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盘阳中学高一地理集体备课实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日期:2022年9月2日地点:XXX中学参与教师:XXX、XXX、XXX、XXX、XXX1.课题:地球与地理2.目标:a.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要素的分类b.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3.教材:a. 《高中地理必修一》b. 《高中地理选修一》4.教学内容:a.第一课时:地球的构造和演化b.第二课时:地球的地理要素5.教学步骤:a.第一课时:地球的构造和演化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地球的外貌,引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和热情2)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3)讲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地球的形成、板块构造和大陆漂移4)练习:让学生思考地球的演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5)总结:归纳地球的构造和演化的几个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第二课时:地球的地理要素1)导入:通过视频展示地球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地理要素的兴趣2)学习地理要素的分类:自然地理要素(地表形态、水资源、气候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交通网络等)3)分析地理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4)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思考地理要素对日常生活的影响5)总结:归纳地理要素的分类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6.教学方法:a.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c.問題驱动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7.课堂管理:a.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确保课堂秩序b.老师巡视教室,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c.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8.教学评估:a.学生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听从纪律等方面评估学生的表现b.练习与作业:布置练习题和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c.学生自评:鼓励学生针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9.教学反思:a.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对课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各自明确了教学要点和重难点b.此次备课中老师们的合作愉快,互相交流思想,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c.需要进一步完善课堂管理措施,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10.下一步工作:a.结合教材内容,准备优质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b.对课堂管理进行再次强化,确保课堂秩序良好c.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及时进行教学复习和跟进,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以上就是本次地理集体备课的内容记录,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内容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内容1. 活动目的本次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教师们将能够深入研讨教材的教学内容,相互分享教学资源,并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教学方案。
2. 活动内容2.1 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讨论教师们就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了讨论。
重点围绕教材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2 教学资源分享教师们将自己整理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分享。
大家积极分享各自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案例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
通过资源的分享,教师们相互启发,借鉴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教师们针对不同的地理学习内容,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探讨。
大家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通过集体的讨论,教师们一起探索了更多适合高一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2.4 课堂教学案例研讨教师们就各自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了研讨。
每位教师分享了自己最近教授的一堂地理课,大家一同回顾了课堂的设计和实施,评价了学生的反应和效果。
通过研讨,教师们互相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改进教学案例,提高教学质量。
2.5 教学评价方式的探讨教师们就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
大家共同思考如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集体的讨论,教师们明确了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活动总结和下一步计划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对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活动的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教学经验得到了充分的分享和借鉴。
同时,教师们还制定了下一步的计划,包括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加强团队协作,形成更好的备课教研氛围。
4. 活动反馈和建议参与本次活动的教师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反馈和建议。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主题:地理知识结构的梳理与拓展一、引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科学,是人类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学科。
本次集体备课旨在梳理和拓展高一地理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目标设定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2.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地理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发展性,促使学生明白地球是一个生动而有机的整体。
三、知识结构梳理与整合1.自然地理知识梳理(1)地理基本概念:地球、地壳、地球的结构和构造、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等。
(2)自然环境:地球的水资源、陆地资源、动植物资源、气候等自然环境知识。
(3)地理景观: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地理景观的特征与分布。
2.人文地理知识梳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资源分布、人口增长与控制、城市化进程等。
(2)经济活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与区域分布。
(3)文化传承:地域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3.地理综合知识整合(1)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地理综合实践: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地理技术装备的应用。
四、知识拓展与案例分析1.地理知识的拓展(1)国际地理知识:概括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各大洲的主要国家与地理环境。
(2)地理事件的分析: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的分析与研究,如地质灾害、气候变化等。
2.案例分析(1)水资源利用案例: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2)城市化案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3)生态环境案例:近期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地理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地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地理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活动目的和背景本次活动旨在组织高一年级地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地理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活动内容和步骤1. 活动准备阶段•确定主题:本次备课活动的主题为《地理知识的整合和拓展》。
•设定目标:明确希望通过备课活动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科综合能力。
•确定时间和地点:活动预计于无课期间进行,地点为学校的备课室。
•准备资料:教师们根据主题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课件等。
2. 活动实施阶段•小组讨论:将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地理知识点,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提炼精华:每个小组从讨论中提炼出一些有价值的教学要点,确保这些要点能够对学生有所启发。
•汇报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体教师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展示。
其他教师可提出问题与建议,进行讨论和交流。
•互帮互助:教师们互相提供解答问题的支持和建议,对彼此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归纳:通过全体讨论,总结出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将其整理成备课笔记。
3. 活动评估阶段•教师自评:教师们根据自己在备课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总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学生评估:教师们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备课活动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对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
•整体评估:学校也可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对整个备课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提供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三、活动效果和反思本次备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们通过分享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了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们也从学生的评估中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发现集体备课具有以下优势:1.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各位教师能够充分借鉴和利用彼此的经验和教学思路。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
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地理组集体备课记录「篇一」本学期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根据课标要求对高中地理必修1内容进行了集体研讨,较好地完成高一地理的教学任务。
一、深刻领会课标要求,制定有效教学计划,做好备课工作备课组成员仔细研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可行有效地理教学计划。
备课组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每周的星期三下午第一、二节课,是高一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
我们根据教学进度,相互讨论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并交流心得,做到有的放矢,收获很大。
二.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促进教学。
备课组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新老教师紧密配合、勤于切磋、相互协调。
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案的使用,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备课组之间经常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做到统一认识,统一传授;把握好教学质量关,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做好质量分析和监控。
三、采取有效方法,促进整体提高。
我们做好对个别学生的拓展、补差工作,采用鼓励、作业面批、个别辅导交谈等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积极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平时注重抓学生的基础,重要的知识点不断地强调,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学好地理,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
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丧失信心。
我们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学案导学,是本学期集体备课的重点。
对于现在课时量缩减,要求课堂效率提高的问题,学案导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可以看出,学案侧重于学生的“学”与“会学”。
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有了学案,就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这里面有一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第一是学案的编写。
学案的编写要求做到准、精。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会议时间:2022年9月15日参与老师:地理教师全体1.会议目的本次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讨论高一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对新一学年的教学任务进行安排和部署。
2.课程内容讨论2.1本学年地理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们确定了本学年的地理教学内容为:地理概念与方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球与地图、大气圈、水圈和陆地、生态环境等内容;人文地理包括人口与城市、经济与区域、文化与社会等内容。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地理课程设置为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
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将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时间,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讨论3.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呈现地理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使知识更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3.2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除了课堂教学,我们将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活动,结合地理实践,让学生亲自感受、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合作学习和讨论我们将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互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教学环境和设施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我们将对教室环境和设施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条件。
同时,我们还将适时更新教学设备,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5.教学评估和跟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目的本次高一地理集体备课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备课心得与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
参与人员本次活动邀请了所有高一地理老师参加,共计10人。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于2022年9月15日上午8:30开始,在学校大会议室进行。
活动内容1.活动开场–主持人简要介绍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所有参会教师自我介绍,简要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特长。
2.备课主题确定–经过讨论,确定本次备课活动的主题为《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备课分组–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兴趣,将参会教师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教师组成。
–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讨论和总结。
4.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根据备课主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备课经验和方法。
–分享成功案例和教学资源,鼓励教师们相互借鉴和学习。
5.备课成果汇报–每个小组发言人向全体教师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总结。
–汇报内容包括备课思路、教学方法、案例分享等。
6.讨论和总结–全体教师就备课成果进行深入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交流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并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7.活动总结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感谢教师们的参与和贡献。
–确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建议定期举行备课活动,保持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活动成果经过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分享了各自的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活动成果如下:•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察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分享了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如地理教材、多媒体教具、教学视频等,方便教师们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使用。
•总结了一些成功案例,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来验证了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讨论和解决了一些备课中的困惑和问题,教师们对备课工作更有信心和动力。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一、课程主题: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二、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了解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3.掌握地理学中常用的地图阅读技能;4.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内容1.地理科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的领域。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如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植被、水资源等;人文地理则关注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的居住、生产、文化等活动。
2.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地理科学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模拟模型等。
同时,地理学家还借助各种工具来进行研究,如卫星遥感、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等。
3.地图阅读技能地图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学生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图例、比例尺、方位标识等,以便能够准确理解地图信息。
四、教学策略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加深学生印象;2.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梳理思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3.实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调研能力;4.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利用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理论讲解: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实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地理环境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科学的实践过程;4.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就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观点和问题;5.课堂练习:教师分发地图进行阅读练习,检验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6.总结提问:向学生提出总结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课后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检验学生对地理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3.实地调研评估:对学生的校园地理环境调研报告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观察、调研和报告能力。
高一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内容
高一地理备课组活动记录内容活动记录 1日期:XX年XX月XX日参与人员:地理备课组全体成员活动地点:高中地理教研室活动内容: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地理备课组主要讨论了高一地理课程的整体设计和教学要点。
以下是我们的讨论内容和决策结果:1.地理课程的整体设计:–我们决定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将高一地理课程分为三个单元: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都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相匹配。
–每个单元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
我们将在备课过程中进一步细化教学模块,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地球与地图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认为地球与地图单元是地理课程的基石,学生需要从这个单元中获得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因此,我们决定在这个单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
–我们将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学习使用地图和各种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单元的教学重点:–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
4.教材和教学资源的选择:–我们将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和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在线教学平台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5.后续工作和时间安排:–我们将根据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和教材选择,并准备相应的课堂教学材料。
–下次活动中,我们将分享和讨论自己准备的教学材料,以便相互借鉴和提高。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主题:地理概述时间:2023年9月1日地点:学校地理教室参与教师:地理教师团队备课目的:为了提高高一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地理教师团队进行了一次地理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的主题是地理概述,旨在为学生提供地理学科的整体框架和基本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备课内容及安排:1.课程定位和目标设定-地理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态度和学习动机-设定本学期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和要求2.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影响-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理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空间-区域与区域发展3.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地图、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掌握地理知识-实地考察: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环境4.学习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准备包括地球结构、地图等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地理实验器材:提前准备相关的地理实验器材,以便进行实地考察活动5.课程评估-设置合理的评估方式和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估,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能动性备课过程:1.课程定位和目标设定-地理学科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地理教师团队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地理学科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理知识不仅涉及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态度和学习动机我们认为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学科态度和学习动机至关重要,我们计划在教学中增加有关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讲解,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设定本学期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讨论明确了本学期地理学科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中包括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地理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
2.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理我们围绕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展开讨论,加深了对地球的基本认识,以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主题:地理概论一、背景介绍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学生在高一阶段需要通过地理课程,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2.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3.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具备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2.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
3.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结构、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和地貌。
4.地球的人文环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和交通等人文环境要素。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地理图像和资料。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他们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引入地理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通过示范讲解,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实地考察地球的自然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主题:地球的构造和动力二、备课目标:1.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动力机制。
2.掌握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等现象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实践能力。
三、备课内容: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和特点;-地壳的厚度和成分的变化;-地震波传播和地震仪的原理。
2.板块构造和地震-构造板块的概念和分类;-板块的运动方式和速度;-板块边界和地震活动的关系。
3.板块构造和火山-火山的形成和分布;-火山与构造板块的关系;-火山喷发的原理和特点。
四、备课步骤:1.导入:通过地理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入地球的内部结构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知识讲解:首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和组成;然后介绍地壳的厚度和成分的变化;最后讲解地震波传播和地震仪的原理。
3.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板块构造和地震的关系。
通过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拓宽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4.实践活动: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地震仪和地震波的传播情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的理解。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板块构造和火山的关系。
每个小组设计实验、制作模型等方式进行探究,然后由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
6.展示和总结: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通过图片、报告等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并由班级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备课评估:通过学生的讨论、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以及班级讨论的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的理解,对地震和火山的关系的认识等。
评估结果将作为教学效果的参考和指导。
六、备课反思:本节备课注重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讨论气氛活跃。
但是在材料准备和授课过程中,教师感觉有些不够充分和细致,下次备课时需要更加注意备课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地理 认识区域学案 新人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地理认识区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 掌握区域的含义与划分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特点3. 了解区域的类型及其空间尺度的划分(重难点)一、学情调查情景导入二、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区域的含义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 ,是人们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划分出来的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其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划分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划分指标:【合作探究】:1、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界线?举例说明2、读图1—1—2,分析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并解释原因。
3、读图1—1—3,甘肃省划分为哪几个干湿区?划分的指标是什么?(二)区域的类型1、一般分为区和区。
均质区是指那些要素具有______性或______性的区域。
功能区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______的区域。
2、按空间尺度分为、、【合作探究】:读图1—1—4,本图把我国作为一个空间单元,我国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大尺度的区域分成哪三个?各自包括哪些省区?三.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A组题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A.美国华盛顿特区 B.巴西热带雨林区 C.我国的水田农业区 D.我国半干旱地区2.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①热量带②干湿区③我国三大自然区④文化区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③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A.方言区 B.旱作农业区 C.城市经济区 D.东亚文化区4.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A.城市经济区 B.浦东新区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方言区5.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B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C .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D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6.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划分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B .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C .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D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B 组题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
高一地理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主题:地理概论与自然地理学二、备课目标:1.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4.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三、备课内容:1.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地理学、中世纪地理学、近现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四个阶段。
在古代,地理学主要是对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理位置进行研究,以及探险家的地理发现。
在中世纪,地理学主要是地图学和地理启蒙。
近现代地理学是在文化、自然、区域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现代地理学则是建立在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上的。
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地球的形态和结构、大地的形成和变迁,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
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域问题与地理问题等。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地质构造对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有效应对。
4.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球与太阳系、水文圈和地表圈、大气圈和气候系统、生态圈和生态系统等。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有野外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
四、备课方法:1.课件展示: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对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淄川般阳中学高一地理组
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建设项目?
自来水厂建在 ,
理由
,
火力发电厂建在 ,
理由 ,
印染厂建在 ,
理由 ,
服装厂建 ,
理由 ,
副食品基地建在 ,
理由 ,
绿化带应布同地点,影响工业分布的主导 因素是不一样的。在制订工业布局方案时,既要考 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环境效益,要因时、因地、 因工业部门制宜,从实际出发,将经济、政治、国 防、社会等方面的需要和自然条件,统一起来研究, 以选择切实可行的最佳方案。
反馈练习:
1.下列各组工厂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是( C ) A.服装、鞋帽、雨伞、包带 B.家具、纺织、食品、印刷 C.纺纱、织布、印染、服装 D.汽车、水泥、农机、化肥
材料5:许多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乡投资建厂。 乡土情感
材料6:喜欢大海风光的投资者将企业建在近海滩处。 个人偏好
材料7: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 工业惯性
3、理想的工厂区位是什么?
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丰富、市场前景广阔、 交通便利
现实的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抓主导因素
指出下列工业部门的工业类型,说出区位选择原则
污水排放口应远设在河流下游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典例分析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E处建啤酒厂、钢铁 厂、自来水厂和造纸厂,试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合理布局上述四 个建设项目。
E
A 自来水厂
B 啤酒厂
C 造纸厂
D 钢铁厂
小资料
---手机辐射 是由微波产生的振荡,使组织水分以非常高的频 率振荡,就像人坐摇椅一样,慢摇很舒服,如果快速 地摇动就不行了。人在接听手机时,就相当于一部家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一节 地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知道天体系统概念、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情调查、情境导入】-----------------------------------------------------------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夜晚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
2.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光年是一种计量的单位,目前宇宙中距地球最远的是。
[难点探究1]读图1-1-6: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依次为:、、、。
河外星系不是一个星系而是一类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冥王星因其而被降格为“矮行星”。
(4)哈雷彗星的轨道比较,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
(二)地球1.地球是一颗极其普通的行星:地球的运动特征与其他大行星相似;结构特征与等大行星相似。
2.地球是一颗非常特殊的行星:因为地球上具有。
3.地球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是、、。
[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1)外部原因:①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太阳光照基本稳定。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难点探究4]地球大气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有哪些影响?【问题展示、合作探究】-----------------------------------------------------------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却只有-183℃。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学案(3)
1.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道路选线:要求坡度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尽量避免过河,减少工程量,安全系数大(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图所示:从A处修铁路到
缓,施工较易,而经过D处则坡陡,施工不易,增加建设费用,故应选择图中的虚线线路。
(2)铺设输油、气、水管线:则应注意高度差,利用油气水的流动性特点自流。
(3)确定水库库址与大坝坝址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
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如图中甲处)水库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如图中乙处),确定坝高时应依据出口处等高线的高程(如图中应选择200米高程),坝长可依据比例尺计算得出。
(4)确定搬迁区:与坝高相同的等高线,以下的区域都应该搬迁,如图中
需要搬迁。
(5)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内容:陡坡适合发展林业、副业、畜牧业;缓坡适宜修造水平梯田,发展水果种植;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
(6)沿河谷或山谷布局的城市地域形态为条带状或放射状,且受地形影响,大气污染较重,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等高线的判断技巧
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
A.从东向西B.从西南向东北
(2)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
附:本节课我还有以下知识点尚未掌握【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地球与地图》学案(2)
般阳中学“三步五段”教学法
时间:2011 年 月 日 星期
编号:
课题:地球与地图(二)
知识复习
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A 类:1、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 A、B 两地相距 120 千米,图上两地相距
为 12 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
)
A.1:10000 B.1/100000 C.1/1000000 D.1:10000000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B、一百万分之一 D、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 千米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创作了一地球仪,量得该地球仪赤道长度为 80cm。该地球仪比例尺为
()
A.一百万分之一
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
D.五千万分之一
5、在画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是:( )
A、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1:20000000
D.1:100000000
11、读“高等线地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甲图反映的范围比乙图小
B.EF 处的坡度比 CD 处大
C.乙图反映的实际内容更详细
D.EF 间实际距离小于 CD
12、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 在丁地东南的是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川盘阳中学高一地理集体备课实录主备人王延磊发言:【备课内容】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标要求】工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能利用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工业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工业区位选择与评价、工业地域分析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则突出了人地关系这一地理学基本思想。
教材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在介绍工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各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现实中某种工业区位的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使得工业的区位选择往往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
在“知识窗-工业区位论”中的原料指数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并在活动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主要工业类型及其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变化,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的作用都发生了变化。
这一部分教材虽然没有展开描述,但是涉及了原料、交通运输、劳动力素质、技术、环境、政策、文化等的变化。
【教学理念】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表述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培养人地和谐的观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前两章内容以及农业生产后,对“区位”有了较多的认识。
通过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对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就容易展开,并能够初步分析。
并且通过人口、城市、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也能够进行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这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制约学生学习本课的一个因素是知识面的狭窄,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学会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②.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能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2.能力目标①.初步懂得衡量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②.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③.训练学生比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3.德育目标①.通过对本区某一工业点(工业区、工业地域)的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工业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②.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教学重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教学过程读图3-2-1 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找出分布特点学生:集中分布在少数国家的少数地区。
教师:有人认为现在世界工业部门在布局时都应该趋向于分散,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设计意图:通过设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对于问题的答案不要拘泥于标准)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活动:如果你是工厂区位选择的决策者设问:工厂进行区位选择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理想的工厂区位是什么?现实的区位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从知识和情感上达成对学习的认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需求。
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和肯定学生)1、区位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工业生产必须、经常的条件是土地和水源承转:我们讨论的仅仅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选择区位。
但是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以追求最高利润是最终目的和唯一出发点。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
管理者的个人偏好同样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灵活地分析问题,选择适宜的工业区位。
其他因素:(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3、区位因素的变化设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不同时期是不是一成不变?如果不是,那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原料---影响逐渐减弱交通运输---交通通达度对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劳动力---对数量的要求减弱,素质成为重要因素信息----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环境标准---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案例分析,作为小专题呈现,加强理解,学会应用)小结:第一、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使得工业的区位选择往往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
第二、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第三、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田间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也是不同。
学案:略附备人高全红:1.案例选取上最好选取身边的案例,以增强体验。
如齐鲁石化、山铝、淄博高新区、鲁泰纺织等。
2.一定注意引导学生读图。
在刚过去的检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是高一学生的读图能力很弱。
在长三角地图上找不出上海、南京,学生读图能力堪忧。
3. 基础知识部分,注意特例。
例:影响因素也要重视政策、环境、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因为这些有时会直接成为主导因素。
再者发达国家交通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成为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4.学案中已有的题目就不要在课件中体现,附备人赵斌:1.学生基础情况差异较大,练习题设置选作题、必做题,区分难易层次,立好坡度。
2.注意引导学生记笔记,像特殊因素。
3. 学案练习的第1题与典型例题考察内容一致,建议取消第1题。
4.备学案要备知识、备重点也要备知识的处理方式,如哪些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展示,哪那些需要教师讲解。
高二年级组意见:翟红云1.多多呈现具体知识的落实情况,要有反馈训练。
2.根据小组展示的答案,对知识查缺补漏,加以讲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蒲海燕1.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地理能力培养,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盘点过程中培养学生技能。
读图能力、分析对比综合判断能力。
像风频玫瑰图的判读。
2.课时少,内容多,怎样平衡课时与内容的矛盾。
一定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3.这部分内容的课时分配是怎样安排的?高三年级组意见:张兴华1.通过刚过去的公开课,发现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与教学存在一定得矛盾。
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但不可花大力气不切实际的采用多媒体,而放弃去深入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指导。
这样未免舍本求末,其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如果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用课件来教学,会使学生感觉在看教师演戏。
2.注意使用课件对时间的影响。
课件的质量有待提高,课件并不只是书本文字、图表的再现以及影片剪辑的点缀。
切勿让教师成为电脑的操作者,学生成了机器的奴隶。
3.如果在工业区域案例上选取本地区的案例,如杨寨建材城的集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乡土地理,以学生身边的案例,避免了空洞,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教育意义会更好。
主备人王延磊:我觉得案例选取如果选取身边的案例,由于实际调查有限,在教学上难以把握,不如选取较典型的案例,或直接用近几年考试中频出的案例。
挂靠领导王渤副校长:这次备课准备充分、细致,看得出在备课前下了很大功夫,组内老师共同参与,集思广益,讨论热烈。
备课时要围绕课堂展开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落实。
怎样达成目标,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并且保持45分钟,是要考虑的。
今后备课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区教研员刘老师:教学设计还应该再详细,例如课标解读简单;本节课在人文地理中地位和高考中的地位要放在教材分析当中;工业地域分类与工业分散的类型在课标上没有体现,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就不要涉及,该删除就删除。
一切以现行大纲和课标为准,不要畏首畏尾。
整体上比较普通,出色的地方不是很多。
集体备课搞得好,坚持的好,并且组内老师全部参与。
各位老师准备的充分,尤其是主备人下的功夫更大,分析较详细,各环节都能涉及到。
各位老师的积极主动的发言,体现了团结合作,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希望下一步去做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备,包括发言稿、课件、学案等,一起展示,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提高效益。
教研员石老师:我们现在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案例,在课件中要避免一击一出,比如课件中的连线要删除;对于环境污染企业的布局另一种声音:工业区紧邻河流,大量污水排放,会造成河流下游污染”“该工业区废气排放,会造成下风地区空气污染”。
这种答案合理么?当前国家对工业生产及布局的大政方针是“节能降耗减排”,“减排”是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并最终达标。
对工业污染问题应有全新的观念和措施------减排,若不达标,坚决关停;企业排污治理,不再是局部利益,要考虑全局利益,拒不允许异地搬迁污染。
所以这种题目不应该在出现在高考中。
当然对于有噪音污染企业可以远离居民区布局或者在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立隔离带。
对于某些新知识,应在学案的自主学习中体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就把知识掌握起来,做到先有知识铺垫,再在课件中呈现,从而避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
对老师们来说还要重视普通话的训练,多参加些这样的活动,对于年轻老师的提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