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2节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三、四节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三、四节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意义,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知道比热容的单位。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教学难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比热容知识的应用●教学准备酒精灯、金属盒、温度计、铁架台、水、沙子、弹簧测力计。
●教学课时:2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 月 27 日●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经验知道,要烧开温度相同的一壶水和半壶水时,一壶水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若都是一壶水,温度低的那一壶水吸收的热量多。
那么,将相同质量的铜块和铁块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学生讨论回答后,出示课题:第三节比热容。
二、进行新课1.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的差异。
(2)猜想与假设:水升高的温度少,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水和沙子升高的温度相同;水比沙子的吸热能力强。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用水和沙子作为研究对象,装置如课本图16.3-1、16.3-2所示,在两个金属盒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用酒精灯加热,用温度计测量吸收热量后的温度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一部分以水为探究对象,另一部分以沙子为探究对象。
①实验步骤:用温度计记录加热前水和沙子的初温t1。
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记录水和沙子的末温t2。
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物质质量m(g)初温t1(℃)末温t2(℃)升高温度(℃)加热时间t(min)水沙子(5)分析与论证:问:沙子温度升高较快,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要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相应应该怎样操作?结论: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不同(6)评估与交流:①学生各组实验数据不一致所产生的原因?②对实验中存在的热损失,有什么改进方法?2.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热和能》教师用书word版
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六章热和能》教师用书(纯word版)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4、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8、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9、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全章概述本章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
先介绍分子运动论,开始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
接着讲述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
然后从内能的改变引入热量、比热容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讲内能的利用,介绍内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最后给出能量守恒定律,使全章知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首先介绍了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并对分子的大小进行讨论,使学生对分子的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通过演示扩散现象,使学生从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来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冷水和热水中一滴墨水扩散快慢的比较,让学生讨论出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第二节“内能”。
本节在分子运动论知识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
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内能做功的事例引出内能的概念。
通过两幅漫画使学生联想分子由于热运动具有动能,由于相互作用具有势能。
教材从炽热的铁水和冰冷的冰块都有内能,说明了内能的普遍性。
由于教材把宏观量(温度)和微观机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联系起来了,使学生对内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六章《热和能》二、《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13.2内能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课时课型复习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能力目标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传递三年以来,内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的考点有: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性质及内能改变的途径.主要题型有选择题与填空题.器材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课前感悟复习旧知:1.什么叫动能?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什么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机械能?学生回忆复习旧知创造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火箭和导弹图片,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引入课题。
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探索科学的美好情操。
引入课题:“内能”引导: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
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明确学习内容。
思考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自学导航预习提纲问题预设1、为什么说物体具有内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2、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内能?3、同一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什么现象可以看出来?铁水和冰山谁具有的内能多?总结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4、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5、一根铁丝,你有哪些办法使它的内能增大?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7、什么叫热量?热量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8、举出几个生活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9、观察P129图16.2-5两个实验并回答实验中提出的问题:(1)把活塞迅速压下时,观察发生的现象,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0、(2)图乙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内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11、在上述实验中是通过什么来改变物体能能的?12、 2009年12月7日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引起全球关注,因为如果达不成预期目标,后果将不堪设想:已经受淹的图瓦卢将因海水的上涨彻底沉入大海,马尔代夫不得不花费巨资在国外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都将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阅读P129“STS地球的温室效应”为减轻地球的温室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课前学生阅读课本,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个别学生会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就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班内讨论。
第二节 内能
第十六章:热和能第二节内能1课时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含义。
2、知道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等因素有关。
3、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1、内能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内能的概念新知铺垫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什么是机械能?情境引入:演示实验(1)大试管中装适量水,软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软木塞冲出去。
提出问题:水蒸汽为什么会把软木塞冲出去?(2)摇晃一瓶密封的可乐,迅速打开瓶盖,可乐喷洒出来。
提出问题:剧烈摇晃过的可乐为什么会猛地喷洒出来呢?新知建构:出示一组图片,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引导学生讨论形成内能概念。
宏观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弹簧发生形变而具有势能,那么在微观上,物体内每个分子都有什么形式的能呢?【精讲点拨】:(1)物体内有大量的分子,宏观上只研究一个分子的能量没有实际价值,我们类比机械能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所有分子的能量。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内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机械能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
(2)讨论观察:温度越高,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讨论:一定质量的某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有关呢?结论: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 《热和能》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六章《热和能》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教案:内能一、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计算公式。
3.理解内能转化与守恒的概念。
4.了解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并能够应用其实例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内能的计算。
3.内能转化与守恒。
三、教学难点1.内能转化的几种形式。
2.内能守恒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内能的概念,提问学生物体内部是否存在一种能量,并与热相关。
学生可能会提到热能、温度等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即物体内部具有的能量。
然后,进一步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内能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3.实验示范(15分钟)教师进行一个与内能相关的实验示范,例如将一杯温度较高的水倒入另一杯温度较低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高的物体冷却时热量的减少及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同时,提出进一步思考:这其中是否存在能量守恒的现象?4.计算公式(10分钟)教师介绍内能的计算公式,即内能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
同时,向学生解释热容量的概念,并进行例题演示。
5.内能转化与守恒(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的问题,例如物体的内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然后,介绍内能守恒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内能转化与守恒的实际应用。
6.练习与讨论(15分钟)学生进行内能计算、内能转化与守恒的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练习与讨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7.拓展与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内能转化与守恒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拓展讲解。
然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课堂作业1. 计算题:如图所示,有一块质量为5kg的铁板,温度由25°C升至75°C,请计算铁板的内能变化量。
2.应用题:请思考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其内能转化与守恒的过程,并写下你的思考与分析。
九年级物理 第十六章 热和能 一、二节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授课时间: 2月 20 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烧杯、蜡烛、酒精灯、火柴、分子内聚力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学生答后,讲解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教学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演示P124气体扩散现象。
举例: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变红、盐放入水中盐不见而水变咸等。
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①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九年级物理全册 16.2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二节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感知分子动能与势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对内能概念的理解。
2、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学用具:足球、弹簧、冰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那么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二、新课教学1.分子的动能、温度物体内大量分子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对于每个分子来说都有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由于物体内各个分子的速率大小不同,因此,各个分子的动能大小不同。
由于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所以研究个别分子运动的动能是没有意义的。
而研究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需要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求出来,这个平均值叫做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学习扩散现象时,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也加快。
依照分子动理论,这说明温度升高后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
用上述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来说明,就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如果温度降低,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
因此从分子动理论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标志”的含义是指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表示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或减小。
温度不变,就表示了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不变。
2.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如果分子间距离约为10-10m数量级时,分子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此距离为r0。
当分子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要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必须克服斥力做功,因此,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山东省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 热和能 第2节 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教学过程】神州八号发射时,出的问题发学生思考,想假设量等。
了什么?2【教学反思】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最新人教版物理第十六章《热和能》单元教案6.doc
第十五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这一现象表明物质的分子在。
2.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力和力的作用,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容易飞散开,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的缘故;压缩液体和固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缘故。
3.关于扩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气体有扩散现象; B.只有液体有扩散现象;C.气体和液体有扩散现象,而固体没有; D.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扩散现象。
4.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A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扫地时,灰尘飞扬; C 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D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5.扩散现象说明(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 分子永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隙6.“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段裂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____,分子间没有____.7.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当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起主要作用。
8.气固液的分子情况:气体:分子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10倍,除碰撞外几乎不受相互作用力。
分子除碰撞作匀速直线运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的体积。
液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在一位置振动一会,又到其它位置振动。
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体:分子间距小,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振动,有固定的体积和固定的形状。
(物体以气固液哪种状态存在,是由分子的结构决定的)。
9.对物体熔化的解释:当晶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振动加剧,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力已不能把分子的约束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晶体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被打破,固体变成液体,这就是熔化。
第二节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有关。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物体的内能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热和能第2节内能》教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PowerPoint课件、网络视频、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