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合集下载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

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教案教案一:测量固体密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密度。

2.掌握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准备1.密度计算的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

2.秤、容器、水、待测物体。

三、教学过程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时会有不同的重量。

解释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物体有时会有不同的重量。

解释密度的公式,并给出一个例子,计算物体的密度。

让学生对密度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操作展示(10分钟)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了解如何在实验室中测量固体的密度。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如何用容器测量水的初始体积,然后浸入密度大于水的固体,再测量水的最终体积。

学生们需要观察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关键步骤。

3.学生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

他们需要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固体,测量其质量,并使用相同的容器和水进行测量。

完成实验后,记录结果。

4.数据整理和分析(2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在一张表格中,计算每个固体的体积和密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固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密度和质量的关系。

5.结论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他们的实验结果,总结固体密度的特点。

他们可以讨论不同类型固体的密度范围,并讨论为什么这些固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密度与固体材料的种类、形状和结构有关。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密度。

他们可以设计实验来测量材料的密度,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学生还可以进行探究性实验,研究测量影响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变化等。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有记录结果。

2.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是否能正确解释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案二:测量液体密度一、教学目标1.理解液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学会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具体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量固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这些知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前面所学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有助于以后压强、浮力知识的学习。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并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要能理解实验原理、注意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根据数据得出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这些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三、教学策略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

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设计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注意到,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关于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精选9篇)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道量杯和量筒的用途.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固体的体积.2.会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体积.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读量筒的刻度值.教具教师用:投影仪、量筒、量杯.学生用:量筒、盛有盐水的烧杯、盛有清水的烧杯、细长石块、细线一根、托盘天平、法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书中84页给出了20多种常见的不同状态物质的密度值,它是前人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在学习了密度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板书课题:四、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提问:1.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2.要测出某一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物质的哪些量?(结合测定石块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加以说明)设疑:用什么仪器来测定盐水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呢?解疑:教师出示量筒和量杯,指出它们都是测液体体积的仪器.板书:1.量筒和量杯用途:测液体的体积.教师利用投影片,介绍量筒和量杯刻度线的区别.量筒的内径粗细均匀,简身上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均匀的.量杯的内径粗细不均匀,且上粗下细,所以,杯身上刻度线越靠近杯口间距越小.学生分组利用实验桌上的量筒进行观察:(l)量筒上刻度的单位;量筒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说明l是毫升,1毫升=1厘米3)(2)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清水(不超过最大刻度),观察水面是凹形的还是凸形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明确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板书:使用:(1)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以凹形底部为准.(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面相平.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读三四个值即可)板书: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学生看书P83的图7—7.要让学生说出图中Vl,V2,V各是谁的体积.板书:2.学生实验,测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实验前,教师应强调三点:(1)实验要按书中设计的步骤进行.(2)使用天平前应先对天平进行调节.(3)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1和表2中.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检查并指导学生实验、重点检查以下几方面;(1)能否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托盘天平.(2)能否正确地使用量筒.注意纠正读值时的错误.(3)能否正确地选择数据表中的数值,计算出石块的密度和盐水的密度.学生实验完毕,请实验做得较好的两个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数据填入黑板上事先画好的表播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1)两个实验小组,在实验时测出的石块的质量、体积虽然不同,但算出的密度值基本相同,这恰好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是相同的.(2)某位同学想出了测盐水密度的另一种方法: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盐水、再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其质量,最后就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请你从实验时所用器材的多少及实验误差大小这两个方面,将这位同学的做法与我们实验的做法进行对比,看看我们的做法有何优点?(可少用一个烧杯,误差小)(3)讨论书中P8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课学小结:(二)布置作业自制一个量筒,制作方法见书P88.【评析】在这个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今后做有关液体方面的实验和化学实验是有益的.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相关资源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示例之三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掌握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能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密度测量》教案。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一份关于密度测量的教案,旨在向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设计富创新性的密度测量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

对于本实验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2、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进行密度测量实验3、能够合理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实验室条件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1、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或者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2、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列举出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尽,包括每件实验器材的名称、规格、用途等详细信息。

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每种器材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安全措施等信息。

3、实验操作步骤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步骤。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非常详细,并且应该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应该如何执行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分析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值等问题。

三、教学方法在进行密度测量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很有效,但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

在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方面,我们应该使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在实验操作方面,我们应该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以促进他们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评价。

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分依据等信息。

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建议和反馈,以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实验操作中不断进步。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多篇)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多篇)

测量物质密度教学设计(多篇)第1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师:吴文辉涟源市伏口镇漆树中学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

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

因此实验前应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收集整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多。

在本节学习了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之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能力自主完成本实验。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3)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五、教学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多媒体课件六、教法与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石,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推进新课1、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块,问:要测这是快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分析总结: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质量可用天平测量,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的量筒来测量。

实验教案范例6篇

实验教案范例6篇

实验教案范例6篇标题:实验教案范例6篇教案1:科学实验初探——探究物体的密度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3. 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个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并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密度的公式。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包括选择物体、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等。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导入阶段的问题。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密度。

教案2:化学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3. 掌握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酸碱物质,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制备酸碱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等。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3:物理实验探究——测量光的折射角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光的折射角测量。

3.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

初中物体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验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教学准备:1.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足量的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密度?为什么物体的密度会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2. 讲解如何使用天平、量筒等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

3. 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金属块的质量、体积等。

3. 学生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并与实际密度进行比较。

四、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方法。

3. 学生举例说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实验表现及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开展密度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如设计密度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密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3.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

2. 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量筒、天平、待测物体。

2.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密度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沉入水底或浮在水面上。

2. 讲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二、实验步骤(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3. 讲解如何计算密度,并给出密度公式。

三、学生实验(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待测物体。

2. 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

四、数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 学生分析数据,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的密度不同。

五、实验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2.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一块矿石的密度。

2. 学生讨论如何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密度测量实验,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密度公式,学会使用量筒和天平进行密度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天平,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2.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密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整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doc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平乡县职教中心张克强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型新课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知识的体积。

教技能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过程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方法目的方法。

情感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标2、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态度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用具量筒(或量杯)、石块、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 得出若测ρ就先测回顾密回顾上节课密度m和 V 再算出。

度的概的知识,请同学们叙述学生回答:用天平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念,围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积,密度可得。

绕问题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

进行思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考、讨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论,体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现物理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从生活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中来。

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

回顾上节课如何学生回答:不能,不规则石块、盐水的体积不能用刻度尺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来测量,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的密度,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合作探究:使学生一、量筒的使用:知道本(一)观察量筒归纳量节知识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的原用方法。

理,(二)使用方法: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 1)单位 ml( 2)最大量程进一步(1)、如何测固体(石100ml ,最小分度值为 1 ml( 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熟悉测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量工具回答)底部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容器来测量物体密度。

3、掌握计算物体密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

3、计算物体密度的公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实验、讨论2、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授1、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如铁、水、木头等。

2、讲授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密度的计算公式可是“密度=质量÷体积”。

3、解释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密度是以图像样品的体积、材质和状态为依据的量纲,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密度和其它物质的密度关系。

4、举例子说明为何冰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何油会漂浮;重物体比轻物体占据的空间小。

5、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1)放满容器4/5 测水的容器放置在天平上,称量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约为100g;(2)放入待测物质,测量由原始质量变为原始质量与物质质量之和的质量。

原始质量约为5g;(3)读取待测物质排水后的瓶子的新质量。

新质量约110g;(4)从瓶子中倒出待测物质并确定其体积。

体积约为10毫升;(5)将测得的质量除以体积,获得物体的密度。

(6)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第二课时:实验1、放置好天平和容器后,将水量记录在漏斗的标尺上;2、剪碎实验用物,微量加入试管中,并记录质量,然后加入水,记录液面高度及瓶子内新容积;3、倒出物体后将瓶子移回天平上,记录新质量值。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体的密度;5、进行小组讨论,整理思路,给出问题和答案。

第三课时:讨论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过程的好坏及所学知识的领悟度;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过程,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学习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方式简单易懂,让学生们参与实验,学习过程中以做为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练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教案

练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教案

练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如量筒和天平等;3、学会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和技巧;4、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物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3、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方法;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用具1、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冰水,试样;2、实验器具:烧杯、荧光笔和计算器。

五、教学环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2)讲解实验的步骤,制定实验流程;(3)学生们逐一列示和了解所需实验器材的用途及功能;(4)安排实验前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5)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2、实验内容(1)标准操作流程:a)用天平称出试样的质量;b)倒入量筒中的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总体积;c)将试样轻轻放入水中;d)记录下试样和水的总体积;e)计算出试样的体积(2)实验步骤:a)把设有刻度的量筒放在桌子上,把读数置于眼平面高度,确保垂直向上;b)用天平称出试样质量;c)把一定体积的水倒进准确计量的量筒中,并确认总体积;d)把试样轻轻放入水中,在试样沉入水中内,轻轻晃动量筒,并等水位稳定上升,把总体积读数记下;e)准确计算出试样的体积;f)通过计算方法计算出试样的密度。

3、实验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自行填写实验结果;(2)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实验值的平均数;(3)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小组进行讨论,对实验的误差、学习过程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4)学生整理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的陈述。

六、安全注意事项1、禁止在实验室玩闹和打闹;2、实验器材和药品要细心处理,严防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3、天平轻轻摆放,不要造成振动。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人教版(安徽)在设计这一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教案时,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奥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将其设定为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减小方法。

为了进行这个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包括天平、量筒、水、各种固体物质等。

我会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他们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并引入我们今天要使用的测量方法。

接着,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固体物质,使用天平和量筒,自行测量该物质的密度。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指导他们如何准确地使用天平和量筒,如何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

在学生完成测量后,我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体会,我们在课堂上一起讨论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活动的重难点部分,我会重点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以及如何在测量过程中减小误差。

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不仅掌握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

学生对密度的理解程度,测量过程中误差的减小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概念。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密度并不容易。

因此,在引入密度概念时,我选择了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密度的特性。

例如,我可以准备两个相同体积但不同密度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它们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密度的测量实验教案所用教材《物理》第1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目标1.学会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理解实验原理密度定义式ρ=m/V,并学会测量密度的实际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步骤,并且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能够认识到实验中不当操作引起的误差,并且分析对最后测得的密度值有什么影响。

教学重点1.理解实验原理,并且能够理解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设计实验步骤对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进行测量,学会判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方案。

3.能够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确定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实验中过程中使用的密度计算公式。

2.理解实验中的测量误差是怎样产生的,怎样的操作才能尽量避免实验误差。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用具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石块、盐水、细绳教学方法1.ppt展示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

2.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及内容 1.引入大家首先看一下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

国王叫一个工匠替他打造一顶金皇冠。

可是,有人向国王报告说:“工匠制造皇冠时,私下吞没了一部分黄金,把同样重的白银掺了进去。

”于是国王就把阿基米德找来,要他想办法鉴定皇冠里面有没有掺入白银。

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阿基米德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人向装满水的浴盆里面沉的越深,浴盆里的水溢出来了越多。

于是他想到:如果把皇冠放入水中,排出的水,和同样重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相等,那么皇冠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装满了水的容器,如果向容器中加入一个物体,那么容器里的水就会溢出,并且溢出水的体积和加入的物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我们测出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物体的体积。

这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叫做排水法。

如果我们要判断皇冠是否是纯金的,可以找一块和皇冠同样质量的黄金,用排水法测出它们的体积。

已知密度ρ=m/V,如果皇冠时纯金的,那么皇冠的密度就等于金的密度,并且皇冠和黄金的密度相等,因此他们排出水的体积就相等;反之,如果皇冠里面掺入了白银,那么皇冠的密度就介于黄金和白银之间,而皇冠和纯金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就一定不相等,因此排出水的体积就是不等的。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2.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

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将物质放在天平上称重,再用尺子测量物质的长、宽、高,计算出物质的体积,然后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浮力法:将物质放在水中,测量物质在水中的排水量,再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3.比重法:将物质放在已知密度的液体中,测量物质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再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1.实验操作:–准备实验器材和物质;–用直接测量法、浮力法和比重法分别测量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

2.数据处理:–计算出每种方法测量的物质密度;–比较三种方法测量的物质密度是否一致;–分析实验误差。

七、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2.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3.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减小误差;2.在数据处理中,要注意分析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通过学习密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测量一个物理量,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实验报告要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7.实验体会。
学生可就实验报告的问题进行提问。




回顾本节内容,总结学生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
布置课外实践活动,测定一种物质的密度,例如,酱油、醋、蔬菜或水果等。
操作。
使用课件“量筒的使用方法”。
5.探究:如果物体过大无法放入量筒怎么办?
学生讨论,也可留作思考题。










探究:测量盐水和塑料块的密度。
1.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鼓励设计出不同于动画中设计的表格。
学生设计表格。
播放动画“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测量盐水的质量可用哪些方法?
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让学生观察。
指出1 mL=1 cm3。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石块)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教学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石块、烧杯、水、盐水、细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2)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3)要求出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量?教师出示::用天平可以称出物质的质量,对于规则几何体我们用刻度尺就可以测量出它们的体积,要是不规则的几何物体就得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首先我们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1、引导学生认知学习目标。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出示量筒,介绍量筒。

观察桌上量筒的刻度。

说明: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提问:(1)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2)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mL?观察读出液体的体积?怎样测固体的体积?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应如何放置?(测量时量筒应放平稳);(2)记录数据前应如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的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凸面相平。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精品教案
【ppt26】随堂练习
引导学生解题,巩固本节课知识点。
【ppt17】进行小结。
【ppt18】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后回答
听讲、思考讨论并回答。
听讲
观察、思考并回答
听讲、思考、回答、记录
听讲
思考并解答、听讲
听讲、讨论
小组实验讨论、分析、思考、听讲
小组进行实验、听讲
小组进行实验、听讲
思考并解答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利用密度鉴别物质,从而引出物质密度的测量。
教学方案
课题
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并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溢杯法
①当固体体积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时,可把它慢慢浸入装满水(水刚好不溢出)的烧杯中,使烧杯中的水溢出;
②浸没后把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倒入量筒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该固体的体积V。
【ppt12、13】
提问:如何测量不能沉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利用视频资源,了解压入法、配重法测量不能沉入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2.测量固体的密度
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通过交流进行探讨。
板书设计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量筒
1.用途: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2.使用:
①观察量程、分度值
②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静止时读数,读数时视线应和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③仰视:读数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讨论得出:
1.盐水的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2.盐水的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烧杯的质量。
3.如何使塑料块浸没于水中?
学生讨论提出:
捆绑法(要用到铁块、细线)、压入法(要用到牙签)。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测出盐水和塑料块的密度。
指导学生整理实验仪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生整理实验仪器。
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让学生观察。
指出1 mL=1 cm3。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
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
1.阅读书上提出的注意事项。
2.指出液面应看下面的一条线。
3.指导学生测量液体的体积。
4.指导学生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回答:可用刻度尺测量,通过计算得出。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是液体,或固体的形状不规则,体积如何测量呢?
例如,如何知道服用的药水的体积?
回答:药瓶上有刻度。
3.在实验室中用标有刻度的容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想想做做:引导学生看书,观察量筒,思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






指导学生,实验报告要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实验数据;
6.实验结论;
7.实验体会。
学生可就实验报告的问题进行提问。




回顾本节内容,总结学生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
布置课外实践活动,测定一种物质的密度,例如,酱油、醋、蔬菜或水果等。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通过学习密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测量一个物理量,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难点
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
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
准备
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提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运用
1.讨论引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体积如何测量呢?
操作。
使用课件“量筒的使用方法”。
5.探究:如果物体过大无法放入量筒怎么办?
学生讨论,也可留作思考题。










探究:测量盐水和塑料块的密度。
1.启发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鼓励设计出不同于动画中设计的表格。
学生设计表格。
播放动画“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测量盐水的质量可用哪些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