做窠③,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④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2019-2020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7课 诗三首及答案

2019-2020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7课 诗三首及答案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军事家,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纵观历史,许多文人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以及理由。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诗经》三首(第三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诗经》三首(第三课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第三册 1《诗经》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无衣》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2.《静女》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3.《无衣》《静女》两首诗的重章复唱的形式特点。

[教学过程]一、研习《无衣》(板书)1.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诗歌,回忆第一课时所概括的诗歌内容。

明确:这是一首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军歌。

教师补充解释:这是一首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

秦地与西戎毗邻,常常受到西戎的侵扰。

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2.让学生仔细诵读课文,思考:这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句式相同,内容相近。

每一章的第一句用的都是反问句,每一章只有二句的第四个字,第四句的三、四个字,第五句的三、四个字不同。

教师补充:这属于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重章复唱,不仅构成类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发的感情,同时也为了换韵,充实和扩展内容。

板书:重章复唱(解说:设计此题除了让学生把握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外,关键放在开拓诗的意境和充实诗的内容上)3.提问:每章的首句运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答句中的“同袍”等起什么作用?明确:首句的反问加强语意和语气。

答句中“同袍”“同泽”“同裳”,表现了团结互助,坚决豪迈的军威。

4.集体背诵课文,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诗歌三章中富于变化的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明确:每章的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物质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三、四句写修理“戈矛”“矛戟”“甲兵”,表现战士们齐心备战的情景;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则由共同对敌的仇恨,写到共同奋起,同赴战场,表现出一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誓死保卫疆土的义愤。

5.提问:《无衣》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这属于什么手法?明确:陈述铺叙,属于“赋”的表现手法。

6.《无衣》小结:这是一首赋体诗,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表现出一种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2021年高中语文《诗经 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2021年高中语文《诗经 三首》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2021年高中语文《诗经三首》教案人教版第三册《诗经》三首教学指要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各不一样,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也是诗歌容量逐渐加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逐渐复杂的过程。

《诗经》《楚辞》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现实生活。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最有思想艺术价值的国风,它们大多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言志抒情诗,赋比兴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教读《〈诗经〉三首》,应引导学生了解《诗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其写实精神;理解《诗经》的“六义”、重章迭句等特点。

《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会给鉴赏造成一定困难。

理解字词固然重要,但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艺术价值上。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及学习《无衣》《静女》,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3、学习《氓》,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

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德育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氓》中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2、把握《无衣》《静女》中的重要复唱的特点。

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7课《诗三首》第3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1)领悟陶渊明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精神品格;(2)背诵并默写三首诗。

【知识链接】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静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l岁,以后终老农村。

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

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信息筛选“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二、合作探究1.探讨“从哪里返回”这个问题。

(l)“尘网”“樊笼”比喻什么?(2)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探讨“为什么要返回”这个问题。

(1)那么,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2)哪一句是点题句?(3)归西圈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3.探讨“回到哪里去”这个问题。

(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2)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三、诗句鉴赏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淡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教案外国诗三首四川省仪陇县第二中学唐鸿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开阔眼界,比较中外诗歌的艺术风格,提高鉴赏水平。

2、鉴赏诗歌中采用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分析《致大海》中诗人的思路,把握感情线索,理清结构。

2、体会《篱笆那边》中诗人不循章法,意象奇特,韵律多变的风格特征。

3、把握《我愿意是急流》中的画面感和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的。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致大海教学要点: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3、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

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

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曾经怆海难为水"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

面对辽阔的大海诗人会情不自禁的放声高歌,我们学过曹操的《观怆海》,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

俄罗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背景介绍:《致大海》写于1824年。

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

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二、研习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a、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杜甫诗三首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

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

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

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 ),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

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

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

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细腻与体贴,使杜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

新婚即别的夫妇,老无所依的征夫,颠沛流离的百姓,的亲人,面对普通人的命运,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软;而对那些泡着温泉、品着驼羹的权贵,杜甫的君子之心则是无比的激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为己,不是乡愿儒的附势,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苍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B.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C.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D.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是复句,前半部分说“杜甫是……的诗人”,“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是其定语,该定语词组结构混乱,将“把……作为……”和“以……为……”两种句式杂粹,应说“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或“以天下为己任”。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二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二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7诗三首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二 人教版 高中 必修二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7诗三首

7 诗三首教材概述《涉江采芙蓉》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亲人。

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整首诗,让人不能不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

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将它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让人产生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的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的把握。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两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园田的缘起。

接下来“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极端厌恶的心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是对田园生活的描述。

“户庭无尘杂”以下四句,是对归返田园生活的总结和赞美,也是对官场生活的否定。

“返自然”照应开头“爱丘山”,表示自己长久的愿望到今天才真正成为现实,即使一草一木也感到格外亲切,大自然的一切都令人神往。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一)林芳华,现执教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本文曾发表于《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7期【教学目标】《诗三首》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课要求“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目标综合中的“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

“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体现在“不同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又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三个维度目标的具体体现如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封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

2.学会用意象叠加法、字句推敲法、诵读体验法等欣赏诗歌。

3.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2学情分析杜甫的诗歌素以炼字精深、涵盖深远著称,以《登高》而言,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语,便笼大千于方寸,缩古今于一瞬。

故细读文本,咀嚼字句,便是赏景、悟情、会意的基本路径。

其次,不朽名作的特点是寄寓深广,古今评价甚多,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极好凭借。

第三,诗为语言之精华,是诗人心里涌出的情感之流。

诵读乃赏诗之要着,精心感悟之时,设身处地,心惟口诵,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一步。

3重点难点1.理解本诗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及绘景、抒情之法。

2.学会用意象叠加法、字句推敲法、诵读体验法等欣赏诗歌。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设计一、诵读感知先有情1.教学蓄势:播放《唐之韵》朗读片段,指导学生配合乐曲《哀郢》朗读。

2.移情想象: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流落夔州,年已55岁(去世前三年)。

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洪涛滚滚的秋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心头……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

二、寄意遥深“三秋图”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

“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蕴涵丰富,除了指季节之秋外,请再究深意。

研习:“三秋图”,“秋”不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

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教案语文版必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教案语文版必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 7 诗三首教案 语文版必修4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中的第7课“诗三首”,所使用的是语文版必修4教材。本节课将重点讲解《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和《诗经·国风·周南·汉广》三首诗歌。这三首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展现了诗歌表达情感、描绘生活的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这三个重点。对于意象和情感的把握,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展示诗歌表达情感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歌创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诗歌表达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高中语文《诗经》三首 教案 《氓》 《无衣》《 静女》人教版第三册

《诗经》三首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作用。

4.把握诗歌节奏,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5.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重难点1.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3.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三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无衣》、《静女》和《氓》前两章。

教学方法读诗—悟诗—说诗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那么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3.《卫风·氓》《氓》是一首叙事诗,全篇都采用第一人称“我〞〔即女主人公〕的口气来表达,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的手法。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章节〕:追述恋爱生活。

第二部分〔3、4、5章节〕: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部分〔6章节〕:“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诗三首--安定城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诗三首--安定城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五册诗三首--安定城楼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一定鉴赏方法领悟诗人思想感情。

2、增加学生相关积累。

二、教学重点:勘破“情”关。

以“知人论诗”、“诗中觅情”、“重敲尾联”、“破典而出”为抓手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古代诗人常常登高抒怀,《安定城楼》同样如此。

2、丰富学生对李商隐其人其诗的了解。

其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子。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温李”。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

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华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

首创无题诗。

一个在自卑与自负中不断扭曲的文人、一个酷爱政治却屡屡遭政治戏弄的文人、一个苦苦挣扎稍不小心就要落魄的没社会地位的文人。

其诗:感觉李商隐昨夜的星辰又被昨夜的风吹落(昨夜星辰昨夜风)无边的追忆依旧是当初的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丹山路上雏凤清声(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夜雨秋池相思难寄(巴山夜雨涨秋池)你的落寞化作无数无数的无题吐丝成茧烛泪成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云鬓暗改夜吟觉寒(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留一叶枯荷任雨欺凌(留得枯荷听雨声)你怕人懂你又怕人不懂你青天碧海的心事(碧海青天夜夜心)空有灵犀却无飞翼(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调一曲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叹一回夕阳黄昏已暗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鉴赏《安定城楼》。

(见教参和唐诗鉴赏词典)4、鉴赏其他登楼诗,侧重诗人所抒情感的不同。

(粗略地)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3.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4.了解杜甫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内容】【素材积累】(1)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________,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

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抱负,但因仕途失意,又历经祸乱,有志不展,生活贫困,因而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_______的独特风格。

(2)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

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

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近体诗又称________,是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参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参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导学案7.《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进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可以正确明白诗歌的主题意义:3.运用翻译的办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可以掌握鉴赏诗歌的办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五言诗朗读指导:五言诗能够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可以更灵便细致地抒情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所以,它更为习惯汉往后进展了的社会日子,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要紧形式之一。

五言诗在断句上普通构成二三字格式.或者是二一二字格式。

本诗采纳二三字格式断句,然而在朗诵的时候能够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刻。

第一课时《涉江采芙蓉》【知识链接】1.《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具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讲:“古诗十九首,别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危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2.“古诗”的原意是占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具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同时进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往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往常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3.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翻译成为现代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课文背景知识】1.《再别康桥》抒写了诗人徐志摩作为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感慨。

究其意蕴,无非还是离情别恨而已,而这类题材、这一主题早已被古代诗人写滥了。

但这首诗自问世以来,却广为传诵。

它的艺术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请你认真阅读这首诗,再把它和你所熟知的古代抒写离愁别绪的名诗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2.《死水》是一首以寄托、象征和反讽手法的成功运用而著称的抒情诗。

对“死水”的象征意义,历来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它象征“美国社会”,也有人认为它象征“北洋政府”,还有人认为它象征“黑暗的中国现实”。

那么,“死水”到底象征什么?请你认真诵读这首诗,然后与同学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3.对穆旦的名字,也许你还有些生。

但读罢他的《赞美》一诗,你会感到这位清华高材生,这位曾参加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队的青年诗人,在他诗歌字里行间所喷发出的那股真情,却是你我都非常熟悉的。

那么,这首诗中蕴藏着的感情究竟是什么?诗歌每节末尾都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其妙处何在?【重点难点讲解】重点难点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加深对《死水》寄托和象征以及反讽手法、绘画美的语言色彩的理解。

3.深入理解《赞美》一诗广大的包容性和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4.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笑,绘画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与组合);初步掌握现代诗歌的一些表现手法。

训练突破(一)关于《再别康桥》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训练1 康桥的风光特点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依恋康桥?点拨1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外国诗三首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

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

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

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致大海》写于1824年。

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

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2.具体研习〔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没有象征意义?明确: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外国诗三首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世界诗歌发展概貌、中外诗交流概况。

2.了解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的简历与创作。

3.理解、领会几位作者所绘写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含蕴。

二、能力培养目标1.诵读并体会《致大海》的精神实质。

随作者华兹华斯一起感受一种逼人的质朴、自然美。

2.领悟《篱笆那边》带一点神秘色彩的诗意。

3.美诵《我愿意是急流》,把握其意象群,深深地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

三、德育渗透目标1.追求自由、美好、进步是人的天性,人生而为人,要奋发有为。

2.爱好思考,珍爱生活中真挚的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普希金的生活环境和俄罗斯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对完整全面地理解《致大海》尤为重要。

难点就在这些方面,学生应把世界史的学习与语文中的诗歌理解、欣赏融汇贯通起来。

狄金森的诗素以神秘著称,评诗者一向聚讼纷纭,要想让学生理解透她的诗旨,就有必要对“上帝”这一概念作些阐释。

所谓“上帝”,是西方文化中的概念,中国学生在理解这个概念上易犯简单化的毛病,要从独特的角度去诱导学生理解。

再者,神秘主义的诗不能只允许一家之言,应让学生在其智力基准上去理解,可以见仁见智,甚至学生完全否定其诗,也不必太在意。

优秀的诗从来不靠强迫去打动人。

《我愿意是急流》一向被人当作精彩的情诗来读,高中学生还处于一个敏感的青春勃发期,他们会悄悄地反复诵读此诗。

教学时可相机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教育,不必在思想内容上过多展开,指导学生抓住其形式的特点谈一谈就可过去。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诗歌史概貌,了解课文几首诗的作者。

2.第一课时:学生展示自学预习所获知识,教师补充,诵读《致大海》,带着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一、二,继续品读二诗。

3.第二课时:抽查并评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引导学生领会《篱笆那边》的含蕴,提示学生注意《我愿意是急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并反复诵读。

4.模拟仿作自由诗。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学生简述外国诗歌发展史概貌,教师补充。

粗略了解外国诗歌发展情况。

2.了解几首诗的作者并能初步诵读这几首诗。

二、外国诗歌发展史概貌第一阶段:远古时期(前40世纪至5世纪)古埃及,古巴比伦。

第二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

第三阶段:中世纪(5至15世纪),亦可称圣经诗歌时期。

第四阶段:文艺复兴时期(14至16世纪),伟大诗人有英国的莎土比亚、意大利的彼得拉克等。

第五阶段:古典主义时期,(17至18世纪),有弥尔顿、伏尔泰等历史名人。

第六阶段:浪漫主义(18至19世纪),诗歌群星璀璨,俊采风流。

德国有歌德;英国有布莱克、彭斯,有湖畔派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及雪莱、拜伦、济慈三个少年天才;法国有雨果;俄国有普希金;美国惠特曼;匈牙利有裴多菲、等等。

第七阶段: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超现实主义、先锋派各种风格的诗层出不穷,东西方碰撞、交流,融合已近百年,流风所及,以至于今。

三、学生诵读课文中的《致大海》、《孤独的收割人》,了解普希金和华兹华斯的简历及创作特点,教师补充。

(关于普希金的资料甚多,此处略)四、再次诵读《致大海》,试完成练习一、1。

五、参考资料:《世界名诗鉴赏词典》,辜正坤主编。

附:板书设计致大海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内诗人热爱大海的奔放与宽广容诗人羡慕大海而为自己懊丧诗人更依恋大海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体裁既是情调忧伤的哀歌又是富有哲理的诗作特点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激情奔放,充满了积极奋进的精神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深入全面地理解领会《致大海》的诗意、诗美。

2.感悟《篱笆那边》的神秘含蕴。

3.把握《我愿意是急流》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二、学生在深入全面领会诗意诗美的基础上,再次美诵《致大海》,配乐配图。

三、了解狄金森,读懂《篱笆那边》1.狄金森(1830—1886),美国女诗人。

25岁始,弃绝社会交往,潜心以诗作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她的诗篇中洋溢者一种奇光异彩。

与惠特曼的诗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得细腻、柔美,清新别致,精细人微,寓深邃于浅表的意象,塑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

2.内容大意表面意思是:一棵红草莓在篱笆那边向我招手,我想爬过去攀摘在手,又怕弄脏白围裙。

过去或不过去,真是矛盾。

如果上帝是小孩子,它会不会爬过去呢?也许会吧,也许不会。

可以联想、感悟到的意思因人而异。

3.鉴赏要点(1)独特价值的重新发现狄金森的诗,在一战前的相当长时间内,不被人重视,今天,她被公认为美国罕有的文学天才,声望越来越高,成为与惠特曼、哈代、霍普金斯齐名的西方现代诗歌的先驱。

她的诗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意象奇特,韵律多变化,以其独往独来的姿态为美国诗坛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她努力挖掘人们内心深处的隐秘,她的诗是内心感受的外化,被称为灵魂的风景画家。

(2)打破生命时间的顺序面对篱笆和红草莓,诗人触发了无限的诗意,仿佛穿越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历程,回到了她的童年的幸福时光,充满了创造的发现和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各自独特的感受。

四、了解裴多菲,读懂《我愿意是急流》1.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作爱情的表达。

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2.内容大意全诗共五节,采用的都是“我愿意是……”开头的格式,诗人把自己说成“急流”“荒林”“废墟”“云朵”“破旗”,把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3.鉴赏要点(1)多样的解读首先可以把本诗看作一首爱情诗,它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其次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中的“我”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革命战士们;诗中的“爱人”,既可以是诗人的爱侣,也可以是诗人追求的革命理想。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到其他意义。

(2)意象的独创性排列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

意象层层递进,其排列组合具有独创性,使诗情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多侧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有关材料】一、普希金简介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

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

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

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

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

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

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剑击一样坚强有力。

”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溢着阳光。

二、《篱笆那边》的写作背景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19世纪诗坛的一颗巨星,世界抒情短诗的大师之一。

她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

她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圈子极其狭小。

父亲去世后,她更加深居简出,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终日闭门作诗写信。

她55岁去世时,留下近一千八百首诗歌。

她的诗大都短小,抒发了她对人生、爱情、艺术、死亡等方面的见解,寄托了她个人的情感。

《篱笆那边》就是代表作之一。

三、《我愿意是急流》的写作背景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

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这首诗的创作,可以看作爱情的表达。

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