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

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继西藏之后第二个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的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潜力。

以下是对内蒙古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一、内蒙古现状分析内蒙古是中国最重要的农牧业大省,农牧业占据了内蒙古经济的重要地位。

内蒙古境内草原广袤,适宜放牧,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同时,内蒙古的农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

此外,内蒙古也是能源资源富集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内蒙古的工业也在逐步发展中。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工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对内蒙古经济的贡献非常重要。

此外,内蒙古也在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如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内蒙古经济优势内蒙古具有以下几个经济优势:1.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牧业资源优势: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资源,能够提供优质的肉类和乳制品,满足国内市场对于牧业产品的需求。

3.地理位置优势: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等邻国接壤,是连接中国和蒙古国家的重要门户。

这为内蒙古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内蒙古经济问题虽然内蒙古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一定的经济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煤炭资源枯竭:内蒙古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在全球减排的背景下,煤炭消费需求开始下降,这给内蒙古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环境问题:内蒙古的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质量下降、土地退化等问题愈发突出。

内蒙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的平衡。

3.经济结构问题:内蒙古经济仍然以传统的农牧业和资源型工业为主,发展空间有限。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华北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治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此外,内蒙古还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畜牧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

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地处我国东北亚地区的交汇点,东临蒙古国,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邻河北、山西等省市,北濒俄罗斯,地理位置独特。

这为内蒙古自治区与周边地区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再次,内蒙古自治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还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拓展对外贸易渠道,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正以其丰富的资源禀赋、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信在全国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优势研究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优势研究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和优势研究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1/8,并且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些都为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首先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概述,其次对内蒙古的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利用内蒙古的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为促进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发展,区域性,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横跨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个地区,与我国其他8个省份相邻,而且还与俄罗斯和蒙古国接壤,并且内蒙古的地势比较狭长,占地面积11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这里拥有着全国最为广袤的草原,生活着汉族和蒙古族在内的多个民族,形成了内蒙古独具特色的游牧民族文化[1]。

并且内蒙古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其中人均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稀土金属含量居世界首位。

内蒙古应综合利用国家的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红利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强内蒙古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助力内蒙古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1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西部经济区等国家政策的正确实施,再加上内蒙古自治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较快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据数据统计显示,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的人均GDP较2000年翻了一番多[2]。

但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的资源和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了内蒙古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象逐渐出现。

如今,在“一带一路”经济倡议背景之下,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要抓住历史机遇,有利于推进内蒙古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的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评估,确定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中内蒙古地区中的优势和劣势,实现各地区之间的优势和劣势互补,加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一体化建设,缩小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范文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范文

《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中小企业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就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二、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1. 发展速度: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农牧业、能源、化工、制造、服务等各个行业。

2. 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发展的重点。

3. 贡献程度:中小企业在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 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信用体系不完善,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2. 人才匮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内蒙古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人才引进和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4. 政策支持不足: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

四、解决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1. 加强融资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2.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中小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内蒙古地区发展,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格局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了有正面意义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对策近年来,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

十八大以后,在新的北部丝绸之路规划之下,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阶段,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内蒙古自治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首先实现呼包鄂地区发展,紧接着在国家振兴东北经济的规划下,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塑造“东西互动、内外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国内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地域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各有不同优劣势,充分了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发展前景有利于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区域要素的优化配置。

1.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

近几年,各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是蒙中地区,相比之下蒙东地区相对慢一些。

由于各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地区都形成了优势特色产业。

比如,蒙中地区的包头市以钢铁产业为主,鄂尔多斯是以煤炭和羊绒产业为特色产业,为本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蒙东地区中呼伦贝尔地区形成了乳制品产业群,通辽、赤峰地区牛羊肉产品加工产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深化改革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建议

深化改革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建议

深化改革背景下内蒙古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建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转变方式的重要时期。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内蒙古需要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内蒙古自治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转变方式提供一些参考。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和资源大省,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过去的几十年,内蒙古以其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支撑,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显现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开采,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对全球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传统的资源型经济模式在面对全球市场的变化时也显得越发不够灵活和具有持续竞争力。

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内蒙古应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目前,内蒙古的经济结构仍然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服务业的比重较小。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向信息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转型,提高服务业的比重,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和产业的结合,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促进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战略内蒙古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节约好资源是内蒙古的长期发展所必须。

内蒙古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大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2024年内蒙古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2024年内蒙古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范文

《内蒙古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篇一一、引言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内蒙古的经济开放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经济开放度不仅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增长,还与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经济开放度的现状内蒙古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其经济开放度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

然而,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的经济开放度仍有一定的差距。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政策是影响内蒙古经济开放度的重要因素。

国家对内蒙古的优惠政策、贸易政策的调整、投资政策的优化等都会对内蒙古的经济开放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政府的开放程度和透明度也是影响经济开放度的重要因素。

2. 地理与资源因素内蒙古地理位置优越,接壤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经济开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稀土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内蒙古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基础设施因素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是影响经济开放度的重要因素。

随着内蒙古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其经济开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为内蒙古与国内外各地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4. 人才与科技因素人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内蒙古在吸引和培养人才、引进和推广先进科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内蒙古的经济开放度。

同时,人才和科技的引进也促进了内蒙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1. 深化政策改革,提高政策执行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企业进入内蒙古市场。

2.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通信等关键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一、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独特地理优势的地区。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产能和能源基地之一。

本文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自然资源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内蒙古的煤炭储量居全国首位,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撑。

三、产业结构内蒙古自治区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能源产业、农牧业和制造业。

能源产业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占据着经济的重要地位。

农牧业是内蒙古的传统产业,畜牧业和农业是该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制造业在内蒙古的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

四、经济发展成就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近年来,内蒙古的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9年,内蒙古的生产总值达到了2.86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近2倍。

人均GDP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内蒙古的居民生活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五、面临的挑战尽管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能源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传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存在资源消耗过快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其次,农牧业发展受限于内陆地理条件,农业生产受到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制约。

此外,内蒙古的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和技术升级。

六、未来发展前景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为内蒙古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合作平台。

另一方面,内蒙古也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然而,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北方,面积辽阔,资源丰富。

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多样的,不同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首先,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寒冷,土地资源较为贫瘠,这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一些偏远的县域由于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内蒙古同时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一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其次,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受到政策支持的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加大对内蒙古的投资力度,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些政策对于一些经济相对较弱的县域来说,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也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

内蒙古的县域经济主要以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这也导致了县域经济的差异化。

一些农牧业发达的县域主要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发展较快;一些依靠矿产资源开发的县域则主要以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效益较好。

但同时,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受到气候和水源等限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此外,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也受到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的限制。

由于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高技术人才,一些县域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限制。

同时,由于内蒙古地处边疆地区,人力资源相对紧缺,这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内蒙古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是主要的特色产业。

政策支持、地理条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内蒙古县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性,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

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与此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发展的需求,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

本文将从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还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盛产肉类、奶制品、小麦等农产品,是我国承担牧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主要区域之一。

内蒙古还发达的特色产业,如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等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严重。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力量薄弱。

农村经济仍然薄弱,农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矛盾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内蒙古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推动产业升级。

在保障能源和资源开发的加大对文化产业、旅游业、金融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增长格局。

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强对重化工业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内蒙古的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内蒙古应当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企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的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各项政策的推动,该地区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首先,内蒙古在能源产业方面发展迅速。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和风能资源,成为国内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内蒙古的煤炭和油气开采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同时,农牧业的发展也为该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内蒙古的工业部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该地区的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尤其是钢铁行业,内蒙古已成为国内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内蒙古还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为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此外,内蒙古也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特别是旅游业,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草原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此外,内蒙古还发展了金融、物流和教育服务等领域,推动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还相对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和传统行业,需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

其次,环境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特别是在能源开发和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能源产业和工业领域。

然而,也要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呼伦贝尔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文明 。 江文 明一样 , 长 被史学家称为“ 中国民族文 明第三源” 。 东胡 、 鲜卑 、 契丹 、 蒙古族等众多 的游牧 民族在这里发祥 、 居
住, 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足迹。境内有 3 个 少数 2 民族 , 达斡尔族 、 伦春族 、 鄂 鄂温克族三个 全国“ 三少” 民族 自
济一体化 、 非均衡发展略 、 外部市场驱动 、 技术创新、 可持续发展等策略 实施 , 以有效地解决资源丰富但 开发 不足 的问
题. 使呼伦贝尔市经济进入 一个 良性发展 阶段 , 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键词 : 呼伦 贝尔; 区域经济; 资源条件 ; 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 17 F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2 1 )9 0 2 - 2 17 — 9X(0 0 1- 12 0
动植物王 国” 。 2矿产资源 。呼伦贝尔位 于蒙古弧型构造与新华夏系构 .
造的交接 复合部位 , 质构造复杂 , 地 成矿地质条件 多样 , 矿产 资源相 当丰 富。已发现九大类 4 0余种 2 0多处矿 产地 , 7 在 煤、 有色金属 、 色金属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 黑 煤炭储量是东
治旗均在呼伦贝尔市 , 民族风情 和文化独具特 色。市场需求 多样 , 品特色鲜 明。由于历史上的往来 , 产 呼伦 贝尔地区的少
收稿 日期 :0 0 0 — 7 2 1— 3 0
畅, 建设周期长 , 生产成本高 , 投资环境 差 , 生产资金匮乏 , 经
作者简介 : 张凌(99 ) , 宁黑 山人 , 16一 , 辽 女 副教授 , 硕士研 究生, 区域经济、 游 目 从事 旅 的发展研 究。
内外 的双 向交流 , 又能吸纳沿海 、 沿边的双重辐射 , 在与周边 地 区的优势互补 、 多边交流中 , 起到东西逢源 、 南北策应的纽 带作用 , 成为内蒙古开拓 国际市场及东北市场 的理想场所 。

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首先,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好。

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早,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市场比较禀赋。

例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赤峰市等地的县域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完善,特别是工矿企业的发展相对较快。

这些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其次,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差。

这些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禀赋较差,经济发展滞后。

例如,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等地的县域经济相对较弱,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发展相对较为薄弱。

这些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还有一些特色县域经济发展。

例如,鄂尔多斯市的离游、鄂托克旗的煤炭开采和呼伦贝尔市的草原旅游等。

这些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内蒙古自治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东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较为发达,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一些特色地区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和特点,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

为了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各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吸引投资;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牧业产品加工能力,培育新兴产业;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和创新能力;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各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各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主要如下:比较优势:1.能源资源丰富: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资源。

这些资源能够为内蒙古的工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2.农牧业发达:内蒙古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拥有广袤的草原和大量的牧场。

这些资源为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内蒙古在大宗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具有竞争力。

3.地理位置优势: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其地理位置使得内蒙古在促进国际贸易和物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4.旅游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如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成吉思汗陵等。

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5.政策优势支持: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享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

这些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优惠贷款和用地政策等,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劣势:1.生态环境脆弱:内蒙古的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砂漠化等问题严重。

这给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带来了困难,同时也限制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

2.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内蒙古地广人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这给内蒙古的交通运输、通信和物流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3.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如煤炭、石化和农牧业等。

这使内蒙古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资源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4.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内蒙古的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教育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这影响了内蒙古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5.经济结构不合理:内蒙古的经济结构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缺乏多元化发展。

这使得内蒙古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充分发展比较优势,克服劣势,内蒙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戴晶晶(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市自治区;南北跨度达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

全区设9个地级市和3个盟,分别是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

一、内蒙古经济区域划分由于内蒙古地理跨度较大,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也各不相同,因此全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大差异。

在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按照空间地理位置,进行合理分区,能有效分析其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区域划分,大多学者按照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划分,本文参考前人对内蒙古经济区域的分法,将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划为东部经济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和鄂尔多斯市划为中部经济区,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划为西部经济区。

二、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现状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内蒙古的经济状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2002年至2009年间,内蒙古的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平均年增长18.5%。

全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至2015年间,从4944.25亿元增加到了17831.51亿元。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GDP 总量达到了16103.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4.0%,人均GDP 达到63786元,同比增长3.6%。

鄂尔多斯市GDP 总量达3579.81亿元,居内蒙古最高。

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地理、资源、历史等原因,区内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表现明显。

下面就以全区12个盟市的一些经济数据进行说明分析。

2017年内蒙古统计公报显示,全区GDP 总量达到16103亿元,全区GDP 总量的排名依次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兴安盟、乌海市、阿拉善盟。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

内蒙古近年经济发展概况内蒙古自治区,这片广袤而富饶的土地,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过去,内蒙古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稀土等,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内蒙古不再仅仅依赖资源开发,而是走上了多元化、创新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产业结构方面,内蒙古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传统的农牧业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和创新经营模式的应用,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和科学的养殖方法,让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同时,工业领域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而是向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拓展。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风电设备制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内蒙古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旅游业作为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从广袤的草原到壮丽的沙漠,从古老的文化遗址到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也在迅速崛起,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的里程不断增加,大大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物流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同时,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升级,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创新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众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农牧业、工业等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内蒙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边境贸易日益活跃,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绿色农牧业 清洁能源 现代煤化工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加强农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发挥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进 能源结构优化。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 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内蒙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 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取 得了显著成效。
02
内蒙古经济发展比较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
煤炭资源丰富
内蒙古煤炭储量巨大,品 质优良,是中国主要的煤 炭产区之一。
稀土资源
内蒙古拥有世界上最丰富 的稀土资源,稀土元素是 许多高科技领域的关键原 材料。
农牧业资源
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和 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是中 国重要的农牧业产区。
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
建设创新平台
03
推动创新创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推进绿色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提高生 态环境质量。
发展绿色产业
鼓励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
推进绿色生活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区域协同发展前景
呼包鄂榆城市群
加强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分 工合作,打造内蒙古经济增长极。
西部经济区
支持西部经济区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 入,提高区域发展建设,加强区域合作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部生态功能区

《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范文

《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不断崛起,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策略,为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一)经济发展总体情况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然而,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各盟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二)产业结构特点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也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区域发展差异内蒙古地区各盟市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内蒙古地区资源丰富,但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资源过度开发,而其他地区则缺乏资源支持。

这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产业结构单一内蒙古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地区经济的多样性和竞争力,也制约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区域发展政策不协调内蒙古地区各盟市之间的区域发展政策存在不协调现象,导致政策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这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也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四、促进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均衡分配政府应加大资源调配力度,实现资源在各地区的均衡分配。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地区资源的互补和共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内蒙古地区应加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创新要素分布情况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创新要素分布情况

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创新要素分布情况呼包银榆经济区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

下面将从发展现状和创新要素分布情况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 发展现状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经济方面,呼包银榆经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该区域的能源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该经济区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引进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并且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呼包银榆经济区加大了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区域的交通状况,提高了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效率,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面,呼包银榆经济区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对外开放方面,呼包银榆经济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了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资源、市场和技术的互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创新要素分布情况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创新要素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是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创新要素。

该区域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加大了对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的扶持力度,提升了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水平。

该区域还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合作,共享科研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制度创新是呼包银榆经济区的重要保障。

该区域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推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支持,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呼包银榆经济区的发展现状良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该区域创新要素的分布情况也较为合理,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和制度创新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

这些都为呼包银榆经济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情况2008-11-08科学认识我区蒙东地区、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及其他盟市发展水平,对于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构建我区地区的竞争优势,为政府统筹协调各地区整体布局,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区域规划合作,促进整个地区的发展,使我区走出一条有内蒙特色的协作共赢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大区域群总体评价(一)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按照目前我区经济发展布局,蒙东地区包括东部五盟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其他盟市包括除上述八个盟市以外的四个盟市,即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

从经济发展总量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GDP占全区十二盟市GDP 的比重为53.2%,蒙东地区GDP占全区十二盟市GDP的比重为31.9%,其他盟市GDP占全区十二盟市GDP的比重为14.9%。

从经济发展速度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GDP平均增速达到21.2%,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其中鄂尔多斯市增速达26%,居十二盟市之首。

蒙东地区GDP平均增速达到18.3%。

其他盟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6.6%。

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人均生产总值为53207元,蒙东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6533元,其他盟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1608元。

由此可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无论从总量还是速度来看,都居三个地区的领先地位。

其他盟市由于人口较少,故人均生产总值超过蒙东地区,但GDP总量和速度发展较慢。

(二)城市数量,城市规模评价。

一个区域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该区域的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因为区域规模越大,拥有的资源越多,规模效益越强,越有发展经济的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在城市规模上: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中,2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有2个(包括市辖县,下同),占全部城市的66.7%;150-200万人口的城市有1个,占全部城市的33%。

蒙东地区,城市数量为13个,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3个,占全部城市的23%;150-200万人口城市没有。

其他盟市,城市数量为4个,200万人口以上城市有1个,占全部城市的25%;150-200万人口的城市有1个,占全部城市的25%。

由此可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在城市规模上优势明显,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居首位。

蒙东地区城市数量最多,但是因为其包括10个县级市,县级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使其圈内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所以规模效益相对较低。

其他盟市在城市规模优势上处于中间水平。

(三)投资、消费、出口对地区经济发展拉动的评价。

从投资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235.76亿元,占十二盟市投资的52.3%;蒙东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404.51亿元,占十二盟市投资的32.9%;其他盟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31.02亿元,占十二盟市投资的14.8%。

从消费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65.79亿元,占十二盟市社零总额比重为56%;蒙东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11.36亿元,占十二盟市社零总额比重为32.1%;其他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26.95亿元,占十二盟市社零总额比重为11.9%。

从出口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出口总额为23.6亿美元,占十二盟市进出口比重为80%;蒙东地区出口总额为4.07亿美元,占十二盟市进出口比重为13.8%;其他盟市出口总额为1.85亿美元,占十二盟市进出口比重为6.3%。

由此可见,在“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呼包鄂“金三角”要明显强于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

(四)对社会事业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评价。

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326.07人、38.76人和40.14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1.63人、41.05人和41.73人。

一个地区的发展质量最直接的表现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居民收入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具体体现。

从城镇居民收入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8元,蒙东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07元,其他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99元。

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看:2007年,呼包鄂“金三角”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129元,蒙东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799元,其他盟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260元。

由此可见,呼包鄂“金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和居民生活水平明显高于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

其他盟市由于人口较少,所以,人均指标高于蒙东地区。

二、对策建议通过对三大区域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一)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空间资源,推动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要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中部地区大交通、大流通的格局,使中部各种要素流无障碍流动。

呼、包、鄂是全区交通最为发达和便捷的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通过增强其基础设施建设来辐射和带动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经济发展。

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蒙东地区和其他盟市崛起需要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因此,全区各地区要统一协调,改进交通运输结构,共建交通设施,共享交通资源,以形成真正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二)统筹协调三大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产业规划合作。

产业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会呈现不同的状态。

从三大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看,总体上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三大区域应按照产业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培育有特色的高科技推动的区域产业增长极。

在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幅增加高技术产业的比重,促进资源主导型产业向技术、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如蒙东地区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特色旅游、肉食加工为主导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呼包鄂“金三角”地区要抓住矿产资源富集的有利条件,要下大力气规范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资源进行多种开发。

三大区域要加强区域合作,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使资源在全区之间充分实现共享。

(三)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有效、社会和谐的区域发展格局。

各地区的要素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分化、组合、聚集要首先考虑环境承载能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决不能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来换得工业的发展。

在环境建设方面,要积极治理生态环境,大力整治生态,合理开发水资源,有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这也是解决城市扩张,人口集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这样才能真正带动和促进区域的崛起。

(四)各区域要继续扩大自己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展,培育新的增长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

呼包鄂“金三角”要稳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对全区发展的支撑能力,要积极培育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使其尽快成为全区经济崛起的支撑点和增长点,以带动全区其他区域的发展。

呼包鄂“金三角”在经济、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科技优势尤为明显,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数在全区居于前列,应发挥其科技优势,带动区域的均衡发展。

蒙东地区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生态条件,水和森林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强,应充分利用其生态、人文、旅游资源,来提升区域的经济能力。

其他盟市由于中心城市规模经济较低,综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所以要培育资源环境承载力强的次中心城市,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能源安全不仅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如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也包括对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

长期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

我国政府对能源一直予以高度重视。

邓小平1982年曾经指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

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

"邓小平将能源放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位,体现了他规划经济发展格局的远见卓识,也说明了能源对我国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性。

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的能源建设方针。

这也是中国政府"十·五"期间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方略。

如何认识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问题,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这是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十·五"计划纲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从规避危及能源安全的风险出发,就我国能源安全中的若干突出问题作些探讨。

我国能源自给能力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实行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举的方针我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即在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必将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激增。

能源安全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源的供给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7%,而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仅为4.6%。

据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

可供开采不过32年"‘(当然,这种估计的准确性也值得商榷,因为它可能忽略了新的矿藏能源的不断探明)。

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制约性因素是人口众多,导致能源资源的相对匮乏。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电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