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
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曾业松中央党校研究员前言同志们大家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之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全面评价了农村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历史贡献,深刻分析了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具体部署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三中全会决定描绘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勾画了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深入学习领会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同志们,三中全会决定共六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第二部分是第一大板块,阐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
第三、第四、第五三部分是第二大板块,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等方面部署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六部分是第三大板块,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论述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今天我着重围绕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谈谈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下面我说第一个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想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至少有三个,首先这是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全会决定指出波澜壮阔的30年农村改革实践极大解放和发展的农村生产力,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使我们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两的极大高度概括了农村改革30年的重大成就,农村改革30年的成就是翻天覆地的,也是举世瞩目的。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实现农村现代化、农民富裕、农村社会进步的目标,以农村为重点,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解决农村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制定出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全面展开。
下面将从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科技创新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一环。
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研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广适合农村实际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要着眼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转型。
政府要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农业多元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支撑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扩大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有效保护,激发农民土地的经营积极性。
政府要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保障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四、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
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村非农业经济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参与的发展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还需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做好农村改革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
做好农村改革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作者:韩俊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6年第01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化农村改革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各项改革正在扎实开展,一些重要改革事项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
农村改革综合性强,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为从全局上更好地指导和协调农村各项改革,提高农村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最近中办、国办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大的原则、基本任务和重要路径。
《实施方案》是协调推进农村改革的总遵循,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总体“施工图”。
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完善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守住底线,增强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感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头戏,抓好农村改革,必须从总体上把握好方向,防止农村改革走偏跑调,避免犯不可挽回的方向性错误。
深化农村改革,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这“三条底线”。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土地制度改革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涉及农村的根本制度。
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促进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制度保障。
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土地的公有性质。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一定要防止一些人以搞农业的名义到农村大量租赁土地后搞非农建设、搞“非粮化”,侵犯农民利益,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学习评论员文章体会(精选多篇)
学习评论员文章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学习评论员文章体会学习评论员文章体会学习了在《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的《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三篇评论员文章。
三篇文章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是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方向的重要言论,文章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开势透彻,概述党情、国情准确,为领导干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进一步认清形势、扎实工作,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心。
认真组织学习三篇评论员文章,全面准确领会中央的精神,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念。
《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及时、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中央精神。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三篇文章的精神实质,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两会”为新起点,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路线原则问题上保持坚定立场,不为任何杂音噪音所惑,不为任何困难风险所惧,要静心工作,立足岗位,尽心尽力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抵制各种谣言,不为任何传闻谣言所扰,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聚精会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用胜利召开,创造心齐气正的良好环境,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认真学习领会三篇文章的精神实质,要认真进行分析和思考,切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达到共识,坚定信心,凝聚力量,上下同心同德,行动上同心同行;只有统一思想,才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
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到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的热情和动力,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扎实工作,稳中求进,努力在改革发展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总体思路
现 , 系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事 业 全 面 推 进 , 农 业 、 村 农 民 工 作 的 总 抓 手 , 须 作 为 战 略 关 是 农 必
任 务 抓 紧 抓 好 。 走 中 国 特 色 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的 客 观 要 求 , 维 护 国 是 是
家 粮 食 安 全 和 主 要 农 产 品 有 效 供 给 、 加 农 民 收 入 、 高 我 国农 业 整 体 素 质 和 竞 争 力 的 根 本 增 提
保 障 , 打 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物 质 基 础 的 必 由之 路 , 须 作 为 基 本 方 向 长 期 坚持 。 加 快 是 必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 快 形 成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一 体 化 新 格 局 在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中 的 地 位 、 加 作
用 和 内在 联 系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建 设 小 康 宏 伟 目 标 顺 利 实 关 关
求的战 略 思想 。
全 会 提 出的 总 体 思 路 , 合 我 国 农 村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形 势 新 要 求 , 整 表 达 了 当 前 和 切 完
今 后 一 个 时期 推 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的 主 要 着 力 点 , 映 了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中 国 特 色农 反 走
思 路 源 于认 识 。 业 、 村 、 民 问题 关 系 党 和 国 家 事 业 发 展 全 局 , 是 被 历 史和 现 实一 农 农 农 这
再 证 明 了 的 真 理 。 在 纪 念 改 革 7- 3 7. 0周 年 的 今 天 , 然 有 必 要 进 一 步 统 一 全 党 全 社 会 的 认  ̄ 仍 识 , 加 快 推 进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力推 动 城 乡 统 筹 发 展 , 取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新 为 大 夺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引发了真理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作出了从()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A.1979B.1978C.1980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中央顾问委员会4.1978年12月,18户农民秘密签定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A.安徽凤阳小岗村B.江苏江阴华西村C.山西昔阳大寨5.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经济特区,把它们作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窗口。
A.深圳、厦门、珠海、福州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C.深圳、珠海、汕头、烟台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7.邓小平在()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A.党的H—届三中全会8.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8.1984年,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是进一步开放了温州等()个沿海港口城市。
A.12B.14C.169.党的()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A.十二届三中全会B.十三届三中全会C.十四届三中全会10.()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
A.1991B.1992C.199511.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日报----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目录◇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二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三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顶层设计,也要摸石过河◇四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统一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4月1日-4月15日)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4月1日-4月15日)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人民论坛)谢国明《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01日 04 版)近日到浙江采访,刚从基层调研回来的一位省委省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谈到在基层调研的感受时说:“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
”诚哉斯言,深得党的群众路线之真谛,找到了经济转型发展的活力源泉。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然存在风险隐患。
面对这样的困难和问题,一位企业家说,中央强调“三个自信”,作为经济微观活动的细胞,我们企业家要做到“三个相信”:相信党中央的集体智慧和政府的有效作为,相信市场机制的作用,相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
企业家有这样的认识,就能够做到真正自信,摆脱焦虑和犹疑。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但是,有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进入了误区,陷入了困境。
于是出现了一种畏难情绪:企业不搞转型创新,等死;搞转型创新,找死。
如何避免这个陷阱?有企业家认为,从事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导向;从事企业创新,要以市场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
市场广阔,一旦技术获得突破,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
如果技术先进,但没有市场价值,投入越多,亏损就会越大。
这样的实例,过去和现在都比比皆是。
正确把握市场的逻辑和科研的逻辑之区别,企业就能够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躲避陷阱,把握命运。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企业有困难,政府怎么办?浙江一些基层政府认为,政府要帮助企业,但是不能包办代替,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具体事务。
他们认定,凡是市场能做的,都交给市场。
只有市场干不了干不好的,才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承担起来。
有的基层政府建立了“8718”(帮企业一把)机制,为企业排忧解难。
有的实行负面清单以外,不再对企业的投资等经营行为进行审批,通过政府的“瘦身、转身、健身”,解决行政管理的错位、越位、缺位,激发市场的活力。
2010年10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系列评论之十一《人民日报》(2010年10月05日02 版)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基层党组织创先进要和本单位创先进结合起来,要以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来影响群众、感染群众、带动群众,使一个单位的所有成员在集体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获取动力,共同为争当先进单位、创造优秀业绩贡献力量。
党员争优秀要和带动群众争优秀结合起来。
党员个人争优秀还不够,还要把身份亮出来,作用发展出来,形象树立起来,通过自身的争优秀激发所有成员的工作热情,让原来工作积极的更有干劲、工作一般的有压力、工作落后的有紧迫感,并最终见贤思齐。
在创先争优的过程中,还要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
这样,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人人追求进步、个个争当先进,形成你争我赶的热烈氛围,创先争优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有更大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共同的选择合作的典范——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0日04 版)10年前的今天,“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隆重开幕,宣告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
中非之间由此搭建起集体对话的崭新平台,中非合作正式步入机制化轨道。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这一选择根植于中非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战斗友谊,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
论坛把具有悠久交往历史和深厚传统友谊的中国和非洲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中非成为相互支持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10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更加成熟,内涵日益丰富,成为新时期引领中非关系发展的一面旗帜。
人民日报评论员: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人民日报评论员:正确认识形势坚定发展信心——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这是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做好当前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基础。
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夏季粮油再获丰收、物价涨幅进一步回落、新增就业持续扩大——今年以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中,在“GDP增速大幅下滑”的担忧中,我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这与世界上许多主要经济体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形成鲜明对比。
好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中央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臵,正确处理速度、结构、物价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是正确、及时、有效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
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场信心更不易恢复,极易导致国际外汇、证券、大宗商品等市场持续波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向内看,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稳固,扩大有效需求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对困难和风险高度重视,又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强调忧患意识,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已经显现以及潜在的问题、困难和风险。
不能认为经济增速趋稳,就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能认为物价涨幅回落,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认为一些关键领域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就可以放松甚至放手。
必须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新冲击,既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影响的准备,也做好长期打算,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人民日报: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人民日报:5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正视了不同利益主体博弈频繁的现实,才会加紧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措施才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理清思路 突出重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总 局把 推进 新农 村建设 工作摆 在 突 步 增强 推进 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建设 工作 的
下 发 了《 于发 挥 工商 职 能 、 实 推 进 社会 主 义 新农 关 扎 村 建设 的通 知》 ,阐述 了建设 新农 村这 一战 略部 署 的 重 大意 义 . 明确 了工 商系 统在 推进 新农 村建设 中 的任
f 二 组 织领 导普遍 加 强
各级 工 商机关 对 推进 新农 村 建设 工作 高 度重 视 , 主 要负 责 同志挂 帅 . 分管 领导 具体 抓 . 确任 务 , 实 明 落 责 任 , 化机 构 。各 级工 商局 领 导 纷 纷 下基 层 、 调 强 搞 研 、 落 实 , 内设 业 务 部 门明 确分 工 . 化措 施 、 抓 各 、 细 相 互 配合 . 成 了服务 “ 形 三农 ” 作 的合 力 。 工
保 障农 民权 益 、 促进 农村 发展 上 , 重政 策 引导 、 制 注 体 创新 . 促进 农村 市场 体 系建设 ; 实行 强化 扶持 、 善 服 完
视 “ 农 ” 作 . 的 十 六 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 “ 设 社 三 工 党 建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战 略 目标 . “ 农 ” 作 打 开 了 的 为 三 工
新 的 局 面
工 商行 政 管 理 部 门作 为 市 场监 管 和 行 政执 法 部
门 , 负着 整 顿 规范 市 场 秩 序 、 造 公平 竞 争 的 市场 担 营
出 的重大 战 略部署 。推 进社会 主义新农 村 建设 , 工 是
商行 政管 理机 关促 进改 革发 展 的重要 任 务 强农 资 加 市场监 管 、 护农 民权益 、 进农 民增 收等 工作 , 是 维 促 既
加强粮食收购储备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 部 日前发 出通 知 , 要 求各级 农业 部 门认 真落实 中
央 扩 大 内需 、 促 进 经 济平 稳 较快 发 展 的决 策部 署 和 各项 强
农惠农 政策 , 加强农业 农村经 济运 行监 测分析 , 切 实采取有 效应 对措施 , 认真做好 当前工 作 , 及早谋划 明年发 展 , 千方 百计争取明年农业和粮食有个好收成 。
监 管 。 七 是 提前做好 春耕 备耕 工 作 。 抓 紧完 成年 内实施 的各
项 补 贴 资金 发 放 工 作 。 提 前做好 明 年 良种 补 贴 等 春 耕 生 产 资金 的预拨各项准备工 作 。
来 源 :人 民 网
全 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 作取得长足 进步
近 日从 全 国社 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 设 档 案 工 作 现 场会 上 获
元。
在 具 体资金安 排上 , 其 中四川 17 0 亿元 、 甘肃 2 0 亿 元 、
陕 西 1 0 亿元 。 财政 部表示 , 提前下 达 这 笔预算 资金 目的是 加快城 镇居 民住 房 、 学校 、 医 院 、 文化 、 生 态环 境 、 工 农业恢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心得体会
学习《人民日报》三篇评论员文章
心得体会
在学校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人民日报《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贯彻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三篇评论员文章。
使我深受鼓舞。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全国两会在今年召开,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也即将召开,正如评论员文章《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一文中指出:
当前,改革发展呈现出活力迸发、蓬勃兴旺的良好态势。
从城市到农村,从海港到边疆,从工厂到矿区,调结构转方式迎难而上,形成转型发展新热潮;惠民举措频频推出,力推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破解难题迎来新契机;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推动城镇化进程进入新阶段;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有机结合,大力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文化事业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社会风气和人民精神面貌展现新气象……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
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巩固和发展了“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正如中央一再强调的,今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新情况、新变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加要求我们坚定信心、聚精会神、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我们要立足自己的工作岗位,联系工作实际,以饱满的热情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涉及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土地利用、农村金融支持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揭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农村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协调等。
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比例的调整是关键,应当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和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向效益更高、增加值更大的方向调整。
例如,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培育农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产业升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尤为重要。
为此,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农作物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
三、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利用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呈现出了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小规模耕地和离散分散的经营模式,二是农村土地资源闲置和空置较多。
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我们应该发展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还应加强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民土地经营积极性,实现农地资源集约利用。
四、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支持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重要手段。
我国应加大对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关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同时,还应提供更多、更灵活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
此外,还应加强对农民金融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理财意识和金融素养。
总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应当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升级、农村土地利用和农村金融支持展开工作。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才能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目标。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农民成为改革主体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农民成为改革主体顾勇华2006年01月05日07:54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岁末年初说农事,听到的消息令人振奋。
先是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披露,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
增收原因非止一端,但支农政策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一大要因。
接着,从今年1月1日开始,农业税条例正式废止。
此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提前实现免征农业税,29个省份实施粮食直补,单是这两项政策就使农民受惠350多亿元。
农民稳步走向富裕,是扎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为此鼓与呼时,也想到了另外一方面的问题。
目前,一些人包括不少直接服务农民的基层干部,还有一些模糊认识。
似乎觉得新农村建设,自然是政府唱戏,农民听戏,因此,有时单纯地热望于来自上面的好政策和好项目、有形的投入和扶持,而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是农村深化改革的强有力的助推器,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最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自己。
从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经验看,以农民为改革主体,充分调动起农民的改革冲动与潜能,农村的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进。
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政策的适时引导,完成了一次农村巨变,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样需要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
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因此,通过各项政策引导,让亿万农民既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有与其他阶层一道共享所创造成果的制度安排,也有推动自身富裕和农村现代化的强烈进取心,有改变自己命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精神,由此成为建设自己家园的创造主体。
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中央不断出台各种惠农政策的初衷。
实际上,从国家宏观政策的角度看“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政策,已经能够看到其中蕴涵的充分尊重农民自主创新意识的内在特征。
《人民日报》与农村改革的启动和突破
Vo 1 . 3 3 N o . 6, 2 0 1 3
第6 期
《 人 民 日报 》 与农 村 改 革 的启 动 和 突破
黄 小 谨
( 嘉应学院 政法学院, 广 东 梅州 5 1 4 0 1 5 )
( 摘
要] 《 人 民日报 》 在改革开放初期 推进农村 改革 的过程 中, 面对农村 改革存在 的各种 阻力, 进行 了
开至 1 9 8 4年 1 0月 党 的 十 二 届 三 中 全 会 召 开 , 为
《 尊 重 生 产 队 的 自主 权 》 、 《 调 动农 民积极 性 的关 键 在 落 实 政 策 》、 《坚 持 贯 彻 按 劳 分 配 政 策 》等 。 综 观 这些 报 道 和评 论 可 以看 出 , 落 实 党 的政 策 、
1 . 从 落实政 策 人 手 探求 改 革 之 路 的 系列 报
道, 实 质 上 触 及 人 民公 社 的 体 制 改 革 问 题
积极 引导。把 广泛性与典 型性结合起 来, 既全 面报 道农村 改革初期 的具体进展 , 又深入 宣传农村改革初期
涌现 出来的先进人物 、 先进事迹 ; 把综合性与专题性结合起来 , 既有农村 改革初 期动 态的综合报 道 , 又有社 论、 述评 、 时评 、 经验介绍等专题性文章 ; 把持 续性与 时效性结合起 来 , 对 农村 改革进 行 了长达 8年 多的 宣 传报 道 , 在持 续的宣传报道 中又十分 注意新 闻的时效性 , 及 时报 道农 村改 革的各种 动 态。《 人 民 日报 》 广
中, 共 同推 动 了农 村 改 革 。 其 中 , 新 闻媒 体功 不
可 没 。作 为 党 中央 机 关 报 、 主流媒体的《 人民 日 报 》, 在 农 村 改 革 的启 动 和 突 破 过 程 中 发 挥 了 重
人民日报评论三农工作总结
人民日报评论三农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人民日报对三农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论,认为当前的农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人民日报指出,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
缓慢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需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
其次,人民日报强调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
发展的基础,是农民生活的保障。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此外,人民日报还提到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农村
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总的来说,人民日报对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论,指出了当前农村工
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满。
唯物辩证法主观题
1.2008年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充分肯定我国农村30年改革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基础上,也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认真全面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
评论指出,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牵住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这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普遍的,要求我们全面的看问题,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问题。
我党分析农村建设问题时既看到了成绩,也没有忽视不足,就体现了此原理。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③我们经济建设中,抓好农村建设,牵住了牛鼻子,体现主、次矛盾的原理。
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④具体分析我国的当前形势和任务,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矛盾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其他角度作答,合情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2.在研究世界多极化趋势时,必须高度重视以西欧国家为中坚的欧盟这一重要力量。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增加;中欧之间的共同利益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加强;中欧之间的相互需要没有减少,而是在不断上升,这是中欧关系的主流。
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拓展,中欧之间开始出现新的摩擦点。
欧洲的中国经济威胁论日益抬头,欧方对中欧经贸问题的立场趋于强硬;欧关在涉华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加强;价值观因素在中欧关系中的影响有所上升。
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评述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人民日报》社论: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人民日报》社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无
【期刊名称】《广东合作经济》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一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文件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突出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政策、新举措,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增产、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快"。
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全国粮食总产迈上1.2万亿斤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
【总页数】1页(P63-63)
【作者】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
【相关文献】
1.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J],
2.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 [J], 吴沛良
3.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四大新看点 [J],
4.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J], 吴沛良;
5.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J], 刘丽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整表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
思路决定出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描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凝聚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些目标任务,既鼓舞人心,又艰巨繁重,能不能实现好、完成好,关键在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全面把握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识统一了,思路理清了,才能自觉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把握,牢牢抓住,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思路源于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了的真理。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今天,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