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外工作的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外工作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保证领导者有时间和精力履行领导者职责,应当推行“例外原则”。

所谓“例外原则”,就是领导者只管条例、规章制度中没有规定的“例外”的事情,凡是已有规定的,就由秘书或职能部门按章办事即可。

贯彻这个原则,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减少日常重复性工作的指挥,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同时可使下级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负责精神。

贯彻例外工作原则,对日常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行工作程序标准化首先对任何工作都要问三个“能不能”。

①能不能取消它?②能不能与别的工作合并?③能不能用更简便的办法代替?其次,对确认要做的工作,要明确由谁去干?谁来提供资料?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完了转给谁?这些要求都要通过标准化和业务流程图规定下来。

各个流程衔接起来,就构成了企业全部工作体系。

按这个工作体系的程序进行工作,就能做到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提高效率。

2.领导者不干预下一层次的事要按照组织原理中的有关原则,领导者不干预下一层次的事。

随意干预下一层次工作的后果必然是:一方面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只会造成下级没有主见、没有责任感,又反过来加重自己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必须牢记:“凡可以授权给他人做的,自己不要去做”,“当你发现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你就要考虑自己是否做了下级可做的事,那就把权分派下去”。

以此来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工作效率。

3.领导者不直接回答下级的问题领导者不直接回答下级的问题,只回答下级关于问题的建议。

一个只会向上级提问题而不善于提出建议的下级,是不称职的下级,应予撤换。

提高会议效率的原则
在现代化管理中,利用开会的方式来进行互通信息,安排工作,协调关系,咨询以及集体讨论决策等工作是经常性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什么问题都要通过会议的形式来解决,这是领导者无能、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

如何提高会议的效率,我们认为必须掌握如下三条:
1、开好非开不可的会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两类会议是必要的:
(1)决策性的研究会。

主要包括讨论企业的目标规划,研究应急对策)方案论证及学术交流等。

这类会议应充分发扬民主,百家争鸣,搞“群言堂”,切忌“一言堂”。

(2)执行性的协调会。

主要包括布置任务、协调矛盾、组织接力等。

这类会议事先应有充分准备,届时不开展自由讨论。

在这类会上发扬民主,百家争鸣,不仅容易思想混乱,使执行效率降低,而且往往议而不决,达不到会议的目的。

执行性协调会议必须形成决议,每件事情都要落实。

国外有所谓5W1H,即What(怎么回事),Why(为什么干这件事),Where(哪个单位执行,在什么地方执行),Who(谁执行),When(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How(如何执行,准备采用哪些有效措施)。

这套办法是值得借鉴的。

2.做好会前的准备做好会前的准备,是开好会议的前提。

会前准备,要注意掌握以
下要点:
(1)议题的提出。

规定提议人事先要扼要说明事情及问题的内容。

(2)限定出席人数。

除法定人员以外,只有与议题有关的专家和部门的代表才能参加会议。

(3)限定报告人及出席人发言时间,规定每个报告人发言最多不超过多少分钟。

(4)坚决反对迟到早退。

3.建立良好的会凤良好的会风是会议成功的保证。

主要能铭记“会议八戒”:①不开
没有明确议题的会。

②不开多中心(多议题)的会。

③不开没有准备的会。

④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

⑤不要请无关的人参加会议。

③不要作离题的发言,要围绕议题的中心发言。

③不要作重复的发言,要力求语意准确精炼。

⑤不要议而不决或个人作决定。

在开会方面也要破除旧习气,不讲宫场排场。

例如开大会,不论有关无关,主席台上领导人坐满几排,发言也成了例行公事,非要个个领导人表表态,讲几句不着边际的话,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与会者的时间。

这些皆属会风不正,必须注意克服。

管理时间原则
企业领导者为了有效地利用时间,必须掌握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诊断自己的时间诊断自己的时间,目的在于知道自己的时间是如何耗用的。

为此,要记录时间的耗用情况。

要掌握用精力最好的时间干最重要的事。

精力最好的时间,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生活规律,把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集中起米,专心去处理最费精力、最重要的工作,否则,常会把最有效的时间切割成无用的或者低效率的零碎时间。

2.分析无效的时间首先应该确定哪些事根本不必做,哪些事做了也是白费功夫。

凡发现这类事情,应立即停止这项工作;或者明确应该由别人干的工作,包括不必由你干,或别人干比你更合适的,则交给别人去干。

其次还要检查自己是否有浪费别人时间的行为,如有,也应立即停止。

3.排除浪费的时间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时间浪费的原因很多,如一个单位的制度不健全、环节过多、信息不灵、人浮干事、相互扯皮等等都会造成时间上的惊人浪费。

时间毕竟是个常数,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但只要领导者能够遵循管理时间的原则,便
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便能争取时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尊重人格的原则
职位有高低之分,人格无贵贱之别。

人不仅是理智的动物,也是感情的动物,对于尊重他人人格的人,一定会产生一种“知遇”感,这种知遇感将促成他们在工作上的优良表现,企业职工能够在受到人格尊重的环境下工作,无疑会提高工作效率。

尊重人格是企业人员之间应有的基本态度,企业领导者必须积极倡导。

我们通常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领导者只有自己尊重职工,才会受到职工的尊敬,否则就得不到广大群众的爱戴。

同时,也只有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人们才会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全面物质利益原则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利益,从广义上来讲,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利益,加工资待遇、生活福利、地位、人格尊重、安全感、社交欲及成就欲等。

这里主要是指物质利益。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直接就是为了物质利益。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的原则,是领导者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的基本要求是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关心整个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物质利益包括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因此,企业领导者应当引导职工群众在关心个人眼前利益的同时,更要关心国家和企业的长远利益。

要把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未,在此基础上引导职工对物质利益全面关心,这就是遵循全面的物质利益原则。

积极激励的原则
对于人的管理,不外乎两大方法:一种是消极性的制裁或惩罚(这就是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性的激励或奖赏。

前者利用人的畏惧心理使之安分守己,但这只能保持最起码的工作标准;后者在于利用人的上进心理及荣誉感、自尊心,使人发奋图强,这可以便人的内在潜力得到最高的发挥,工作效率也可望达到最高的限度。

信息沟通的原则
信息沟通主要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对企业的目标、方针、政策、计划及一切工作有共同一致的了解,使大家同心同德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全体职工能否围绕企业整体目标团结一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使他们团结一致的有效方法就是贯彻意见沟通原则。

出此,这一原则是现代管理人群关系学派特别重视的一项原则。

如巴纳德(C.L. Barnard)就主张建立完整的意见(信息)沟通网络,便企业人员能够彼此了解、认识、互助、合作。

他提出了三方面的沟通路线:
①上行沟通。

下级以建议、请示或报告的方式向上级领导者(或上级机夫)未表达他们的意见、工作上的困难或工作上的成果。

②下行沟通。

就是领导者,或上级机关)以指示、命令或希望达于下级。

③平行沟巡(或称横向沟通)。

就是部门之间、单位之间或无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意见、工作情况的交流,促使大家彼此的了解。

企业领导者必须重视管理工作中的意见沟通原则,促使加速信息流动,实现有效管理。

人人参与的原则
人人参与的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管理工作中应贯彻的一项重要原则。

我国的国有工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让职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尤其是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社会的生产领域愈来愈广,专业愈来愈多,生产技术愈来愈复杂,对生产中各种科学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少数人所掌握的知识才能,是极为困难的。

企业只有实行政治民主、技术民主和经济民主,才能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集中各方面专业人才和专家的知识和智慧,才能解决好复杂的科技问题和管理问题。

因此,人人参与原则也是实行有效领导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互领导的原则
现代领导原理还认为,领导是自身影响力的运用。

凡是能够改变他人思想或行为的力量就是影响力。

因此,企业职工之间,只要某人对其他人员产生影响力,就可称之为领导。

所以领导并不完全一定是上级对下级而言,如果下级的意见能够对上级发生影响,那么下级对上级就能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

正如职务最高的领导者,当他生病求医时,要遵照医嘱行事一样,从这一点看,下级的专业知识所表现出的影响力最为显著。

相互领导的原则,日益被现代行为科学家们所重视,主要是他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交互行为的动态体系,而不是仅靠权责分配所建立的体系。

既然企业职工之间存在着交互行为,就必然产生影响作用,所以领导便不能只从命令与服从、由上至下等观念未研究,而必须遵循相互领导的原则。

其实,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有评议、监督企业行政领导干部的职权,就是遵循相互领导原则的体现。

适应情况的原则
有效领导的适应情况的原则,也称领导的弹性原则。

这个原则提醒领导者在选择领导方式和原则时不要死搬硬套,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项有效的领导方式
和原则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