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号,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与杜甫并称为“”,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人物轶事

李白赋李花

幼年李白第一次抓周时便抓到了一本诗经。李父喜出望外,他希望自己的儿子日后能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诗人,但却在取名字一事上犹豫不决以至于李白到了七岁仍然没有名字。适逢小李白七岁那年的春季,李父写下了一首只有开头两句的赞美春日的七言绝句体裁诗,随后就让自己妻儿一人一句补全该诗。话音未落,李母不假思索说道:“火烧杏林红霞落。”

小李白若有所思,静静地等母亲说完之后,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这句一语惊人,李父赞道:“吾儿有诗才,甚好。”同时,心中默念此诗暗暗欢喜:“吾家木子本姓李,一树李花白如雪”。于是,李父最终拍板决定给儿子取名叫做李白。

3.了解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4.解题

①吟:本指吟咏、作诗,后为诗体名。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留别:临行赠言。“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天台.()剡.()溪渌.()谢公屐.()

暝.()殷.()訇.()然2.解释词语:

①微茫:

②信:

③明灭:

④向天横:

⑤因:

⑥谢公:

⑦渌:

⑧清:

⑨青云梯:

⑩暝:

⑪殷:

⑫栗、惊:

⑬澹澹:

⑭訇然:

⑮青冥:

⑯金银台:

(二)诵读感悟

1.诵读全诗,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第一节: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二节: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第三节: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inɡ”“ɑn”“ɑi”“ɑ”等。

2.自由诵读,概括思路。

三、合作探究

活动1:赏析第一节

1. 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有什么作用?

2. 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3. 概括第一小节大意活动2:赏析第二节

1. 以时间、地点为序探究梦游之旅,请用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所写之景,然后分析、概括所见之景特点以及李白心情的变化。

2.诗人为什么要着力塑造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

活动3:赏析第三节

1. “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2. “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5. 概括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活动4:概述诗人以梦传情的思路。

活动5:概括“艺术美”

活动6: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赠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杜甫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来就丹砂愧葛洪。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痛饮狂歌空度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扬跋扈为谁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天宝三载(744年)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745年)同游齐赵,同年秋,两人在鲁郡(今山东兖州)东石门相别,杜甫写了赠诗,李白写了别诗。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问题:请结合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概括出李白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答案

一、1.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李杜”,“大李杜”。

二、(一)1.给加点字注音:

天台.(tāi)剡.(shàn)溪渌.(lù)谢公屐.(jī)

暝.(míng)殷.(yǐn)訇.(hōng)然

2.解释词语:

①微茫:景象模糊不清。②信:确实,实在。

③明灭:忽明忽暗。指天姥山在云彩中时隐时现。

④向天横:直插天空。横,直插。

⑤因:依据。

⑥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⑦渌:清。

⑧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⑨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⑩暝:日落,天黑。

⑪殷:动词,震响。

⑫栗、惊:使动用法。

⑬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⑭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⑮青冥:指天空。浩荡:广阔远大的样子。

⑯金银台:金银铸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二)2.明确以梦为线索,按照梦前—梦中—梦后的顺序行文。

第一节:梦游之由(起)

第二节:梦游之境(观)

第三节:梦游之吟(叹)

三、活动1:

1. 明确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写)。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 明确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对比、衬托。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3. 明确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活动2:1. 明确①诗意: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概括:梦到剡溪——清幽寂静——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②诗意: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