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三、抗生素处方权管理1. 医师必须经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院《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尽量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经验用药和联合用药。
3. 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五、监督与考核1. 药剂科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随着抗生素滥用的日益严重,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我们制定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规范医生和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并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
制度内容
1. 抗生素分级: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常规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和特殊抗生素。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抗生素分级规定进行选择,严格控制特殊抗生素的使用。
2. 使用审批:对于限制使用抗生素和特殊抗生素,医生需提出使用申请,并经过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后方可使用。
以此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3. 监测和评估: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对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处方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4. 教育培训:加强医生和护士关于抗生素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程度。
制度意义
1. 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分级管理,引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导致的问题。
2.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控制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抗生素耐
药性的发展,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3. 提升医疗质量: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和管理,提升医院的医
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希望能
够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
良好声誉。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素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对抗菌素药物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级别的抗菌素药物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以达到合理、有效、安全使用抗菌素药物的目的。
分类管理原则:1.根据药物的抗菌谱、使用范围、疗效、安全性等因素,将抗菌素药物分为5个等级:特殊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适用于细菌感染的种类以及严重程度不同的疾病。
2.根据抗菌素药物的分级,制定不同的使用原则,即在使用抗菌素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其药物分级原则,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抗菌素药物。
3.在用药前需要对使用抗菌素药物的病人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诊断,根据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行合理的抗菌治疗。
等级标准:1. 特殊级(Secticide):该类药物多用于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所感染的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使用这类抗菌素药物的医疗机构或临床科室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
2.Ⅰ级(Level 1):具有强广谱的抗菌作用,适用于轻度感染,但容易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
医师只有在细菌检验鉴定完毕后,而有细菌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3. Ⅱ级(Level 2):具有中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中度感染有治疗价值。
4.Ⅲ级(Level 3):具有较小广谱性的抗菌作用,适用于较重、较严重的感染,必须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用。
5. Ⅳ级(Level 4):为最新一代的高效、低毒、高安全性的抗菌素,具有狭谱的杀菌作用,适用于细菌定位并经药敏试验确定了菌株后达到较佳的效果。
管理措施:1. 抗菌素药物的使用管理必须与感染病原体检测相结合,医师需对病人进行充分评估和诊断,根据药物使用原则进行合理的抗菌治疗。
2.对Ⅰ级、Ⅱ级、Ⅲ级抗菌素药物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并尽可能减少使用,避免滥用和乱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对特殊级和Ⅳ级抗菌素药物,需根据国家规定的条件选用,医师需遵循临床治疗的规范和原则,在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临床科室规范使用。
4. 抗菌素药物的管理需依据药物临床、药理特性和使用经验,建立相应的药物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实现抗菌素药物的精细化管理。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生素的部门和个人。
三、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及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1. 一级抗生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耐药性低的抗生素。
2. 二级抗生素:疗效较好、副作用可控、价格适中、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
3. 三级抗生素: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大、价格较高、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四、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使用一级抗生素,严格控制二级和三级抗生素的使用。
3.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生素。
五、处方权限1. 一级抗生素:所有医师均可开具处方。
2. 二级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3. 三级抗生素:需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六、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定期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教育。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师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层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相抵触,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为准。
九、修订记录1. 制度制定日期:[制定日期]2. 制度修订日期:[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修订的具体内容]- 修订原因:[修订的原因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的制定和修订日期,以及修订的具体内容和原因。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耐药性、副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抗生素主要用于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消化道等感染。
一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耐药性较低,副作用较小。
2.2 二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较严重或复杂感染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结核、尿路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窄,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
2.3 三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病,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等。
三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有限,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且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3. 抗生素使用管理3.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级别。
3.2 药师审核抗生素处方时,应核对患者是否有抗生素过敏史,是否有重复用药情况,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并对医生选择的抗生素级别进行评估。
3.3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3.4 对使用二级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3.5 对使用三级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抗生素使用培训与考核4.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生素知识水平。
4.2 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考核,确保其掌握抗生素使用的相关知识。
4.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其抗生素处方权,并督促其参加培训和考核。
5. 监督与奖惩5.1 医疗机构应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监督机构,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检查。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和管理制度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和管理制度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保护公众健康,建立一套科学的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和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目标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和管理制度,以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分级控制制度1. 抗生素分级:根据药物的特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抗生素的疗效,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级别。
分级应综合考虑药物的广谱性、毒副作用、耐药性风险等因素。
2. 抗生素使用适应症:明确每种抗生素适用的病种和病情,禁止滥用抗生素。
3. 抗生素使用限制:对某些高级别抗生素进行限制,如限制在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专科医院使用,或者限制在医生特殊申请后使用。
4. 抗生素处方审核:建立抗生素处方审核制度,要求医生在处方前提交相关病情资料,由专业医生审核确认抗生素的使用合理性。
5. 抗生素监测:建立对抗生素销售和使用情况的监测机制,定期分析和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管理制度1. 抗生素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抗生素宣传教育,提高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抗生素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合理使用抗生素。
3. 抗生素销售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销售,要求售药人员必须有资质证书,并建立抗生素销售记录,追溯药物流向。
4. 处罚措施:对违反抗生素分级控制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等。
结论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和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公众健康、防止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科学的分级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从而维护公众的健康。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耐药性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目标本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制度内容1.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将抗生素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抗生素:广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
- 二类抗生素:狭谱抗生素,适用于治疗特定细菌感染。
- 三类抗生素:保留抗生素,仅在严格指征下使用,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
2. 抗生素使用指南根据不同抗生素的分类,制定详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包括使用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的建议。
3. 医生培训和宣教定期组织医生培训,提高医生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同时,开展宣教活动,向患者普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的知识。
4. 监测和评估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性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5. 多学科协作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制定共同的治疗方案和抗生素使用准则,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2. 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确保他们对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掌握。
3. 定期开展医生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意识。
4. 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并将结果用于制定后续的管理策略。
5. 不断完善和优化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同时,需要广泛宣传和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都能遵守该制度,共同推动抗生素管理的改善。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抗生素是一类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产生了许多问题,包括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许多国家采取了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指通过对抗生素的分类、配方、使用及销售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公众健康。
这种制度不仅要求医生和医院在处方和使用抗生素时遵循相应的规定,还需要药店和药品市场进行相应的监管。
首先,抗生素被分为不同的级别,根据不同级别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的严格程度来划分。
一般来说,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特殊级、限制级和普通级。
特殊级抗生素一般只能由专门的医院和医生使用,限制级抗生素需要医生的特别处方才能使用,普通级抗生素可以由医生在一般医疗场所开处方并销售。
其次,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
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细菌感染的特点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选择适当的类型和剂量。
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具处方,并在处方上注明抗生素的名称、用法、用量和使用期限等信息。
同时,医生还需要将处方信息登记在相关平台上,以便监管部门进行监测和管理。
此外,药店对抗生素的销售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
药店必须按照规定核实购买者的身份信息,并严格执行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处方。
药店需要保留销售记录,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销售数据,以便监督和管理。
最后,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和销售的监督和执法。
他们应当定期对医院、医生和药店进行检查和审核,以确保他们遵循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规定。
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示,并公布违规信息。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加强对抗生素市场的监管,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安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控制抗生素滥用和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增加非常重要。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生和药店的抗生素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保障公众健康。
此外,它还可以促使药店和医生更严格地遵守法规,增强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抗生素市场。
医院抗生素三级管理制度
一、引言为加强医院抗生素管理,确保抗生素合理、安全、有效使用,预防和控制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根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院抗菌药物管理的统筹协调和监督实施。
2. 药剂科负责抗菌药物采购、储存、调剂、供应等工作,并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办公室,负责抗菌药物使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3. 临床科室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三、管理制度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1)将抗菌药物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二线药物,科主任以上人员处方权限为三线药物。
(2)一线药物主要用于常见细菌感染的治疗;二线药物主要用于一线药物疗效不佳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的治疗;三线药物主要用于罕见病原体感染或严重并发症的治疗。
2. 抗菌药物采购和使用管理(1)抗菌药物采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药品质量。
(2)抗菌药物使用前,医师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临床指南和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3)医师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不得越权使用。
3. 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1)医院设立抗菌药物监测中心,负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分析和反馈。
(2)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进行整改。
(3)对特殊病例,如需使用医院未确定的抗菌药物,需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4. 抗菌药物培训与宣传(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知识的掌握。
(2)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等形式,普及抗菌药物知识,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四、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
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
1. 分级使用方法1.1 根据抗生素的强度分级将抗生素根据其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强度分为不同级别。
常见的分级方式包括:- 一线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 二线抗生素:治疗一线药物无效或存在耐药性的感染,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相对较高。
- 三线抗生素: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但毒副作用较高。
1.2 根据感染类型分级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种类,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级别。
例如:- 轻微感染:使用一线抗生素,如轻微的皮肤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
- 中度感染:使用二线抗生素,如中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 重度感染:使用三线抗生素,如重度的肺部感染可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2. 抗生素管理方法2.1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购买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抗生素购买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医生在使用抗生素前需经过严格审批。
- 监测抗生素的购买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不当使用和滥用情况。
- 加强抗生素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
2.2 提供抗生素使用指南和培训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各级别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技能,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3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系统,定期监测耐药菌株的情况,并及时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防止耐药性的进一步传播。
2.4 宣传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公众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认识,促使大众正确使用抗生素。
总结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和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引言抗生素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物,但随着其使用的普遍性,产生了许多问题,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不适当使用的增加等。
因此,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目前全球卫生组织普遍推崇的一种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定义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耐药性发展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级别,并规定不同级别的抗生素使用的权限和管理要求。
三、抗生素的分级抗生素一般可分为三个级别:1. 非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较低,可以在没有专门指导的情况下使用。
非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较低,可以在没有专门指导的情况下使用。
2. 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较高,需要在专家指导下使用。
限制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较高,需要在专家指导下使用。
3. 特殊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极高,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严重感染或耐药性高的感染。
特殊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的药理特性、抗菌谱、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发展极高,需要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如严重感染或耐药性高的感染。
四、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抗生素分级目录:需要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将这些级别的抗生素列入目录。
建立抗生素分级目录:需要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将这些级别的抗生素列入目录。
2. 规定使用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抗生素,需要规定使用权限,如何使用,何时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规定使用权限:对于不同级别的抗生素,需要规定使用权限,如何使用,何时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3. 进行监管:需要建立监管机制,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剂量、使用的疗程等,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使用。
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感染防控风险,保障医院质量及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
三、依据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四、内容1. 抗生素分级原则(1)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抗生素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2. 抗生素分级管理(1)临床选用抗生素应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
(2)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3)限制使用级抗生素:使用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4)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应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需经有关专家会诊或本科主任同意,其处方须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
3. 抗生素使用管理(1)医师、药师应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相应级别抗生素处方权和调剂资格。
(2)临床医师开具抗生素处方,应严格按照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执行,并遵循以下原则:①针对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②根据抗生素的分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使用级别。
③注意抗生素的联合使用,避免滥用。
④注意抗生素的剂量、疗程,避免过量使用。
⑤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监督与考核(1)医院设立抗生素管理小组,负责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1. 引言抗生素是医疗领域重要的药物之一,对抗感染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抗生素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的有效性正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兼顾对抗感染的有效性和保护公众健康,我们制定了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 分级管理不同类别的抗生素,以便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有更明确的指导;- 推广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出现;- 保护公众免受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危害。
3. 分级管理原则本制度的分级管理原则如下:1. 根据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2. 一线药物:具备广谱抗菌活性和低毒性、低耐药性的抗生素。
3. 二线药物:具备较广抗菌活性、较高毒副作用和中等耐药性的抗生素。
4. 三线药物:具备特殊抗菌活性、高毒副作用和明显耐药性的抗生素,且仅用于严重、耐药性高的感染或特殊情况下使用。
5. 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抗生素的级别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病情和治疗效果,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
4. 管理措施本制度的管理措施如下:1. 制定并实施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各级别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剂量、联合用药原则等。
2. 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和审查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价。
3. 提供抗生素知识和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的认识和能力。
4. 加强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预期的宣教。
5. 执法与奖惩为确保抗生素分级管理的有效实施,本制度将采取以下执法与奖惩措施:- 对抗生素滥用和违反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行为,将进行纪律处分;-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宣教工作,并给予奖励。
6. 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耐药性的发生。
通过合理分级管理抗生素,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能够权衡病情和治疗效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从而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止抗生素滥用引起的问题。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表一、引言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一)非限制使用级这类抗生素经过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
例如青霉素、头孢唑啉等。
(二)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相比,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
(三)特殊使用级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价格昂贵。
例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三、管理措施(一)医师权限1、初级职称医师只能开具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2、中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生素。
3、高级职称医师可开具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生素。
(二)处方审核1、药师负责对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
对于不合理处方,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干预。
2、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师。
(三)会诊制度1、对于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患者,需要经过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2、会诊专家由医院感染科、药剂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
(四)培训与考核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2、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四、监督与评估(一)医院成立抗生素管理小组,定期对各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二)统计分析抗生素的使用量、使用强度、细菌耐药率等指标,评估管理效果。
(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持续改进抗生素管理工作。
五、具体的抗生素分级管理目录非限制使用级:1、青霉素 G2、阿莫西林3、头孢氨苄4、红霉素5、四环素限制使用级:1、头孢呋辛2、左氧氟沙星3、克林霉素4、甲硝唑特殊使用级: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美罗培南3、万古霉素4、利奈唑胺六、结语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背景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到公共卫生。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建立一套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2. 目标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如下:-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过度使用;- 防止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3. 分级管理策略为了简化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并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将其分为不同级别,如一线、二线和三线抗生素;- 一线抗生素是首选药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副作用较小;- 二线抗生素是备选药物,适用于一线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 三线抗生素是最后的选择,仅在其他抗生素无效时使用;-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细菌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实施措施为了有效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详细的抗生素分级标准,确保医务人员理解和遵守;- 提供培训和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建立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加强与药店和药企的合作,控制抗生素的销售和流通;- 加强公众宣传,提高社会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知。
5. 评估和调整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调整:- 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新抗生素的研发和上市;- 医学和科技的进步;-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最佳实践。
6. 结论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取简化的策略和实施措施,我们可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并减少公共卫生风险。
同时,我们也应定期评估和调整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卫生部司(局)便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概念、原则以及具体的分类标准。
概念和原则1.1 概念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针对抗生素的管理规范,旨在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保护公众健康。
1.2 原则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和公正性:制定和调整抗生素分级标准必须基于充分的科学依据,公正公平,不受利益团体的影响。
•合理性:根据目前疾病流行情况、抗生素研发进展以及临床需要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分级标准,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动态性:抗生素分级标准应该随着抗生素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进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透明度和可操作性:抗生素分级标准应该明确、透明,并且能够操作和执行。
分级标准2.1 一线抗生素一线抗生素是指对常见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且广泛用于常见疾病的治疗的抗生素。
一线抗生素应用范围广,价格相对较低。
2.2 二线抗生素二线抗生素是指对一线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有一定杀菌作用的抗生素。
二线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一线抗生素无效或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2.3 三线抗生素三线抗生素是指对一线抗生素与二线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仍具有杀菌作用的抗生素。
三线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复杂感染、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2.4 限制使用抗生素限制使用抗生素是指对某些特定细菌有特异性作用,且仅适用于特定疾病或特定患者群体的抗生素。
限制使用抗生素通常用于治疗特殊感染、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疾病。
分级管理3.1 临床使用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等级。
一线抗生素应作为首选药物进行治疗,仅在必要情况下使用二线抗生素,必须严格遵守二线抗生素的使用指导原则。
三线抗生素和限制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特殊管理和使用程序。
3.2 市场准入抗生素企业在申请抗生素上市前,应提交相关的临床试验数据和耐药性监测数据,以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最新版】1. 背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许多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导致现有的抗生素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目标制定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目标包括:- 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 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意识;- 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
3. 分级管理制度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根据药物的疗效和抗菌谱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级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机制和化学结构,将抗生素分类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3.2 分级标准根据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和对细菌的抗菌谱,将抗生素分为一线药物、二线药物和三线药物。
- 一线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有效。
使用一线药物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二线药物:对某些细菌有限度的有效性,适用于特定疾病或特定耐药菌株感染,如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等。
- 三线药物:对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均存在耐药性的菌株有效,通常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救治性治疗。
3.3 使用原则-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优先选择一线药物。
必要时可根据耐药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选择二线或三线药物。
- 患者应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不擅自减少或延长用药时间。
4. 监管和评估为了确保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需要建立监管和评估机制。
- 医疗机构应建立内部监督制度,监测并评估医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 医疗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指导和纠正。
5. 总结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减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合作,遵守分级管理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保障治疗效果和公共健康。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
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概述抗生素的分级控制制度是一种管理和监督抗生素使用的制度。
通过对不同级别的抗生素进行分类和限制,可以合理地管理抗生素的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从而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
目标- 合理使用抗生素:通过建立分级控制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遵循临床指南,减少不必要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 防止抗生素耐药性:限制和监控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抗生素的疗效和效果。
- 保障患者安全:通过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少因不当使用抗生素而带来的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制度内容1.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情况,将抗生素分为不同的级别,如广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等。
每个级别的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使用限制和管控要求。
2. 使用限制:对高级别的抗生素实施严格的限制和审批制度,确保其在必要情况下才能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低级别的抗生素可以更加自由地使用,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监控和评估: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抗生素使用的数据,评估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4. 专业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的能力,降低错误使用的风险。
5. 宣传教育: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认知,鼓励他们在使用抗生素时遵循医生的建议。
优势和简单策略- 抗生素分级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和监督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滥用和不当使用的风险。
- 通过限制和监控抗生素的使用,可以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抗生素的疗效和效果。
- 专业培训和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促进合理使用。
不可确认的引用内容请注意,本文档中不包含无法确认来源的引用内容。
我们始终遵循独立决策原则,并避免引用不可验证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南岗乡卫生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
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对我省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特制定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一、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
3.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间隔时间、途径。
4.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菌群失调,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5.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二、抗感染药物使用细则
6.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性疾病者不使用除抗病毒以外的抗感染药物。
7.对发热原因不明,且无可疑细菌感染征象者,不宜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严重或细菌性感染不能排除者,可在留取临床标本后针对性地选用抗感染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
8,凡有感染迹象,并能留取标本者,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早留取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
并按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慎重进行选择或修正原用抗感染药物。
9.使用抗感染药物应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药物的适应症、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病人的病情特点,严格选药,并注意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进行个性化给药。
10.一般情况下,用药48-72小时疗效不佳才可考虑换药。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明显消失后72小时考虑停药,严重感染者疗程应适当延长。
11.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应严格掌握指征。
联合使用的指征是:(1)病原体未明的严重感染;(2)混合感染,感染范围广,考虑可能有两种以上细菌感染;(3)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4)机体深部感染或抗感染药物难以渗透的部位感染;(5)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6)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应用以减少剂量。
12.严密观察抗感染药物的毒副反应。
如肾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性等。
严格掌握小儿、老人及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特点。
13.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局部用药。
1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避免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感染药物及二、三线抗感染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
(2)手术及侵袭性操作应以无菌操作为预防感染的主要手段。
必须预防用药时,应采用“围术期”给药,术前30-60分钟单次足量给药,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半衰期者可术中追加一次。
并优先选用窄谱抗感染药物,尽可能避免以广谱抗感染药物特别是三线药物作为预防用药。
不提倡联合预防用药。
一类手术(除外术后体内保留人工合成材料者)原则上不得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
二类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3天,三类手术预防用药依病情而定。
(3)耐药后果严重的抗感染药物严禁作为预防用药。
如万古霉素、泰能等。
15.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分依赖抗感染药物。
16.护士应了解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准确执行医嘱,严格掌握配制要求,并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17,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新药。
三、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18.组织设置
医院成立药事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分管院长、医疗组长、护士长、药剂科主任为成员,药事领导小组下设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药剂科。
药剂科主任任办公室主任,由药剂科全面负责日常工作。
19.职责
(1)药事领导小组根据医院抗感染药物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药剂科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定
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其应用情况。
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组织专家对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进行指导和咨询。
有条件的应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
(2)医务部门督促、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制度。
协助组织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
参与检查与考核。
(3)感染管理科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负责相关内容的培训,定期向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提供院内感染的相关信息。
(4)护理管理部门协助组织培训。
督促、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5)临床科室药物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现状的收集,井协助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进行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药敏调查、联合用药情况的汇总,药效调查,感染现状的调查及信息反馈。
20.相关制度
(1)将常用抗感染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用二、三线抗生素,但需报医务处(科)备案。
(2)联合用药3种及以上抗感染药物要有药敏监测报告,且须经科主任批准并报医务处(科)备案。
(3)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每年1-4次对感染病人的分布、病种、药敏耐药菌株、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向全院通报。
定期对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具体落实药事管理委员会作出对抗感染药物临床使用进行调整的决定。
(4)三级医师查房应含有抗感染药物应用内容;临床药师要加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主动为临床用药服务,参加抗生素使用的查房,并向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感染药物的信息。
(5)药剂科及感染管理科要定期对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与科学评估。
(6)抗生素作为处方用药在药房出售时必须有医师的处方。
21.管理要求
(1)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情况纳入医生绩效考核。
(2)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严格控制门诊、病房抗感染药物使用率。
(3)临床医师必须接受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规范的培训。
(4)本实施方案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目标考核。
与科室挂钩,与个人挂钩,奖惩分明。
医务处、药剂科、感染管理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附:《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一、二、三线抗感染药物名录
* 限三级医院使用,二级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使用一线用药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美洛西林。
2.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
3。
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4.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二甲胺四环素、盐酸脱氧土霉素。
5.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
6.其它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二)合成及其它
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
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它: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三线用药
头孢氨噻肟、头孢甲氧噻吩、拉氧头孢钠、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哌酮、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头孢克定、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美唑。
附件:本院开展抗感染药物使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灌云县南岗乡卫生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
治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高善超
副组长:印良超田维祝
成员:王建国潘宁宁何维前吴靠山陈树凤沈华梅潘冬梅
本院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陈树凤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由梁志才同志兼任。
活动办公室设在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