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文化课的教学改革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应重视从学习者成才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职校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
而要要指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是指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难易度。
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教学内容中感知、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这里的“难度”的控制则是对教学内容的动态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因而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励学生在一“跳”一“摘”中获得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难度的上限。
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就要敢于大胆的舍去,新教材中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那么许多文章是讲不胜讲的。
因此要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简,为我所用。
总之,脱离了我们的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违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而一相情愿地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定得要相当于普通高级中学,这样势必会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最终由厌学发展到与课任老师的对立。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标准,而应该尊重实际,把准方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的特点:普通高中使用标准化的课程,通常采用教师必须坚守的教科书和课程指导书的形式,这保证所有学生接受一种适当的和平等的教学。
职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广泛的多,职高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因此职业学校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教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也越发引人注目。
“一体两翼,三融四类”已成为中职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中职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理念下的中职课程改革,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理论探讨1. “一体两翼”:指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即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兼顾学习文化课、体育课和艺术课等综合素质课程,使其发展全面。
2. “三融四类”:指融合教育、产学融合、校企融合和类别教育。
所谓融合教育,即融合传统课程和现代技能培训,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多元化融合;产学融合则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类别教育是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的技能类别进行分类培养。
以上所述理念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二、实践案例分析针对“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理念,某中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实践。
1. 专业课程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该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了多种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历史等。
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了全面支持。
2. 融合教育和产学融合学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将一些实际的生产操作项目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模拟实际生产中学到真知。
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程更符合市场需求。
3. 校企融合和类别教育学校还根据不同的技能类别,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对于机电类学生,学校重点培养其机械操作技能;对于商务类学生,则注重商业实务操作。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
其二,要注重 应用文教学,提高 文书写作能 力。应用文是处
理事 务 、沟通 关系、联系工作 、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 能写应用文是 中职 生必备的素质 。加 强应用文教学,是 满足学生 实际应用需要 的重要 途径。但是现行 的不少 中职语文教材 把应用 文 写作 作为 “ 附文 ”来对待,没有突 出中职语文的特点 。在教学 实践 中,笔者专 门对 学生进行各类应 用文的教学,训l 生的应 练学 用文 写作能 力,非常受欢迎。实践证明,学生就 业后也 非常实用。
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 综合 职业能力 、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 习和 发展,具有重 要作 用。”可 近年 来, 中职语文教
育形 势却不容乐观。一方 面,中职学校生源 质量普遍不高,入 校
三、语文教学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中职语文课教学 的改革 , 不但要考 虑到学生走向社会 、 走向工 作 岗位 、为人处世和人际 交往的需要,也要考 虑学生专业课学 习 的需要 。 《 中等职业学校语 文教学大纲》 明确 指出: 中职语文教 学所具有 的双重职能—— 既要提 高学生的文化 素养 ,又要为学生 学习专业服 务。中职学生大 多重视 专业而往往 忽略 公共文化课,
一
、
二、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媒体使用
其一,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学生 口语 现代社会,许 多国家语文课程不仅规定要求具有 多媒体技术的 表达与交际能力相对偏 差,考虑毕业后 就业 、创业 的需要 ,我们 运 用能力,而且 要求他们在 面对 繁杂的信息资料 时,具 有批判性 可以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 行 “ 课前三分钟说 话”训练,训 练学生 思 维能 力、比较 鉴别 能力、探究能力和独 立创造能力。 l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初探摘要:职业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具有职教特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以质取胜”的生存观、以特色办学的发展观,文化课只有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职教文化课;现状问题;原则;依据一、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教学工作面临的现状与问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都被定位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水平上,甚至教材采用普通教育高中教材。
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中考后没有被录取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差,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很多职业学校实际上已经办成普通高中,片面地追求单招考试升学率,因而在文化课的设置上缺乏与专业结合,导致文化专业两头耽误的现状,最终没能体现出文化课对专业的促进作用。
2004年在《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对文化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
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组织中,要尊重学习者意愿,允许学习者根据学业进展情况对文化课程进行多次选择。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习者顺利完成所选定的课程目标。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所学的文化课的目的应该是更多地学会运用,达到学为我用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加大向专业的倾斜力度,使文化课知识对专业课学习和掌握起到催化作用。
二、职业教育基础文化课课程设置的原则结合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满足“两个需要”,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任务虽然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类科目一样具有“基础性”,但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不同行业对文化课有不同要求,以及学时有限和目前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因此在设置文化课课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相宜、实用的原则能用、适用、实用、好用、会用。
2.遵照专业差异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课。
中职学校文化课的有效教学
过程 , 不断思考和反思文化课教学 的有效性。只有 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 才 叫有效教学 。
1 中职 学 校 实行 文 化 课 有 效 教 学 的 必 要 性
中职教育在 “ 以服务 为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能力为本位 ” 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指导下 , 坚 持 “ 培养 服务于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的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 在把握 中职教育大 方 向的基础上 , 文化课在服务专业课 、 服务学校管 理方面上 ,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效 。但 是 , 我 们 必 须 正 视 中职教育 中文化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相对滞
一
约束 和激励 功能 。纠正 中专学生 以往形成 的不 良 习惯 。不 断在学 习过程 中约束和激励学生 的行 为
习惯 , 在 过 程 中评 价 学 生 , 在 过 程 中 培养 学 生 的 职
,
但 是 针 对 中职 学 生 的学 习 能力 和 特 点 。此 项
在 考 评 中不 作 为 重 点 。 这 项 评 价 应 占 总 评 的
4 8
广东职业技 术教育 与研 究
2 0 1 3 年 第 3期
后 的 状 况 .现 在 的 文 化课 教 学 大 纲也 强 调 中 职学 校 承 担 高 中阶段 文 化 基 础 的任 务 ,要 求 学 生 具 有 相 当 于 高 中的文 化程 度 , 但在实施的过程 中, 问题 十 分 复杂 。现在 中职学 校 在 读 的学 生 当 中 , 有 相 当 部 分 是 高 中毕 业 的 , 或 是 高 考 的落 榜 生 , 或 是 具 有
的基础上 . 本 文 就 此 问题 做 出一 些探 究 。
[ 关键词 ] 中职 学校
对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教 学理 念 ,按 9 “ 充 实数 量 、 提高 素 质 、 优化结构、 稳定 骨 干 、 造 就 展足够 的知识 空间 。
名 师 ”的思路 , 加 强师资 队伍 建设 , 积极 实施 “ 人才 战咯 ” 。一 是 招 课 教师 , 逐 步形 成 专业 教 师 招聘 渠道 。积 极从 企业 引 进 专业 人才 ,
行尝 试 : 一 方面 , 加大 力 度拓 宽就 业 渠道 , 要 利用 各种 资 源 , 结合 中 职教 育的 特点 , 加大 与企业 之间 的交 流 , 了解企 业需 求 , 为 学生 和企 业 之 间建立 就 业 渠道 。另外 一 方面 , 要 改革 我们 现 有 的教 学模 式 , 注 重 学 生的 理论 与 实 践 动 手能 力 的 全 面提 高 , 可 以与 企 业 建 立联 系, 让 更多 的学 生参 与 到企 业 实践 工作 中 , 让 我们 更多 的 学生 能够 在 一毕业就 掌握 了相应 的技能 , 方便他们 更快 的走上 工作 岗位 。
对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教 学改 革
对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年 勇
( 陕 西航 空技 师学 院机 电工程 系 陕 西汉 中
【 摘
7 2 3 0 0 0)
要】 中职 院校 的教 学改革, 应注重提 高教 师教 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 采取案例讨论 教学 法; 拓 宽就业 渠道 , 改革教学模式 ; 处理 好
专业课”与 “ 文化课”之 间的关 系;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 师为主导的实验教 学新形 式等。
【 关键词 】 中职 院校 ; 教 学改革 ; 教 学水平 ; 教 学模式 ; 实验教 学
党的十 八届 三中 全会 《 决 定 》提 出 , 加快现 代职 业教 育体 系建 设, 深化 产教 融合 、 校企合 作 , 培养 高素 质劳动 者和 技能 型人 才 。现 代 社会 的任何 进 步与发 展 , 都 离不 开 科学技 术和 教育 。科学 技术 在 社 会 经济 领域 的 普及 和发 展 , 以 及劳 动者 素 质和 技 能的 提高 , 从 根 本 上讲 , 都 取决于 职业 教育 的发展 。中等职业 教 育是 我国职 业教 育 体 系 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它 担负 着培 养部 分现 代化 社会所 需技 术
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一、中职教育文化课教学现状与分析(一)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状况来看1.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较大。
众所周知,目前中职生源大多数是中考落榜生,他们普遍存在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等方面的问题。
为数不少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应试学习中,成绩始终不理想,到职业学校来,对文化课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基础比较差;而有一部分学生则学有余力。
2.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也比较大。
职业学校学生的目标是就业,但就业目标和就业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愿望是有差异的,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只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则希望学得更多更好些,以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中有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也有的学生则把目标定在继续升学上。
这对职业学校课程和学习要求的选择性提出了要求。
(二)从职业学校文化课程实施情况来看1.课程要求难以把握。
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异很大,文化课究竟是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是困扰许多中职学校的共同难题。
在这两种倾向的影响下,把握不好“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文化课程与专业教学相脱节。
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两者仍然是“两张皮”。
许多专业教学内容需要运用数学、英语和语文知识,文化课程却没有与之有效配合,影响了专业教学的效率。
另一方面,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分离,使文化课教学缺乏应用性、直观性、生动性,也影响了文化课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激发职校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
3.课堂教学模式尚需改进。
大多数职业学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主要沿袭普教传统模式,没有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文化课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要求。
(三)从职业学校对学生文化课学业水平评价情况来看由于中职教育的专业课已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社会考核评价机制,而文化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尚未建立,长此以往,就导致了中职教育文化课教学质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提高。
浅谈中等职校教学改革的主题教学法
浅谈中等职校教学改革的主题教学法谢国安(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全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较大,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努力与尝试,但是不可否认,改革的深水区在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就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行动计划,就化了三年时间,有42个专业进行了教学标准的开发。
《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任务引领型课程的新课程体系。
今天,我有幸来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师资培训,在此次培训中,经历了贵校与法国杜百利高等艺术学院交流合作了8年也较为成熟的主题教学法,随着学习的深入,慢慢理解其中的观念和思想,使我感触颇深。
因此,总结这次学习的认识和体会,如何将先进的主题教学法与中等职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主题教学法的优势运用到中等职校的教学改革中来,下面就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是职教服装教学改革的关键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正确的教学方向。
中等职校服装专业学生主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与市场接轨、与用人单位接轨。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在全体教学人员、学生中树立“一切以市场的需求为中心,企业用人的标准就是我们育人的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成为理论功底扎实、基本技能过硬、专项能力突出、能够适应现代服装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并将它渗透到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习管理、实习安排、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每届新生入学,首先进行专业理念的教育,在日后的各项活动中,持之以恒地不断实践,不断强化,不断完善。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中职校服装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途径。
其次,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
主题教学法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法国杜百利高等艺术学院进行教学交流与合作而引进的一种培养实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改革摘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每个学校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然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学,还没有真正迈出有力的改革步伐。
本文对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研究的缺失提出几点看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文化课教学的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改革;多元评价系统贯彻落实教育规则纲要,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第一个新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树立系统培养、多样化人才、全面培养、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
其次就是深化课程改革,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教学的改革成了中职学校的一切,文化基础课受到了冷落靠边站,更有甚者,提出要取消数学课和英语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课教师有省级国家级的培训,政府出钱,项目多,机会多,评职称、评优秀,专业课教师享有当然的优先权;文化课教师也只能有可怜的所谓参加研修班的机会了,同时也似乎找不到中职文化课教学及改革的专家。
因此,要想迈出有力的改革步伐,首先要了解我国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的现状。
影响我们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教育行政部门对中职文化课地位有偏见,教育研究部门指导不力。
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专业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教学的改革成了中职学校的一切,文化基础课提及的很少。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课教师有省级国家级的培训,政府出钱,项目多,机会也多;学校争取到的去企业学习的机会也只面向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除了参加研修班的机会似乎找不到其他可以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方法,而且每学期这种研修班的机会只有一次,还取决于科目的安排,某些科目的教师几乎没什么机会去参加学习。
教育研究部门对中职教育教学的指导督促,有必要加强对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指导和推动的力度,踏踏实实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要只停留在安排几次没有多少创意的教研活动上。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
当今 职 教 语 文 的 现 状
职业教育有 比较 明确 的专业设置 , 因此 和普 高语 文相 比, 职 教语文具有 自己鲜 明的职业特色 , 所以在实际 的语文教学 中, 我 们应该结合学生 的专业特点 , 通过开设一些和专业相 关的程 , 来体现职教特色 。
( ) 三 强化 “ 、 、 、 ” 力训 练 , 养从 业技 能 听 说 读 写 能 培
关键词 : 语文教 学; 现状 ; 改革 职教 中图分类号 : 6 3 G 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 3 1 ( 0 9 1 — 3 — 0 1 0 — 3 5 2 0 )2 1 7 0 1 对话 者之一 , 又是 课堂阅读活 动的组织者 、 学生 阅读 的促进者 ” 的新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 , 我们 的学生才 能更好 的发展 自我 , 服 务社会 。
( ) 灌 输 式 ” 学 为 主 , 离 学 生发 展 实 际 二 以“ 教 脱
职教语文教学 的最基本 目的就是要让学 生能说会写 ,也就 是让学生具备基本 的阅读能力 、 听说能力 、 作能力和 口语表达 写 能力 。因此 , 在传授语文知识的 同时 , 我们更应该 加强这几种能
力 的训练 。 长期以来 , 传统“ 受 以教 师 、 课堂 、 教材为 中心” 的教 学观念 1 阅读 能 力 、 的影响 ,大多数 职校语文课堂教 学都忽视 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 。 课外 阅读活动是 阅读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 们可以根据 “ 教师永远是 ‘ 主角 ’学生永 远是 ‘ , 配角 ’ 老师和学生很 多情况 不 同学生 的具体情况 , , 推荐他们 阅读一些文化 品位高 、 难易程度 下只是 ‘ ’ ‘ 观众 和 听众 ’ 的关系 。” 如此一来 , 本应生 动活泼的语 适 当、 和专业有关的课外读物 , 让学生在紧张 的专业技 能训练之 文教学却 变成 了教师知识的单 向灌输 。这不但使语 文教 学脱离 余 , 通过阅读课外书来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 , 提高 自己的文化品 人文精神 , 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独立阅读打下基础。 了社会 生活, 脱离 了职校学生学习和发展 的实 际, 而且还 滋长了 位 、
浅析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针对目前存在于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现状,本文在以一个一线教师的从事教学的经验对根本客观原因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浅析了关于中职文化基础课教学从行动与思想两个方面如何进行改革才能达到实效。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问题与对策一些问题与状况存在于目前的中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中,探究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对于提升中职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目前改革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1.生源质量低,导致文化基础课教学陷入尴尬境地从生源方面来看,中职教育的生源大多数是那些升不了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因而这就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是处于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中间的“夹层”中生存的处境,这些学生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习惯上都很差,文化知识水平也大多数很低。
与专业课程相比,学生们对于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难以有热情,因而可想而知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情境了。
2.课程设置不科学,没有充分重视文化基础课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与优势是专业技能的好坏,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中等职业教育的标准。
因而权衡文化基础与专业技能之后,在中职学校中二者的比重显而易见,从而普遍存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素养发展所需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就很缺乏了。
对文化基础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除了那些对口升学班级之外,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都比较忽视。
在课程上也没有合理地设置,更是弱化了文化基础课的地位。
课时量不多、时间短而且门类开设也比较少,这都是弱化文化基础课的具体表现,更有甚者会任意地把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为专业课时让路。
出现了把文化基础课变成专业课附属课的发展趋势。
3.在评价文化基础课教学方面分量不足使学生把一技之长得以掌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其本身的特性,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专业课程的成绩好会更加容易就业,因而都把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作为对学生衡量的目标。
因为相对完善、系统的学校、社会考评评价机制已然建立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中,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因为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而显得很重要,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好与坏的评价标准就是对专业等级证书的取得与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浅析
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 ,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及 . 其就业存在 问题 。社会人 力资源市场应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 养依据 ,以市场 为导 向的职业 教学模式 应是当前学校生存 与 发展应遵循 的规律 ,在人才 的产生与需 求方 面要 相互 协调。 但现在 的大多数职业学校对市 场的需求从 不评估 ,只是大量 招生 ,增加学生在校数量 ,不 管学生毕业 就业机率 。这极 易 导致供需矛盾 ,另外在学生 的就业方 面教育也跟 不上社会发 展需求 ,学生 的生存适应能力偏低或是在能力 的结构上还不 合理 ,学生面对就业压力 ,难 以应对 。这都急需学校积极探 索办学新思路 ,推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以便为学生就业提
谈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改革论文
谈谈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剧烈变革的时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变革急需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健康、艺术审美、劳动技能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为适应这一时代的需要,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势在必行。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想1.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的观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很少面临“应试教育”的困惑,但却往往只注重了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育。
而当今社会发展之迅速让人目不暇接,单凭单一的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恐怕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很难立足于社会。
况且,越是飞速发展、剧烈变革的时代,越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语文教学应把全面的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
2.树立语文教学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改变近几年来在职业学校中流行的“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即语文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个性发展的观念。
二.改革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要体现科学性原则,即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语文课本中节选的文章都是历代的名家名篇,可谓典范之作,它所蕴涵的知识的和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科学总结的。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价值观念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评判是非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文章注入新的内容。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政治经济信息、社会生活信息、科技人文信息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那种两耳不闻窗个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经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语文学科担负着接纳各种信息,又放送许多信息的任务。
笔者在讲授课文信息时,有意识地把一些重要的时事动态、科技发展、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等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的传递,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时代感和民族意识,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职业教育也需重视文化课教学
职业教育也需重视文化课教学大家都知道,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但是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文化基础方面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转岗再就业能力低。
此外,由于忽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本身也受到很大的制约。
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也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形成两者并进,相辅相成的积极局面。
1.重“文化课”促“专业课”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很自然的就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
其实,“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
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克服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强化“文化课”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对专业课的更好的学习,做到以“文化课”促“专业课”来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
2.注意加强中职“文化课”的建设2.1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学科定位问题应放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中来考虑。
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
中职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
中职学校应加强和改进文化课教学
一
、
文 化 课 在 中 职 教 育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困难 的 。只有 学好 文 化课 才有 助 于学好 其 他课 程 。学 好 文化 课 也是后 续教 育 的需 要 。随着 知 识经 济 的到 来 ,各
中职 学校 的培 养 目标是 :培 养 与社 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需 求相 适应 ,德 智体 美等 全 面发 展 ,具有 综合 职 业能
方法 ,调 整课 程结 构 ,降 低教 学要 求 ,强 调文 化课 教 学
要增 强针 对性 和 实效性 ,重心 下移 ,着眼 于学 生 良好 道 德 品质 和行 为习惯 的养 成 .着 眼 于学 生 良好学 习 方法 和 学 习习惯 的形成 ,着 眼于 学生 必需 的文化 基 础知 识 的掌
因此 ,加强 文化课 教 学 ,实 出其 基础 地位 ,也就 成为 中
文 化素 养 ,掌握必 需 的文化 基 础知 识 、专业 知 识 和 比较
熟 练 的 职 业 技 能 ,具 有 继 续 学 习 的 能 力 和 适 应 职 业 变 化
的 能力 :具有 创新 精神 、实 践 能力 和立 业创 业 能力 ;具
有健 康 的身 体 和心理 ;具有 基 本 的欣 赏美 、创 造美 的能
力 。从 培养 目标来 看 ,中职 学校 教 学要 比普高 教学 更 具
难 度和 挑战 性 。
职 学校 教学 改 革的一 项改进 文化 课教 学 的实践 与探 索 中职学 校 的文 化课 程 主要有 政 治 、语 文 、数 学 、英
专 业 理 论 课 和 专 业 技 能 课 虽 各 自成 体 系 ,但 又 密 不 可 分 ,组 成 一 个 有 机 的整 体 。文 化 课 是 专 业 理 论 课 的 基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
笔者从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对中职的要求入手,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因此有必要探讨工学结合条件下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调查为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问题,我们从2022年开始深入洛阳市及周边县市机电类企业、工厂和各类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发现,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职课程评价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明确,3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一般重要。
二是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从学生的认识上来看,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要求不高,35.9%的学生选择假期顶岗实习,36.7%的学生选择某一学期半工半读。
三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与企业和职业比较,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化,单单是校内实践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需要。
四是学习方法重讲授,轻操作,许多校内实训是“电脑+网络”的机房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还未完全建立,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五是课程评价重分数轻能力,40%的学生认为书面考试最能反映个人能力,32%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过程是最能反映个人能力,整体上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重分数轻能力。
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改革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改革思考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吉林省通化市职教中心刘玉清一、问题的引出1.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智能型工作岗位成为了21世纪初人才市场的主流。
因而,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培养出同现代产业要求相适应的智能型劳动者,就需要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学校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
对当前处于“进口受阻”、“出口不畅”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寻求生存与发展,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就在于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而,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对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课程的深化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现状与分析1.生源素质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锐减,招生陷入困境。
许多职校生没有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学习中大多数缺乏热情。
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难度大。
其原因主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是被动学习;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上确实存在着缺陷;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教育方式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2.教材内容统编教材普遍存在着脱离实际,内容陈旧等弊端。
比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是由省厅组织编写的,每单元由听、说、读、写和语法五部分组成,层次分明,目标明确。
教材中的话题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贴近生活、时代气息浓,堪比中学教材。
毫无疑问,编写的初衷就是要夯实基础,为终身学习作准备。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仍然没有什么兴趣。
当初,许多学生上职校的初衷只是想学一门技术。
因而,单一的、纯粹的英语教材,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别提夯实基础了。
我们认为,教材应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服务。
浅析中职卫生学校文化课教学改
浅析中职卫生学校文化课教学改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分析当前中职教育尤其是中职卫生学校文化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从对课程的认识、学科定位、以及教学双主体等方面探索文化课教学改革途径。
一、前言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文化课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重要区别之一。
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培养适用人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得力措施,是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特别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有效之举,同时缓解了高考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文化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生源质量不高,大纲要求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文化课教学面临尴尬。
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高中的普及,中专卫校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文化基础普遍较差,文化课的教学因此出现“教”与“学”不适应的问题。
从各科看来大纲要求几乎都不比高中逊色,并且加有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以数、理、化为例,高中生学习这些课程用5-6学期,而中专生则用1-2学期将其学完,显得课时少、内容多、要求高。
而学生的实际水平则是:入学前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兴趣差、意志力薄弱。
而过高的教学要求,不仅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作用不大,反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厌烦。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不适应。
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希望能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扩大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终身教育的需要打好基础;二是为学生学习医学课程打下文化基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职教系统内部认识偏颇,使文化基础课缺乏分量,得不到学生重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
为了抓住专业技能这根中职教育的生命线,从主管部门到中职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去平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文化课的教学改革
[摘要]学生不喜欢文化课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就目前中职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文化教师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必须正视入学新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实事求是地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真正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文化课的预期作用。
一、文化课教师应树立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
文化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用普通教育的思维。
但是,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文化课教师越来越体会到,文化课教学应服务于专业课教学,不能脱离专业课。
文化课所教的应是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有帮助的,学生乐于接受的。
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多交流,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相关文化课的要求,力求在文化课的学习中有机渗透与专业综合素质有关的内容,从而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学内容,让文化课联系职业岗位的实际。
文化课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辅助工具。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必须遵循两点,一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对社会有用的,对企业有用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学生是可以学的,学生
是喜欢学的。
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可以多采用活动课、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例如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讨论、辩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通过一些应用文的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文字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多朗读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看一些新闻报刊,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对于英语课的学习,可以通过简单而实用的口语练习,让学生敢说英语,像李阳的疯狂英语一样,让学生大声读;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报刊或英文文学作品,看英文对话的影视作品,学唱经典的英文歌曲;英语教师见到学生主动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让校园里有学习英语的氛围。
教学时,教师要侧重英语学科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和翻译。
对于数学课的教学,更应注意内容的选择和兴趣的培养。
中职的学生基本上数学底子都比较薄,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初中三年没认真听过数学课,那么教师选择内容就要做到有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
专业数学内容的选择要满足各专业的需要,如车工丁艺、数控和模具专业,就要学生对立体几何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学习树立空间感;学电子专业的,就要学生对三角函数有进一步的认识。
数学课的内容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如增加按
揭购房贷款,购买彩票的概率等。
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取之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回到社会上也许用不上,也许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
三、文化课必须适应就业和升学两种需求。
家长看好中职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可以继续升人对口高职,而且,中职生报考高职的比例在逐年增多,为适应不同的要求,在文化课教学上就要兼顾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使学校在教材选择上,在内容取舍上,在时间安排上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就可使学生想上学的有书读,想工作的有一技之长。
四、与工作实际结合。
我们需要按照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引用来自职业岗位的案例或结合职业实际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更多、更早地感受或体验职业工作领域的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学校应组织文化课教师深入企业,了解生产流程、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典型案例,编辑整理作为教学素材或编写成讲义,通过真实的例子去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文化课教师要培养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对文化课教师应提出更高要求,可以通过让专业教师培训,或学校派送学习的形式引导部分文化课教师向专业教师转型,来教授专业
课中的基础课程,而文化课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底蕴,使自己适应新形势下职教的发展,成为专业教师的后备军,成为一个“一专多能”的教师,逐渐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
文化课的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作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也应抢抓机遇,大胆改革,锐意进取。
让中职生体味到学习文化课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发挥出文化课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是中职文化课教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