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必要性加实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时,首先就明确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五中全会对全党特别是教育、科技领域提出的新要求。
为什么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施这两大战略?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需要。
我们党一直重视科技、教育和人才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我们党及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这一战略的背景是,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进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运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
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是相辅相成的,科教强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选拔与使用。
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又逐步形成了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持续性发展得到增强。
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以适应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过程;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有效途径。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国必先强教,教育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对于教师来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提升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是重中之重,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启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人格形象也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影响。
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要求每位教师都成为“典范”。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自身要重视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上课前备好课,深挖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里要上好课,努力做到每堂课都优质高效,提高教学效率;注意困难生的成长和优秀生的培养,让学生全体、全面发展;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细致的辅导学生,教育学生。
只有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力,才能保证教育改革的成功和国家各种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好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师爱为先。
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了极大的威权性,教师往往在无形中把自己提高到高高在上的地位,课堂教学是注入式、填鸭式的一言堂,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个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教师只有用尊重和爱心构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相长。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2篇
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2篇科教兴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教师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者之一,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科教兴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探讨,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德育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1. 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国家人才。
而一位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能够扎实地传授科学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物理学科中,教师应该熟悉各个物理定律和现象,并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这些概念。
2. 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真实、客观的态度对待科学事实,不夸大、不歪曲,让学生了解真相。
3. 不断学习的精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教师要具备不断学习的精神,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教师培训课程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1.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科研和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还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课程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 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应该善于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参加科学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历史任务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有:(1)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适中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实现强国的目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农村人口急速向城镇人口转移。
(2)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达到9.5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达到12.4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我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983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我国人力资源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
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深刻认识教育是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唯一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我们已经建设成了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
建设一流的国家,必须首先发展一流的教育。
我国将从5个方面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和支持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第二,坚持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教育水平。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在不久前提出的两大国家战略。
这两个战略是国家发展的两大支撑,旨在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面进步。
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而人才强国战略则注重培养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本文将分别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意义和具体实施方面进行探讨。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背景与意义科教兴国战略强调科学技术创新与教育发展,是以科教兴国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背景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与日俱增。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这并不等同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弥补在科技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和影响力。
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科技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
最后,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
科教兴国战略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加强科技人才和教育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只有培养和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
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在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
科技创新是国家繁荣强盛的源泉,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才能保持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1.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需要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建立起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重视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发展和学术评价。
2.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答: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
其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人力资源多寡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源的数量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09年的9.5年。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0年的10年提高到2009年的12.4年,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我国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983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虽然人口有13亿,但合格人才却远远不够。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4).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世界追赶”,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无疑是我国发展的基石和动力。
作为一名身处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和责任的重大。
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谈一谈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战略之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五号”,从“京张高铁”到“5G技术”,我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举世公认。
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其次,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正是有了这些人才,我国才能在世界上崭露头角,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
因此,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于我个人来说,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
首先,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和教育的重要性,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其次,我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积极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最后,我要树立全球视野,紧跟世界潮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科技和教育经验,为我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引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革,我们仍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与目标科教兴国战略是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支撑,推动社会的综合进步与发展的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的科技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科学素质。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对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资源,高素质的人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因此,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选拔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和专业人才,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支持,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依托科教兴国战略来培养和储备人才。
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路径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任务。
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培养一流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引领;加强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促进跨学科、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2. 改革教育体制机制。
加快制度创新,打破教育行政体制的壁垒,推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推进教育公平;加强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控,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以创新为核心,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是指以人才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本文将分别阐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特点、具体实施措施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科教兴国战略1.目标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旨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建设,培养高层次科研人员和科技创新团队;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动力。
2.特点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创新驱动、开放合作、产学研结合。
创新驱动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通过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培育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开放合作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特点,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技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产学研结合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3.实施措施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科教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科教资源的供给能力。
其次,改革科研管理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动力。
再次,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此外,加强科技成果的保护和推广,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率。
最后,促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4.影响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国家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将促进创新创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关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目标之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人力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及目标: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现代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是过去和未来推动发展的关键动力。
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是发展创新型国家,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培养高层次人才。
人才是科教兴国的核心资源,只有拥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3.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及目标: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人才构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机构是现代社会竞争的重要力量。
1. 培养高素质人才。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国家的创新和发展。
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2. 加强人才引进和留住。
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加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优化人才流动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待遇,吸引人才回国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留住,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发展空间,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
3. 加强人才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思想感悟心得体会10篇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思想感悟心得体会10篇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思想感悟心得体会精选10篇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思想感悟心得体会有哪些?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思想感悟心得体会相关内容。
建设教育强国教师思想感悟心得体会精选篇1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育苗“时代新人”,要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落地生花”。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党的__报告指出,10年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是对新时代我们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推进取得新成就的高度概括。
目前,我国教育普及程度总体上稳居全球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这充分证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探索改革创新“落地生花”,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育苗“时代新人”,要确保教育教学“精雕细琢”。
强教必先强师。
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近年来,多年如一日,把所有精力都投在学生身上,扎根边疆教育一线的张桂梅;开设公开课近2000节、培养三代特级教师、著述数百万字的于漪;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培养出80多名法学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高铭暄。
他们的事迹,无不体现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有“精雕细琢匠人心,以身为范树向明”的师风师尚,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近年来,我国一直积极推行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感受到这个战略对于我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科教兴国对于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体会,谈谈我对于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
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教师,才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环境。
因此,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深入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和新动态,保持教育教学的更新鲜。
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学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文化知识,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还应该将跨学科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将知识的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向。
再次,教师要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指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今社会,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的素养,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欣赏、创作和表达艺术的能力。
谈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谈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推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作为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
他们不仅负责传授知识和教育培养学生,还承担着引领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因此,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首先,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
教师应熟练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教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教授高深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创新研究。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他们需要善于开展启发式教育和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差异化教育。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倡导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此外,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例如,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还要求教师具备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
教师应自觉积累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变革和发展。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通过科教兴国,我们可以不断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经济竞争力;而通过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一、科教兴国战略1. 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的核心。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科研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
这些举措有效地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2. 提高教育质量是科教兴国的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日益增加。
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力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这些举措使得我国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3. 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我国近年来加大了科技创新的体制改革力度,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了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这些措施使得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逐渐走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列。
二、人才强国战略1.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利用人才的方式,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只有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措施和建议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措施和建议】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
为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措施和建议。
二、加强基础教育1. 完善教育体制要加强基础教育,首先需要完善教育体制。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学生课业负担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应当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 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加强基础教育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以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三、加强高等教育1. 推进改革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加强高等教育的改革。
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与科研结合、推进学科交叉等方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2. 鼓励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类课程、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四、加大科研投入1. 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科研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投入、支持科研人才等方式,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2. 加强科研人才培养科研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应当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可以通过建立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团队的凝聚力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
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 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应当通过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发现并激励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2. 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人才来自各个领域,应当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以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教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教师是建设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关键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之责任。
多年教学经验不仅让我了解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性,还让我认识到了如何做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实际方法和手段。
首先,在科教兴国方面,我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客观认识和分析的综合能力。
只有具备科学精神的人才,才能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提问,并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积极创设实践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各类实验和研究项目,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在人才强国方面,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是指一名学生在知识、思维、品德、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个拥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不仅能在学术上取得优秀成绩,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独当一面。
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社会交往、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我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复杂和多样性,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自强不息的信念。
国家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属国家的认同和忠诚之意识。
一个拥有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的学生,才能够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作用。
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认同,引导学生保持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并树立对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理解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我会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同时,我也会与同事们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科教兴国战略提倡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强国战略则提倡培养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在我国的科技力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以下是我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只有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只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各个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因此,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其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只有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来支撑,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因此,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再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支持,提高科研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推动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校的教育质量提升。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
只有政府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支持和投入,才能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最后,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国家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工作,努力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
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和资源。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新世界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接受教育方面,一直充在家长择校,现在教育改革已经平衡了一部分,但是还有城乡差别,为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孩子前程似锦,还有部分家长宁愿赌博似的,不让孩子近回原籍上学,不占到校。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人民放心的学校,但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特别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3、教师应具有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答:1.认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人力资源的数量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2.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国民素质全面提高。
我国已经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但是,我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
3.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广大教师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
4.认识强国必先强教的伟大战略. 教育强则国家强,这是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经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世界追赶”,首先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先发展,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
这既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也是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实现这一转化,我们具备非常充分的客观条件: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结构已经进入成年型,即以成年人为主的人口构成,人均负担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由于经济的发展,个人、家庭的消费比例更多地倾向于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
因此,新时期的教育之爱,应该表现在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质量的教育,真正承担起增生人力资本的历史重任。
5.认识教育承担的历史责任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进行教育创新。
进行教育创新,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二、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人为本,就是说,与制度、规定相比,人最重要,最值得关注。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关注学生主体,就要以学定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灌输式”、“听话式”的教育。
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确立主体性,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首先,师生在人格上要互敬互爱。
尊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这是单向的要求,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敬,互相爱护。
其次,师生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
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
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积极营造一种以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表扬、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
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
三、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答:1.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课业负担观。
教师的课业设计,立足于学生实际,结构要优化,课业内容要注重学科联系,把握好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
笔答式作业要注重巩固基础,课堂作业应注重新知,课外作业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启发性、综合性、趣味性,克服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惩罚练习和粗制滥造练习的现象。
中小学生的课业量更要把握好“度”,严禁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只有把握好作业时间和量这个“度”,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2.教师要建构多元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版面的评价手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
自我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并且消除由他人评价引起的极度焦虑。
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且过度焦虑易产生心理障碍,自评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没有外部评价的教学是不真实的,必须通过他人的评价才能看到优劣,才能对优劣作出判断。
组织合理的评价,可以给批判性和独创性的思维树立必要的合适的标准,必须把自评、他评、互评结合起来。
当学生对自己分数不满意时,可要求自考,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有利于学生弥补不足,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能减轻学生因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四、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第一,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
教师要实现教学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今天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
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观的转变。
正确的学生观的要义是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至终充满着“接受”与“亲历”的矛盾,而且,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自经历一番,必须向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必须学习大量的间接知识。
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
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对待学生。
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要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
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在实行班级授课制,而且班额较大,这是促使“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
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该有多大的“神力”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呢!但是,教师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
我们的老师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
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策略。
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实行“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在教室这个“学习场”中有公平的机会,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
第四,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做出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把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对自己欣赏的学生赞赏有加,等等。
我们不经意间的“不公平”举动,可能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
而这种结果显然是与基础教育的初衷——“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背道而驰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公平是相对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五、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答:一、精彩的课前导言,让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促进学生进入兴奋状态(1)讲故事法(2)设置疑问法(3)习题导入法(4)生活实例导入法(5)史料导入法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可以根据学科和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确定,但都要注意满足导入的四个特征:(1)趣味性,要能让学生感到有吸引力;(2)启发性,要能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3)前后知识的关联性,要把知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前后衔接;(4)实用性,能达到突出学科主题,抓住学生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景。
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教师要把深刻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寓庄于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疲劳,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活跃课堂气氛,弱化教学矛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幽默语言来教学呢?1.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幽默语言来进行教学2.教师要明确语言幽默的目的,挖掘教材中幽默的因素,使语言幽默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3.语言幽默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和理解水平,做到适当运用四、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的具体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联系,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第一,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这一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第二,教学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实践更有利于创新。
所以,我们要开创一切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例如,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到课外去联系实际,如参观工厂、农村、部队、大自然、搞社会调查等,可获得更直接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
然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搞实践活动太耽误时间。
所以,目前学生搞实践活动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造力受到限制和削弱的因素有极少设疑和提问,这妨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和家长不能容忍学生嬉戏态度的存在,幽默和诙谐往往会导致惩罚,经常有人对创造行为抱有偏见,把它看成一种变态行为,进行讽刺和讥笑;强大的随俗压力使得创造性活动难以展开;把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不得不走上死记硬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