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建构研究

合集下载

业务外包理论的概述

业务外包理论的概述

业务外包理论的概述“外包”⼀词最早见于1990年Gary Hamel和Prahaoad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题为《企业的核⼼竞争⼒》(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篇⽂章,“外包”(outsourcing) 英⽂⼀词的直译是 “寻求外部资源”,以后⼜译为外源化、资源外包、资源外取等,是“Out Source Using”的简称。

理论界对外包的⼀般定义是:“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资源,⽽把其他资源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绩效、提升企业核⼼竞争⼒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的⼀种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包”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以下两个⽅⾯:(1)基于交易费⽤的外包理论:Cheon、Grover、Teng (1995年)研究了信息技术外包,认为只有当外包交易成本、管理成本、供应商供应成本之和⼩于⾃⼰的⽣产成本时,外包才会发⽣;Vinning和 Globerman(1999年)认为⽣产成本、谈判成本、机会主义成本之和最⼩是外包决策的依据;此外,Klaas、MeClendon和Gainey (1999年)研究了⼈⼒资源外包,认为总交易成本来⾃价格、维持契约和员⼯关系的费⽤、监督费⽤以及机会主义成本,不同的治理结构导致不同成本,⽽决策的依据就是总交易成本最⼩。

(2)基于核⼼竞争⼒的外包理论:核⼼竞争⼒理论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Hamel)于 1990年提出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核⼼竞争⼒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和能⼒的集合,企业之间资源的异质性或企业拥有的特殊能⼒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即核⼼竞争⼒,它是⼀系列技术系统、组织管理系统有机融合⽽成的、⽆形的、动态的能⼒资源。

从这⼀理论出发,企业流程可分为战略性流程和⾮战略性流程。

旅行社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旅行社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旅行社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是指旅行社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这一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使得旅行社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从消费者需求变化、技术推动和市场竞争等方面探讨旅行社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一、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团队旅游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法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因此,旅行社不得不转变服务模式,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旅游定制化服务。

1.1 个性化需求的提出现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的体验和需求满足,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目的地、景点和活动,而不是被固定的行程安排所束缚。

旅行社必须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才能留住客户。

1.2 定制化服务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旅行社开始提供旅游定制化服务。

通过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偏好和要求,旅行社能够量身定制旅游计划,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

这种定制化服务的发展为旅行社带来了新的商机,也促进了整个旅游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技术推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旅行社在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旅行社服务模式的升级和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个性化的旅游定制化服务。

2.1 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旅行社能够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通过网络平台,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旅行社进行在线咨询和订购。

互联网的应用打破了时空限制,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旅行社的旅游定制化服务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2.2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旅行社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旅游偏好和需求,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旅游定制化服务。

服务外包的有关论文

服务外包的有关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

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已经把握住机遇,成为世界上的外包中心。

文章在综述服务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IPOBPO对策一、引言目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兴模式,但是关于服务外包尚无统一的准确的定义。

我们可以在分析一下什么是服务什么是外包的基础上,给服务外包下个定义。

我们可以把人类劳动的成果分成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两类,这两类产品进入市场交换后,前者称实物商品,后者称服务商品。

仅是一种服务商品的生产而言,既可由某个企业单独完成,也可将该产品的某些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其他公司完成。

若是后一种情况,那就出现“外包”。

这里的“外”,如果仅指国外、海外或关外,不包括一国之内的“外地”,这就是狭义的“外包”即离岸服务;如果也包括国内的“外地”,那就是广义的“外包”。

本文仅研究前者即狭义的“外包”。

概括来说,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它的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国外公司承担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

它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主要做法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某一部分的业务内容通过互联网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处理,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按照流程分类,服务外包可以分为计算机及相关业务流程外包和商业业务流程外包,即IPO(InformationProcessOutsourcing)和BPO(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

IPO的业务主要包括:与计算机硬件安装有关的咨询服务、软件实施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

BPO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个业务流程环节分离出来,交给服务外包公司来做,此类业务流程外包常见于金融、资产管理、保健、客服、人力资源及营销等。

当前,我国的服务外包就体现在这两种形式上。

实际上,IPO和BPO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最早的服务外包集中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领域,也就是IPO,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能力的提升,服务外包逐渐延伸至一系列企业管理事务,BPO随之发展起来。

服务外包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服务外包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服务外包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服务外包是指企业或个人委托第三方公司或个人处理某些业务和服务,以便更加高效地运营自己的业务和活动。

服务外包一般包括文档处理、客户服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一系列业务。

服务外包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他们的核心业务竞争力。

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美国的一些企业开始将图书馆、会计和人力资源等服务外包甚至包括生产线。

197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将数据处理和计算机维护也纳入服务外包的范畴。

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意识到外包业务的广泛潜力,从此服务外包得到了蓬勃发展。

1990年代,由于全球化的快速提速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行业向更加复杂的业务模式转变。

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设计、工程和市场营销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给专门公司。

同时,以印度Bangalore为代表的一些新兴经济体也迅速发展成为服务外包的中心和领导者。

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高水平的技能和服务,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服务外包。

就此,服务外包行业跨足全球。

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服务外包行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服务外包的重要性,他们也越来越需要具备越来越高级技能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外包行业将持续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更加稳定。

总体来说,服务外包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更多企业选择的合作模式,它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更加专业化地处理各种业务,这对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有帮助。

服务外包也为第三方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以及全球多元化的业务发展,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中,经历了技术、经济、政策、文化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革。

下面将举例阐述。

1. 技术因素技术是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进行更高效的服务外包合作。

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建构研究

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建构研究

产业的转型升级 、 保持旅游业可持续 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而且对于在 当下纷 乱 复杂 的 国际政 治 和经 济环 境 中探 索和 构建 具有 我 国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济 特
色 的“ 中国服务 ” 论体 系更 具 有深 远 的历 史意 义 。 理
2 相 关研 究综 述
服务 外包 的迅 猛 发展 , 发 国 内外 学者 对 服务 外包 的 内涵 、 因 、 论 基础 、 激 动 理 功 能效应 等 方面 展开 了研 究 。通 过案 例 和实证 研 究 , 开展 了 物流 、 件 、 融 、 软 金 信息 技 术 等 等典 型行 业 和地 区服 务 外 包 实践 的分 析 。而旅 游 服 务 外包 的研 究 , 主要 聚焦 在三 个 方 面 : 1 旅 游 服 务 外 包 整 体 发 展 的描 述 ( 琼 英 ,09; 园 园 ,0 7 () 王 20 项 20 ;
21 0 2年 4月




Apr .,201 2
第2 卷第2 6 6,No 2 2 .
中图分类号 F5 0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5 5 2 1 )一0 0 2 9 . 0 6— 7 (0 2 2- 0 9—1 1
旅 游 服 务 外 包 的理 论 建 构 研 究
收稿 日期 : 0 1 1 0 ; 订 日期 : 0 2— 3—1 2 1 —1 — 2 修 21 0 4 基金项 目:教 育部 课 题 《 向 区域 企 业 集 群 的 服 务 外 包人 才 产 学研 合 作 教 育 机 制 研 究》 面 ( I l0 8 ) 国家级服务外 包人才培养模 式创新 实验 区课题《 D A 02 7 ; 现代旅 游业服 务外 包人 才需求研

旅游定制化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旅游定制化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旅游定制化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旅游定制化服务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主要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建立信息平台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培训和监管以提升服务质量。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优化旅游定制化服务的运作机制,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探索更多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旅游定制化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个性化旅游体验。

【关键词】旅游定制化服务、问题、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信息平台、培训、监管、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旅游定制化服务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的追求不断提升,旅游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一新型服务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信息不对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旅游定制化服务的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对旅游定制化服务的研究和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分析旅游定制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当前旅游定制化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定制化服务的本质和特点,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对旅游定制化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解决方案,提高旅游定制化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调查和研究,找出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对策,例如建立信息平台和加强培训和监管。

通过对旅游定制化服务问题的研究和对策的制定,可以提升旅游定制化服务的水平,增加游客满意度,促进旅游行业的发展。

还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的权益,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未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方向。

1.3 研究意义旅游定制化服务的兴起,为旅行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专属化的旅行体验。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一、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对经济发展、就业创造和区域联结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跨区域联合发展的趋势。

跨区域联合发展旅游业,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因此,探索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理分析1. 市场机理:跨区域联合发展能够有效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通过共同推广、营销和品牌策划等方式,联合区域能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

2. 资源机理:不同地区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差异化。

跨区域联合发展可以整合各方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资源互补和共享,提高整体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丰富度。

3. 管理机理:跨区域联合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合理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跨区域旅游联盟和机构,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和管理体系的衔接。

4. 技术机理:跨区域联合发展可以促进技术与知识的跨域传播和创新。

合作地区可以共同研发旅游技术和服务创新,提升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三、模式分析1. 产业链模式:通过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联合旅游企业在不同地区共同参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例如,旅游景区与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提供商的联合发展,实现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2. 线路联通模式:通过旅游线路的串联,打破传统地区间的界限,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例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多个旅游目的地进行有机组合,推动跨区域的旅游互动和体验。

3. 专业协同模式:通过专业化合作,联合各方资源,形成高品质的专业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跨区域的专业旅游展会、文化活动和节庆等,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服务外包简介课件

服务外包简介课件

05
服务外包的实践案例
中国移动业务流程外包案例
背景介绍
中国移动作为国内领先的通信运营商,为了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决定将部分业务流程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 提供商。
实施过程
中国移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了一家国内知名的服务提供商,将部分业务流程外包给该服务提供商。在实施过程中,双 方密切合作,确保业务流程的顺利转移和优化。

03
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服务外包市场的扩大,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需要
加快国际化发展,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化发展,提高企业的国际知
名度和竞争力。
04
服务外包的策略与建议
企业选择服务外包的策略
降低成本 聚焦核心业务 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商,企业可以显著降低运营 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
成果评估
通过IT服务外包,中国石油成功 地将部分非核心IT业务转移给专 业服务提供商,提高了IT服务的 质量和效率、降低了成本,并且 实现了更高效的资源利用。
华为公司定制软件开发外包案例
背景介绍
华为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通信设 备制造商,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 率、降低成本,决定将部分定制 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 方服务提供商。
要点二
服务质量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逐渐成 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一些领先的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已经通 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CMMI 等级认证等,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 力。
要点三
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服务外 包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政 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服 务外包行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快数 字化转型和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由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的缺陷

服务外包由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的缺陷

服务外包由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的缺陷摘要: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服务外包的缺陷存在的可能性,并结合比较优势理论自身的局限性阐述了这种缺陷。

关键词:服务外包;比较优势;要素禀赋一、概念界定由于服务外包概念的外沿与传统的社会分工存在交叉现象,边界难以明确。

基于合约理论的概念被广泛接受。

隆国强在书评《合约理论视角下的服务外包》中描述了合约理论视角下的定义: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价值链中原本由自我提供的部分服务流程或服务环节以合同方式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该理论的基础是李嘉图的古典贸易模型,heckscher和ohlin 奠定了比较优势理论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导地位,即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

二、以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解释服务外包的缺陷大部分服务外包现象是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和h-o理论来解释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都会导致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差异,这个差异促使贸易发生,这是该理论的核心。

各国之间服务的要素禀赋不同,因此发生离岸外包现象,且进行外包活动的双方均可通过该活动获益。

但是,由于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服务价格相对于商品价格的低估越明显,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服务的相对价格差异比商品价格差异更加显著。

按照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进行推理,服务外包现象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概率要大得多。

但是,全球离岸外包前十位的企业全部来自美国和法国这两大发达国家,而不是来自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解释这种外包现象与推论的相悖?首先,从微观层面分析。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在当今的旅游市场中,旅游服务质量日益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竞争力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改进已成为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研究,从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背景和意义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是指对旅游服务产品和服务过程的客观、标准、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以便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可以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旅游服务质量的表现状态。

与传统的质量评价不同,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因为旅游服务产品和服务过程是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的。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多为综合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两个方面。

1.综合性评价方法综合性评价方法是从多个指标维度对旅游服务进行综合评价,广泛应用于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中。

结构方程模型(SEM):美国学者O'Brien等人提出的一种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来获取数据,模型包括5个维度:设施、服务、员工、环境和其他。

根据研究结果,作者得出了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FCEM):中国学者洪超莲和赵骏河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的“旅游科技型文化村”的推广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服务进行评价,得出该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层次分析法(AHP):中国学者阮文军提出基于AHP方法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将旅游服务质量分为结构质量、效果质量和感知质量三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三个层次和14个评价指标的框架,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2.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构建是基于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旅游企业的特色,围绕服务质量会重点考虑旅游服务过程中的结构、效果和感知这三个方面。

结构质量:属于硬件方面的过程性要素,如设施的配备、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管理及其工作等。

《2024年基于web的旅游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2024年基于web的旅游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web的旅游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Web的旅游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这种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旅游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Web的旅游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以及系统测试与优化等方面。

二、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旅游服务平台的目标用户群体,包括旅游者、旅行社、景区等。

针对这些用户群体,我们总结出以下主要需求:1. 旅游者需求:提供丰富的旅游线路选择,实时更新旅游信息,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和支付功能,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等。

2. 旅行社需求:提供便捷的旅游资源管理功能,包括酒店、机票、门票等资源的预订和结算,以及客户信息管理等。

3. 景区需求:展示景区信息,提供在线宣传和推广功能,以及与旅行社和旅游者的互动功能等。

三、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我们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出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

具体包括:1. 整体架构设计:采用B/S架构,使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以及Java、Python等后端技术,实现系统的前后端分离。

数据库采用MySQL或MongoDB等关系型或非关系型数据库。

2. 功能模块设计: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旅游线路模块、资源预订模块、支付模块、客户服务模块等。

每个模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3. 系统安全设计:采用HTTPS协议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使用密码加密技术保护用户信息,以及设置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等功能,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四、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阶段,我们根据系统设计结果,使用相应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开发。

具体包括:1. 前端开发:使用HTML5、CSS3和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

2. 后端开发:使用Java、Python等后端技术,实现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等功能。

旅游负外部性及治理讲解

旅游负外部性及治理讲解
10
(1)旅游生产的负外部性
指旅游供给者在开发旅游产品过 程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 具有明显的资源依赖性,其负外部性表 现为由于过度开发或开发规划不当所导 致的旅游资源环境破坏。例如旅游开发 为追求谋利性,破坏了不可再生的自然 资源;未经处理排放旅游开发中产生的 废物和废水,破坏了旅游区的生态环境。
(二)旅游消费的负外部性
指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旅游者旅游消费产生的社 会成本远大于其所支付的私人成本。
1表现
一是游客的直接破坏行为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影响。如 随意抛洒垃圾,造成景区垃圾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又 污染了水体。
表现2二是游客数量太多、过分拥挤对旅游环境的破坏和对其他 旅游者享受舒适旅游环境的权利的剥夺。游客人数达到旅 游环境承载力最大值后,继续增加游客就会减少全体游客 的旅游感受;游客在景区某一点的大量集中将直接加速资 源破坏。
四、旅游业外部性的治理对策
1 庇古手段
对策
2 产权制度
3 政府法律法规 .
4
行为准则教育
14
(一)庇古手段
(1)收税
政府可以对负外部性的生产者征收税额相 当于外部不经济性价值的消费税,以此来控制旅 游者的数量并为景区环境保护工作筹集资金。消 费税的征收会抑制负外部性活动的产生,促使私 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如旅游区交通拥挤问 题,可根据旅游车辆占地面积和速度等可能造成 拥挤的因素征收“公路使用费”,迫使车主考虑 需支付的价格而使旅游区车辆保持最优数量。还 可征收环境资源税,从经济上施加压力约束景区, 迫使其尽量降低景区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 影响。
体系认证,实现环境管理与国际化标准接轨等
(五)参考文献
[1]钟世馨.旅游业发展中的外部性问题研究.旅游管理研究,2013. [2]李效峰.旅游业外部性的内部化.经济/产业,2012 [3]胡石清,乌家培.外部性的本质与分类.当代财经,2011. [4]樊贵玲,刘持兵.生态旅游的负外部性分析.农业与技术,2007. [5]陈贵松.森林旅游负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林业经济问题,2004.

旅游公共服务_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

旅游公共服务_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

旅游公共服务_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特征与分类框架一、引言旅游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公共服务作为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特征以及基于不同分类标准的分类框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的提升。

二、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旅游公共服务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为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旅游公共服务是面向广大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具有普惠性和广泛覆盖面。

旅游公共服务的实施不仅满足个体旅游需求,更关注公众的整体福祉。

2.持续性:旅游公共服务是长期的、稳定的,旨在为旅游者提供稳定的服务保障。

持续性是旅游公共服务的重要特征。

3.公正性:旅游公共服务应该平等、公正地分配给不同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确保旅游公共服务的公正性。

三、旅游公共服务的特征1.多元性:旅游公共服务涵盖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安全保障、信息咨询等多个方面,形成了旅游公共服务的多元性。

2.综合性:旅游公共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多方的协同合作。

只有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提供全面而综合的旅游公共服务。

3.可持续性:旅游公共服务需要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

只有保持可持续性,才能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

四、旅游公共服务的分类框架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旅游公共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下面将围绕旅游公共服务涉及的不同领域和服务对象,提出一个简要的分类框架。

1.基础设施类服务:包括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卫生保健设施等。

这些服务为旅游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便利条件。

2.信息服务:包括旅游咨询、导游服务、旅游信息发布等。

这些服务为旅游者提供有关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享受旅游资源。

3.安全保障服务:包括旅游警务、消防、医疗救助等。

外包理论研究综述

外包理论研究综述

外包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徐冠宇徐松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12期摘要:外包已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利用外部资源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外包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探讨了外包的定义,就外包的基本理论,如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核心能力理论、资源观经济学理论和“木桶理论”进行了研究,使我们对外包的产生和发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外包;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核心能力理论;木桶理论一、外包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一)基本概念外包或资源外包是“Out Source Using”的简称。

最早确切提出“外包”一词的是C.K.Prahalad 和Gary Hamel(1990),并由Ross Perot则发现了外包产业。

目前,学术界对外包的理解并不一致,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Outsourcing Institute指出,“外包”是一种通过有选择地将一些功能(及其日常管理)转交给第三方供应商来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的企业重新设计。

Greaver认为,“外包”是一个组织将内部重复发生的活动及决策权通过合同的方式转移给外部供应商的行为。

Heywood认为,“外包”是将企业内部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职能,连同其相关的资产,转移给一个外部供应商或服务商,由这个供应商或服务商在一段时期内按照一个规定的但受到限制的价格提供特定的服务。

Cheng Suan Soon 认为,“外包”就是一种管理方法:它通过战略性的使用外部资源来处理那些传统上由内部人员或资源来完成的活动。

Richard L.Dunn认为,“外包”特指把企业内部能完成的那些活动通过长期合约的形式交给外部组织。

John Mariotti认为,“外包”是从企业法律边界外的独立组织获取商品和服务,而不是自制或者自己来完成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这样一个战略决策。

Arthur Andersen指出:一个业务实体将原来应在企业内部完成的业务,转移到企业外部由其他业务实体来完成,这种行为就称为外包。

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

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

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先自己完成的一些业务或活动,通过与外部机构或个人签订合同的方式,由外部机构或个人承担和执行。

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是探讨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研究领域,对于服务外包的成功实施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1.决策理论:服务外包是企业决策的一种选择,涉及到诸多因素,如成本、效率、质量、风险等。

决策理论主要研究服务外包决策的方法和过程,包括评估、选择和实施等方面。

2.合作理论:服务外包需要外部机构或个人与企业进行合作,合作理论主要研究双方合作的机制和模式,如合同设计、风险共担、信息共享等。

3.管理理论:服务外包后,企业需要对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管理和监控,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外包管理,包括过程控制、绩效评估、合同管理等方面。

4.绩效评估理论:服务外包后,需要对外部机构或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任务。

绩效评估理论主要研究评估方法和指标的选择,如KPI(关键绩效指标)和SLA(服务级别协议)等。

5.风险管理理论:服务外包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如合作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风险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如何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实务方面,服务外包的实施也涉及到一些关键问题和具体操作:1.业务领域选择:企业需要确定哪些业务适合外包,一般来说,适合外包的业务是非核心业务或劳动密集型业务。

2.合作伙伴选择:企业需要通过招标或竞标的方式选择合作伙伴,评估其资质、经验、技术能力等因素,并与之签订合同。

3.合同管理: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服务范围、服务水平、保密条款、违约责任等。

4.绩效监控:企业需要通过绩效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外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风险管理:企业需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减少风险对项目进展和效果的不利影响。

总之,服务外包理论与实务研究为企业在服务外包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和管理服务外包,提高业务效率和竞争力。

旅游定制服务研究报告

旅游定制服务研究报告

旅游定制服务研究报告旅游定制服务研究报告摘要:旅游定制服务是指根据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旅行计划和服务,以提供更加满意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本报告通过对旅游定制服务市场的调研与分析,总结出了旅游定制服务的特点、优势和发展趋势,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参考。

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而旅游定制服务则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服务模式。

旅游定制服务的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兴趣,量身定制旅行计划和服务,以提供个性化和独特的旅游体验。

二、旅游定制服务市场状况旅游定制服务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提供定制化服务。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定制旅游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数千亿元。

目前,旅游定制服务主要集中在高端旅游市场,但随着人们对旅游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中低端市场也逐渐受到关注。

三、旅游定制服务的特点1.个性化:旅游定制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兴趣,量身定制旅行计划和服务,使得每位客户的旅行体验独一无二。

2.多元化:旅游定制服务涵盖了各类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景点门票等,以及特色体验项目。

3.专业化:旅游定制服务需要专业的团队和资源,以提供客户满意的旅行体验,包括行程规划、导游陪同、紧急救援等服务。

4.高效性:旅游定制服务通过精准的需求分析和流程管理,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旅游定制服务的优势1.提高客户满意度:旅游定制服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使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安排行程,从而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2.提升品牌价值:旅游定制服务能够提供独特和个性化的旅行体验,增强了旅游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3.促进市场创新:旅游定制服务鼓励旅游企业不断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4.拉动消费增长:旅游定制服务以及相应的配套产品和服务,能够带动旅游消费的增长,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五、旅游定制服务的发展趋势1.目标市场拓展:旅游定制服务将逐渐拓展到中低端市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旅游需求。

旅行社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旅行社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旅行社服务体系构建方案旅行社服务体系构建方案一、背景介绍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旅行社作为旅游服务的主要提供者,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旅行社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

本文将提出一个旅行社服务体系构建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2. 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精细化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提高客户满意度。

3. 增强竞争力: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客户体验,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

三、服务体系构建步骤1. 客户需求分析: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客户需求分析,为后续服务提供方向。

2. 服务流程设计:根据客户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完整的服务流程,包括客户接触、咨询、定制、报价、预订、出行、售后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设立具体的指标和流程,确保服务质量。

3. 建立客户数据库:建立客户数据库,记录客户的个人信息、出行偏好、旅行记录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4. 服务投诉管理:建立服务投诉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并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服务。

同时,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评估和改善。

5. 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

6. 技术支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并优化旅行社的信息系统,包括客户管理系统、旅行管理系统等,提高服务效率和准确性。

7. 合作伙伴管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选择优质供应商,并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旅行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8. 拓展市场及营销策略:通过市场推广、网络营销等手段,不断拓展市场,增加客户群体。

同时,制定合理的价格和优惠政策,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

四、服务体系的优势1.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明确的服务流程和标准化操作,保证服务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服务质量。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框架研究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框架研究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框架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旅游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框架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各国间的贸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框架,包括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主体、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内容等方面内容。

一、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1.跨国性:旅游服务交易涉及多个国家,需要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2.多元性:旅游服务贸易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不同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3.高度依赖: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具有重要影响。

4.高度动态:旅游业的需求和产品不断变化,需要灵活的调整和管理。

二、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主体1.国际组织:例如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相关的区域旅游组织等,承担着制定旅游服务贸易规则和标准、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会员国间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角色。

2.国家政府:各国政府制定和推行旅游服务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旅游业发展,并与他国进行合作与协商。

3.旅游业协会:各国旅游业协会通过自律规则和行业标准,促进旅游企业间交流与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消费者组织:保护和维护旅游者的权益,监督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提供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服务。

三、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规制内容1.旅游市场准入规则:各国在制定旅游服务贸易规则时,应公开、透明、非歧视性地对外开放旅游市场,降低市场准入壁垒。

2.旅游服务贸易国内管理:各国政府应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贸易的管理机制和法规制度,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

3.旅游产品质量与安全:各国应制定旅游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标准和监管机制,保障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旅游者权益保护:各国应加强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旅游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

5.旅游信息和技术支持:通过加强旅游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供旅游者和企业间的在线交易平台和支付体系,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创新。

4A理论分析旅游产品内容结构

4A理论分析旅游产品内容结构

4A理论分析旅游产品内容结构一、什么是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品结构是指各类旅游产品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它是旅游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产品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各旅游行业或部门提供的单项旅游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交通运力与旅游景区容量或饭店床位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二,同一旅游行业或部门提供的旅游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些旅游产品的类型相同,但在规格、档次和具体内容上却有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不同星级标准的饭店产品,不同旅游线路的观光型产品等。

二、旅游产品结构的内容由于旅游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因而,研究旅游产品结构也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

(一)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以及旅游者的不同消费层次及水平的比例关系。

不同旅游产品及其要素的消费类型主要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而不同消费层次及水平的消费类型则主要包括高档消费、中档消费、低档消费或舒适型消费、经济型消费等。

因此,研究旅游产品消费结构对进行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产品要素结构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产品,因此要从要素结构入手,研究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及旅游购物品各自的规模、数量、水平及结构状况,从而把握住各种要素的特点及供给能力,为开发旅游产品奠定基础。

研究旅游产品要素结构,还要研究各旅游要素的组合状况,即以旅游景观为基础,研究各种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有机组合,各种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的配备比例,从而组合成综合的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组合结构旅游产品组合,是按照一定的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条件,把各种单项旅游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定区域内旅游活动的消费行为层次结构。

因此,从旅游产品组合结构入手,研究各种旅游线路的设计与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把各个区域旅游产品及一些专项旅游(如会议、探险、考察、体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就成为旅游产品结构的重要内容。

旅游研究的理论范式

旅游研究的理论范式

2、实证主义范式对旅游研究的重大意义
绝大多数旅游研究是以实证主义范式为基础
3、实证主义范式的潜在研究领域 (1)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 (2)环境影响研究领域 (3)旅游预测和建模 (4)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5)市场营销调研 (6)接待满意度研究
(三)解释社会学范式(建构主义范式) 解释社会学范式(建构主义范式) 1、范式的核心——理解(移情式参与实现) 2、本体论的基础 多重事实组成 3、认识论基础 融入社会环境中去 4、方法论基础 定性研究方法
5、批评理论范式对旅游研究的重大意义 (1)扩大少数群体的旅游机会、体验或服务的供给 (2)研究对象:单亲家庭、孤家人士、残疾人士、智障人 士、低社会经济背景人士、老人、同性恋者、妇女、接待 地居民、发展中国家雇员、发展中国家或小岛国政府 6、潜在研究领域 (1)主客互动 (2)旅游对接待地社区地负面影响 (3)当权者与无权者地关系 (4)发展中国家本土的服务业从业者与其工作条件 (5)性旅游中对未成年人的剥削 (6)旅游发展中弱势群体 (7)海外公司在接待国的纵向一体化及对本土企业产生的 影响 (8)大型事件对接待地社区诸多领域与社区居民生活环境 影响
(六)后现代主义范式 1、范式核心 (1)不存在解释社会现象的一般真理,所有 现象各异 (2)世界是混沌的,不具有预测性,与过去 和未来没有联系 2、本体论基础 根本不存在真理,只存在对现实多种解释 3、认识论基础 极端主观,研究成果多种表达方式
4、方法论基础 研究方法:描述的方法 研究结论具有多种,所有都是平等的、合理的 5、对旅游研究的意义 (1)能够透视语言和旅游现象的内在意义 (2)可以调查现代旅游现象 6、潜在旅游研究领域 (1)旅游者体验的“标准化” (2)旅游全球化 (3)虚拟旅游 (4)对“本真性旅游体验”的研究与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建构研究范蓓田彩云2012-10-10 17:06:15 来源:《旅游科学》(沪)2012年2期【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oretical Building for Tourism Service Outsourcing【作者简介】范蓓(1961-),女,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服务经济、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田彩云(1972-),女,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分析、现代旅游服务管理和休闲农业(北京100101)。

【内容提要】旅游服务外包是旅游企业提升竞争优势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和旅游业产业升级及资源优化的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服务外包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厘定了旅游服务外包的内涵,构建了旅游服务外包理论模型框架,提出了旅游服务外包的分类及其特征。

Tourism service outsourcing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for tourism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way for tourism industries to upgrade and optimize resource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related theories of service outsourcing,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tourism service outsourcing, builds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puts forward it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service outsourcing.【关键词】服务外包/理论建构/旅游service outsourcing/theoretical framework/tourism1问题的提出在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机构为突出竞争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在其核心领域,而将其非核心业务以外包的方式交由其他专业供应商完成。

发展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新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

据工信部估计,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超2700亿元,同比增长35%。

按过去5年(2006~2010)年均30%至50%的增速发展,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而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社会转型,即由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社会演进的重要标志。

服务外包业是基于服务业价值链的要素重组,是对现有旅游产业的流程再造,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旅游产业“散、小、弱、差”的战略选择。

服务外包既有利于大中型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又为小微型旅游企业拓展了生存空间,从而形成旅游业新的专业分工格局,是对于现有旅游产业要素和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构,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一次革命性的跃升。

在2010年9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服务”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明确提出,旅游业是最有可能、最有条件成为“中国服务”战略的核心产业,未来“中国服务”可以从旅游业起步。

旅游业作为一种高成长性的服务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渗透和扩张能力,将“非核心”的业务通过外包的方式加以整合、重组和创新,是旅游业在新竞争环境下的一种新的战略发展机遇。

因此,研究旅游服务外包不仅对于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保持旅游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在当下纷乱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中探索和构建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中国服务”理论体系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相关研究综述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激发国内外学者对服务外包的内涵、动因、理论基础、功能效应等方面展开了研究。

通过案例和实证研究,开展了物流、软件、金融、信息技术等等典型行业和地区服务外包实践的分析。

而旅游服务外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1)旅游服务外包整体发展的描述(王琼英,2009;项园园,2007;Lamminmaki, 2008),着重对旅游、会展及酒店等发展服务外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外包管理及发展模式、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2)旅游服务外包专项研究(杨海红,2009;陈攀,2010;杨文丽,2002;Chatzoglou, Sarigiannidis, 2009),主要集中在对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旅行社差旅、专项旅游业务,饭店业财务管理等外包的现状、动机及绩效的分析;(3)旅游业发展服务外包的作用及对产业、区域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张文建和华建平(2008)提出了商务会展服务外包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梁峰(2010)研究了服务外包对我国传统旅游价值链的影响。

总之,与旅游服务外包丰富多彩的实践相比,关于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研究相对较为薄弱。

目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对现象的描述分析或对某项具体的、职能性的服务外包业务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实践的研究以点展开,零散且存在研究空白。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旅游服务外包给予解释并对其实践进行体系化归纳和系统性梳理。

3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模型构建3.1旅游服务外包的概念范畴边界“外包(outsourcing)”一词,最早出现在1990年哈默尔(Hamel)和普拉哈拉德(Praharad)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指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生产链中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发包给第三方企业完成的生产经营方式(郑建伟,曾松,2008)。

如果外包的对象是制造业中的某个环节为制造外包,而以服务活动为对象则是服务外包。

随着全球经济从“产品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转变,服务外包成为主要的外包方式,对其概念、分类进行清晰界定是深入理论研究的前提。

迄今为止,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服务外包的概念尚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袁欣,2010):第一类是从性质的角度来界定,认为服务外包是指依据双方议定的标准,成本和条件的合约,将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外包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一种服务模式或经营方式;第二类是从类别范畴的角度来界定,认为服务外包是IT服务市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中国“服务外包”主要政府管理部门商务部也用这种方式来定义;第三类是将上述两类定义方式合并在一起的界定方式,认为服务外包是基于IT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建立在IT技术和网络平台以上的任何可外包的作业经数据化之后转移出去的业务流程和办公作业,都属于服务外包。

目前“服务外包”概念表述虽未一致,但普遍认可它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非核心业务的服务业转移。

我们认为,旅游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自身生产业务活动中非核心的旅游服务业务委托给作为第三方专业的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旅游服务外包的概念包括了如下内涵:第一,服务外包存在于旅游相关产业企业之间,外包的“外”指企业之外,是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以企业作为业务发包与承包活动的主体。

第二,企业服务活动中非核心的旅游服务业务和内容是外包的主要对象,企业在保持生产链条性质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把链条中的某个环节或区段的旅游服务业务,通过契约的方式转移给专业服务机构。

这些服务活动通常是其非核心或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但并不一定是其不重要的项目。

旅游企业缺乏技术优势的一些核心业务往往也采取外包形式,例如酒店把餐饮业务外包给外部餐饮管理公司。

第三,服务外包是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完成内部分工的一种经营行为或经济活动,是企业选择纵向一体化和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交易行为从而完成经营活动之外的第三个选择。

依据发包方和承包方企业空间和国别分布关系差异,可以把外包划分为国内和国际外包两种类型(卢峰,2007)。

如旅游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与承包方同属特定国家的企业,则属于国内外包,称“在岸外包(onshore outsourcing)”;如发包方与承包方分属不同国家的企业,则属于国际外包,称“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

如国内旅行社承接国际企业的商务旅游活动业务,便是国际旅游服务外包。

3.2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旅游服务外包的概念及内涵的界定与分析,我们构建了旅游服务外包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包括“外包的主体”和“外包的内容”两个维度。

旅游服务外包的主体,是参与完成旅游服务外包的企业,包括发包方和接包方。

旅游服务外包的内容,是指服务外包企业(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旅游外包业务,是发包方非核心的、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后台支持业务,即相关性、支持性和边缘性业务。

下面对旅游服务外包主体及其相关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3.2.1旅游服务外包的主体及其关系旅游服务外包的主体即发包方和接包方,分别是旅游服务业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旅游企业,是指为旅游者旅游消费实现提供旅游服务,在旅游消费服务领域中进行独立经营核算的经济单位,包括: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直接旅游企业,如旅行社,饭店、餐馆、旅游商店、交通公司、旅游景点、娱乐经营企业等;间接从旅游消费中获益的企业,如管理公司、旅行公司、服务公司、影视公司、出版单位、通讯设施以及食品、卫生等生活服务部门;旅游组织,包括相关的政府机构、旅游院校、旅游科研机构等(宁泽群,2005)。

旅游企业的旅游服务业务,是指企业为实现旅游消费所包含的所有生产环节和活动,既包括旅游者能接触和感知的主要旅游服务,也包括为完成旅游消费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后台运行支持和辅助功能性活动。

非旅游企业涉及面非常广,是指除旅游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或机构。

旅游服务外包主体之间通常以协议或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以及约束相互行为,彼此以旅游服务业务作为合作基点,在合约期内完成外包任务:一是旅游企业以服务供应商的身份提供其他非旅游企业所需的旅游服务,二是旅游企业把自己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的非旅游企业或把部分旅游服务业务再分包给其他旅游企业完成。

外包的类型既有单项服务外包,即将旅游业务的某一个环节外包;还有全部业务外包,即将旅游服务的整个环节全部外包。

外包至少存在两个企业,存在双方合作与多方合作关系。

发包可以是一级发包,也可以是多级发包。

同一旅游企业可能在不同的业务项目分别承担发包方和接包方的角色和职能。

对于发包方,要求企业对外包的旅游服务业务提出明确的项目需求,同时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水平、人力资源和沟通控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