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11.1走进微观教案1(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1 走进微观1-沪科版
第十一章第一节走进微观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自然的尺度1、阅读课本“自然的尺度”;2、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学生小结最大尺度: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
2、说明:1光年=3×108×365×24×3600m=9.46×1015m,所以上述距离为1011光年;3、学生小结最小的尺度:已深入到了10-15m的微观领域.4、师生小结:宇宙万物,变化成千,它们的运动与组成,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5、我们周围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知识点2 物质的组成1、阅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2、物质是由分子或直接由原子构成. 实例导入,强化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概念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拓展4、请同学结合教材“信息窗”的内容描述分子的大小,教师给予评价。
5、然后播放收集的影象资料说明分子(或原子)的尺度的数据;通过一些形象化的计算,使学生更深一层体会微观世界“小”的概念.(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
)6、现在,人们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7、信息窗:阅读了解:分子的尺度。
(各种分子的直径都只有几万分之一个纳米左右,据估计一只蚂蚁一口水就吞下2×1010个水分子,10万个氧分子依次排列起来,总长仅0.03mm。
)知识点3 微观粒子(一)学生结合教材图11-7水分子模型、图11-10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11-11原子核结构示意图,进行小组间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分析上述三图得到的结论是什么?生: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可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 能力提升及时复习巩固提升(二)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完成下表,让学生从中感受物理学家的探索经历及人格魅力.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布置作业课后习题:《学生用书》;板书设计第一节走进微观(一)自然的尺度(二)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三)微观粒子微观粒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11.1走进微观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了解一些现象.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宇宙及其组成.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准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教材中图11-1和图11-2中的两幅图)[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怎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怎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说火星上已发现了生物生存的痕迹.[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新课教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师]奇妙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现,大家认为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各种各样的物质.[师)对,这些物质包括很多,从“小”的说,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大”的说,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是同学们知道的天文知识.[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师]总结得很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已经很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广阔的宇宙.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想想议议][师]:如果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还是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再分割.如果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生]如果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还是玻璃吗?[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冰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家大胆发表你的看法.[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如果继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师]讲得非常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说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生]我觉得是可以的.[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生]也能说组成水的是水分子.[师]非常正确.现在谁可以告诉大家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什么是分子呢?[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3.原子结构(教师出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会为认识世界的奥秘作出自己的贡献.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宇宙基本由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星系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了组成物质世界的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五、板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1走进微观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1.1 走进微观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掌握微观世界的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知道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提高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知道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
难点:理解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显微镜、玻片标本、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详细讲解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互动游戏(10分钟)设计一个有趣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力。
4. 实践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微观世界的奇妙。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知道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
难点:理解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微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积极动手,互动游戏中思维活跃。
但在反思环节,部分孩子对于微观世界的组成和特点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引导。
为了拓展延伸,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寻找生活中的微观世界,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考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1《走进微观》同步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1《走进微观》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11章第1节《走进微观》。
本节主要介绍了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和中子;3. 电子的轨道和能级;4. 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和断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原子的结构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
难点:电子轨道和能级的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水为什么能沸腾?它的分子结构是如何改变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PPT和板书,直观地展示原子的模型,并解释电子轨道和能级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给出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例题,如原子键的类型和作用,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解决问题。
5. 实验演示(10分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原子结构的模型展示,化学键的形成等,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
六、板书设计1. 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原子核的结构,包括质子和中子;3. 电子的轨道和能级;4. 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形成和断裂。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原子的结构及其基本性质。
答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原子的基本性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1走进微观学案
《§10-1 走进微观》学案设计设计人:薛彦玲【学习目标:】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习难点】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一、阅读教材第一节:走进微观,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
所以说,世界是由组成的。
2、物质是由或组成的。
3、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称为;绝大多数分子由组成,称为多原子分子。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5、发现了电子,电子带电。
6、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此模型认为①原子的中心叫,它占的体积,但其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②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
试着画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7、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其中带正电,不带电。
8、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9、总结物质的结构。
【例题】原子核是由()A、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中子和电子组成的D、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核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只有一个原子组成。
原子还可以再分,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答案】B【对接中考】考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6江西省南昌市)A、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B、有的物质在运动,有的物质静止不动C、构成宇宙的成分尚未研究清楚D、宇宙不光由物质组成【解析】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1 走进微观 教案 (1)
课题:走进微观【学习目标】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识别扩散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原子的核式结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 人类目前能观察到空间最远已到达m,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m 的微观领域。
(填写尺度范围,用科学计数表达。
)2. 古代人对物质的组成有不同的看法。
古希腊的称为“”;古中国的称为“”。
根据阿伏伽德罗的理论,若把物质无限地分下去,所得颗粒越来越小,小到这种颗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为止,这种颗粒叫做。
3. 物质是由或组成。
4.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的存在。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例如分子。
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高速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我们把这种由物质内部射出的负电粒子叫做“”。
5.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后提出了模型,它认为,原子的中心叫,带电,占很小的体积,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在不同轨道绕原子核运动。
[如“太阳系”]6. 在20世纪初,发现原子核可以释放出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它们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7. 走进微观小结:物质都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分子十分微小,可看为“球形”)质子(带正电)单原子原子核(正电)都是由“夸克”所组成分子原子中子(不带电)多原子电子(带负电)8.[ ] 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A. 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B. 原子核带负电;C. 中子不带电;D.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9.[ ] 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C. 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D.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11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1节走进微观教案新版沪科版242
第1节走进微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2.通过演示一些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无端,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瑕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自主预习案】1、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组成的。
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到 m的宇宙深处。
最小,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 m的微观领域。
3、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发现了,提出物质是由构成的。
4、现在普遍认为物质是由或组成的。
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5、分子是由构成的,包括分子和分子。
6、1909年卢瑟福成功地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模型。
7、原子组成⑴原子核:在原子的位置,由和组成。
①质子带电荷,由2个和1个组成。
②中子电荷。
由2个和1个组成。
⑵电子①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的。
②电子带电荷,绕高速运动。
【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问题一: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物质展示几幅微观粒子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微观粒子的存在。
小结: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问题二: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首先指导学生看书自学,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程,如希腊人的“四元素说”,我们祖先的“五行说”,再到阿伏加德罗的“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的颗粒”即分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 走进微观 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 走进微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3.了解物质的宏观和微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4.能够使用示意图描述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以及宏观和微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描述和排列示意图的绘制。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示意图。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尺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导入:“你们曾经听说过微观世界吗?它和宏观世界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要解释,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出示PPT,通过文字和图示解释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简要解释,让学生明白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3. 原子的结构(2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讲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讨论其中的组成部分和相互关系。
•教师强调原子核的重要性,以及电子在轨道上绕核运动的特点。
4. 分子的结构(2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讲解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并讨论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教师强调分子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每种物质的分子结构都不同。
5. 宏观和微观性质(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宏观和微观性质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宏观性质和微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供示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宏观和微观性质之间的联系。
6. 总结和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结,并强调微观世界是理解物质世界的重要角度。
•教师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示和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的重要性和原子、分子的基本结构。
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1.1《走进微观》教案
《走进微观》教学设计质肉眼不再可见,之后观察工具的逐步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更加微观的世界回答: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已经这么小了,还可分吗?学生介绍分子——原子论的形成过程,并介绍氢分子氢原子的例子,以及水分子的例子,让学生能够体会分子原子有多微小。
分子的尺度大约10-9~10-10m,原子的尺度大约10-10m将课堂交与学生,转换课堂的主导性,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多参与,也会激发学生认真学习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微观世界新课教学【问题二】原子还能再分吗?答案是肯定的,介绍汤姆孙发现电子的过程,并通过电子和氢原子的数据对比,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意味着什么?追问:为什么原子不能够只由电子组成?学生通过数据对比思考,回答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可分,原子是由电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思考并回答:因为原子不带电而电子只带负电,所以必定还存在带正电的组成部分。
【授课亮点】用数据说话,采用同比例放大的方式,避开10的负十几次方,放大成日常生活能够有印象的尺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追问,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原子组成的问题【问题二】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介绍汤姆孙提出的枣糕模型介绍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中α粒子、电子、金原子之间的差距,并将电子忽略。
采用小钢珠和面包对α粒子轰击金原子(枣糕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
在模拟实验中获得直观的实验观察并感受数据带来的直观对比,理解实验的数据基础选取学生重复实验,展示实验的可重复性。
【授课亮点】通过数据对比,并采用同比例放大的方法,借由生活中学生熟知的物体(3mm的钢珠,从火车站到轮渡的距离)来比喻,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和理解实验中的数据对比和巨大差距。
【本节创新点】采用小钢珠和面包对α粒子轰击金原子(枣糕模型)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
结果,并对此产生信任。
而后给出真实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约有八千分之一的入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平均为90°,其中有的甚至被原路弹回。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第1节 走进微观教案1 (新版)沪科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过程目标:(1)学习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并培养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思;(2)增强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略物质世界的奥秘,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培育热爱科学、勤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习方法:收集资料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具与学具:课件、实物投影仪、星系、太阳系、分子与原子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万千。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板书:第九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2、质疑自探、预习教材教师依次出示:星系、太阳系、病毒、硅原子等图片。
然后提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以下自探问题:(1)世界上的万物是有什么组成的?(2)浩瀚的宇宙到底有多大?微观世界有有多小呢?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学生用4分钟时间阅读教材。
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目标检测》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拿出粉笔进行演示,把它分得越来越小。
结合刚才小实验,你对物质的构成有什么想要问的?结合学生的提问,补充整理成如下自学提纲,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1)物质能分成越来越小的微粒吗?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科学家发现了那些微粒?这些微粒是什么样的?有多大?(3)什么叫原子?什么叫分子?它们是如何命名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是什么样子呢?(4)20世纪中叶,人们用什么方法得到了更多更小的粒子?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有没有终点?提问、展示、补充、评价。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1.1《走进微观》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11.1《走进微观》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我教学的源动力。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微观世界”的探索。
一、设计意图我以“微观世界”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对微观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微观世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知道微观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让孩子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知道微观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
难点:理解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显微镜、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孩子们对微观世界的兴趣。
“小小芝麻官,大大乾坤间,你说奇不奇?”(答案:分子)2. 讲解:通过PPT,简要介绍微观世界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微观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
3. 实践:让孩子们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模型,加深对微观世界的理解。
4. 讨论:分组讨论微观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6. 拓展: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微观世界,并分享给大家。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知道微观世界是由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
难点:理解分子、原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次教学活动,认为孩子们对微观世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同时,我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微观世界,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将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走进微观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1.1 走进微观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创设有趣的微观世界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交流,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感受微观世界的奥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认识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认识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微观世界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胶棒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微观世界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微观世界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互动探索: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
3. 动手操作:让幼儿利用彩纸、画笔等学具,创作属于自己的微观世界作品,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微观世界的概念,认识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和区别。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微观世界的浓厚兴趣。
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他们基本掌握了微观世界的概念,认识了一些基本粒子。
然而,对于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联系和区别,部分幼儿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深入理解这一知识点。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微观现象,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1-走进微观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11.1走进微观我的教案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我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关系,掌握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方面,我会重点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构成,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同时,我也会难点讲解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活动过程方面,我会通过一些实例引入原子和分子的概念,然后通过展示分子模型,让学生了解原子和分子的构成。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用显微镜观察物质微观结构,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活动重难点方面,我会重点讲解分子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我也会难点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构成,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认为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是一个核心环节。
如何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是一个关键点。
分子运动规律的讲解和原子分子构成的解析同样需要特别注意。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实践活动是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物质微观结构,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原子和分子的构成。
在活动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显微镜下的物质结构,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以便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全册 11.1走进微观学案 (新版)沪科版
11.1 走进微观世界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模型。
(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预习范围教材第11章第一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____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分子”。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________证明了______的存在,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
3.1897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三、预习检测1.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A.铁块 B.空气 C.水 D.水银2.下列现象中属于微观运动的是()A.细雨蒙蒙 B.花香引来了蜜蜂C.骏马奔驰 D.卫星绕地球飞行3.法国科学家哈罗彻与美国科学家温兰德因致力于研究“原子分子和光物理”,获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等微小微粒构成的B.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C.分子之间紧密排列,分子间没有空隙D.分子肉眼不可见,但可以借助宏观现象感知分子运动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分组讨论: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
②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
③后来,人们认识到若将物质无限地分下去,所得颗粒愈来愈小,小到这种颗粒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为止,通常所说的物质就是由这种颗粒构成的。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种颗粒命名为。
④现在,人们认为物质是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2)干旱的田龟裂为土块,土块可碎成细泥,细泥又碎为沙尘,沙尘还能继续分裂吗?沙尘随风飘荡?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吗?沙尘还会继续分裂为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
沙尘随风飘荡,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会引起城市的沙尘暴等。
(3)分子有多小?学生总结2.微观粒子(1)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还可以分割吗?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还可以再分割。
2019春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11.1 走进微观 教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现象。
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从宏观到微观的尺度。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水滴石穿”是指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
比喻学习或工作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可你知道“石穿”的真实原因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自然的尺度[阅读课本]P214“自然的尺度”[思考]奇妙的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提示]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物质。
[思考]你能列举一些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吗?[提示]从微观看:有我们看不见的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等;从宏观看:有地球,还有若干小行星、彗星等。
探究点2物质的组成[阅读课本]P215“物质的组成”[思考]我们的祖先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提示]他们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
[思考]分子是如何被发现的?[提示]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微粒。
[小结]通常,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思考]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含有多少个分子呢?[提示]水滴石穿要经过好多年,铁铲变薄也要经过好多年,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多。
[思考]我们用肉眼能观察到分子吗?[提示]分子非常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在普通显微镜下也无法观察到分子,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思考]分子的直径到底有多大呢?[提示]如果油滴分子的直径为d,油滴体积为V,油膜面积为S,则d=,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
[归纳提升]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 m,由此可知分子非常小。
萧县四中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走进微观『课标要求』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教学建议』第一节走进微观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彩图呈现多种物质分子和原子结构,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组成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
继而又将原子的结构模型、质子和种子的结构展示出来,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学生通过生活和小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并且各种物质以各种形态展现着。
学生差异性:大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熟知的事物结合倍数关系理解原子与分子的数量级,但部分学生不很很好得理解分子、原子“小”的概念。
学习优势:这一节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未知的世界,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图片展示,使学生认识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是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通过演示一些现象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方法与媒体1、多媒体播放有关物质组成的图片和影片,引发学生思考。
2、在学生观看“影片”的基础上,老师讲解“物质”概念,并提问题:这些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以上两点引入本节课的教授。
3、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对本堂课的内容作初步了解,便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点拨教学。
4、向学生调查:同学们都看过哪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书籍?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你想解释书中提出的问题吗?(书中的问题由学生列出)教具准备1、光碟(关于物质组成和“基本粒子”的)2、参考书:《基本粒子探索》《中国大学科全书》物理卷引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无端,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瑕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八年级物理全册 11.1 走进微观教案1 (新版)沪科版
《走进微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讨论法、交流法【课前准备】分子组成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辽阔的宇宙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空气到底由什么物质组成?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
二、讲授新课(一)、自然的尺度浩瀚的星空远飞的大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病毒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宇宙及微观领域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例如: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1 0-15m的微观领域。
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物质的组成1、四元素说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2、五行说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3、分子说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命名为“分子”后来,人们又发现分子也有结构,它们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勇气。
【教学重点】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讨论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分子组成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辽阔的宇宙中,宇宙到底有多大?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空气到底由什么物质组成?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的尺度
浩瀚的星空远飞的大雁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病毒
从无限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宇宙及微观领域到底有多大呢?
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到达1026m的宇宙深处。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例如: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1 0-15m的微观领域。
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是物质,那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二)、物质的组成
1、四元素说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由水、火、土、气组成,称为“四元素说”
2、五行说
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称为“五行说”
3、分子说
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命名为“分子”后来,人们又发现分子也有结构,它们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物质组成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现代科技可以使人们观察到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
硅表面的硅原子排列的图像 DNA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示意图
信息窗
氢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质量只有10-27kg左右。
每个组成生命的基本组元DNA分子都含有几百万个原子。
1 cm3的水中就含有3.34 x 1022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3×10-26 kg。
分子质量很小你流的一滴汗里,大约有1×1027个水分子,
分子数目很多:一滴水里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则需要9000年.
交流与讨论
干旱的田龟裂为土块,土块可碎成细泥,细泥又碎为沙尘,沙尘还能继续分裂吗?
能继续分裂;因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还可以继续再分
(三)、微观粒子
大约在24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把组成物质的微粒叫原子,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1、单原子分子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
2、多原子分子
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例如,水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它是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3、电子的发现
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4、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散射实验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5、原子核组成
20世纪初,科学家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释放出质子和中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20世纪中叶,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你能说出又发现了哪些粒子吗?
直线重离子加速器
发现了μ子、 介子、к介子、Λ超子、Σ超子、 子等
三、课堂练习
1、我们周围的空气、鲜花、树木、动物、水和石头等都是()。
答案:物质
2、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是由()或()组成的。
答案:分子;原子
3.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__________的存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__________;1911年卢瑟福在进行α离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模型。
答案:原子;电子;原子的核式结构
4、任何物体都能分割为极小的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可分为最小的微粒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一定数目分子的微小微粒
D. 糖粉末
答案:A
5. 天空中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这些都是物质.关于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B.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C.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D. 人类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永无止境
答案:D
6.下列选项中,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是()
A.黄金、空气、水
B.黄金、铁、铜
C.水、酒精、油
D.冰、水、水蒸气
答案:D
四、课堂小结
(一)、物质的组成
1、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二)、微观粒子
1、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汤姆孙发现电子
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
4、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质子和不带电中子组成的.
【板书设计】
走进微观
一、物质的组成
1、分子
2、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二、微观粒子
1、汤姆孙发现电子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教学反思】
在本课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策略,新课堂”的特点,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身边的物体延伸到无限的宇宙,让他们感悟宇宙之大。
教师要养成他们思考问题的合理思维:提出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面,最小的物质有多大呢?从而引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先分割物体,直到分子,由分子进入微观模型,让学生体会小微观世界里同宏观世界里一样充满了我们不知的领域,我们的科技水平越高,认识的领域就越多。
从这两方面的引领让学生感悟到: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它们都是无限的。
也让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
当然,这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提问学生时应注意引导,还有就是问的问题学生已经能够答出来的时候就没必要在纠缠不清等等。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这些问题我都要时刻注意,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