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摘要] 全球变暖使北极在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这一地区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制度却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为有关国家争夺的加剧埋下了隐患。

俄罗斯等国对于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主张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应尽快在联合国主持下,就缔结一份全面的《北极条约》进行谈判,冻结或者取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外大陆架规定在北极海域的适用,确立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北极海域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法律地位,明确北极科考、环保、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冻结该地区的军事化使用。

[关键词] 北极;国际法;北极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07 年8 月2 日,俄罗斯“和平1 号”深海潜水器在4261 米深的北冰洋底罗蒙诺索夫海岭插上俄罗斯国旗,此后,国际社会对北极的关注不断升温。

其实,“冰冷”的北极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热点并非偶然。

简言之,该地区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和法律地位上若干不确定性的持续存在, 使其早已成为有关国家明争暗斗的对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际关系的种种迹象尤其表明, 北极问题已经来到一个不同前途命运何去何从的抉择关口:它既可能随着有关国家争夺的加剧,成为国际冲突新的“火药桶”,也可能通过合理协调国家间利益, 成为国际合作和造福人类的典范。

北极问题背后,既有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因素,也涉及很多鲜明和独特的国际法问题。

长期以来, 学界对于北极问题的讨论, 主要是着眼于国际关系和双(多) 边外交对该问题的缘起和影响加以分析,而对其中的主要国际法问题却涉猎不多,如:北极地区目前在国际法上处于何种地位? 有关国家关于北极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主张在国际法上是否具有合法性,对北极法律地位有何影响? 等等。

本文的目的, 首先在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回答, 探索如何运用国际法妥善解决北极地位问题, 即是否可能通过某种国际法机制的设计和适用, 在国家间弥合分歧、促成合作。

中国的北极政策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以北极环境国际法治为视角

中国的北极政策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以北极环境国际法治为视角

第5期2018年10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5Oct.2018㊃专题研究:创新社会治理㊃中国的北极政策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以北极环境国际法治为视角冯寿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摘要:随着北极冰盖的减少,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国际治理机制的局限性引发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安全等领域不稳定性和风险性㊂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责任共同体㊂2018年出版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界定了北极地理位置㊁面积和范围,明确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主张,提出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㊂这为应对北极气候变化㊁保护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涉北极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价值指引㊂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各国尤其北极八国通过加强北极环境法治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善意履行条约义务,共同推动北极国际法治与时俱进㊂作为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国际法权利以及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国际责任与担当,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㊂今后,中国应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落实到北极国际法制的演变进程中,在北极国际法治框架内提倡㊁践行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平衡自身与北极国家间的外交利益,推动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的构建与贯彻㊂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北极环境变化;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中国的北极政策“中图分类号:DF93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5⁃0096⁃13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南海历史性权利问题及所谓 南海仲裁案 之后中国的应对研究 (17BFX142)㊀㊀作者简介:冯寿波,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㊂㊀㊀一㊁引㊀言随着北极冰盖的减少,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国际治理机制的局限性引发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安全等领域不稳定的风险㊂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和北极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让北极成为探险家热衷的圣地㊂直到冷战时期,北极军事化问题才日益突出,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意识形态对立的前沿阵地㊂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加上苏联解体,北极诸议69冯寿波:中国的北极政策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题成为北极国家和域外国家博弈的重要领域, 2000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㊁新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可开采以及更短的航线,在全球范围内北极地区的规模㊁重要性日益增加㊂ ①北极议题主要包括北极外大陆架划界㊁北极航道的国际法地位㊁北极环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㊁军事化等㊂2017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清洁美丽的世界㊂ 2018年1月,‘中国的北极政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下称‘政策“)白皮书明确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主张,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北极生态环境变化与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与运用,也是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国的北极政策进行的综合性㊁前瞻性布局㊂就地域范围㊁所涉领域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不同层次:国家㊁双边㊁区域㊁全球;政治㊁军事㊁经济㊁宗教㊁外交㊁环境等,例如, 命运共同体 首先是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其次是东亚命运共同体,然后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㊂ ②该白皮书的重要政策主张对推动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㊂如何基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新理念,促进北极国际治理机制与时俱进,是国际社会特别是海洋法学界面临的挑战㊂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责任共同体㊂北极环境变化关涉世界各国的重大利益,北极是北极国家的北极,同时也是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北极㊂‘政策“表明,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意为北极的可持续发展㊁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为北极的构建提供中国智慧,是其在应对人类面临挑战性的全球治理中具有国际性公共思想产品的实践价值㊂㊀㊀二、应对北极自然环境变化需要构建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国内外学界尚无对 北极 的概念及范围的一致认识㊂对 北极 概念及范围的不同界定关涉各国利益㊂ 由于北极(theArctic)和北冰洋(theArcticOcean)都无确定或明显的范围,因此,理解北极一词在地理学上的不同界定是重要的㊂北极最常见的定义是,北极圈以北所有陆地或水域,但也存在其他一些不同界定,这些不同界定能适合单个国家或科学方面的需要㊂关于北冰洋,1953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采纳的一个定义现在被广泛采用㊂ ③‘政策“界定了北极地理位置㊁面积和范围㊂④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联的北极自然环境变化的应对需在国际法制中践行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㊂㊀㊀(一)北极自然环境变化及影响包括北极环境变化在内的共同挑战使得各国命运休戚相关,形成北极生态环境79①②③④BennettMM, HowChinaSeestheArctic:ReadingBetweenExtraregionalandIntraregionalNarratives, Geopolitics,vol.20,no.3(2015),p.649.黄仁伟㊁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汇报“,2016年1月22日㊂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62.‘中国的北极政策“界定了北极的地理位置㊁面积和范围: 北极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㊂地理上的北极通常指北极圈(约北纬66ʎ34ᶄ)以北的陆海兼备的区域,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千米㊂在国际法语境下,北极包括欧洲㊁亚洲和北美洲的毗邻北冰洋的北方大陆和相关岛屿,以及北冰洋中的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㊁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 北极的大陆和岛屿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有关大陆和岛屿的领土主权分别属于加拿大㊁丹麦㊁芬兰㊁冰岛㊁挪威㊁俄罗斯㊁瑞典㊁美国八个北极国家㊂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共同体㊂北极环境变化关涉全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影响乃至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㊂1.北极冰盖在减少北极诸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改变㊂就北部海冰㊁海洋酸化㊁水文变化和洋流模式的范围㊁季节变化而言,目前,北极海洋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㊂①气候变化导致北极环境在变化,全球气候已发生显著变化的事实已成国际社会共识㊂北冰洋是体现气候变化最敏感的 显示器 之一,同时,北冰洋本身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㊂北极冰层融化的速度在加快,国内外有一系列研究报告证实了该事实的存在㊂ IPCC提出证据证明, 气候变暖是明确的 ㊂2007年9月冰层面积大约为370万平方千米,比2005年要少100万平方千米㊂具有更大重要性且更值得关注的是旧的㊁多年冰层的大量减少㊂在1998年至2000年间,北冰洋大约30%的冰龄超过两年;2009年,少于10%的冰龄超过两年㊂ ②在2007年,海冰面积为历史纪录中最少,仅为平常最低值600万 700万平方千米的一半 接近350万平方千米㊂根据气候变暖的主张,目前冰层的范围可能进一步减少㊂该变化的目前速度并无先例,这事实上可能使自然环境不能跟上该变化的步伐㊂最糟情况是,北冰洋面临着许多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和物种的大量灭绝㊂③到2060年,在短暂的极地夏季,北冰洋可能会丧失其所有海冰㊂不过,北冰洋海冰的长远情势是其面积将会继续减少㊂④北冰洋海冰可能会在七十年内消失,由此,包括某些海洋哺乳动物 例如北极熊 在内的对冰层存在依赖的动物,进行狩猎或依赖冰盖进行产卵或繁育的某些鱼类种群,将受到影响 北冰洋大概25%的初级生产与冰有关㊂⑤冰盖的融化使动物和鱼类种群受到的威胁程度不断加深, 以前从未见过的北极地区物种现在正向北迁徙得越来越远㊂冰层融化在改变北冰洋的同时,正在融化的永久冻土也在改变着该地区风景㊂ ⑥北极海冰的融化使新贸易航道成为可能,航行在北极航道的船舶数量已显著增加,由此将对北极环境保护带来更多压力㊂船舶发生碰撞㊁噪声㊁在海洋生物栖息地下锚以及其他打搅都可能会对海洋哺乳动物造成影响㊂北极地区石油勘探㊁开采㊁运输使得发生泄漏的可能性增大,且并无清除和治理污染物的简单方法, 这些有害物质在北冰洋可能存留数十年之久㊂2006年8月,由于通向阿拉斯加石油管道受腐蚀,泄漏原油约5000桶㊂即使收集和补救最小的泄漏所面临的困难都显而易见㊂ ⑦89①②③④⑤⑥⑦CarlssonP, InfluenceofClimateChangeonTransport,Levels,andEffectsofContaminantsinNorthernAreas, AMAPTechnicalReport,no.10(2016),p.3.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p.91-92.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110.GautamNaik,ArcticIceGrowsAgaininAugustAfterRecord2012Melt,WallSt.J.,Sept.11,2013,A5.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113.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p.28-29.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109.冯寿波:中国的北极政策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2.北极气温上升北极被认为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与气候变化影响有关的 早期预警系统 ㊂仅数十年以来,北冰洋的气候条件已发生改变㊂在北极已观察到的导致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是开始测量气温以来的最高点㊂①在下一个50至100年间,随着全球气温将上升1ħ至4ħ,存在着下列可能性:格陵兰岛的冰川消失和南极西部冰原的消失将会发生,海平面由此最终将上升4至6厘米或更高㊂②北冰洋气候变暖的影响之一是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由此 会淹没许多低洼的海岸和潮间带区域㊂这可能会对依赖这些区域的生命体产生重要影响,包括在冬季迁移期间处于迁移中需依赖该区域作为栖息地的鸟类㊂ ③目前,成百上千种鸟类物种,涉及数百万计的鸟,将北冰洋海岸地带用作繁衍后代的场所㊂假定全球气温上升2ħ,那么,在下半个世纪,将很可能会失去主要的海岸栖息地,北冰洋度夏之用的这些栖息地为鸟类提供巢穴和抚育场所㊂海冰的后退加上沿海岸鱼类的提前迁移可能会增加鸟类觅食压力㊂随着鸟类北冰洋栖息地的进一步变迁或丧失,这些正在减少或正面临威胁的迁徙者将会面临严重后果㊂北冰洋气温的上升已远超过世界气温上升的平均值㊂随着海平面上升,将可能会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受到影响并从其家园迁移,沿海城市将遭遇洪灾 北冰洋海岸带的严重丧失已在发生㊂④学界普遍认为,北极气温上升速度快于其他地区,其环境变化包括海冰和冰川的融化加剧㊁永久冻土的解冻㊁海水温度升高㊁部分海洋生物向北迁移及海洋污染程度加深等㊂北极自然环境变化关涉国家安全㊁海洋科研㊁海洋环境保护㊁北极居民和土著人的人权保护㊁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管理和养护㊁大陆架划界等诸多领域㊂该变化一方面可能会为航行㊁资源开发㊁旅游业提供契机,但另一方面,也对北极脆弱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新挑战㊂人类的影响极有可能是导致上述变化的首要原因㊂北极环境变化的有效应对需加强国际协调,构建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存在必要性㊂㊀㊀(二)北极国际治理机制存在局限性北极具有与其他海域有所不同的特殊性脆弱环境,适用于一般海域的海洋环境法规并不能完全适应北极环境保护需要㊂ 甚至数量非常少的污染物都很可能对北冰洋生态环境和/或物种产生重大影响㊂由于存在冰盖,MARPOL的通常排放规则可能会存在问题㊂ ⑤国际法制在有效应对北极环境变化等方面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性㊂99①②③④⑤CarlssonP, InfluenceofClimateChangeonTransport,Levels,andEffectsofContaminantsinNorthernAreas, AMAPTechnicalReport,no.10(2016),p.2.与s1850 1900年期间相比较,在21世纪末(2081 2100年),全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幅度很可能要超过1 5 2ħ;与1986 2005年期间相比,全球气温的上升幅度可能在0 3 4 8ħ之间(IPCC,2007,2014)㊂科学家们认为,相较于20世纪,21世纪将会出现气温最大幅度的上升㊂北极地区气温上升的速度和幅度将比地球上其他地区要更快㊁更大㊂在人类影响最大化情形下,21世纪末(2081 2100年)北极地区平均地表气温的上升幅度,与1986-2005年期间平均地表温度相比较,将会超过9ħ㊂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110.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p.113.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108.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p.187-188.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1.作为北极治理主要组织机制的北极理事会的局限性在北极环境国际治理方面,北极理事会的局限性在于其区域性㊁排他性与软法性㊂ 现存机制最多可被视为一个不成熟的㊁碎片化的㊁发育不良的区域性制度㊂这种情形很可能会在未来继续存在㊂ ①一直以来,缺乏规范北极法律地位的有约束力的综合性多边协定㊂ 北极理事会并非通过条约作为硬法而存在的协定㊂它还依赖其成员国的慷慨,因为成员国提供北极理事会从事活动所需资源,包括人力和财政资源㊂ ②北极理事会还只是一个国际论坛,难以有效应对具有潜在威胁的传统安全挑战㊂③此外,一些成员国对域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戴着有色眼镜看待㊂ ‘努克宣言“被认为是北极版的‘门罗宣言“,是北极国家试图将区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排除在北极治理进程之外的尝试㊂ ④北极国家应增加其相关组织的开放性㊁活动的透明性,为其他国家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便利㊂2.北极环境国际法制之局限性在过去相当长时间内,军事安全问题在北极处于主导地位㊂目前尚无统一适用的㊁单一的‘北极条约/法典“㊂北极法律地位主要由‘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UNCLOS)等条约确定㊂‘中国的北极政策“指出了北极自然环境国际法制的主要渊源 数个国际条约加上一般国际法㊂北极自然环境国际法制呈现出碎片化特点㊂既存国际法制在解决北极面临的法律挑战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几种适用模式对北极均表现出不足和局限性㊂ ⑤目前来看,将南极模式适用于北极难度很大,因为冻结北极国家对北极的主权要求不会获得其支持㊂诸如‘生物多样性公约“㊁UNCLOS等多边条约未能针对北极敏感㊁特殊的环境规定一定数量的特殊的㊁更具针对性的条款㊂‘北极环境保护战略“之类的宣言虽针对性强,但缺乏法律约束力,实施效果受到明显制约,该战略的 最大问题不是缺乏成员国行动的意愿,而是缺乏能够解决问题的独立资金来源㊂ ⑥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或通过的绝大多数海洋环境保护条约都缺乏强制力㊂UNCLOS具框架性,许多环境保护条款对北极来说欠缺针对性,需补充和完善㊂国际环境条约的适用范围要受缔约国范围的限制: 在北极国家中唯有挪威批准了‘2001年准燃油公约“,只有俄罗斯加入了‘1996年国际海上运输有害有毒物质责任和损害赔偿公约“㊂ ⑦因没有规定有关 冰封区域 航行的避碰规则和缺少 冰区航行船舶船员统一培训标准 ,会致使‘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和‘海员培训㊁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无法很好地适用于北极航线㊂所以,海事公约的技术性规范不宜直接适用于北极航道㊂⑧规制北极海洋环境的国际法 碎片化 现象的存在以及相关国家国内立法与国际法之间的不协调妨碍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㊂ 从国际实践角度分析,船舶进入北极水001①②③④⑤⑥⑦⑧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27.NordquistMH,MooreJN,HeidarTH,ChangesintheArcticEnvironmentandtheLawoftheSea,Leiden:MartinusNijhoefPublishers,2010,p.40.阮建平:‘北极治理变革与中国的参与选择 基于 利益攸关者 理念的思考“,‘学术前沿“,2017年第10期,第54页㊂肖洋:‘北极理事会 域内自理化 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路径探析“,‘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第1期,第53页㊂黄志雄:‘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国际论坛“,2009年第6期,第10-11页㊂陈亦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遵守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29页㊂李志文㊁高俊涛:‘北极通航的航行法律问题探析“,‘法学杂志“,2010年第11期,第63页㊂李志文㊁高俊涛:‘北极通航的航行法律问题探析“,‘法学杂志“,2010年第11期,第64页㊂冯寿波:中国的北极政策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域不同国家的EEZ,就要遵守不同国家的标准 这会严重影响到船舶的航行㊂ ①综上,北极环境法制仍存高度碎片化现象,现有北极国际治理机制与理念已不能较好适应北极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亟须国际社会立足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更高层面构建北极治理机制,形成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共识并付诸行动,寻求适当路径来解决面临的问题㊂㊀㊀三、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的构建必须以公平方式来平衡不同主体间的北极利益冲突㊂因此,确立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通过多边谈判,使相关国际法治与时俱进,以国际合作取代国家/集团间的冲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减少诸如 美国利益优先 之类的单边主张对国际环境法治的消极影响,符合所有主体的共同利益㊂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体现冷战思维的零和博弈形成鲜明对比,有助于弥补现代国际法原则㊁规则的缺陷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层面,还需要运用法治及其方法来塑造㊂ ②作为近北极国家,中国长期以来对北极议题处于边缘化的困境,北极环境科研和国际治理的理念变革是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国际治理的重要抓手㊂中国应对北极国际法制演变施加积极的影响,推动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际环境法律规则与法律实践㊂以 全球治理 为核心目标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提倡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㊂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国际法的新发展㊂在国际法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国际法的价值观相符合,体现为人本意识㊁合作意识和共进意识三个层次,以维护或推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其最高宗旨㊂④2018年,中国提出的 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 决议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获得通过,该决议第一次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予以明确规定㊂北极生态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北极气候变化㊁保护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涉及北极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价值指引㊂㊀㊀(一)加强北极环境法治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北极面临新的环境挑战,需加强北极环境法治的区域性㊁全球性协调㊂北极八国对北极享有特殊利益并承担特殊责任,也注重北极环保方面的协调与合作㊂例如,美国之前积极参与并支持加拿大主导的IMO2009年通过的‘在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㊂除俄罗斯外的所有北极国家都加入了IMO1990年‘溢油应急反应和合作国际公约“㊂美国㊁加拿大于2009年4月提出将其沿岸的特定海域确定为控制排放区域的建议,但上述海域并不包括北极海域,这也是相关国家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加强合作的一个事例㊂此外,1992年加拿大加入‘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㊂再如,俄罗斯㊁加拿大和丹麦在收集北冰洋大陆架数据方面进行了技术合作㊂北极理事会成员国间还签署了不少保护北极海洋环境方面的双边条约: 如1988年美加签订的‘北极合作协议“㊁1994年‘美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防止北极地区环境污染的协议“㊁1998年挪威与俄罗斯签订的‘环境合作协议“等㊂ ⑤在区域立法层面,北极理事会通过了三个区域性条约:‘北极海洋石油污染防范和101①②③④⑤王泽林:‘北极航道法律地位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78页㊂陈金钊:‘ 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法理解释“,‘法学论坛“,2018年第1期,第11页㊂黄仁伟㊁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汇报“,2016年1月22日㊂黄德明㊁卢卫彬:‘国际法语境下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84页㊂李振福㊁尤雪㊁王文雅:‘中国北极航线多级战略体系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4期,第31-32页㊂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反应合作协定“‘关于北极地区空中和海上搜救的合作协定“‘加强北极国际科学合作协定“㊂域外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北极的区域治理,正如‘政策“指出,在区域层面,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㊂中国认真履行作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肩负的国际法律和道德义务,通过参加几乎所有的北极环境科研组织,积极参与北极环境事务的国际合作㊂ 从2016年开始,中㊁日㊁韩北极事务高级别对话,每年举行一次,到现在为止已经举行了两次㊂ ①此外,IMO㊁世界气象组织㊁国际水文组织间在进行合作,试图建立一个覆盖北冰洋的海上安全信息广播系统,将全球范围内的航行预警服务扩大到北极水域,以提供航行㊁气象等信息服务㊂‘中国的北极政策“指出,中国建设性地参与IMO事务㊂㊀㊀(二)善意履行条约义务,推动北极国际法治与时俱进各国应善意履行条约义务,尤其是具有区域或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更应如此㊂中国切实履行国际环境条约义务,同时积极推动涉及气候变化㊁全球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国际法制与时俱进㊂当前,北极国际环境法律制度是以UNCLOS为基石,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环境公约为支撑,以软法类规范和相应的组织合作机制为重要内容的综合体㊂②目前,保护北极生态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相关国际条约主要有:UNCLOS㊁‘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WTO协定“‘1995年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保护和管理协定“‘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1995年修正案)“‘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3/78,MARPOL)以及联合国大会的相关决议;北极理事会通过的2011年‘北极海空搜救协定“㊁2013年‘北极海洋石油污染预防和应对合作协议“㊂总体来看,北极环境法制呈 碎片化 状况㊂为保护南㊁北极环境,一些学者认为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典,以确立保护极地环境的整体战略和较详尽的具体规则㊂UNCLOS第234条中的 模糊性和争议性成为IMO理事会作出旨在达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极地法典“谈判的重要驱动力,该过程仍在进行之中㊂ ③ 加拿大对在IMO支持下针对北极航运制定‘国际极地法典“表现出兴趣㊂该法典被认为是协调与北极有关的航行㊁船舶建造和控制海洋污染的规则的手段㊂ ④与南极国际法制进程取得的成就相比,北极环境保护条约体系的构建明显滞后㊂由于北极环境变化的影响兼具地域性和全球性特征,基于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理念,推动北极环境国际法制与时俱进不仅必要,而且可能㊂因为北冰洋是开放的,大量的船舶登记㊁船东㊁船舶建造商等处于北极国家领土之外㊂因此,制定一部效力范围广泛的保护北极环境的法典具有必要性㊂自2009年以来,IMO已在致力于制定有法律拘束力的‘北极法典“工作㊂北极理事会也就该工作加强了与IMO的合作㊂IMO组织缔结的大量指南㊁公约㊁条约,是对UN⁃201①②③④‘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出席 中国的北极政策 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2018年1月31日,ht⁃tp://www.fmprc.gov.cn/web/wjbxw_673019/t1529358.shtml,2018年6月18日㊂陈亦彤:‘国际环境法视野下的北极环境法律遵守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36页㊂StokkeOS, AsianStakesandArcticGovernance, StrategicAnalysis,vol.38,no.6(2014),p.776.JohnstonDM, TheNorthwestPassageRevisited, OceanDevelopment&InternationalLaw,vol.33,no.2(2002),p.159,footnote29.。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摘要】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各国对北极地区的治理与开发日益引起关注。

本文围绕现有国际法框架对北极地区的划分、航道开放政策、资源开发冲突、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机制展开分析。

在强调国际社会应加强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促进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并推动治理体系的完善。

北极问题不仅涉及地区国家利益,也关乎全球环境和安全,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和合作框架,以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极问题、国际法、地区划分、航道开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治理机制、社会责任、和平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北极地区是全球变暖效应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北极地区的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争议,其中国际法的作用尤为重要。

北极地区的国际法问题涉及到地区划分、航道开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需要通过国际法的规范和协调来解决。

北极地区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是一个复杂而又令人关注的议题。

在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中,需要权衡各国的利益和责任,寻求可持续发展和和平共处的路径。

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国际法治理,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北极地区的国际法问题也需要引起国际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应对挑战并推动治理体系的完善。

通过对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可以为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平稳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只有通过国际法的规范和协调,才能解决北极地区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实现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现有国际法框架下的北极地区划分在国际法框架下,北极地区的划分主要受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国际条约的约束。

根据这些法律规定,北极地区被划分为五个国家的领土:俄罗斯、加拿大、丹麦(通过格陵兰岛控制)、挪威和美国。

这些国家划分的边界主要基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岛屿、大陆架等。

中国新北极政策解读

中国新北极政策解读

中国新北极政策解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北极地区在能源、水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北极地区。

作为一个拥有北极沿岸地区的国家,中国也加快了对北极政策的推进。

那么,中国的新北极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步骤和实施措施呢?首先,中国的新北极政策的核心是“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认为,北极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在北极地区建立起我国与北欧三国、俄罗斯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北极政策的推进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中国的新北极政策涉及到了大量的科研与技术创新。

以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研制为例,中国通过提升极地科考水平,积极推进研究极地气候变化、海洋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环保和海事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和成果。

这些科研和技术创新将有助于提高冰区环境监测、抢占北极竞争性开发的前沿科技高地,实现在北极地区的大国重器化的发展目标。

第三,中国的新北极政策还涉及到了环境保护。

中国始终坚持在北极开发利用的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利用、环保技术应用、减缓冰川消融等推动北极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和自我修复能力的加强。

中国同样主张在北极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北极环境、生态和资源,推动建立北极地区国际执法和治理机制,维护北极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最后,中国的新北极政策还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实现北极发展的目标,中国需要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缺乏专业人才等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

另外,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经济合作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也需要与国际社会保持对话,避免对相关国家及地区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矛盾。

总之,中国的新北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全面发展和全球能源战略作出了贡献。

同时,面对挑战和风险,中国需要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从而推动北极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发展。

北极资源开发的政策与创新研究

北极资源开发的政策与创新研究

北极资源开发的政策与创新研究北极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地区之一,它位于北纬66°33'N以北的地方。

由于它处于极地圈内,年平均温度极低,地区荒凉,几乎没有居民居住。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潜在经济区域,其海洋区域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水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一个政策和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和创新两个角度分析北极资源开发的政策和创新研究。

一、政策的研究1.1 政策框架北极资源开发政策涵盖了许多问题,包括能源、交通、环保、科学研究等。

要制定政策,确定政策的执行方式,需要了解政策框架。

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政策制定机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等八个国家是其成员国。

这个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北极区域合作,制定北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

北极理事会负责颁布规则,制定管理计划,确保商业活动、钻探、研究等活动在北极地区进行时,遵守北极的环境准则。

1.2 环保标准环保标准是北极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北极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甚至可以说是易于受到破坏。

在过去,北极地区的能源和矿产开发缺乏环保标准保障,已经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必须做好环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这就需要各国在制定环保标准时,考虑到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并通过政策工具,鼓励企业实施环保措施。

1.3 科研平台建设建设科研平台,是北极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北极生态环境复杂,其特殊性和独特性给科学研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可靠、可持续和安全的科研平台。

设立北极科学研究站,对大型气候和环境模型进行大规模深入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北极内部机制,还能为那些准备聚焦北极环境的人提供决策参考。

二、创新研究2.1 社会创新社会创新的概念是指解决或减轻社会问题的新想法或新方法。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北极地区环境保护政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地冰雪消融加剧,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航运日益频繁。

然而,这些活动会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加速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

一、北极理事会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成立于1996年,由北极地区的8个国家及其原住民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实施北极地区的政策和计划,包括环境、能源、科学等方面。

北极理事会已经制定了三项地区性协定,分别是《北极环保战略行动计划》、《北极海洋油污应急处理协定》和《北极探险和旅游协定》。

这些协定通过国际合作,协调各国关于北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和行动,推动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禁止捕捞和环保区北极夏季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是鲸鱼、北极熊等洄游和栖息的环境,同时也是重要的渔场。

为保护北极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一些国家开始实行禁止捕捞政策,同时设立了一些环保区,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

例如,挪威禁止在斯瓦尔巴群岛周围的部分海域捕鱼,俄罗斯大部分北极海域禁止捕鱼和工业活动。

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是北极地区冰雪消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速度,各国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北极地区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是船舶和燃料。

因此,各国通过调整航线、使用清洁燃料、限制船舶速度等一系列措施减少船舶排放,同时也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燃料的使用。

四、资源开发可持续性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各国为了开发这些资源,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资源开发可持续性的政策。

例如,加拿大和挪威规定,开发前必须进行环境评估,并建立相应的监测和应对措施,同时要求企业采用最佳的可持续发展工艺,减少环境影响。

总之,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正在不断完善和调整,各国也在积极探索采取更多的措施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

在全球化、区域化和部分专业化背景下,跨国合作愈发成为必要和普遍。

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及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及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及对中国的借鉴价值摘要:当下北极地区权益划分和竞争的问题与北极地区治理问题获得了全球性关注,北极的战略价值和战略意义也与日俱增。

中国应当充分认识到北极的科研价值、生态资源价值、航运经济价值、地缘政治价值以及军事安全价值,考虑到北极对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参与北极治理的必要性,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北极战略。

加入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虽然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更多机会与丰富信息资源,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平台,但也有一定的局限。

中国应针对这一现状制定北极外交战略,进一步拓展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合法国家权益。

关键词:北极国家;北极战略;权益竞争;北极理事会;北极治理21世纪以来,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海冰融化使得该地区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变得便利,北极航道的开通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一种现实,北极也受到了世人日益增加的关注。

北极地区以往只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吸引力,但如今其战略价值和战略地位在国际政治环境中日益凸显。

北极地区以其丰富的能源与矿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独特的影响、重要的国际战略与商务通道以及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

当下北极地区权益划分和竞争的问题与北极地区治理问题获得了全球性关注,北极的战略价值和战略意义也与日俱增。

一、北极国家的北极战略概述北极地区的环境变化和在全球视野中的日益突出将引起国际政治环境的深刻变化,形成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

怎样兼顾北极事务参与过程中的国际合作与权益竞争并且争取到有利位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本国的合法权益,是各国尤其是北极国家都在考虑的问题。

总体来说,挪威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北欧国家,从全球层面来看,紧随其后的只能是俄罗斯。

北欧大陆包括陆地、海岸和北极圈之内的大陆架。

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挪威本土与北极点之间的多岛海区,增大了挪威在北极的主权。

挪威已经从北冰洋海水中开发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并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俄罗斯北极大陆架的勘探活动也十分活跃。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

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北极地区开发活动的增加,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问题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

本文将围绕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展开论述,探讨治理的重要性、现状、解决方案以及案例分析。

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有助于保护这些资源免受非法开采和破坏。

北极地区还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治理有助于确保各国在和平、友好的前提下开展合作,避免军事冲突。

当前,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其成员包括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俄罗斯和美国等八个国家。

北极理事会通过制定《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等文件,为北极地区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然而,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现有法律条款难以完全覆盖北极地区的所有活动,例如海底资源开发和旅游等新兴领域。

实践案例中存在不少争议和纠纷,例如沿岸国在划界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争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共同参与制定和完善北极地区的法律体系,确保相关法律条款能够全面覆盖北极地区的各种活动。

建立共同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和监管机构,加强对北极地区的环保、资源开发和旅游等方面的监管。

采取强制措施。

对于违反相关法律条款的行为,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北极地区的和谐稳定。

以加拿大的“西北航道案”为例,该案涉及加拿大对西北航道的领土主张,但相关法律条款存在争议。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通过与美国等国开展外交谈判和合作,最终达成共识并共同开发西北航道。

这一案例说明,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存在的问题。

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共同监管机制并采取强制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国应重视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相关合作和谈判,为北极地区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北极政治与国际战略

北极政治与国际战略

北极政治与国际战略一、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金、镍、铜等,是世界上最后的“绿色洲岛”,也是世界多个国家争夺的焦点地区。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北极地区气候温度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系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因此,北极地区在经济、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北极政治的现状1.北极国家的争夺北极地区包括8个国家的区域: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丹麦、冰岛、瑞典和芬兰。

由于这些国家在北极地区都拥有部分领土,因此在此区域的争夺日趋激烈。

各国都希望通过掌握北冰洋的海上轨道,来扩大本国的经济和影响力。

2.北极治理的困境目前,北极地区还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机制,没有形成明确的国际法准则,导致各国对于利益的争夺更加激烈。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气候极为恶劣,人口稀少,物流、通讯、生活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也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北极环境的问题北极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其冰盖面积和厚度都在不断地减少,全球气候因素的影响也异常显著,这也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此外,北极地区矿产开采、石油钻探和渔业养殖等活动也会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其环境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三、北极国际合作的前景1.合作模式目前,北极国家之间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为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

其中,多边合作以“北极理事会”为代表,各国之间在利益分配、自然保护、海上安全等方面予以密切合作。

双边合作则是各国利用自身优势,在能源、资源开采、环保科研、渔业等领域互帮互助,以达到共赢共赢的目标。

2.合作前景北极地区合作的前景在于对该地区的治理达成共识,在环保、资源开发、通讯等方面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和协议,同时有效整合各国优势资源,在该地区的物流、生活保障等领域不断地完善。

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结语北极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地区,其地缘政治与国际战略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对策思考

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对策思考

极地 区 》政 策报告。 2 0 年 1 9日,时任美 09 月
国总统 的小布什在离任前夕签署 了第 6 号 国家安 6
全 总统 令 暨第 2 5号 国土 安 全 总 统令 。【该 总统 令 5
的主题是美国新 的北极地 区政策 ,取代 19 年发 94 布的第 2 6号总统令中关于北极政策的部分 ,以此
( 江南社会学 院 四系 ,江苏 苏州 2 5 2 1 14)
[ 摘要] 北极变暖在给北极地 区及其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又造成许多新的和未知 的挑战, 并引起 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 发展 出新的和复杂的国际关系。 北极国家纷纷出台新北极政
策, 其政策取 向的共同出发点是 资源利益、 环境利益、 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 中美 国和俄 地 其 罗斯等国还包含深远 的安全利益的考虑。 国在加 强竞争的同时,还提 出了进行“ 各 国际治理” 的主 张, 但范围通常局限于北极 国家内, 显示其国际合作的有限性和排他性。 对此, 中国应该尽快开展 在北极地 区的国家利益评估 ,加大对北极地 区科学研究和调查的力度 ,加强同北极国家以及北极 理事会等 国际组织 的交流与合作, 谋取并扩大在北极事务 中的参与权。
府 )双 方 政 府 的批 准 ,构 成 了丹 麦 国 家北 极 战 略 的代 表 性 文 件 。20 年 l 月 2 08 1 0日,欧 盟 在 布 鲁 塞 尔 发 布 了欧 洲 委 员 会 致 欧 洲议 会 和理 事 会 的通
值和战略价值凸现。北极开发将进人一个新的时
代 ,对 北 极 各 国 、北 极 地 区和 世 界 上 更 广 泛 的 区 域 产 生 深 远 的 战 略 影 响 。面 对 北 极 自然 环 境 变 化 带 来 的发 展 机 遇 ,北 极 国家 纷 纷 制 定 长 远 战 略 , 落实应 对 措施 。

中国的北极应对之策

中国的北极应对之策

随着全球变暖以及人类对北极资源开发力度的加 情形 ,这样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将会形成两条新 的 西 北航 道 ” 和“ 东 北航 道 ” 。 “ 西北 航道东 起戴 维斯 大, 北极 已成为 2 1 世纪的热点地区。为此众多非北极 航道 “
国家希 望加 入 北极 理事 会 ,争 取在 北极 准 则制 定 过程 海 峡和 巴芬 湾 , 向西 穿过 加 拿大 北极 群 岛 , 经 阿拉 斯加 中拥 有 一定 的话 语权 。2 0 1 3年 中国成功 获得 北极 理事 北 面波 弗特 海 和 白令海 峡抵 达美 国和加 拿大 在太 平洋 东北 航道 从 西欧 和北 欧 港 口起 , 沿西 伯利 亚岸 会正式观察员国身份 , 在北极理事会中拥有 了发言权 、 的港 口; 项 目提 议权 。中 国作 为非 北极 国家缘何 对 北极 事务 高 边 穿过 俄罗 斯北 部 海域 ,经 过 白令海 峡 可到 达 东北 亚
度重视 ?这和北冰洋 自身重要 的价值 以及 目 前 的国际 港 口。” [ 2 1 f m 9 ) 以往传统航道进入欧洲都需要经过 印度 局势密不可分 。本文将就北极发展与 中国的应对之策 洋 、 地中海 , 北极航道一旦开辟 , 从西欧到东亚、 北美洲
做 一 浅探 。
的航行时间、 距离将会大大缩短 。 如: 伦敦到 日 本, 经苏 伊土运河约为 2 万公里 , 若经北极航线的航程只有 l - 3
CANGS ANG
中国的北极应对之策
江 翎


北极丰富的能源储备 以及极具潜力 的航道资源和战略价值 , 近年来备 受关注。 中国作为北
极理事会正式观察 员, 应进 一步加大对北极的科考力度 , 注重和北极 国家间以及非北极 国家间的合作 ,

北极国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研究

北极国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研究

北极国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北极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未被开发的矿产资源集中地之一,同时也是全球最敏感和最不稳定的环境之一。

如何平衡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成为了北极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研究北极国家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并探讨其挑战和前景。

一、北极国家的资源利用政策1.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北极地区被估计拥有世界最大的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诸如挪威、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国家都在加快资源勘探和开发的步伐。

其中,挪威在北极海域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规模最大,而俄罗斯也一直致力于加强在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

其他国家也在不断追赶。

2.渔业资源北极地区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成为各个国家争夺的焦点。

挪威、俄罗斯、冰岛和丹麦等国家的捕鱼船队在北极区域广泛活动,而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远洋渔业也逐渐向北极地区拓展。

3.稀土元素北极地区的稀土元素储量也非常丰富,这是许多高新技术的基础材料。

以矿物稀土为例,瑞典、芬兰和丹麦等国家的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都比较大。

二、北极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尽管北极地区的环境越来越受到破坏,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保护北极环境。

以下是北极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的一些方面。

1.冻土层保护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层是世界上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带。

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冻土层退化和稳定性下降,很多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也跟着出现。

因此,各个国家都纷纷制定了冻土层保护政策,包括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控制野外交通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北极地区是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因此,各个国家的环境保护部门也纷纷制定了相关规定来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

如挪威制定了在常规石油钻井的保护性措施、加强管理等,保障当地鱼类资源。

3.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北极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全球海洋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国家在北极地区制定了海洋保护政策,以确保海洋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关系中的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

国际关系中的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北极地区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未被完全开发的地区,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全球变暖带来的变化,使其在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的重要性1.资源开发: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渔业资源,是全球未来发展的重要能源基地。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

2.经济发展:北极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开发北极地区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安全合作:北极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对于全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北极地区的开发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维护地区稳定。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1.政治分歧:北极地区各国之间存在政治分歧,包括领土争端、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合作受阻,影响北极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2.环境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

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但合作难度较大。

3.法律制度:北极地区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各国在开发与合作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和争议。

这需要各国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标准。

4.技术难题:北极地区的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开发北极地区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冰层探测、海洋钻探、资源运输等。

这需要各国加强技术研发和合作。

三、建议1.加强对话与协商:各国应加强对话与协商,增进互信,解决分歧,推动北极地区的合作。

2.建立合作机制:各国应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

3.加强环境保护:各国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

4.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各国应加强技术研发和合作,共同攻克北极地区开发与合作中的技术难题,提高资源开采和运输效率。

北极环境保护研学前的疑问和研学后的思考

北极环境保护研学前的疑问和研学后的思考

北极环境保护研学前的疑问和研学后的思考疑问:北极环境为何需要保护?北极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冰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因此,保护北极环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疑问:北极环境面临哪些威胁?北极环境面临多种威胁,其中最主要的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迅速,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和生物栖息地丧失。

此外,北极地区还面临着污染、过度捕捞、航运活动增加等问题,这些都对北极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疑问:北极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为了保护北极环境,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限制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从而保护北极冰盖。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并执行北极地区的保护政策和法规,确保各国共同致力于保护北极环境。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了解北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影响,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思考:参与北极环境保护研学的收获和感悟参与北极环境保护研学活动,让我对北极环境的脆弱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亲眼目睹了北极冰川的消融和生物栖息地的丧失,深刻感受到全球变暖对北极环境的巨大影响。

这让我意识到,北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研学活动中,我还了解了北极环境保护的措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保护政策,才能真正保护好北极环境。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为北极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与北极环境保护研学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北极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更是为了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北极环境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北极永远美丽而繁荣。

北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

北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

北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与争端第一章:北极开发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极地区包括北极五国(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以及其他沿岸国家。

北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油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将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是,北极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在北极开发中的合作和争端备受关注。

第二章:国际合作在北极开发中,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北极五国通过北极理事会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北极开发的规划和政策。

同时,北极周边国家也参与其中。

并且,北极开发还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关注,比如欧盟、中国等。

这些国家通过投资、技术和知识共享等方式参与北极开发。

在国际合作中,各方都可以在资源获取、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共同利益。

第三章:争端与合作北极开发中也存在争端。

北极五国之间就北极领土的划分、资源开发等问题存在分歧。

比如,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均宣称部分北极海域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导致领土争端。

此外,北极开发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海洋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

为了避免各方之间的争端,需要各方通过对话、合作、协商等方式解决分歧。

第四章:可持续发展在北极开发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开发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各国通过在开发中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北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各国还可以在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利用北极的科学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结论北极开发需要各国共同合作,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各种争端,同时保护北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北极开发,实现共同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北极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

北极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

北极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北极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冰层覆盖区之一,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冰层融化,北极经济开发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北极经济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将从北极经济开发的现状、环境保护的挑战、政策合作与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探讨北极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北极经济开发现状目前,北极经济开发主要集中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渔业、旅游和航道建设等领域。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估计北极地区可能储存有全球未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20%以上。

渔业是另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北极海域拥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如鳕鱼、多宝鱼和鲑鱼等,而近年来,北极地区的观光旅游产业也逐步兴起。

同时,北极航道的开发也极具潜力,它可以缩短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航线,并减少对传统航线经过的海域的依赖。

二、北极环境保护的挑战随着北极经济开发的加速,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相当脆弱,受到正常气候变化的影响就极为显著,而现代工业活动的污染对于北极环境的破坏显然更加明显。

因此,为了保护北极环境,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北极理事会环境保护战略》。

该战略明确了在北极地区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保护可持续发展并遵守国际相关规则的原则,并且联合国也启动了北极环境保护框架。

三、政策合作与科技创新要实现北极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需要在政策合作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管理北极经济开发的政策。

亚洲和欧洲国家应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加强与北美和北极原住民的合作。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为实现北极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可以采用新技术和设备来减少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以此保护北极环境。

四、结语综上所述,北极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挑战是非常复杂的。

北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保护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俄罗斯北极政策:“创新探索的边疆”与“国家利益的前沿”

俄罗斯北极政策:“创新探索的边疆”与“国家利益的前沿”

北极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和极地开发的科技进步,使北极备受国际社会关注。

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在北极的存在。

[1] 作为最大的北极国家,俄罗斯自沙俄时期就对北极开发持有浓厚的兴趣。

近十几年来,俄罗斯联邦政府稳步加大对北极地区的投入,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北极因素在俄罗斯经济中的意义将不断增加”。

[2]目前,俄罗斯正在开启“第二次北极开发的时代”,其北极政策也根据形势变化作出了相应调整。

开展北极合作已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入分析俄罗斯的北极政策,对于新时期更好地开展中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基本逻辑北极既是俄罗斯“创新探索的边疆”,也是俄罗斯“国家战略利益的前沿”。

一方面,从历史脉络看,俄罗斯通过不断开疆拓土形成了今天的国家版俄罗斯北极政策:“创新探索的边疆”与“国家利益的前沿”初冬梅【内容提要】俄罗斯自沙皇俄国时期就重视北极开发。

开疆拓土的历史惯性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共同构成俄罗斯北极政策的逻辑出发点。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目标是把北极地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巩固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实现俄罗斯民族复兴。

在西方制裁下,俄罗斯新北极政策的着力点是北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包括吸引投资、开发能源和建设基础设施,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关切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多关注北极地区的民生福祉。

俄罗斯推进新北极政策具备一定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北极政策;北极国际合作;中俄北极合作【DOI 】10.19422/ki.ddsj.2019.12.012图,比如开拓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远东地区、南部草原地区以及北极地区。

[3] 同其他边疆地区一样,北极地区是俄罗斯进行创新与探索的试验田,也是俄罗斯实现身份认同的政治象征。

另一方面,俄属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国家战略利益的前沿。

俄罗斯有大片领土位于北极圈以内,俄属北极地区既是未来的能源基地,又是地缘战略的要塞,俄罗斯需要通过增强在北极地区的存在来巩固和扩大其国家利益范围。

对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对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

对北极问题的国际法分析和思考摘要:全球变暖使北极在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这一地区的法律地位和相关制度却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而为有关国家争夺的加剧埋下了隐患。

俄罗斯等国对于200 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主张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应尽快在联合国主持下,就缔结一份全面的《北极条约》进行谈判,冻结或者取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外大陆架规定在北极海域的适用,确立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北极海域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法律地位,明确北极科考、环保、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冻结该地区的军事化使用。

关键词:北极;国际法;北极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XX 年8 月2 日,俄罗斯“和平1 号”深海潜水器在4261 米深的北冰洋底罗蒙诺索夫海岭插上俄罗斯国旗,此后,国际社会对北极的关注不断升温。

其实,“冰冷”的北极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热点并非偶然。

简言之,该地区资源、交通、军事等方面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和法律地位上若干不确定性的持续存在, 使其早已成为有关国家明争暗斗的对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 国际关系的种种迹象尤其表明, 北极问题已经来到一个不同前途命运何去何从的抉择关口:它既可能随着有关国家争夺的加剧,成为国际冲突新的“火药桶”,也可能通过合理协调国家间利益, 成为国际合作和造福人类的典范。

北极问题背后,既有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因素,也涉及很多鲜明和独特的国际法问题。

长期以来, 学界对于北极问题的讨论, 主要是着眼于国际关系和双(多) 边外交对该问题的缘起和影响加以分析, 而对其中的主要国际法问题却涉猎不多,如:北极地区目前在国际法上处于何种地位? 有关国家关于北极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的主张在国际法上是否具有合法性,对北极法律地位有何影响? 等等。

本文的目的, 首先在于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回答, 探索如何运用国际法妥善解决北极地位问题, 即是否可能通过某种国际法机制的设计和适用, 在国家间弥合分歧、促成合作。

北极治理国内研究综述

北极治理国内研究综述

北极治理国内研究综述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心,也是各国资源争夺的焦点之一,对于北极区域的治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国内研究对北极治理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综述,本文将对国内北极治理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首先,关于北极治理的理论研究。

国内学者通过对国际法、环境政策、气候变化、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相关理论。

比如,一些学者提出了北极冻土区域治理、北极环境保护、北极资源开发等理论模型,为北极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区域治理、国际合作、权力平衡等角度分析探讨了北极治理的问题。

此外,国内的研究还关注了北极治理中的利益关系问题。

因为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各国在资源开发、海域划界等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国内学者通过研究国际合作、利益博弈、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利益关系问题的建议。

例如,一些学者提倡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明确的资源开发规则、推动环境友好的开发方式等。

最后,国内学者还对北极治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和资源开发的加剧,北极治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国内学者通过对相关趋势、政策变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未来治理的策略和方向。

例如,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加强多边合作、加大投资力度、推动科技创新等,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对北极治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综述,在理论研究、实践问题、利益关系和前景展望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随着北极地区的重要性不断增加,相信国内研究在北极治理领域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取向及对策思考*在地理学上,北极地区是指以地球北极点为中心的、包括整个北冰洋(含岛屿)及其周围的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北部边缘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通常以北极圈(北纬66°33')作为北极地区同其它地区之间的分界。

在北极圈内存在领土的国家被笼统地称为北极国家。

从2006年年末到2009年7月,丹麦、挪威、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欧盟等北极国家或国家集团陆续发布或更新其北极政策,掀起一波北极“政策浪潮”。

北极国家(或集团)密集发布其北极政策具有什么样的背景?其北极政策包含何种共同取向?我国应该做出什么反应?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一、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出台及其背景随着北极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近几年来,一些北极国家(或集团)纷纷推出新的北极政策。

2006年12月,挪威发布了《挪威政府的北极战略》。

[1] 2009年3月,挪威政府又推出了该战略的后续政策,题为《北方地区新的建设领域——政府北极战略的下一步骤》。

[2] 2008年5月,丹麦外交部和格陵兰地方自治政府发布联合报告,名为[摘要] 北极变暖在给北极地区及其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又造成许多新的和未知的挑战,并引起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出新的和复杂的国际关系。

北极国家纷纷出台新北极政策,其政策取向的共同出发点是资源利益、环境利益、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还包含深远的安全利益的考虑。

各国在加强竞争的同时,还提出了进行“国际治理”的主张,但范围通常局限于北极国家内,显示其国际合作的有限性和排他性。

对此,中国应该尽快开展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评估,加大对北极地区科学研究和调查的力度,加强同北极国家以及北极理事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谋取并扩大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权。

[关键词] 北极国家;北极政策;取向;对策[中图分类号] D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489(2011)03-0063-07陆俊元(江南社会学院 四系,江苏 苏州 215124)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1 No.3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3 期* 本研究得到科技部项目“南极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综合科学考察与多边合作研究”(项目编号:2008DFA20420)资助,获得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项目“北极地缘政治与我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BQY200908)资助。

《转型时期的北极:为在北极地区的行动提供战略》。

[3] 该报告获得了哥本哈根和努克(格陵兰首府)双方政府的批准,构成了丹麦国家北极战略的代表性文件。

2008年11月20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发布了欧洲委员会致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的通信——作为“欧盟海洋政策行动”的《欧盟与北极地区》政策报告。

[4] 2009年1月9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在离任前夕签署了第6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暨第25号国土安全总统令。

[5]该总统令的主题是美国新的北极地区政策,取代1994年发布的第26号总统令中关于北极政策的部分,以此指导美国相关的执法行动。

2009年3月2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在其网站发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6]全文,该战略方案实际上在2008年9月18日就已得到了俄总统的正式批准。

2009年5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又签署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该纲领性文件分析和预测了未来10多年里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明确了俄罗斯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重点方向和发展任务,其重点之一是捍卫北极主权和加强能源安全。

2009年7月26日,加拿大联邦政府公布 《加拿大的北方战略:我们的北方、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 ,[7]宣称对资源丰富的北极地区拥有主权,并提出其北方地区的发展策略。

北极国家高密度、快节奏地出台或更新北极政策具有深刻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包括快速的自然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是应对北极地区自然环境改变、深刻的国际形势变化、以及在新一轮北极地缘政治竞争中有关各方相互行动的一种集中反应。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背景因素:其一,北极地区快速变暖将北极开发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有关国家需拿出应对的长远方略。

北极地区气候迅速变暖给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气候变暖导致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开采变得容易实现,北极地区的资源价值陡增;北极航道可能开通,其商业价值和战略价值凸现。

北极开发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对北极各国、北极地区和世界上更广泛的区域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

面对北极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北极国家纷纷制定长远战略,落实应对措施。

其二,北极变暖在给北极地区及其居民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又造成许多新的和未知的挑战,北极国家必须审慎对待其北极区域的环境、经济、社会等问题以及这些地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气候变暖造成人类在北极地区的活动不断增加,这对北极环境带来了许多额外的干扰,可能给北极的生态和社会带来潜在的不良后果。

事实上,气候变化和其它一些因素已经对北极居民的生活和活动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原住民群体,他们具有特有的脆弱性,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北极各国政府需认真考虑和应对气候变化给北极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此外,在北极地区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北极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产生许多新的复杂关系需要协调和处理。

如 《加拿大的北方战略》提出:北方地区对于我们共享遗产和民族命运是多么的重要;加拿大北方地区首要的是人民,我们处理北方地区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能力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7]其三,北极自然环境的改变引起国际政治的深刻变化,发展出新的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北极事务中既有开展合作的需求,又有更多的应对竞争的需要。

北极海床和海底蕴藏着石油、天然气、甲烷水合物、矿物、海洋生物等自然资源,而北极国家之间在北冰洋的海洋边界尚未划定,对外大陆架存在明显的主张分歧,各国间矛盾可能激化、竞争加剧,北极地区可能会进入一个以管辖权冲突为特征、为开采自然资源而发生更加严重的冲突、在全球性大国之间爆发新一轮“大竞争”的新时代。

[8](P.399-340)北极国家不甘落伍,希望通过制定北极政策,加强对北极竞争的指导,争夺主导权。

北极国家希望籍北极政策,加强统一协调,通过法律、制度与机制的力量,应对北极地区新的国际关系变化和处理复杂的北极国际事务。

二、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取向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制定的,其根本目的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因此,各国的北极政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北极国家拥有共同的地缘政治背景,面临诸多具有共性的问题,而且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制定北极政策,因而,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体现出许多相似的特征和共同的政策取向。

主要表现有:(一)各国高度重视在北极的利益,由中央或联邦政府出面,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其关于北极事务的国家政策。

北极国家高度重视在北极的利益,把北极地区作为其国家政策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美国在其新的北极政策中,明确将自己定义为一个“北极国家”。

[5] 俄罗斯的北极地区国家政策高度评价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将北极地区定性为“保障俄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战略基地”,并要把北冰洋航道(北方航道)用作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一条交通运输干线。

[6] 加拿大外交部长坎农表示,“北极是加政府的首要关注点之一,其重要性要远超过去几十年。

”欧盟则把北极地区看作是一个与自身利益具有密切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欧盟认为,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科学成就的独特结合,欧盟与北极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 在这轮新的北极“政策浪潮”中,北极国家都是由中央或联邦政府出面,从国家层面制定作为国家战略的北极国家政策。

如美国政府为了出台新的北极政策,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国务院领导的“北极政策组”。

北极政策组是一个跨机构的联合工作组,这些机构都参与了北极计划和活动,涉及的方面有研究与监测、陆地与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交通与北极政策制订。

该政策组在国务院领导下,结合北极理事会的相关活动,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落实和协调美国的北极计划和政策。

新的美国北极政策就是由北极政策组起草形成的。

(二)统一组织与指挥,协调各职能部门或机构,举全国之力,加以贯彻落实。

美国落实其北极政策的职能部门或机构包括国务院、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内政部、商务部、能源部、环保总署、国家科学基金会以及其它相关的执行部门和机构,其中国务院是牵头单位,由它统筹与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美国的北极地区政策》要求肩负北极事务责任的各个执行部门和机构的领导履行好各自的使命,确定好经费预算、行政管理、人事安排、立法提案等各种需要。

俄罗斯联邦则专门组建一个北极特别委员会,协调俄罗斯联邦各部门,执行其北极政策,更有效地保护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

除了让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以外,北极国家还注意利用民间力量为其国家利益服务。

《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规定的俄北极政策执行机制指出:由相关联邦执行权力机关、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地方自治机关、商业和非商业组织依据各自的权限和活动领域,遵循国家-民间协作的原则,在俄联邦与外国和国际组织合作的框架内,通过采取目的明确、协调一致的行动来执行俄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

它要求俄罗斯国家权力机关和民间机构在遵守俄联邦法律及其参与的国际条约的基础上,进行密切配合,以保障实现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三)北极国家新北极政策的共同出发点是资源利益、环境利益、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还包含深远的安全利益的考虑。

北极国家的新北极政策具有清晰的共同出发点,就是它们在北极地区的利益,这些利益主要集中在资源、环境、航道、区域经济与发展等方面。

欧盟的北极政策强调保护北极环境和保障北极居民的权利,促进北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加强北极地区的多边治理,而美国与俄罗斯还着重阐述了它们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利益。

美、俄作为北极地区的大国与强国,还突出强调其在北极的安全利益。

美国认为,作为一个北极国家,它在该地区拥有诸多切身利益,其中,“在国土安全和防务方面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美国制定新北极政策的重要考虑。

美国将维护在北极的安全利益作为其新北极政策的首要目标。

美国认为其在北极地区拥有广泛的和基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包括导弹防御和预警,为了海上战略补给、战略封锁、海洋存在和海洋安全行动而进行的海上和空中系统的部署,确保海上航行和空中飞行的自由。

在预防恐怖主义攻击、减少犯罪和敌对行为方面,美国还拥有基本的国土安全利益。

美国准备独自或与其它国家一起协力保护这些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