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噬性溶酶体

合集下载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具体功能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具体功能
• 催化相关反应溶酶体酶与非溶酶体酶的蛋 白质一级结构相似
2)次级溶酶体
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 的底物,
1)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消化的物质来自外 源
2)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 ,消化的物质来 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
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膜上载体蛋白运送到基质,供细 胞利用。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形成残余体。
2.溶酶体的功能
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 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1)清除暂时不需要的酶或某些代谢产物。
(2)清除衰老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
(3)清除发育和成体中凋亡的细胞,主要由溶酶 体和蛋白媒体共同承担,是细胞的“清道夫”。
(4)清除衰老的细胞:巨噬细胞完成。
异常:溶酶体酶缺失或溶酶体酶代谢环节异常,影响代谢,导致储积症。
根据完成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
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
(primary lysosome)
次级溶酶体
(secondary lysosome)
后溶酶体(残体)
( residual body)
1)初级溶酶体
直径约0.2~0.5µ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是 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
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它物质 进入,才有酶活性。其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磷酸酶 、硫酸酯酶、磷脂酶类,已知60余种,这些酶均属于酸性水解酶。
受损或已破坏的巨噬细胞释放“致纤维化因子”,并激活成纤维细胞 ,导致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纤维化。
2)肺结核
菌体成分抵抗胞内的溶菌杀伤作用,使结核杆菌在肺泡内大量生长繁 殖,导致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结核杆菌再被吞噬而重复上述过程 ,最终引起肺组织钙化和纤维化。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内容 第五章 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转 掌握内容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内容 第五章 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转 掌握内容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内容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运转掌握内容:1、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动态结构特征与功能。

2、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功能。

4、溶酶体的生理功能。

5、过氧化物酶体的组分和功能了解高尔基体的标志反应。

6、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内容:1、细胞质基质的组成、特点与主要功能2、分泌蛋白合成的模型:信号假说。

3、溶酶体的组成成分、膜结构特征及发生过程。

4、膜结构特征及发生过程。

5、COPⅡ有被小泡和COPⅠ有被小泡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内容:1、过氧化物酶体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2、比较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异同。

3、组成成分膜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发生过程4、运输小泡靶向靶膜的步骤复习题1、比较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3、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4、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要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上的合成。

5、何谓蛋白质分选?6、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7、结合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其生理功能的。

8、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9、描述溶酶体的三种不同的作用。

10、描述在线粒体自我吞噬降解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

11、过氧化物酶体有哪些主要活性?其中H2O2酶的作用是什么?12、过氧化物酶体在哪些方面与线粒体相似?哪些方面是独特的?13、是什么决定运输小泡和它将要融合的膜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异性?14、描述网格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5、对比COPⅠ包被小泡和COPⅡ包被小泡在蛋白质运输中的作用。

16、图解说明细胞内膜系统的各种细胞器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

重点名词:1、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2、囊泡运输(vesicle transport)3、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4、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5、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6、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7、信号肽(signal peptide)8、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9、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10、自噬性溶酶体(auto lysosome)11、异噬性溶酶体(hetero lysosome)12、自溶作用(autolysis)13、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secretory pathway)14、调节性分泌途径(regulated secretory pathway)15、膜流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掌握内容:1、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化学组成、标志酶。

医学细胞生物学(7~12章复习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7~12章复习大纲)

《医学细胞生物学》(7~12章复习大纲)第七章细胞膜与物质转运(全部都是重点!!!!!!)⏹分类:一)小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运输,分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离子泵、伴随运输。

二)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膜泡运输。

第一节穿膜运输⏹一、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二、离子通道扩散⏹电位依赖性电压闸门通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Ligand-gated channels ):机械闸门通道三、易化扩散⏹特点:1)与所结合的溶质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运输各种有机小分子。

2)细胞膜上特定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恒定,处于饱和状态时,运输速率最大。

⏹单运输将溶质从膜的一侧转运到膜的另一侧⏹被动运输: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到浓度低的一侧,不消耗能量⏹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四、离子泵⏹(一)Na –K 泵主动运输⏹(二)Ca 2+泵主动运输(Ca2+ Pump)⏹五、伴随运输⏹共运输(symport):协同运输中,两种物质运输方向相同。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对运输(antiport):协同运输中,两种物质转运方向相反。

(Na -H 交换体在细胞分裂的时候通过转移H ,提高pH值)⏹特点:1)动物细胞协同运输的能量驱动通常来自Na +的电化学梯度。

2)Na+-K +泵间接驱动着协同运输。

第二节膜泡运输⏹一、胞吞作用⏹(一)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吞噬细胞通过特异的表面受体识别摄入大的颗粒,形成吞噬泡(phagocytic vesicle)或吞噬体(phagosome)的过程。

⏹二)胞饮作用(pinocytosis) :指细胞摄取液体和溶质的过程。

由细胞膜包裹的液体内陷而形成的小泡,称为胞饮小泡或胞饮体(三)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特定大分子与聚集于细胞表面受体互补结合,形成受体大分子复合物,通过细胞膜凹陷,该区域形成有被小窝(coated pit),有被小窝从质膜上脱落成为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进入细胞内。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

组培名词解释第一章1,组织学: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HE染色:指苏木精染色和伊红染色。

3,嗜酸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细胞核内染色质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结构成蓝紫色,称嗜酸性。

4,嗜碱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染色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5,PAS反应:碘酸-希夫反应,用于显示细胞,组织内的多糖和蛋白多糖。

6,超微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到的微细结构,称超微结构。

第二章1、核糖体:又称核蛋白体.是细胞内最小的颗粒状细胞器,由核糖体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共同组成,rRNA是核糖体的骨架,核糖体由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构成2、粗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附有核糖体者称为粗面内质网3、滑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或管泡状膜性结构,它们以分支互相吻合成为网络膜,表面不附着核糖体者称为滑面内质网4、高尔基复合体:光镜下只有用银染才能呈现黑褐色网状结构。

电镜下高尔基复合体由扁平囊,小泡和大泡三部分组成。

5、线粒体:光镜下常为杆状,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0.5-1um,场2-7um。

具有双层膜,外膜光滑,膜中有小孔,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的物质自由通过。

6、异噬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吞噬体吞饮泡融合而成,作用底物是经吞噬或吞饮而被摄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和细胞碎片等。

7、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它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这种分裂的方式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的某一阶段。

它的特点是:在细胞内细胞DNA于间期中复制一次后,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结果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亲代细胞少了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8、细胞凋亡:机体活组织中,单个细胞受其内在基因编程的调节,通过主动的升华过程而自杀死亡的现象,称程序化细胞死亡,也称细胞凋亡。

9、细胞周期: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

第三章1.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或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细胞生物学部分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形态、生理功能及生活史的科学。

(未作要求)细胞生物学:是指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结构水平、分子水平三个层次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未作要求)第二章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机械方法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

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而且带有癌细胞特点,失去接触抑制,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传代细胞培养:将原代培养的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进行大数量的培养。

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细胞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一般通过灭活的病毒或化学物质介导,也可通过电刺激融合。

第四章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周的一层界膜,又称质膜。

单位膜: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统称为生物膜。

它们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为“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即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亮”层,其厚度为7nm,这三层结构又称单位膜。

脂质体(liposome):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自我装配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球形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球形脂质小囊。

膜运输蛋白:细胞膜上具有转运功能的跨膜蛋白,能选择性地使非自由扩散的小分子物质透过质膜。

运输蛋白根据作用方式分成三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

Na+-K+-ATP酶:Na+-K+-A TP酶是一种离子泵,又称Na+-K+泵,是细胞膜上进行主动运输的一种载体蛋白。

吞噬:指细胞在摄入直径大于1微米的颗粒物质时,细胞部分变形,使质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的过程。

吞饮:是指细胞在摄入溶质或液体时,胞质下陷形成一小窝,然后小窝离开质膜形成小泡,把局部的细胞外液及其溶质大分子摄入细胞内的过程。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膜相结构:指真核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结构,包括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内的所有膜性细胞器。

如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核被膜、过氧化酶体等。

2、非膜相结构:指纤维状、颗粒状或管状的细胞器,如染色质(染色体)、核仁、核糖体、核骨架、核基质、细胞基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和中心体等。

3、拟核:原核细胞内含有区域,但由于没有被核膜包围,这个区域称为拟核。

4、中膜体:中膜体又称间体或质膜体, 它是原核细胞质膜内陷折叠形成的,(其中有小泡和细管样结构,含有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类物质),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结构。

5、胞质溶胶:即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中除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或称为胞质溶胶。

6、生物膜:现在人们把质膜和细胞内各种膜相结构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7、细胞表面:由细胞外被、细胞膜和胞质溶胶层三者构成,是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复杂功能的部位。

8、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已丧失某些独立性,而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进行生命活动,为达到各细胞的统一和促进细胞间所必需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密切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

9、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它是由相邻上皮细胞之间的细胞膜形成的点状融合构成的一个封闭带。

10、间隙连接: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组织细胞之间,通过两个连接子对接把相邻细胞连在一起,相邻细胞之间约有3nm的间隙,故间隙连接处可见七层结构(四暗夹三明)。

11、锚定连接:是由一个细胞骨架系统成分与相邻细胞的骨架成分或细胞外基质相连接而成的。

12、黏着带:常位于上皮细胞顶部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由黏合连接形成的连续的带状结构,其特点是相邻质膜并不融合,而隔以15~20nm的间隙,介于紧密连接与桥粒之间,所以黏着带又被称为中间连接。

13、黏着斑:是细胞以点状接触的形式,借助于肌动蛋白与细胞外基质相邻。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生物大分子:组成原生质的有机化合物中蛋白质、酶和核酸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具有信息,称为生物大分子。

寡肽:由10个以下氨基酸分子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寡肽。

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低于6000,组成的氨基酸分子少于50-100个的化合物称为多肽,一般不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比多肽更大的称为蛋白质,既有特定且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以肽键为主,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链上相邻氨基酸残基间主要靠氢键维系的有规律,重复有序的空间结构。

三种基本构象:…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的,接近球形的空间结构。

维系三级结构的主要有疏水键,酯键,氢键,离子键和二硫键等。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每条多肽链都有其独立的三级结构,成为亚基。

亚基间再以氢键,疏水键和离子键等相连,所以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亚基集结的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调节,保护,运输,收缩,防御,信息传输,免疫等。

酶: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

变构(一级结构不变):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

空间结构正常,但蛋白质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使其更有效的完成生理功能。

变性(一级结构不变):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螺旋的方式盘绕成双螺旋。

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侧。

两条链的每一对碱基互补的原则以氢键相连。

非编码链:DNA双链中能够转录的一条链成为非编码链(或反编码链),方向(3’-5’)。

另一条称为编码链(5’-3’)。

核酶:具有酶活性的RNA。

膜相结构:包括细胞膜、核膜、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小泡等。

非膜相结构:包括染色质(体)、核糖体、中心体(粒)、微丝、微管、中间纤维核仁、细胞质基质、核基质等。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是指由磷脂的磷脂酰碱基构成亲水极性头部和脂肪酸链构成疏水非极性尾部的分子,是膜脂的主体。

2、内在膜蛋白(in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它贯穿膜脂双层,以非极性氨基酸与脂双层分子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内在膜蛋白不溶于水,占膜蛋白总量的70%-80%,如膜上的受体蛋白与通道蛋白。

3、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membrane protein):外在膜蛋白约占膜蛋白的20%~30%,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主要在内表面,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能够暂时与膜或内在膜蛋白结合的蛋白质,易分离。

4、脂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质膜外侧的蛋白质通过糖链连接到磷脂酰肌醇上,形成“蛋白质—糖—磷脂”复合物,或质膜胞质侧的蛋白质通过脂肪酸链共价结合在脂双层上,这种蛋白即称为脂锚定蛋白(GPI)。

包括:细胞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Src、Ras蛋白。

5、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顺物质浓度梯度,不需消耗能量。

6、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质膜转运小分子物质时,不需膜蛋白的帮助,可以顺物质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方向进行,它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扩散。

以简单扩散方式运输的物质为:脂溶性小分子、非极性的小分子。

7、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物质穿越膜时在膜上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将溶质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转运,这种运输方式称易化扩散。

部分载体蛋白; 非脂溶性物质。

属于被动运输的范畴。

8、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指由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的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消耗能量的跨膜运输方式。

溶酶体详解-过程、分类、意义

溶酶体详解-过程、分类、意义

溶酶体溶酶体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0.025~0.8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

溶酶体(lysosomes)一般为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为单层膜包被的囊状结构,大小(在电镜下显示多为球形,但存在橄球形)直径约0.025~0.8微米;内含多种水解酶,专为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

1955年由比利时学者Cristian de Duve(1917-2013)等人在鼠肝细胞中发现。

中文名溶酶体外文名lysosomes概述已发现溶酶体内有60余种酸性水解酶(至2006年),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磷酸酶、糖苷酶、脂肪酶、磷酸酯酶及硫酸脂酶等。

这些酶控制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大分子物质的消化。

因此,溶酶体具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在大鼠肝脏中,从比线粒体分区稍轻的地方得到含有水解酶的颗粒分区,并以可进行水解(lyso)的小体(some)这个意义而命名为溶解体(lysosome;lss)。

溶酶体中的酶是酸性磷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组织蛋白酶、芳基硫酸醋酶、B-葡糖苷酸酶、乙酰基转移酶等,是在酸性区域具有最适pH的水解酶组。

据电子显微镜观察,溶酶体是由6~8纳米厚的单层膜所围着的直径为0.4微米至数微米的颗粒或小泡。

由于其形态极其多样化,所以把对酸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的物质鉴定为溶酶体。

特点溶酶体的酶有3个特点:(1)溶酶体表面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膜蛋白多为糖蛋白,溶酶体膜内表面带负电荷,有助于溶酶体中的酶保持游离状态。

这对行使正常功能和防止细胞自身被消化有着重要意义;(2)所有水解酶在pH值=5左右时活性最佳,但其周围胞质中pH值=7.2。

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H+(氢离子)泵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值=5;(3)只有当被水解的物质进入溶酶体内时,溶酶体内的酶类才行使其分解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1、医学细胞生物学:从细胞角度研究生命的发生与分化、发育与生长、遗传与变异、健康与疾病、衰老与死亡等基本生物学现象。

以细胞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来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同疾病发生关系的原理2、单位膜:生物膜在电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3、被动运输:物质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主要方式有简单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4、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需要膜特异性载体蛋白的介导,需要消耗能量。

5、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通过膜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现象,不消耗细胞代谢能,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运输速度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和脂溶性,且与溶质浓度差成正比。

6、易化扩散:在特异性载体蛋白的介导下,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属于被动运输,具有选择性、特异性、饱和性。

存在最大的转运速度,可被竞争性抑制剂阻断,也可以被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

7、离子通道扩散:介导被动运输,对被转运的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多数不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

8、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 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9、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包围细胞外物质形成胞吞泡,脱离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可分为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10胞吐作用:又称外排作用或入胞作用。

指细胞将合成的外输性物质和代谢废物,通过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11 吞噬作用: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摄入直径大于250nm的颗粒物质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

12 吞饮作用:细胞膜凹陷,非特异性摄入溶质或液体的过程,形成的小囊泡称吞噬体或吞噬泡13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特异性蛋白质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为细胞提供了可选择性、高效地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方式。

14 结构性分泌途径:一些外分泌性物质在内质网合成后,立即转运到高尓基复合体,经修饰、浓缩、分选后,装入分泌囊泡,转运至细胞膜,与质膜融合后将分泌物排出细胞外的过程。

溶酶体

溶酶体

Formation of lysosomal recognition tag or marker— mannose-6-phosphate
Targeting of soluble lysosomal enzymes to endosomes and lysosomes by M-6-P tag
Mannose 6-phosphate residues target proteins to lysosomes
第四节.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一.形态结构
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0.2~1.7m, 由一层单位膜包裹, 内含多种氧化酶, 中央常有类核体。 标志酶:过氧化氢酶
大鼠肝细胞
二.过氧化物酶体的酶:
1.氧化酶:尿酸氧化酶、D-氨基酸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 RH2 + O2 2.过氧化氢酶:
根据溶酶体形成过程和功能状态分类:
(一)内体性溶酶体(endolysosome) :
(二)吞噬性溶酶体(phagolysosome) :
根据底物来源和性质不同
1.自噬性溶酶体(autolysosome)---底物是内源性的
2.异噬性溶酶体(heterolysosome)---底物是外源性的
(三)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
(三)残余小体
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 1.形成:

吞噬性溶酶体到达末期阶段,水解酶活点:
在电镜下观察电子密度较高,色调较深。
3.去路:
(1)胞吐作用出胞 (2)在细胞内长期存留,逐年增多 脂褐质、含铁小体、多泡体、髓样结构。
动物细胞溶酶体系统示意图
(一)内体性溶酶体
形成过程: ①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 ②→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 ③→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形成M6P配体 ④→M6P配体与trans膜囊上的受体结合 ⑤→被选择性地包装入运输小泡

医学名词解释3

医学名词解释3

三、名词解释1.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一个反映生物膜特性的分子结构理论。

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蛋白质与膜脂的镶嵌关系。

2.外周蛋白:是指以弱的静电键结合于脂分子的头部极性区或跨膜蛋白膜区域的蛋白。

外周蛋白是水溶性的,可用离子溶液分离提取。

3.脂质体:脂质分子在水中聚拢成双分子层后,其游离端往往有自动闭合的趋势,形成一种自我封闭而稳定的中空结构,称为脂质体。

这种人工条件下自发形成的脂质体,与真正的细胞膜的脂双层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可进行大量的生物膜功能的体外实验性研究。

4.血影:指红细胞丢失细胞质后剩余的质部分。

将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的质膜与膜骨架蛋白组成的结构使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结构称为红细胞血影。

5.跃迁温度:脂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相对应的温度称为跃迁温度。

6.简单扩散:小分子的热运动使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沿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自由跨膜运输。

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和膜蛋白的协助。

7.耦联运输:也称协同运输,是指一种物质以被动运输方式进行,所产生的势能推动另一种物质进行主动运输的过程。

8.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转运的大分子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经过有被小窝的内化而摄取物质的形式,是一种选择性的浓缩机制。

四、简答题1.为什么离子通道常为多次跨膜蛋白?答:因为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供不同离子通过的特异性蛋白、为使特异性离子能顺利通过,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离子通道内部为亲水性,为形成这个封闭的亲水环境,常需要多次跨膜以保证内部亲水而外部疏水,从而能以稳定的形式存在。

2.简述膜蛋白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答:包括跨膜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跨膜蛋白:两性分子,跨膜结构域多为1至多个疏水的α螺旋,与膜的结合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脂锚定蛋白:共价键结合于脂分子,埋入膜脂双层的内部,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细胞生物学问答题

细胞生物学问答题

四.问答题1、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2、简述信号假说的内容3、粗面内质网的功能4、滑面内质网的功能5、内质网结构的特征及分类6、内质网的功能及其与高尔基体的关系7、详细描述信号假说的过程8、比较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9、粗面内质网上合成那几类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生物学意义又是什么?10、指导分泌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那些结构及因子?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11、细胞质基质的结构组成是什么?12、高尔基体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是什么?13高尔基体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是什么?14、高尔基体具有哪些主要的生理功能?15、为什么说人类用了半个世纪才发现高尔基体的存在?16、高尔基体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地方?17、高尔基体如何完成对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的分类及运转功能?18、简述溶酶体的形成过程19、溶酶体的分类及各类的特点20、矽肺的形成过程21、试举例说明先天性溶酶体病的病因22、残余小体的类别及各自的特点23、溶酶体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些?24、形成溶酶体病的病因各自有哪些?25、吞噬性溶酶体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6、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7、简述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过程?28、举例说明病变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的数目变化与疾病关系四.问答题1、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主要有三点:1、为各种细胞器维持其正常结构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2、为各类细胞器完成其活动供给所必须的一切底物3、同时也是进行某些生化活动,如糖酵解、磷酸戊糖反应等的场所。

2、简述信号假说的内容信号假说的内容主要有四点:1、信号密码被翻译为信号肽,翻译暂时中止;2、信号肽识别颗粒识别信号肽;3、信号肽被SRP通过与内质网膜整合的停靠蛋白引导到内质网膜上;4、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膜上继续合成,信号肽进入内质网腔后被信号肽酶切断。

3、粗面内质网的功能粗面内质网的功能主要有:1、帮助运输蛋白在内质网腔中合成;2、N-连接的糖蛋白的糖基化是在粗面内质网内进行的;3、参与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转;4、合成膜质并进行组装。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九)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九)

医学细胞生物学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gyxj):1、主动运输:是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要消耗能量。

2、易化扩散:一些亲水性的物质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但它们在载体蛋白的介导下,不消耗细胞的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

3、内在膜蛋白:其主体部分穿过细胞膜脂双层,分为单次跨膜,多次跨膜和多亚基跨膜蛋白三种类型。

4、脂锚定蛋白:这类膜蛋白位于膜的两侧,很像外周蛋白,但与其不同的是脂锚定蛋白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分子结合。

5、肽键:是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6、蛋白质二级结构:是在蛋白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于肽链主链内的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地形成氢键相互作用的结果。

7、转录:基因转录是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 的过程,即将D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转变为R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的过程。

8、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9、膜泡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运输时并不直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膜泡,通过一些列膜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的转运过程。

10、吞噬体: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或分子复合物,在摄入这类颗粒物质时,细胞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后摄入细胞,吞噬形成的膜泡称为吞噬体。

11、胞饮体:质膜内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包围液体物质而形成。

12、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是细胞通过受体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13、细胞外被: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表面有富含糖类的周缘区,被称为细胞外被。

14、胞质溶胶:是均匀而半透明的液体物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5、细胞内膜系统:是细胞内那些在结构、功能及其发生上相互密切关系的膜性结构细胞器之总称。

16、N-连接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主要是寡糖与蛋白质天冬酰胺残基侧链上氨基基团的结合,所以亦称之为N-连接糖基化。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细胞生物学溶酶体

9.4溶酶体(l y s o s o me)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膜结合细胞器,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在细胞内起消化和保护作用,可与吞噬泡或胞饮泡结合,消化和利用其中的物质。

也可以消化自身细胞破损的细胞器或残片,有利于细胞器的重新组装、成分的更新及废物的消除。

9.4.1溶酶体的形态结构■溶酶体的形态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的细胞器,不同来源的溶酶体形态、大小,甚至所含有酶的种类都有很大的不同。

溶酶体呈小球状,大小变化很大,直径一般0.25~0.8μm,最大的可超过1μm,最小的直径只有25~50n m。

图9-36是肝组织的K u p p e r细胞(肝星形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该细胞主要是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图9-36溶酶体的形态大小具吞噬作用的肝K u p p e r细胞中不同大小的溶酶体,图中示出至少10个不同大小的溶酶体。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的外被是一层单位膜,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

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是高度稳定的。

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 P a s e),将H+泵入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在溶酶体膜上有C 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 l-离子,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 C l,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 H约为 4.6~4.8)。

●溶酶体膜含有各种不同酸性的、高度糖基化膜整合蛋白,这些膜整合蛋白的功能可能是保护溶酶体的膜免遭溶酶体内酶的攻击,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促进了膜结构的稳定。

9.4.2溶酶体的发现与溶酶体的酶类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 H值是5.0,故均为酸性水解酶(a c i d h yd r o l a s e s)。

溶酶体与疾病

溶酶体与疾病
细胞内含物病(inclusion-cell disease,I-cell disease):一种更严重的 贮积症,是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由于基因突变, 高尔基体中加工的溶酶体前酶上不能形成M6P分选信号,酶被运出细胞 (default pathway)。这类病人成纤维细胞的溶酶体中没有水解酶,导 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形成所谓的“包涵体(inclusion)”。另 外这类病人肝细胞中有正常的溶酶体,说明溶酶体形成还具有M6P之外 的途径
2.先天性溶酶体疾病(溶酶体贮积症)
台-萨氏综合征(Tay-Sachs diesease):要叫黑蒙性家族痴呆症,溶酶 体缺少氨基已糖酯酶A(β-N-hexosaminidase),导致神经节甘脂GM2 积累(图6-30),影响细胞功能,造成精神痴呆,2~6岁死亡。患者表 现为渐进性失明、病呆和瘫痪,该病主要出现在犹太人群中。
溶酶体膜蛋白(IgpA、IgpB)在溶酶体腔面极高度糖基化 ,可保护溶酶体膜免受溶酶体内蛋白酶的消化。
溶酶体的类型
自噬体
初级溶 酶体
吞噬体 初级溶吞饮小泡 酶体来自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
不含底物,仅含
(primary lysosome) 酸性水解酶
次级溶酶体
含活性水解酶与
(Secondary lysosome) 底物
2.先天性溶酶体疾病(溶酶体贮积症)
溶酶体中酸性水解酶的合成,象其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一样 ,是由基因决定的,当基因突变引起酶蛋白合成障阻时,可造成 溶酶体酶缺乏。机体由于基因缺陷,可使溶酶体中缺少某种水解 酶,致使相应作用物不能降解而积蓄在溶酶体中,造成细胞代谢 障阻,形成溶酶体贮积病。其主要的病理表现为有关脏器(肝、肾 、心肌、骨骼肌)中溶酶体过载,即细胞摄入过多或不能消化的物 质,或因溶酶体酶活性降低,以及机体的年龄增长,从而在细胞 内出现大量溶酶体蓄积造成过载。目前已知这类疾病达40余种, 国内可检测的有30多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I型糖原累积病:溶酶体缺乏α-1,4-葡萄糖苷酶, 糖原在溶酶体中积累,导致心、肝、舌肿大和骨骼肌 无力。属常染色体缺陷性遗传病,患者多为小孩,常 在两周岁以前死亡。 脑苷脂沉积病:巨噬细胞和脑神经细胞的溶酶体缺乏 β-葡萄糖苷酶。大量的葡萄糖脑苷脂沉积在这些细 胞溶酶体内, 患者的肝、脾、淋巴结等肿大,中枢神 经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常在1 岁内死亡。
• 消化不了的残渣物质累积在次 级溶酶体中形成残余小体。根 据残余物不同分为:
脂褐素(lipofusion) 含铁小体(siderosome) 髓样结构(myelin figure)
脂 褐 素
• 外围以单位膜的不规 则小体,内含电子密 度较高、色调较深的 物质,常含有浅亮脂 滴 • 存在于神经细胞、心 肌细胞
顺面高尔基网内,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酶的 信号斑,催化6-磷酸甘露糖水解酶的形成
CGN区对 拥有信号 斑的溶酶 体蛋白进 行磷酸化
TGN区M6P 受体特异性 的识别并结 合M6P,反 面膜囊溶酶 体酶在聚积 处,出芽形
成有被小泡
• 最终形成无被运输小泡
大纲
• 无被小泡与前 溶酶体融合逐
渐形成成熟的
脂褐素
含鞘磷脂
• 蛋白质
溶酶体的化学组成
结构蛋白:高度糖基化, 保护溶酶体自身不被蛋 白酶消化。 酸性水解酶:最适pH为 5.0;能水解几乎所有的 生物大分子。
第三节
溶酶体的功能
•细胞内消化与营养作用 •免疫与防御功能 •参与器官、组织形成与更新
•协助受精
一 、细胞内消化与营养作用
溶酶体
酶的合成 N-连接糖基化 M6p残基形成 酶被分拣、集中
附着核糖体 内质网腔
顺面高尔基网 反面高尔基网 运输小泡 前溶酶体
酶被运输
酶活化
初级溶酶体(受体返回)
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模式图
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
二、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初级溶酶体与不同的作用底物结合后形成
第十章 溶 酶 体 (lysosome)
溶酶体是一种外有单位膜、内含有多 种酸性水解酶,能水解多种内源性和外源 性大分子物质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内的 “消化器”。
溶酶体的发现
• 1949年De Duve 将大 鼠肝匀浆分级分离各 种细胞器时,发现含 有酸性磷酸酶活性的 颗粒。 • 1955年,电镜下观察 到这种颗粒表面包围 着一层膜,从而确认 是一种新细胞器,定 名为溶酶体。
含 铁 小 体
• 外被以单位膜,
内含电子密度高
的含铁颗粒
• 存在于正常的单 核吞噬细胞
髓 样 结 构
• 溶酶体内成层的膜
性结构
• 存在于正常细胞和
病变的肿瘤细胞
初级溶酶体
底物
次级溶酶体
自噬性溶酶体
消化底物是细胞内源性物质
异噬性溶酶体
消化底物是细胞外源性物质
残余小体
吞噬溶酶体
吞噬泡融合
多泡小体
胞饮泡融合
大纲
四、协助受精
• 顶体(acrosome) 由精母细胞内的高尔基复合体演变而来的, 是一个大的特化的溶酶体。 • 顶体反应
在受精过程中,顶体膜与精子质膜融合穿 孔,释放到细胞外的顶体酶协助精子穿透卵的外 层入卵,完成受精。
精子
卵子
返回
精 子 顶 体 反 应
第四节 溶酶体与人类疾病
各类贮积症:由于溶酶体的酶发生变异,功能丧失,导 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常 见的贮积症主要有以下几类: 台-萨氏综合征(Tay-Sachs diesease):也叫黑蒙性 家族痴呆症,溶酶体缺少氨基已糖酯酶A,导致神经节 甘脂GM2积累,影响细胞功能,造成精神痴呆,2-6岁 死亡。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失明、病呆和瘫痪,该病主 要出现在犹太人群中。
电镜下初级溶酶体和次级溶酶体
根据底物来源和消化程度不同,次级溶酶 体可分为: 异噬性溶酶体(heterophagolysosome) 自噬性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 残余小体(residual body)
1、异噬性溶酶体
(heterophagolysosome)
作用底物是外源性的,如:细菌、红细 胞、血红蛋白、铁蛋白、酶、糖原颗粒,
溶 酶 体 的 分 布
第一节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形态结构特点:
• 异质性细胞器(在不同细
胞甚至同种细胞中,形
态大小差异较大)
• 多呈球形
• 直径一般在0.2-0.8m,
最小为0.05m,最大的
可达数m 。
大鼠肝细胞溶酶体
异质性细胞器(形态,内含物质上的差异)
溶酶体的类型
根据内含物不同及所处功能阶段不同,分为: • 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 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常见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细胞、白细
胞、肝细胞、肾细胞
分为:
吞噬性溶酶体(phagolysosome) 多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dy)
2、自噬性溶酶体
作用底物是内源性的:
发生条件:①细胞内结
构衰老、变性;②机体
发生饥饿;③细胞本身 发生病变
自噬性溶酶体和异噬性溶酶体
3、残余小体
生活垃圾累积?
台-萨氏病 神经节苷脂累积导致 疾病
细胞内垃圾?
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 菌,通过受体介导的内 吞作用侵入细胞的病 毒,则利用酸性环境脱 掉衣壳. 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等 可抵御溶酶体酶的水 解。
三、参与器官、组织形成与更新
自溶作用:溶酶体膜破裂,水解酶释放到细胞质
中,引起细胞自身的溶解,整个细胞被释放的酶 所消化。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细胞、组织大面积的死亡。 骨骼发生过程中骨组织的更新 蝌蚪变态时的尾部吸收
内源性和外源性结 构、物质被降解为可 溶性小分子,可溶性 的小分子释放到细胞 质内被重新利用,以 补充细胞内所需营养。
LDL 在 溶 酶 体 中 形 成 胆 固 醇
二、免疫与防御
对外源性、内源性有害因子或衰老结构进行 降解和消化以保护细胞。
自身保护: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 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一、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 高尔基复合体分选产
生的运输小泡和前溶
酶体融合形成 • 内含各种酸性水解酶, 未与底物结合
• 均质球形
初级溶酶体的发生
溶酶体酶的分选 含溶酶体酶的无被小泡形成 溶酶体形成
初级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图
溶酶体酶的分选
信号斑(Signal patch): 溶酶体水解酶表面特定 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区域, 一级结构中相距较远, 三级结构中相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