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八单元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课件岳麓版071413
CΠ 科罗廖夫。虽只会在太空噼
啪作响,但标志着人类的活动 空间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 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人类从
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斯 普特尼克1号”人造地球卫星
此打开天门,放眼宇宙。
第一位宇航员尤里·阿列克谢耶 美国“阿波罗—11”号发射成功 维奇·加加林
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4)生物工程
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 程形成,基因工程是其中的 核心技术。
在90年代,一只名叫多 莉的羊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它是一种利用人工克隆技术 创造出的奇迹,它和它的母 亲长的一模一样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 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 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 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美国小学生正在操作电脑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电子管时代 2.晶体管时代 3.集成电路时代 4.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
克1号”从苏联拜科努尔发射场
升空。虽然这颗卫星仅重83.6
公斤,总设计师是苏联科学家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谷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科技从发明到应用所需时间表
蒸汽机 电动机
电话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科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进口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它们的理论和标志是什么?比较项目第一次第二次时间理论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牛顿力学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与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相比,哪一次是继科学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领域的第二次重大飞跃?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2.新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面貌日新月异。
有人曾经开玩笑说,马克思从未坐过飞机,列宁从未看过电视,毛泽东从未用过手机。
事实上,与50多年前的人相比,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巨大变化。
人们在原子能、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场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大家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学生们畅所欲言,感叹互联网技术对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A.局部性
B.单一性
C.革命性
D.稳定性
(4)论述题:请论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5)应用题: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相关视频资料;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教学大纲、课件、作业和测试等;
3.信息化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电子书籍、学术论文、新闻报道、官方报告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实验操作中,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某些技术细节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深入的技术讲解,例如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等。
其次,我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影响的理论知识时存在困难。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知识。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实验效果不佳。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践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实践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例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 n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前言: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篇章2: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工具PT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xx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2、整体感知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3、解读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201x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1 新人教版教学设计《第三次科技革命》课题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入手,利用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首先用材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动态生教学思路成完成学习任务。
利用材料中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对难点的掌握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用多媒体出示这样一段文字:“今天我乘汽车到达学校。
8点我进入教室,利用电脑辅导学生,收效很好。
课间休息时,朋友打电话来,约我暑假乘飞机去海南旅游或乘轮船游三峡。
我告诉他,我在暑假中必须乘火车去老家看我奶奶。
中午吃饭时一个学生告诉我,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乘宇宙飞船去太空漫步,我很赞赏他的雄心壮志,告诉他,要好好努力。
晚上回家,电视里正播放有关核电站的新闻。
接着,我又看了卫星直播的球赛。
还看了一场美国克隆人题材的科幻影片《魔鬼复制人》。
躺在床上回想这一天,才明白原来生活是这么美好,我享受着生活,也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文字的阅读你找到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那么还出现了哪些发明成果呢?生回答以上的问题。
教师说,我们今天来学习18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初中历史《三次科技革命》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课件、教材、初中生生活、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提出问题,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探究。 活动二:列出知识框架——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 (2)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 (3)主要发明及发明者:哈格里斯夫——珍妮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 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4)影响: 第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第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 方 落后的局面。 活动三: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评价要 点
活动三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联系,1840 年
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 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发动了鸦片战争。
专题二 迈入“电气时代”
单元组成情况:“蒸汽时代”到来了,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 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一次比一次剧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格局 的变化。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历史知识的掌握:三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主要标志、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每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
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对应课标
1、瓦特与蒸汽机,认识到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 2、汽车和飞机的制造,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 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转快,世 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适用年 九年级级Βιβλιοθήκη 三次科技革命所需时
每周 2 课时,课内共用 3 课时,课外 1 课时。 间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精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引入本课学习.?【自主学习感知新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于美国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5.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图片:_45年美国原子弹试验成功;_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_64年中国第一个原子弹试爆成功.2.图片: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3.图片:_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_69年美国人登月;中国人走向太空4.图片:克隆技术5.讨论: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限制?是否应该克隆人?点拨: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A.〝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B.怎样对待克隆技术?(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因为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人类可以运用这种技术繁殖出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以使其物种不致绝灭,也可以运用该技术繁殖供实验用的各种动物,还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从社会角度看,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类,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先在该项技术实验阶段必将产生大量失败的〝产品〞,而这是对克隆人生存权利的侵犯和践踏.其次,克隆人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他们与母体的辈份关系.与其他人的亲缘关系,以及由于自身的特殊,他们是否会形成一个新的种族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伦理关系的紊乱等.因此,我们应当制订法律或相应的规定来限制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6.教师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它具有哪些特点?它对于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文.7.列举材料,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以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缩短为例:_世纪需要50年,一战前需要30年,二战后需要7年,70年代后只要3至5年)A.速度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B.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材料三: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C.影响大——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8.列举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A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一: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_50__72年猛增至6.1%)B.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精选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重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法方面: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毕业班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设了学生活动情景.历史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活〞化教材,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入〞历史,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情境中的情节推出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媒体使用:学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并可以上网,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导课:(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我们来看两则材料:材料一:〝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材料二: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 · ·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变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九上教材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时间是什么?2.〖温故知新〗近代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哪两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时间.理论基础.主要标志和时代特征各是什么?比较项目开始时间理论基础主要标志时代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 _世纪60年代牛顿力学蒸汽机的广泛运用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_世纪70年代麦克斯韦电磁学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二)展示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涉及的领域.核心.2.结合材料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3.通过阅读教材.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教材1_—1_〝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目,思考并找出问题答案,要求5 分钟完成.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核心各是什么?(识记)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和背景.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1).电子计算机:_______________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___________是全世界由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种数据的____________,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__的社会.(2).生物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_______科学.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此核心发展中,________技术尤为引人注目.4.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识记)5. 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识记)讲授新课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启发引导学生思路:看书第1_页小字部分)1.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些情况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从理论上说,这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材料一: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1)(二战后,战时军事技术迅速转化为民用.(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材料二:_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使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和方法论都发生了变革.二战后初期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论依据.(2)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和重大突破.材料三:_世纪,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本上还是科学家和发明家个人的事业.二战后,国家拨出巨资,制定计划,组织全国力量联合攻关,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事业的国家间合作有了广泛发展,国家之间.跨国公司之间均在一些重大高科技项目上加强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如现在的太空合作行动更是国际间的科研合作.(3)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功的社会保证(4).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除此之外,技术与物质条件是前提条件.科技的发展有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技术与物质条件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础.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问题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而感受又最深的当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2.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表现(1)计算机技术(2)生物工程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基因工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A.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社会.B.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概念释疑〗什么是克隆技术?这一技术对人类进步有哪些作用?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精选教案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努力学习的精神.二.重点.难点1.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2.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用多媒体演示) 神舟5号和神舟6号发射和回收的实况录象资料,指出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问: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有哪些成果?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了哪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学习新课:(多媒体显示本版块的学习目标)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理论→军用→民用)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师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将基本知识在书上勾画出来,并试着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巡视做指导.(时间不要太长,2分钟左右)(师生共同探究)1.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三大标志.(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为代表)2.了解原子能的发展过程.(理论→军用→民用)(用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加以说明:第一张: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及形象图;第二张:_45年美国成功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第三张:_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由此说明原子能的发展经历了从理论到军用再到民用的过程)3.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的成就.(让学生根据教材找出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时间,根据人类登上月球的图片指导学生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说的〝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的含义;展示我国神舟5号和神舟6号的图片,指出我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根据〝哥伦比亚〞号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4.4.了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地点.(了解_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的宾西法尼亚大学诞生).(过渡)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在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而感受又最深的当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发展吧.(多媒体显示第二版块的学习目标)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1.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2.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5.知道现代生物学开端的标志.6.知道基因重组技术的成就和意义.7.了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的意义.(师生自主学习)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精选教案设计范文。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问题情景导入】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通过拨号上网,发出了一封内容为“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电子。
这封电子从经意大利到达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
别小看了这一封电子,它可是我国的第一电子呢!它因此成为我国Internet的开山之笔,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Internet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你想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何时开始的吗?它有什么特点?除了Internet外,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重要成果?这些都将在本课中得到解答,那让我们开始这一课的学习吧!【教材内容全解】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重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信息化社会的到来:⑴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⑵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种类数据的通信媒介。
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3、生物工程:⑴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⑵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例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十世纪A.二三十年代B.四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 八九十年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等成果都在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而取得的,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答案】B【例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航天技术B.电子计算机C.原子能技术D.生物工程【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十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岳麓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原子能又称"核能"。
即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原子能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任何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二、讲授新课(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的时间、核心、主要领域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意义: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主要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多媒体展示印度的独立师: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1.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机械、电子等技术的进步,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二战”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加速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
战后,美国苏联军备竞赛的加剧对科学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3.“二战”后,垄断组织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重视科学研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
4.“二战”后,各国普遍重视教育,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师: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已在德国取得成功。
二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推举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利用核裂变过程来制造超级炸弹。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开展的史实,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开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比照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拟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现代国际间的竞争,是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手段: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页面一一QQ空间,老师闲暇时间喜欢上网浏览,这是一位叫Sidney的中学生的qq空间,他是个科技迷,他的空间中收集了一些有关科技知识的文章,看,这篇日志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说的是什么革命呢?让我们翻开它,看都有哪些内容,(核能、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你判断出是哪次科技革命了吗?生:一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师:为什么它是“史无前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探究学习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来了解。
(二)合作探究⑴首先来了解它的兴起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一(在美国兴起,扩展到全世界)2、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回想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从纺织业部门开始,第二次科技革命从电力的广泛运用开始,你发现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从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开始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一、学习目标1.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明白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阻碍;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运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及其阻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进展;3.初步熟悉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显现的情形。
4.(学生填写):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1.运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进展。
2.(学生填写): 学习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学生填写):三、学习方式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讨法、比较法、练习法、。
四、学习预备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五、知识链接:一、运算机网络运算机网络包括运算机和网络两部份.其中运算机又称电子运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够依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置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运算机称为裸机。
常见的形式有台式运算机、笔记本运算机、大型运算机等,较先进的运算机有生物运算机、光子运算机、量子运算机等。
而网络确实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路,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因此运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自治运算机系统及其外部网络,通过通信介质互联,在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治理软件及通信协议的治理和和谐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21世纪已进入运算机网络时期。
运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运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运算机网络成了运算机行业的一部份。
新一代的运算机已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网络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统当中,智能大楼的兴修已经和运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同方案施工。
随着通信和运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进展,我国运算机网络技术飞跃进展。
二、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英语:Deoxyribonucleic acid,缩写为DNA)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性能运作。
要紧功能是长期性的资讯贮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食谱”。
九年级历史下册 8.17《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师生共同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学生畅谈学完本课后感想,教师补充说明: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德尔巨大促进作用,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次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要刻苦学习、风发图强、迎接挑战,为祖国的明天作出贡献。
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布置作业: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B)
A原子能B电子计算机C航天技术D遗传工程
2、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D)
方法
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
态度
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贡献。
教学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思路1:由上海世博会中体现高科技的图片(如太阳能车“叶子”)或视频引出本课。
思路2:让学生回忆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由此引出本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8单元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岳麓版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地和影响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并将它们进行归类,进而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它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述,使学生明确认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的热爱。
②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③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来了军备竞赛、环境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保护环境、善待人类自身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主要成果。
然后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课教学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内容:①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领域的成就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成就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飞速发展。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2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知识经济。
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一:走进科技小调查:(1)我们的生产、生活离得开科技吗?你能列举出知道或用过的科技新产品吗?人类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几次科技革命?(2)动脑筋:你知道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吗?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学活动二:自学导航请你阅读P102——P105内容(包括导入框和小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标志、?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有重大突破?核心是什么?3、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4、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活动三:知识问答与小讨论A、试一试说一说结合p102小字材料试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
B、第一轮知识抢答题: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的山羊在哪里诞生?C、第二轮知识抢答题: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发明了电灯?3、是谁发明了火车?4、是谁发明了轮船?5、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6、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活动四:自学检查与材料分析材料一: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科技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
(2)通过学习科技革命的史实,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2.【教学重点】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我们把“玉兔
号”的足迹刻在了月球上,也把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力刻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上。
它反应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一、三大技术的突破
教师:1、你知道第一、二次科技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吗?
学生: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间:19世纪70年代,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教师:2、说说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
学生: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教师:3、记一记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时间。
学生: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
教师:4、说一说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的时间。
学生: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在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教师:5、想一想阿姆斯特朗这句名言的深刻含意?
学生:表明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从此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教师:6、说说中国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
学生:继美国之后,苏联于1949年8月29日、英国于1952年10月3日、法国于1960年2月13日也相继爆炸原子弹,成为有核国家。
中国继他们之后,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后,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又在新疆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地面,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又一个拥有载人宇航器并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9时,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又进行了成功发射。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1、想一想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2、议一议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集中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也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
三、生物工程技术
教师:1、什么是“生物工程技术”?
学生:指运用基因操作、细胞融合、细胞培养以及生物反应等技术来制造新型生物,是一项划时代的高新技术。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
教师:2、议一议生物工程技带来的影响?
学生: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人类认识自我的进程,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的革命性进展,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四、知识经济的出现
教师:1、议一议知识经济的影响
学生: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③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
④终身学习制度的建立。
课堂小结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如比尔·盖茨所坚信的那样:“二十一世纪,电脑和因特网会使各地财富和权利分配更加平均。
”这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这次科技革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契机,同学们应牢牢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
巩固提高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核心技术是()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计算机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2.1954年哪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A.苏联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1957年哪国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苏联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4.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于()
A.2001年10月
B.2002年10月
C.2003年10月
D.2004年10月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哪国研制成功()
A.英国
B.日本
C.中国
D.美国
6.知识经济最早出现在()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材料:春节前后,关于中国赴日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大家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
有的认为,“中国制造”复制能力强,创新能力弱;有的反驳说这些马桶盖和电饭煲其实都出自中国工厂,“中国制造”的能力并没有那么不堪……2014年,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和《时事政治一本通》(1)中国现在也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中国登上了第几次科技革命的航船?
(2)中国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开始于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答案
1-6、DAACDC
7、(1)第三次.
(2)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