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本无水患,洪水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对长江做了什么
长江干堤典型管涌险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年1月水利水电快报EWRHI第42卷第1期引用格式:崔皓东,陆齐,陈劲松,等.长江干堤典型管涌险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_(].水利水电快报,2021,42(1) :54-58.长江干堤典型管涌险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笮砝东',陆冬\陈劲枳',威山涛1,社锌1(1.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2.安庆市长江河道管理处,安徽安庆246003)摘要:管涌是长江堤防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险情之一,至今仍是长江堤防安全的重要威胁2020年汛期,长江干堤局部超警戒水位持续长达60(1,为近年最长时间,其中,城陵矶最高水位达到34.74 m,也为近年最高水位以长江干堤岳阳瓦湾段管涌险情为例,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根据该段地质条件及渗控措施,建立了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重点模拟减压井失效及功能发挥工况下,该段地层内渗透比降分布特征,揭示该处管涌险情成因,并探讨相应处理对策论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堤段汛后除险加固提供参考,.,关键词:管涌险情;减压井;除险加固;长江干堤岳阳瓦湾段中图法分类号:TV871.3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5974/ki.slsdkb.2021.01.010文章编号:丨〇〇6-〇〇81 (2021 )01 -0054-051研究背景洪水是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长 江中下游又曾是洪灾频发地区。
2020年长江遭遇 了近几年最严重的洪水,其中城陵矶站水位超警戒 持续时间长达60 d,居新中国成立以来第3位,仅次 于1998年和1954年;最高水位达34.74 m,为21世 纪第二高水位。
2020年长江干堤险情相对较少,得 益于1998年洪水后长江堤防达标建设及三峡水库 的精细调度,但仍有部分管涌险情、井险及老旧涵 闸险情等发生。
管涌是长江堤防最常见的险情,据1998年灾后 统计,长江干堤及洞庭湖区较大险情中,管涌占比 超过50%111。
98年长江特大洪灾成因:-1.自然因素:
地区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非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州
出生率 2.2 1.1 2.5 3.8 1.4 2.4 2.2 1.0 1.8
死亡率 0.9 1.0 0.9 1.4 0.9 0.6 0.8 1.1 0.7
自然增长率 1.4 0.1 1.7 2.4 0.6 1.8 1.4 -0.1 1.1
适度发展。
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试一试:
假设今天是国家人口政策宣传日, 你们是宣传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你 能为今日的活动,设计一句宣传语吗?
课堂练习:
1、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引发包括(资源)(环境) (经济状况 )及社会变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可见 人口是( 关键 )因素。
2、目前世界人口已突破( 60 )亿大关,而世界人 口主要集中在一些( 发展中)国家。
围湖造田
PRED问题 矛盾重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塔里木河的问题
人口增长 水资源、土地资源短缺 无序无节制引水、毁林开荒(人的活动) 塔里木河萎缩、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生活、生产 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怎么解决?——综合治理 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问题
PRED问题
Population 人口增长过快 Resources 自然资源短缺 E nvironment 全球气候变暖、
土地荒漠化、酸雨 Development 当代世界的主题
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阶段
1.农业文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 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
2.农业文明发达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 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 “征服”和“改造”自然。
《水政水法》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第三章 治理与防护
第二十一条 河道、湖泊管理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 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防护,确保畅通。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主要河段,跨省、自治 区、直辖市的重要河段、湖泊,省、自治区、直辖市 之间的省界河道、湖泊以及国(边)界河道、湖泊, 由流域管理机构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水行政主 管部门的划定依法实施管理。其他河道、湖泊,由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水行 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机构的 划定依法实施管理。
本法所称流域综合规划是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 治水害的综合规划,也就是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规划。
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防洪工作按照流域或者区域实行统一规划、 分级实施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制 度。
5)(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 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
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 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 有计划地进行江河、湖泊治理,采取措施加强防洪工 程设施建设,巩固、提高防洪能力。
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对江河湖泊进行了大规 模的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成了 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防洪体系。但洪 涝灾害仍然是心腹大患。据统计,全国受洪水威 胁的城市中,70%的防洪工程低于国家规定的标 准。
防洪法制定意义
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防洪法》,于1998年 1月1日施行,共八章六十六条。
第二章 防洪规划
防洪规划确定的扩大或者开辟的人工排洪道用地范围 内的土地,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水行 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有关地区核定,报省级以 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可以划定 为规划保留区。
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政策的思考
作者:胡苑网友点击量: 1588 次添加时间:2003-9-16 15:35:19对我国现阶段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政策的思考胡苑(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430072)摘要“退田还湖”政策建立在对湿地价值的重新认识之上,其提出的直接原因是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退田还湖”政策和其实施的现状、效果评价以及该政策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长江流域退田还湖湿地一、全面解读“退田还湖”政策(一)“退田还湖”政策的原理分析“退田还湖”的政策,实际上是建立于对湿地重要功能与价值的重新认识之上。
因而要说明我国实施“退田还湖”政策的原因,必须先说明湿地及其功能的重要性。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1根据1971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
因而湿地类型包括有河流型湿地、湖泊型湿地、沼泽型湿地、浅海、滩涂型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等。
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由于湿地多处于水陆交错的过渡地带,生物物种以及生态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及生活资源。
然而,更不容忽视的,是湿地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具有很高的持水能力,能够削减洪峰和均化洪水过程,有助于保持区域水平衡的稳定性。
湿地又是自然过滤器,可以去除环境污染物,被誉为“自然之肾”。
湿地还可以提高空气湿度,起到调节局部气候的作用。
2由于湿地特有的生境为多种多样的物种提供了栖息、繁殖的场所,因而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湿地还具有航运、科普研究、美学、休闲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由众多类型的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冲积平原组成,我国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均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所提供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因而被誉为我国的生命之河。
论文-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长江水污染现状分析、防治策略以及相关建议【内容摘要】: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占依水而行,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可以说,没有长江流域,就没有这一地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历史、社会、经济都会是另一种状况;反之,如果中国没有了长江流域水资源或长江流域水资源不再能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如今,我们对长江的期待是巨大的,它在经济发展方面担负着缩小东、中、西部之间差距的重任;同时,它还担负着喃水北调”以解决北方缺水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地位。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举世无双的黄金水道,如今却成了两岸人们排放废污水的卜水道,倾泻而入的各种废物垃圾,己使长江污染越来越严重。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水污染进行现状分析,呈现长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及其成效,提出治理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相关建议来唤起广大市民以及企事业的保护长江流域水资源的意识,为其保护水资源提供策略及实践借鉴。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污染统一管理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议近几天,武汉市民纷纷接到湖北省环境保护厅的“关爱生命之水、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短信。
江苏靖江市官方微博“靖江发布”9日11时许发布通报称,因长江水源出现水质异常,全市暂停供水。
靖江事故绝非个例,这是长江流域水污染的一个缩影。
一个必须正视的痛切事实是,长江全流域水污染事故的概率高企,且短时间内无力改变现状。
据统计,在整个长江流域中,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三大石油化工基地。
如此众多且凶险的潜在污染源,每天都在虎视眈眈着长江。
除此之外,那些根本无法预料的江面事故,比如载有危险品的船舶泄漏或者沉船事故,亦对长江水体的安全构成日常而致命的隐患。
一、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分析据统计,在长江干流21个城市江段中,污染带总长452.3 km,其中南京长122.8 km、武汉77.3 km、上海52.3 km.岳阳29.5 km.重庆27.4 km、镇江21.2 km,六城市累汁污染带长度占长江干流污染带总长的30Ic。
以长江大保护.建始谱新篇为主题的作文
以长江大保护.建始谱新篇为主题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长江母亲河的故事。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从青藏高原发源,途经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
它像一条巨龙,穿行在祖国的大好河山。
可是,近些年来,长江遭受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有些工厂的污水直接排入江中,江水变得又黑又臭;有些人乱砍乱伐,山上的树木被砍光了,遇到下雨就会发生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
真是太可怕了!我们亲爱的长江母亲河遭受了这么多伤害,我们做儿女的看了多么心疼啊!好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2022年就提出了"长江大保护"的口号。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比如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修建污水处理厂,实行林长制,加强保护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生态环境等。
我家就住在长江上游的建始县。
建始县地处楚黄武陵大山区,森林覆盖率很高,空气非常清新。
但是,过去一段时间,这里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些威胁和破坏。
比如,有些地方的山林被砍伐过度,一些工厂和矿山的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从2022年开始,建始县认真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的战略部署,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第一,深入推进国土绿化,大力实施"绿满建始"工程,重点对矿山、工厂周边、村旁荒山等进行植树造林,使绿色遍及全境。
第二,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生态富民之路,让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增收致富。
第三,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对已关闭的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将其改造为生态公园或旅游景点。
第四,持续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非法采砂、乱捕滥猎、任意排污等严重违法行为。
这些举措使建始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了。
建始也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建设的典范,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第l7卷第6期1998年l2月f黄i成国铹蚜罨,铂2中T,f岩石力学与工程Ch~=eseJ.口rⅡ{.cMechan{e~and昂ineeT~=917(6):701~7O4De口..199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口(中白世伟谷志孟武汉490071)f,33I/T2.2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在堤防溃口的求生中,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l据此,本文欲就其成因及其发展势态予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由60多条主支流和5O多个大小湖泊构成-全长愈6300km,流域面积1.8×10ekm.,是世界第三大河.她流经全国l9个省,市,自治区,滋润着全国115的土地,挠灌着全国114的耕地,哺育着全国1/3的人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日夜不停地冲击堤岸,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吞噬岸滨富绕美丽的家园之时,也叫人们心惊胆寒,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麻烦.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已发生的三次全流域大洪水看.酿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恶性降雨组合加之上压下顶,泄洪不畅,造成了洪峰重叠追加.居高不下的局面.以1998年为例口],自6月12日起,长江流域曾出现过8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次是6月12~27日,江南大部份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期南安徽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l倍多,江西北部多2倍多.一次是7月4~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0.5至2倍.一次是7月末至9月上旬,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2~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第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潞主要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X10.m.,比1954年多45×10.m.,汉口站16’t.8×l0.ml,比1954年多l2×10.m..长江上游地区的多次长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加之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大洪水的相追,相加,相叠.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河,馓河和抚河均超1998年10月7H收劲来稿.作者白世伟简舟一男,57岁,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现任所长,研兜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702?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年历史高水位的”水坝型”顶托.造成泄洪缓慢.水位高居不下,是形成此次长时间高水位的直接原因.(2)无序围垦,无章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行,蓄洪能力减弱,使得酿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抗洪减灾的能力降低.据195;’年调查统计r,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还只有36.38x10’kin21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只有l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了73+9dx10km.30年阿,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7.56x10’km..何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江水泥沙量的增加,河床的淤积抬高,径流量的减小和水位的增高.据统计,从1949~1988年的40a间,由于肆意围垦和淤积,洞庭湖的总面积由4350km减到了2145km;鄱阳湖的湖面缩小了1/5)湖北省l066个面积超过0.5km的湖泊只剩下了300个,湖泊面积减小了6OOOkm{江苏省湖面损失了l600km…….帅a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10OOOkm.,相当原有湖泊面积的45.5,丧失了35X19m的蓄洪能力,几乎为在建三峡水库1.63倍的防洪库容量.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了库容的l/d~1/6.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50Xl09m.的库容损失,相当于长江沿线d0个分蓄区的库容.所以说,这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大堤设防标准偏低.堤防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堤基地层复杂,又没有进行有针对的加固处理,是形成漫溢和渗漏,管涌,掼堤的根源之一.据了解,大多数堤防的设计,是以当地多年的实地平均水位为标准进行的,只有少数重要干堤,是比照1954年的最高洪水位设计的,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堤防防洪标准为l0~20a一遇.重要干堤为50~1O0a一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荆江险要之最的监利县县志所记r:”全县拥有堤防长516.27km,其中荆江大堤d7-50km,长江干堤96.65km”;1990年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的堤身断面比1949年前分别增大1倍和1.4倍,堤顶高程分别增高了3~4111”I其中剂江大堤.堤顶高程达39.35~41-95m,长江干堤的堤顶高程有52.5oA超过1954年当地实有最高水位2111以上,47.5超过l~2m”.而1998年的最高洪峰水位监利站为38.31m,比1954年高出了1.25m,说明设防标准仍然偏低M.此外,由于现有堤防大都是原有堤防通过逐年加筑培修形成的,层面阿的整合和基底的加固,一般都难到位?加之沿江二元结构地层的多变性和白蚁,螯虾,蛇类等动物穿凿和淘挖等等,为堤防工程防洪挡水时产生脱坡,崩岸,掼I=l提供了内在条件,这是形成洪涝灾害又一原因.(d)高新技术投入不足,对险情隐患尚无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手段,不能做到防范于末然,出现险情全靠水来土挡的土办法处理,费工费时,延迟时机.从目前对付长江洪魔的对策,方法和技术看,大都属于历年防汛抗洪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老办法,老技术.如全线布阵大兵团作战护堤的人海战术I坦表拉阿式排队巡查与水下触摸探测的土方法’苣险}水来土挡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土技术抢险等等.这些方法,技术,虽然行之有效,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在1998年6月9日至9月中旬的抗洪斗争中,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星云图一,水位滇进模型”,”因特阿”的应用,使人们预先得知未来水情,f~JT”心中有数,赢得了宝贵的第l7卷第B期白世伟等.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1)3?时间,并对有限的库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错峰调度,避免了片面性,盲目性以及靠人车传递情报资料的时间失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防汛抗洪中,有些高新技术成果,如探地雷达,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回声测量仪,井下摄影和4堵漏剂与丙凝等等虽为抗洪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缺乏对堤防工程结构状态及其相关力学特性与加固处理效果的相应研究,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1)科技工作者平时没能把高新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提到应有的位置,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贮备.如对高水位状态下,堤防工程的渗透,散畏,管涌机理及其形成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不敢胃然行事.(2)防汛抗洪,事关重大,防汛工程险情的探测诊断和抢险加固,要求快速,敏捷,可靠,不能有任何失误.风险大,科技人员有思想压力,不敢胃然进行尝试推广.(3)防汛抗洪,属公益性事业,专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有限,缺乏支撑性投入,驱动力不足.(d)由于高新技术投入不足,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实现快速及时有效抢救.纵观历史肴现在,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a闻,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a一次}1921年至1949年的28a间,共发生洪灾11次,平均2+5a一次}1990年至1996年的7a间,共发生洪灾5次,平均1.da一次.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干流洪灾发生的频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越到现代,频率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担扰,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必将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总结过去想未来,在洪涝灾害一时难于根除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是必要的.在面对21世纪,举步迈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大力进行防讯抗洪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对策与建议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形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集中降雨量大之外,还与强调眼前的局部利益,无视流域规划,强1Bj改造自然,导致流域内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剧增,蓄洪能力锐减,堤防质量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根除洪涝灾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标本兼治,根治水患的32字指导原则,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它的落实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非三年五载所能,因此,防汛抗洪乃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当前被动防汛抗洪的局面,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精神,为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我们从岩土力学的观点与岩土工程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科学防汛抗洪的对策与建议:(1)长江干堤的分区,分段评价与归类研究即通过综合研究由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堤身,堤基,河床及邻近地层的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线干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区段进行评价和归类,将之分成加固治理和探测技术研究的紧急,重要,欢重要和一般地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2)长江干堤地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研究,即建立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以及地层勘探资料为基础的沿江堤防工程体系浅部地层信息系统.?704?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正(3)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探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力争在以后的洪水灾害来临时,在各种重大险情出现之前,能在大范围内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准确可靠的探测和预警预报,提前采取防范响应.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稳情的出现. (4)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整治加固材料及相应处理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使长江干堤已出现的险工险段和重要战略地段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和有效加固.在以后汛期来临时,使可能出现的堤岸软化崩塌,散漫和管涌等险情可以快速加固处理,疏导和封堵I可能出现的溃口,崩岸等地段可以快速抢救和有效修复{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5)汛后水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即建立水治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使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6)建立防洪工程专家系统.即建立防洪工程类别,工程险情评价,险工险段治理对策和洪水期阿险工险段排险措施等功能的系统,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直观的资料系统和科学决策依据.3结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诸如浅层地震仪,高密度电法仅,声波探测仪,探地雷达,核子密度仪,孔隙水压计,光电测压计,钻孔摄影仪,滑动测微计,钻孔测斜仪等众多的先进仪器及各种快速加固材料和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洪实践,改变当前防洪抗洪的被动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参考文献l金辉.长江.我为你哭泣.南方日报.1998.&142湖北省致协l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今年我省hhneng (h’ofBoe,k4”岛”J】lf础_拓^e韶∞d舯of隅钟8,4430071)。
水灾灾民的需要及救援措施
水灾灾民的需要及救援措施业务副院长杨晓恒主任医师一、防洪方略灾区居民的需要是在洪水发生时没有洪水灾难。
我大约有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受洪水灾害威胁。
这些地区的居民首要的是要了解洪水、洪水规律和掌握抗灾救灾知识和技能。
(一)不同地区的水灾特点1.山区:山区洪水与降雨集中、地形陡峻、汇流速度大有关。
近年来,人为因素影响也很大盲目开荒、削坡建房、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使洪灾加重,修建公路、铁道、矿山、工场等,将废渣、弃土抛入河道,也极大地加剧山洪灾的危害。
2.丘陵区:在丘陵区,特别是浅丘区如果保留通畅洪道,居民生活区、工厂和农田是可以避开洪水侵害的。
但是由于下列原因,在较大洪水袭击下造成城淹田毁。
(1)城镇建设规划失当,无限增容,与水无地;(2)不适当的“改河造田”;(3)建坝修水库使洪水风险增大,病险水库失事率高。
3.平原区: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生态及生产条件较好,但洪水也雨具频繁,生态的平衡极易打破。
有史以来,先民们在与水争斗中繁衍生息。
种类繁多的防洪工程如堤坝、排泄渠道的、排水泵站、内湖、涵闸工程等就是他们的用以生存的工具,直至现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共同组成的防洪体系和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社会发展的基础。
(2)根治水患的防洪方略运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洪水当作一项资源来看待是新时期治水理念的一大发展。
国家在经历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大洪水后,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要,平垸行江,退田还湖,以工代账,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32字方针。
从总体上制订了根治水患的指导方针和国土利用的基本原则。
这项方针的落实,必然使洪水灾难大大减少。
二、择地而居,趋利避害(1)防洪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洪水泛滥可能淹及地地区分为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1.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的地区。
2.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外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区和湖泊等。
长江水上安全形势严峻(二篇)
长江水上安全形势严峻xx年,长江海事局辖区共发生一般以上水上交通事故96起,其中碰撞事故40起,死亡失踪134人,沉船65艘,直接经济损失2371.2万元,事故各项指标与前三年加权平均值相比均呈下降趋势,确保了辖区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
但是,xx年12月18日重庆长寿发生的“宜盛”滚装船与“长运1号”客渡船碰撞事故,造成一次性人员死亡失踪40人,使辖区安全形势变得严峻。
川江段事故突出进入枯水期后,川江渝东鄂西段乡镇船舶、个体船舶及非法营运的三无船舶触损、自沉事故不断发生。
xx年川江段事故五项指标与去年相比全面上升,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数和经济损失分别占辖区总数的50%、70.1%、49.2%、48.1%,两起死亡人数超过10人的事故均发生在川江段。
渝、鄂、皖个体船舶事故突出xx年共发生个体船舶事故62起,造成死亡79人,沉船45艘,直接经济损失1046万元,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数及经济损失分别占辖区总数的64.6%、59%、69.2%、42.4%。
非运输船舶如渔船、农用船舶、自用船及三无船舶非法载客载货事故多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2起事故中非运输船舶事故为10起,10起事故中有9起为死人事故。
个体船舶所属省份相对集中,62起事故所涉66艘乡镇个体船舶中,重庆籍、湖北籍和安徽籍的船舶分别占50%、28.8%、21.2%。
客(渡)船、滚装船、运砂船事故多发xx年共发生客(渡)船及滚装船事故近60起,其中19起事故为等级事故,共造成55人死亡,事故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19.8%、41%。
共发生运砂船事故57起,其中等级事故25起,沉船23艘,死亡30人。
由于砂船多为乡镇个体船舶,船主趋利思想严重,船舶超载现象普遍,船况差、船员素质低,因此,此类事故集中表现为碰撞及自沉,且沉船死人事故多发。
船舶本身问题导致险情不断去年共发生由于船舶不适航导致的事故5起,比xx年上升2起,机务故障为主因的事故4起。
长江的环境问题
长江的环境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一、长江水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流域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127亿m3,90年代初约为142亿m3,10年期增了15亿m3,总量占全国排污量的40%。
而到了1998年全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为189亿m3,2001年上升至220亿m3;流域内3万多公里河长中,1998年超标河长达19%,2000年上升到26%,2001年为26.3%。
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超标率也呈上升趋势。
流域水污染,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水污染,由于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控制,已成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的突出问题。
长江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干流近岸水域污染未能得到遏制,威胁城市用水安全。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的调查显示,长江干流岸边污染带已接近600公里;500多个主要城市取水口均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边污染带的影响。
长江干流沿岸城市污水排放量约占全流域排放总量的50%左右,其中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排污量又占干流城市排放量的70%以上。
五大城市近岸水域污染带长约400公里,目前已影响到邻近城市的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支流污染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在支流两万多公里评价河长中,超标河长达七千公里。
其中主要污染支流水质状况为:嘉陵江干流部分江段水质达四、五类,引起部分城市饮用水困难;岷(沱)江全江水质较差,劣于三类,成都、宜宾、乐山自贡等城市江段水质更差,饮用水源水质难以得到保证;湘江水污染日趋严重,主要河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重金属污染长期存在;汉江中下游已多次发生“水华”;黄浦江常年污染,水质劣于三类。
--湖泊富营养化仍在发展。
长江流域内的10个重点湖泊中,1999年有6个湖泊水质劣于五类。
国家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水质至今无明显好转。
2001年监测结果表明仍为五类或超五类。
目前,由于长江水体的含磷量偏高,继汉江出现水华现象后,上游的乌江也出现了水华的迹象。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李文澜【作者简介】李文澜,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武汉430077【正文】本文所说的长江中游是指西起宜昌、东至鄱阳湖口的河段,江段全长902公里,主要流经湖北省。
长江中游荆江段流过湖北的江汉平原,历来是长江水患最严重的江段,所以人称“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然而纵观自东汉至清朝近一千九百年的历史,荆江乃至整个长江中游水患发生的周期频率并不一样,其中唐代的频率最低。
分析这一现象,总结历史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综合治理长江庶几不无裨益。
一、温暖湿润的气候,频率最低的水患导致水患的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暴雨或淫雨成灾。
讨论唐代长江中游的水患问题,首先当从气候谈起。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认为“第六世纪末至第十世纪初,是隋唐(公元589—907年)统一时代。
中国气候在第七世纪的中期变得和暖”(注: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是5000 年来第三个温暖期。
根据他所绘制的图表,隋唐五代甚至是自西晋以来一千七百年间气温最暖时期,约高于现今温度1—2℃,学术界称之为“隋唐暖期”。
“隋唐暖期”的暖湿气候又带来丰沛的雨量,据研究,自公元630年至834年(唐太宗贞观四年至唐文宗大和八年)200年间,最近3000多年来历时最长的多雨期(注:王松梅等:《近五千年来我国中原地区气候在降水方面的变迁》,《中国科学》(B辑),1987年。
)。
多雨的直接后果之一是水害相应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唐代289年中,史籍明载成因的水害大致148次,平均两年一次,其中降雨直接造成的水害64次,降雨导致江河泛滥造成的水害19次,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形成的水害17次(注:刘俊文:《唐代水害史论》,《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
当然,这是就全国总体而言,具体到长江中游,情况则比较特殊了——在温暖湿润的大气候下,水患并不频繁。
防洪减灾历史演变
防洪减灾历史演变防洪减灾的历史演变今年我国南方又是一个大水年,降水量是几十年一遇。
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珠江的西江和北江、钱塘江、淮河等纷纷告急,洪水位普遍超警,一些城市和许多农村被淹,如今又进入七下八上大汛的关键期。
人类社会生存在地球上,地球自身和周围天体对它的作用都使得地球表层不时发生运动和变异。
每当自然变异危及人类生存安全,就产生了灾害。
可见,灾害大都源于异常的自然变异。
因此,较之战争、交通事故等人为灾害而言,以往都将这种主要由自然异常导致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
从长时序来看,地球自然现象的变异呈周期性震荡,然而从历史时期来看,灾害却是在持续增长,并不同于自然变异围绕一个均值的上下波动。
自然灾害持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灾害及其强度变化的因素,除去自然变异外是否还有其他?历史灾害规律和灾害成因的理论研究表明,脱离人类社会发展,单纯从自然变异来讨论灾害的成因和增长是不全面的。
古代对水患本质的认识历来都将洪水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并强调指出,水灾的发生是由于出现了超常的大洪水所致。
象形文字的“灾”字,字形最初是由川、田、火和家等符号所组成,以后演化为“災”,上面是川、是水,下面是火。
即以经常发生的严重的水、火之灾作为灾害的代表。
但是古人又同样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也存在引起和增强灾害发生的因素。
西汉年间,自汉武帝时期开始,黄河频繁决溢,成为朝野关心的国家大事,之后,陆续提出过多种工程治黄方案。
大约在公元前 6 年,贾让提出治河三策。
这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治理黄河的规划方案,并以国土开发要适应洪水规律以减轻水灾损失的主张独树一帜,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贾让在其治河对策中首先分析了黄河演变的历史。
他指出,古代的时候,河有河的流道,人有人的住处,各不相干。
河流两岸并不筑堤,只是在居民区附近修些矮小的堤埂防护一下。
这样,既有居民区靠近水源的方便,夏秋季节的洪水又可以四处游荡而不受约束,虽有洪水而无所谓水灾。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在两岸筑堤防洪,堤距约50 里,洪水尚不至于被束缚得过分严重。
关于长江的诡异故事
关于长江的诡异故事关于长江的诡异故事篇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到清末的2000余年中,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00余次,平均10年一次。
即便是到了现在,我国政府对于长江流域的水灾问题仍是焦头烂额。
为何长江流域水灾频繁?为何治理这么多年的长江还是未能摆脱水患?长江实在是一条很能折腾大河。
长江河道非常曲折,自古以来就有“每过十里地,九曲十八个连环之称。
由于流速缓慢,泥沙淤积过多,每当汛期来临,就极易溃堤、造成河水泛滥。
万里良田一泻千里。
滚滚江水裹挟着泥沙,往往能够冲出许多难以想象的诡异事物来。
而在滚滚的长江水中,最神秘最引人遐想的莫过于各种水中怪兽、金沙大王、铁棺龙王以及各种巨鼋、鼍龙、走蛟之类的邪乎事儿了。
所谓的‘金沙大王’其实来源于一次扒河的经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长江改道,河工们扒开淤积在河床上的泥沙后,曾在三米深的地下发现了一根海碗粗的白柱子,像是人仔细打磨过一般。
随即越挖越深,最后挖到七八米深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敢再挖下去了……事实的真相是……那竟然是一根巨大到无以复加的人的脊椎骨,一节一节的,淤积在滚滚长江的水底,直接贯穿整个河床深处。
只是因为实在是太大了,刚开始才会被扒河的河工误认为是白柱子。
这件事在当时被传得神乎其神,老长江手艺人的口中一直代代流传着一个关于金沙大王的说法,说当年大禹治水时,天上曾经降下来一个巨人,镇在滚滚长江下的泥沙之中,确保长江水患不再反复。
故此,当那截巨大的脊椎骨被人从河床上挖出来的时候,两岸的村民立刻就想到了金沙大王的传说,洗净脊椎骨上的泥沙和污泥,整日焚香拜祭。
你想啊,生活在大西洋的蓝鲸,其躯体能达到三十米以上,这已经堪称有史以来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了。
可是……这根在长江河床淤泥下挖掘出来的人的脊椎骨,貌似其长度,已经贯穿了整个河床……即便是在现在人看来,也是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
什么人的脊椎骨能够长到这么长?历史上,有过这种巨人的记载么?那时候,正赶上军阀混战,响马横行的年代。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2.3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通过探究长江水文特征,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认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初步提出长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长江水文特征;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计算机辅助教学。
请同学们把脉开方、多水能。
阅读课本第55页材料。
学生交流。
3、把脉开方对症下药长江洪灾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三.课堂检测1.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特点是: ( )A.水能资源丰富B.含沙量大C.有冰期D.流量小2.有关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气温高、蒸发旺盛,使湖泊面积逐渐减小B.大多数湖泊属咸水湖.C.许多湖泊与河流相通,成为天然调节水库D.既有内流湖,也有外流湖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支流多B.流域广C.无湖泊调节洪水D.河道特别弯曲4.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②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对哪一条河流与水电站的描述( ) A.雅砻江——二滩水电站B.珠江——天生桥水电站C.黄河——小浪底水电站D.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的治理和开发》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精选7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地理教学案例【精选7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大禹治水缩写故事范文(14篇)
大禹治水缩写故事范文(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禹治水缩写故事范文(14篇)范文是一种经过总结和概括的优秀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正文:----------------------------------------------------------------------------------------------------------------------------------------------------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对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
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国函[1992]2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9%,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历来频繁而严重。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在长江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建设,对保障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江资源还没有很好开发利用,水患尚未根治,上游洪水来量大与中下游河道特别是荆灌河段过洪能力小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两岸地面高程又普遍低于洪水位,一旦发生特大洪水,堤防漫溃,将直接威胁荆江两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的一千五百万人口和二千三百万亩良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一批重要的大中城市、工矿企业和交通设施,将会遭受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全局。
这是我们国家的心腹大患。
如何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更好地开发长江资源,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很重视,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
《大禹治水》读后感
《大禹治水》读后感《大禹治水》读后感1近日,我读了《上下五千年》中的《大禹治水》,讲了几千年前夏朝时期,大禹三次过门不入,经过13年艰苦奋斗,制服洪水的故事。
在夏朝时代,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制服洪水足足用了13年,可见当时做水利工程是多么。
可是禹为什么战胜了凶猛的洪水呢?因为他有不怕的毅力。
而且有条不紊,做这一步就不考虑下一步,不带有一丝杂念。
所以说,做任何事都必须不怕困难,不懈,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
可是,在中,我做事情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做第一件事时思考着第二件事,所以我做事的效率不高。
我曾经在破解一道奥数题的时候,也有过的想法。
做一道难题最多花费几个小时罢了,可大禹治水是花费了十三年的水利工程!我就连做难题都不耐烦了,难道还能干出什么大事吗?禹在治水期间,运用了科学手段战胜洪水。
他吸取了其父亲鲧用“堵”治水的教训,采用了“疏通”的`科学方法治水,最终了。
在当中,一些事情不是靠蛮力做好的,而是要靠头脑,经过一系列思考、规划,寻求方法、捷径,还要经历千难万险,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将事做得完美无缺。
禹不仅非常聪明,有才干,不怕困难,而且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有一天他治水路经家门,听到儿子的哭声,真想进去看望儿子,但是他又想到洪水还没被制服,老百姓正处于危难之中,最终没有看望儿子,而是奔赴了治水现场。
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我应该学习他的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成功的目的。
《大禹治水》读后感2说在很久以前,洪水泛滥,鲧趁黄帝没有在的时候,偷了黄帝一种稀有的土壤——息壤。
息壤是一种神土,只要撒一点点,不但不会向其他土一样流失,还会越长越多,最终变成一大片土地。
因为鲧知道这种息壤的神力,所以他想用息壤埋没正在蔓延的洪水。
但是,它还没行动呢,黄帝就已经知道了,就派祝融在羽郊杀死鲧,祝融照办了。
鲧死了以后,三年以后,当人们再看鲧的时候,发现鲧还象没死一样,一点也没有腐烂。
中国面临的三大水资源问题
中国面临的三大水资源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发展中国家。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质地貌的复杂性、气候条件的季风性,加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水资源也出现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总体来说,中国水资源面临着洪涝威胁、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也就是水多、水少和水脏的问题。
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对策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和制约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洪涝灾害依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东南濒临太平洋,西北深入亚洲腹地,西南与南亚次大陆接壤。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中国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受季风影响,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气流经常在我国的上空交汇而形成降雨过程,一方面,它会对我国地面水源提供补充,另一方面,却又会造成洪涝灾害。
我国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由暴雨集中形成。
暴雨的产生主要是受季风影响,而雨带的移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变动密切相关。
一般年份,5月份暴雨多出现在岭南的珠江流域及沿海地带;6月中旬至7月初,雨带北移至长江和淮河流域,江淮梅雨出现;7月下旬,雨带达到海河、滦河流域、河套地区和东北一带,此时华东和东南沿海地带则处于热带风暴和台风登陆以及第二次降雨的高峰期;8月下旬,雨带开始南撤,华北、华中雨季相继结束。
在这一时期,如果雨带在某一位置停滞不前,就将会在某一地区形成持续的大暴雨。
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的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就是因副高压脊线长时间停留在华南上空而引起的。
另外,热带风暴或台风登陆以后,除在沿海地区形成暴雨外,少数台风深入内地,也会产生特大暴雨,如1963年8月造成海河流域的大水和1975年8月造成的淮河上游板桥、石漫滩水库漫决的特大暴雨,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
中国的洪涝灾害出现也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地势走向有极大关系。
从时间分布上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西部的崇山峻岭到东部的滨海平原,都可能产生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其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地区都会形成洪涝灾害,从历史上来说相应比东部地区损失较小。
保护环境500字作文
保护环境500字作文保护环境500字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保护环境500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保护环境500字作文1全世界的人们:每当你走过一条小河,路过一片草地,你是否曾经注意过他们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虽然还未面临着灾难,但也确实有十分重大的隐患。
比如:砍伐树木、建造化工厂、排放有害物质等。
这些不仅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坏,我们自己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知不觉中,你可能还不知道,每年有200亿吨污染物从河流流进海洋,约500万吨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对人类威胁较大的气体,全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
看到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们又有何感想?举一个例子,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罪魁祸首是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
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很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
1952年那一次,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因此,我郑重的向全世界的人们提出建议:第一,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第二,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第三,讲究卫生,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更换爱与保护动物植物,植树造林,爱护的每一片土地。
让我们共同去保护环境吧!不要让这些生命之花毁在了我们手里!珍惜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
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美好,富饶,美丽,健康!保护环境500字作文2今天是6月5号世界环境日,在这个节日里,随处可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标语,所以,我在这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保护环境。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生活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工厂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排放出的废水倒进清澈的小溪;把废气排进森林里。
森林渐渐枯萎,小溪渐渐浑浊,一些小动物和人类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而死去,这已经危害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现在,一片片森林在逐渐减少,一座座工厂在逐渐增加,绿色在逐渐减少,灰色在逐渐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本无水患,洪水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对长江做了
什么?
长江本无水患,洪水为什么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对长江做了什么?
2016-07-08 21:18整个中国古代,长江的水患相对黄河而言,频繁程度与剧烈程度都不及黄河。
中国古代就有“有河患,无江患”的说法。
(美丽的长江上游,“长江第一弯”)整个长江
流域,历史上来看,越接近现代,洪水次数越多,灾害程度也越大。
长江水灾,唐代平均18年一次,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
1921年至1949年,长江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洪水。
有人说,你是怎么知道唐代以来长江洪水频率的?大家可以去看长江流域规划办编写的《长江水利史》。
这本书里面对历史时期长江发生的洪水有一个统计,
其实这个统计工作不难,把中国历代史书检索一遍,就可以查到长江在整个历史时期发生了多少次洪水。
(长江流域图)唐代的时候,整个长江,平均18年才发生一次洪水,大家
看看地图,长江流域有多大。
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不是这里有旱灾,就是那里有水灾。
在唐朝,长江平均18年发生
一次水灾,频率已经很低了。
我们再来看长江的支流湘江的情况:从公元101年到公元1949年,湘江流域共发生水灾
291次,从乾隆元年(1736年)到1949年发生了48次。
从公元101年到公元1949年,总共1848年,在这1800多年的时间里,湘江流域发生了291次洪水,而从1736年到1949年的213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48次,可见频率是越来越高。
我们再看看荆江河道的情况:
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长江荆江段的水位每年上升仅为
0.0087厘米,按照这样的速度,1万年才上升87厘米。
但
是到了唐代呈现出加速度上升的趋势,汉代至唐代,平均每年上升0.164厘米。
宋代以后,平均每年上升1.39厘米。
越到后来,上升速度越快,到了明代,开始在荆江北岸筑堤,而且堤坝越筑越高,到了清代,荆江河段的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地上河,清代的民谣说:“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
”
(现在荆江水面已经明显高于大堤外的地面了)长江流域的洪水频率越来越高,洪水的灾害程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长江上游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
第二,长江中游和下游,大量的围湖造田,湖泊和沼泽等天然水体的消失,使得长江自我调节洪水的能力丧失。
两方面的原因加重了长江的水患。
唐宋时期,我国四川盆地的森林资源非常的丰富,丘陵地带,35%以上的土地被森林覆盖着,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0%至80%。
明清时期,四川
盆地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美洲高产旱地作物的引进,
使得贫瘠的山林地带也能种植庄稼,原来不适合垦殖的山林地带也被开发出来。
史书记载当时四川盆地的山地出现“水痕条条,只存石骨”的景象。
(四川的梯田)这种向山要地,向丘陵要地的情况,在明清时代的长江中上游是普遍存在的,湖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的山区和丘陵,大量的被开垦出来。
森林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一旦被砍伐,遇到暴雨,洪水只能是一泄千里,同时还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加快了下游河床的淤积速度。
长江中下游有大量的沼泽地和湖泊,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围湖造田的现象,荆江北岸有一个非常大的湖泊——云梦泽,云梦泽到了明清时期基本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零星的水体与农田交错分布。
唐宋时期,鄱阳湖“弥茫浩渺与天无际”,到了清代后期,鄱阳湖开始萎缩,1957年只剩了4900平方公里,到了1988年只有3583平方公里。
(现在枯水期的鄱阳湖)洞庭湖在唐宋时期,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到了明代还是“方八九百里”,到了清代晚期,洞庭湖开始淤塞萎缩,清代道光年间,洞庭湖还有6000平方公里,1977年只有2740平方公里,按照目前的淤积速度,有人预测,洞庭湖很有可能走向消亡。
(现在洞庭湖保护的比较好的地段)以上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疏通河道才是治理长江洪水的根本之策,至少要保住现在的森林和湖泊,不能让长江流域仅存的森林和湖泊走向消亡,保护长江流域的森林和湖泊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