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解读

合集下载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2023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2023版)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2023版)的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3.07.04

•【字号】甬政办发〔2023〕33号

•【施行日期】2023.08.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2023版)的通知

甬政办发〔2023〕3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2023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7月4日

宁波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

(2023版)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力推进创新深化,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联动发展,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

用,加快建设新时代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以创新制胜为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硬科技”创新

1.支持重大科技攻关。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聚焦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海洋经济、新材料、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采用主动布局、公开竞争、定向委托等方式,遴选支持一批重大科技研发攻关项目。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对实际到账金额300万元以上的单个横向项目,符合条件的可列入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序列。鼓励创新主体与国(境)外机构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和科技创新项目合作,对符合条件的国际合作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助。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

一、引言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是为了推动宁波市科技创新发展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它提出了未来五年宁波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

任务和目标,旨在加快宁波市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并对其意义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二、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的内涵和任务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是指导宁波市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文件,它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项目和任务,涵盖了科技领域的多个

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该

指南明确了宁波市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具

体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政策,旨在提升宁波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和核心竞

争力。

三、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的意义和影响

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的发布实施,将对宁波市的科技创新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将激发宁波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经济社会领域转化,从而为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该指南将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

人才和资金投入到宁波市,推动宁波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

中心,提升宁波市的创新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的撰稿人,我个人认为这一指南对于宁波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为宁波市科技创新提

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还为科技创新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机会。我深信,借助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指南的指导,宁波市的科技创新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可喜的进步。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宁波高新区新跨越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现宁波高新区新跨越
决策 。
0 ≯
“ 十一 五”期 间 , 宁波高新 区将 以十六 届五 中全 会精神 为指导 , 照温家 宝总理对 国家 按
高新 区提 出的 “ 四位 一体”要 求 ,深 入实施 省委 “ 八战略 ”和市 委 “ 八 六大 联动 ” ,以 “ 创

。。 ◆ 0 ≯

新 、仓 业 、产业 化”为核心 ,构 建科技 创新等 “ 大平 台” q 五 ,全 力争 创宁波 国家高新 区 ,实 施研发 园区等 “ 十大 工程” 全面建 设宁波科 技新城 。 , 为此 , 新 区将重 点做好 以下六个 方 高
提高执政 能力。
六 构 建 服 务平 台
孵化器 实现资源共享 , 高新 区将进一
高新 区将以 “ 三个优化 、三个完 步整合 区内 、外科技 创新 资源 ,建立 善 ”为重点 ,不断优 化法制 环境 、政
导 、培 育力度 的基础 上 , 引入竞 争机 民营 孵化器 ,加快形 成专业化 、多元 业园 、宁波博士 创业 园等科技创业基 制, 全面实行 市场 化 。四是改革 用人 化的科技 创业孵化 体系 , 建成全省最 地 为载 体 ,加大 引进 国内外高层次人 机 制 。建 立科 学 合理 的绩 效评 价 体 大的科技 创业基地 。 力争到 “ 一五 ” 才 的力度 ,力争到 “ 十 十一五 ”末 ,科 系 ,按 照 “ 才兼 备 、选 贤任能 ”的 末 ,区 内孵化 器总面积 增加 2 ,达 技 人才 总量突破2 德 倍 万名 , 中硕士、 其 博 原 则 , 向全社 会公开选拔 人才 。积 到 5 万平方 米;孵化 创业企业增 加 3 士 以 上 高级 人 才 4 0 名 , 提 升 全 市 面 0 00 为

关于加快宁波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宁波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宁波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国科发火〔2008〕273号)和《关于支持宁波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意见》(甬政发〔2008〕115号),加快建设富有宁波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紧紧围绕“三区一城”建设目标,大力提升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动力,积极推进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努力营造激发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加快建设富有宁波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引领和支撑高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体的高层次知识创新体系,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的高品质服务支撑体系,以创新环境营造为重点的高效率科技促进体系,为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奠定坚实基础。到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科技研发机构达到180家;公共服务机构达到60家;科技创新人才达到30000名;年专利申请量达到800项;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二、建设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高水平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区域创新绩效

(三)鼓励企业设立科技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单独设立科技研发机构,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或进行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建立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梯度培育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到2011年,争取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120家。

试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试论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
英 国 伦 敦 大 学 比 特 ・ 尔 教 授 在 《 市 文 明 : 化 、 技 与 霍 城 文 科
说 , 新 型城 市 一定 是 创新 型 企业 密 集 的 区域 , 种密 集 创 这 不仅 表现 在创 新型 企业 的数量 上 , 且表 现在 企业 开 展 自 而
主创 新 的意识 与实 力上 。
国内学者 对城市 创新 的探索 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 最 初着 眼于城 市 的可持 续性 发展 , 论 资源 的合 理利 用 与城 讨 市规 划方 面 的科 学性 问题 。 了 9 到 0年 代 中期 , 着西方 区 随 域创新 系 统理论 进入 中 国 , 内对 城市 的研 究 开始 转 向构 国 筑创新 体 系方 面。在 2 0 0 6年全 国科 技 大会 之后 . 创新 型 “
12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特 点 .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内 涵 与特 征
11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内 涵 .
() 1创新 型企业 的培育 是建设 创新 型城市 的重 中之重 。 只 有 当创新 成为 城市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新 活动 持续 地 出 创
现 在大 量企业 之 中 , 能 称该 城市 为创 新 型城市 。换 句话 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 卷 第6 5 期
2 o 年 6 月 08

宁波各年发展情况汇报

宁波各年发展情况汇报

宁波各年发展情况汇报

宁波,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年来,宁波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日益焕发新的活力。下面,我们将对宁波各年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宁波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成绩。近年来,宁波市GDP持续

增长,2019年GDP达到1.4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居全国城市GDP排名第16位。宁波的外贸进出口额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19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

总额1.05万亿元,同比增长6.5%。宁波在制造业、物流业、金融业等领域的发展

也十分突出,为宁波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次,宁波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宁波市加大了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宁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宁波市的城市品质和宜居性不断提升,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居住地。

再者,宁波在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宁波市加大了科技

创新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化,为宁波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宁波市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整合和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培养更多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宁波在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宁波市不断加大对

社会事业的投入,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同时,宁波市也加大了对民生改善的力度,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宁波科技工作要点

宁波科技工作要点

宁波科技工作要点

宁波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其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是宁波科技工作的要点:

一、加强科研创新能力

宁波科技工作要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和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构建创新型团队,加强科研成果的保护和运用。

二、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

宁波科技工作要加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深化科技与产业的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加强科技产业化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业的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宁波科技工作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集聚和创新资源的整合。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的组织协同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的评估和监测,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宁波科技工作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拓展科技创新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空间。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强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和培养国际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国际化。同时,还要加强国际科技创新政策的研究和交流,提高宁波在国际科技创新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五、加强科技普及教育

宁波科技工作要加强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科技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要加强科技信息的宣传和传播,开展科技知识的普及活动,推动科技与社会的对话和交流。同时,还要加强科技教育的培训和人才培养,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青年人才。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着重介绍我国在科技政策、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

首先,我国科技政策的不断完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创新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科技创新的综合竞争力。政府加大对科技领域的资金支持,提高科研项目的审核和评价标准,推动科研经费的公平分配。此外,政府还加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创业环境。

其次,我国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我国还积极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和创新人才的加入。

第三,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国家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同时,我国鼓励科技人才走出实验室,与企业、社会进行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这一系列措施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最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突破。国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政府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相关部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关于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

关于我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报告

科技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近年来,我区围绕打造“质量新鄞州”总体目标,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有效发挥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功能,力促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今年我区率先被列入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科技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两位。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行业以高于规上工业4.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产值达到301.8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1.6%,科技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明显。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31家,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3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65家,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121家,创新企业群体集群效应不断显现。在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的基础上,优化区域专利结构,1-6月实现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082件和306件,同比增长74.2%和36%,专利质量明显提升。

根据“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总体思路,探索具有鄞州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路子。注重实体平台建设,打造了从产业承载平台、重大科创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到企业创新平台“一条龙”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成为区域创新体系构架的重要支撑。

(一)提升产业承载平台,打造南部科技之城。发挥鄞州工业园区、望春工业园区、鄞州经济开发区和南车产业基地、创业创新基地“三园区两基地”在转型升级中的核心阵地作用,积极引进培育具有产业特色、创新技术和高层次人才的优质项目,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整合。其中,重点规划建设区创业创新基地,积极引进并有效整合潘火、下应、首南、南高教园区和南部商务区等占地面积约28平方公里的产业、科技和人才资源,真正将其打造成为科技之城的核心载体,高端创新要素主要集聚平台,创新引领和辐射推动全区提质提速发展。在广泛开展调研,区政府专题召开座谈会,参考市信息研究院和20多个区级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宁波市鄞州区创业创新基地产业规划》经过多次整合修改已经形成评审稿,下步即将提交专家评审,力争9月底前正式定稿。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

•【公布日期】2023.08.10

•【字号】甬科高〔2023〕73号

•【施行日期】2023.09.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甬科高〔2023〕73号各区(县、市)科技局、财政局,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科技管理部门、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根据《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 年)》(浙政发〔2023〕6号)等文件精神,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宁波市财政局

2023年8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战略协同创新计划

第三章关键技术突破计划

第四章科创生态育成计划

第五章重大应用示范计划

第六章对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

第七章立项程序与项目管理

第八章附则

宁波市“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大力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探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新模式和新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关于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快宁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宁波市科技局

党的十六大之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的新方向,率先实现现代化又成为一些较发达地区的中心议题。各地方无一例外地把新的希望和措施诉诸于科技创新这一不竭的动力之源。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区域创新体系既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必要的实践支撑体系。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成为各地方加速整合创新资源、抢占未来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宁波“一号工程”实施以来,我市科技、教育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这为新时期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当前,面对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面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发展的新要求,面对发展“大港口、大都市、大产业、大文化”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国内和市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一、宁波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科技发展以及国家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又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追赶科技创新步伐,迎接新世纪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挑战,都非常迫切需要国家和地方加快科技发展,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并实现

生产力的跨越发展,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从过去那种“重视引进和跟踪”的发展思路,向更加强调原始性创新、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转变,并强调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集成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以及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创新创业。这一新的战略思维将使我国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步入新的轨道,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在全球科技发展中地位。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及成效分析——以宁波市科技创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及成效分析——以宁波市科技创

I_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及成效分析

口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李建花

——以宁波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例

一、宁波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宁波市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2002年,宁波市第一家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神化电镀表面处理技术服务平台”启动兴建。截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38家,其中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12家,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7家,技术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9家。

从分布的领域来看,电子信息方向有7个,新材料2个,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个,生物医药1个,光机电一体化2个,海洋高技术2个,现代农业4个,其它领域19个。

从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来看,有4个平台是提供科技文献与专利服务,9个平台提供检测、测试服务,1个平台为生物资源库服务,19个平台提供技术和成果转化服务,另有5个平台提供其它服务。

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机制分析1.在资金投入式上,依平台性质实行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和立项补助相结合

对公益性强的大型科技基础

条件公共服务平台,例如大型科

学仪器共用网、科技文献检索服

务中心、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等,

以政府财政投入引导为主,并按

“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思路进行滚

动支持。例如,2007年,市财政

落实了“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

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平台”

2380万元的首期启动建设经费,

2008年落实经费2500万元,2009

论宁波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论宁波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有 较 强 的发 展 后 劲 。
2 技 术创 新 中政 府与企 业 的关 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 业是技术创 新 的主体 ,但政府并 不是无所作为 的。那么 ,政府在技术创 新中可以做些什么 呢? 资料来 源:根据第一 次全 国经济普查资料整理。 政府 主要是 为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创 造 良好 的环境条件 。具体 12 宁波 企 业 自主创 新 人 力投 入 略 微 偏低 . 主要 有以下几 个方面 的作用 。 20 04年 ,宁波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 自主创新 活 动投 入人力 2 1 优 化 企 业 的 经 营 环境 ,增 强 企 业技 术 创 新 的 内在 动 力 . 为 24 1 ,平均每一 企业投入 的科研人员为 2 23 人 5人 ,比全 国 政府要建立与完善 中央与地方对 技术创新 的宏观管理 和 平均水平少 3 人 ,但 高于浙 江省 2 1 2人 的平 均水平 。从 投人 间接调控 系统 ;在社会 方面 ,要建立 和发展促 进技术创新 的 人员的素质看 ,宁波有创 新活动企 业平均投 入的科学 家和工 各种 中介组织 和社 会支持系 统 ;增强企业 活力 ,使企业具 有 程师为 1 ,比浙江省 平均水 平 高 1 ,但 是远 远低 于 3 3人 人 2 创 新 的动 力 和实 力 。 ’ 人 的全 国 平 均 水平 。 22 构建和完善 市场体 系,规 范市场主体行为 . 表 2 0 4年宁波与全国、浙江省创新活动企业人力投入 比较 2 0 市场 的需 求是技 术创 新 的根本 动力 ,完 善 的市场 体系 , 合理 的市场结 构 ,优化 的市场环境 ,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 政府要制定 反不正 当竞 争法 、反垄 断法等宏 观与微观 的经济 法律 ,形成 市场经济 法律体 系 ,对 市场进行 监督和管 理 ,规 范市场秩 序 ,建设竞争 性 的市场 环境 ,强化 企业技术进步 的 外在 压力。

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来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转型升级、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关键之一、因此,对于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指导企

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和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

首先,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建设等。

科技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可以通过评价企业

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研发人员数量和结构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科

技研发投入能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则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结果,可以评价

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

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则主要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包

括评估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技术升级能力等指标。创新团队建设则是评

估企业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评价企业的研发团队规模、科研人员学历和资质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创新团队建设能力。

其次,评价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应该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既要考虑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和创新成果,又要兼顾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和市场需求。指标体系则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包

括产学研合作情况、技术创新能力、科研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

最后,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企业,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评价

结果可以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指导企业的科技创新战略和技术创新方向。

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SPECIAL CONCERN

磨李佩佳

前言:“十三五”以来,依托“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设契机,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依托市县两级及产业工作团队,以“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体制机

制改革攻坚”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取得突破。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 定》发布以来,10年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技 术、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 已经成为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要支撑,成为深化 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 的重要抓手,成为构筑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全面 新 的重要 。的

提岀,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 的核心 ,把

自立自 为国发展的战略支。

“十” 局 ,

要 结 “

”的成 , 的 , 化新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 、 部署、

等 的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以来, “国 2025”试点示范、 国 自 创新 区等建设 , 我

落实国 创新 动战略, 产业队,以“产业创新生态打造、体制机制改革攻坚”为着

, 推 战略 新兴 业 提 , 战略 新兴业 。

(一) 业

”期间, 战略 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 产业高 发展的 和 '

发展的新动能。产业产和

2015年的3557.0亿元、583.3亿元分别增长到2020年的5263.2 亿元、1199.3亿元,年均 率分别为8.2+和15.5+ %2020年,尽管受新冠疫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呈现 '

宁波: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提升转型发展优势

宁波: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提升转型发展优势

力 完 善 自 主 创 新 政 策 体 系 , 继 相 制 订 出 台 了 《 于 推 进 自主 创 新 关 建 设 创 新 型 城 市 的 决 定 》 一 系 等 列 政 策 文 件 , 成 了 较 为 完 备 的 形
创 新 政 策 支 撑 体 系 。 在 2 0年 01 出 台 的 《 于 建 设 国 家 创 新 型 城 关 市 、 进 经 济 转 型 升 级 的 若 干 意 促 建 平 台 、 台服 务 企 业 , 实 降低 平 切 创 业 创 新 和 转 型 升 级 的 成 本 和 风 险 。 目前 , 波 国 家 高 新 区 已被 宁 列 为 国 家 创 新 型 试 点 同 区 和 国 家

强 化 创 新 导 向
着 眼 于 构 建 完 善 区 域 创 新 体 系 , 进 宁 波 国 家 高 新 区 、 科 院 推 中
宁 波 工 业 技 术 研 究 院 、 波 和 丰 宁 创 意 广 场 、 波 研 发 园 、中 国 兵 器 宁 工业集 团北方材 料 科学 与工 程研 究 院 等 重 大 创 新 平 台 和 集 聚 区 建 设 , 快 引进建 设创 新 型大 项 目, 加
业 的 培 育 、 定 和 管 理 , 实 推 动 认 扎 落 实 高 新 技 术 企 业税 收优 惠 、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费 所 得 税 抵 扣 等 政 策 , 励 科 技 型 企 业 发 展 , 力 培 鼓 大 育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的 后 备 梯 队 。 截 至 目前 , 市 已成 功 培 育 高 新 技 全 术 企 q 6 家 , 级 科 技 型 企 业 k6 1 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二、我市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各级领导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三年来,在市领导的重视下,全市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宁波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市委书记黄兴国等15名党政领导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 2、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之后,我市又围绕《决定》相继制定了《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同时,为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还制定了《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实施办法》,先后有5名科技人员获30万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特别是省、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使我市在科技立法上取得了零的突破。《宁波市技术成果入股条例》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法规性文件也正在抓紧制订之中。

3、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999年,即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当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5亿

元,比1998年的9217万元增长了62.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2%,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9186万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3.8%;2001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2.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3.1%,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1.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3.3%。1999年以来,我市通过投入1.669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动了企业投入6.54亿元资金,用于建设10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兵科院宁波分院和2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二以实施科技创新建设计划为核心,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1、在重点企业中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在重点企业中建设了10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其中21家成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还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128家厂办研发中心;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研究所共建了一批研发机构,或向大学研究所

寻找技术依托,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年来,我市组织开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85项,新产品20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从1998年的23项增加到2001年近70项。2002年全市还确立了24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依托大学和研究所建设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加速培育科技创新源。在大学和研究院所中,累计建设了2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其中4家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已

成为科研、开发和人才引进、培养的基地。如“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三年来引进博士、硕士6名,共承担研究课题60余项, 2000年为渔民创收1000余万元,其中两位教授因此各获得100万元的奖励。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3、建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持我市广大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支持建设了信息、专利、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机构17家。如重点建设的宁波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孵化、培训、推广”的作用,建设了国家级快速原形制造服务中心、国家CAD 技术推广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该中心还在县(市区和20个经济强镇建立了工作服务网络,已为上千家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成为“省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国家级示范中心”。 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建设,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为吸引海内外科技人员来甬创新创业,我市鼓励建立各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创业中心8家,入园企业200多家,有2000多位科技人员在创业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和创业。其中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市科技园区投资1亿元建设了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建立了浙江省博士后宁波创业基地、宁波博士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现已引进1200多名科技人员,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达300多人,有8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软件开发企业35家;其它园区也纷纷引进各类研发机构,

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三以推进科技合作为重点,走引进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 1、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引进,在甬工作的博士从1998年的37名增加到现在近300名,硕士从1998年的700多名

增加到现在的近2000名,“两院一校”已累计选派40多位高级专家来甬担任县局级等科技副职。为引进高素质人才,我市专门设立了博士科研基金和创业基金,三年来共支持了60位博士、100多位硕士以及120多位留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为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引进共建了一批技术开发机构。1999年以来,以企业为主体,累计引进共建了中科院软件所宁波开发中心和广博纳米工程技术中心等66个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了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浙大校长潘云鹤和孙优贤等院士主持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均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如宁波市科技园区通过与“两院一校”合作,已引进或共建中科院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宁波分中心等1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并将组建“中科院宁波工程研究中心”,还与兵科院共建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宁波软件研究院等,正在成为研发机构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 3、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与“两院一校”多次举办科技成果

洽谈活动,并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种子资金”,设立了“宁波市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专项资金”,1999年以来我市企业仅从“两院一校”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00多项。三年来,我市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国内大院大所引进了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200多项,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一号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市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企业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外一些大公司经常来甬调查企业侵权情况。同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取消,但新的鼓励政策还没有建立,“真空”状态仍存在。另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期股、期权等激励政策还没有出台……凡此种种,均需通过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