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回文诗
苏轼 回文诗
苏轼回文诗1.《菩萨蛮·回文春闺怨》
翠鬟斜幔云垂耳。
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
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
坠寻乘花细。
颦浅念谁人。
人谁念浅颦。
2.《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4.《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雪花飞暖融香颊。
颊香融暖飞花雪。
欺雪任单衣。
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
结子梅时别。
归不恨开迟。
迟开恨不归。
闺怨诗: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闺怨诗: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原文翻译及赏析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回文四时闺怨》之一。
这四首词均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
东坡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
在无所收获之后,写闺怨回文以解脱。
赏析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
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
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
苏轼最出名的回文诗
苏轼最出名的回文诗
苏轼最出名的回文诗 -- 《江城子·又与李十二、别李十五》前面:
苏武汉阳抽秋妃,
吴会十年一剑飞。
倚天楼北群山合,
时见李也路上归。
中间: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千弦外一阵啼。
金鞍谪落降龙岛,
半骑还家半骑楼。
后面:
晋朝司马青衫泪,
公瑾布衣苦战啼。
伏波将军西出祖,
神仙石烂大江溪。
列表:
前面:
1.描写苏武汉阳抽秋妃;
2.描写吴会十年一剑飞;
3.描写倚天楼北群山合;
4.描写李十二路上归。
中间:
1.描写八百里分麾下炙;
2.描写五千弦外一阵啼;
3.描写金鞍谪落降龙岛;
4.描写半骑还家半骑楼。
后面:
1.描写晋朝司马青衫泪;
2.描写公瑾布衣苦战啼;
3.描写伏波将军西出祖;
4.描写神仙石烂大江溪。
五首让人拍案叫绝的回文诗
1、宋代苏轼的《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回文倒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2、宋代朱熹的《虞美人》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
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回文倒读: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
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
空房翠影帘垂悄,月落中庭小。
蟀悲蛩病逗新愁,寂寂瘦灯凉夜一声秋。
3、宋代李禺的《两相思》这首《两相思》更是令人叫绝,正读是《思妻诗》,倒读就是《思夫诗》了,不愧题为“两相思”,令人赞不绝口!正读为《思妻诗》: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为《思夫诗》: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4、清代张奕光的《梅》在回文诗中,有一种被称为“回文茶诗”,这类诗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5、清代朱杏孙的《虞美人》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回文倒读,还是《虞美人》: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妙趣横生回文诗
妙趣横生回文诗唐宋以来,以回文体入诗之风很盛。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织锦图回文》诗云:春晚落花余碧草,夜凉低月半梧桐。
人随雁远边城暮,雨映疏帘绣阁空。
此诗不见回复文字,回文尚待读者倒读而成,这种回文诗属待回型。
倒读则诗曰:空阁绣帘疏映雨,暮城边远雁随人。
桐梧半月低凉夜,草碧余花落晚春。
这同样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中心一个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宋朝另一位著名诗人秦观则留有一首别具一格的回文七绝诗《赏花》,那是因为苏轼访他不遇,留字问他何去?原来他外出春游赏花归来晚了,见了苏轼的留字,便将“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等14个字写成圆圈状做答。
苏轼将秦观所写的14个字仔细观察,随即念出一首七绝,并连称好诗: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也很奇物,诗云: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十字回文诗,每句来回复读,可成一首七言绝句。
四首绝句,也描写四时景色。
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这组回文诗,很有韵味,意境极佳,细细品味的确妙趣无穷。
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正读些诗清新流畅,充满诗情画意,已算是诗中佳作;但倒读也同样顺理成章,意境幽远,则是更为难得。
倒读诗如下: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赏析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赏析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赏析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
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
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
“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
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
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
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
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
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
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译文及鉴赏答案
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译文及鉴赏答案《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代: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鉴赏通常的回文诗,主要是指可以倒读的诗篇。
回文诗尽管只有驾驭文字能力较高的人,方能为之,且需要作者费尽心机,但毕竟是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有价值的作品不多。
宋词中回文体不多,《东坡乐府》存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
苏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
苏轼回文诗正读倒读
苏轼回文诗正读倒读回文诗是汉语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诗无论是正着念还是反着念,都讲得通。
宋朝大诗人苏轼最为精妙的回文诗,即《题金山寺》。
这是苏轼在与王安石出现矛盾后,想离开京城,王安石便将其打发至杭州当官,在前去的途中路过金山寺,就前去游玩,这才有了这首经典之作。
题金山寺宋·苏轼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在苏轼的众多诗词中,这首诗并不突出。
雪山、垂钓、寺庙、泉水,全篇写景,既没有对远离京都的不满,也没有对新法当道的愤怒。
他只是坐在小舟中,欣赏着山间景色,内心平静。
就是在这样平淡无奇的经历中,苏轼写下了这首回文诗。
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就是一篇简单描写景物的诗。
但仔细品来,又有精妙之处。
正着读,描写的是从白天到夕阳西落的景象:雪山皑皑,独钓江月,遮天绿树,霞光粼粼,水天相接。
所有的意向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的冬景。
在苍茫打底面前,独自一人下江南的苏轼显得有些落寞。
这首诗写得是在从晚上等到日出的景象,传达的是舒适悠闲的状态。
在月夜之下,孤舟在江心停留,舟山有人正在钓水中明月。
等到日出东方那刻,阳光映照在江面上,绝美的日出图。
看似只是写景,只是这首诗还不足以成为绝唱。
这首诗绝就绝在,反着读,描写的就是从黑夜到白天的景象。
题金山寺宋·苏轼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这首诗反着读,描绘的是鸿雁飞过,水天一色,江水无边,江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泛红。
日落月升,一天又过去了,渔夫趁着月色出门垂钓。
如此恬静的夜色,处处充斥着一派祥和的景象。
山峰迭起,鸿鸟惊飞,霭霭红霞,迢迢绿树,原本落寞萧条的场面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
信手拈来间,蕴藏着苏轼截然不同的反思,不愧为千古绝唱。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倒着读依然是千古绝唱,但很多人没有听过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倒着读依然是千古绝唱,但很多人没有听过苏东坡毋庸置疑的大文豪,在诗词文这三个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可以说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感叹诗人的伟大之时,也当然少不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汉语是值得我们一生去传承和理解的,古诗词的博大,除了传统的古诗之外,还有一种叫做回文诗,相信大家也听过。
回文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诗在晋代后非常流行,作为一代文豪的苏轼,怎么能少了这种类型的诗句呢。
苏东坡一生据记载,有七首回文诗,而其中最厉害的莫过于《题金山寺》。
题金山寺的背景是苏轼请求外放,在被任命为杭州通判时经过金山寺,借景抒情所著。
但是这一首诗却成为了苏轼最厉害的诗,因为这首诗正着读是一幅景色,倒过来读更是另外一幅景色,这首诗也就是典型的回文诗。
《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是这首诗的正文,读起来让人觉得气势磅礴,苏轼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都寄托在了景物当中不感叹苏轼的才气,但是当大家讲这首诗倒过来读之后,更会被苏轼的才气所征服。
倒过来的诗句为: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不管是正着读,还是反着读,这两首诗都堪称千古绝唱,这首诗展现了苏轼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可以说是回文诗的冠军了。
除此之外,苏轼与苏小妹在出门玩耍游湖时,也留下了两首著名的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真的不再一次被苏东坡的才气所折服,其实回文诗的格式有很多种,不管哪一种都体现了古代文人的聪明才智和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回文诗呢?不妨说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十首必背经典回文诗
《菩萨蛮·夏闺怨》【宋】苏轼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苏轼真不愧是大才子,这首词每一句都可倒读成为下一句,其中意味却一点不减,夏日闺怨诗被描写的清凉舒适,淡淡的闺怨,轻松活泼。
《菩萨蛮·回文》【宋】苏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这首回文词,是赠给在藤州(今广西藤县)任知州的好友赵晦之的。
词的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
《记梦》【宋】苏轼空花落尽酒倾漾,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辗斗晴窗。
倒读:窗晴斗辗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江涨雪融山上日,漾倾酒尽落花空。
这首回文诗顺读倒读皆成诗。
诗中记述的是苏轼在大雪初晴的时候做梦梦见的景象,记述下来为诗。
诗中的“红焙”“浅瓯”等都可想见烹茶时的闲适生活。
《叠字诗》【宋】苏轼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是大文豪苏轼写下的一首传世迭字回文诗。
迭字回文诗,就是回文中有叠字。
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
《春闺》【清】李旸垂帘画阁画帘垂,谁系怀思怀系谁?影弄花枝花弄影,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期归梦还梦归期。
这首回文诗每一句只有四个字,却写成一首七言诗,每一句正读倒读都一样,让人惊艳作者的高超才华。
个中情感和深思也十分好理解,不愧是一首优秀的回文诗。
《菩萨蛮》【清】纳兰容若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
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看到雾窗、暮天,花落、鸦啼的景象。
下片通过人物形态的转换,叙说故事。
回文诗有才有趣的古人,都爱写这种诗!
回文诗有才有趣的古人,都爱写这种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对称的事物。
比如房屋布局、服饰外观、艺术品……甚至,对称还出现在古人写下的诗词里!今天就和桃子老师一起,来看看古诗中的奇妙对称吧!题金山寺【宋】苏轼01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02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大家发现了吗,第一首诗从最后一个字倒读,刚好就成了第二首诗。
如果顺读是写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顺读倒读间,都有不一样的雅致意境。
这样的诗作被称为是回文诗,在晋代以后开始盛行,有多种形式:“通体回文”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
就如上文苏轼的《题金山寺》;“就句回文”指诗句的后半句,作为下一句的开头。
例如苏轼的《赏花》中的“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中国最早的回文诗是《盘中诗》,而历史上有一首极其出名的回文诗叫《璇玑图》。
《璇玑图》的作者苏惠是前秦秦州刺史窦滔的妻子,为了留住丈夫的心,苏惠费尽心思,把自己所作的寄托思念的回文诗章,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五色锦缎,寄送给窦滔。
原诗共840字,纵横各29字,方阵纵、横、斜,正反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如今统计约可组成7958首诗!虽然回文诗的用韵、形式要求苛刻,但古诗中优美有趣的回文诗还有很多,就如清朝朱杏孙的《虞美人》。
原文为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倒读稍加调整就成了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摇身一变还可成为七律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记梦二首
记梦二首
苏轼关于咏茶的回文诗有《记梦二首》。
在题名为《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的叙中,苏轼写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
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叙中清楚地记载了一个大雪始晴后的一个梦境。
在梦中人们以洁白的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人的歌,苏轼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细细地品茶。
梦中写下了回文诗。
梦醒之后朦胧间只记得起其中的一句,于是续写了两首绝句。
其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其二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可倒读出下面两首:
其一
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
其二
窗晴斗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红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
苏轼《菩萨蛮·回文》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菩萨蛮·回文》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回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少妇内心思念郎君的复杂心情。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回文》原文宋代:苏轼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
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花时节,空寂的庭院有位少妇穿着很单薄。
穿着薄薄衣衫的少妇,在庭院空旷处看那落花。
过后几天,愁绪在心头隐隐泛起,依恋不舍的愁绪一天天地迟延下去。
梦中醒来,只听得黄莺在演唱,唱歌的黄莺累得返回梦乡。
带信的人顺便询问时,少妇害羞的低垂了头,害羞的少妇顺便请来人给带封回信。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②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③春衫:代指少妇。
④迟日:过后几天。
依依:隐藏的样子。
⑤依依:不舍的样子。
⑥舌弄:将舌头拨弄,演唱的意思。
⑦邮:邮差,指送信的人。
便:顺便。
羞:低头。
赏析上片,以移恨于物手法,写暮春时节,少妇空守庭院思念郎君而“恨”时长的心态。
苏轼擅长于将自然时令、外界景物与人物体态的情缘作为词的信息源泉,作为激发词情的触媒和表达词意的载体。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伤春怀人。
“落花”点明思郎时令,“闲院”描绘思郎守空房之寂寞,“春衫薄”说明思郎时感觉有寒气。
这是心理上的反映,只好以衣物传达之。
“闲花落”暗指思郎时散乱的情绪。
“落”、“闲”、“薄”几字贯通,少妇的孤独感、寂寞感和烦乱感层层加深。
“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最后两句又把这种复杂感情强化了。
无论是“恨”依依不舍的恋情,还是“恨”见面的日子来得迟迟的痴情,少妇都将一天天地熬煎下去,度日如度年。
下片,以梦幻与现实相互映照的手法,进一步写少妇思郎的痴情与恨情。
苏轼最经典的四季回文词,你最喜欢哪一首?
苏轼最经典的四季回文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展开全文每天诗文猎奇,关注读书狗子!中国历史上回文诗很多,但回文词偏少,因很多词调每句字数不同,会问难度极大。
因此历史上词人作回文词仅用《菩萨蛮》、《西江月》、《虞美人》等格律齐整、相对简易的词牌。
且大多是两句一回文,少有整首词倒读回文的。
北宋大才子苏轼也写过很多回文诗词,后人甚至编纂了一本《苏东坡回文诗词集》。
苏轼才情古今少有,他所写的回文诗词相对而言,少了些文学游戏意味,多了些深情的意境。
如“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之句,情惜景,景惜情,互为比拟,甚是高明。
苏轼所作的回文词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下面这四首《菩萨蛮·回文四时闺怨》,春夏秋冬,季季写闺怨,句句是回环,字里行间缠绵悱恻,极为动人:菩萨蛮·回文春闺怨翠鬟斜幔云垂耳,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坠雪梨花细。
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第一首春季闺怨,前六句从各个细节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女子姿态和昏睡的愁思,由景渗情,意韵恬静。
一句“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直抒心情:我皱眉发愁是在思念着谁?又有谁会思念着我这个皱眉发愁的人!语句颠倒之下,语意自变,韵味也有所不同,仿佛柳永词中“想妆楼颙望…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之意境,堪称绝妙!菩萨蛮·回文夏闺怨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第二首是夏季闺怨,上阕写昼眠时的情景,下阕写醒后的忧怨愁思。
用意虽不甚深,语言去清丽无比。
“藕丝长”在诗词中象征着情意绵长,古人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
因而“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一句实则意为:郎君笑我情思长,我笑郎君不领情!“闺怨”之意,到末句才点出,且以物隐寓,含蓄委婉至极!菩萨蛮·回文秋闺怨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题金山寺回文体·苏轼》原文与赏析
《题⾦⼭寺回⽂体·苏轼》原⽂与赏析苏轼潮随暗浪雪⼭倾,远浦渔⾈钓⽉明。
桥对寺门松径⼩,槛当泉眼⽯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晴。
遥望四边云接⽔,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体诗利⽤古代汉语以单⾳词为主的特点,巧妙地组合成句,顺读、倒读均能成⽂,并且依然要求平仄调协,粘对合律,偶对精⼯,韵脚妥溜。
弄得不好,就会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甚⾄徒具形式,不顾内容,变成⽂字游戏。
因此,⾮有极⼤的才华和细磨功夫,是不易措⼿的。
苏轼这⾸回⽂诗是⼀⾸内容与形式具佳的优秀作品。
此诗⽣动逼真地描写了⾦⼭寺外早晨和夜晚优美的景⾊,顺读、倒读意境与韵味均有些不同,实际上可以当作两⾸诗来鉴赏。
⾦⼭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区西北,唐宋时原屹⽴于长江中,唐张祜《咏⾦⼭》诗云:“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寺,唐代因开⼭得⾦,改名为⾦⼭寺。
⾦⼭寺的建筑。
傍⼭⽽造,富有独特风格,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殿宇厅堂,幢幢相衔,构成丹碧辉映,绚丽精巧的古建筑群,故有⾦⼭“寺⾥⼭”之称。
王安⽯《游⾦⼭寺》诗云:“数重楼枕层层⽯,四壁窗开⾯⾯风。
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在半空中。
”但由于⾦⼭位处长江下游,江中泥沙淤积,于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现在已成内陆⼭。
当时的景⾊有的如今已经看不到了,幸赖唐宋诗⽂,尚可略见⼀斑。
先照顺读的次序来鉴赏。
⾸联写⾦⼭寺外的江浪和渔⾈。
因为在夜晚,所以是“暗浪”。
海潮随着暗浪,浪随潮涨,潮托浪⾼,象雪⼭⼀样倾塌下来,汹涌澎湃,砰訇镗鞑,有声有⾊。
⽽远处江浦,有三五条渔⾈,在明⽉下垂钓,这境界⼜是何等的幽静美丽!这是⾦⼭寺外的江上远景。
颔联转⼊对⾦⼭寺门⼝近景的描绘。
有⼀条⼩桥正对着⾦⼭寺门,其间有狭⼩的松径将桥与寺沟通。
⼩径两边,苍松垂荫,溶溶的⽉光斑斑驳驳地洒落在这条⼩径上,何等幽雅!⽽正当⼭寺门槛处,有⼀眼⽯泉,清波粼粼,何等可爱!颈联写⼀夜过去,江天破晓时的景象:江岸上绿树成⾏,迢迢不断;江⾯上⼀轮红⽇冉冉升起,映得晴空霭霭朝霞更加鲜红活亮,预⽰着⼜⼀个⼤好晴天的到来。
古诗赏析:《题金山寺:苏轼》
古诗赏析:《题金山寺:苏轼》
这是一首苏轼作的回文诗。
回文诗者,回复读之,皆成诗也。
被后人称为干古一相的北宋文学家,诗人苏东坡,被朝庭挤往杭州为官,路过金山寺时,因景生情,作了一首七律《题金山寺》,这首诗很奇特:正着读描写的是清晨日出的景向,全诗倒过来读即是傍晚曰落的景观。
先看正着读: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
我们赏析发现:诗是描写从晚上到早上见到日出的景象。
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出京后一种释放坦然的思想,情怀,荡舟于湖中,置身于明月之下望着江潮雪浪,四周水天一色,渔火点点的美景,心旷神怡,
不禁诗性大发吟成此诗。
我们把这首诗倒过来读,这诗意与順读则不同了。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曉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细读该诗,寺庙,小桥,流水,清波荡漾,明月之下的垂钓老翁,分明是从上午描写到傍晚了!
苏轼这首回文诗,創作难度大,不仅仅要求平仄对仗,押韵,还要有诗的意境,美感,不管正读还是反读,均自然流畅,是苏轼创作众多诗中,颇具特色的一首,也是古人众多回文诗中的佳品,令人品读,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二O二一年八月七日立秋日布衣S筆。
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回文秋闺怨》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主要描写少妇秋日思念郎君的“愁”情和寂寞感。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原文宋代:苏轼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译文及注释译文井栏边两裸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
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
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
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
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②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
闺怨:女子所抒愁怨。
③照:看,望。
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
④冷:淡淡色。
新:初次。
⑤对:望。
羞:低垂。
⑥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赏析上片,运用象征、寄寓手法,写了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与“新妆本绝世,妙舞亦如仙”(南朝梁王训《应令咏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本意是写少妇的外表美,可苏轼还是要将象征萧瑟的“梧桐”,与象征美女的“新妆”,放在一起映衬着写,且树与人共鸣,为的是突出少妇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愁”思满怀。
同样,“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又进深一层从“梧桐”照秋,写到“井花”愁秋。
从“井花”愁秋又写到少妇“对羞”。
花与人对话,还是为了突出少妇伤感秋色衰败,春心消融,“愁”思绵绵。
下片,直写闺阁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少妇夜思的漫长过程。
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序》浅析
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序》浅析诗词赏析《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苏轼翻译、赏析和诗意12月25日,大雪开始放晴,我梦见有人在煮一小团茶,因为雪水,让美女唱到了。
我在梦里被写成了回文,醒来后想起了他那句“我用花吐在衬衫上”,意思是“燕子吐在花上”,于是继续说成了第二首绝句。
一碗精致的花,我吐在我的蓝衬衫上。
吞水云定庭院,梦使雪落穿岩。
花是空的,酒是倒进坛子里的。
有一天,山融化了,河水上涨了。
浅盆鲜火烤,龙珠磨斗窗。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介绍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千古名句闺房里的男人以为爱人要去旅行,偷偷流下眼泪,抽泣着看着远去的车轮。
出自《凤箫吟·锁离愁》[宋代] 苏轼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出自《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宋代] 苏轼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出自《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宋代] 苏轼钟声已经响起,宫殿已经开放;玉阶,前仪仗队,官员簇拥。
苏东坡这首回文诗千古无二,气势磅礴,不愧为天下好诗!
苏东坡这首回文诗千古无二,气势磅礴,不愧为天下好诗!苏轼是中国古代最卓有成就的大文豪,他才华横溢,他妙笔生花,他是千年难得一遇的诗词大家,他是万世敬仰膜拜旷世奇才。
苏东坡的作品在中国古今文坛上都堪称巅峰极品。
《赤壁赋》的潇洒,《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豁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悲欢,《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霸气,《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深情!东坡先生有太多广为流传的千古名篇,篇篇出神入化,篇篇文采斐然。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无疑是最成功的领袖,但作为朝廷命官,苏轼却绝非成功的政客。
他一生官运坎坷,屡遭贬斥,从繁华昌盛的东京汴梁一路被贬到人迹罕至的海南荒岛,最终亦死于北还途中。
庆幸的是,苏轼笔下大多数名篇都是写于被贬期间,这就是文豪的厉害之处,他总能将人生中的不幸幻化成最优美的文字。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0年),苏轼因遭受诬陷而饱受非议,他厌倦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不愿在京任职,于是自请外放。
神宗准奏,任命他为杭州通判。
赴任途中,苏轼经过镇江金山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题金山寺》。
而这首《题金山寺》就是典型的一首回文诗,因其独特的魅力曾令许多人为之倾倒。
下面就由小编来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回文诗?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
回文诗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
”回文诗,也写作“回环诗”,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有人曾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刘坡公《学诗百法》言:“回文诗反复成章,钩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回文的形式虽然不乏游戏之作,但是,也流传下不少彰显遣词造句的功力的佳作。
比如苏东坡的《题金山寺》,就是回文诗中少有的佳作。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大家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心胸
豁达,才高八斗,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名篇,让人过目不忘,高山仰止,苏东坡的诗词我们都
背过很多,在这些诗词中,有一首最厉害的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在苏东坡一生中,有记载的回文诗共有七首,而其中最厉害的莫过于《题金山寺》了,北宋熙
宁初年,苏轼因为上书了批评新法的文章,被变法派攻击,他自请外放为官,担任杭州通判。
在去赴任的路上,他路过了镇江金山寺。
他泛舟于长江之中,感叹江浪潮水与火星辰,于是写下了一篇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
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
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诗读起来让人觉得气势磅礴,苏轼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部都寄托在了景物当中,这不得不
感叹苏轼的才气,但最为精彩绝伦的是,这首诗它倒着读也毫无违和感,无论是意境和音韵,
仍然是千古绝唱。
更为绝妙的是,这两首诗对比起来。
一首是写景物从早到晚的变化,而另一首则是从晚到早,这两首诗都极具穿透力,无论是正着
读还是倒着读,这两首诗都堪称千古绝唱,都展现了大文豪苏东坡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可以
说是回文诗的冠军了,苏东坡最厉害的一首诗,正着读倒着读,都是千古绝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回文诗
《题金山寺》顺读为:
潮随暗浪雪山顶,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山径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若倒读则为: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巷,小径山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顶山雪浪暗随潮。
另两首回文茶诗。
其一是: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是: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光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