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 唯心主义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世界是由意识或思维构成的。
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而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如柏拉图的理念观、笛卡尔的主体观等。
3.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次级地位,认为物质存在的先于和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也有不同的流派,如唯物辩证法等。
4.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强调意识和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又能主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客观真理原理:客观真理原理认为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主义的意识。
真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得到的,是能够被验证和证明的。
这一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6. 主观相对性原理:主观相对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相对的。
人的认识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认识。
这一原理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要求对不同主观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
7. 价值相对性原理:价值相对性原理认为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而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个体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不同。
这一原理指导我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冲突中保持开放和多元化的态度。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原理:这一原理认为社会是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高中哲学原理简单归纳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简单归纳总结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与存在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问题,如人生意义、道德规范、知识边界等。
在高中阶段学习哲学,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哲学原理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认识论原理认识论原理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哲学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经验与理性:人类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经验和理性。
经验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而获得的,而理性则是通过思维和推理而得到的。
两者相辅相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感性认识与概念认识:感性认识是我们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它是一种直接的、无中介的认识方式;而概念认识则是通过抽象、概括和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的,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共同特征。
3. 直观与符号:人类的认识过程既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如观察、实验等,也可以通过符号的方式,如语言、符号系统等。
符号的运用使得我们能够进行更加精确和复杂的思维活动。
二、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原理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的学科。
在高中哲学课程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些形而上学的概念和原理,如:1. 实体与属性:实体是指具体的事物,属性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可以具有多个属性,通过属性我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不同事物。
2.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种事物或事件引起另一种事物或事件的联系和影响。
通过探究因果关系,我们能够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
3. 时间与空间:时间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先后顺序,空间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位置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我们认识和描述事物的重要维度。
三、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是研究道德和价值的学科,它与人类的行为和实践密切相关。
在高中阶段学习哲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伦理学的基本原理:1. 价值观与道德观:价值观是指个人或社会认同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或理念,道德观是指个人或社会认同的对好与坏、对善与恶的基本判断和价值取向。
高中中学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归纳
高中中学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归纳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方法论】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中政治 哲学原理归纳
原理
方法论
唯
物
论
︵
辩
证
唯
物
论
︶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客观性的原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原理
方法论
辩
证
法
︵
唯
物
辩
证
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
2、因果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处于统帅地位,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有时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6、矛盾客观性原理: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7、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必懂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局部必懂的原理1,世界观(以下略):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展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以下略):这要求我们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要尊敬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2,辨证唯心主义以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这要求我们全部从实质出发,脚踏实地,使主观切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的详细的历史的一致.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关于事物的展开拥有促使作用,错误的意识那么阻挡事物的展开.这要求我们更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要自觉建立正确的意识,战胜错误的意识.4,规律拥有广泛性与客观性.(规律有不行抗性,违犯规律会受到处罚).这要求我们一定尊敬客观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做事.5,实践和认识是辨证一致的关系,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根基,根源,动力以及独一的查验标准.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性的看法,踊跃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合,使理论与实践抵达详细的历史的一致辩证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全部从实质出发,脚踏实地。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拥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拥有目的性、方案性、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实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根基,实践是认识的根源,实践是认识展开的动力,实践是查验认识的真谛性的独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拥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真谛是客观的、详细的、有条件的】真谛是客观的。
真谛是详细的、有条件的,任何真谛都有自己的合用条件和范围,真谛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一致。
【认识的频频性、无穷性和上涨性】:认识拥有频频性,无穷性,上涨性,追求真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中哲学知识归纳
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①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②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与静止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意识的能动作用①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中哲学原理大全
马克思哲学原理归纳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核心概念: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的错误。
在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有神论。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意识的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三的综合】(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最实用精简版准确表述)
目录一.辩证唯物论——1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2三.唯物辩证法——3,4, 5, 6 (1)联系观——3(2)发展观——4(3)矛盾观——4,5(4)辨证否定观——6四.历史唯物主义——7,8 (1)社会历史观——7 (2)人生价值观——8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关键词——物质、运动、规律、意识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详版【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略版【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详版【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略版【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单考时分三小条分别结合材料)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7.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常用①②条,单考时原理每句结合材料).——(①为意识的特点)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本原理内容有两部分)(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9.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把握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就是物质得世界,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得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得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得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得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得感人精神)3、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得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得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得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得、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
规律就是客观得,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就是不可违抗得。
规律就是普遍得,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得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与把握规律得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得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与基础,只有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与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与运动就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得: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就是错误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得眼光瞧问题。
7、运动与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得观点瞧问题,还要瞧到事物相对静止得存在,反对割裂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一、基本原理
1、经验主义原理:经验是唯一可靠的知识来源,只有经验是真实的,其他知识只能作为参考。
2、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是一种关于客观存在的超现实学科,它探索存在的根本性质和实质,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思考。
3、结构主义原理:结构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由其元素和关系的复杂网络组成的,是元素和关系的综合体,元素和关系是无法分离的。
4、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是由物质和客观事实来决定的,物质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解释主义原理:解释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经验而得的,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解释而得出的。
二、基本方法论
1、观察法:通过观察客观事物,收集它的观察数据,从而获得知识;
2、实验法:通过尝试操作客观事物,获得它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3、思维实验法:通过想象客观事物,推断它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
4、逻辑法:通过合理的推理判断,从而建立具有可信度的知识
系统;
5、数学法:通过数学运算,从而抽象出客观事物的具有普遍性且易于理解的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
必修4《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原理归纳(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咀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现和人生观等部分。
)一、辩证唯物主义(第2、3、4课)(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共9条原理)(第2课)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白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委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里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尊重、一发探、两结合、两反对)①做事情婴尊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中哲学归纳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
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原理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归纳哲学原理归纳一、哲学原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哲学原理是指揭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普遍规律,是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素。
哲学原理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 普遍性: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 统一性:哲学原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基础性:哲学原理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为其他学科提供思想方法和理论指导。
4. 抽象性:哲学原理是对实际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抽象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以下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一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2. 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原理:包括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飞跃、事物的发展的周期性等。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意识或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和决定性因素。
唯心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1. 精神第一性原理: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或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决定性因素。
2. 意识的独立性原理:唯心主义主张意识具有独立存在的能力和本质。
3. 精神的创造性原理:唯心主义认为精神具有创造事物的能力和作用。
四、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关系。
1. 认识论上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2. 方法论上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主张实事求是、全面分析问题,唯心主义则强调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3. 社会实践上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唯心主义则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五、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也存在着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唯物辩证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历史的分析,而形而上学则倾向于片面、抽象和静止的认识。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利用自然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与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4、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甚至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汇总
哲学原理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
2.主观能动性原理
3.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4.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5.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4和5的相加)
二、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唯物辩证法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原理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原理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7.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四)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原理
四、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生观、价值观
3.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5.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哲学原理归纳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高昂的精神。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同时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于诗集相结合的原则。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认识是螺旋上升的。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二、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可变性)(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①这要求我们注意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②要求我们注意和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三个方面: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
系统各要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优化的趋向。
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功能的简单相加。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三、发展的观点(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趋势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爱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同时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即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1)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四、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既对立有统一。
要求我们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普遍性原理(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即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求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相的。
)(1)我们想问题和办事情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
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辩证关系原理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即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向导。
②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依据:(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实现人生价值:根本途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客观方面:正确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主观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