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发展战略下深圳自贸区的构建_邓志新

合集下载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摘要】湾区经济发展在新时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合作与协作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

本文从这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了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在加强区域合作的基础上,湾区应该加强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应该加大投入和推动建设进程。

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有助于促进湾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协同发展和均衡发展上,从而实现湾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繁荣。

【关键词】湾区经济发展、新时期、机遇、挑战、合作、协作机制、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流动、交流、重要性、发展方向、战略意义1. 引言1.1 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日益凸显。

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湾区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也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湾区经济的发展对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湾区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湾区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认识到湾区经济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湾区的优势,积极推动湾区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家繁荣,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新时期湾区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新时期,湾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湾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湾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在推动湾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各种产业如科技、金融、文化等也在湾区蓬勃发展,为湾区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35年)》实施方案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35年)》实施方案

”原则按有关规定推广适用。(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税务局、人民 银行广州分行负责)
(十五)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健全吸引培养国际人才体制机制,在知识城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实现精准引 才、高效引智。支持将知识城列入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推动全省人才重大管理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在知识城 先行先试。建立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探索对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专门用于引进高 层次人才。探索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人才在知识城创办科技型企业方面享受国民待遇,领衔承担知识城国家科 技计划项目,担任知识城新型研发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积极探索人才自由流动等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制定外 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员办理R字签证和提供出入境便利。按程序赋予知识城外国高端人 才确认函审发权限和外籍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知识城引进的外籍首席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经认定后可 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携运进境且列入清单的科研、教学物品和自用物品实施进口免税优惠 政策。对符合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高端紧缺人才,可以给予财政奖励。(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公安厅、财政 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税务局负责)
(十六)开展自然资源管理综合改革试点。编制知识城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依照法定程序报批。探 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政策和管理机制。继续深化省“三旧”改造改革探索,再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 推广的制度成果。支持开展旧村改造房屋搬迁补偿安置行政裁决试点。在“三旧”改造中注意加强历史文脉传承和文 化遗产保护。(省发展改革委、司法厅、自然资源厅负责)
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引擎
(一)建设科技创新重大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知识城大科学装置和中试应用区、科教创新区,支持建设呼吸 疾病防控领域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与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共建高水平研究院集群,加快建设粤港 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建设,研究 推进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合作建设综合性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布局航空轮胎等大科学设施,为提升知识城 基础研究能力提供支撑。(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广州市人民政府负责。以下均需广州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不 再列出)

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湾区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

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指的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九个城市共同组成的经济合作区。

本文将探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 加速资金流动和人才流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将加速资金和人才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

一体化的政策和措施降低了各个城市间的经济壁垒和限制,促进了跨城市和跨境的投资与合作。

这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流入该区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提升产业协同效应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将不同城市的产业进行整合和协同,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这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例如,香港的金融业与深圳的科技产业相结合,推动了科技金融融合的创新发展。

3. 打造国际化门户城市群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将加快构建一个国际化门户城市群,提升整个区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该区域将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各个城市将互补优势,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

例如,广州的制造业基础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相结合,将有助于提升整个大湾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二、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1. 竞争与协作的平衡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将在区域内形成激烈的经济竞争。

各个城市将争夺资源和投资,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在竞争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如何平衡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是推动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城市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协同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将导致城市规模和人口增加,给城市规划和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各个城市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

否则,将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统筹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将导致跨城市和跨境的人口流动增加,给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带来挑战。

《深圳经济特区》课件

《深圳经济特区》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城市规划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规划遵循“科学 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高质 量”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景观设计以“山 水城市”为理念,充分利用自然地形 和山水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 观。
城市空间布局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以“一 中心四区”为主轴,形成“两轴两带 ”的发展格局,注重城市功能分区和 产业布局。
深圳经济特区的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经济特区注重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包括教育、医疗、文化、 体育等领域的设施,提高居民的
生活质量。
市政基础设施
深圳经济特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包 括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系 统,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
的基本需求。
应急救援体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了完善的应急 救援体系,包括消防、公安、医 疗等应急救援力量,保障居民的
《深圳经济特区》 ppt课件
目 录
• 深圳经济特区的概述 • 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 • 深圳经济特区的城市建设 • 深圳经济特区的未来展望 • 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
01
深圳经济特区的概述
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
1979年
中国批准建立深圳经济 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
放的试验田。
1980年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
税收优惠
深圳经济特区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吸引 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企业入驻。
土地使用优惠
深圳经济特区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了企业灵活的 政策支持,降低了企业的用地成本。
深圳经济特区的市场机制
市场化改革
01
深圳经济特区率先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建立了完善的市场体系

《特区实践与理论》2021 年总目录

《特区实践与理论》2021 年总目录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 第六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125《特区实践与理论》2021年 总目录特 稿疫情当下的人类社会和中美关系… 许倬云(1 ·5)阅读的力量 ………………………… 王京生(3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科学与哲学的当代嬗变…………… 卢 风(2 · 5)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 郭凤海 荆 博(2·12)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 话精神笔谈(一)…………………………………… 范希春等(5 · 5)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制度供给与监督体系 ……………………………………… 董 瑛(5·20)中国共产党百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与启示……………… 黄铁苗 魏小飞(5·27)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百年奋斗成就与历史经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 王洪树等(6· 5)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五个维度…………………………… 熊若愚(6·16)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坚守底线与推进创新: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路径选择 ………………… 王常青 杨 玲(1·66)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路径探析 ……………………………………… 路云辉(1·75)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风华的关键所在 ………………………… 包心鉴(2·60)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建的回顾与思考……………………………………… 吴桂韩(2·66)法治性:党内法规的形式属性——兼论法治轨道上党内法规与法律的关系 …………………………… 段占朝 潘牧天 (2·75)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与逻辑框架………… 沈传亮 李永康(3·12)超大型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以百年中国共产党为例……………………………………… 郑崇明 (3·19)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哲学根源 ……………………………………… 李海青(3·27)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二一年第六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126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增强党性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张 磊(3·3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历史考察——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论述为视角……………………………………… 王 拯(3·38)百年大党的党校事业何以常青……陈远章(4 · 5)“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 任晓伟(4·15)准确把握党“自我革命”的科学内涵……………………………………… 黄相怀(4·24)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百年探索及经验启示……………………………………… 马 原(4·30)深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吴奕新(4·36)经 济 研 究探索碳汇交易机制 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王 俊 李佐军(1·51)5G建设中深圳的优势与机遇………………………………黄吉乔 刘艳霞(1·60)金融风险防控视域下新兴金融业统计监测研究………………………………………郭 驰(5·105)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以深圳市坪山高新区为例………………深圳市坪山区委政策研究室(5·111)治理现代化研究赋予乡镇(街道)行政处罚权的进路研究………………………………曹海晶 吴汉东(1·30)地方机构改革的探索——以深圳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为例…………………………………………张永会(1·42)加强重大突发应急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 赵玲玲(1·47)智慧法院视阈下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路径……………………………………… 郝晶晶(2·42)新时代基层信访工作的“福田模式”…………… 深圳市福田区信访局课题组 (2·49)关于提升深圳社会组织党建质量的思考……………………………………… 韩 颖(2·55)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全周期管理路径研究——基于北上广深的比较……………………陈科霖 胡淑昀 曾林妙(3·44)深圳战疫的成绩与启示………………… 王 刚 张晋周 柏 磊(3·52)深圳疫情防控之法治动员力………邵 鹏(3·58)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蕴含和实践路径…………………………… 武 晟 谢剑澍(4·44)互嵌发展与服务协同:城市民族工作标准化新路径……………………………… 冯辰皓(4·50)健康驿站:疫情防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圳经验 …… 燕 山 付王伟 冯秀成(4·57)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项普法…………………………… 方世荣 杜钟浩(5·52)统一战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与启示……………………………………… 刘 恋(5·61)中国政党协商百年演进:中国共产党全过程民主探求 ………………………龚万达(5·66)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战略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陈和香(6·72)构建党建共同体: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建实践与启示…………………… 陈家喜 付汀汀(6·77)“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圳都市圈建设的思考…………………………… 杨家文 林雄斌(1·1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法治支撑与保障——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例…………………………… 郭天武 卢诗谣(1·22)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深圳独特功能与使命………………………… 陶一桃(2·20)新发展格局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再思考——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视角………………………………乔惠波 胡伟欣(2·27)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一年 第六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127新发展格局下深圳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实证分析 …………………………………………陈 俊(2·34)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孙久文 张 翱(1·80)城市智慧化治理赋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林逸涛 严红梅(1·85)深圳践行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钟利红 郑伟亮 (1·89)深圳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薛 焱(2·82)先行示范区背景下民办教育发展研究 ……………………………………… 周礼红(2·90)先行示范区视野下的城市文化品牌构建 ……………………………………… 张文明(2·95)以产业生态模式助推深圳科技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邱 文(3·64)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智慧三角” …………………… 杨海波 郭承先 刘 林(3·72)经济特区发展与劳动关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袁 健 张嘉瑜(3·79)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效率互溢效应研究 ——以深圳先行示范区为例……………………………… 郝新东 刘 菲(4·65)深圳综合授权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 马 亮(4·71)深圳市大鹏新区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研究 ……………………………………… 课题组(4·76)新发展阶段深圳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 刘宗璋(4·82)区级行业协会能力提升发展研究 ——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黎 绩 石铁柱 魏红英(4·88)全球文化创新资源集聚与深圳城市文明典范构建……………………李凤亮 刘晓菲(5·73)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逻辑………… 南 岭(5·82)深圳建设全球安全标杆城市研究——基于“全球安全城市指数”的审视 …………………………………………李永清(5·92)深圳建设游艇产业集聚区探析………………………………陈 霄 石 强(5·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学理基础与深圳实践………………… 范宏云 吴燕妮(6·60)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重逻辑”——基于深圳市“民生实事票决制”研究 …………………………………………秦远航(6·66)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区际合作中法律冲突及其困局破解 ——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为例………………………………张学博 潘 瑞(1·94)岭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 黎泽国(1·101)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交流的机遇及对策研究 ………………………………王 鹏 张茹琪(3·85)新冠疫情对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吴开军 杨 州 郭莹莹(3·92)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研究——基于湾区九市A 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分析 ………………………………董晓远 陈雪乔(4·94)新冠疫情背景下广东省产业链现代化的策略研究…………………………… 邓志新(4·103)“欧洲领域合作集团”跨境治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杨爱平 钟悦颖(6·84)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粤港澳跨境治理的理论与政策创新——首届“跨境治理与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综述 ……………………………………… 陈洪超(6·92) 国家安全视角下澳门特区青年国家认同研究 ………………… 张树剑 钟楚帆 黄卫平(6·95)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二一年第六期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128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碳中和:基于林业的解决路径研究…………………… 周国模 邱亦维 徐 林(5·37)深圳市道路交通机动车全面电动化路线图研究……………………曾 元 唐 杰 王 东(5·45)营商环境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契合度的实证检验——基于深圳四十年经济发展成就………………………………宋晓东 徐 灿(2·102)盐田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股权改革的先行示范探索………… 张 臻 唐 璇 林学洪 查振祥(2·110)房地产税改革研究房地产税国际经验比较研究………………………………刘 威 刘 志(6·22)多维视角下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展望…………………………………………汪德华(6·31)共同富裕研究共同富裕:特征、成因及应对措施………………………………钟春平 魏文江(6·38)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成就、经验与启示………………………………文凌云 李海青(6·46)新时代乡村治理评价体系的建构…韩园园(6·53)文 化 研 究论价值理念与文化系统的构建——新型研究型大学思想文化工作的路径探析……………………………………… 张 凌(1·110)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深圳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 杨 群(1·117)深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彭思思 王 敏(1·123)以先进城市文化构筑经济特区的精神家园……………………………………… 刘金祥(3 ·99)创意城市理论的演进及对当代发展的回应……………………………………… 吴汶萱(3·105)深圳特区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的逻辑关系…………………………… 杨增岽 赵 月(4·109)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基本逻辑、原则导向和实施路径…………… 何利娜(4·116)文旅融合时代红色资源数字化建设与推广……………………………………… 曹雨佳(4·123)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研究融合创新推进期刊品牌建设 …… 陈湘年(6·102)坚守初心 引领创新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学术期刊创新发展研究笔谈…………………………………… 陈建新等(6·110)观 察 思 考深圳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李庆红 李春红(2·116)深刻理解和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三个维度……………………………………… 熊若愚(2·122)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5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分析…………………………… 李小元 王钰亮 (3·113)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回顾与展望……………………………………… 王金豹(3·118)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构建路径研究——以S市为例……………………………………… 杨 华 (3·123)国内先进城区创新发展比较研究……………………………………… 廖明中(5·118)“三大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 姜智红 (5·124)。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国家战略的要求,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而制定的一个重要规划文件。

该纲要以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围绕创新驱动、深度融合、开放共享、优质生活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六大发展定位、四大战略支撑、十大重点任务和六大制度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的六大发展定位为:全面开放、全面创新、全方位合作、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生态宜居。

全面开放是指要加强与内地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创新是指要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化,全方位合作是指要加强区域协作和合作,高质量发展是指要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度融合是指要加强产业融合和空间融合,生态宜居是指要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战略支撑为: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产城融合、推动生态优先。

构建一体化交通网络是指要加强湾区内外的互联互通,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是指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城融合是指要加强城市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生态优先是指要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的十大重点任务为:加快交通一体化、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加强法治体系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的六大制度创新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财税金融体制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和法治建设、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构建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一个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构建国际一流湾区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政策支持。

通过加强各方合作,推动创新和改革,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发展的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分析【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南部重要的经济引擎,创新创业环境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其跨越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四个城市,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在政策支持方面,大湾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者。

人才资源方面,大湾区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为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

科技创新环境和创业成果也表现出色,展望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文章总结了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势,如地理位置、政策支持和人才资源,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环境分析、地理位置、政策支持、人才资源、科技创新、创业成果、展望、优势、挑战、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战略,旨在打造世界级的湾区经济圈,将珠江三角洲的粤港澳三地联接在一起。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南中国沿海,涵盖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才优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备受瞩目。

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正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创业项目落户。

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支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大湾区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努力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本文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建议,希望为该地区的创新创业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探讨该区域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人才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

结合大湾区已取得的创业成果和未来展望,对其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

通过对大湾区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参考,促进该区域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

广东省2024公需课《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100分

广东省2024公需课《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100分

1、[单选题] 广东省至今共建成了三批(B)家重点实验室。

A、5B、10C、15D、202、[单选题] 奥巴马在(A)年提出组建制造业创新研究院。

A、2012B、2018C、2020D、20233、[单选题] 内地与香港从(D)起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

A、2019年1月18日B、2021年1月28日C、2022年1月18日D、2024年1月29日4、B [单选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降税承诺在哪一年全部履行完毕?A、2005年B、2010年C、2012年D、2015年5、B [单选题] 中国在哪一年首次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5年6、A [单选题] 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是什么?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7、C[单选题]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驾马车”是?A、雅万高铁B、伊安高铁C、匈塞铁路D、麦麦高铁8、D[单选题] 2024年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上的最新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A、8.1ZBB、9ZBC、28ZBD、32ZB9、A[单选题] 2023年11月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发布,以下不属于其主要特色的是A、加强关键算法技术研究B、体系化布局政策C、突出粤港澳协同发展D、夯实自主算力底座基础10、A [单选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

A、基础B、核心内容C、主要部分D、基本构成11、B[单选题] 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A、人才B、创新C、资本D、开放12、A [单选题] 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构建以()为核心的新制造生态系统。

A、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B、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产业数字金融C、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D、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13、ABC[多选题] 新质生产力具有()的特征。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湾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为了进一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

政府可以设置一个湾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由湾区各地的政府、企业和专家组成,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解决区域间的合作问题,推动湾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湾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投资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人才落户湾区。

政府还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创新大赛、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激活创新创业的热情,提高湾区经济的创新能力。

加强人才培养。

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政府应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的人才培训和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政府还可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设施水平。

政府还可以建设科技园区、创新中心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办公场所和研发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

湾区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环保设施和技术,推动湾区经济的绿色发展。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环境监管的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提高湾区环境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湾区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只有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才能进一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首先,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九个城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惠州、东莞、江门和肇庆。

这些城市在区域规划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通过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

此外,还计划在珠海设立一个科技创新试验区,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三大方面。

创新驱动是指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开放合作是指通过加强与内地其他城市、香港和澳门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绿色发展是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在创新驱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设立科技创新试验区、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此外,还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在开放合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与内地其他城市、香港和澳门的互联互通。

通过建设高速铁路、航道和桥梁,打造高效的交通网络,方便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

同时,还将推动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在绿色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实施可持续发展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环保监管和污染治理,减少大气和水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同时,还将加大对新能源、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支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是为了促进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通过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和绿色发展三大方面的努力,将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卓越创新能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以下简称前海蛇口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为贯彻落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国发〔2015〕18号)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粤府〔2015〕68号),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深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前海蛇口片区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战略定位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围绕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总目标,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努力打造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二、总体目标以“四个全面”统领全局,力争经过3至5年的改革试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深港澳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逐步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投资贸易便利、服务体系健全、金融创新功能突出、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标杆。

三、功能布局前海蛇口片区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分为前海区块(15平方公里)和蛇口区块(13.2平方公里)。

根据产业形态分为三个功能区:一是前海金融商务区,即前海区块中除保税港区之外的其他区域,主要承接服务贸易功能,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二是以前海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深圳西部港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与高端航运服务,承接货物贸易功能,努力打造国际性枢纽港;三是蛇口商务区,即蛇口区块中除西部港区之外的其他区域,重点发展网络信息、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与前海区块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

湾区经济的形成机理与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探究

湾区经济的形成机理与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探究

湾区经济的形成机理与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探究作者:申勇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年第5期摘要:湾区经济作为独立于沿海经济的高级经济形态,正在成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

湾区经济形成需要基本条件,共享湾区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对外开放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前提条件;区域合作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实现条件。

湾区经济的形成机理是“拥海抱湾,合群通陆”,“拥海”形成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引领,“抱湾”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合群”产生了“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叠加效应和创新能力,“通陆”促使湾区城市拓展腹地。

由此,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就应该从拥海开放、抱湾集聚、合群叠加和连河通陆四个维度进行。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形成机理;发展定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706( 2017) 05-0042-05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首次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为我国“一带一路”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

可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湾区经济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通过对湾区经济形成条件和机理的分析,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定位和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发展湾区经济,推动我国湾区经济时代早日到来。

一、湾区经济的形成条件作为依托共享湾区形成的区域经济高级形态,湾区经济具有港口密集、产业聚焦、城市群集的根本特征。

我们初步统计发现,湾区经济最早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是国际贸易产生和扩大的产物。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8个湾区经济体,大致分布在以发达国家为主的36个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具有优越的湾区经济资源,湾区经济比较发达。

那么,世界湾区成千上万,仅中国就有200个湾区(5km2以上),同样是湾区,为什么有些能够形成湾区经济,其他的则不能?究其原因,湾区经济的产生和形成还应该具备如下相应条件:(一)共享湾区是湾区经济形成的基础条件只有围绕共享湾区才能建设港口群,并通过港口群形成产业群和城市群。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定位和作用

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定位和作用

稳定性 ,急切 需要合适 的经 济政策 。因此 , “一带一 在 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及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路 ”倡议在这 样的发展环境 下提出 ,中国带动 周边 的
粤港澳大湾 区战略的正式提 出 ,意味着中国新一
国家扩大经济合 作,提升对 外贸易和对外投 资。粤 港 轮的发展战 略及经 济增长 的区域局面 已基本 形成 。深
作用 日益突显 。从 外部环境看 ,中国正在遭遇发达 国 大功能 、互动开放 以及协 同 区域的大湾 区经济 ,力争
家 的贸易保护主义 ,尤其是特 朗普上 台 以来 的一系 列 范围更大、层次更 高地参 与到全球经济 的竞争和合作
反全球 化政策 ,相 当于在 中国本来 已经不够景气 的对 当 中,力 求 实现 质量 更 高 、层级 更 高 的发展 。2015
极其便利 的区域 交通 系统 。
的深圳湾 , 目前 已经 形成深圳市在 未来主要领 域 的科
毗 邻 香港 的独特 优 势 。深 圳 紧邻 香港 ,拥 有港 技创新和 总部集 聚区,创新创业 氛 围浓 厚 。2016年深
口、物流 、公路 、铁路 优势 ,是 中 国连接海 外的重要 圳全社会科 技研发投入 超过800元 ,此项投入 占GDP比
瓶颈 ;另 一方面 ,一直 以来 发展繁荣 的香港 ,在近年 三角 区域合 作的指导意见 》文件 中,提出要与港澳共
明显表现 出经济滑落 的迹 象,香港产业 结构单一 ,容 同打 造粤港 澳 大湾 区。2017年3月 ,粤港 澳大湾 区首
易受到外 界环 境 的冲击 ,为 提高香港发展 的积极性和 次被 写入政 府工作报告 ,将其上 升为国家战略 ,提升
澳大 湾 区作为 “一带一路 ”倡 议下的新 的开放模 式 , 圳作为最早提 出 “湾区经济 ”的城 市,同时也是大湾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新时期推动湾区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全国各地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大力推进的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建设更是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湾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思考和提出建议。

湾区的协同发展仍然有待加强。

虽然湾区内部各城市的经济实力强大,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效益的低下。

应该加强湾区各城市间的合作。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协同发展的机制,如设立共同的决策机构,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

可以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湾区内部的交通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促进各城市间的经济互补和协同发展。

湾区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湾区内集聚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但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

应该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和创新团队进入湾区。

可以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结合,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湾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应进一步提高。

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门户,湾区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但是目前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

应该采取措施打破行政壁垒,扩大湾区与境外的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外资企业的引进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在湾区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可以拓宽湾区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合作渠道,增加湾区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进入湾区。

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重视。

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湾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只有加强协同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增加对外开放和重视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湾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作者:邓志新罗美玲王丽婷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0年第11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

在职业教育方面,推进粤港澳职业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支持澳门建设中葡双语人才培训基地,发挥澳门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发展经验优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教育培训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迫切需要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培养数量充足、能力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教育生态圈的融合。

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各具特色,优势突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有利于实现粤港澳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型人才支撑。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从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示范区。

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协同创新起源于“协同学”,由德国赫尔曼·哈肯(Haken Hermann)提出,协同学就是研究一个由大量子系统以复杂方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间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协同现象和协同效应,使系统形成有一定功能的空间、时间或时空的自组织结构。

协同创新源自拥有共同目标的参与者组成虚拟化网络小组,应用网络工具进行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设计良好并可扩充演化的体系结构,可以随着市场一起发展,为合作对象提供一种稳定的固定节点并作为辐射状、长期存在的合作平台。

协同创新理论体现了系统权变的思想,随着参与协同各个主体关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协同创新的模式从点对点、线对线的合作方式逐步趋向网络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各创新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具有动态性、互补性、持续稳定的合作共生关系。

小片区 大舞台——全国最小自贸片区建设发展侧记

小片区 大舞台——全国最小自贸片区建设发展侧记

自贸区小片区 大舞台——全国最小自贸片区建设发展侧记■ 文/邓德雄青白江片区将以建设“国际一流铁路港”作为决胜未来的战略支撑,对标第三代港口,奋斗第四代港口,迭代提升国际枢纽功能、国际口岸功能和国际交往功能,抓好自贸试验,做好自贸示范,展现自贸带动,实现自贸引领。

在中国现有21个自贸试验区(港)中,青白江片区是面积最小的一个片区,仅9.68平方公里,片区就坐落在四川成都市北,依托成都铁路港而设。

早期,大家听的比较多的是这里是一个小火车站,所在市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曾经经历了沧桑的岁月和艰难的转型,直到前几年三产中服务业占比还不到30%……“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四川地处西部内陆、长江经济带上游,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往北向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往南经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出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因此,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衔接点,是国家西向、南向开放重要交汇点和通道走廊。

特别是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出,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目前,又迎来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

获批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后,四川上下倍加珍惜这一平台,将其与各项国家战略紧密融合,抢抓开放开发大机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致力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小小的青白江片区,正是在这一大好时代,与省内其他两个片区一起,紧紧扭住自贸试验这一平台不放,撸起袖子,时不我待,跳起摸高,一抓到底,让改革开放创新协同在西部内陆绽放鲜艳之花,结下累累硕果。

制度创新初现成效按照功能定位,青白江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

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

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

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要 要 要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
申 勇1 马忠新2
(1.深圳行政学院,深圳 518021;2.深圳大学,深圳 518060)
摘 要:实行湾区经济开放引领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将发挥积极作用遥 本文分 析了世界三大湾区经济开放引领的成功经验袁以上海杭州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比较梳理 了我国湾区经济开放引领的基本条件和劣势袁通过构建开放度测算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开
渊一冤拥海院发达港口群构筑开放枢纽 湾区具有避风尧岸线长尧腹地广等特点袁更适合于建设大型港口袁能够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形成 港口群袁成为陆海联系的重要野分岔口冶于遥国际一流湾区都是发挥这种港口群的野分岔口冶优势袁形成 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枢纽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桥头堡遥纽约作为典型的海港城市袁充分利用其地处 湾区的优良资源袁构建了包括纽约尧新泽西尧纽瓦克等为主的港口群袁通过200多条水运航线尧14条铁 路运输线尧380公里地下铁道及稠密的公路网和3个现代化空港将其腹地扩大至美国中西部袁使港口 货运总量基本接近于美国北大西洋集装箱货运市场运输量的55%袁 将当地产品由五大湖通过港口 群外销全球袁由此带动纽约制造业尧金融尧贸易和一般服务业的发展遥 渊二冤抱湾院独特生态汇聚创新要素 湾区不仅具有由海岸凹入的内环型陆地袁而且还有一片共享的湾区水体遥 这种野内环形+共享 水体冶海陆共生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袁吸收了大量高端人才云集袁形成 了包容性极强的移民文化遥 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态环境汇聚了创新活力袁在三大湾区中旧金山的圣 何塞市最为典型袁作为全美排在前三的宜居城市袁他们充分利用湾区的这种独特地形袁抓住全球 科技进步的机会袁主动利用湾区内各种创新要素袁发挥硅谷的龙头作用袁集聚了全美国三分之一 以上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总部风险基金公司(如图1)袁推动高科技孵化器建设袁云集了Apple尧intel尧

全面深化改革 增创法治优势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湾区新城

全面深化改革 增创法治优势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湾区新城

全面深化改革增创法治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湾区新城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5年第3期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田夫当前阶段, 深圳市宝安区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系统谋划新一年工作,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深化改革,增创法治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湾区新城。

一、关于2014年工作2014 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团结区几套班子,带领全区人民,以“规划落实年”和“群众路线年”为抓手,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一)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齐升“。

经济增长平稳较快。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0 亿元(不含光明、龙华新区,下同),同比增长11% 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8 亿元,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4 亿元,增长15.3%。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1.2%,比2013 年提高 1.8 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生产总值、税收分别增加1.53 亿元、0.28 亿元;万元生产总值水耗、电耗分别下降9.8%、5.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5%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1.8% ;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1.1%,占出口总额比重从22.9% 增加到24.5%。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2.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4% ;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2 家,总数达905 家;新建科技创新平台18 个,新认定科技创新园9 家。

服务企业成效明显。

开展区、街道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帮助解决问题593 项;建立“产业地图”综合服务平台,产业载体信息实时在线对接;加大企业上市辅导力度,新增上市企业3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 家;新登记商事主体11.2 万户,全市排名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稿摘要:深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必须大力发展湾区经济,而湾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自贸区的建立,本文在论述深圳湾区经济发展战略重要性和深圳建立自贸区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湾区经济与自贸区的关系,提出了构建深圳自贸区的设想和建议,对深圳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湾区经济;自贸区;构建Abstract:As the bridgehead of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Shenzhen must develop greatly the bay area economy.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bay area economy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area.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ay area economic strategy and the necessity of Shenzhen estab-lishing the free trade area,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bay area economy and free trade area,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Shenzhen free trade area con-struction,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henzhen deepening refor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Keywords:Bay area economy;Free trade zone;Con-struction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

国际一流湾区以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为特征,具有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湾区经济和自贸区将成为深圳经济增长新的发动机和引擎,引领深圳经济向更高层次飞跃。

一、深圳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2013年12月,深圳首次提出,把“发展湾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湾区经济使深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从粤港澳地区的发展实际看,深圳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打造世界一流的湾区,在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湾区经济,既是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落实中央对外开放战略的需要,也是深圳抓住机遇,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①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深圳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深圳将在海上丝绸之路起到重要的作用。

发展湾区经济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撑。

深圳湾区经济建设好了,海上丝绸之路就会更畅通。

②深圳发展湾区经济是承担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使命。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一直承担国家对外开放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使命,因此深圳应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先行的优势,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担负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责任。

③深圳发展湾区经济是为了通过更好的对外开放来提升自己的经济实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深圳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东南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

发展湾区经济就是抓住历史机遇,用新的思路、新的视角谋划未来发展,用新的理念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推动深圳早日迈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④深圳具有发展湾区经济的条件,并且可以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

深圳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具有发展湾区经济的领导优势和经济基础。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2300亿美元,跻身全球城市的30强,完全有条件打造为世界一流湾区。

如果从粤港澳大湾区来看,整个湾区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1.3万亿美元,与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在同一个水平上,贸易总额达到了1.5万亿美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6000万标箱,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湾区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

二、深圳建立自贸区的必要性自贸区的基本特征是贸易的自由化、投资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自由化,是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集聚生产要素、参与经济全球分工与竞争、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处于改革开放的新阶段,过去借助经济特区深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特别需要借助自贸区的平台来进行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①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全球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竞争,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且更加注重服务贸易;由贸易功能为主,向贸易功能与投资功能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2013年,中国的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是在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中国却面临严峻局面。

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正在发起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Tran-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和PSA(Plurilateral Ser-vices Agreement,多边服务业协议)等新一轮贸易谈判,力图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体系,把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排挤湾区经济发展战略下深圳自贸区的构建□邓志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01)152014年12月Special Zone Economy特区经济在外。

在三大自由贸易谈判的推动下,国际贸易投资规则体系面临重塑,这一系列地区性贸易协定使WTO规则和发展中国家日益边缘化。

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中国政府主动出击,做出开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决策,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来,政府又做出了在全国推广自贸区的决定。

②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国家战略的需要。

深圳经济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取得了高速增长,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过去对外开放的模式主要以政府主导,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开发区为载体,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形成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加工贸易基地,形成大进大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凭借廉价的劳动力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让经济在较长时间获得并保持高速发展。

这种开放的模式在获得数量增长时,质量和结构急需改善,外贸需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调整外贸结构,外贸在大力引进外资时,也需要理性对待,不能再单纯引进流水线或者加工厂,甚至高污染的行业,我们要引进真正的技术和资源,在引进来的同时,大胆走出去,收购和兼并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源。

过去这种粗放地开放模式急需要做出改变,寻找开放的新起点,就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引导中国的开放和改革向健康持续高质的方向迈进。

③以开放倒逼改革的需要。

深圳是中国的第一个特区,濒临港澳,具有成立自贸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优势,所以成立自贸区势在必行。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新阶段,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之前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

改革需要动力,而开放就是最好的动力之一,历史经验表明,当我们开放有大的突破时,改革动力就增强,开放使中国可以有效利用国际市场,为国内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开放打开国际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分担了中国改革的成本,降低了改革的阵痛,增强了改革的动力。

中国开放还有相当大的空间,比如说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就要求我国金融领域必须开放,资本项目要开放,这将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

再比如,中国当前的服务业发展缓慢,如果加大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提高行业竞争力,就会倒逼这些行业进行改革。

自贸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通过成立自贸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④符合21世纪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也符合湾区经济发展战略。

深圳是21世纪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而自贸区是促进发展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和进行国际经济合作重要的平台,湾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贸区的建立,要想把湾区经济搞好,就必然要建立自贸区,把平台建好,才来支撑湾区经济的发展。

深圳前海毗邻香港,前海自贸区也一直在筹备过程中,以后随着前海湾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发展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湾区经济,建立福田保税区、沙头角、盐田港自贸区或者分区域,这些地方都有极其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三、深圳湾区经济与自贸区的关系湾区经济和自贸区是相互促进关系,自贸区为湾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湾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湾区经济发展好了,也可以促进自贸区的建设。

①自贸区是深圳发展湾区经济的重要内容,自贸区的建立可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

湾区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建立自贸区来实现。

自贸区的成立为湾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自贸区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圳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促进周边城市的发展,不但产生集聚效应,而且产生辐射效应,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三大自由特征,不但促进了深圳湾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

②深圳建立自贸区是发展湾区经济的突破口。

湾区经济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

港口经济发展阶段以装卸运输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局限于港区内部。

工业经济发展阶段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向港区外拓展,湾区城市发展成为制造中心。

服务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经济活动范围拓展到周边区域,湾区核心城市成为区域或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

创新经济发展阶段,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拓展到更广区域,形成区域多个中心共同发展格局。

自贸区属于湾区经济发展的第三和第四阶段,自贸区使得经济范围拓展到周边区域,更具体地说,深圳自贸区使得经济范围拓展到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与丝绸之路上的多个中心共同发展。

③实践证明,湾区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都离不开自贸区的支撑。

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是经济发展较好的湾区,成功的湾区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自贸区的支撑,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和特殊优势对湾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湾区经济发展对外联系的窗口。

下面以旧金山对外贸易区和美国纽约港自贸区为例来分析:a.旧金山对外贸易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