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要背部分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宏观经
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
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
遍上涨的现象。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人们普遍担心通
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宏观经
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
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国际
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
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
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和就业。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
期和复苏期。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
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
和企业的收入总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
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
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
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
(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
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
价值关系。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要知识点
正常情况下,小国的出口与进口在其GDP中占得的比例较高。对美国经济而言,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最重要原因是利率效应。
流动性偏好的理论
技术知识: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时了解。
二十六章
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
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企业所获利润的索取权。
国民收入账户储蓄与投资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国民储蓄S、家庭收入Y、税收T、
2.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
货币流通速度指在经济学中普通的亿美元在不同人手中流动的速度
P*Y=名义GDP P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 Y产量 M货币量
V=(P*Y)/M
数量方程式: M*V=P*Y
三十一章
1.物品的流动:出口、进口及进出口
出口:是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进口:是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与服务
尽管资本外逃对资本流出国的影响最大,但它也影响其他国家。例如、当资本从墨西哥流入美国时,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对墨西哥经济的影响相反。特别是,墨西哥资本净流出的增加与美国资本净流出的减少是一致的。随着比索价值下降和墨西哥利率上升,美元价值上升而美国利率下降。但是,这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与墨西哥经济相比,美国经济的规模大得多。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归纳
1.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
期捏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4.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这两种对立力量相等时的
国民收入。
5. 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
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6. 挤出效应,(简述: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
投资降低的效果,或者,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导致利率上升,而使等量或者部分私人消费与投资支出的减少)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降低的经济效益。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引起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7. 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
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
率。
9. 通货膨胀,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者一般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
期内持续的上升过程。
10. 流动偏好,人们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
机,它也指在不同利率下,人们货币需求量的大小。
11. 流动偏好陷阱,(简述: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
利率不大可能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当利率极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7.黄金律稳态: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试点上的消费;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消费;
8.稳态: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或简称“稳态”,记为k;
9.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状态;
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1.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12.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背诵版
背诵版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是一个地域概念
6、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用两种方法计算: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内生产净值(NDP):消耗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PI):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的个人收入。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有名义和实际之分。某个时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别,可反映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 +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
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宏观经济学要点
宏观经济学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生活(即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P376
2.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85
3.均衡产出(均衡收入):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395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397
5.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398
6.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8.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9.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0.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11.托宾的q说: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q=的企业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的企业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q>1,则相反。也就是说q较高时,股票价格上升时,投资会增加。)
12.IS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13.流动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的储存不升息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
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GDP的增长率可以体现
经济的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通货膨
胀可以通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来衡量。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影响,如削弱购买力、降低投资活动等。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高失业率可能导致经
济增长放缓,低失业率通常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相关。
4.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波动的周期性
现象。经济周期通常包括扩张期、高峰期、收缩期和低谷期。经济周期的
波动与投资、信贷、消费等因素密切相关。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
经济活动的政策。常见的货币政策包括紧缩政策和宽松政策。通过货币政
策的调整,可以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等产生影响。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
动的政策。常见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
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对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产生影响。
7.税收:税收是政府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强制性付款。税收对经济有
多重影响,如调节收入分配、影响消费水平、影响投资决策等。
8.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国际间货币交换的市场。外汇市场的汇率决
定着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对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产生影响。
9.投资:投资是指购买资产或进行生产活动以期获得未来收益的行为。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有重要影响,例如,增加投资可以提高生产能力、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
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
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
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央行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的手段。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
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汇率、国
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
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期望
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经
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失业率
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
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
值的比例。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
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
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
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
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
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宏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1、投资和利率的函数
2、IS曲线的三种推导方式、LM曲线的推导方式,根据推导出的方程表示判断两条曲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移
动
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什么,衡量方法,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
(1)定义: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衡量方法:
①生产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物质产品投入+服务投入)。
②收入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③支出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3)区别: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
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照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
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
4、全面掌握凯恩斯的线性消费函数。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两部门或者三部门的模型中的总需求曲线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采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线性消费函数
C=C0+cY d
其中,C为消费支出,C0为自发性消费,Yd是可支配收入,c为一个给定的参数。
自发性消费C0是当可支配收入Yd为零时的消费支出。可以将C0视为常数。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MPC=△C/△Yd=c
可见,参数c是该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根据凯恩斯的认识,边际消费倾向决定于人类基本的心理法则。因此,在短期中,边际消费倾向也是稳定的。这样,c也视为一个常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要背部分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四部分:
1、消费(C):指居民的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3、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4、净出口(X-M):即出口减进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
二、消费函数其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时相对地决定的。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佛兰科·莫迪利安尼提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德曼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有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三、货币需求动机:
1、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销所需的货币量越大。
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是指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卷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货币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
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
3、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也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4、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开放程度越大,外国资本对本国的影响就越大。无论实行哪种货币制度(浮动或固定),都会使原先的货币政策大打折扣。
五、财政政策的内容:
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1、政府支出是指整个国家中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由具体的支出项目构成,主要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政府的收入。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3、当政府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就会发行公债,使公债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又一组成部分。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不同于税收,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六、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而进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经济目标的行为。
2、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是比较灵活的金融调控工具。
4、法定准备率:是指存款货币银行按法律规定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与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七、失业的分类:
按照失业产生原因,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职业的空缺。
3、周期性失业: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产生的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八、失业的影响:
1、社会影响:虽然难以估计和衡量,但它最易为人们所感受到。失业威胁着作为社会单位和经济单位的家庭的稳定。没有收入或收入遭受损失,户主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家庭的要求和需要得不到满足,家庭关系将因此而受到损害。高失业率常常与吸毒、高离婚率以及高犯罪率联系在一起。
2、经济影响:当失业率上升时,经济中本可由失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就损失了。从产出核算的角度看,失业者的收入总损失等于生产的损失,因此,丧失的产量是计量周期性失业损失的主要尺度,因为它表明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
九、通货膨胀的原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的上涨。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升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3、结构性的通货膨胀:由于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各部门的工资增长的快慢也有差别。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速度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使的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引起通货膨胀
十、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通货膨胀可以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居民户往往同时是收入获得者、金融证券的持有者和实际财产的所有者,通货膨胀对他们的影响能互相抵消;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是自发的,它本身并非有意要从谁手中拿点收入给其他人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会使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导致失业。
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