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_张小虎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的评价及预测
用一个数值化指标加以集 中, 表示整个评价对象 的优劣。 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对技术 、 策略或方案 ,
大, 大面积开荒 、 垦建脱节 、 重用轻养 、 超载过牧 、 环 境 污染 等均 导 致 了生 态 环境 的恶 化 。因此 , 对
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优选 , 是目 前最为常用 的计
算方法之一 , 表达式为 :
XI NJ I ANG ST AT E F ARMS ECONOM y
冈
土 地 问 题
新 I l l农 垦 经 矫
2 0 1 3 , 1
松嫩平原位 于黑龙江省西南部 和吉林 省西
式中: S 代表面积; n 代表生态安全等级数 ; i , j
分别代表研究初期与研究末期的生态安全等级 。 2 . 综合指数评价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综合考虑各个 因子对 总体 对象的影响程度 ,把各个指标 的优劣综合起来 ,
S e c u r i t y , L U E S ) 是 一个较新 的概念 , 是 生 态 安 全
安全水平较低 整体有好转 的趋势 、 济宁市土地利
用 生态 安全状况 不甚 乐观 ; 王庆 日、 张虹波等拓 展 可 拓理 论 构 建 了土 地 资 源 生 态 安 全 的物 元 判 别 模型 , 并 以西藏 、 宁夏南部彭 阳县为例进行说 明; 鲍艳 、 罗贞礼 等则是对影响生态安全 的主要 指标进行 聚类分析得到阜新市 、 湖南省各分 区的
较低风险区转化 , 生态环境压力有所缓解。而在 2 0 0 0 — 2 0 1 0 年 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均减少
明显 , 向中、 高风险转化趋势明显 。 ( 3 ) 2 0 2 0 ~ 2 0 5 0 年预测结果表 明, 中度风险等级、 较 高风险等 级、 高风险等级均表现 出逐步递增趋势 , 松嫩平原 生态安全恶化趋势明显 。 [ 关键词]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 综合指数评价 时空变化 马尔可夫预测 松嫩平原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作者:张清军鲁俊娜程从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06期摘要: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内容。
首先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基本目标,然后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原理,接着以石家庄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石家庄市划分为土地生态安全低风险区、土地生态安全中风险区和土地生态安全高风险区3种类型,最后提出确保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现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中图分类号:S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6-1122-06EvaluationonEcologicalSecurityofRegionalLandResources——Take the case of Shijiazhuang CityZHANGQing-juna,LUJun-nab,CHENGCong-miana(a. School ofPublicAdministration;b.Library,ShijiazhuangUniversityofEconomics,Shijiazhuang050031,China)Abstract:Ecologicalsecurityis the coreoftheresearchonsustainableutilizationoflandresources.Theconceptandbasicobjectiveofecologicalsecurityofregionallandresourcewasdescribedatfirst;and then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onecologicalsecurityofregionallandresourceswasexplored. Anempiricalanalysis taking Shijiazhuangcity as an example wasmade. Base on the situt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land resource in this city was dividied into 3 types,low-resk region,mid-rist region and high-risk region. Further more som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onensuringtheecologicalsecurityoflandresourcesinShijiazhuangcitywereproposed.TheresultsofthisresearchobjectivelyreflectdthepresentsituationaboutecologicalsecurityoflandresourcesinShijiazhuangcity,whichhadanimportantsignificancetothepromotationofthesustainabl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of the region.Keywords:landresources;ecologicalsecurityevaluation;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method;clusteranalysismethod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第 1 期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7 9
3 0 k 总 面积 为 8 1 2 m, . 5万 k 松 嫩 平原 处 于 大 m. 兴 安岭 山脉 和小 兴安 岭 山脉之 间 , 由松 花江 和 是
矩 阵计 算 被 比较 元 素 单 层 次 权 重 一计 算 各 层 次
象 的科 学 . 2 2 3 模糊 评 价法 ..
降水 量 30~ 7 m。其土 壤 类 型有 暗棕 壤 、 7 6 0m 白 浆 土、 土 、 钙土 、 甸土 、 黑 黑 草 沼泽 土 、 土 、 碱 风砂 土 、 稻 土 等 , 中 以 黑 土 、 钙 土 和 草 甸 土 为 水 其 黑 主, 这三类 土 壤 约 占松 嫩 平 原 区 面 积 的 9 % 以 0 上. 盛产 大豆 、 小麦 、 米 、 玉 甜菜 、 亚麻 、 马铃 薯 等 ,
缺 乏 区 占评 价 区总 面积 分 别 为 1 . % 、3 8 、 9 I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Mg、 a、 S
肥力 因素
有 益 元 素 土 壤 重 金 属 元 素 环 境 因 素 健 康 元 素
p H
F Mn Z C B Mo C1 e n u
S 、 。 Ni N a iC 、 、
2 2 评 价方 法 .
2 2 1 层 次分 析法 .. 层 次分析 法 ( HP 是将 系 统 因 素按 支 配 关 A ) 系分 组 以形成 有 序 的递 阶层 次结 构 , 通过 两两 比 较判 断 的方式 确 定 每 一层 次 巾 l 素 的 相 对 重 要 大 】 性, 然后 在递 阶层 次结 构 内进 行合 成 以得 到 决 策
隶属 度. 当 在 中变 动 时 , ) 是 一 个 函 A( 就 数 , 为 A的隶属 函数 . 属度 A( 越 接近 于 1 称 隶 ) ,
黑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92-96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h l j n y k x .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2767.2023.12.0092匡恩俊,张久明,姬景江,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2):92-96.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匡恩俊1,张久明1,姬景红1,王庆毅2,袁佳慧1,朱莹雪1,郝小雨1,孙 磊1(1.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农业农村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6;2.北方分公司嫩江中储粮科技园区,黑龙江嫩江150056)摘要:黑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 稳压器 和 压舱石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㊂为科学保护黑土地㊁提升黑土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明确黑土资源利用特征,分析了东北黑土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的质量退化现状,从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㊁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3个方面梳理了黑土保护的政策方案和保护条例,从强化政府统筹和管理职能,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建议㊂关键词:黑土;保护利用;土壤质量;土壤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收稿日期:2023-08-10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 项目(C X 23G G 08,HN K 2019C X 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 F D 1500202,2021Y F D 1500204);农业农村部资助项目 国家大豆产业体系 (C A R S -0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21J C Q N 004);黑龙江省省属科研院所科研业务费项目(C Z K Y F 2023-1-B 006)㊂第一作者:匡恩俊(1982-),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土壤改良与培肥研究㊂E -m a i l :k u a n g e n j u n 2002@163.c o m ㊂通信作者:张久明(1980-),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土壤肥力方面的研究㊂E -m a i l :z jm _8049@163.c o m ㊂ 黑土是有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质层的土壤,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土壤肥力,适合农作物生长[1-4]㊂东北黑土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分明,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适宜农耕,机械化程度较高[5-6],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是最大的商品粮供给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粮食总产的1/4㊁输出商品粮的1/3都源于此地[7-9]㊂黑土区的优势作物主要有玉米㊁水稻㊁大豆,其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1%㊁19%和56%[10],被誉为我国粮食生产的 稳压器 和 压舱石 ,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11-13]㊂由于近年来不合理的耕作措施㊁过量施肥及用养不协调,东北黑土质量呈现退化趋势,低产㊁障碍现象日渐严重,主要表现为黑土层变薄㊁耕作层变浅㊁土壤板结㊁土壤养分失衡㊁土壤酸化等问题[14-15]㊂东北黑土的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开展黑土保护与利用尤为重要[16-17]㊂前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黑土地利用及保护措施㊂汪景宽等[6]指出,东北黑土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㊁中低产田占比较高㊁农田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了黑土产能的提升和黑土资源的合理利用㊂徐英德等[15]按照东北黑土区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特征,将东北黑土地分为6个基本类型区,分析其气候类型㊁地理分布㊁土壤性质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应提出适用的保护利用模式㊂韩晓增等[7]分析了黑土地开垦前后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㊁坡耕地水土流失情况和土壤环境状况,从政府引导㊁科技支撑㊁强化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建议㊂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新时代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剖析黑土利用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黑土保护实施举措,并提出了东北黑土保护利用的相关建议,以期为科学地保护黑土地㊁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㊂1 黑土资源利用现状1.1 黑土农作物类型丰富黑土地物产丰富㊁农作物类型多样:粮食作物包括玉米㊁水稻㊁小麦㊁豆类(大豆㊁绿豆㊁红小豆)㊁谷子㊁高粱㊁薯类(马铃薯㊁红薯)等;经济作物包括油料(油菜㊁葵花㊁白瓜籽)㊁甜菜㊁亚麻㊁药材(人参㊁甘草㊁枸杞㊁龙胆草㊁月苋草㊁万寿菊㊁甜叶菊等)㊁烟叶和饲料等;蔬菜包括白菜㊁黄瓜㊁萝卜㊁辣椒㊁大葱㊁番茄㊁娃娃菜㊁结球甘蓝㊁麻椒㊁茄子㊁油豆角和食用菌(黑木耳㊁滑菇㊁平菇㊁香菇)等;瓜果类包括苹果㊁犁㊁葡萄㊁西瓜㊁甜瓜㊁李子㊁沙果㊁杏和菇娘等㊂1.2 黑土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较高以黑龙江省为例,1990-201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 阶梯状 上升趋势(图1a),其中1990-2004年稳中有升,2004年开始迅速增加,2005年较上一年提高17.4%;2005-2008年缓慢上升,之后又迅速上升,2009年较2005年提2912期 匡恩俊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高22.5%,从2009年开始趋于稳定㊂30年来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增长较快,2019年达到1477.0万h m 2,较1990年提高72.6%,年均增加21.4万h m 2㊂从不同作物来看,1990-2019年粮食作物(玉米㊁水稻㊁小麦㊁豆类㊁谷子㊁高粱㊁薯类)播种面积增长较快,其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基本一致㊂经济作物(油料㊁甜菜㊁麻类㊁药材㊁烟叶㊁饲料)和蔬菜瓜果类作物播种面积表现为 抛物线 变化趋势㊂从农作物占比来看(图1b ),粮食作物产量最高,占85.7%~97.0%,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占比较低㊂黑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受国家相关政策调控㊁农产品市场价格浮动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㊂除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外,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变化趋势与总播种面积变化总体一致,3大类作物产量变化趋势与对应播种面积变化基本一致㊂2019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为8357.0万t ,较1990年提高130.4%,年均增加163.0万t,其中粮食作物增长较快,较1990年提高227.1%,年均增加180.0万t;经济作物产量下降趋势明显,较1990年下降90.2%,年均下降22.0万t;蔬菜瓜果类作物略有回升,较1990年增加23.0%,年均增加5.0万t㊂黑龙江省农作物产量变化受气候条件㊁种植面积㊁作物单产㊁田间管理(品种㊁施肥㊁植保㊁栽培)等因素影响㊂图1 1990-2019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2 黑土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黑土变瘦黑土开垦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8%~10%,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每10年下降0.6~1.4g ㊃k g-1[14]㊂有机质含量降低直接导致黑土肥力变差,农业生产中为维持作物高产对肥料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化肥越施越多,地越 喂 越 瘦[18]㊂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1980年)相比,2011年东北典型黑土区海伦㊁双城㊁公主岭3个县(市)30年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下降了0.68,0.18和1.05k g㊃m -2,土壤碳储量分别下降了2.3ˑ109,5.0ˑ108和1.8ˑ109k g [19]㊂王世豪等[20]比较1980年代(1980s)‘中国土种志“和2010年代(2010s)‘中国土系志“土壤样点的土壤剖面属性变化,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31.0%,其中棕壤㊁暗棕壤和黑钙土降幅分别为35.4%㊁33.8%和26.0%㊂土壤中损失的碳经过微生物分解,以C O 2的形式从土壤中释放到大气中,大气中C O 2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影响气候变化,使土壤从 碳汇 转为 碳源 ㊂2.2 黑土变薄黑土流失的途径主要有水蚀㊁冻融交替㊁风蚀㊂第一,黑土区典型地形特征为地势平坦的波状平原和低丘台地,气候雨热同期,夏秋季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降雨量大易产生地表径流,冲刷地表导致黑土流失;第二,春季表层土壤先解冻变疏松,有坡的耕地土壤容易被融雪后径流冲刷携出;第三,黑土区每年4月-5月正值干旱大风,此时黑土由于质地松散且地表没有作物覆盖,易产生风蚀导致黑土流失㊂可见,自然因素和人为高强度利用的双重作用导致黑土层变薄㊂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土壤耕层厚度10.0~25.0c m ,耕层平均厚度18.7c m ;黑龙江农垦地区土壤耕层厚度14.0~42.0c m ,耕层平均厚度25.2c m ;吉林省3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19.5c m ,辽宁省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25.4c m ,内蒙古东四盟土壤耕层厚度平均为22.0c m [14],黑土层厚度以年均降低0.1~0.5c m 的速度越来越薄 [18]㊂据测算,黑土地区现有的部分耕地再经过40~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消失[6]㊂2.3 黑土变硬不合理的机械化耕作造成地表压实,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现象㊁田间作业时机械行进阻力增加㊁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变差㊂调查显示,大部分黑土区机械翻耕深度低于20c m ,且受农用机械长期作业碾压㊁径流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因素共同作用,耕地犁底层上移加厚,土壤容重增加导致土壤硬化㊁板结[18]㊂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目前黑土区耕层容重由1.08~1.15g ㊃c m -3增加到1.21~1.27g ㊃c m -3[21]㊂研究表明,开垦20,40和80年的黑土表层土壤容重分别增加7.6%㊁34.2%和59.5%,总孔隙度分别下降1.9%㊁13.2%和22.7%,田间持水量分别下降10.7%㊁27.4%和53.9%,上述3项土壤物理性质与开垦年限密切相关[18]㊂韩晓增等[22]也发现,开垦40年后的黑土土壤容重由0.79g ㊃c m -3上升到1.06g ㊃c m -3,总孔隙度由69.7%下降到58.9%,开垦100年后土壤孔隙度下降到51.3%,土壤田间持水量由57.7%下降到41.9%㊂2.4 黑土微生物多样性变差长期种植结构单一和作物连作导致黑土地土壤养分失衡㊁板结㊁病虫害危害程度加剧,土壤微生物区系紊乱,代谢功能变弱,土体原始生境遭到破坏,导致土传病害时有发生[23]㊂以大豆为例,重迎茬的种植方式导致大豆根系分泌物㊁根茬脱落物和腐解物㊁根际微生物产生改变,导致根际环境恶化,有害微生物比例上升,根部病虫害严重,植株生理代谢失调,致使大豆生育不良而减产和品质变劣[14]㊂2.5 土壤酸化日趋严重施氮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㊂施入土壤中的氮肥水解为N H +4,之后N H +4转化为N O -3,产生的H +与土壤盐基离子交换,尤其是C a2+不断淋失后导致土壤酸化[24]㊂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30多年来,黑龙江省㊁辽宁省土壤p H 平均降幅超过了0.5个单位,吉林省土壤p H 降幅为0.2~0.5[25]㊂统计显示,黑土区土壤p H 在5.5~6.5的耕地占46.89%,其中黑龙江省占本区域耕地面积54.90%,农垦总局占75.42%,都存在明显的酸化趋势;不同土壤类型也存在一定程度酸化现象,黑土p H 均为5.98,暗棕壤p H 为5.91,棕壤p H 为6.26,草甸土p H 为6.7,白浆土p H 为5.84,水稻土p H 为6.32[6]㊂黑土酸化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草甸黑土和白浆化黑土地带,同时由于较强的土壤酸性活化了土壤重金属(P b ㊁C r ㊁C d)元素,导致其毒性也会相应增加[23]㊂基于2005-2013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吉林省各种土壤类型的p H 相比第二次土壤普查出现了土壤酸化趋势,黑土下降约0.5个单位,酸化程度较大的草甸土和水稻土分别下降了1.4和1.6个单位,白浆土下降0.1个单位[26]㊂3 黑土保护的相关举措党中央㊁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㊂习近平总书记就黑土保护工作多次做出了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这些批示精神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绿色生产㊁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27]㊂黑土地保护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科学规划黑土地保护利用㊂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相继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吉林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辽宁省2023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黑土地保护的指导办法㊁技术模式和保障措施㊂第二,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㊂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 以来东北四省(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99.00万h m2,其中典型黑土区达到582.33万h m 2,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推动耕地质量进一步提升,夯实粮食安全基础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将黑土地保护放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章节中,凸显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㊂第三,稳步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㊂国家相关部委会同东北四省(区)人民政府,积极探索推进黑土地保护立法工作㊂2022年8月,我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㊂2018年,率先颁布实施了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㊂黑龙江㊁吉林㊁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陆续出台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4912期 匡恩俊等:黑土地利用现状㊁存在问题及保护策略例“‘辽宁省耕地质量保护办法“‘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养条例“,以立法形式明确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㊂第四,科技创新支撑黑土地保护㊂东北四省(区)积极探索工程与生物㊁农机与农艺㊁种养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形成了 梨树模式 龙江模式中南模式 三江模式 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㊂4 黑土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4.1 强化政府统筹管理职能4.1.1 强化统筹职能 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强化领导㊁组织㊁协调和监督管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制定有针对性的黑土地保护政策㊂建议设置省级黑土地保护办公室,抽调农业㊁国土资源㊁环境保护㊁水利㊁发展改革㊁人社㊁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联合办公,进一步设置市㊁县级黑土保护利用办公室,实现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㊂4.1.2 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的生态区和耕作制度,制定针对性强㊁轻简化㊁能落地的黑土保护利用政策;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 四位一体 运行机制,激发黑土保护内生动力㊂4.1.3 建立黑土地保护问责机制 参照‘黑土地保护法“和省级黑土保护条例,对于在黑土保护利用工作中不作为㊁慢作为㊁乱作为的组织和个人,有责必问㊁问责必严㊂4.2 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4.2.1 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和政策支持 设置稳定的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对于黑土地保护利用完成效果好的主体或个人,给予优先补贴和奖励,例如测土配方施肥㊁化肥减施㊁肥料增效㊁秸秆还田㊁有机替代㊁科学轮作㊁机械施肥等㊂在国家㊁地方科研项目方面,设立黑土保护利用国家级重大专项㊁地方黑土保护利用重点专项㊁揭榜挂帅项目㊁青年科学家项目㊁长期试验监测项目等,建立长期有效的经费支持和管理制度㊂对于黑土保护利用中有重大资金投入的项目,如高标准农田建设㊁农田水利建设修缮㊁高效绿色智能农业设备采购等,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贴㊂4.2.2 多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 对市场资本参与的保护黑土工作,从政策㊁税收㊁环保等方面多元化支持,发挥市场的灵活作用㊂对于黑土保护利用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或个人,加强补贴和奖励,发挥激励作用㊂引入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㊁兴修水利设施㊁秸秆综合利用㊁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出台多元化优惠政策奖励实施主体,从申请贷款㊁申请项目㊁减免税收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支持㊂4.3 强化科技支撑4.3.1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 从机制上明确黑土地退化与黑土培育的驱动作用,破解 利用 与 保护 的难题㊂科研机构加强研发,深入分析黑土质量退化㊁养分失衡㊁低产障碍㊁活性降低等问题,破解黑土地 变薄㊁变瘦㊁变硬 的内在机制,开展黑土培育㊁化肥减施增效㊁秸秆肥料化利用㊁有机替代技术及配套机械研发㊁用养结合循环农业等技术攻关,持续提升黑土耕地地力㊂4.3.2 推进集成创新 结合优良品种㊁绿色化肥农药㊁高效栽培模式等开展智慧农作模式攻关,创新集成一批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㊂选取一批基地完善㊁设备优良㊁人员齐整㊁管理到位的典型农场㊁合作社或者种植大户,进行黑土保护利用模式组装,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㊂4.3.3 加强黑土保护平台建设 积极组建国家和区域 黑土保护重点实验室 黑土保护利用创新团队 ,打造黑土保护利用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平台,积极发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研究院 的纽带作用,加强与世界黑土国家的人才和项目合作交流,多方面促进世界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㊂4.4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宣传标语㊁微信㊁悬挂条幅㊁发放宣传单㊁专家授课㊁举办培训班和现场会㊁设立黑土保护示范区和典型示范户等手段,扩大宣传覆盖范围,结合入户咨询解答,围绕禁止乱占耕地㊁杜绝黑土地破坏违法行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等方面普及黑土地保护知识㊂通过每年12月5日的 世界土壤日 以及地方宣传活动如 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 等,引导群众积极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导可持续保护和利用黑土资源㊂积极打造黑土地保护先进集体,培养和表彰先进个人,提升基层群众保护黑土地的热情,营造保护好㊁利用好黑土地的浓厚社会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黑土地保护的意识,保护 耕地中的大熊猫㊂参考文献:[1] 李保国,刘忠,黄峰,等.巩固黑土地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84-1193.[2] 葛全胜,王介勇,朱会义.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㊁主要路径及政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75-1183.59黑 龙 江 农 业 科 学12期[3] 魏丹,蔡姗姗,王伟,等.黑土肥力与大豆产量及品质的通径分析[J ].大豆科学,2021,40(1):89-97.[4] 郝小雨.黑土区秸秆还田的改土培肥及增产效应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12):83-88.[5] 魏丹,李世润,辛洪生,等.南美黑土保护措施解析与中国黑土可持续利用路径[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5):1-5.[6] 汪景宽,徐香茹,裴久渤,等.东北黑土地区耕地质量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土壤通报,2021,52(3):695-701.[7] 韩晓增,邹文秀.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2):206-212.[8] 韩晓增,邹文秀.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研究足迹与科技研发展望[J ].土壤学报,2021,58(6):1341-1358.[9] 张兴义,刘晓冰.中国黑土研究的热点问题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4):340-344.[10] 中国科学院.东北黑土地白皮书发布会:东北地区黑土地白皮书(2020)[M ].北京:中国科学院,2021.[11] 姜明,文亚,孙命,等.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科技战略思考与实施路径:中国科学院 黑土粮仓 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46-1154.[12] 隋鹏祥,罗洋,郑洪兵,等.长期耕作对农田黑土团聚体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7):1853-1861.[13] 刘洪彬,高嘉鞠,吴梦瑶,等.东北三省黑土区耕地数量时空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2,53(4):444-453.[14] 魏丹,匡恩俊,迟凤琴,等.东北黑土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58-161.[15] 徐英德,裴久渤,李双异,等.东北黑土地不同类型区主要特征及保护利用对策[J ].土壤通报,2023,54(2):495-504.[16] 黑龙江省政府参事室黑土保护利用课题组.加强黑土保护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 ].奋斗,2023(2):58-61.[17] 杜国明,马辰.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对策研究[J ].奋斗,2021(16):23-24.[18] 马常宝,王慧颖.国内外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与方向研究[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11):7-11.[19] 杲广文,汪景宽,李双异,等.30年来东北主要黑土区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动态变化研究[J ].土壤通报,2015,46(4):774-780.[20] 王世豪,徐新良,黄麟,等.1980s -2010s 东北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23,34(4):865-875.[21] 张志华,刘亚军.梨树县保护黑土地的做法与建议[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2):383.[22] 韩晓增,邹文秀,王凤仙,等.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2996-3002.[23] 梁爱珍,李禄军,祝惠.科技创新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齐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用好养好黑土地的对策建议[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5):557-564.[24] 王继红,王洋,于洪波.吉林玉米带黑土酸化与有机质稳定性关系[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6):657-664.[25] 杨帆,贾伟,杨宁,等.近30年我国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的p H 变化特征[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29(7):1213-1227.[26] 王寅,张馨月,高强,等.吉林省农田耕层土壤p H 的时空变化特征[J ].土壤通报,2017,48(2):387-391.[27] 王志刚.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保护利用黑土地中的关键支撑作用[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27-1132.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E x i s t i n g Pr o b l e m s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 S t r a t e gi e s o fB l a c kL 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K U A N GE n j u n 1,Z H A N GJ i u m i n g 1,J IJ i n g h o n g 1,W A N G Q i n g y i 2,Y U A NJ i a h u i 1,Z H U Y i n g x u e 1,H A OX i a o yu 1,S U NL e i 1(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B l a c kS o i lC o n s e r v a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L a b o r a t o r y o fB l a c kS o i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M i n i s t r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R u r a lA r e a s ,H a r b i n150086,C h i n a ;2.N e n j i a n g No r t hB r a n c h ,C h i n a G r a i nR e s e r v e s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P a r k ,N e n j i a n g 15005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l a c ks o i l i st h e"pr e s s u r i z e r "a n d"b a l l a s ts t o n e "o f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i n C h i n a ,w h i c h p r o v i d e s i m p o r t a n t s u p p o r t f o r e n s u r i n g n a t i o n a l f o o d s e c u r i t y .I no r d e r t o s c i e n t i f i c a l l yp r o t e c t b l a c k s o i l ,i m p r o v e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b l a c ks o i l a r a b l e l a n d ,a n d p r o m o t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do n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b l a c ks o i l ,c l a r i f i e d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l a c ks o i l r e s o u r c e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a l yz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d e g r a d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t h i n n i n g ,t h i n n i n g a n d h a r d e n i n g of b l a c k s o i l i n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 ,a n d s o r t e d o u t t h e p o l i c yp l a n s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r eg u l a t i o n so fb l a c k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f r o mth r e ea s p e c t s ,s ci e n t i f i c p l a n n i n g o f b l a c k 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b l a c k 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j e c t ,a n d s t e a d yp r o m o t i o no f b l a ck s o il p r o t e c t i o n l e g i s l a t i o n .S u g g e s t i o n s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h e g o v e r n m e n t 's o v e r a l l p l a n n i n g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f u n c t i o n s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f i n a n c i a l a n d p o l i c y s u p p o r t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u p p o r t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p u b l i c i t y an d g u i d a n c e .K e yw o r d s :b l a c ks o i l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 ;s o i l q u a l i t y ;s o i ld e g r a d a t i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a gr i c u l t u r e 69。
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回顾与思考
第31卷 第6期V o l .31 No .6草 地 学 报A C T A A G R E S T I A S I N I C A2023年 6月J u n . 2023d o i :10.11733/j.i s s n .1007-0435.2023.06.001引用格式:赵 欢,王 林,田海静,等.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回顾与思考[J ].草地学报,2023,31(6):1599-1608Z HA O H u a n ,WA N GL i n ,T I A N H a i -j i n g ,e t a l .R e v i e w i n g a n dP o n d e r i n g o n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G r a s s l a n dN a t u r a l P a r ku n d e r t h eN a t u r a lA r e a sP r o t e c t i o nS y s t e mi n t h eN e wE r a [J ].A c t aA g r e s t i aS i n i c a ,2023,31(6):1599-1608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回顾与思考赵 欢,王 林*,田海静,石俊华,韩立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北京100714)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㊂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是对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完善㊂本文全面梳理总结了新时代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概况,对草原自然公园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并就生态保护㊁规划编制㊁特色挖掘㊁成果共享等四方面内容提出了宏观发展策略以及细化建议措施,以期为了解和推动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㊂关键词: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地;保护修复;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S 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23)06-1599-10R e v i e w i n g a n dP o n d e r i n g o n t h eD e v e l o pm e n t o fG r a s s l a n dN a t u r a l P a r k u n d e r t h eN a t u r a lA r e a sP r o t e c t i o nS ys t e mi n t h eN e wE r a Z H A O H u a n ,WA N GL i n *,T I A N H a i -j i n g ,S H I J u n -h u a ,H A N L i -l i a n g(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I n v e n t o r y a n dP l a n n i n g ,N a t i o n a l F o r e s t r y a n dG r a s s l a n d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f P .R.C .,B e i j i n g 10071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r t y a n d t h e s t a t e p a y a g r e a t a t t e n t i o n t o t h eE c o l o gi c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t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o f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i v i l i z a 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t h en e we r a t oa c c e l e r a t e 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s y s t e m w i t hn a t i o n a l p a r k s a s i t sm a j o r c o m p o s e d p a r t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g r a s s l a n dn a t u r a l p a r k s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s u p p l e m e n t t o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s ys t e m i n t h e n e we r a .T h i s p a pe r r e v i e w e d ,s o r t e d o u t a n d s u m m a r i z e d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e s of C h i n a 's 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s y s t e m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 p r o c e s s e s o fg r a s s l a n dn a t u r a l pa r k s i n t h e n e we r a .T h e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g r a s s l a n d n a t u r a l p a r k sw e r e c a r e f u l l y c o n s i d e r e d ,a n d t h em a c r o d e v e l o pm e n t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d e t a i l e ds u g g e s t i o n so n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p l a n n i n g ,f e a t u r e m i n i n g 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s h a r i n gw e r e p r o p o s e d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 s u p p o r t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g r a s s l a n dn a t u r a l p a r k s a n d t h e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g r a s s l a n d c a u s e i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G r a s s l a n dn a t u r a l p a r k ;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P r o t e c t i o na n d r e s t o r a t i o n ;E c o t o u r i s m 收稿日期:2022-11-11;修回日期:2023-03-03作者简介:赵欢(199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草原调查监测评价㊁规划设计㊁标准制定㊁草地生态等方面研究,E -m a i l :z h a o h u a n 333@163.c o m ;*通信作者A u t h o r f o r 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 ,E -m a i l :w a n gl i n 0509@126.c o m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㊁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㊁开创性㊁长远性卓有成效的工作,全方位㊁全地域㊁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㊂在自然保护地领域,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加快推动构建新时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切实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㊂十年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也发生了转折性㊁全局性㊁历史性变化,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提升,生态安全保障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草 地 学 报第31卷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㊂草原是地球的 皮肤 ,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㊁民族团结㊁边疆稳定以及促进农牧民增收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具有基础性㊁战略性作用㊂为更好推动草原保护修复事业发展,202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1],明确了新时代我国草原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提出要整合优化建立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完善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实行整体保护㊁差别化管理[1-2]㊂草原自然公园是草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一环,加快推动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是对新时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将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草原力量㊂本文对新时代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过程以及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㊁梳理和总结,对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草原自然公园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建议,以期为了解和推动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㊂1 新时代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历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自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服务人民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宝贵绿色财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㊁自然遗产保存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㊁国家生态安全维护和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1.1 历史沿革1956年,我国建立了首个自然保护地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㊂1982年,国务院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正式确立了风景名胜区制度㊂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经过近七十年的努力,形成了类型丰富㊁数量众多㊁功能健全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主要包括草原公园㊁自然保护区㊁自然与文化遗产㊁风景名胜区㊁森林公园㊁湿地公园㊁沙漠公园㊁地质公园㊁水利风景区㊁海洋公园等类型[3]㊂这些自然保护地的建立,确保了重要自然遗迹㊁自然景观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系统全面保护,大力提升了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生态支撑[4-5]㊂图1 新时代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F i g .1 I m p o r t a n t t i m e s l i c e s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e dA r e a s s ys t e mi n t h eN e wE r a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点改革任务㊂标志着我国进入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从过去以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向着现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转变㊂2015年9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正式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㊂要求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文化自然遗产㊁自然保护区㊁森林公园㊁地质公园㊁风景名胜区等的体制,注重对重要生态系统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6-7]㊂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健全严格保护管理制度,厘清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快构建统一规范高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推动建立分类科学㊁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发展的新机制新范式[7]㊂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8]㊂2018年3月,中共中央正式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并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各类006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6期赵欢等: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回顾与思考自然保护地,为建立新时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9]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确立国家公园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㊁系统性㊁原真性及其内在规律,根据管理目标与管理效能,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将自然保护地按其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㊁自然保护区㊁自然公园3类㊂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㊁自然保护区为基础㊁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4]㊂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㊁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强调要落实党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建立新时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决策部署,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和修复,加强国家级自然公园保护㊂ 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 是总体规划中九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中唯一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保护修复工程[10]㊂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我国正式设立东北虎豹㊁大熊猫㊁海南热带雨林㊁武夷山㊁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㊂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将为全面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㊂经过近七十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现已建立起数量可观㊁类型多样㊁功能丰富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逾1.2万个,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陆域面积的20%㊁领海面积的5%[3,11-12]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㊁保育自然资源㊁守护自然生态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稳定健康㊁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3-5,13],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生态根基㊂1.2自然保护地类型我国依据管理目标与效能,结合中国国情并充分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㊁整体性㊁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将自然保护地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高低依次分为国家公园㊁自然保护区㊁自然公园3类㊂1.2.1国家公园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㊁自然遗产最精华㊁自然景观最独特的部分,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要求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特定陆域或海域,其保护范围大,保护级别高,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国家象征和全球价值,国民认同度高[4]㊂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国家公园监测规范“‘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㊁国家标准㊁行业规范的相继出台,再到2021年习近平主席宣布首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短短十年间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3,10,14-15]㊂1.2.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以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恢复并维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及其种群数量稳定为主要目标,保护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㊁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的较大面积区域[4]㊂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由此开创㊂此后,浙江天目山㊁海南尖峰岭㊁云南西双版纳㊁广西花坪㊁福建莘口㊁黑龙江丰林㊁吉林长白山等地陆续建立自然保护区,各地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抢救性划建了一批森林㊁草原㊁湿地㊁荒漠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的自然保护区,逐步实现从无到有㊁数量由少到多㊁面积由小到大㊁类型由单一到多样,基本形成了数量比较可观㊁类型比较丰富㊁布局比较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为我国自然环境的保护㊁自然资源的保育㊁自然生态的守护做出了突出贡献[16-17]㊂1.2.3自然公园自然公园是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中除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外,另一类极其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18]㊂自然公园是指以确保森林㊁草原㊁湿地㊁生物㊁海洋㊁水域㊁冰川等珍贵自然资源及其所承载的地质地貌㊁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为目的,重点保护重要典型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㊁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具有生态㊁观赏㊁科学和文化价值,并可以可持续利用的特定区域[4]㊂自然公园以自然保育为主要目的,主要保存自然本底㊁改善生态状况㊁保护自然景观㊁维护生物多106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草 地 学 报第31卷样性㊁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同时兼顾科学研究㊁科普宣教㊁休闲游憩㊁自然教育㊁文化体验和社区发展等功能㊂自然公园可通过开展资源整合㊁景观改善㊁生态修复㊁种群调控㊁栖息地恢复等近自然保护修复模式和低强度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对主要保护对象的有效保护,通过在合理区域㊁合适时间进行与保护管理目标一致的自然教育㊁生态康养㊁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利用方式,实现 在利用中保护 自然资源,达成自然保护地 保护自然㊁服务人民㊁永续发展 的目标,成为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15,18-19]㊂自然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㊁草原公园㊁草原风景区(公园)㊁森林公园㊁湿地公园㊁沙漠公园㊁地质公园㊁自然保护小区㊁水利风景区㊁海洋公园㊁海洋特别保护区㊁冰川公园等各类特色专业自然公园㊂1.3 草原自然保护地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20-21],分布广泛㊁类型多样,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显示,我国现有草地面积2.65亿h m2(表1)㊂草原主要分布在偏远边疆区㊁少数民族聚居区㊁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和生态屏障区[22-23],具有 四区 叠加的特点㊂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限制,草原地区往往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草原成为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草原保护修复有关问题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24-26],国家对草原的保护修复工作愈发重视㊂1979年,国家决定开展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科学考察,10月林业部㊁农业部㊁国家科委㊁国家农委㊁国家水产总局等8个部委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㊁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管理好已建和拟建的自然保护区,我国草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开启新篇章[28-29]㊂1982年,在宁夏固原县云雾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草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 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本氏针茅,保护面积约4000h m2[29]㊂表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地类数据[27]T a b l e 1 A r e a o f t h em a i n l a n d t y pe s i n t h e t h i r d n a t i o n a l l a n d s u r v e y[27]地类L a n d t y p e 面积A r e a/ˑ108h m2林地F o r e s t l a n d 2.84草地G r a s s l a n d2.65耕地A r a b l e l a n d 1.2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L a n d f o rw a t e r a r e a 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fa c i l i t i e s 0.3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L a n d f o r t o w n s ,v i l l a ge s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m i n e s 0.35湿地W e t l a n d0.23园地G a r d e n p l o t0.20交通运输用地L a n d f o r t r a n s po r t a t i o n 0.10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纳入自然保护地的草地面积达7042.06万h m 2,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6.62%㊂全国共有各级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41个,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㊁12个省级㊁3个市级㊁22个县级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㊂涉及典型草原生态系统㊁生物多样性维持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㊁自然遗产保存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㊁荒漠化防治及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等㊂按照新时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不同自然保护地类型划分,纳入国家公园保护的草地面积达1167.09万h m 2,占受保护草地面积的16.57%;纳入自然保护区保护的草地面积达5441.03万h m2,占受保护草地面积的77.26%;纳入自然公园保护的草地面积达433.94万h m 2,占受保护草地面积的6.17%(表2)㊂按照国家和地方不同等级划分,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类型的草地面积达5629.56万h m2,占受保护草地面积的79.9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草地面积最大,占74.70%;纳入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类型的草地面积达1412.50万h m2,占受保护草地面积的20.06%,其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草地面积最大,占87.51%(表2)㊂表2 自然保护地体系下受保护草地面积T a b l e 2 A r e a o f t h e p r o t e c t e d g r a s s l a n d s i n t h e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 t e dA r e a s s ys t e m 自然保护地类型N a t u r a l pr o t e c t e d a r e a s t y pe 合计T o t a l国家级N a t i o n a l l e v e l 地方级L o c a l l e v e l草地面积G r a s s l a n da r e a /ˑ106h m2比例R a t i o /%草地面积G r a s s l a n da r e a /ˑ106h m2比例R a t i o /%草地面积G r a s s l a n d a r e a /ˑ106h m2比例R a t i o /%合计T o t a l7042.06100.005629.56100.001412.50100.00国家公园N a t i o n a l p a r k1167.0916.571167.0920.730.000.00自然保护区N a t u r a l r e s e r v e 5441.0377.264205.0074.701263.0387.51自然公园N a t u r a l pa r k 433.946.17257.474.57176.4712.49注:数据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整理N o t e :D a t a c o l l a t i o nb a s e do n t h e o u t c o m e s o f t h e t h i r dn a t i o n a l l a n d s u r v e y206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第6期赵欢等: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下草原自然公园的发展回顾与思考2草原自然公园发展概况草原自然公园是新时代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建设草原自然公园,可以有效填补我国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在自然公园类中的缺失[30],提高草原自然保护地等级,增加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地的数量,扩大受保护的草地面积,推动草原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㊂2.1草原自然公园的定义草原自然公园是指以重要草原生态系统㊁典型草原自然景观以及特色草原文化遗迹为保护对象,以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科学合理利用示范为主要目标,可以开展科普宣教㊁科研监测㊁文化体验㊁生态旅游㊁休憩娱乐㊁适度放牧等可持续利用活动,具有观赏㊁文化㊁科学和生态价值的特定区域[11,24,31]㊂2.2草原自然公园的创建2020年8月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会,会上公布了内蒙古自治区敕勒川㊁山西省沁水示范牧场等39处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我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正式拉开帷幕[32]㊂截至2022年年底,已有二十余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的总体规划通过省级评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正在推进㊂第一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共39处,总面积达14.7万公顷,涉及内蒙古㊁河北㊁山西㊁宁夏等11个省(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涵盖草甸草原㊁高寒草原㊁暖性灌草丛㊁温性草原㊁温性荒漠草原等类型㊂这些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性㊁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㊂在 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㊁科学利用㊁高效管理 的总原则下,妥善处理好草原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尊重并保障公园内原住居民及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草原自然公园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将有助于加强草原保护㊁发展生态旅游㊁弘扬草原文化㊁规范草原科学利用[32-33]㊂2.3草原自然公园的特点草原自然公园本质上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类型,突出对草原的生态保护是其应有之义,生态保护也是草原自然公园的典型特征之一㊂草原自然公园依托于草原天然生态系统本底及其附加的草原自然景观和草原文化遗迹,因此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是基础㊂针对草原自然公园不同的保护对象㊁不同的基础条件㊁不同的管理目标,需要细化分类空间㊁合理划分功能分区㊁因地而异精准施策[13-14]㊂在对草原自然公园做总体规划时,通常会将公园内价值突出且脆弱易受损害区域划为生态保育区,在此区域内重点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工作㊂通过对草原自然本底的生态保育和人工修复,维持了草原生态系统稳定,保护了草原生物多样性,改善了草原栖息地环境,提高了草原自然景观,更好地展现了草原自然之美,体现草原自然公园独特的观赏价值[14,34]㊂草原自然公园是自然公园的一种,具有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的共同特征,但又和国家公园㊁自然保护区有所区别,具有合理利用示范价值是其另一大典型特征㊂国家公园实行的是大尺度区域范围内综合性的严格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是较大面积范围内的高强度生态保护,而自然公园强调的是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允许开展可持续利用活动㊂草原自然公园内大部分区域草原处于自然状态,一部分区域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此部分区域在自然公园总体规划中,通常会被划为综合服务区和可持续利用区㊂在保护好草原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在此区域内可以适当开展生态旅游㊁休闲娱乐㊁康养休憩㊁自然教育㊁科普宣传㊁文化体验㊁科研监测㊁放牧利用㊁社区发展等可持续利用活动[14,34]㊂通过自然资源非消耗性㊁非损伤性利用[19],充分发挥草原自然公园所具有的生态㊁文化㊁景观价值[14]㊂通过草原自然公园的建设,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协调统一,发挥草原四库功能,推动完善公园当地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带动原住居民就业增收,改善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18,34]㊂2.4草原自然公园的意义2.4.1草原自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㊂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也更加健全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措施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㊁转折性㊁全局性变化,天更蓝㊁山更绿㊁水更清了㊂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新时代306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草地学报第31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是对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完善㊂以尊重自然㊁顺应自然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建设草原自然公园,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多样性㊁稳定性㊁持续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㊂2.4.2草原自然公园是草原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托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地中,草原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少㊁种类缺㊁面积小㊁等级低,以自然保护地形式对草原保护修复的力度不够,是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短板,与我国草原大国的形象和地位极不相称㊂依托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可以树立草原保护修复风尚,示范退化草原修复技术,弘扬草原传统文化,推广草原生态旅游模式,探索草畜平衡利用方式,建设草原科研监测平台,推进新技术新装备使用,培养草原科技人才,打造草原管理队伍,推动社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最终完善并发展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实现草原保护修复和科学利用统筹协调,助力 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 ㊂2.4.3草原自然公园是实现四库功能的重要平台非法开垦㊁过度放牧㊁挖砂采矿㊁修路建房等人类不合理的干扰活动,严重挤占了草原生态空间,威胁了草原生态安全,损害了草原生态价值㊁经济价值㊁文化价值㊁社会价值㊂通过建设草原自然公园,不仅可以有效扩大草原生态空间,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强草原生态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还可以通过生态旅游㊁文化体验㊁自然教育㊁休闲娱乐㊁康养休憩等方式,增强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为原住居民创收致富㊁为草原地区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业态,促进草原地区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助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充分发挥好实现好草原四库功能[11,20,24]㊂2.4.4草原自然公园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路径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㊂通过建设草原自然公园,可以推动草原保护修复事业发展,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提高草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草原生态服务质量,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35]㊂通过建设草原自然公园,可以辐射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为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草原地区脱贫致富㊁乡村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力维护民族团结㊁边疆稳定,实现生态美㊁产业旺㊁百姓富㊁国家强的有机统一㊂3发展策略3.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生态红线制度,遵循保护优先㊁开发利用服从保护的基本原则,以不破坏公园主要保护对象㊁不降低公园主体生态功能㊁不擅自改变公园自然状态和历史风貌为前提,科学合理㊁适度有序开发利用草原资源,注重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保护草原意识,建立多方参与草原保护修复管理模式,推动形成生态旅游方向引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草原新画卷㊂3.2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谋划强化规划引领,规范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公园规划水平㊂明确公园总体功能定位,依据公园自然本底属性和发展利用目标,科学布局功能分区,实施分区分类分级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公园管理维护能力㊂加强与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使用,融入当地整体旅游布局,优化交通路网衔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推动多规合一,挖掘整合各项资源合理利用㊂3.3坚持突出特色,一园一品加强旅游市场调研分析,科学精准谋划公园定位,突出园区自然景观特征和当地民俗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塑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㊂巩固草原保护修复成果,彰显草原景观特色㊂深挖草原特色民俗文化,展现牧区民族风情㊂融合地方产业,开发丰富草原附加旅游产品㊂辐射周边市场,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㊂精准营销宣传,满足各地游客不同层次需求㊂充分挖掘园区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公园独一无二核心亮点㊂3.4坚持人民至上,全民共享完善草原自然公园投入经营管理制度,恪守政府引导㊁市场主体㊁社会参与原则㊂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多方资金,加强投入保障㊂探索新型经营管理机制,明确主体权责利益关系㊂提高社区参与程度,推动区域联合发展㊂引入先进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园区发展㊂密切联系周边群众,加强技能406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整治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
土地整治及其评价的研究进展苗慧玲;李恩来;杨耀淇;余洋;李源;位蓓蕾;周祥勃【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兴起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是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必然之路.从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等方面对我国土地整治中土地评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9【总页数】4页(P169-172)【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评价;耕地资源;研究进展【作者】苗慧玲;李恩来;杨耀淇;余洋;李源;位蓓蕾;周祥勃【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20世纪80年代初,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兴起造成耕地大量减少,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成为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是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必然之路。
现阶段,土地整理已由从单纯的农用地整理转变为集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于一体的综合性土地整治,如与“新农村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相结合等。
土地整治不仅注重耕地的数量,而且要求耕地的质量不降低。
广大学者对土地整治中的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等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通过查阅已有相关文献,对我国土地整治中土地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为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事前决策和过程监管等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GIS的土地生态状况r安全评估
基于GIS的土地生态状况r安全评估
孟莎;陈建龙;孙莹莹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土地生态安全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对土地进行生态评价,人类就可以解决相关的问题,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服务.本文以庆安县乡镇为评价单元进行土地生态状况评估,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整理基础数据资料,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遥感影像等数据作为数据源,构建土地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借助遥感、GIS、景观格局分析等技术测算土地生态基础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研究区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良等级占比近60%,主要分布在北部林区,差的等级占比22%,主要分布南部的乡镇,评估结果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4-6)
【作者】孟莎;陈建龙;孙莹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哈尔滨150090;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哈尔滨150090;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27;X826
【相关文献】
1.基于RS与GIS技术的县级生态状况评价与比较 [J], 郭祥;岳德鹏;刘永兵;祁燕
2.基于RS/GIS与GM(1,1)模型的长沙市城市生态安全评估与预测 [J], 艾媛巧;朱红梅;谭雪兰
3.基于GIS的高陵区土地生态状况评估 [J], 杨彤; 杨瑾
4.基于GIS的大件运输路桥安全评估及决策分析系统研究 [J], 郭浩; 赵庆云; 王海东; 孟涛
5.基于GIS系统的公益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技术探析 [J], 刘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基于“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
2017.08 (总 460)地■參哀邊World Agriculture基于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基于“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面板数据奪张博韩琳琳韩飞(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157011)摘要:评价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8个省份)土地生态安全是解决中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
本文基于离差最大化法确定权重,并利用D P S IR模型选取15个指标测算“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土地生态安全值。
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2000—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同样为较不安全,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就各省份而言,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等级较高,西藏及上海较低。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D P S IR模型;“一带一路”DOI:10. 13856/. cn11-1097/s. 2017. 08. 0161引言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土地资源紧缺。
随着人类不断开发土地资源,全球出现了包括土地退化、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多种问题[12]。
据美国农业部相关数据统计,全 球近40%的国家面临土地荒漠化问题,近70%的旱 地受灾现象严重。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迅猛发展,根据最新预测,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高达70%[3],城镇化高速发展将对中国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等级的影响,因此,解决生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但如何科学评价生态安全问题则是当今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4]。
在此背景下,研究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有利于高效解决土地生态安全。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科学解决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前提,一直是各领域学者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N g u y en等以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为基础[5],分析南非生态安全问题,H u g h e y以新西兰为例基于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综合评价土地生态安全[6]国内学者在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多种模型进行测算生态安全综合值,如王磊等(2016)基于T O P-S IS模型评价宁夏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7]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黑龙江省产业集群吸收能力及创新机制研究”(1351M S Y jB030),“‘互联网+,时代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1351M S Y Z D012)。
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计 算 正 向 指 标 : z 一 l— L
…
一 Ymi n
计算逆 向指标 : 一
m x— Yr n a i
安全评价 指标体 系 ( 表 1。 见 )
2 2 评 价 指 标 数 据 标 准 化 处 理 .
和 城镇建设 用地利 用方式存 在较 大差异 。地下油
田开发对地 上土 地 资源 生 态安 全 产 生较 大影 响 。 加 强 土 地 资 源 安 全 研 究 ,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和 历大 庆市位 于黑龙 江省西南 部 , 嫩平原 中部 , 松
3 分 析 与 对 策
3 1 大 庆 市 土 地 生 态 安 全 现 状 .
1 3 t m。 6 .o
指标均值 : ( ,一 一 E G ) 1> z
5 0
3期
鞠 媛媛 等 : 大庆 市 土地 生 态 安 全 评 价
2 4 评 价 结 果 .
全 评 判 标 准 表 ( 表 4 , 生 态 安 全 度 取 值 范 见 )将 围 ( ~ 1分 为 5个 区 间 , 别 为 ≥ 0 9 0 9 0 8 0 ) 分 . 、.~ . 、 0 8 0 6 0 6 0 4 和 ≤ 0 4 依 次 对 应 5个 等 .~ . 、. ~ . . ,
属 松 花 江 流 域 。该 区 域 地 势 平 坦 , 北 向 南 逐 渐 由
变 低 。 随 着 石 油 开 采 量 的 节 节 攀 升 , 化 工 业 和 石 地 方工业 的快速壮 大 , 及大规模 城市建 设 , 口 以 人 数 量 的逐 年 增 加 , 地 生 态 环 境 遭 到 不 同 程 度 地 土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范 围 不 断扩 大 强 度 不 断 加 剧 人 地 矛 盾 以 及 资 源 环 境 保
、
,
正 常 的 功能 和 结 构
。
生 态 安 全 是 建立 在 维 持 人 类 需 求 与
、 、
3 护 与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矛 盾 1 益 突 出
、 、
。
同时 人 类 通 过 发 展 农
,
环 境 系统 可 持续 承 受 力 的 平 衡 人 口 平 衡 人 口 与 其 它 物
符合要求的范围程度 , 由于可拓集合的关联函数可用代数 式来表示 , 就使得解决不相容问题能够定量化 。 令有界 区间 x :[ , ] o n b 的模定义为:‰ I I =l b— o I
() 4
2 研究方法
物元 分 析是 一 种 数 据 分 析 方 法 , 我 国 蔡 文 教 授 提 由
,
安全 的
、
一
个重要方面
、
。
由于 土 地 是 由气 候 土 壤 地 貌 岩
、 、 、
一
续 发 展 的基 石 事关 我 国 经 济社 会持续 健 康 发 展 的大 局
, 、
,
石 水 文 植 物 动物 微 生 物 等 以 及 人 类 活 动 组 成 的
、 、
个
是 实 现 我 国 可 持续 发 展 战略 的基 本 保 障 同 时 土 地 生 态 安
、
“
究 生 创 新科研 资 金
88
( Y J s c ) &0 0 5
—
19 5 HI j
)联 合 资 助
。
张小虎等 :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维持土地 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体长期协调发展L 。 1。土地 。
黑龙江建设用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治理修复项目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首批)人选公示
黑龙江建设用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治理修复项目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首批)人
选公示
黑龙江省发布建设用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治理修复项目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首批)人选的公示,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加强建设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规范我省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依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环办土壤〔2019〕63号),我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建立了我省“建设用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治理修复项目评审专家库”,经向相关单位征集筛选,共选出110位入库专家(首批)人选。
现予公示,公示时间2020年5月28日-6月1日,公示期内接受群众来信反映和社会监督(寄信地址: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空间用途管制处;邮编:150090;邮件:***************,*********************)。
附件:1.入库专家资格条件2.入选专家(首批)名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5月28日附件1入库专家资格条件1.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操守,作风正派,能够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廉洁的评审原则,遵守专家评审活动的规章制度;2.熟悉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家和本省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标准、技术规范,掌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和修复效果报告评审规范和要求;3.在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涉及的专业或行业中有较深造诣和较高声誉,熟悉其专业或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和动态;4.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且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5年以上;5.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6.自愿参加评审活动,自愿签订保密协议。
附件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
3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3 . 1 指标体 系的构建
土地 整理项 目是一 系列对 水生 物和工 程的整 治措 人类的劳动是人和 自 然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 ,在开发 施 ,会对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等环境 因素受 到直接或间 利用资源的过程 中,人们付出劳动力 ,在到经济效益和社 接 的不利影响 ,充分 了解潜 在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完善 会效益的同时 ,也去掉了一些物质和能量的 自然世界 ,其 评价标准体系。 为评价土地整理计划实施后 ,生态效益所得到 的效 中有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劳动过程 中,产生 了某种对整 个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的影 响,因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益 ,评价指标应包括绿色植 被、森林面积 、草地面积 、 环境产生某种影 响效果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效益。
1 土地整理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1 . 1 土地 整理 的 涵义 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方式和关系之间的调整 ,实施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集约利用 目标的措施 。土地整理 的重点是农地整理 ,主要是通过增加耕地有效面积 ,提 高耕地质量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包括平整 土地 、改 良土壤 ;新农村建设 ,规划乡镇企业等 ;改善
摘 要 土地是人 类生活和 生态环境 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本研 究 系统地 总结 了土地整 理的相 关概 念和理论依 据 、生 态效益评价 的 内容和基 本原理 ,然后 分析 了土地整理对 环境 的影响 建立评价指标 体 系,最后提 出了土地 生态效 益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效 益评价 ;可持 续发展 中图分类 号 :F 3 0 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3 — 8 9 0 X( 2 0 1 5) O 6 — 1 1 5 — 0 1
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 1 . 2 生态 效 益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张小虎;雷国平;袁磊;李辉;田庆昌【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09(019)001【摘要】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熵值理论和物元理论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从宏观上对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均处于较安全水平;②2000-200:3年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为负值,2004-2006年为正值,说明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环境不断改善;③同时存在水土流失治理率、耕地有效灌溉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及万元GDP能耗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偏高等不安全因素,威胁土地生态安全.【总页数】6页(P88-93)【作者】张小虎;雷国平;袁磊;李辉;田庆昌【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鹤壁市人事局,黑龙江,鹤壁,458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相关文献】1.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黑龙江省鸡西市为例 [J], 王兰霞;秦大海;孟祥民;苗日民2.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为例[J], 李征;侯淑涛;黄咏梅;徐辉3.黑龙江省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J], 曾光建;陶军德;关国锋;刘杰4.基于DPSIR模型的云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J], 刘娇;张超;孙晓莉;石青青;葛龙魁5.基于地理格网的韩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J], 夏积德;李俊锋;齐养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2~2023-02):
中标项目数(个)
14
同比增长:100.0%
中标率
93.3%
同比增长:6.6%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596.8
同比增长:-51.8%
平均下浮率
0.0%
同比增长:-100.0%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1.2 业绩趋势
近 3 月(2022-12~2023-02):
近 1 年(2022-03~2023-02):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9 日 生成
1 / 12
近 3 年(2020-03~2023-02):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中标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小于 10 万元区间,占总中标数量的 42.9%。500 万以上大额项目 0 个。 近 1 年(2022-02~2023-02):
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营业范围: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承担全省基础性 公益性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 农业地质 城市地质 生态地质 矿山地质 旅游 地质等调查评价和地下水 地热 矿泉水等液体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开展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 勘查 水土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 地质灾害防治及应急处置 矿山环境治理等领域技术服务工 作
\
购方式的公示
公告时间 2022-11-12 2022-11-12 2022-05-18 2022-06-13 2022-11-17
2022-11-17 2022-11-23 2022-12-07 2022-12-15 2022-10-11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监测中心(黑龙江省土地科技创新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哈尔滨市动力区京 华印务制作室
2.0
TOP2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印刷费政府采购
哈尔滨市动力区京 华印务制作室
1.9
TOP3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印刷费政府采购
哈尔滨市动力区京 华印务制作室
1.3
TOP4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印制费合同政府采购
哈尔滨市香坊区鑫 悦图文制作中心
1.4.1 重点项目
(1)生态保护(8)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黑龙江绿色空间建
TOP1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筑 装 饰 工 程 有 限 公
9.7
监测中心工程支付结果公告
司
2023-01-3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6 日 生成
3/15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印制费政府采购
哈尔滨市动力区京 华印务制作室
1.5
TOP6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租赁费政府采购
建三江管理局鑫嘉 美术社
1.1
TOP7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维修费政府采购
哈尔滨维森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
0.8
2022-11-03 2022-11-03 2022-12-13 2022-11-04 2022-10-20 2022-11-09
1.0
TOP5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 监测中心印刷费政府采购
哈尔滨市香坊区鑫 悦图文制作中心
0.8
2022-11-04 2022-12-14 2022-12-14 2022-09-15 2022-11-09
我国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方法探讨
我国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方法探讨
田克明;王国强
【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5(024)004
【摘要】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等.目前,我国土地生态问题严重,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不仅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国民健康,而且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声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用地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
【总页数】4页(P79-82)
【作者】田克明;王国强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测量工程系,河南,焦作,454003;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郑州,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J], 杨建波;王国强;王莉;孙少仓
2.县域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J], 杨建波;王莉;樊朋;李蔚兰
3.河南省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探讨 [J], 田克明;王国强
4.山东省农用地数量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 [J], 侯洪升
5.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探讨 [J], 王建国;单艳红;杨林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地方级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
李春峰;韩晓盈;屈庆贺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22(47)6
【摘要】自然保护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生产生活产品,而且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科教文化、生态调节、生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内学者研究自然保护地服务功能评估比较多,尚未形成代表各类型自然保护地统一的生态环
境保护成效评估标准,这项工作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本文依据已经发布的自然生
态评价和评估规范及公开的研究成果,探索建立适用黑龙江省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
环境保护成效评估通用的评估路线、指标和技术方法,为自然保护地严格监督管理
和有效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总页数】5页(P190-194)
【作者】李春峰;韩晓盈;屈庆贺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遥感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6
【相关文献】
1.中国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方法研究
2.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3.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与指标研究综述
4.基于生物技术分析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的革新研究5.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对减少自然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统计分析
黑龙江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果统计分析乔金友;张宏彬;孙健;王星;张一铭;曹露;陈海涛【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24(46)9【摘要】为跟踪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状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应用,对黑龙江省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情况进行抽样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采用五点取样法实测调查抽样县(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动土情况及秸秆覆盖率,调查并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地块与相邻的非保护性耕作地块玉米株高、杂草及病虫发生情况。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采用免耕播种和少耕播种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动土率低于50%的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地块占总调研地块的75%,秸秆覆盖率大于30%的实施保护性耕作地块比例占60%;实施免耕或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地块的玉米株高、杂草及病虫发生机率与相邻非保护性耕作地块差异不大,整体效果较好,尤其在遭受大风和强降雨灾害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玉米抗倒伏优势明显;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机械生产作业环节,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保护黑土资源,在黑龙江省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总页数】5页(P8-12)【作者】乔金友;张宏彬;孙健;王星;张一铭;曹露;陈海涛【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材料化技术创新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3-9【相关文献】1.黑龙江省黑土保护性耕作政策实施效果评价2.甘肃省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效果和经验分析3.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效果分析\r——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4.山西省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及实施效果分析5.旱作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施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合理土地开发解决生态问题
合理土地开发解决生态问题
郭大鹏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8(000)021
【摘要】针对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重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意义以及实现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对策.
【总页数】1页(P128)
【作者】郭大鹏
【作者单位】哈市国土资源局南岗分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J], 高晓立;杨伟霞
2.探索土地开发项目边角地撂荒问题的解决办法——以陕北榆林地区土地开发项目为例 [J], 张斌
3.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J], 赵忠良
4.土地开发建设审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J], 姚海军
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J], 高晓立;杨伟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省农业地调取得重大成果
我省农业地调取得重大成果
张柏鸽;雷风华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9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召开了黑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成果评审验收会,《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南部)农业地质调查总体评价报告》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至此,全国19个部省合作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完成。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松嫩平原南部)土壤环境质量优良、安全,具有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土壤环境优势,首次在松嫩平原上发现2455平方千米富硒土地。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张柏鸽;雷风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发展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J],
2.我省农业结构调整"为什么调"?"怎么调"?"调什么"?——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权威解读 [J],
3.我省水产科技战线在“六五”期间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J],
4.全省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J], 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
5.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J], 杨泗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即生态系统保持 正常的功能和结构 。生态安全是建立在维持人类需求与 环境系统可持续承受力的平衡 、 人口平衡 、 人口与其它物 种的平衡以及人口与致病微生物的平衡基础之上的人类 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9 ] 。可见 , 生态安全具有持续性 、 稳定 性、 长期性的特点 ,生态安全是一种资源环境状态 ,既要求 生态环境自身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 又要求资源 、 环境状态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同时保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 间关系相协调 。 土地生态安全源于生态安全 ,是生态安全和国家生态 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土地是由气候 、 土壤 、 地貌 、 岩 石、 水文 、 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等以及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 社会经济和自然综合体 。土地生态系统内的生物与环境 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 、 能量转换和信息流动 , 构成它们 之间相互联系 、 相互制约 、 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而形成为一 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7 ] 。土地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 境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具体而言 ,土地生态安全 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 ,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 理 ,使土地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不受威胁或少 受威胁的健康 、 平衡的状态 , 并能够为保障人类社会经济 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 、 均衡 、 充裕的自然资源 ,从而
( 4)
2 研究方法
物元分析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 , 由我国蔡文教授提 出 ,它是用关联函数分析对象各系统的矛盾性 , 运用物元 将矛盾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 ,从而发挥辅助决策功能 。土 地生态安全受自然 、 社会 、 经济等多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之 间又相互作用和制约 。运用物元分析 ,可以建立事物多指 标性能参数的质量评价模型 ,并能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 结果 ,从而能够较完整 、 客观地反映事物质量的综合水平 。 因此 ,运用物元分析的理念 ,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 同时用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 , 可以比较全面 、 客观的 对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 。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 19 No. 1 2009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3
张小虎1 雷国平1 袁 磊1 李 辉1 田庆昌2
在评价中由于各指标对评价单元的贡献不同 , 所以需 要根据指标作用大小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 。熵权系数法 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 的权重 , 这与土地利用安全性作用机理相似 , 影响土地生 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中变化程度大的因素 。因此 , 采 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假设有 m 个评价样
1 土地生态安全的内涵
生态安全 ( ecological security) 是指一个国家或人类社 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来自于自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状态 ,生态环境和自然
收稿日期 :2008 - 09 - 21 作者简介 : 张小虎 ,博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规划 、 土地评价 。
< a0 j1 , b0 j1 > < a0 j2 , b0 j2 >
( 2)
关联函数 K( x ) 的数值表示评价单元符合某标准范围 的隶属程度 。当 K ( x ) > 1 . 0 时 , 表示被评价对象超过标 准对象上限 , 数值越大 , 开发潜力越大 ; 当 0 ≤K ( x ) ≤ 1. 0 时 , 表示被评价对象符合标准对象要求的程度 , 数值越大 , 越接近标准上限 ; 当 - 1 . 0 ≤ K ( x) < 0 时 , 表示被评价的 对象不符合标准对象的要求 , 但具备转化为标准对象的条 件 , 且数值越大 , 越容易转化 ; 当 K ( x ) < - 1 . 0 时 , 表示被
( 3)
…
cn
…
<a0 jn , b0 jn >
以 N p 表示评价等级的全体 , V pi 为 N p 关于 Ci 的取值 范围 , 即 N p 的节域 , 表示为 :
Np Rp = ( N p , Ci , V pi ) = c1 c2
< ap1 , bp1 > < ap2 , bp2 >
评价的对象不符合标准对象的要求 , 且不具备转化为标准 对象的条件 。待评事物 N x 关于等级 j 的综合关联度 Kj
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生态安全定量评价的基础 ,也是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准绳和关键 ,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科 学性和可靠性 。土地生态安全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和核心 ,其目标是维持和完善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 能 ,协调区域人地关系 ,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 、 社会 、 生态 效益 。土地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性 、 区域性 、 层次性 、 动态性 与阶段性的特点 ,土地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人地复合 系统 ,涉及到自然 、 经济 、 社会等多个方面 [12 ] 。因此 , 土地 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涵盖土地这一社会经济自 然综合体的自然 、 经济 、 社会等主要方面 ,不仅要满足科学 性、 系统性 、 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要求 ,更要能客观反映区 域土地生态安全的状态和问题 。同时还要体现综合协调 的主导思想 , 使各个指标成为表征土地生态安全比较灵 敏、 适于度量的指标 。 黑龙江省有举世闻名的大平原 、 大森林 、 大油田 , 耕 地资源丰富 , 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 农业机械化 水平高 ,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 , 同时黑龙江 省土地生态也存在一些问题 , 如西部的水土流失 、 局地 排水不畅易涝 、 农药化肥过量施用 、 土地生态环境压力 大等 。因此 , 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的特点 , 结合我国 土地生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 , 同时借鉴国内相关研究成 果 , 根据反映土地生态安全主要内涵 、 指标数据可得性 、 灵敏性和可量化原则 , 从自然 、 经济 、 社会等方面选择指 标构建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见图 1 ) , 共 20 个指标因子 。 忽视环保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过度开垦采伐 ,破坏土地 生态环境 ,造成土地生态功能减弱 、 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 生 物多样性减少 、 水土流失严重 、 土壤污染加剧 、 地力减退 、 森林生态功能下降 、 土地 “三化” 治理形势严峻 。因此 , 评 价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对于指导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 过程中的土地持续利用 ,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 , 促进土 地生态良性循环 ,维护区域土地生态安全 , 实现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文中相关研究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述 , 则称为几维物元 , 表示为 :
N R= c1 c2 v1 v2 R1 R2
… …
cn vn
=
…
Rn
( 1)
本 , n 项评价指标 , 则用评价矩阵 [ Y ] = { y hl } m ×n 表示 , 其 中第 l ( l = 1 , 2 , …, n) 项指标的权重 [ 11 ] , 计算公式为 :
( 6)
式中 :ρ( X , X0 ) 表示点 X 与有限区间 X0 = [ a , b ] 的距 离 ;ρ( X , Xp ) 表示点 X 与有限区间 Xp = ( ap , bp ) 的距离 ;
X , X0 , Xp 分别表示待评物元的量值 、 经典域物元的量值范
围和节域物元的量值范围 。
2. 4 确定权重
(1.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2. 鹤壁市人事局 ,黑龙江 鹤壁 458030)
摘要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以黑龙江省为例 , 探讨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方法 ,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 、 社会 、 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土地生态安 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将熵值理论和物元理论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 并根据此模型从宏观上对 2000 - 2006 年黑 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 ① 2000 - 2006 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均处于较安全水平 ; ② 2000 - 2003 年黑龙江土地 生态安全水平为负值 ,2004 - 2006 年为正值 ,说明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 土地生态安全环境不断改善 ; ③ 同时存在水土流失 治理率 、 耕地有效灌溉率 、 第三产业占 G DP 比重偏低及万元 G DP 能耗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偏高等不安全因素 ,威胁土地生态安全 。 关键词 土地生态 ; 安全评价 ; 熵权系数法 ; 物元模型 ; 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F06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2104 ( 2009) 01 - 0088 - 06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9 年 第1期
全程度 ( j = 1 , 2 , …, n) ; ai 为第 i 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若
Kj = maxkj ( N x ) ] ( j = 1 , 2 , …, n) ( 10)
则评定事物 N x 属于等级 j 。
3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7) ( 8)
1 - El
l =1
评价等级 j 的取值范围 , 即各评价等级关于对应特征所取 的量值范围 , 称为经典域 , 表示为 :
N0 j R0 j = ( N0 j , C , V0 j ) = c1 c2
∑
( 1 - El )
式中 : El 为指标的输出熵 ; wl 为指标的权重 。
2. 5 综合关联度和质量等级确定
3 黑龙江省寒地黑土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项目 、 东北农业大学 “寒地黑土保护及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 创新团队项目 、 黑龙江省研 究生创新科研资金 ( Y JSCX2005 - 195HLJ) 联合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