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2、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赏析李白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古体诗的特点。

2、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一、解题,进入本诗。

1、知人论世——结合《与名师对话》互补初了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有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他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独坐敬亭山(第六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庐山瀑布(第七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第七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渡荆门送别(第十五册)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解题: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2、晓常识——诗歌分类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除需用韵之外,古体诗不受格律限制。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

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古诗一般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所以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05《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把握文体特点;2、加深对李白的了解,感受其精神追求。

【预习案】一、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隐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人的九百多首诗篇,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抑郁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考纲要求】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标要求】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写法和蕴含的深层情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式总结归纳式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字音、字形。

瀛.洲()天姥(..)剡.溪()剡.木为楫()..)山天台(渌.水()碌碌...)..)疯疯癫癫(..无奇()俸禄(..)山巅(暝.色()密雨溟沐(..()訇.然()...)瞑.目()霹雳石扉(..)..()山峦(..)绯.闻()诽.谤()霓裳鸾.凤和鸣()心悸(..)..)嗟.叹()如梦初觉(二、简介文题1、导入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2、简介文题吟,为诗歌的一种体制,属古体诗,标题常加吟、行、歌、引等,内容多悲叹时事,形式多自由灵活,如《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民歌等均属古体诗。

三、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预习案【知人论世】李白字,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较多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他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故地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

【题目释义】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

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留别:留恋作别,写作动机。

【文章体裁】“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自主预习】1.在括号内,给下列加黑划线的字注音。

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倚石()澹澹()石扉()訇然()鸾()魂悸()长嗟()觉时()2.解释重点词语海客:拔:东南:明灭:禄水:澹澹:千岩:万转:嗟:暝:悸:向来:课堂案【整体感知】1.请概括天姥山的特点,思考为何要这么写?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第 1 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2、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3、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4、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学习重难点】1.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2.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3.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学习方法】诵读法、质疑法、比较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气息的诗人。

字,号。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3、读完全诗后,你觉得这首诗主要是写梦游天姥山还是另有意图?全诗的“诗眼”是哪两句?二、合作探究1、解释下列加点词⑴我欲因之梦吴越:⑵栗深林兮惊层巅:⑸虎鼓瑟兮风为马:⑷失向来之烟霞: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6)势拔五岳掩赤城:⑺烟涛微茫信难求:2、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语句,理清思路。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知识链接】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

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李白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

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

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解题:①题目的意思是:②给题目的断句,用单斜线划: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根据题目明题材:本诗是诗④“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的一种体裁。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古体诗”和“吟”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 越人语()天姥()②海客谈瀛()洲③天台一万八千丈()...④ 送我至剡()溪⑤脚著()谢公屐()⑥渌水荡漾清猿啼()....⑦熊咆龙吟殷岩泉()⑧栗()深林兮惊层巅⑨水澹澹兮生烟()....⑩虎鼓瑟兮鸾()回车⑾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⑿忽魂悸以魄动()⒀恍惊起而长嗟()⒁惟觉()时之枕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⑴越人语天姥()⑵烟涛微茫信难求()⑶云霞明灭或可睹...()⑷天姥连天向天横()⑸势拔五岳掩赤城()⑹我欲因.....之梦吴越(()⑺脚著谢公屐(.)⑼迷花倚石忽已瞑(.)⑻渌水荡漾清猿啼(..)⑽熊咆龙吟殷岩泉(.))⑾栗深林兮惊层巅()()⑿水澹澹兮生烟()⒀恍惊.....起而长嗟()⒁失向来之烟霞()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用诗歌中的句子填空:①入梦的原因:“,;,。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
4、这首诗的前十句描写了怎样的太虚幻境?(不超过10字)
5、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两首诗的主旨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3、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二、本诗是一首留别诗,诗人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鉴赏指导
浪漫主义的绝唱
这首诗,雄伟的意境,恍惚莫测的氛围,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集中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2、了解背景:(见课下注释①)
二、正音、正义:
1、注字音
瀛洲()天姥()剡溪( )谢公屐()渌水()殷岩泉()訇然()鸾鸟()澹澹()忽已暝()
石扉()青冥()魂悸( )长嗟( )
2、释词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欲因之梦吴越
渌水荡漾清猿啼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1、奇特的构思
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丰富的想象
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光皎洁、渌水荡漾、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景,也有海日东升、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熊咆龙吟、列缺霹雳的夜间奇景,也有琼楼银台、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可谓变幻迭出。
笔记修正:
训练案
1、下列词语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殷岩泉殷勤殷红殷墟
B.水澹澹寒蟾赡养瞻仰
C.瀛洲羸弱赢得嬴政
D.渌水绿林俸禄劳碌

《梦游天姥吟离别》导学案(直接打印)

《梦游天姥吟离别》导学案(直接打印)

《梦游天姥吟离别》导学案(直接打印)梦游天姥吟离别导学案文档目标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梦游天姥吟离别》这首古诗的导学指引和研究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

导学内容诗歌背景- 简要介绍《梦游天姥吟离别》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 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学特点和该诗所属的文学派别。

诗歌结构与意境- 分析《梦游天姥吟离别》的诗歌结构,包括诗歌的篇章、句式和韵脚等。

-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如旅行中的离别之情、山水的壮美等。

文学表达手法- 阐释诗歌中采用的一些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 分析这些手法在表达离别情感和描绘景物时的作用和效果。

诗歌鉴赏- 引导学生针对诗歌的艺术表现进行鉴赏,包括诗歌的语言美感、形象描绘等。

-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感受,以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梦游天姥吟离别》这首诗,学生将能够:- 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梦游天姥吟离别》所属的文学派别。

- 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意境,加深对诗歌艺术的理解。

- 掌握一些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并能在鉴赏中应用。

- 培养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研究步骤1. 学生阅读《梦游天姥吟离别》这首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 学生了解诗歌背景,包括作者和创作背景等。

3. 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与意境,探讨诗歌中的美感和表达手法。

4. 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表达,展开鉴赏和讨论,互相交流看法和感受。

5.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展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研究评价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研究评价:- 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 针对研究内容撰写一个简要的读后感或诗歌分析。

- 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以上即是《梦游天姥吟离别》导学案的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范本模板】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范本模板】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体味唐诗诗味。

3、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情意和艺术美,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一、相关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

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

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二、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一种字数不定,压韵自由可以换韵,对仗无严格要求的古体诗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注音、解词:天姥:( );瀛洲:();云霓:()副虹,雨后天空中与虹同时出现的彩色圆弧。

剡溪:();在嵊县境内,溪水名;渌水:(); 脚著谢公屐:()。

暝:();殷岩泉:( ) ,如:殷殷其雷; 栗深林:()通“傈”水澹澹:( )波浪起伏或流水迂回状;訇然:( );青冥: ()。

鸾回车:( )古代传说中的一神鸟;魂悸:()因害怕而心跳;恍惊起而长嗟: () 。

四、听朗读;学生一块朗读.五、整体感知: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段: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心驰神往。

从瀛州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生卷1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生卷1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习重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学习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玄宗召李白到长安来。

李白奉诏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

但玄宗并不重用他。

又受到权贵的排挤,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

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

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题目的意思是: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

①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根据题目明题材:赠别诗③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它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这首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二、课文学习1、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基调。

自由读,带读,齐读,指名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越人语()天姥()海客谈瀛()洲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水澹澹()兮生烟裂缺霹雳(),丘峦崩摧()虎鼓瑟兮鸾()回车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须行即()骑访名山3、理清本诗结构如下:第一段:入梦缘由第二段:梦游历程第三段:惊梦长叹三、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1、、请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看看是怎样表现其高大神奇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3、思考:“天姥山”与“瀛洲”哪为实景,哪为虚景?作者开篇“谈瀛洲”有何作用?四、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1、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高二语文)主编人:李雪英审核人:邝素勤适用年级:高二(1—19)班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一、背景介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

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二、基础字词积累1、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ǎo )3、梳理诗文大意,注意加点字词的理解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见海日..,空...。

半壁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

..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中开。

青冥..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仙之人兮列如麻。

...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烟霞。

..之枕席,失向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知识链接】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

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李白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

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

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解题:①题目的意思是:②给题目的断句,用单斜线划: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根据题目明题材:本诗是诗④“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的一种体裁。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古体诗”和“吟”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 越人语()天姥()②海客谈瀛()洲③天台一万八千丈()...④ 送我至剡()溪⑤脚著()谢公屐()⑥渌水荡漾清猿啼()....⑦熊咆龙吟殷岩泉()⑧栗()深林兮惊层巅⑨水澹澹兮生烟()....⑩虎鼓瑟兮鸾()回车⑾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⑿忽魂悸以魄动()⒀恍惊起而长嗟()⒁惟觉()时之枕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⑴越人语天姥()⑵烟涛微茫信难求()⑶云霞明灭或可睹...()⑷天姥连天向天横()⑸势拔五岳掩赤城()⑹我欲因.....之梦吴越(()⑺脚著谢公屐(.)⑼迷花倚石忽已瞑(.)⑻渌水荡漾清猿啼(..)⑽熊咆龙吟殷岩泉(.))⑾栗深林兮惊层巅()()⑿水澹澹兮生烟()⒀恍惊.....起而长嗟()⒁失向来之烟霞()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用诗歌中的句子填空:①入梦的原因:“,;,。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学生版)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教学目标:1、 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 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二、解题: 1、解题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

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

其中多有叙事之作。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 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课 题 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编 号 编写时间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1课时)李庭娜支彦20512015、11、15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导学案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4、了解“吟”这种诗体。

导学重点及难点: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唐朝有许多优秀的诗人,但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却对李白情有独钟,在他的《怀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先生的这几句诗充分彰显了李白诗歌的浪漫气质,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出示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3、背诵全诗;三、自主学习1.背景资料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第二年,他在东鲁将南游吴越,写了这首诗歌留给东鲁的朋友。

2.朗诵诗歌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四、赏析全诗(指导、自学、质疑穿插进行,据实际情况而定)(一 )指导:诵读并分析段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版)

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版)

主备人:审核人:审核时间:使用人:三、合作探究精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3、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4、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5、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6、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7、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8、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突然消失了。

这几句写了什么?9、: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10、: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11、:“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明确:12、课后小结: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

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教师参与学科语文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年级高二课型诗歌流程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目标导学1.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显示消极反抗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是权贵的傲岸性格。

2.鉴赏“梦游”的意境,能梳理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

3.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歌特点。

学法指导二、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见白皮书P21二、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8.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涵泳,结合课下注释,体会浪漫飘逸的诗歌风格。

2.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描写的浪漫瑰丽、迷离惝恍的梦境,并梳理出梦境变化的不同层次及意境特点。

3.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品味诗人借助梦境中的意象与梦醒后的感慨表现出的精神追求。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情感,感受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对生命价值与人生选择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对梦境不同层次特点的概括及其隐含的精神追求的分析。

【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五岁育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

20岁后,蜀中漫游,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元年42岁应召赴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唐玄宗“降辇步迎”,待诏翰林。

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761年,请缨杀敌,因病折回。

次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二)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醉中命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历于山东,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生)学习目标.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老师语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象奇特,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解题⑴梦游:⑵天姥:⑶吟:⑷留别: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李白的出身及经历具有传奇性,不论生、死还是经历都存在很多谜,其创作也出奇。

前人评李白思想及创作,多用一个“奇”字。

如“以奇文取称”(元稹)、“才大语终奇”(钱起)、“才矣奇矣”(白居易),这类评价语很多。

其他如贺知章所说“谪仙”、杜甫所谓“佯狂”,以至诸如令力士脱靴和骑鲸飞升之说,虽不言奇,但“奇”寓于中。

杜甫很敬佩李白,在《春日忆李白》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突出的是李白在诗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完整版)《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2、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知识链接】1.李白及写作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

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

李白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

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长安的。

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表白心情之作。

2、解题:①题目的意思是:②给题目的断句,用单斜线划: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根据题目明题材:本诗是诗④“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的一种体裁。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3.“古体诗”和“吟”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越人语()天姥.()②海客谈瀛.()洲③天台.一万八千丈()④送我至剡.()溪⑤脚著.()谢公屐.()⑥渌.水荡漾清猿啼()⑦熊咆龙吟殷.岩泉()⑧栗.()深林兮惊层巅⑨水澹澹..兮生烟()⑩虎鼓瑟兮鸾.()回车⑾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⑿忽魂悸.以魄动()⒀恍.惊起而长嗟()⒁惟觉.()时之枕席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⑴越人语.天姥()⑵烟涛微茫信.难求()⑶云霞明灭或.可睹()⑷天姥连天向天横...()⑸势拔.五岳掩赤城()⑹我欲因.之梦吴越()⑺脚著.谢公屐()⑻渌.水荡漾清.猿啼()()⑼迷花倚石忽已瞑.()⑽熊咆龙吟殷.岩泉()⑾栗.深林兮惊.层巅()()⑿水澹澹..兮生烟()⒀恍.惊起而长嗟()⒁失向来..之烟霞()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用诗歌中的句子填空:①入梦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学生版)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唐诗简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

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

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

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

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

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

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

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④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

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
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

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

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二.解题:
1、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

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

其中多有叙事之作。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作者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

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

“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

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

“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三、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作的思路,并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鉴赏“梦游”,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理清诗歌思路
(一)听录音,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二)试用一个字概括诗歌的脉络。

梦——梦——梦
五、研读第一段
1、指定学生朗读第一段。

2、朗读思考:天姥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发作者去游历呢?用一、二词语概括。

3、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的特点。

六、研读第二段
1、集体朗读
2、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3、思考:诗人由梦转醒的心情如何?
提示:抓关键字眼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怀?
七、研读第三段
1、指定一组同学朗读。

读出感情。

2、思考:本诗的诗眼是哪句?用的什么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感情?
八、小结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

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

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让我们想到了东晋时候“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彭泽小令陶渊明,他终辞小令一职,最后躬耕南亩。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