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翻译变译理论七大原则
1.信达雅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确保译文在语义和语法上与原文一致。
2.通顺流畅原则: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流畅性上与原文相当。
3.文化转换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进行适当的转换,以确保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4.情感传达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传达原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态度,使译文在情感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5.信息完整原则:翻译应该尽量保持原文中的信息完整性,不遗漏重要的信息或细节。
6.习惯表达原则: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习惯和口语习惯。
7.时效性原则:翻译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好翻译的时间和速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翻译理论(汉译英)
六、表示谚语的无主句英译时可译为无主句,
亦可译为人称句,要视情况而定 a)三思而后行。 First think,then speak. b)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c)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翻译理论(汉译英)
第一章汉语单句句型的翻译(一)
第一节 无主语的译法 无主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主语的句子。
英语中除谚语外,只有省略了主语的祈使句为 无主句。而汉语中无主句却比比皆是,一般用 来表示自然现象、命令、谚语、存现、叙述等 意义。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时常采用下列方式: 一、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一般 译作英语的无人称句 英语的无人称句由“代词it”作主语,其表意 功能与汉语表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 相同,翻译时常可对译。如: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而英语的非限定动词有不 定式与分词的区别,翻译英中必须注意宾补动词形式 的运用。“使、令”类兼语式的宾补多为不定式, 有的动词只能用分词作宾朴,有的不定式,分词皆 有,意思不同,须加区别使用。 如: a)不要让你妈一直等你。 Don't keep your mother waiting. b)这话使我们都笑了。 The words set us all laughing c)他觉得房子在摇动。 He felt the house shaking 1)当动词是“keep,catch,set,feel”等时。宾补 动词应用现在分词以表进行中的动作。
翻译理论(英译汉)
❖ (1)When the boy came back, the old man was asleep in the chair and the sun went down
❖ 孩子回来的时候,老头儿已在椅子上睡着,太阳已经西 沉了。
❖ (2)He was bending his head down,his right hand tightly clenched upon the edge of the bench.
❖ 再比如“past”这个词: ❖ (1)The days are past when Jewish blood could be
shed with impunity. ❖ 可以不受惩罚地屠杀犹太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 (2)The old man sitting in a chair is a past president. ❖ 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老人是一位卸任的总统。 ❖ (以上两例中past是形容词) ❖ (3)There was no question that Chrysler had a
(8)Time appears to run more slowly for a moving clock than for a clock at rest.
对于正在运动的时钟来说,时间似乎过得比静止的时 钟慢些。
(9)A fifty foot navy boat was waiting at the dock,its diesel motors running.
现在一切取决于我们打这手牌时是否冷静而审 慎。
(6)The clock hands pointed to ten minutes after five.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指在进行翻译时,会参考和考虑的六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
一、文本结构理论文本结构理论认为,文本中包含的信息是通过特定的结构来表达的,而翻译的目标就是要把原文的结构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从而使其具有相同的意义。
英国文学家普鲁士(R.C.Powell)曾提出“文本的结构是它的意义”,他认为文本的内容是结构决定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结构。
二、意义理论意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是意义,即原文和译文应该拥有相同的意义。
文学翻译者应该在意义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而技术翻译者则要注重意义上的准确性。
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原文的意义,要把原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三、功能理论功能理论认为,文本的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翻译的目标就是要在文本的功能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
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考虑文本的功能,并尽量保持译文的功能和原文的功能相同,即保证译文能够发挥出原文所想要传达的意义。
四、交际理论交际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文应当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要尽量使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多元翻译理论多元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
翻译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尽量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六、双系翻译理论双系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既要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又要确保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尽可能成为一种可接受的作品。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原文的内容,还要考虑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接近原文。
总而言之,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它们都是翻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理论,翻译者应当熟知这些理论,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翻译理论。
1.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转换,还涉及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和观念的转移。
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2. 契诃夫式的翻译理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提出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翻译文字。
译者应当有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得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3. 统一性翻译理论:统一性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译者不应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或添加,而应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4. 语际翻译理论:语际翻译理论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主张翻译应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
翻译者需要准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用,以便进行有效的转换。
5. 文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仅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文学翻译理论也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
6. 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当追求在目标文化中达到与原文相当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的翻译。
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习惯,以及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这些翻译理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会出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语言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能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翻译成为了一项越来越受重视的专业领域。
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介绍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翻译的定义和作用语言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在国际交流、商务活动、学术研究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翻译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各领域的跨国合作。
二、翻译理论的分类翻译理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流派: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理论。
1. 等效理论等效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追求在目的语言中传达出与源语言相同的意义和效果。
这种理论强调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要保持两种语言之间的等效性,使译文具有与源语言相同的效果。
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根据接受者的需求和情景,调整译文的形式和内容,以传达源语言的目的和意图。
这种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同时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 目的理论目的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实现某种特定的效果,通过翻译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翻译目标的思考和理解,以此来确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种翻译理论,都需要依赖一些基本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翻译原则: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意图,不能随意增删或改变原文的信息。
2. 通顺原则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以使译文通顺自然。
3. 文化适应原则翻译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适应,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环境。
4. 语法准确原则翻译应该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保证译文的语言结构正确。
五、专业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作为一名专业的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技巧:1. 语言能力:掌握专业的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2. 文化背景: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它的核心观点是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效果,翻译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和满足特定的需求。
目的论翻译理论首先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性。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以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因此,翻译的目的往往与交流、理解、传达和表达相关。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其次,目的论翻译理论强调了翻译的功能性。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达到特定的功能和效果。
例如,商务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商业交流和合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准确和专业化;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意境,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神和思维跳跃。
翻译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文化传播、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此外,目的论翻译理论还强调了目的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翻译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翻译的目的就是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受众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习惯和偏好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与受众的有效沟通。
总之,目的论翻译理论通过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提出了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效果的观点。
翻译者应根据特定的目的、功能和受众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目标。
这一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
郭沫若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创作论”是他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创作论”翻译思想强调:1、“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以超过创作。
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体验的生活2、翻译家不是“鹦鹉名士”,强调“个人研究”在翻译中的作用,个人的研究有利于翻译工作,翻译作品也是要有翻译家自己的创作精神在里面的;3、“风韵译”,两种文化意识的融合,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审美风格的再度创造;4、“共鸣说”,诗是从心坎中流露出来的,译者和作者要“心声共鸣、心声交感、合二为一”;5、“生活体验论”,在下笔之前,对于一部作品的时代、环境、生活都要有深刻的了解。
6、“译文同样是一件艺术品”,郭沫若特别重视对雅的理解,雅不是指“高深或讲修饰”,而是指译文的“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
原作是一件艺术品,译作也必须是一件艺术品。
尤金.奈达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的核心在于:从源语言的意义、风格以及读者反应出发,实现最高对等或者最低对等。
为使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叶君健的主要翻译理论是“精品论”。
1、译者介入——“我们需要有个性的译作”。
翻译不能说是“复制”,而确有“再创造”的一面,因而也是一种文学“创作”。
因此,译者的个人因素在翻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决不能忽视的。
描述翻译理论
描述翻译理论定义翻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指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达成跨语言、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以便把原文中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词汇、语法、语境等语言层面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到文化、阅读习惯、价值观、人类心理等多个因素。
因此,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常见翻译理论等效理论等效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力求在目标语言中用最准确、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来传递原文的信息,以实现语言等效性。
这一理论认为,目标语言中的文化、习惯、价值等因素应当尽可能地贴近原文,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指能够通过翻译将原文所实现的交际目的在目标语言中得以实现。
在该理论下,翻译者应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特点,使译文在表达交际目的的同时,能够恰当地吸引目标语言读者。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该理论认为,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力求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翻译者应有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理解并传递原文文化信息。
功能等效理论功能等效理论是将等效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翻译理论。
在该理论下,翻译者应当在保证原文信息传递的同时,能够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让译文在功能上能够尽可能地与原文相等。
翻译实践中的理论应用在实际的翻译生产中,翻译者常常需要结合多种理论,灵活运用,以达到准确、流畅、自然的翻译效果。
在翻译技巧上,翻译者还需要掌握一系列技巧,如译者词、省略、增补等,以优化翻译质量。
而对于技术翻译、医学翻译等领域,翻译者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总之,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翻译者具有广博的文化的文化素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不同理论和技巧,实现原文信息在目标语言中的准确传递。
翻译理论名词解释
翻译理论名词解释翻译理论是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领域。
翻译理论的研究涉及翻译的原则、方法、技能以及对翻译现象和过程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翻译理论名词的解释:1.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的目的可以是与原文意义等效,也可以是达到接受目标语读者的特定需求和期望。
翻译目的论关注译文的功能和使用情境,并根据具体目的确定翻译策略,强调翻译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2. 等同译法(Equivalent Effect)等同译法认为翻译要在保持与源语言文本等效的前提下传达译文的意义。
翻译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观点、感情和风格,使译文读者能够与源语言的读者有类似的阅读体验。
3. 文化转移(Cultural Transfer)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移。
翻译过程中,源语言中的文化元素需要转移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以保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需要有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
4.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直译强调以原文字面意义为依据进行翻译,注重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的传达。
意译则更加注重把握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弹性地运用目标语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翻译中,直译和意译往往是结合使用的,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文本和翻译目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5.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追求与源语文本相同的效果和反应,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语义层面的等效翻译。
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语的文化和语境中呈现出与源语文本相似的意义和效果。
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
翻译理论的研究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理论
5、在阐述翻译性质的时候,为译者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指导原则,指明了这些矛盾中 应优先考虑的因素:1、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 2、动态对等优先于形式对应 3、 语言的口头形式优先于书面形式 4、听众及读者通用、接受的形式 优先于传统的享有威望的形式
乔姆斯基:理论三个层次:1、由“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构成的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生成; 2、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这一结构通过转换规(transformational rules)变换成 3、表层结构(surface stucture)
奈达EugeneA. nida:1、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 值现原语的信息
2、动态对等是奈达翻译论的核心
3、三个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社会符号学阶段
西塞罗:《论善与恶的定义》《论最优秀的演说家》“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的”
贺拉斯:《论诗艺》坚持活译,意义对意义(sense for sense)\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必要时可创 造新词或引进外来词
哲罗姆:西方四大权威神学家之一、
提出四大翻译原则:
5、认为有必要区别文本等值关系和形式对应关系
威尔斯wilss:1、认为翻译科学应该是认知性cognitive、解释性hermeneutic、联想性associative科学
2、翻译过程的重要特征是翻译的语际性、单向性和不可逆性,这特征决定了回译法back translation来对翻译进行客观检验时只能起有限作用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
02 03
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发展为翻 译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大规模语料的分析和处理, 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
翻译伦理与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翻译理论越来越关注翻译在文化交流 和传播中的作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成为 研究的重点。同时,翻译伦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 译者的责任、知识产权等问题。
服务经济发展
03
翻译理论有助于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
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05 翻译理论的挑战与发展趋 势
翻译理论的现有问题与挑战
01
翻译标准的界定
02
翻译过程的复杂性
翻译理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翻译 标准的确定。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质 量的重要尺度,但不同的文化背景、 语言类型和翻译目的使得翻译标准难 以统一。
翻译理论分类
翻译理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研究重点、学科领域、适用范 围等。常见的分类包括:语言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跨文化翻译理论等 。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代翻译理论
古代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经验和传统,如古希腊的翻译理论 、中国的佛经翻译理论等。这些理论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 精神,而非语言层面的对应。
传承历史文化
翻译理论有助于传承和弘 扬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 解和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 价值。
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传递科技信息
01
翻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传递科技信息,促进科技
交流和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
02 通过翻译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
的科技成果和经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翻译理论 弗米尔
二、目的论三个重要的概念
• 弗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而翻译是由译者
来完成的 , 并用来交流 , 可见翻译行为是指译
者在翻译中的行为。翻译行为作为人的行为 ,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都会带有一定的目的
性。因此可见 , 翻译是一种以原文本为基础 ,
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 2. 委托人。弗米尔称委托人是指翻译的发起
旅游英语: 旅游资料是一种大众化的通俗读物, 目的就是让普通游客 读懂并喜闻乐见, 从中获取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方面的 知识。它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是传递信息, 二是引诱行动, 因此其语 言表达必须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 能雅俗共享。
例句 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 有着无数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把如诗如画的江山打扮的分外妖娆。 译文一 The boundless expanse of the Chinese territory is dotted with innumerable sights of gorgeous and varied natural scenery. Five thousand years of splendid Chinese civilization have contributed the extraordinary enchanting beauty to this poetic and picturesque land. 译文二 The vast Chinese land boasts / has lots of various beautiful natural sights. Its 5000- year ( splendid ) civilization has made the ( picturesque) sights more enchanting / enhanced the beauty of the sights。 这两段译文长短不同, 用词也有差异。相对于译文二来说, 译文一堆积了很多的形 容词、大字眼。原文如优美的散文, 符合汉语语言的审美特点。而译文二更符合 英文读者的习惯。 从上文的翻译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翻译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欲达到 的目的是否完成, 讲究翻译目的的完备性, 而不是对等, 对等翻译只是翻译多种 形的一种, 也就是结果决定方法, 目的决定手段。 Vermeer 认为目的论的法则是: 每个文本为某个目的所生产, 并应该服务于该目 的, 译文的接受者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译者, 为了保证译文与原 文相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甚至优于原文, 应注意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异同, 努力消 除文化差异对译文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
翻译有哪些理论
翻译有哪些理论翻译学中的理论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理论:1.等效理论(Equivalence Theory):由Eugene Nida和Charles Taber于1960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传达与源文本相等或相似的意义。
它强调翻译的等级和程度,分为准确传递(充分等效)、部分传递(偏远等效)和恢复信息(零等效)。
2.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由Christiane Nord于199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读者需求,在功能上等效于源文本。
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是满足读者对论述、表述和信息的期望,并做出相应调整。
3.文化翻译理论(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由AndréLefevere于1992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间的传递和变革过程,强调翻译的文化因素对于意义的建构和解读至关重要。
它探讨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译者作为文化中介者的角色。
4.再现理论(Relevance Theory):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传递有效沟通所需的信息,并尽可能减少读者的认知努力。
它强调翻译要遵循言语交际原则,提供最相关和最明确的信息,以确保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5.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源于歧义和误会的语言干扰现象。
干扰理论认为翻译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进行的,源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会对译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扰理论研究译者如何解决干扰问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6.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由Lev Vygotsky于20世纪初提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实践,翻译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它研究翻译与社会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译者的角色和社会文化认知对翻译的重要性。
常见的翻译理论
1.诠释学理论(hermeneutics )
误读(mistranslation),误译(mistranslation)
recreation
2.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polysystem theory and translation)
翻译在文学系统中的作用。
如翻译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影响
3.意识形态与翻译
误译,删译,编译,变译,翻译中文化词汇的处理
主要逻辑在于:意识形态时怎样对译者进行操控
4.诗学观与翻译
基本逻辑在于:不同的译者具有不同的诗学观。
这种不同的诗学观对其译著具有不同的操控。
如许渊冲与洛维尔的中国诗英译。
5.语言学理论与翻译
1.语义学理论(意义理论)与翻译(见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2.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根据具体情景,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方法和技能。
3.篇章语言学
篇章连贯与篇章衔接理论:
基本逻辑:两种语言在篇章衔接上的差异导致翻译上对原文的篇章的重组。
6.功能(目的)论(《翻译百科全书》p235)
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功能,其翻译方法或侧重点就不同。
语言功能论可以用来解释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译者翻译的目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取舍(包括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忠实与非忠实)。
7.文化转向论
文化转向论主要从文化途径对翻译的种种现象加以文化的阐释。
它涉及到翻译现象的方方面面。
8.接受理论
主要以译文读者为本位,强调译文读者的接收效果来阐释翻译现象。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三个原则:
一、目的法则
翻译“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的过程应该以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达到它预期的功能为标准,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再以对等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及其功能为标准,而是注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所要实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目的性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
二、连贯性原则
译文必须语内连贯,换言之,译文必须对于具有目的语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
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
三、忠实原则
在目的论中,忠实性法则仅仅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
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的目的。
诺德认为,“在能够达到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
”。
翻译目的理论
翻译目的理论翻译目的理论是指研究人们进行翻译的动机和目的的理论。
在不同的翻译任务中,翻译目的会有所不同,翻译者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翻译目的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源语导向翻译和目标语导向翻译。
源语导向翻译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原则,追求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和风格。
这种翻译目的理论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还原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以便读者能够体会到原文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目标语导向翻译则强调翻译结果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这种翻译目的理论认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喜好,以便他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目的理论的选择对翻译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采用源语导向翻译的目的,翻译者会努力保留原文的结构、词汇和句法,以便传达原文作者的独特风格和语调。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原文的表达方式可能在目标语文化中并不合适或难以理解,翻译就需要根据目标语的习惯和喜好进行调整。
这就需要翻译者采用目标语导向翻译的目的,将译文进行适度改写或对原文进行删减和增补,使其更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和读者的需要。
翻译目的理论不仅涉及到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和选择,还涉及到翻译任务的设定和评价。
设定翻译目的时,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翻译文本的功能和用途。
评价翻译结果时,也需要考虑译文在目标语言社会中的可理解性和接受性,以及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图和信息。
在实际翻译中,翻译目的理论的选择应该基于具体的翻译任务和语境。
有些翻译任务要求忠实于原文的原则,如科技文献的翻译;而有些翻译任务则要求强调目标语言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如广告和文学作品的翻译。
翻译目的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使翻译结果更符合读者的期望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翻译理论选读 P326 翻译作品犹如“土耳其挂毯的反面” 杨宪益、戴乃迭 如何解决文化差异问题 28. 翻译理论选读 P362 Guard Against Chinglish Adler 防止“中式英语”
英汉互译考核题材统计
英译汉 汉译英 教材
2008年4月 故事(朱德)
自传(读书)
故事
18. 王佐良 P200 (1)翻译英诗为主,兼及散文和戏剧。《雷雨》 (2)十二个要点(特别是直译和意译的论述) 19. 翻译理论选读 P218 (1)Cicero 西塞罗《论演说术》 观点:没必要逐字翻译,保持原作风格 (2)Saint Jerome 哲罗姆 《论最优秀的翻译》 观点:翻译意思,而不是翻译孤立的词
7. 王佐良认为译者在处理个别的词时,他面对的是 _________。 A. 两种语言 B. 两种文体 C. 两大片文化 D. 两套语法体系 8. 王力先生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______。 A.因此连词用得较多 B.因为主从结构用得较多 C.联结成分并非必需 D.联结成分十分需要
Exercise
考试题型练习
Exercise
1.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其原文的题目是( A.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Evolution B.Study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C.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 D.Study of the System of Logic )
13. 鲁迅与瞿秋白 P139 (1)鲁迅:“宁信而不顺”;“凡是翻译,必 须 兼顾两面,……” (2)瞿秋白:“信”和“顺”不应对立 14. 郭沫若与茅盾 P150 (1)郭沫若:关于理想翻译的论述; 翻译工作者要有责任感 (2)茅盾:直译,同时保留“神韵”; 1954年关于文学翻译的论述
15. 直译与意译 P160 (1)各自代表人物 (2)周煦良直译分类 16. 傅雷 P176 (1)“重神似不重形似” (2)研究法国文学,翻译《人间喜剧》等 (3)认为翻译重在实践 17. 关于风格 P190 周煦良关于风格的四方面论述
2.不符合科技英语特点的是( ) A.严肃的书面语体 B.词汇含义相对单一并且固定 C.广泛使用被动语态 D.趋向于使用多重复合结构
Exercise
3. 针对鲁迅先生提出的“宁信而不顺”的主张,瞿秋 白提出_________。 A. “宁顺而不信” B. “信”和“顺”不应对立起来 C. 要容忍“多少的不顺” D. 要保存原作的丰姿 4.“重神似不重形似”,这是 A. 严复 B. 林纾 C. 傅雷 的主张。 D. 周煦良
Exercise
15.Cicero said, “In doing so, I did not think it necessary( ).” A.to translate word for word B.to preserve the general style C.to keep the force of the language D.to change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Exercise
13.茅盾先生说过:翻译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点 是 。 A. 能将它的风格翻译出来 B. 能将它的一部分风格翻译出来 C. 译者要有自己的风格 D. 风格是无法翻译的 14.就汉译英而论, 。 A. 断句的情况较多,并句的情况较少 B. 断句的情况较多,并句的情况也较多 C. 断句的情况较少,并句的情况较多 D. 断句的情况较少,并句的情况也较少
Exercise
答案: 1. C 2. B 3. B 4. C 5. D 6. B 7. C 8. C 9. C 10. A 11. A 12. B 13. A 14. C 15. A
翻译理论
曹萍 caoping2652036@
重点翻译理论知识归纳总结
1. 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P6 2. 怎样读懂原文 3. 汉译英的基本功 (拼法正确;合乎用法;句子平稳) 4. 把握全篇而后译 5. Readability 顺 P44 (翻译意思,不是翻译词句) 6. 研究句子结构的差异
7. 提高文字水平无止境 8. 用知识武装自己 9. 严谨的学风 10. 佛经翻译 P101 (1)释道安 (2)鸠摩罗什(对佛经的贡献;翻译倾向) (3)玄奘(对佛经的贡献;主张)
11. 严复与“信、达、雅” P112 (1)“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含义 (2)《天演论》 12. 林纾 P121 (1)《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逊漂流记》等 (2)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 (3)钱钟书对他的评价 (4)钱钟书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新标准
9. 汉语有很多四字成语,译成英语时,译文______。 A.一定要保持原文的形象 B.一定要脱离原文的形象 C.一定要符合原文的意思 D.一定要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成语 10.“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是_______提出的。 A.鲁迅 B.瞿秋白 C.茅盾 D.郭沫若
20. 翻译理论选读 P228 Tytler’s Three Principles 泰特勒 《论翻译的原则》中的三原则 21. 翻译理论选读 P237 The Art of Translation 萨沃里《翻译艺术》中的三个问题 22. 不应该这样翻译马克思的著作 恩格斯 P258
23. 确切翻译的原则 P270 24. 翻译中的上下文和环境 P281 25. 翻译理论选读 P302 A New Concept of Translating Nida观点 26. 翻译理论选读 P312 Paraphrase– The True road for the Translator Steiner
Exercise
5.一般来说,在用词方面,( ) A.汉语喜欢重复,英语也喜欢重复 B.汉语不怕重复,英语也不怕重复 C.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语也不喜欢重复 D.英语不喜欢重复,汉语则不怕重复 6. 傅雷认为翻译重在_________。 A. 理论 B. 实践 C. 创新
D. 观察
Exercise
地理 经济 历史
2008年7月 经济(中美合作)散文 2009年4月 地理(阿德莱德)历史:中国介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9年7月 文化(中西文化)地理:黄河
2010年4月 新闻(自救逃生)经济:粮食问题 2010年7月 历史(美国西部)自传
2011年4月 历史(工业革命)记叙(服装表演)历史 2011年7月 文化(老年生活)自传 文化
Exercise
11. 代词在英语和汉语里都经常使用,但总的说来, _________。 A.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用得少 B. 英语代词用得多,汉语代词也用得多 C. 汉语代词用得多,英语代词用得少 D. 汉语代词用得少,英语代词也用得少 12. 郭沫若先生说:“我们对翻译工作决不能采取轻率 的态度。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 。” A. 外语水平 B. 责任感 C. 政治敏感性 D. 汉语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