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案定稿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学案

一、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诗作,通过抒发诗人对离别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教案将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教学内容,通过课前导入、诗文赏析和练习等环节,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作者及诗意。

2. 理解并领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艺术特点。

3. 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作者及诗意。

2. 理解并领悟《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学案一、课前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自由讨论以下问题:“你们对‘梦游’两个字有什么理解?”并请少数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当你离别时,你会有怎样的情感和想法?请简单描述一下。

”二、诗文赏析(3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作者和诗意,并与学生互动探讨。

2. 教师逐句解读诗文,并指导学生理解其中隐含的意义。

3. 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借助诗中的想象和意象画面来理解作品。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并在小组内选择一位代表分享给全班。

三、练习(20分钟)1.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了解其他文学批评家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评价。

2. 学生根据补充材料的内容,就以下问题进行写作练习:a) 你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诗中有哪些意象和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c) 你认为这首诗的意义对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3.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写作,并互相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学生归纳总结今天课堂学到的知识要点,并进行小结。

2. 教师引导学生给诗文起一个新的标题,并理由解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1一.检查背诵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二.文本鉴赏1.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⑴齐读第一节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2.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老师语: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⑴学生齐读第二节⑵前后桌四人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⑶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⑷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抒情表态)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明确:进步性: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诗歌小结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明确:3.艺术特色⑴构思奇特。

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

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

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梦游天姥吟留别(定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定稿)

寻访名山
怎么
侍奉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 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择了骑鹿 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谢谢观看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
实在难以寻求。
谈论
有时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
超出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 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崩摧、訇 然、纷纷、绚丽奇美 惊叹艳羡 鼓瑟、回 车……
画面 月夜渡湖
意象
湖、月、 渌水、清猿
半壁、海日 山之日景 天空、天鸡
关键词 意境
情感
飞、送 清幽静美 愉悦神往
著、登、 见、闻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
山之夜景
熊、龙、岩泉、深 林、层巅、云、水
咆、吟、 殷、栗、 恐怖阴森 悸动惊恐 惊、青青、 澹澹
友道别的诗,也是作者抒发“梦游之感”。
• (梦游之因(1段)——梦游之旅(2段)—— 梦游之感(3段))
研读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 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 欲倒东南倾。
翻译重点字词句
确实,实在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 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 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一、导入课文1、导语: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明确文章思路。

二、师生配合诵读全诗1、学生齐读第一段2、教师诵读梦境三、置身诗境,鉴赏梦境1、介绍鉴赏方法2、分层次鉴赏梦境3、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4、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1)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明确:高峻。

(2)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1)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导学目标:1. 了解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材和意义。

3. 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语言。

课前准备:浏览《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文,并了解唐代的田园诗及其历史背景。

课堂导学:一、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唐代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的巅峰。

1. 唐代田园诗的特点:(1) 描写自然景物,有诗人真切的感受和亲身体验。

(2) 抒发诗人的感情和价值观,呈现人生哲理。

(3) 使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形成惬意、舒适的文学氛围。

2. 唐代田园诗的历史背景:(1) 唐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 儒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3) 宋庄、洛阳等地的自然景观,为唐代田园诗的创作提供了场所。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材和意义1. 题材:(1) 描写诗人梦游于绝妙风景之地——天姥山。

(2) 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天姥山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

(3) 表达诗人对天姥山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

2. 意义:(1) 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唐代田园诗的特点和价值。

(2)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传递出温馨、惬意、淡泊的人生态度。

(3) 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亲人的不舍之情,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

三、诗歌的基本韵律和修辞语言1. 韵律:(1) 诗歌的韵律是指诗句的平仄、押韵和读起来的韵脚。

(2)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韵律是五言古诗的严格要求,既要求平仄相间,又要求押韵完美。

2. 修辞语言:(1) 修辞手法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技巧。

(2) 《梦游天姥吟留别》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白云起几人”,夸张“气味散云霞”,周密的描写和流畅的句子结构,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梦游天姥吟留别_定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_定稿

想象丰富 、 色彩绚丽 、 形式多样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的特点。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因为他有关心人民,所以他发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因为他有关心人民, 出“ ”的哀叹;他也 的哀叹; 的儿女纯情; 有“ ”的儿女纯情; 流血涂野草,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因为他有“ 因为他有“ ”的 郎骑竹马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自信,所以只有他才敢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自信,所以只有他才敢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伟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的伟志;但“ ”的 傲骨,让他“ 傲骨,让他“ ”?
⑵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巍峨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高大、 诗人用什么手法体现这个特点的? ⑶诗人用什么手法体现这个特点的? 先拿天姥山与天相比 相比, 解析:先拿天姥山与天相比,再拿天姥山与高峻闻
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相比,最后拿“一万八千丈” 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相比,最后拿“一万八千丈” 的天台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 的天台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大。
半壁见海日,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天鸡。 空中闻天鸡。
千岩: 千岩: 重叠的岩。 万转: 山路弯曲不断。 万转: 迷花: 被花迷住。 迷花: 被花迷住。 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 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不知道拐了多少个 ,(我 迷恋着花,依倚着石, 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 了。
千岩万转路不定,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花倚石忽已暝。
雷声,此处用作动词。 殷岩泉” 殷: 雷声,此处用作动词。“殷岩泉”即“岩泉 殷”。 栗: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战栗, 战栗 形容词作使动词。 惊: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震惊, 震惊 形容词作使动词。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梳理文章思路3、理解文本,分析作者的性格。

1、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2、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整体感知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篇可分为三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段),第三部分(第3段),4、思考探究《梦游天姥吟留别》(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2)、指出本文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

答案3、第一部分(第1段),写入梦之由。

第二部分(第2段),写梦中奇景。

第三部分(第3段),写惊梦长叹。

4(1)、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共5篇)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体味唐诗诗味。

3、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情意和艺术美,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一、相关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

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

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

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

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二、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一种字数不定,压韵自由可以换韵,对仗无严格要求的古体诗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注音、解词:天姥:();瀛洲:();云霓:()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剡溪:();在嵊县境内,溪水名;渌水:();脚著谢公屐:()。

暝:();殷岩泉:(),如:殷殷其雷;栗深林:()通“傈”水澹澹:()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訇然:();青冥:()。

鸾回车:()古代传说中的一神鸟;魂悸:()因害怕而心跳;恍惊起而长嗟:()。

四、听朗读;学生一块朗读.五、整体感知: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心驰神往。

从瀛州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教师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的基本情况及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反抗精神。

(知人论世)2、能抓住诗歌的主旨句,读懂诗歌的感情。

3、能鉴赏诗中夸张、衬托的艺术手法,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构思。

4、背诵并默写全诗。

【自主学习】1.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瀛(yíng)洲渌(lù)剡(Shàn)溪著(zhuó)殷(yǐn)岩泉暝(míng )栗(lì)石扉(fēi)訇(hōng)然鸾(luán)悸(jì)恍(huǎng )2. 词义辨识(重点解释划线字):信难求:信,确实;求,找到或可睹:有时向天横:遮蔽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过;掩,遮掩东南倾:向东南,名词作状语因之:因,介词,凭借、依据;之,代词,指越人那段话千岩万转:千岩,重叠的岩石;万转,山路弯曲不断迷花:迷恋于花,被花迷住殷岩泉:使……震响,使动用法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使动用法;惊,使……震惊,使动用法水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訇然中开:从中间,名词做状语东流水:向东,名词做状语事权贵:同“侍”,侍奉3、知识链接:(1)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此诗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送(留)别诗,多是抒发离别之情的。

同时,还有其他的情感,比如激励劝勉友人(《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抒写深厚友情(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寄托理想抱负(李白《别内赴征》:“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表明志向节操(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资料补充:(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预习案------------------------------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这首诗属于“歌行体”。

2.作品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正音。

天姥( ) 瀛( )洲 剡( )溪 渌( )水 屐( )殷( )岩泉 栗( )深林 水澹( )澹 扉( ) 訇( ) 鸾( ) 觉( )时之枕席4、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越人语天姥 语: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 脚著谢公屐 著:迷花倚石忽已瞑 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 惊:我欲因之梦吴越 之:虎鼓瑟兮风为马 鼓: 失向来之烟霞 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摧眉: 事:-----------------------------------探究案---------------------------------1.朗读全文,勾画过渡性语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杜云飞所作的一首高山流水的诗篇。

本诗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杜云飞通过描写自己渐入梦境的形容,向读者展现了充满吸引力的山水之美;其次,他借由对美好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绝世风光所显露出的神秘情感的敬畏;最后,他再一次着力表达了自己与咫尺天高的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结,表现人与自然的独特交感。

在教授此篇文章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的重点内容。

一、理解诗歌背景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史学文献,来帮助理解杜云飞所创作的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这些文献可以涵盖以下的范畴:1、唐代旅行游记让学生们阅读一些唐代旅游游记,比如陶渊明的游云阳,李白的将进酒,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当时人们的旅游风尚和旅游文化。

2、"七真"和道教文学“七真”是指“全真派”的祖师,是中国道教中的重要派别。

学生们在阅读这些七真派别的经典著作时,可以理解道教文学的奥妙,并体会诗人杜云飞对于自然所表达的道义。

3、《佛祖统纪》佛教经典之一,可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杜云飞对于“天姥山”的描写。

二、理解诗歌形式学生对于诗歌的形式、语言、韵律等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掌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这首诗歌的形式和结构:1、诗歌格律学生应该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现代汉语中的韵脚、平仄、押韵等特点,并理解这些特点在唐代诗歌中的运用。

2、诗歌语言学生应该能熟悉一些文学语言及诗歌用词,比如“黄昏独坐”,“云傍马头生”等等,对于学生相当有必要的是对于文言词汇的意思的逐一解析。

三、理解诗歌内容在学习诗歌的背景和形式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习这首诗歌的内容。

具体来讲,学生应该认识到以下的重点:1、描述和描写学生应该认真体会诗人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在理解之后,进行巧妙的语言安排,使其更好的表达想要的意义。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选课背景高二选修课程中,文言文绝对是一门必要的基础课程。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唐代诗词无疑是必修的一部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诗意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文言诗学习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高二选修课程中,我们特别推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学习目标本学习案旨在帮助学生:1. 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尤其是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特色。

2. 通过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感受李白的深情与豁达。

3. 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学结构,以及读诗的技巧。

4.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语言习惯。

三、学习内容1. 诗歌导读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读一遍这首诗,了解它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阅读和分析:1)感受李白的情感和情绪。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3)考虑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和目的。

2. 语言解读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文言语言的基本知识。

例如:1)语法:文言语言的语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2)汉字:让学生了解唐代的汉字用法和写法,尤其是那些不常用的字。

3)词语:诗歌中有很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汇,例如“鸣珂”、“窈窕之鲤”等。

3. 诗歌欣赏与感受学生需要通过欣赏和感受这首诗歌,深入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可以从诗歌的美学结构入手,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并掌握从艺术角度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本学习案中推荐的教学方法有:1)课堂讲解+分组研讨:老师可以先讲解每个语言点,然后分组讨论,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小组合作: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外阅读和研究,以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和文言诗歌。

3)讲解+演示:老师可以通过加强教学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诗歌的基本知识点和技巧。

梦游天姥吟留别早读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早读学案

高一年级《梦游天姥吟留别》早读学案一、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二、作文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

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

事善能。

”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蕴含辩证关系的新材料作文题,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材料由两段构成。

第一段用“牛油果”来比喻拥有理想人格的人内心坚定。

第二段是老子的名言,意为拥有理想人格的人能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与时俱进,以适应环境,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实现最初的目标。

题目给定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实则蕴含着辩证的关系,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即围绕“坚守自我”“改变自我”两个基本概念的关系进行思考。

此题可以有三个基本的写作方向。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年级:高二级科目:语文课型:自学辅导课、讨论课、主备人:徐俊谊审核人:高二语文备课组教学时间:【学习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自学检测】1、文体介绍: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 ”,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 ”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2、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

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准备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借以表白心情。

3、熟悉诗篇。

(1)注音。

天姥()瀛()洲天台()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暝()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訇()然青冥()鸾()回车魂悸()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烟涛微茫信难求()势拔五岳掩赤城()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不见底()虎鼓瑟兮鸾回车()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思考与探究】1、诗歌的结构:全诗可分为三部分,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三、教学创意《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

(李白)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学习重点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学习时数两课时
一、解题,进入本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李白有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他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二、整体感知
1、试读全诗(读出声来)。

2、听朗诵,正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屐.()
殷.() 暝.()栗.()訇.然()水澹澹
..()
3、看注释,懂得字面上的意思。

4、朗读领会。

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

5、了解诗的脉络,即能依次复述全诗大意。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留别语
三、分析课文
(一)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答: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答: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天姥山时隐时现,胜似仙境,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诗人充满了向往之情。

入梦原因句: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写出每幅图景的句子。

(1)写“月下清丽之景”的句子:
(2)写“日升明快之景”的句子:
(3)写“山中奇幻之景”的句子:
(4)写“天空盛大之景”的句子:
(5)写“梦醒”的句子: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

答:
3、点名或分组读每一幅图景,再次品味诗的妙境。

小结第二段:写梦游幻境——飞度镜湖—登山览胜—洞天仙境—梦醒若失。

由转入: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转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答:“别君”二字照应题目“”。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
的反抗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

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梦中仙境象征。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
了。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
明。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
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结第三段:写出梦慨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
四、联系全诗小结
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

”读至此,再体会①②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
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我欲因.之梦.吴越。

()
2、天姥连天向天横.。

()
3、势拔.五岳掩赤城。

()
4、烟涛微茫信.难求。

()
5、云霞明灭.或可睹。

()
6、訇然中.开。

( )
7、訇然中开.。

( )
8、古来万事.东流水。

( ) 9、古来万事东.流水。

( )
10、越人语.天姥。

()
11、虎鼓.瑟兮鸾回车。

()
12、云青青兮欲雨.。

()
13、对此欲倒东南
..倾。

()
14、栗.森林兮惊.层巅()
15、列.缺霹雳。

()
16、须.行即骑访名山。

()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三、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