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
利用Burg反褶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
第35卷第1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35,N o.1 2011年2月GEOPHY SI CA L&GEOCHE M ICAL EX PLORAT I ON F eb.,2011 利用Burg反褶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李文杰,宁俊瑞,陈世军,刘来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从反褶积原理出发,深入研究了Burg反摺积理论,详细推导了Burg反摺积公式。
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试处理,并与谱模拟反褶积方法处理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同时还能起到压制剖面上线性干扰的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关键词:Burg反褶积;地震子波;反射系数;预测滤波器;谱模拟反褶积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11)01-0127-04熵是衡量信息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标准,最大熵法最初用来解决傅氏分析时窗过小时的分辨率问题,伯格首先提出了最大熵谱分析方法[1],该方法假定时窗外的一段数据服从最大熵原则(即那里的信息不是零,而是一种最不确定的,有最大随机性的数据),从而提高了谱分析的分辨率,后来将它应用到反褶积中,称为Burg反褶积。
实际上Burg反褶积与自回归过程是完全相当的,尽管原理与预测分解相同,要求子波是最小相位,但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熊翥教授在他的著作[2]中对它的特点及其实际处理操作步骤有过详细的论述,钱绍新等人[3]对该方法也有过深入的研究,马海珍等[4]利用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对Burg反褶积理论方法及算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相关的应用程序,并完成了实际资料的测试处理,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 方法原理假设有一地震数据道为x t,子波为b t,反射系数为c t,由反褶积原理,地面记录到的地震数据x t与地震子波b t和地下反射层的反射系数c t之间存在x t=b t*c t。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及应用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及应用高爱荣,秦广胜(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摘 要:本文探索了叠前和叠后分频处理方法,提出了相应处理流程。
叠前分频处理主要是通过针对不同频段分别处理而改善噪音衰减的保真度,从而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叠后分频处理则主要用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增强地震资料识别小尺度地质体的能力。
本文通过一个楔状模型分析了分频处理的效果,分频处理结果提高了对薄层的分辨能力。
通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前和叠后分频处理,提高了地震剖面质量,实现了对含有砂体的识别和追踪。
关键词:叠前分频;叠后分频;小波变换;信号重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14—0011—02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可分为叠前分频处理与叠后分频处理。
二者的目的不同,叠前分频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频处理改善去噪结果的保真度,进而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而叠后分频处理与重构的目的,则是由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小波分频处理得到不同主频的高分辨资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料分辨能力,增强地震资料识别小尺度地质体的能力。
地震资料分频处理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傅氏变换,另一种是小波变换。
傅氏变换得到的是整个信号的频谱,难以获得信号的局部特性,也就是说,通过傅立叶变换,虽然可以了解信号所含的频率信息,但不能了解这些频率信息出现在哪些时间段上。
作为傅氏变换的改进——短时傅氏变换具有了某种局部化特征,但窗函数的唯一性限定了分辨率的唯一性,它不能根据地震信号在各个时刻的不同变化去调整窗函数。
而“反映信号高频成分需要窄的时间窗,反映信号低频成分需要宽的时间窗”,这样短时傅氏变换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遇到了许多不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人员把小波变换应用到信号处理中,由于小波函数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特别是其良好的局部化特征,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并广泛地被应用到信号处理、图像处理和地震勘探等科学领域。
地震资料解释基本方法及发展趋势
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指根据地震信息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直接为钻探提供井位。
地震勘探的地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资料的正确与否。
而要正确地解释地震资料,必须了解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性及其与地质剖面的内在联系;了解并掌握各种地质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其地震响应;要善于识别和区分地震剖面上的假象;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也要明确,在沉积岩地区,地震剖面上大多数反射是干涉复合的结果;还要明确一点,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往往具有多解性和局限性。
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涉及到基础资料的操作,而地震资料解释就是把这些资料转化成抽象的地质术语。
很显然,这种转化和转化的质量是每个解释人员的能力、想象力的综合表现,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
地震资料中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运动学信息,另一类是动力学信息。
运动学信息主要是指地震波的反射时间t0及旅行时差,同相性和速度(平均速度、层速度)等,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地震时间剖面变为深度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图,进行地质构造解释,搞清岩层之间的界面、断层、褶皱的位置和展布方向等。
动力学信息主要是指地震反射特征,如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吸收衰减、极化特点、连续性,反射波的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等。
从这些地震信息中可以提取非常有用的地层岩性信息,借此确立地震层序、分析地震相、恢复盆地的古沉积环境、预测生储油相带的分布、寻找地层圈闭油气藏。
除此之外,借助于地震波的振幅,频率、极性等动力学信息并结合层速度、钻井、测井等资料,提取岩性和储层参数,如流体成分、储层厚度及性质、孔隙度等,进行地震资料的岩性分析及烃类检测。
地震资料解释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和开发地震解释。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地震勘探方法和技术在解决地质问题过程中,主要以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为主,即利用由地震资料提供的反射波旅行时、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接触关系等。
对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
对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要地震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地震反褶积、叠加和偏移成像三大技术。
地震反褶积是通过压缩地震子波提高地震时间分辨率;叠加的目的是压制随机噪音提高地震信噪比;偏移成像包括射线偏移和波动方程偏移两大类,主要目的是实现反射界面的空间归位和恢复反射界面空间的波场特征、振幅变化和反射系数,提高地震空间分辨率和地震保真度。
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所追求的目标。
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提高分辨率的常用手段是先对地震信号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适当的处理信号在各个时刻不同的变化去调整分析的分辨率。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消化前人所提出的成果使之用于生产。
其中静校正技术、速度分析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
正文一、研究背景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引起的地壳振动,如利用炸药爆炸产生人工地震,再用精密仪器记录下爆炸后地面上各点振动情况。
利用记录下来的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概况的说,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他勘探目标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基本上可分位三个环节:野外工作、室内数据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首先是野外工作。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地质和其它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
其次是室内资料处理。
他的任务是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利用计算对野外取得的资料进行各种处理和加工,去除各种噪声,突出有效信号,得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的大概形态的地震剖面以及相关的地震波速度资料。
最后一个阶段是地震资料的解释。
由于地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地震剖面上的许多现象,既可能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也可能具有某些假象。
地震资料的解释工作,就是要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综合地质、钻井和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各反射层相当于什么层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对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做出说明,绘制出反映主要目的层位的构造图,最后对有希望含有油气的构造,提出钻探井位。
垂直地震测井_VSP_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T2:1 814 ms 2400
1900 2500 泉 四 段 :1 890 ms
2600
2000 2700
2.00
2800 2100
2900
3000
图 3 塔 13 井 VSP-LOG 桥式综合对比图 Fig. 3 VSP-LOG bridge calibration graph of Ta 13 well
垂直地震测井(VSP)与常规地震观测方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减少了噪声的影响;②提高了 地震资料纵向的分辨率。 因此,垂直地震测井在油 气勘探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3 应用实例效果分析
3. 1 利用垂直地震测井(VSP)时深关系精细标定 薄层砂体 准确的层位标定及精细解释是储层预测的前
提条件[4]。 所谓标定就是将时深曲线的时深对与子 波作褶积,模拟井旁道的地震记录,使之与原始地 震道吻合。 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声波时差曲线进行标 定,这样标定的结果对一些厚度大的标志层较为准
2010 年
李本才等:垂直地震测井(VSP)技术在薄层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111
50 SP 220 DT24
40 GR
层 位 嫩 五 段 嫩 四 段 嫩 三 段 嫩 二 段 嫩 一 段 姚2+3段 姚 一 段 青 二 段 青 一 段 泉 四 段
时间 (ms)
907
1043 1113 1240 1313 1395 1447 1757 1814 1890
(图 3 右)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仅一些厚度 大的标志层对应较好,而且葡萄花油层内部层间的 标定也极为准确。 前者将葡萄花油层标定在了一套 正相位中间,而后者将其标定在一套正负相位之间 的零相位上,对应到井上岩性反映的是一套砂岩的 底,其上部的正相位则对应一套砂岩,而这套砂岩 就是该区主力产油层。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油气田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勘探目标由过去的寻找大规模的构造油气藏转移到寻找隐蔽性的岩性油气这就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因此,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进行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地震波向地下传播过程中高频成分迅速衰减,因此,扩展或增强地震资料的高频成分,拓宽频宽是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关键。
提高地震分辨率是地震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资料处理的背景及高分辨率处理的意义和现状,其次就是介绍分辨率的概念以及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指出信噪比是影响分辨率的直接原因。
着重介绍了提高分辨率的几种方法:反褶积,叠后的有反Q滤波和谱白化。
接着是反褶积提高地震分辨率的内容,介绍了地震褶积模型,地震子波模型,分析了反褶积提高地震分辨率原理,强调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数据采集是获得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基础。
最后用几种典型的方法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并进行效果对比。
关键词:地震勘探,分辨率,反褶积,高分辨率第一章绪论1.1 地震资料处理背景油气资源是社会的工业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油气的需求与日俱增。
油气大多都是埋藏在地表以下,获取准确的地下油气藏分布信息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长期以来,为了获取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信息,人们发明了三类方法: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
物探法是一种间接法,其中之一的地震物理勘探法是查明地质构造最有效的方法。
地震勘探所依据的是岩石的弹性,其基本工作方法是在地表布置测线,在浅井中用炸药震源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向下传播,当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发生反射或折射。
人们在测线的一些点上用专门的仪器记录地震波,得到地震记录。
由于接收的地震波经过了地下地层介质的改造,就带有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有关的各种信息,诸如时间能量、速度、频率等。
从地震记录中提取这些信息,就有可能推断解释地质构造的形态,含油气地层的分布等信息[1][2]。
地震物理勘探主要分三个步骤: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薄层预测技术概述
薄层预测技术概述邓和平(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随着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发展,地震勘探已从传统的构造研究发展对岩性圈闭、缝洞、薄储层等隐蔽性油气藏的研究。
针对薄层的厚度薄、变化大、横向连续性差和各向异性强的特点,提高对薄层的识别、追踪和评价的有效性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为此,将地震解释技术、测井参数反演技术、沉积相和层序等有关方法技术以及地震信息对薄互层储层进行综合识别研究。
本文主要概述对薄储层的研究,从地震出发,结合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谱分解、地震属性及边缘检测等技术识别薄储层,从而提高钻井资料。
关键词:薄互层储层;地震属性;波阻抗反演;边缘检测;谱分解;储层预测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希望用地震数据体识别岩性、油水特性,但大多数储层都是隐蔽性油气藏,多年来,形成了多种方法进行油气预测,结合前人的现有技术,运用边缘检测技术可以更加有效的识别薄层。
本文主要是针对薄储层进行研究,所开展的工作都是基于薄储层,首先从基本地震属性出发,运用边缘检测技术结合谱分解技术来识别薄储层。
1 地震属性技术地震属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地震构造解释、地层分析、油藏特征描述以及油藏动态检测等领域,而根据属性分析最终定义的精确油藏模型,可用于钻井决策、估计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一般来说地震属性按提取方式和应用领域可分为: 建立在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基础上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振幅、波形、频率、衰减特性、相位、相关性、能量和比率等; 以油藏特征为基础的地震属性类型,包括表征亮点、暗点、不整合圈闭、含油气异常、地层不连续、岩性突变、构造突变等的地震属性。
通过复地震道分析、振幅特征分析、频谱或功率谱分析、自相关分析及自回归分析等可得到大量的属性参数,用于研究储层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分为叠前地震属性分析和叠后地震属性分析[1-9]。
2 地震反演地震反演成果在精细油藏描述及储层横向预测等研究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较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岩层的岩性及物性的展布特征,可间接地反应出储层含流体性质的变化特征,借此能够大大提高钻井的成功率。
地震资料解释基础复习题
地震解释基础 复习题1.为什么并非每一个地质界面都对应一个反射同相轴?子波有一定的延续长度,若地层很薄,相邻分界面的信号可能会重叠到一起形成复合波,导致无法分辨界面。
所以一个反射同相轴可能包含多个地质界面。
2.影响地震资料纵向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分辨率的实质是什么?1)激发条件——激发宽频带子波——井深、药量、激发岩性、虚反射、激发组合2)接收条件——检波器类型、地表岩性、检波器耦合、组合方式、仪器响应3)近地表低降速带的影响4)大地滤波作用、地层速度实质:提高主频,拓宽频带3.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横向分辨率?偏移是提高地震勘探横向分辨率的根本方法提高横向分辨率的核心是减小菲涅尔带的大小,菲涅尔带的极限 :h=0,所以菲涅尔带减小到极限L=λ/4,所以偏移能提高横向分辨率。
4.地震剖面的对比方法1)掌握地质规律、统观全局在对比之前,要收集和分析勘探区的各种资料。
研究规律性的地质构造特征,用地质规律指导对比解释。
了解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方法及相关因素,以便准确识别和判断出剖面假象。
2)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在一个工区有多条地震剖面,应先从主测线开始对比工作,然后从主测线的反射层延伸到其他测线上去。
(主测线:指垂直构造走向、横穿主要构造,并且信噪比高、反射同相轴连续性好的测线。
它还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最好能经过钻探井位。
)3)重点对比标准层对某条测线而言,可能有几个反射层,应重点对比目标层(或称为标准层,标准层:具有较强振幅、连续性较好、可在整个工区内追踪的目标反射层。
它往往是主要的地层或岩性的分界面,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本身就为生油层、储油层)。
4)相位对比反射波的初至难以辨认,采用相位对比。
若选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的某同相轴进行追踪,为强相位对比。
在各个剖面上对比的相位应一致,否则会造成错误的解释。
反射层无明显的强相位,可以对比全部或多个相位,为多相位对比。
也可用整个波组的所有相位对比,提高解释的正确度。
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_关达
第25卷第2期2002年4月勘探地球物理进展Progress i n Exploration GeophysicsVol.25,No.2Apr.2002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关达,张卫红(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薄储层、隐蔽性较强的圈闭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在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达不到地质要求的情况下,解释环节在目标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结合实例论述了在碎屑岩目标储层预测阶段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说明通过加强储层特征与地震响应、有效信息提取技术、沉积相和层序等综合性研究,开拓解释思路,提高解释技术并合理地加以运用,将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解决薄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薄层;地震资料解释;分辨率;地震属性;反演;3D可视化;相干分析中图分类号:P63114+41文献标识码:A在油气盆地的勘探早期,人们首先发现的是与大型的背斜有关的油气田,地震解释的主要内容是追踪标志反射层,制作等深度图,确定构造形态,寻找背斜圈闭。
到盆地勘探的成熟期,挖掘一个盆地油气储量的主要途径是需要努力地去寻找那些隐蔽性强、非常薄、延伸小又有经济价值的储集层,相应地,地震资料解释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并逐步由构造地质解释向结构解释、物性解释方向发展。
但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突出的问题:地震采集、处理相关技术的发展跟不上地质需求的发展,解释对象的缩小与分辨率的提高是不协调的。
因此地震勘探专家特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必须面对巨大的挑战。
多年来,地球物理学家们针对利用地震资料解决薄层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林赛、纳斯和麦克尔早在1975年就利用简单的/等幅反极性模型0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讨论。
N. S.奈德尔在1986年出版的/褶积模型0一书中也进一步阐述了薄层的响应问题。
他认为:/在调谐厚度以上,波峰到波谷的时间间隔是地层厚度估计值的一个可靠的度量;在调谐厚度以下可以校准峰到谷的振幅并从而确定出地层厚度的估计值[1]。
提高薄层测井资料解释分辨率的新方法
厚度为dz的无限延伸的水平地层对视电导率 的相对贡献为gzdz,其中gz为纵向微分几何因子, 它决定仪器的纵向分辨率。
(2)传播效应校正
由于导电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作用,在均匀介质中 测得的视电导率σ a与介质的真电导率σ 不同,对于 双线圈系:
P为传播系数
复合线圈系
对于六线圈系,当σ =1Ω -1.m-1时, 这个比值只有0.779,也就是说由于 导电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使得测量 值与实际值的误差高达22%。
考虑到传播效应的影响,式(3)变为σa=f(σa)×g(z)σ
通过取值 拟合法得 到1.0 m 深感应的 传播效应 校正 系数f(Ra) 随视电导 率Ra变化 而变化的 关系式。
(3)确定薄层电导率
将1.0 m深感应的微分几何因子曲线分割成许多 薄层,则 σa=f(σa)(C1σ1+C2σ2+C3σ3+C4σ4+…+Cnσn)
提高薄层测井资料解释分辨率的新方法
报告人:张美洲,杨凯澜
引言
在我国,许多油田主力厚油层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随着 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薄层将成为挖潜增产的主要对象。在江苏的 陈堡、沙埝等油田阜宁组含油气层系中,存在大量的薄储层,一般 解释为干层、水层甚至没有解释。这表明目前常规测井方法及解释 软件不能解决薄油气层的评价问题。 薄层将成为挖潜的主要对象,因此薄层的测井与评价处于重要的 地位。但是,由于仪器纵向分辨率的限制,薄层的测井响应值受环境 的影响较大,使薄层的测井响应显示不明。常规测井曲线的纵向分 辨率普遍较低,使得其幅值不能达到薄储层的真值,因此降低了薄储 层含油饱和度计算精度,为了提高薄层评价和解释的精度,需要提高 测井曲线的分辨率。
• •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提纲引言一、数据加载二、置道头三、静校正四、叠前噪音压制五、振幅补偿六、叠前反褶积七、动校正、切除与叠加八、剩余静校正九、倾角时差校正(DMO) 与叠前时间偏移十、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十一、叠后噪音压制引言地震勘探分三个阶段。
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
其中地震资料处理是连接野外采集和资料解释的关键环节。
所谓地震资料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助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直观的、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野外地震资料中包含着有关地下构造和岩性的信息,包这些信息是叠加在于扰背景上且被些外界因素所扭曲,信息之间往往是互相交织的,不宜直接用于地质解释。
因此,需要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进行室内处理。
常规处理流程,数据输入→置道头→静校正→叠前噪音压制→振幅补偿→叠前反褶积→抽cmp道集→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剩余静校正→DMo或叠前时间前移→叠后褶积→随机噪音衰减→偏移→时变滤波,增益一、数据加载1、数据输入:将野外磁带数据转换成处理系统格式,加载到磁盘上;2、输入数据质量检查:炮号、道号波形、道长、采样间隔等等。
二、置道头●道头: 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个固定字节长度的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为道头。
如第8炮第2道,第126MP等。
观测系统定义: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按收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井放入地震教据的道头中。
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道都可以从道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炮、哪一道? CIP号是多少?炮检距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
后续处理的各个模块都是从道头中获取信息,进行8的处里,如抽MP道集,只要将数据道头中cmP号相同的道排在一起就可以了因此道头有错误,后续工作也是错误的。
提高地震勘探解释精度、分辨率
两种DDM法:
地震资料 “处理”与“再处理” 的区别
地震资料处理中原始数据与成果数据对比
(A)按常规地 震方法处理的时 间剖面--无断层--成果数据
(B)只做了静 校正的时间剖面 --看不出有断层--原始数据
返 回
成果数据 经用DDM 法处理后, 有一条断 层,断层 附近曲线 相似性较 差
返 回
中 原 油 田
XX2井、 XX401
对 比 图
某油田xx2井工作区平面图
某油田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某xx2井 附近地 震道数 据处理 的密度、 深度柱 状图
xx 201、xx202 井 的 验 证
项 目 钻孔资料
3650-3744m 三个岩性段 埋深及断层
××01探井 常规处理 DDM处理
3780-3908m 3663-3780m
原始数 据经用 DDM法 处理后, 有两条 断层, 曲线相 似性好
同一条地震勘探资料的两种数据
仅作过动、静校正的时间剖面
仅作过静校正的时间剖面
作过动、静校正的地震数据经DDM法处理后 的深度、密度曲线
依据曲线特征 和特殊物性层 必须解释出两 条断层,但这 两条断层从沉 积、构造两方 面都解释不通。 造成这种结局 的原因,就是 对原始数据在 作动校正时进 行了修正。
详细理论 推导请见 “瞬论与 电磁波法 勘探”第 十章
利用DDM法理论计算公 式,处理地震道数据后 得出的 特殊物性层柱状和深度、 密度曲线与实际地层剖 面对应的效果
这是某地震道(在钻孔旁侧)传统处理方 法的数据和曲线图
某地震道的数据数据
还是上面的数据,使用DDM法处理软件就可得出 如图2的岩性柱状剖面,与钻孔资料70%以上符合
关于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几点认识
以大 江东 汽车 产业 园为新 能源产 业化基 地 , 加快 高端要 素集 聚 , 促进 汽车
及零部件 产业 发展 。 东风裕 隆 、 广汽吉 奥 、 青 年莲 花3 家整车企 业相 继投产 , 万 向 电动汽 车走 在新 能源 发展前 沿 。 在整 车企 业带动 下 , 全 区汽车零 部件企 业数 量
力提 升 , 全 面推进 技术 、 产品、 品牌 、 管理、 营销 手段创 新 , 企业 核心 竞争 力不 断 增强。 突 出抓 好技术 创新 、 管理创 新 、 两 化 融合创 新 。 加强产学 研合 作、 关键技术攻 关 以及 企业人 才培训 , 加快发展 理念 、 体制 机 制、 企业管理 等方面 的创新 全年实 现规 上高新 技术产业 销售产值 8 4 7 . 7 亿元 , 同 比增 长 1 7 . 2 ‰ 实现新 产 品产值 1 2 1 4 4 L 元, 同 比增 长 1 7 %, 新产 品产值 率 达2 4 %。
理 论 广 角
C hi na S Ci e n c e a nd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i e w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做 强 做 大 工 业 企 业 的 对 策 研 究
丁关根
( 以杭 州萧 山 开发 区为 例 浙 、 扛 国泰 密封 材料 股份 有 限公 司 ) [ 摘 要] 笔者 通过 对本 地 区工 业企 业 发展 现状 , 解析 阻碍企 业 发展 的主 要 成 因 , 并着 重探 讨 推进 企业 做 强做 大的 方 式和途 径 , 以期对 “ 十二 五 ” 时 期工业 稳 健 发展 有所 裨益 。 同时, 也对 企业 管理 具有 一定 借 鉴和参 考 作用 。 [ 关键 词] 工业 企 业 做 强做 大 研 究 中 图分 类号 : F1 2 7.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9 1 4 X( 2 0 1 4 ) 2 1 — 0 3 2 5 — 0 2
地震资料的处理体会Y
地震资料的处理及特殊处理方法一、地震资料的纪录格式SEG-D、SEG-Y格式最为常用:Y格式的道序如下:这里的间隙是物理间隙,不是指字节其中卷头由2部分组成,第一部分40张卡片,每张80列,即80字节,这样第一部分共计3200字节;第二部分为二进制卷头编码数据,共400字节长。
卡片上纪录着工区名、测线号、采样间隔、纪录长度等信息。
可打印出来。
二进制卷头(400字节)纪录信息如下:1-4 byte:作业鉴别号5-8 byte :测线号9-12 byte:磁带卷号13-14 byte:每个纪录内得道数17-18 byte:采样间隔21-22 byte:每道的样点个数25-26 byte:数据样点格式1、浮点数(4字节)2、定点数(4字节)3、定点数(2字节)4、带增益码的定点数(4字节)27-28 byte:CDP号29-30 byte:道选排方式1、炮序2、CDP选排3、单次覆盖4、水平叠加55-56 byte:测量系统1、公制,m2、英制,in在卷头之后为地震道,每一个地震道由道头加数据两部分组成。
道头和数据之间没有间隙,道头的长度为240字节长,道头后面跟着数据,一般为32位浮点数。
240个字节安排如下:1-4字节:该道在测线的顺序号4-8字节:该道在一卷磁带内的顺序号9-12字节:原始野外纪录号(炮号)13-16字节:该道在原始炮中的道号21-24字节:cdp号29-30字节:道鉴别编码1、地震道号2、死道3、全零道4-8辅助道115-116字节:本道采样点数117-118字节:采样间隔二、反Q滤波由于大地的滤波作用,地层可作为一个滤波体系。
从能量衰减意义上看,Q 值就是存储能量与消耗能量的比率,它代表了岩石的一种固有属性。
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频率愈高,时间愈长,衰减愈快。
反Q滤波就是对地震纪录进行频率、振幅、相位的补偿。
三、提高剖面信噪比方法1、多项式拟合技术地震纪录在单炮纪录和水平叠加剖面上都表现为能量渐变和波形渐变,随深度的的增加,道与道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好。
地震预测准确性提升的技术创新
地震预测准确性提升的技术创新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对于预警和灾害防护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震预测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一些技术创新,这些技术帮助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首先,声波导波法是一种可以提高地震预测准确性的技术创新。
声波导波法通过利用地下介质中的声波传播特性,来探测地震前兆信号。
这种方法通过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定位地震源的位置和深度,并提供地震的预警信息。
相比传统的地震仪观测方法,声波导波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提前预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地震模拟技术也可以提升地震预测的准确性。
地震模拟技术利用地壳形变、地震断层运动等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的发生和传播过程。
通过不同的模型和参数调整,可以模拟出不同地震场景,进而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破坏程度。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机理和规律,提高地震预测的精确度。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也为地震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从海量的地震观测数据中发现潜在的地震前兆信号和模式。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学习,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
与传统的地震预测方法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复杂的多变量数据,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此外,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也可以通过空间技术的创新得到提升。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面积的地表形变监测,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信息。
这些数据与地震前兆信号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震预测信息。
此外,地下监测技术如地下应力观测和地下液体压力监测也可以为地震预测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最后,无线传感器网络也是近年来在地震预测准确性方面取得的重要技术突破。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地壳变形、地震前兆信号等。
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从而提供准确的地震预测信息。
滩浅海地区如何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对策
滩浅海地区如何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技术对策摘要: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地震资料品质的好坏其意义不容小觑,它往往决定是否能快速的发现油气藏,也是开发过程中能否进一步挖掘隐蔽油气藏的关键。
随着老油田进入油气开发中后期,早期的地震资料处理技术与成果已无法满足精细开发的需求。
归其因素有多方面,外因有技术水平受限和地表复杂多样,内因有地震资料本身识别精度有限等。
随着滩浅海地区旅游业,船舶业的快速发展,要想将处于滩浅海地区的老油田实现高效开发,重新进行地震资料采集难度太大,加之地震资料本身识别有限,唯有提升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品质。
鉴于此,文章对滩浅海地区如何提高地震资料品质进行了技术探讨与应用。
关键词:老油田;地震资料品质;具体应用前言:赵东油田位于渤海湾的滩浅海区内,1993年同海外合作开发,已勘探开发近三十年,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
该油田自2003年开发至今,一致保持高效开发的节奏,也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但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其优质资源越来越匮乏,为了保障该油田持续稳产高效,需要加快挖掘出一批优质的油气资源进行接替,因此对地质资料的品质要求也更为严苛。
但该油田所处海域是黄、渤海渔业生物资源的主要繁殖地之一,基础生产力较高,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历史上有各种海洋生物600余种;且处在近岸捕捞功能区之中,其周边分布有池塘养殖区、盐田、渔港、滩涂和潮间带贝类养殖业,距离航道较近,因此,针对该油田进行地震资料重新采集难度太大。
加之地震资料本身识别有限,为挖掘新的优质资源,对赵东油田地震资料重新处理,技术攻关势在必行。
1、重新处理存在的难点该油田存在三块采集资料,涉及了从陆上到滩涂(过渡带)再到浅海,且采集年代为2003年至2006年,采集方式有炸药激发陆检接收、气枪激发海底接收等均有较大差异,导致处理难度加大。
由于陆上和海上采集到的资料存在各种干扰噪音,造成资料信噪比差异较大。
海上采集的原始记录噪音主要为低频噪音和高频噪音,这是由海上采集的特点及高灵敏度的接收仪器和全频带接收造成的;面波无论在海上或陆上都比较发育,所处频带为 0-11Hz,其主频在7 Hz左右;陆地资料由于地表的和构造的差异信噪比差异较大,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方,原始资料的信噪比稍低,在构造相对平缓的地方,资料的信噪比要高一些。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绝对有用
二、置道头
3、观测系统检查 利用置完道头的数据,绘制炮、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炮点、检波点位置图
线性动校正图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震道的振幅能量分布均匀合理 。 基本假设:近地表不均匀因素对地震记录影响十分复杂,把各种因素同
时加以考虑会使问题变得十分棘手,甚至无法解决。为了使问题简化并满足 地表一致性要求,一般作如下假设:
(1)地表振幅影响因子对整道是一个常数,它是震源强度、表层衰减、 检波器耦合等影响的总和系数。
(2)各振幅因子保持地表一致性原则。即不管波的传播路径如何,同 一道集内所有道将具有同一补偿因子。如:同一炮的所有道将具有同一炮点 的补偿因子,同一检波点所有道将具有同一检波点的补偿因子。
受大地滤波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路 程的增加,分辨率逐渐下降。反褶积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大地滤波作用的影 响,恢复反射系数,提高地震记录对地下岩层的刻画能力。
反褶积前
反褶积压 缩子波后
反褶积后
六、叠前反褶积
1、为什么要进行反褶积
(1)在反射法地震勘探中,由震源产生的一个尖脉冲,在地层中传播,经
静校正
1、静校正基本原理 Es h
Es-h-D Ts=-(Es-h-D)/v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研究地区的应用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研究地区的应用【摘要】地震是地球表面突然释放能量所导致的地质现象,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影响。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研究地区的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从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的概述入手,介绍了该技术在地下构造研究、地震前兆监测、地震预测模型、震源机制研究以及地震灾害防范与减灾中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应用研究,展示了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地震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结论部分进一步强调了这项技术对地震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地震研究提供更加精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震影响、分辨率处理技术、地下构造、地震前兆监测、地震预测模型、震源机制、灾害防范、减灾、地震研究、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地震影响及重要性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的一种自然现象,经常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灾害和损失。
地震对人类和地球环境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人员伤亡,还可能引发火灾、洪水等次生灾害。
地震还会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如地表沉降、河流改道、土壤液化等。
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地震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破坏性,导致了人们对地震学的研究迫切需要发展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技术手段。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通过处理地震波形数据,能够对地下构造、地震前兆、地震预测模型、震源机制等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为地震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加强对地震影响及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地震研究的水平和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1.2 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概述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是一种在地震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
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
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
关达;张卫红
【期刊名称】《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年(卷),期】2002(025)002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薄储层、隐蔽性较强的圈闭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在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达不到地质要求的情况下,解释环节在目标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实例论述了在碎屑岩目标储层预测阶段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说明通过加强储层特征与地震响应、有效信息提取技术、沉积相和层序等综合性研究,开拓解释思路,提高解释技术并合理地加以运用,将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解决薄层问题的能力.
【总页数】6页(P19-24)
【作者】关达;张卫红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
京,210014;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1
【相关文献】
1.提高PHC桩抗地震能力的技术途径:利用混凝土的侧向限制作用来改善其弯… [J], 蒋家奋
2.提高薄层测井资料解释分辨率的新方法 [J], 施振飞;许海萍;高宏祥;陈国鑫;朱德
怀
3.提高地震资料解释准确性的方法研究 [J], 唐顺卿
4.建设科学、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提高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能力--试论当前地震监测台网的三大弊病与三点建议 [J], 汪成民
5.应用改进的相干算法提高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精度 [J], 闫德庆;杨飞鹏;郭淑敏;董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第 *0 卷
高速、 高波阻抗的特征, 可截取准确的速度或阻抗 门槛值将砂泥岩层分离, 但有些沉积环境下 (如潮 坪相、 泻湖相等) , 泥岩中夹杂着膏盐等特殊的岩石 成分, 或者是砂岩疏松 (风化层) 等, 可导致砂岩速 度与泥岩速度无明显的界限, 如图 ! 中显示了工区 内 "! 井石炭系 #$%& 组目的层段的自然电位 ’( 与 声波速度的交会分析结果。两个能量团分别代表 了砂岩和泥岩的散点分布, 纵向上速度值有重叠区 域, 反映砂泥岩层的速度无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 况下, 仅利用地震资料预测砂岩储层会有较大的风 险。
第!期
关达等 0 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
!)
数重要的是速度和密度, 其他参数视勘探程度而 [!] 定 。 例如, 塔河工区石炭系顶部被认为具辫状三角 洲河流相的沉积特征, 顶部砂层已获得良好的油气 显示, 是该区油气勘探重点目标之一。模型分析结 果随该砂层厚度的增加地震反射具有 “亮点” 响应 特征。 但我们知道, 理想化的模型分析毕竟不能完全 模拟出复杂的地层结构和波场特征, 因此, 在模型 分析的基础上, 对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并 与模型分析结果对比, 以加深认识, 保证储层预测
表)
井 号 %) %! %" #" #+
区, 对下一步储层识别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
有效信息提取技术
当基础的标定解释过后, 如何从地震记录中提 取振幅、 频率等与储层变化有关的属性信息, 利用 现有的地震资料实现储层与圈闭的预测是薄层研 究的又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 与之相关的解释性 技术 (或称解释阶段的补充处理技术) 发展迅猛, 如 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属性提取技术、 相干分析、 "/ 可视化技术等, 这些技术能从复合地震波场中快速 准确地识别、 提取隐藏着的有效信息, 强调出波场 的某种特性, 预测储层的展布, 增强地震资料分辨 储层甚至含气性的能力, 在各油田勘探成熟期、 开 发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 地震反演技术 目前常用的是基于模型的反演技术, 主要包括 提取子波 (直接用井旁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求取 法、 地震资料振幅谱求取法、 目标函数修正法) 、 建 立初始模型 (建立井中波阻抗模型、 沿地震层位内 插为初始波阻抗模型) 、 约束反演 (定义目标函数, 直到目标函数合乎要求) 、 加低频形成绝对波阻抗 等过程; 然后通过应用大量的岩心资料及交会分析 得到的波阻抗和孔隙度函数方程, 进行速度、 孔隙 度等二级、 三级反演, 获得多种属性参数体, 直接识
收稿日期: !##! 8 #" 8 #-。 作者简介: 关达 (",($ 8 ) , 女, 高级工程师, ",2( 年毕业 于长春地质学院, 现从事地震解释工作。
的振幅、 波形宽窄的变化被定义为薄层厚度的函 数, 这正是利用地震资料解决薄层问题的理论基 础。 但实际上, 在极其复杂的反射波场中, 很难找 到一种函数关系式来准确描述振幅与薄层厚度之 间的相关性。一方面, 陆相砂泥岩沉积结构复杂、 横向变化大且为不等厚互层; 另一方面, 影响反射 波振幅的因素很多且复杂, 势必导致利用薄层的振 万方数据
["] 谷的振幅并从而确定出地层厚度的估计值 。 ” 波
地震资料解释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 地震资料解释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解 释思路拓展, 研究领域扩大, 以及解释技术的提高, 使薄储层的识别、 追踪、 评价的有效性增强。本文 结合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石炭系 3456 组储层预测 工作实例, 说明了在沉积环境变化复杂, 单层厚度 仅为几 7 至十几 7 砂泥岩薄互层的情况下, 通过 加强储层特征与地震响应、 有效信息提取技术以及 沉积相和层序等综合性研究, 提高了地震资料解释 薄层的能力。
第!期
关达等 ) 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
提高地震资料解释薄层能力的途径
关 达, 张卫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江苏 南京 !"##"$)
摘要: 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 薄储层、 隐蔽性较强的圈闭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在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达不到地质要求的情况下, 解释环节在目标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实例论述了在碎屑岩目标储层 预测阶段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手段, 说明通过加强储层特征与地震响应、 有效信息提取技术、 沉积相 和层序等综合性研究, 开拓解释思路, 提高解释技术并合理地加以运用, 将有效地提高地震资料解决薄层问题的 能力。 关 键 词: 薄层; 地震资料解释; 分辨率; 地震属性; 反演; 相干分析 %& 可视化; 文献标识码: + 中图分类号: ’(%")$ * $"
通过设计厚度不等的砂泥层状模型, 正演其合 成记录, 通过对记录的振幅特征、 频率特征与薄互 层单层厚度、 层间结构等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 半 定量、 定量地确定薄层的厚度及岩性变化情况。也 可依据地质模型和层序结构模型建立岩石物理模 型, 进一步进行地震模拟。模拟和验证地震反射特 征、 储集性能、 含油气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参
"
储层特征与地震响应
根据钻、 测井资料分析储层岩性、 结构和沉积
微相特征, 并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剖面加强储 层的地震、 测井响应模式研究, 是目标储层预测中 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研究内容。 ")" 储层特征研究 把地震记录看作是地震子波与地层反射系数 序列的褶积, 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础。 波阻抗是地震反射波所包含的关键性参数, 也是唯 一的能直接将地层岩性—测井—地震记录紧密联 系起来的 “桥梁参数” , 它与测井数据可直接对比, 如声波阻抗和泊松比等, 所以波阻抗特性研究是储 层特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 砂岩储层相对于泥岩具有明显的
因此, 依据钻、 测井资料, 开展自然伽玛、 密度、 中子、 声波、 孔隙度等测井资料的统计和交会分析, 可以很好地了解储层段与上下围岩的速度差异, 确 定砂岩的速度或波阻抗的数值区间, 了解孔渗属性 变化或含气性对速度产生的影响, 并筛选出储层识 别的有效物性信息, 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对储层特征认识的程度影响着储层预测结果 的可靠性, 所以应同时注意了解碎屑岩的孔隙性 质、 致密程度、 胶结充填情况等岩性特征, 开展沉积 旋回分析和沉积微相分析, 判断可能形成的圈闭类 型、 含油气特征。这也是预测研究的基础工作。 !)* 精细的储层标定 准确的储层层位标定是预测研究的关键环节, 我们必须首先知道目标储层产生的反射能量到底影 响了哪个地震波峰或波谷。目前油气田中大部分钻 井都有全井段的声波、 密度测井资料, 部分钻井有 +’( 测井资料,+’( 测井资料能建立良好的时深关 系, 但由于其垂向分辨率较低, 一般应用于大套地层 标定, 而声波、 密度测井垂向分辨率很高, 所以合成 地震记录通常被用来解决目标储层的标定问题, 两 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精细标定的目的。图 * 中合成地震记录准确地标定出了目标砂层的响应位 置, 那个波谷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油气层
万方数据
!! 别并追踪储层。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第 !& 卷
某种属性并进行剖面和平面的表征, 可以直接指示 出储层或含气性的发育情况。地震属性种类繁多, 千差万别, 目前已经能提取的地震属性达 #$ 余种, 但振幅、 速度、 波阻抗、 频率属性等仍是最常用的。 属性提取的计算方法一般有瞬时属性 (逐个样 点计算) , 层位属性 (在一定的时窗内计算) 和平面 属性 (沿时间切片或层位切片计算) 。其中瞬时地 震属性和平面地震属性主要应用于构造解释, 有效 地识别层位、 断层、 裂隙发育带; 沿层地震属性主要 被应用于储层及流体性质预测等。 如为了了解石炭系顶部砂层的发育情况, 沿波 层提取了振幅属性平面表征图, 见图 ’ 中右 图, 深色区域代表了强振幅区, 易于进行地质解释。 %$ & 峰
钻井的振幅、 频率属性与砂体 及含气体之间的统计结果
层 位 频 中 低 中 低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率 振幅值 -)!+ ’! )!+ ’! )!+ ++ )!+ ". )!+ 含油气情况 油水层 气 油 气 水 气 干 气 干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层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油组
幅响应特征判断薄层厚度的有效性降低, 因此加强 在油气盆地的勘探早期, 人们首先发现的是与 大型的背斜有关的油气田, 地震解释的主要内容是 追踪标志反射层, 制作等深度图, 确定构造形态, 寻 找背斜圈闭。到盆地勘探的成熟期, 挖掘一个盆地 油气储量的主要途径是需要努力地去寻找那些隐 蔽性强、 非常薄、 延伸小又有经济价值的储集层, 相 应地, 地震资料解释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 并逐 步由构造地质解释向结构解释、 物性解释方向发 展。但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地震采 集、 处理相关技术的发展 此地震勘探专家特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必须面 对巨大的挑战。 多年来, 地球物理学家们针对利用地震资料解 决薄层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显著的成 果。林赛、 纳斯和麦克尔早在 ",-. 年就利用简单 的 “等幅反极性模型” 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讨论。 /0 “褶积模型” 一书中也进 1 0 奈德尔在 ",2( 年出版的 一步阐述了薄层的响应问题。他认为: “ 在调谐厚 度以上, 波峰到波谷的时间间隔是地层厚度估计值 的一个可靠的度量; 在调谐厚度以下可以校准峰到
图!
"! 井目的层段声波速度与自然电位参数交会分 析图
图*
( ,) 及合成记录标定 ( -) 图 "! 井 +’( 标定
!). 储层地震响应特征研究 岩石物理特性的变化会影响地震波场, 接下来 要研究储层性能或含油气性的变化对该波峰或波 谷是如何影响的, 并用振幅、 频率、 波形等地震属性 定性、 半定量地加以定义, 确定和量化储层特征。 模型分析技术、 地质统计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技术 手段。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