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方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一、项目由来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卞庄村北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为济南市长清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所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该点已列入济南市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该崩塌点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推移及风化作用不断加强,在遭受震动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容易发生岩石滚落,威胁山坡下卞庄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目的、任务

开展治理工程施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第一章工程概况

经现场调查,崩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崩塌体,在地震、雷击及人类工程活动(放炮、振动)等作用下,极易产生崩塌危险,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如一号危岩体;另一类为潜在崩塌体,坡面上存在多处危岩块体,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随着时间延长,在风化、剥蚀作用下,存在崩塌可能,如二、三、四号危岩体。(一、二、三、四号危岩体分布位置请见设计文件)

一、一号危岩体(万德镇卞庄村北巨石崩塌)

一号危岩体位于万德镇卞庄村北山坡上,地理坐标东经117°00'51.87″,北纬36°19'44.72″,地层为傲徕山超单元孙家峪单元,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由3块巨型二长花岗岩岩体风化组成(见设计文件)。

最上方菱形岩体:长4.5m,宽2.4m,高1.8m,体积约15m3。

中间两块裂开巨石:均为上端小,下端大,两者合在一起呈椭球柱体。其中东侧岩石,长宽均约为4.2m,高度6.1m,体积约为108m3。西侧岩石,长宽均约为5.2m,高6.5m,体积约176 m3。共计为284 m3。

下侧巨石体积较大,东西长13.9m,高度12.1m,裸露岩体的宽度为10m(不完全规则)。巨石下部呈正四面体,长9.2m,宽9m,高7.9m,体积约为654 m3;上部呈四角锥形,高4.2m,体积约为116 m3。巨石总体积约为770 m3(见图2-1)。

一号危岩体所在坡面坡向210°,坡度85°,分布高程为320m。危岩体下部为一陡坎,高差约为11-13m。在风化及雨水冲刷作用下,下部危岩体与下伏基岩接触处已出现缝隙(照片2-3)。在支撑点下部前缘基岩表面风化严重,基岩表面已出现多条风化裂隙,局部根据规范及有关规定可知,一号危岩体为小型岩质危岩体。从危岩体运动形式分析,其类型为膨胀式崩塌。

该危岩体呈陡立状于山坡,裂隙发育。根据危岩体分布、形成机理等影响因素综合分析,该崩塌点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推移,风化作用不断加强,在

遭受震动或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及易发生岩石滚落,威胁山坡下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二号危岩体现状

二号危岩体位于一号危岩体两侧约20m处,地理坐标东经117°00'53.51″,北纬36°19'43.91″,地层为傲徕山超单元孙家峪单元,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危岩体呈群状分布,二号危岩体由两组危岩体组成,其中,第一组位于上部,基本风化成球体及不规则形状;第二组危岩体位于第一组危岩体之下,由原有基岩风化开裂形成,并沿地形坡度向北东方向发展。

二号危岩体第一组由8块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状的危岩体组成(请见设计文件图片),相互依靠、重叠。第一块危岩体与第三块危岩体从上部压在第二块危岩体之上,第一块岩石上部风化严重,受风化及剥蚀、搬运等地质作用影响,目前,四块岩石底部与母岩接触面面积较小。

第二组危岩体由多块风化开裂的岩石组成(请见设计文件图片),据测量,危岩体高为10-15m,宽为6-10m,厚约为1.5-2m,体积为90-300m3。危岩体裂隙较发育,呈近东西、南北向发育,裂隙宽度大小不一,一般为0.2-0.5m不等。目前,裂隙已贯通危岩体整个岩体部分,将危岩体切割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断块。

根据现场调查,危岩体前端为斜坡面,坡度约为80°。在风化、地震及强雷电等外力作用下,危岩体可能失稳,沿坡面向下滑动,形成崩塌地质灾害,危害下方卞庄村村民的安全。

根据规范及规定分析,该潜在危岩体为小型岩质危岩体。从危岩体运动形式分析,其类型为底部滑移式与上部膨胀式崩塌。

三、三号危岩体现状(万德镇卞庄村公路北崩塌)

三号危岩体卞庄村公路北崩塌位于万德镇卞庄村北武药路旁,地理坐标东经117°01'00.7″,北纬36°19'39.5″。微地貌形态为陡崖,地层为傲徕山超单元孙家峪单元,岩性为二长花岗岩。该崩塌点岩体基座松散,坡面裂隙发育、乱石较多且

破碎严重。根据裂隙发育程度、危岩体分布、形成机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已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时间推移,风化作用不断加强,在遭受震动、降雨及浸泡等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碎石崩落,严重威胁过路行人及车辆安全。因此,确定该崩塌点为地质灾害高危险点(见设计文件图片)。

四、四号危岩体

四号危岩体位于三号危岩体东侧约100m,地理坐标东经117°00'55.63″,北纬36°19'42.67″,地层为傲徕山超单元孙家峪单元,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呈椭圆形,高约2.3m,宽约1.8m,厚约2 m。受风化及根劈等因素的影响,危岩体裂隙发育,在顶部形成多条贯穿危岩体的裂隙,形成风化碎块(见设计文件图片),在地震及暴雨等内、外力作用下,存在失稳可能,沿坡面向下滑动和滚动,产生崩塌灾害,对下方居民造成地质灾害危害。

根据有关规范及规定分析,三号危岩体为小型岩质危岩体。从危岩体运动形式分析,其类型为滑落式崩塌。

第二章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施工原则

一、治理目标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危岩体地质灾害对坡下居民人身及财产产生的威胁,为当地人民群众和游人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场所。

二、施工原则

(1)安全性原则:首先要确保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消除危岩体威胁,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要保证施工安全,采取合适的施工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人员安全。

(2)环境协调性原则:所采取工程措施要注意既不破坏周边自然环境和地质环境,又要保持环境的整体协调一致,采取工程措施要充分考虑与本区环境的协调性,确保整体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

(3)实事求是原则:结合实际,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实际情况,选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确保所采取措施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能够顺利实施。

(4)经济合理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优化,既要消除灾害隐患,有要确保经济合理。

(5)社会安定原则:施工期间采取合适的宣传措施告知当地群众,同时说明地质灾害治理的必要性和意义,采取合适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避免造成群众恐慌,同时避免施工扰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