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2 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 (9)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获奖教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获奖教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难》,我们知道,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后,他和他的后继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如何来更好的守业,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从本课中去寻找答案。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生观看聆听学生默读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能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了解本课内容讲授新课师:今天我们的课将从三个板块来展开,首先进入第一板块板块一白手起家,创业维艰---汉初的社会现实一、文景之治(一)自主学习,快乐求知“自主学习,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请同学们看课本P67-68内容,依据下面的材料和问题,在课本上标画出知识点)“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大意:西汉初年,天下刚刚统一,百姓与贵族都很窘迫,皇帝出行都不能乘坐到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学生按照老师提示的阅读方法对照导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在课本关键词句地方划线根据再度开发的课程资源及七年级学生心理特征重构了3个教学环节,呈现出体验→探究→发散→升华的循序渐进的思维特征,重新整合的课程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拉的马车,而将相只能坐牛车出行。

统治者于是决定减轻农民的赋税等负担。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2.引文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3.汉初统治者实行这样的政策主要是吸取了什么教训?4.通过这些措施的制定,汉初形成了一个治世局面是什么?师:文景之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帝和景帝功不可没,联系我们前一课内容,我们把文帝和秦始皇做一个比较,依据老师提供的的图片材料和问题,小组之间展开讨论。

(2)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探究展示,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智慧”比一比:对比秦始皇陵和汉文帝陵,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说说你的看法。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本课主要是讲述两汉兴衰的历史脉络,教材侧重的是西汉,西汉的大一统,通过《守业更比创业难》MV。

设置问题情境导入,启动学生考察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们由艰难守业到天下富强的历程,从历史资料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初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的情景;教学中通过观看资料片,突出“汉武帝的大一统”这一教学重点,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表演,来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难点化化难为易。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最后回顾汉代众帝王的守业历程由学生谈感受,认同:“爱民、廉政、德政”、统一安定的重要、“开拓创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等观点。

在学生如有所思中结束课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史实;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概述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守业更比创业难》MV设置问题情境导入,启动学生自学。

(2)从历史资料入手,让学生了解汉初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的情景、学会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法。

(3)通过观看资料片和由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模拟表演。

让学生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史实。

(4)回顾汉代众帝王的守业历程由学生谈感受,让学生从历代汉帝王的做法中获得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爱民、廉政、德政”、统一安定的重要、“开拓创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我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

由此我们确定:本课的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

【学法设计】高效自学、合作学习法【导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守业更比创业难》MV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渲染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汉高祖刘邦艰苦创业之后,他及他的继承者面临着更艰难的守业问题。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
学生独立回答,小组评判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次备课




经历本节课内容;
预习第14课:两汉经济的进展








对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的相似之处。
1.文景时期,重视__________,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___________
2.汉武帝同意___________的建议,下令承诺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








1、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脉络,把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统一,光武中兴,了解东汉后期外戚和交替专权等差不多史实;
2、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内容指导:
一、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实行
1.减轻农民徭役,兵役,赋税负担,注重进展农业生产
2.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怀农桑




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三、东汉的统治
授课时刻:年月日
教学
反思
批阅签字:年月日
多媒体展现教学目标,学生以齐读方式熟悉目标。
让学生参照指导,边读书,边画重点,边明白得经历。
教学
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二次备课




提问复习:
西汉建立的时刻,都城,建立者。导入。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和现象,培养分析历史问题(原因、背景与事件、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辩证、综合、分析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结合秦的历史,进行对比,找出秦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大一统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得出西汉为何能出现较长时间的强盛局面;通过典故、图片、知识树等教学资料,了解汉武帝统治的史实,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封建统治思想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汉由贫穷到强盛,使我们认识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师: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请同学们浏览全文,依据老师提供的知识结构,自学本课的基础知识,同时,把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标记下来,以便在合作学习中讨论解答。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检查,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1、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表现?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与影响?(这是两个题目就,基本囊裹了本课的知识,我们探究上有很好的知识结构,可以充分利用)师:我看到同学们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都做了圈点勾划,很好。

下面,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桌间讨论交流。

(学生之间相互质疑释疑,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惑。

)师:知识结构中的知识要点,哪个同学还有自学和讨论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下面,我来提几个问题,看你们谁能答得又快又准。

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教师投放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并展示交流,明确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汉、汉武帝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秦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是却短命而亡,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教训?取代秦朝的是哪个朝代呢?它的命运会是怎样的?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7—70页立之初的经济形势如何?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并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提问,“汉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你打算如何做?”(学生回答)“下面我们走进第12课学习第一个部分内容,看一下汉初统治者是如何做的,同学们归纳一下。

”一、交流展示:(1)各小组成员在每组1号的带领下共同交流并展示预习任务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每组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

(2)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对抗组提出或其他小组提出,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如果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教师进行点拨或精讲。

(3)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让1、2、3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要的简单知识点和难写易错字。

让4、5、6组互相提问不方便板演的知识点。

教师抽查提问7、8组学生。

最后将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组量化。

二、精讲点拨阅读课本67——68页黑体字部分,找出汉初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学生读书时间为3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旧县镇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学科电子教案课题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时 1 授课 时间 总课时 12 主备人李强 审核人 李瑞 高良 审核 时间 备 注(修 改) 【教学辅助】小黑板【教学辅助】小黑板【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板书课题)朝(板书课题)师:请大家看多媒体,了解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目标】1、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2、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史实。

3、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自学指导 (一)讲述:目标怎样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二)出示:(二)出示: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67-70P67-70,,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并划出要点,1010分钟后,比谁能合上书本正确回答分钟后,比谁能合上书本正确回答1.1.西汉初年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西汉初年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2.2.汉武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是汉武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是谁的建议?谁的建议?3.3.汉武帝在思想上有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在思想上有接受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4.4.阅读课文阅读课文p69-70小字部分,简单了解东汉的历史。

小字部分,简单了解东汉的历史。

【先学(展示交流)】教师目光巡视全班。

】教师目光巡视全班。

8分钟后,允许学生小声讨论和举手提问质疑【后教(精讲)】 讨论第一题:讨论第一题:要点:(1)统治者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统治者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3)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以德化民”(一)一) 讨论第二题:讨论第二题:要点:在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七年级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大一统的汉朝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大一统的汉朝9篇大一统的汉朝 1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师寄语】汉朝的兴衰对振兴中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读教材,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

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对此,统治阶级有什么态度?2、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师生共同总结: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最终怎样形成的?4、东汉的统治:四、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发言,精彩展示。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六、达标检测题。

当堂达标,巩固训练,检测过关!【教后反思】:学会史论结合,以古鉴今是当今教育的目的。

【学后感悟】:大胆尝试、学会知识梳理,进行趣味性记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后反思】:重点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对比记忆秦亡汉兴的史实。

【中考链接】:本课是中考的重点,我们应高度重视对秦亡汉兴史实的考查。

举例如下:[XX年宜昌中考] 第4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d)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XX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c)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达标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汉武帝具体史实的讲解,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1. 讲解“文景之治”时,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的内容,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喜庆氛围,然后,提出问题:“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2. 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可先提问“你所知道的汉武帝的事情”,引导学生发言、议论,然后用“雄才大略”作结,再让学生阅读小字内容,提问“这段小字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善于选用人才的结论。

3.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只要做简单交待即可,不必展开讲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进入咸阳,秦朝灭亡。

此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争,这就是“”(学生答)。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学生答)汉朝建立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局面,这一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汉朝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找到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教学设计配套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教学设计配套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讨获取知识;如何“因学定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设计理念:所谓历史教学进程,应当是师生彼此交往、一起进展的一个互动进程,在那个互动进程中,使学生在认知、情义、技术、审美和个性等诸多方面取得稳固和谐的进展。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需要把握的目标;我设计许多的质疑环节,目的是为学生的思维进展预留足够的空间;我设计了历史情境,让学生积存足够的情感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讲述历史的环节,鼓舞他们勇敢的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的“学”浮现出来。

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踊跃试探问题的时候,我又和学生一路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核心问题,做到动静结合、收放适度,把表面化的课堂活动内敛化。

如此做,
无疑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为人的全面进展效劳的整体教育目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德育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1.联系法: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应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从回忆旧课内容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博。

2.讲解法: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点,需要教师用讲解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对于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就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

3.讨论法:在本课重点子目讲完之后,可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师:今天咱们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汉朝去走一走看一看。

在飞船启动前需要大家输一个启动密码,这个神圣的任务谁愿意来完成?〖学生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等〗【过渡】咱们一起把这个密码大声的念出来。

飞船启动,安全抵达汉朝。

导学过程一、文景之治师问:你听平定天下的刘邦在自豪的唱着“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可是刚刚建立的汉朝是个什么样的呢?〖放映“数字故事”——“汉初景象”〗师承接:汉初真是太凄凉了,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法让人待下去啊。

咱们还是继续走吧。

师反问:短短60年,汉朝就发生了如此之大变化。

汉初什么样啊?〖学生回答〗〖屏幕出现:贫穷、萧条〗60年之后呢?〖学生回答〗〖屏幕出现:富足、发展〗师追问(引出小组讨论的任务):短短的60年间汉朝发生了什么,竟然会有这么大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9)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2大一统的汉朝word教案(9)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能力方面:1、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兴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思想方面:1、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2、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

3、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

4、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的原因和措施教师先解释何为"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人教版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材内容分析:汉朝又称两汉,指西汉和东汉。

本课讲述了由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再到东汉“光武中兴”直至名存实亡的历史。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了解东汉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了解文景之治,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了解东汉的建立。

通过探究“汉武帝面临的危机”、“推恩令妙在何处”等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综合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猜猜他是谁?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教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位皇帝是谁?就是他,汉武帝,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千古一帝。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汉武帝的档案。

展示:中文名:刘彻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西汉都城长安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职业:皇帝主要成就:……教师:这不是一份完整的档案,同学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汉武帝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带着疑问,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起领略大汉天子的魅力与风采。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汉武帝刚刚即位时,国家是什么情形呢?展示: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都鄙①廪庾②尽满,而府库余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1、西汉初期的经济形势及原因
2、主要措施:
轻徭薄赋
重视农业
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
以德化民
播放歌曲
提问:歌曲中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出示歌曲中对汉武帝评价的三句话。
解释“大一统”
投影:“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设疑:(1)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对比: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倾听
感悟
观察
畅所欲言: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等。
理解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回答:诸侯国威胁中央统治
组成智囊小组
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解决办法
各抒己见
结论: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积极参与
即兴表演历史剧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回答问题
理解
畅所欲言:分析两种做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回答
使学生认识到文景之治与汉武帝大一统的关系。
情景再现,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求知欲。
通过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合作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能力
提升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东汉的统治
简要评价汉武帝
回顾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讲解: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投影展示:西汉,东汉朝代更替示意图
简要介绍东汉的统治情况。
出示:毛泽东《沁园春·雪》
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理解汉武帝大一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大一统的汉朝》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章《大一统的汉朝》主要内容: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汉武帝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汉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理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

2.掌握汉武帝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及其对汉朝的影响。

3.了解汉朝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教学设计】1.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课前预习的内容,询问汉武帝的《太初历》对中国历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汉武帝的形象和重要事迹。

2.讲授(1)讲解大一统的汉朝产生的背景与特点,分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作用。

(2)解析汉武帝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分析其对汉朝统治的影响。

(3)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介绍汉武帝时期的经学思想和文化成就。

3.展示(1)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汉武帝的形象和事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的重要作用。

(2)展示汉朝的历史地图,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疆域和文化。

4.讨论(1)以课本中的问题为基础,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2)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大一统的汉朝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5.练习(1)完成课本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抢答”、游戏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归纳总结(1)总结学习内容,强调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思想在今天的启示和借鉴。

【板书设计】大一统的汉朝1.汉武帝的统治2.对外征战的战术和策略3.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教学反思】本课学习内容涵盖了大一统的汉朝的历史背景、特点及汉武帝的治国思想、对外征战战术和策略、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资料展示、小组讨论、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老河口市第七中学韩晓慧教材分析:本课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的措施),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专权等基本史实。

B、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方法:讲述法、讲历史故事、教具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讨论,并用图示小结,使学生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2、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A、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

结果怎样?谁做了皇帝?(学生涌跃发言:结果刘邦战胜了项羽。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他就是汉高祖。

)B、为什么刘邦能建立汉朝?项羽失败了呢?二、导入新课:公元前202年五月,为庆祝汉朝建立,汉高祖在洛阳大宴群臣。

宴会上,他们正在谈论战胜项羽的原因。

学生分角色扮演汉高祖及四位大将,把导言内容表演出来。

师提问:当时,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情况呢?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认识到: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荒凉景象。

(投影展示)史书记载: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上朝时找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大臣上朝时只能乘牛车。

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能力方面:
1、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
能。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
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兴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对后世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思想方面:
1、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
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2、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
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
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
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

3、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
有勇气承认错误。

4、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
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一、文景之治
1、休养生息的原因和措施
教师先解释何为"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稳定和巩固了汉朝的封建统治秩序。

这种统治措施,使统治者、劳动人们皆大欢喜,到惠帝、吕后两朝,经济逐步恢复,到文景年间,社会经济全面回升,出现了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2、文景之治
汉文帝与景帝共在位39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措施,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对之评价较高,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在讲课之前,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然后教师结合课文,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部分见"相关资料"和"媒体资料"),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例如关于重视人才的内容,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关于"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补充强调:诸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爵号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定封号。

这样,
可以使一个大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使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权力越来越分散,大大削弱王国同中央对抗的实力。

后来,汉武帝又用其他方法如"酌金夺侯"等,逐步夺去王侯的爵位,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

为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把"推恩令"与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比较,进一步分析它的巧妙之处。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

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并逐条列出来,既作为板书,又可作为本目小结。

三、西汉的衰亡东汉的建立和结束
本目内容虽为小字,但建议教师配合媒体资料的图片简单讲解。

例如:介绍王莽,他如何篡位,改制背景及失败,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1、光武中兴
(老师提问,学生阅读书上内容,可互相讨论得出答案)问题: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1)释放奴婢。

(2)三十税一。

(3)精兵简政。

(4)废除苛法。

(5)整顿吏治。

西汉后期至王莽时期残破的社会局面,经过光武帝刘秀十多年精心治理,转变为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如人口由东汉初年的1000多万,增加到2100万。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使衰败的汉朝重新振兴,所以谥号“光武”。

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使东汉统治腐败。

祸不单行,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出现水灾、旱灾、蝗灾。

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教学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有关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政策,通过大一统政策,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进一步的完善,封建社会也进一步的发展!砸了解这些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所有的政策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基础,正是有了汉初的修养生息政策,是汉朝经济的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实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学反思:
汉武帝的大一统加强了中央的权利,同时,是权力过于集中,社会主要是人治而非法治!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