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空间”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基于W市调研的调查
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0U RN A L OF J I LI N BU SI N ESS AN D TECHN OL0G Y C0LLEGE
Vo 1 . 29 . N o. 1 Fe b. 2O1 3
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原 因分析
一
、
农 民工 纳 入 城 市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的 必 要 性 和 迫 切 性
在农 民工 市 民化进 程 中 , 相 比较 于经 济 权益 、 政 治权 益 、 社 会 权益 的实 现 , 满足农 民工文 化需 求 、 维护 农
民工文化权益更为关键 。主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富裕 、 文明、 民主 、 和谐的社会和 国家 的重要标志 , 为 农 民工提 供满 足 其需 要 的公共 文化 服务 , 是 政府 和社 会不 可 推卸 的责 任 。满足 农 民工文 化需 求 , 实 现其文 化 权益 , 应该 通 过构建 城 乡公 共文 化服 务体 系 , 为农 民工 提供 有针 对性 的文化 服务 , 丰 富农 民工 的文化 生活 方 式, 解决农 民工文化生活突出的供需矛盾。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但对于尚未真 正融人城市 的农 民工来说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们基本上享受不到 , 而城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离他们 又有一定的距离 。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满足和实现农 民工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是政府和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2 0 【 基 金 项 目]辽 宁省 社 科 基 金 项 目“ 辽 宁省 农 民工 纳 入 城 市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体 系 实践 研 究” ( 课题批准号 L 1 1 B W[ 文献标识 码】A
调研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报告范文
调研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报告范文一、调查概述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度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环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笔者对苏州市区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份,回收率为%。
通过对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一些基本情况:一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年龄。
在本次调查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2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占%,平均年龄为岁,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18岁。
二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总数的%,受教育的程度明显偏低;高中及中专占%;大专以上的只占%。
三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行业分布。
被调查者涉及建筑、餐饮服务以及保洁、保安等多个行业,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最多,占到%;餐饮服务业其次,占到%;%的农民工从事保洁与保安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与多年以前相比,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关方面也更加重视起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所享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涉及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
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
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乡土文化,却难以将之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
“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城市形象构建的逻辑进路、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以黑龙江省为中心的考察
自2016年以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传播的方式、理念和效果生成方面,颠覆和重构了传统的影音传播的模式,引发了学术界、新闻传媒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探究短视频与城市形象领域,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形象短视频的特征、机制以及传播价值等方面。
从研究个案的角度看,现有研究聚焦于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等城市。
上述城市不是直辖市,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研究缺乏对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观照。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最北部的边疆省份,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欧陆文化以及冰雪文化等多元文化荟萃的城市文化。
省会哈尔滨以城区建筑浓郁的欧陆风格和享誉中外的冰雪文化而著称,大庆则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工业文化而知名,遍布省内的农垦城镇如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等,则浓缩了极具龙江特色的北大荒精神和文化。
近十年来,黑龙江的GDP 增长逐渐放缓,人口不断流失,在此背景下,研究以短视频为抓手,构建龙江城市形象,对于以“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为着力点的黑龙江省,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目前对于黑龙江城市形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研究重在归纳关于哈尔滨一隅的短视频内容描述,对于黑龙江其他城市尚无涉及,且对于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提升的策略探究,缺乏应有的观照。
本文将美国学者爱德华·苏贾的“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相关问题的考察,试图解决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拾遗补阙。
一、“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城市形象的建构逻辑所谓城市形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1]。
显然,城市形象与大众传媒的传播、个人经历及人际传播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此基础上,苏永华进一步认为:所谓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座城市能够被感知的所有要素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城市状况的综合反映”[2]。
爱德华·苏贾所谓的“第三空间”,其实质是在法国“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区域社会学和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三元辩证法”“解构线性时间观和历史主义的单一统治”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立于第一空间(物理空间)和第二空间(想象空间)之外的混合空间。
以第三方的角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卷调查+
以第三方的角度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卷调查亲爱的市民:您好!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下沙的生活状况,以便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不会泄露您的任何隐私。
所有问题的答案没有“对”与“错”之分,您的回答对于改善农民工生活状况很有益处,相信您会认真作答。
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谢谢!工商大学课题组一、您的基本信息A1.性别:①男②女A2.年龄:____ 1.20岁以下 2.20~30岁 3.30~40岁 4.40岁以上A3.您的户口性质:①城市户口②农村户口A4.您的学历:①未上过学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或中专⑤大专及以上程度A5.您的月收入__________元A6.您的居住地: _________二、基本调查项B1.您觉得自己对“农民工”这一概念、现象、社会状况等等的了解程度是?①很了解②了解③一般④不了解B2.您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是?①贬义词,一些反面现象的影射②只是个名词,不存在褒贬的问题B3. 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吗?①了解②不太了解,偶尔听说过③从没听说过B4.您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的差异吗?①了解很多②大致了解③不了解B5.您与农民工面对面接触或交谈过吗?①从来没有②偶尔,只说过几句话③经常打交道B6.您对农民工的印象如何?① 好②好③一般④差⑤很差B7.您认为民工身上最大的优点是?① 吃苦耐劳②老实本分③善良④正直⑤其它____________B8.您认为民工身上最大的缺点是?① 邋遢②素质低③无知,缺乏理智④自私⑤其它 ____________B9.您和身边的人谈论农民工时,他们的反应是?① 很感兴趣,很热心②表现平淡,漠不关心③反感④没讨论过B10.您愿意从事民工所做的工作吗?① 愿意②实在没有工作,也会做的③不知道,没想过B11.如果要把家中的一些无用的衣物、物品等捐助给民工,您会怎么做?① 愿意,很高兴这样做②不愿意给他们③不好说B12.您同意城市社会治安变差的原因是由农民工造成的这一观点吗?① 完全不同意②只有部分同意③完全同意B13.有人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限制民工入城,您的看法是?① 没有必要②有必要③无所谓B14.您对农民工与城市居民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如何看?①很不合理,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贫富差距②尽管不合理,但是这也是避免不了的③觉得很合理,在按劳分配制度下肯定有差距存在④没有想法B15.您认为当前农民工打工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是什么?① 信息不灵,工作不好找②家里小孩、老人没人照顾③缺乏劳动专业技能④维护合法劳动权益难⑤缺乏相关政策、制度支持⑥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16.当前形势下,您认为地方政府的哪项工作对促进农民工就业最重要?①政府加快制定各类相关政策和制度②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③提供有利于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条件④搜集并提供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⑤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⑥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17.您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哪些看法?本次调查结束,谢谢您的配合,祝您阖家幸福,生活美满!。
浅析第三空间视域下的混生文化现象
化现象 。
2 . 2 节 日文 化 的混 生
中国传统 的节 日有春节 、元宵节、端午节 、中秋节等 , 而近年来 由于在全球化 和多元文化背景下, 时尚文化和异 文 化的冲击 , 很 多青少年 淡漠 了我 国的传统节 日文化 , 相 反是
旧上海滩一处靠近租界 的地名 “ 洋泾浜 ”华人 、葡萄牙 人和 英国人在中 国从事贸易 的联系语言称 为“ 洋泾浜英语 ” , 这种英语 不讲究语法 , 是 当时没有 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上海 人说 的英语 , 而这种语言 的产 生和 出现 也正是因为当时多种 文化 的交流过程 中产生出来的语言混生现象 。时下 ,在 日常 生活 、工作 中夹杂 使用 汉语、英 语或其他语言 ,这种现象 已 经见惯不惯 了。在使用 普通 话时 , 经 常用一些如 “ 我今天好 h a p p y ”之类 的句 子。而英语 h a p p y这个单 词,很多人用的 是汉字 “ 哈皮 ” ,类似 的词汇举不胜举 ,如 s h o p p i n g这个英 语d a n c i n g ,汉语 中用 的是 “ 血拼 ” ,类似 的 p a r t y .“ 派对 ” 。 歌 曲中混杂着 英文 单词或句子这一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 英语 在世界各 国的传播 使用 过程 中, 产 生了许 多带有地方 和国别 特征 的词汇 ,如来 自汉语 的功夫 “ k o n g f u ”等 ,导致 语言的
混生 。
班 上同学经常在班级群 里聊的热火朝天 , 起 初还 以为他们都 在 不同的地方 , 可 稍加 询 问才知道原来在群 里发言的 同学大 部分在 寝室,有几个 同学还是共居一室 , 但 是他 们还是选用 这种 网络的交流沟通方 式。除沟通交流之外 ,还可 以通过 网 络 办公,因此越来越 多的人不选择公共 的地 方如书店、咖 啡 馆 、酒吧、餐馆等 可而选择 “ 宅 ”在 家里 。“ 宅 ”在家里办 公, 这一现象为不 论身份地位 自由平等 的和他人 沟通和交流 的现代 人提 供 了空 间,这就是第三 空间。它指的是 “ 不 同文 化在交流 过程中产生 的、 介于两种或 多种文 化之 间的语言文 化 空间。它既有第一 、二空间文化的特征 ,又不 同于第一、 二 空间文化 ” 。【 2 】 第 三空 间的存 在突 出地 体现在两种 或多种 文 化 交 际和 交流 过 程 中产 生 的 “ 混 生 文化 现 象 ”( h y b r i d c u l t u r e ) 。【 3 】 比如说 人民网在 2 0 1 2年 8月 7日发表一篇题为 《 奥淳 酒业 与内蒙古 书法家合 作 联手打 造混 生文化 》的文 章, 其 中提到 “ …… 内蒙古奥淳酒业将 负责 各项活动 的经 费 支持 ,积极参与 自治 区文 化公益事业 , 加 强 白酒文化和传统 文 化 融 合 ,为 自治 区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荣 做 出 积 极 的 贡 献。 ”【 4 】 此 次文化 中涉 及到两种 文化 的交 流一 白酒文 化和与 书法家 为主体的传统文化 , 因而产生介于这两种语 言文化空 间的内蒙古 自治区文化 的混 生文化现象 。 经过 交流、结合之 后 产生 的 自治 区文化 既有 白酒 文化 的特 征又 有传统文 化 的 特征 ,但是又不 同于这两 种文化 ,因被看作 是两种文化交流 过程 中产生的第三空 间文化现象 即混生文化现象 。 二 、混生文化 的表现形 式
【最新2018】农民工文化需求考察汇报-精选word文档 (2页)
【最新2018】农民工文化需求考察汇报-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民工文化需求考察汇报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时,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文化需求显得相当突出。
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现状分析1.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
文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
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听广播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
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有意识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进程。
2.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传统农民工虽然有了显着提高,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即使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个“坎”,就是求职过程中的技术门槛,他们普遍陷入一种“技术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的升级,城市现在紧缺技术工人,但求职农民工80%没有任何技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要求。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以及收益的不稳定性,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
农民工公共文化需求调研——以东莞农民工文化生活为例
阶层 的文化需求 、 文化权利却缺 乏应 有的关注。实 际上 , 民工精神生活 、 农 文化需求 相对贫乏 , 文化娱
乐 基本 处 于无 序 、 自发 的状 态 。 东 莞 作 为 一 个 农 民 工 聚集 的典 型城 市 , 民工 的精 神 生 活 、 化需 求状 农 文 态 具有 明显 的代 表性 。
办 一 系列关 爱 新 莞 人 的公 共 文 化 活 动 , 分 体 现 了 充 东莞 市 委 、 政府 “ 市 服务 新 莞人 , 爱 新 莞人 ” 工作 关 的
年的文化艺术奖励 中, 东莞拿到国家级 、 省级创作奖 励 的获奖 者 中 , 莞人 占绝 大多 数 。 新
二 、 民工公 共文 化需 求情 况分 析 农 虽然农 民工 的 文 化 生 活 有 所 改 善 , 共 文 化 建 公
新的社会 阶层 , 他们用聪明智慧促进经济社会 的发
展, 建设 了美 丽 的 城 市 。他 们 的生 存 状 况 也 逐 步 引 起社 会 各 界 的关 注 。但 是 , 注更 多 的 是 农 民工 人 关 身权 益 、 经济 权益 如何 得 到 有效 保 障 , 这 个社 会 新 对
艺术馆 、 岭南画院、 可园博物馆等国内一流的文化设 施 。镇街也加快公共文化设施 的建设 , 文化广 场 、 体 育馆 、 演艺馆、 图书馆 、 城示 展示 馆等一系列精 品建
筑 的建 成 , 新 莞 人 ( 莞 把 流 动 人 口统 称 为 新 莞 为 东 人 , 同) 下 的文化 生活提 供 了较完 善 的平 台 。 2 公共 文化 活动 日渐丰 富 . 为 了让 农 民工 更 好 地 了解 本 土 文 化 , 人 本 土 融 社会 , 高他们 的归 属感 和温 暖感 , 使其 以更 大 的 提 促 热情 和更 高 的 积 极 性 来 投 入 当地 的社 会 经 济 建 设 , 不断 开展 直 接 面 向农 民工 的 公 共 文 化 活 动 , 富 他 丰 们 的精神 生活 。东莞 在 全 市 3 镇 街举 办 “ 2个 留莞 关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农民需求导向视角的实证分析
五” 时 期文 化 发 展规 划 纲要 》 特意 提 到政 府 要 鼓励 发
展 民办 公 益性 文 化组 织 ,鼓 励 民间创 办 老 百 姓 自己 的博 物 馆 、 图书 馆等 , 想 方 设法 集 中各 种 社 会 力量 为
公 共 文化 建设 服务 。 2 0 0 7年 中共 中央政 治局 会议 上 ,
个 很重 要 的 因素 是 忽视 了农 民在 公 共 文化 建设 中
的作用 , 未 能真 正做 到 以农 民需 求 为导 向 。到 目前 为
止 ,国 内学 者 以农 民需 求 导 向为 视 角 对农 村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供 给 问题 进 行 的实 证 研 究 还 几 乎 处 于 空 白 ,
国家 为农 村 文 化建 设 投 入 了大 量 的人 力 物 力 和
财力 , 为何仍 然 会造 成一 部分 乡村今 日的 困境?其 中
一
特 别 强 调要 建 立 健全 公共 文 化 设施 网络 ,充分 利 用 现 有 的文化 设 施 , 努 力开 展 各类 公 益 性文 化 活 动 , 并 深 化 文 化事 业 单 位改 革 , 创 新服 务 方 式 , 丰 富服 务 内 容, 完 善服 务运 行机 制 。 2 0 1 1 年 十七 届六 中全 会通 过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0 2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 安 徽 省 优 秀 青 年 人 才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人文 社科 ) “ 阜 阳市农村公 共 文化服 务运行 机制 创新研 究 ”
( 2 0 1 3 S QRW 1 3 7 Z D) ; 阜 阳市 2 0 1 3年 度 社 科 规 划课 题 “ 阜 阳 市基 层 公 共 文 化 运 行机 制创 新研 究” ( F S K 2 0 1 3 0 3 5 ) ; 阜 阳职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转型与重构——基于武汉市农民工及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的调查
庄 飞 能
(华 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综合 改革协 同创新研 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 在文献研究 的基础上 ,提出农 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的具体组织运行有 2种模式 ,一是 “组织 农 民工”; 二是“农 民工组织”。当前 的农 民工公共 文化服 务模式 ,即“组织农 民工”是一种 自上 而下 的“有 效”的外部 性整 合 ,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以对武汉市农 民工的访谈及北 京工友之家文 化发展 中心为例 ,剖析通过 组织 的农 民工 公共 文化 服务 ,总结 了“工友之家”在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中 5个方 面的成功 经验 :通 过组织 找 回农 民工的归 属 感 ,增强群体 内部凝聚力 ;通 过组 织提供参 与平 台 ,提高农 民工公 共文化服务 参与积极 性 ;通 过组织 整合农 民工 群体 内部资源 ,扩大农 民工群体 的对外影响力 ;通过组织联 系文化部 门、企业 、社 区及农 民工 ;通 过组织填补农 民 工公共文化供给的错位和缺失 。认 为“农 民工组织”模式是 一种 内生动力 型长效机制 ,提 出了 “组织农 民工”模 式 向“农 民工组织 ”模式转型 的必然性和有效途径 。
现状 、影响 因素及 对策 的研 究 。学者研 究指 出 ,我 国 服务 有 2种 模式 。一是 “组 织农 民工 ”;二是 “农 民工
农 民工公共 文化 服 务 现状 总体 上令 人 担 忧 ,仍 处 于 组织 ”。前 者强 调 自上 而下 的外 部性 整合 ,即 主要 依
探索 与起 步 阶段 ,还存 在许 多 问题[ ;影 响农 民工 公 靠政 府行 政力 量 ,整 合各 级政府 部 门 、企业 和社 区资
手 改善农 民工 文化 服务 E 。二 是基 于公共 文化 服务 农 民工 基于 自身 的文 化 需 求 ,积 极 主动 地 参 与 文化
基于农民文化需求视角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斓, 丰富多样 , 而广大 的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 , 显得寂寞冷清 。 同时, 我国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一直较少 , 这部分 占比例 不大的公共财政又更多投入在城市 , 更优先被用于发展城市 的 公共文化服务。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与社 会和谐的构建。此外 , 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 制, 公共服务基本以政府为主导: 对于不同领域 的事务则 由自上
共产 品或私人产品的烙 印, 它的身份是中性 的, 只有当它被公共
需求所购 买之 时, 它的身份才被确定为公共产 品。 那 么, 如何有 效估计社会成 员对 公共产品的需求, 我们又该运用何种科学的 理论或方法来衡量 , 并为公共产 品供给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长
究暂存不足 : ①研 究以论文居多, 专 门性的著作基本没有 : ②研 究较 多的是偏向于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较少, 如对公共文化需求
方认为“ 公 共 文 化 需 求” 是 指 与私 人 文 化 需 求 相 对 的 , 基 于 社 会
而下 、 分门别类的部门提供公共服务 ,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政府垄断农村公共服务的模式 已凸显出多重危机 ,当前基层政 府在快速释放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面前 显得应对不力 ,同时原
的概念 、 内容和认定方式等基本涵 义较少有人探讨 ; ③研究的理 论基础多以国外理论为依据, 而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释或分
析 农 民 公 共 文化 需求 的 也 比较 少 。
( 二) 问题 的缘 起
一
期 以来便成为了国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 ,国外学者
在理论研究和在实际运用上都取得 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他们运 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一般经济理论( 主要是效用理论) 以及其
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策探析
面向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策探析作者:蔡凌霄,李昱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0期蔡凌霄1,李昱2(1.湖南女子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2)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规模日益扩大,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显著,影响了农民工成功融入城市、我国进一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亟需研究解决。
可以从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体制、创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意识、创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等四个主要方面,思考解决面向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矛盾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策中图分类号:G24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10-0177-03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发展壮大为我国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工已达2.6亿人,其中,跨省区流动的农民工占到了1.64亿人,农民工已经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与社会转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非工非农的尴尬社会身份,却让农民工处于经济社会的边缘地位。
尤其是近年来,在农民工新老代际转换的背景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矛盾日益显著,影响了农民工的素质提升和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成为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日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2011年9月,文化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同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提出关切,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改善,但目前尚未获得根本改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资体制根据2011年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我国将逐步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
《“第三空间”视角下“城市书房”发展策略研究》
《“第三空间”视角下“城市书房”发展策略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愈发显著。
其中,城市书房作为新兴的“第三空间”,不仅是市民阅读的物理空间,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新型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第三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城市书房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城市书房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第三空间的内涵及其在城市书房中的体现“第三空间”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国家,是指人们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社会性活动空间。
其特点是开放性、自由性以及互动性,提供了一种集交流、学习、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场所。
在城市书房中,这一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阅读书籍的场所,也成为了人们社交、休闲、学习的综合空间。
三、城市书房发展现状及挑战当前,城市书房作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正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地标。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服务功能单一、运营模式不够成熟等问题。
同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传统阅读方式也受到了挑战。
因此,如何在“第三空间”的视角下,寻找城市书房的发展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基于“第三空间”视角的城市书房发展策略(一)优化空间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市民需求,合理布局城市书房的地理位置,确保其覆盖面广、交通便利。
同时,注重室内设计的人性化和舒适性,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丰富服务功能除了提供阅读服务外,城市书房还可以增设文化沙龙、讲座培训、亲子活动等多元化服务项目,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三)创新运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采取公私合营的模式,共同运营城市书房。
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的阅读服务平台,打破时空限制,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强化文化交流功能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书友会、读书分享会等,促进市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提升城市书房的社会影响力。
(五)推广数字化阅读面对数字化阅读的挑战,城市书房应积极推广电子图书、网络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满足不同年龄层市民的阅读需求。
最新 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与完善结论与参考文献-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农民工公共服务状况调查研究【第一章】农民工文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探究绪论【第二章】国内外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文献综述【第三章】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构建【4.1】农民工文化服务正式调研过程与分析【4.2 - 4.4】农民工文化服务质量多元方差分析【第五章】提升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建议【结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与完善结论与参考文献6 结论与展望本文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出发,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以SERVQUAL 和 SERVPERF 模型为基础,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和农民工的特点,构建了包含有形性、响应性、亲民性、易用性、移情性和可靠性 6 个维度、14 个指标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以 J 市农民工为评价对象,验证了所提出的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总结出 J 市农民工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不均、数量欠缺、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力度较小、流动性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较少、与其自身职业发展相关的发展型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较少、服务场所工作人员专业化素养有待进一步地提高等诸多问题,政府、用工单位不能很好地结合其实际需求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造成了供需脱节。
J 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地改善与提高。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主观感知这个层面来评价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构建了一套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度提升任重而道远。
本文以 J 市为例,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因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另外,单一的区域性的样本研究,显然缺乏普遍性。
因而,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调查范围,从不同区域以及城市进行调研,从而扩大研究范围的同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情况,构建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及相应的优化对策。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服务路径优化——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与服务路径优化——基于场景理论的
分析
陈莹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32)1
【摘要】重建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是实现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面临着主体空心化、服务形式化、价值认同弱化等问题,而重构空间与优化服务是应对以上问题的有效路径。
基于场
景理论视角,以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为案例,探索场景理论三个
主观维度和15个子维度整合式的空间重构思路。
在空间重构过程中,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以空间为载体开展服务实践,不断优化空间的服务路径。
从合法性、
戏剧性和真实性三个维度相应提出规范化服务策略、主动参与式服务策略、文化内核共塑策略,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品质与服务水平。
【总页数】9页(P32-40)
【作者】陈莹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2
【相关文献】
1.农村内生公共文化资源优化聚合与服务创新研究——基于场景理论的分析
2.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街区公共文化空间维度分析
3.场景理论:大学书院文化空间分析的新路径——兼论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景转向
4.场景理论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重构
5.场景理论下城市文化产业园公共文化空间的治理重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及接待方案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及接待方案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伴随着城市工作的机会和高收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问题。
因为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且来自农村,对城市文化的接纳较为困难,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较为迫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关方案,以实现他们的文化融合和生活满意度的提高。
调研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需求,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需要进行相关的调研工作。
调研的目的1.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2.发现目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解决方案,满足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品质。
调研的内容1.调研对象:新生代农民工;2.调研方式:问卷调查、访谈;3.调研内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满意度、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
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得到了以下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总览1.农民工对于城市文化的融合程度不高,对于城市文化的接纳存在一定困难;2.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较低,缺乏文化底蕴和审美能力;3.农民工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较大,特别是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较为迫切;4.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差距,城市和农村的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结果分析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迫切,特别是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最大。
然而,在面对城市文化的接纳上,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城市和农村的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
接待方案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接待方案,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案一:组织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农民工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我们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电影放映等等。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几点思考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几点思考
余剑平
【期刊名称】《消费导刊》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和维护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面临的若干困境,并有针对性提出了破解之道。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余剑平
【作者单位】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J], 彭益民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农家书屋建设——关于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J], 姚秀敏
3.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研究 [J], 郑萍
4.完善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策略研究 [J], 关翠霞;王振艳
5.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研究 [J], 张天祥;金正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空间生产视域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塑路径
马克思空间生产视域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塑路径
孙浩;熊琪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
【年(卷),期】2023()1
【摘要】随着乡村社会发生空间转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暴露出一些问题,即文化主体缺位、文化供需不匹配、文化资源空间差异、文化活动缺乏特色等。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迫在眉睫。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以一般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实现空间正义为目标,形成了他的空间生产理论。
基于此,借助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来探寻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塑路径。
【总页数】3页(P7-9)
【作者】孙浩;熊琪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第三文化空间视域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的新体系
3.用艺术与乡土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活力——以重庆市大足区和平村公共空间建设为例
4.当代语境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塑策略探析——以乡村戏楼建筑为例
5.空间生产视域下福建乡村创意发展路径研究
——由台湾地区乡村创意引发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困惑及应对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困惑及应对
曾祥明;徐华晴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2024()1
【摘要】第三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一致性。
当前,第三代农民工择业更倾向于深度嵌入城市生活,为有效应对现代化视域下第三代
农民工普遍存在的“脱嵌”状态,提升该群体在城市中的职业转化率已然成为迫切
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代农民工进城后,经历着由农村生活向城市生活的适应性转变,面临着心理融入不足、劳动力供需不对称、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供给
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等新挑战。
研究认为,通过加强利益关怀和政治分享、
优化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夯实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可有效提升第三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曾祥明;徐华晴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1
【相关文献】
1.金融危机视域中的农民工再就业及其法律应对——从“被动返乡”农民工谈起
2.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论坛述评
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向度、挑战及应对
4.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公共危机决策:难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5.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积极应对老年人发展的路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文 化 服务体 系 。 目前 , 学 界 对农 民工 公 共 文 化 服
身处 “ 第三 空 间" 的农 民 工 及 其 就现 状 而言 , 学者 们 一 致认 为 我 国 的农 民工 公 共 文 身 份 认 同
1 . “ 第三 空 间”
E d wa r d最 早 使 用 这 一 概 念 , 他认为“ 第 三 空
既 不 同于物 理空 间 ( 或第 一空 间) 和精神空 间( 或 出 了再 造城 市 文化 空 间 ( 即公 共 图 书馆 ) _ l 3 ] 、 吕效 华 间” , 同时又包 容两 者 , 进而超 越 两者 , 呈现极 等提 出 了构 建 文 化福 利 支 持 机 制 [ 4 ] 、 李 杨 提 出 了构 第 二空 间 ) 6 ] 。本文 的“ 第 三空 间” 概 念借 鉴 了 Ho — 筑社 区治理 平 台[ 5 ] 等 。以往 的研究 仅在 城 市融入 层 大的开 放性 [
华 中农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 ( 总 1 0 4期 ) 2 0 1 3 ( 2 )
J o u r n a l o f Hu a z h o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用“ 第三空间” 理论分析农 民工 的身份认 同 , 得 出结论 : 农 民工群体的身份认 同有其独特性—— 既不是农 民身份 ,
也 不是市民身份 , 而是 独特的农 民工身份 , 为此 , 应有 的放矢地规 划与开 展公共 文化服 务体系建 设 。研究发 现 :
由于行 政操作偏差 , 政府 意识不到农 民工身份 的独特性 , 使得农 民工公共文化服务 出现偏差 , 一定程度 上忽视 了 农 民工 的差异性文化需求 , 客观上使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 了一 句空话 ; 此外 , 市民的无形排斥和农 民工的 自我
务 的研究 主要 集 中在 现状 、 影 响 因素及对 策 等方 面 。
一
、
化 服 务 总体上 堪 忧 , 仍 处 于探 索 与起 步 阶段 [ 1 ] 。就 影 响 因素 而言 , 学 界普遍 认 为 主要包 括政 府 、 城市社 区及农 民工 自身 等 因素 _ 2 ] 。就 对 策 而言 , 夏 国锋 提
“ 第 三 空 间” 视 域 下农 民工 公 共 文 化 服 务 的完 善
— —
基 于 W 市 调 研 的调 查
杨 玉珍
( 华 中师 范大 学 中国农村综合 改革协 同创新研 究 中心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9 ) 摘 要 通过访 问调查 、 个 别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 , 深入地分析 w 市关于农 民工公 共文化服 务的现状 。运
“ 封闭” 使得 这一现状更为严峻 。基 于此 , 提出 了政策调整 的建议 : 明确常住地政府的主体责任 意识 、 遵循 服务逻 辑、 重视农 民工文化工作 的机制 化运作 ; 创建需求 、 宣传 、 可触 、 互动等“ 四型” 公共文化服务 。
关键词 第 三空间 ; 农 民工 ; 身份认 同;公共文化服务 ;均等化
的界定 。Ho mi 是后 殖 民主 义 理 论 大师 之 一 , 他 面探 讨农 民工公 共 文 化 服 务 , 认 为公 共 文化 服 务 可 mi
以很好地实现农 民工城市融入 。然而 , 他们却忽略 基于对殖民话语的解构 , 舍弃传统殖 民理论的二元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0 1
动, 带 来 一个 独特 群体— — 社会 主 流称 之为农 民工 。 那 么公共 文化 服务 建设 将效 果不 、 三产业 , 他 们 属 于 工人 ; 但
基 于此 , 本 文 以农 民工身 份认 同为 切入 点 , 拟 运
是 从户 籍 上看 , 他 们 属 于 农 民。他 们 身 处 相 互 冲 突 用“ 第 三空 间” 理论 分 析 农 民工 身份 认 同 的特 殊性 。 的文化 环境 中 , 成为双重“ 边缘人” 。近 年 来 党 和政 运用访 问调查 、 个别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 , 于2 0 1 2 府 对农 民工 问题 始 终 高 度 重 视 , 更 是 把农 民 工 的文 年 6 月 2 8日至 7 月 1 5日分别 走访 了 W 市文 化局 、 化 生活 纳人 视野 中 , 文化 部 、 人力 资源 和社会 保 障部 群 艺馆 、 S社 区 、 w 社 区, 对 w 市公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 和 中华 全 国 总 工 会 2 0 1 1年 9月 2 6 日联 合 下 发 了 建 设进 行 了实地 调 查 , 试 图分 析农 民工 公 共 文化 服 《 关 于进 一 步加 强农 民工 文 化 工作 的意 见 》 ( 以下 简 务 的现状 及 原 因 , 从 而 有 针对 性 地 提 出进 一 步 改善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 金重大招标项 目“ 加 快公共 文化 服务体 系建设研究 ” ( 1 O Z D &O 1 8 ) ; 教育部“ 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 C E T 一 1 0
—
0 4 3 0 ) ; 教育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青 年 项 目“ 农村基督教文化盛行的原因、 影 响及 对 策 研 究——基 于农 村 文 化 治 理 的 视 角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3 4 5 6 ( 2 0 1 3 ) 0 2 — 0 1 1 1 — 0 7 中 图分 类 号 : G 2 4 9
如果 不将 其考 虑人 内 , 现代 化 和城 镇 化 浪 潮 加 快 了 我 国职 业 间 的 流 了农 民工 身份 认 同的特 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