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江苏版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江苏版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九年级上物理是他们拓宽知识面、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一年。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一下九年级上物理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一、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用牛顿(N)表示。
2.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状态,包括平衡力、不平衡力、摩擦力、弹力等。
二、能量与功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或产生变化时所具有的物理量,单位为焦耳(J)。
2.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计算公式为功 = 力 ×距离,单位也为焦耳(J)。
3.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率 = 功 / 时间,单位为瓦特(W)。
三、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完成一些力的作用。
2.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利用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四、压强1. 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计算公式为压强 =力 / 面积,单位为帕斯卡(Pa)。
2. 压强的应用:压强的大小会影响物体的变形和破坏,常见的应用有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
五、热与温度1. 热的传递方式: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单位为摄氏度(℃)。
3. 温度计的使用: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
六、声音与光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遵循一定的规律。
七、电与磁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由电源、导线、电器等组成,遵循电流守恒和电压守恒的原理。
2. 电磁铁原理:将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的磁场可以使铁磁物质具有吸附、排斥等特性。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以上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概念汇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杠杆五要素:①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⑤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3、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杠杆的平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高处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消除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2)在杠杆一边挂上钩码,在另一边挂上钩码(或者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3)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
4、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作:F1L1=F2L2或F1/F2=L2/L1。
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6、注意:(1)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2)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3)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4)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7、力臂的画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记.)①首先确定支点O;②画动力及阻力的作用线;③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④用大括号表示力臂的范围,并在旁边标上字母。
8、最小动力的画法:①找出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动力作用点);②将支点与动力作用点连线(最大力臂);③根据顺逆原则确定动力方向,过动力作用点作力与力臂垂直。
9、杠杆动态平衡中动力大小的判断:①竖直拉力大小不变;②水平拉力逐渐变大;③垂直拉力,杠杆水平前变大,杠杆水平后变小。
苏科版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苏科版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苏科版九年级上的物理教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力和压力在物理学中,力是指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作用,其大小可以通过牛顿的定律进行计算。
而压力则是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的大小,常用帕斯卡表示。
我们常常可以在生活中看到压力的应用,比如均匀打压的橡皮筋,或者踩在高跟鞋上的脚。
2. 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位置改变的过程,而力则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牛顿第二定律则告诉我们,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就是为什么小车上坡比下坡慢的原因。
3. 能量能量是物体做工的能力,也是物体运动、变形或发光的原因。
苏科版九年级上介绍了多种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传递给其他物体,如水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能够转化为热能。
4. 电与磁苏科版九年级上的物理教材还涉及电学和磁学。
关于电学,可以学习到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率等概念。
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电,比如电灯的点亮、电风扇的旋转等。
而关于磁学,我们可以了解到磁场的概念以及磁场对磁性物质的作用。
磁铁吸引铁钉就是磁场的体现。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规律的学科,也是苏科版九年级上物理教材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探究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以及光的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现象。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光纤通信、眼镜等。
6. 声学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知的科学。
在苏科版九年级上,声学也是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我们可以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以及声音的频率和音调等概念。
身边的世界充满了声音,了解声音的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我们周围的环境。
通过掌握苏科版九年级上的物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质世界。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要点归纳 苏科版

知识要点归纳一:简单机械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注:支点一定是杠杆上的某一点)2.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成:F 1L 1=F 2L 2 或写成2112L L F F =。
3. 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 滑轮)4.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5.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6.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二: 功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计算公式:W=Fs ;国际单位:W →焦;F →牛顿;s →米。
(1焦=1牛·米).3.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4. 斜面:FS=Gh (不计摩擦时)或Sh G F = 。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也是斜面的一种) 5.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100⨯=总有用W W η 6. 功率(P):物体单位时间(t)里所做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tW P =。
单位:P →瓦特;W →焦;t →秒。
(1瓦=1焦/秒) 7. 用同一个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所提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三: 机械能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苏科版初三年级的上册物理知识点

.精选文档 .苏科版初三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苏科版初三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构造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全部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所以成为其余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它的理论构造充足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查验理论正确性的标准,它是现在最精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我们收集的《苏科版初三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杠杆】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因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3)阻力:阻挡杠杆转动的力 (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均衡的条件 :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 L1>L2, 均衡时 F1(2)费劲杠杆: L1F2。
特色是费劲,但省距离。
( 如垂钓杆,剪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 均衡时 F1=F2。
特色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劲。
( 如:天平、定滑轮 )5. 定滑轮特色:不省力,但能改改动力的方向。
( 本质是个等臂杠杆)6. 动滑轮特色:省一半力,但不可以改改动力方向, 要费距离 .( 本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 , 滑轮组用几段绳索吊着物体 ,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
( 忽视摩擦阻力 )【浮力】1.浮力:全部浸入液体的物体,都遇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老是竖直向上的。
( 物体在空气中也遇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 ( 开始是淹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 (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 浮 G,上调 (3)F 浮 =G,悬浮方法二: (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ρ液ρ物,上调 ( 静止时飘荡 )(3) ρ液 =ρ物,悬浮。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而在液体中传播又比气体中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l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人耳的距离都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测速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估、选、放、等、留、读)(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齐。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
本文档为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的全面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知识。
以下是知识点的概要:
第一单元: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图象表示法: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
-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
第二单元:力的概念和作用
- 力的概念:力的定义、力的单位
- 力的作用:力的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 绳索和滑轮系统
第三单元:功和机械能
- 功:功的定义、功的计算
- 功的应用:提升功、摩擦功、机械能守恒定律
-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 机械能转化和损失
第四单元:流体的性质和流体静力学
- 流体的性质:流体的定义、流体的压强、流体的浮力- 流体静力学:帕斯卡定律、浸没法测定物体密度
- 血压和水压的应用
第五单元: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 镜面和光学反射定律
- 光的应用:平面镜和曲面镜
第六单元: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
-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
- 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颜色:白光的组成、彩色的反射和折射
第七单元:电流和电路
- 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定义、电流的单位、电路的基本要素
- 连续电流和直流电路:电流的方向、电流大小的测量、简单直流电路
- 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征、总电阻的计算
以上是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苏科版

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苏科版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换和宇宙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
在九年级上学期,按照苏科版教材的学习内容,我们将探讨几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
一、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速度和传播的特点。
它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通过反射和折射改变传播方向。
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光线可以聚焦或发散。
二、声音的传播和特性: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例如空气、水或其它固体。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通常在空气中为约340米每秒。
声音具有频率和振幅两个重要特性,分别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三、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是由电子流动产生的,可以通过导体进行传导。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电阻是电流流过物质时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会影响电阻和电流的分布。
四、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能量,单位是焦耳。
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瓦特。
根据功率公式,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或电压来调节电器的功率和能耗。
五、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量。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摩擦力、重力、弹力等。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六、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可以分为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重力场有关。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将保持不变。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利用力的原理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
这些机械可以增加力的作用效果,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八、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单位也是帕斯卡。
最全面(完整版)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ft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 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 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动理论:深入复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物质的微观结构: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等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排列方式。
•物质的状态变化: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及其原因,掌握分子动理论在解释物质状态变化中的应用。
第二章物质的属性•密度: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及其应用,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状态的关系。
•比热容:复习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Q/mΔt)及其在热量计算中的应用。
•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如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延展性等),理解这些属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从粒子到宇宙•原子与原子核:深入了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等粒子,理解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及其带电性质。
•原子核式结构:掌握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其结论,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
•宇宙和微观世界: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层次和尺度,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成就。
同时,回顾并比较微观世界(分子、原子、原子核等)与宏观世界(天体、星系等)的异同点。
第四章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深入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二力平衡: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推理,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五章压强与浮力•压强:复习压强的概念、单位(帕斯卡)及计算公式(p=F/S),了解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原理),掌握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方向判断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F 2L 2)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举例)O F 1L 1L 2F2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两种绳子绕法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n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l l F21Ol11O l2F F F 122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W=FS 单位:J)四、功率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总= W有+W额。
(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有/ W总。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苏教版)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苏教版〕一、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根本内容:〔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那么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
〔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用q表示。
单位 J/kg。
公式:q=Q/m。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3〕比热容的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 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 t-t0,那么Q吸=cm△t 。
〔2〕放热公式: Q放=cm(t0-t) 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那么Q放=cm△t 。
二、改变世界的热机〔1〕内燃机在汽缸内燃烧汽油或柴油。
大多数汽车里的内燃机是燃烧汽油的,也叫汽油机。
〔2〕汽油机的构造:排气门、进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杠、曲轴。
〔3〕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吸气冲程:进气门翻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外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内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
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外运动,带动曲轴转动,对外做功。
苏科版初三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科版初三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W表示。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⑶有用功(W 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 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 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 总 =W 有用 +W 额外。
7、能量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初三上物理知识点总结苏教版【篇一】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篇二】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
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
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
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
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一、杠杆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方向判断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举例)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
——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两种绳子绕法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公式:W=FS 单位:J )四、功率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五、机械效率(实验)F 1 F 2 OL 1 L 2 F 1 F 2 l2 l 1 O F 1 F 2 O l1 l2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
(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 有/ W 总。
动物物G G G +=η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滑轮自重、绳的摩擦有关,与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与绕线方式无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光滑程度、倾斜程度有关。
轮轴的轮越大、轴越细,轮轴的机械效率越大。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一、动能、势能、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对其他物体所做的功就越多。
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弹性势能。
被举高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其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PS :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且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
)一般来讲,物体由下而上运动,是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由上而下运动,是由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二、内能、热传递内能: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
(汽油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天然气燃烧放热、物体摩擦发热)(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内所以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动能就越大,所以,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增加。
同一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和质量有关。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条件:有温差;实质:内能的转移;方向:高温物体→低温物体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
(焦耳)三、物质的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其性质有关——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物质的不同。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3、单位:焦/(千克·摄氏度)。
4、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过程中,物体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大,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就越多。
温度升高时:Q 吸=cm △t 温度下降时:Q 放=cm △t补充: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冷空气沿地面吹向大海,形成陆风(海吹陆成海,陆吹海成陆)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热传递)2、热机(热力发动机)—一种将内能(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3、汽油机工作循环:——可对比柴油机。
吸气冲程(进气口打开、活塞向下运动)——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变为内能、活塞向上运动)——做功冲程(内能转变为机械能、活塞达到顶端而后推动活塞向下运动、燃气对外做功的过程)——排气冲程(出气口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注意:冲程是指活塞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曲轴旋转2圈,活塞往复2次,四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4、内能(对外做功)→机械能机械能【(摩擦)对内】→内能5、书本12-27 实验现象:盒盖被弹起原因: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五、燃料的热值: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1、燃料的热值: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单位:q(J/Kg) Q放=mq3、热值是燃料的属性,与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无关,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一、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1、用电器:是利用电能进行工作的装置——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源:持续供电的装置——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直流电源:电池(正级流向负极)交流电源:220V 家庭电路。
3、电路:连接电路:注意事项①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
②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要将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池盒、灯座、开关的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以保证接触良好。
③连接电池的两极的导线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连,以免造成短路,损坏电源。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
通路:在小电灯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中有电流流过,使电灯发光。
断路:断开开关,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灯熄灭。
4、电路图:熟知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二、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1、串联: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式。
——串联电路:①只有一条电流路径;②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③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方式。
——并联电路:①有多条电流路径;②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③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三、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强度:表示电流的大小I,单位:安培A——电流表测量大小。
2、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二要二不一试触”①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零。
②必须要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标有0.6或3的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在“—”流出。
③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
④被测电流的大小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⑤在使用双量程电流表时,一般先试用大量程,如电流表示数载小量程范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更为精确。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四、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电路中有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路两端存在着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维持正负极间有一定的电压U单位:伏特V 。
(干电池:1.5V )2、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零。
②必须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③在使用双量程电压表时,一般先试用大量程,如电压表示数载小量程范围内,再改用小量程,这样读数更为精确。
与电流表有一点不同:可以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接到电路中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串并联电路识别方法电流流向法:①途中不分流---------串联②途中要分流---------并联或混联拆除法:(识别较难电路)①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串联②拆除任一用电器,其他用电器还能工作------------并联节点法:(识别不规范电路)所谓“节点法”:就是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M Ω)、千欧(K 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1)滑动变阻器: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 ”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
④ 正确使用:A 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 接线要“一上一下”;C 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 U I = ( IU R IR U ==⇒;) 单位:I →安(A);U →伏(V);R →欧(Ω)。
1安=1伏/欧。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 、U 和R 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 、U 和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④分析论证⑤得出结论.电路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①电流:I=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 1+U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③电阻:R=R 1+R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 0串联,则有R 串=nR 0电路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①电流:I=I 1+I 2(干路上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 1=U 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③电阻:21111R R R +=或2121R R R R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