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

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对称电对的滴定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例 求下述滴定反应的Esp :
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对称电对的滴定 化学计量点时: n2O1 + n1R2 = n2R1 + n1O2
氧化 2
n2 n1 n2 n1
Esp
n1E1 n2 E 2 n1 n2


cO1 0.059 Esp= E1= E1 + n lg c 1 R1 Esp= E2= E2

0.059 Ox Re d 0.059 cOx lg lg n Re d Ox n c Re d
E Ox / Re d E Ox / Re d
/
0.059 Ox Re d lg n Re d Ox
/ EOx / Re d E Ox / Re d
0.059 cOx lg n c Re d
4+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VCe mL 滴定分数 电势 V 说明 0.00 0.0000 不好计算 1.00 0.0500 0.60 E=EFe /Fe =0.68+0.059lgcFe /cFe 10.00 0.5000 0.68 12.00 0.6000 0.69 19.80 0.9900 0.80 19.98 0.9990 0.86 Esp=(EFe /Fe +ECe /cCe )/2 20.00 1.000 1.06 22.02 1.001 1.26 30.00 1.500 1.42 E=ECe /Ce =1.44+0.059lgcCe /cCe 40.00 2.000 1.44
条件电位(Eθ/)是氧化态与 还原态的分析浓度等于 1mol/L时的电极电位

分析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分析化学
上 页 下 页
通辽职业学院
另一方面,在HCl溶液中除Fe3+、Fe2+外,三价铁还以 Fe(OH)2+、FeCl2+、FeCl2+、FeCl4-、FeCl63-等存在形式, 而二价铁也还有Fe(OH)+、FeCl+、FeCl3-、FeCl42-等存在形 式。若用cFe(Ⅲ)、cFe(Ⅱ)分别表示溶液中三价铁Fe(Ⅲ)和二价 铁Fe(Ⅱ)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则: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式中:EOx/Red——氧化态Ox还原态Red电对的电极电位; Eθ Ox/Red——标准电极电位; aOx、aRed——氧化态Ox及还原态Red的活度,离子的活 度等于浓度c乘以活度系数γ,a=γc; R——摩尔气体常数,8.314 J· mol-1· K-1; T——热力学温度; F——法拉第常数,96 485 C· mol-1; n——半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数。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中,在25℃时可得:
分析化学
通辽职业学院
分析中,要求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定量、迅速地进行,所以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除了从平衡观点来了解反应的可能性外, 还应考虑反应的速率。下面具体讨论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 率的因素。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 率。例如,在酸性溶液中重铬酸钾和碘化钾反应:
通辽职业学院
现以在1 mol· L-1H2SO4溶液中,用0.1000 mol· L1 Ce(SO ) 标准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 L 4 2 1FeSO 为例,讨论滴定过程中标准溶液用量和电极 4 电位之间量的变化情况。
滴定反应式:
两个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
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无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电解质则写分子式)。
Fe 2 Cl 2 Fe 3 Cl -
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式
Fe2 Fe3 氧化反应
Cl2 Cl (还原反应)
配平两个半反应的原子数及电荷数。
Fe2 Fe3 e Cl2 2e 2Cl
根据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必须相 等的原则,将两个半反应加合为一个配平的离子反应式。
中性介质: 左边多 n个 O,加 n个 H2O,右边加 2n个 OH – 右边多 n个 O,加 2n个 H+,左边加n个 H2O
2、离子—电子法
(1) 配平原则 ● 电荷守恒:两个半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 ●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2) 配平步骤 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式(气体、纯液体、固体和弱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1. 单质的氧化数为零, 如单质 O2 和 S8中 O 原子和 S 原 子的氧化数均为零。
2. 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例如Al3+ 离子的氧化数为 +3, 表示为 Al(+3)。
3. 正常氧化物中,氧的氧化数为-2, 过氧化物中(H2O2 和Na2O2)氧的氧化数为-1, KO2氧化数为-0.5, KO3中氧化数为-1/3, OF2中O为+2。
10 HClO3 + 3P4 = 10HCl + 12H3PO4
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数法
① 配平原则 整个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氧化值的升高总数与被
还原的元素氧化值的降低总数相等。
② 配平步骤 ● 写出未配平的基本反应式
-1-5= -6
+5 0 HClO3 + P4
-1 +5 HCl + H3PO4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 氧化还原

大学无机化学第五章 氧化还原
2KMnO4 + 16HCl ≒ 2MnCl2 +5Cl2 + 2KCl + 8 H2O
解:① 把此反应改写为离子反应方程式:
2MnO4- + 16H+ +10 Cl - ≒ 2Mn2+ +5Cl2 + 8H2O ② 根据离子反应式写出电极反应 正极(还原):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负极(氧化): 2Cl- - 2e ≒ Cl2
3.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酸性溶液中)
氧化态 电子数 还原态
氧 化 剂 的 氧 化 能 力 增 强 K+ + e Na+ + e Zn2+ +2e Fe2+ +2e Sn2+ +2e Pb2+ +2e 2H+ +2e Cu2+ +2e I2 +2e Fe3+ + e Ag+ + e MnO4-+8H+ +5e F2 + 2e ≒ ≒ ≒ ≒ ≒ ≒ ≒ ≒ ≒ ≒ ≒ ≒ ≒ EΘ/V K -2.931 Na -2.710 Zn - 0.762 Fe - 0.447 Sn - 0.14 Pb - 0.126 H2 +0.000 Cu +0.342 2I+0.536 Fe2+ +0.771 Ag +0.800 Mn2++4H2O +1.507 2F+2.866 还 原 剂 的 还 原 能 力 增 强
(3) 电极符号:Pt(s) ︳H2 (P θ) ︳H+ (c=1)
氢电极作为标准电极,使用条件非常严格,制作和纯化 复杂故在实际测定时,常采用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位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位

*在一给定浓度的溶液中,若金属失去电子的溶 解速度大于金属离子得到 电子的沉积速度,达 到平衡时,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溶液中 的金属离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由于静电吸引, 较多地集中在金属表面附近的液层中。这样在 金属和溶液的界面上形成了双电层,产生电位 差。
*反之,如果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大于金属的溶 解速度,达到平衡时,金属带正电,溶液带负 电。金属和溶液的界面上也形成双电层,产生 电位差。 *金属与其盐溶液界面上的电位差称为金属的电 极电位,常用符号φ表示。
三、标准电极电位
(一) 标准氢电极
H2
100Ka
Pt 2H+ (aq) +2e H2(g)
H+=1mol· -1 L
标准氢电极示意图
电极表示:H+(1mol.L-1),H2(100kPa)│Pt
(二) 标准电极电位
通常将测定温度为298K,组成电极的各离子 浓度为1mol· -1,各气体压力为100KPa时的状态 L 称为电极的标准状态。(用上标“θ”表示)
4.标准电极电位为298.15K时测定,但电极电 位随温度变化不大。
5.φθ值愈高,表示该电对的氧化型愈容易接受电 子,氧化能力愈强,它本身易被还原,是一个强 氧化剂,而它的还原能力愈弱; φθ值愈低,表示该电对的还原型愈容易放出电子, 还原其它物质的能力愈强,它本身易被氧化, 是一个强还原剂,而它的氧化型的氧化能力愈弱。
⑴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式或离子式;
例: P4+HClO3 HCl+H3PO4
还原剂P4
H3PO4, 氧化剂HClO3
HCl
⑵找出还原剂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氧化数总升高值和氧化剂 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氧化数总降低值 例 P4:4×(+5-0)=+20; Cl:-1-(+5)=-6 ⑶找出⑵中两值的最小公倍数,求出各反应物系数 得 3P4+10HClO3 10HCl+12H3PO4 ⑷质量守恒定律检查反应中各元素原子数目是否相等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作者:————————————————————————————————日期: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习题与解答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原因。

(1).氧化数就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态时的电荷数。

答:不确切,氧化数是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化合态时的形式电荷数。

(2).所有参比电极的电极电势皆为零。

答:错,只有氢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其它不为零。

(3).因为Δr G m 的值与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的写法(即参与反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因此Θϕ也是如此。

答:错,因电极电势的数值反映物种得失电子的倾向,这种性质应当与物质的量无关,因此与电极反应式的写法无关。

对电极反应a 氧化态 + z e - = b 还原态则有a bz ][][lg059.0氧化态还原态-=Θϕϕ; 如果电极反应为 na 氧化态 + nze - = nb 还原态,则有nanb nz ][][lg 059.0氧化态还原态-=Θϕϕ = a b z ][][lg 059.0氧化态还原态-Θϕ,与上式相同。

而Θϕ是指氧化态与还原态都是单位浓度(或标准态压力)时的ϕ,因此与电极反应方程式写法无关,ϕ也是如此。

因Δr G m = J RT G m r ln +Θ∆,而∑=BBm f B m r G G ΘΘ∆ν∆,,所以Δr G m 与化学计量数有关,故Θ∆m r G 也是如此,与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有关。

(4).插入水中的铁棒,易被腐蚀的部位是水面以下较深部位。

答:错,水面下的接近水线处的铁棒容易被腐蚀。

(5).凡是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都称之为极化现象。

答:对。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正确答案可以不止一个) (1)为了提高Fe 2(SO 4)3的氧化能力,可采用下列那些措施( ① )。

①.增加Fe 3+的浓度,降低Fe 2+的浓度; ②.增加Fe 2+的浓度,降低Fe 3+的浓度; ③.增加溶液的pH 值;④.降低溶液的pH 值。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章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天然水的氧化还原电位一、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1、天然水中变价元素的存在形态地球化学通常根据环境所存有游离氧(O2)量的多少,将环境划分为氧化环境或还原环境。

氧化环境指大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含有一定量游离氧的区域,不含游离氧或游离氧含量极低的区域称为还原环境。

通常将含溶解氧丰富的水称为处于氧化状态的水,即其属氧化环境。

一般未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与外界交换良好的天然水域,均为处于氧化状态的水环境。

反之,则属还原性环境。

如果池塘采用过高放苗密度和高投饵量的养殖方法,同时又不能充分地增氧与适时地排出污物,必将使池水溶解氧含量降低到极低值,特别是处于高温季节的池塘底层水可能转化为还原性环境;此外,含丰富有机质的沼泽水、地下水以及封闭或半闭的海湾底层等水域,也常呈还原状态。

在含溶解氧丰富的氧化水环境与缺氧的还原水环境中,常见变价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列于表5-1。

由表5-1可知,变价元素可同时以多种价态形式存在于水环境中,但在不同的水环境中,其主要的存在价态形式不同。

如氮元素,在富含溶氧水的氧化环境中,主要以最高价(5+)的NO-3形态存在,即其含量最高;在溶氧量极低、甚至缺氧的还原性水环境中,NH4+(NH3)的含量较高,即氮以最低价(3-)的NH3(NH4+)为主要存在形态,NO-3含量很低,甚至可能无法检出。

天然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氧化还原体系,其中同时存有多种处于氧化态与还原态的物质,如随雨水、河水等流入天然水域的风化壳、土壤和沉积物中的矿物质均为氧化态。

来源于火成岩风化产物的矿物质在其形成时,所含有的成分均被完全氧化,因此这些成分中的元素存在形态也多为氧化态。

水中也有一些元素主要以还原态存在,如海水中的氯、溴元素主要以低价的Cl-、Br-形态存在。

但天然水域中的多数无机物通常以氧化态形式存在。

天然水环境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与淋洗土壤的雨水,但在养殖池水中,情况则复杂得多,残饵与生物的粪便、尸体等代谢产物则是水中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pH E’ 0 0.56v 2 0.44v 4 0.27v 8 -0.11v
H3AsO4 + 2 H+ + 3 I = H3AsO3 + I3 + H2O
E /I = 0.54v I
2
所以当
[H+]≥1mol/L时,H3AsO4 氧化I-,反应向右进行
[H+]<10-2mol/ L时 ,I3- 氧化H3AsO3,反应向左进行
δ NH Ka 10-9.25 = [H+ ] + K = 10-10 + 10-9.25 = 0.85 a
3
[NH3]=
CNH3=0.850.1=0.085mol.L-1=10-1.07mol•L-1 NH3
Zn(NH3)=1+1[NH3]+ 2[NH3]2 +3[NH3]3+4[NH3]4 =1+102.2710-1.07+104.6110-1.072+107.0110-1.073+109.0610-1.074 =104.83
解:
(0.68 - 0.14) ×2 lgK = = 18.31 0.059
'
[Fe2+ ]2 [Sn 4+ ] [Fe2+ ]3 K ' = 1018.31 = [Fe3+ ]2 [Sn 2+ ] = [Fe3+ ]3
[Fe2+ ]3 3 3+ 3 = K ' = 1.3× 6 10 [Fe ]
反应进行得相当完全
3 4 3 3 5+
3+
+ 2 0.059 δ H AsO [H ] E ' = E + 2 lg δ H AsO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3)碘量法产生误差的原因 ①溶液中H+的浓度:碘量法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进行,在碱性和强酸性溶液中易发生副反应。
②I2的挥发和I-的氧化 I2的挥发和I-被空气中O2氧化成I2是碘量法产生误差
的主要原因。
1)防止I2的挥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KI, 使析出的I2与I-形成I3-, 可防止I2的挥发;要求含I2的溶液应在碘量瓶或带塞的玻璃容器 中暗处保存;反应一般在室温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滴定时 不能剧烈摇动。
③最后再用KMnO4标准溶液回滴剩余的Na2C2O4至粉红色出现,并 在0.5~1min内不消失为止,消耗KMnO4标准溶液(V’1mL )。
5C2O4- + 2MnO4-+ 16H+
2Mn2++ 10CO2↑+ 8H2O
70 85o C
计算公式:
8
高锰酸盐指数(mgO2 —氧的摩尔质量(1/2
❖ 选择指示剂原则:应使指示剂的变色电位在滴定突跃范 围内,且应尽量使指示剂的变色电位与计量点电位一致或接近。
指示剂
颜色变化
[H+ ] = 1molgL-1 还原型
氧化型
次甲基蓝
0.52
二苯胺磺酸钠 0.85
邻苯氨基苯甲酸 0.89
邻二氮菲亚铁 1.06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天蓝色 紫红色 紫红色 浅蓝色
3) 对于含NO2-的水样,可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在浓H2SO4溶解 沉淀物之前,在水中加入数滴5% NaN3溶液,或在配制碱性KI 溶液时,把碱性KI和1% NaN3溶液同时加入,然后加入浓H2SO4。 其反应为:
2NaN3+H2SO4= 2HN3+NaSO4 HNO2+HN3=N2+N2O+H2O

生物 第五章 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生物 第五章 氧化还原和电化学

E0 = 0(+) – 0 (-)
如测定半电池: Cu2+(1mol.L-)/Cu(298K)与标准氢电极相 连时为正极,并得 E0=0.34 V. 则 E0 = 0(+) –
0 (-)
0.34= 0 (Cu2+/Cu)- 0(H+/H2)
0.34= 0 (Cu2+/Cu)- 0.0000 0 (Cu2+/Cu)=+0.34 (V)
= 0 + 0.0592 ———— ———lg [氧化型] n [还原型]
式中:(1) n—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2) [氧化型] 中括号里表示的是半反应式中的
[还原型]
各物质浓度次方的乘积
(3) . 纯液体,纯固体的浓度为常数,作1处理, 气体用分压表示.具体写法举例:
(1) Fe 3+ + e-
化合价升高物质称还原剂(Fe)
还原性
5-2
如:
氧化还原半反应式
Cu2+ + Fe = Cu + Fe2 +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任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都可以分解成两个半反应式,
Cu2+ + 2e = Cu Fe - 2e = Fe2 +
1. 半反应式由同一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数物种组成。 2. 表示:氧化型 / 还原型 == 电对 3. 标准电极电势表中就是按半反应式 的格式列表的.
标准电极电势是重要的化学参数.有多种理论价 值和实用价值,如:
(1)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电极电势负值越小,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 电极电势正值越大,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Zn2+ +2eZn 0 =-0.76 V Cl2 +2e2Cl0 =1.3883 V

第5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第5章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三、影响土壤pH值的因素
(一)土壤胶体类型和性质对pH值的影响 1.土壤胶体的极限pH值
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全部是致酸离子,称为 盐基完全不饱和态。此时土壤的pH值,称为土壤的极限 pH值。
2.土壤胶体酸基的解离常数K对pH值影响 不同类型土壤胶体的pK值就各异。有机胶体pK值 为4.5~5.0,硅酸盐类粘粒为5.2~5.8;含水氧化铁为6.0~7.0。 致酸离子解离度的大小的排列顺序: 有机胶体 >蒙脱石 >含水云母和拜来石 >高岭石 >含水氧化铁、铝
(二)土壤吸附性阳离子组成和盐基饱和度对pH的影响
氢-铝质土壤是酸性; 钙质土 pH值大多数在7左右,呈中性反应;
钠质土壤 pH值可达8.5以上,呈碱性反应。
盐基饱和度大小,反应土壤潜性酸及活性强度的大小。
(三)土壤含水量对土壤pH的影响 土壤的pH值随土壤含水量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因此, 在测定土壤pH值时,应注意土水比。土水比愈大,所测得的 pH值愈大。
2、Eh和pH的关系
式中m是参与反应的质子数,Eh随pH增加而降低。 因此,同一氧化还原反应在碱性溶液中比在酸性 溶液中容易进行。
图9-2 铁体系的Eh-pH稳定范围图
三、影响土壤氧还原的因素 1.微生物的活动
2.易分解有机的含量
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耗氧的过程,在一定的通 气条件下,土壤中的易分解的有机愈多,耗氧也 愈多,其氧化还原电位就较低。 3.土壤中易氧化和还原的无机物的含量
(一)碱性土的成因
土壤碱性反应及碱性土壤形成是自然成 土条件和土壤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碱性 土壤的碱性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形 成碱性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反应。

无机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无机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 Zn - 2e = Zn2+ (氧化态升高) 正极: Cu2+ + 2e = Cu2+ (氧化态降低)
图5-1原电池
二、原电池的表达式
1、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 2、用∣表示电极与离子溶液之间的物相界面 3、不存在相界面,用“,” 分开。加上不与金属 离子反应的金属惰性电极。 4、 用表示盐桥 5、 表示出相应的离子浓度或气体压力。
(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确定有关元素氧化态升高及降低的数值 (3)确定氧化数升高及降低的数值的最小公倍数。 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系数。 (4)核对,可用H+, OH–, H2O配平。
例1 : HClO3+ P4 HCl+ H3PO4 Cl5+ Cl–
P4 4PO43–
氧化数降低 6
4
Sn 2
0.15 0.72
3
Fe 2
E 根据 > 0,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三、电对的电极电势 1.电极电位的形成 (见P105图)

金属晶体组成:是由金属原子、 金属离子和一定数量的自由电子。
M(s)
Mn+ (aq)+ n e
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金属带多余的负电荷。 金属离子回到金属表面,带正电荷。
电极电势:金属与其盐溶液间的电势差就是该金属的电极电势。 (其绝对值不可知)
例 4 配平酸性介质下KMnO4溶液与Na2SO3的反应方
程式 解:第一步:MnO4–+SO32–+ H+ Mn2+ + SO42– 第二步: 半反应 SO32– SO42– + 2e MnO4– + 5e Mn 2+ 第三步:配平半反应: SO32 – + H2O SO42 – + 2e + 2H+ (1) MnO4 – + 5e + 8H+ Mn 2+ + 4 H2O (2) 第四步: (1)×5+(2)×2

大学化学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大学化学 第5章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21
电化学上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即 φθ(H+/H2) = 0.0000V。
在原电池中,当无电流通过时两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称为电池的电动势,用E表示。当两电极均处于标准 状态时称为标准电动势,用Eθ表示,即
E=φ(+) -φ(-) 或者 Eθ=φθ(+) -φθ(-)
例如:将标准锌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氧化能力逐渐增强
φθ (V) -2.714 -0.763 0.0000 0.342 0.401 2.866
2022/5/3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24
5.3.3 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
根据热力学原理,恒温恒压下系统吉布斯函数变(rGm)的降低 值等于系统所能作的最大有用功:
G = Wmax 在原电池中,系统在恒温恒压下做的最大有用功即为电功:
电极反应
Na+/Na
Na+(aq)+e Na(s)
Zn2+/Zn
Zn2+(aq)+2e Zn(s)
H+/H2 Cu2+/Cu O2/OH- F2/F-
2H+(aq)+2e H2 (g) Cu2+(aq)+2e Cu(s) O2(g)+2H2O+4e 4 OH-(aq)
F2(g)+2e 2F-(aq)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2022/5/3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1
学习要求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方 程式的配平方法
2. 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利用能斯特公式计算 不同条件下的电极电势
3. 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 4. 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之间的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ppt课件

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ppt课件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 反应机理比较复杂 反应速度慢 反应条件苛刻,若控制不当反应物之间没有确定的计
量关系。
氧化还原电对的分类:
可逆电对 在氧化还原半反应的任一瞬间,可逆电对都 能迅速建立起氧化还原平衡,其所显示的实际电位与 能斯特公式计算所的电位相符。
0.059 n1 n2
lg 1 b[R1 ]b1

0.059 n1 n2
lg[H ]x
当采用条件电位时,
Esp

n1 E10` n1
n2 E20` n2

0.059 n1 n2
1 lg b[R1 ]b1
化学计量点后
按Ce4+/Ce3+电对计算比较方便,滴入20.02mL时 过量的物质的量=0.02×0.10=0.0020 mmoL 形成的物质的量= 20×0.10=2.0 mmoL
E 0.68 0.059lg 1.2 0.69V 0.8
当加入的滴定剂19.98mL时,E=0.86V
3 化学计量点时 n2O1 + n1R2 == n1O2 + n2R1
E sp

E10

0.059 lg [O1 ] n1 [R1 ]
E sp

E
0 2

0.059 lg [O2 ] n2 [R2 ]
E E0 0.059 lg [o ] n [R ]
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
物质的活度受溶液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比较 准确的反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氧化还原能力,在这 里引入条件电位。
条件电位 E 0`
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和还原态的分析 浓度均为1mol/L时的实际电位。 条件电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常数。在处理氧化还原反 应计算时,尽量采用条件电位,对于没有相应条件 电位的可用标准电极电位。考虑离子强度和副反应 的影响

化学-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化学-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n—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
2020/6/4 32
3.使用时注意事项:
(1)浓度的方次:物质前的系数若不是1, 则浓度项要乘以与系数相同的方次。
(2)纯溶剂、纯金属、纯固体其相对浓度 ≈1。
(3)对复杂电对,式中应包括有关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活度;参加电极反应的H+或 OH-离子也应参与计算。
2020/6/4 33
例如:MnO4- / Mn2+ Sn4+/Sn2+
2、氧化还原反应是两个氧化还原电对共同作用的结 果,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反应一般按较强的氧化 剂和较强的还原则相互作用的方向进行。 3、知道氧化还原半反应,就能写出氧化还原反应。
2020/6/4 11
§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一、 氧化数法
原则:反应中氧化剂元素氧化数降低值等于还原剂元 素氧化数增加值,或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2020/6/4 1
要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掌握电极电位公式及其计算 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公式 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
2020/6/4 2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氧化数的引入:
1970 年 , 国 际 纯 粹 与 应 用 化 学 联 合 会 (IUPAC) 对 氧 化数定义如下:
H2SO4。
但在离子型氢化物中,其氧化数为-1,
如NaH; KH.
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
如:NaO, CaO, SiO2, Fe2O3. 但在过氧化物中为-1,如:H2O2, Na2O2. 在超氧化物中为-1/2。 如: KO2 在OF2中为+2

大学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大学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求φAgCl/Ag = ?
上一页
下一页
30
本章目录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E 或 E
二、 表示氧化还原能力的相对强弱
越大,其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 越小,其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
例:电对 MnO4-/Mn2+ Br2/Br-
φ
1.51 1.068
Cu2+/Cu 0.342
大学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学习要求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3.理解电极电势的概念
4.掌握能斯特公式并进行有关的计算,学
会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次序及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
5.掌握原电池电动势、吉布斯自由能变、 平衡常数及容度积常数的关系及应用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2. 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氢电极
(1) 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状态下的电极电势。用 表示。
所谓标准状态是指组成电极的物质,气体 的分压为100KPa,离子浓度为1mol·L-1。
标准电池电动势用E 表示,根据物 理学可知:
E
上一页
下一页
19
本章目录
(2) 标准氢电极 电极构成:
电极符号:Pt,H2(100KPa)∣H+(1mol·L-1)
298K时
0.0592 z
lg
[Ox]a [Red]b
上一页
下一页
26
本章目录
说明:
⑴ 溶液中离子代入相对浓度,气体带入相对
分压; 2H+ + 2e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标准氢电极装置图
4.电极电势的确定 电极电势的确定 有了标准氢电极作相对标准,就可以测量其它电极 的电极电势。 例:测 φθ(Zn2+/Zn) 用标准状态下的Zn电极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
(-)ZnZn2+(1.0molL-1)‖H+(1.0molL-1)H2(100kPa) Pt(+)
测原电池的电动势,可确定Zn电极的电势。 用类似的方法可测出其它电对的电极电势,表5-1 列出了一些电对的电极电势,详细的见书后附录十四。
离子电子法配平时很重要的一点是氧原子数的配平, 不同介质条件下,配平氧原子数的规则是:
介质条件 酸性 碱性 中性 多氧的一边 H+ H2O H+ 或 H2O 少氧的一边 H2O OHH2O OH-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式中不应出现OH-;在碱性条 件下反应式中不应出现H&#子电子法配平: ClO- + CrO2- → Cl- + CrO42- (碱性介质中) 3× 2× ClO- + H2O + 2 e - = Cl- + 2 OHCrO2- + 4 OH- = CrO42- + 2 H2O + 3 e -
5.2.2 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 得失电子数相等。即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 子数应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 质量平衡。在反应式两边各种元素的原子总数 必须各自相等。 (3) 电荷平衡。反应式两边总的电荷数应相等。
配平 KMnO4 + H2C2O4 → Mn2+ + CO2 (1) 方程式写成离子方程式: MnO4- + C2O42- → Mn2+ + CO2 (2) 写出两个半反应式并配平: MnO4- + 8 H+ + 5 e - = Mn2+ + 4 H2O C2O42- = 2CO2 + 2 e (3) 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的原则,两个半反应乘以适 当系数再合并,得到配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MnO4- + 5C2O42- + 16 H+ = 2Mn2+ +10CO2 + 8 H2O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特点: 配平时不需要知道元素的氧化值,得失电子数是根 据电荷平衡的原则确定的。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4)用电子配平半反应的电荷数
H2C2O4 → 2CO2 +2H+ +2e
MnO4- +8H+ +5e→ Mn2+ +4H2O
×5
×2
( 5 )根据氧化剂和还原剂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的原则, 将两个半反应合并成一个已配平的离子方程式。 2MnO4- + 5H2C2O4 +6H+═ 2Mn2+ + 10CO2↑ + 8H2O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教学要求
1. 氧化数、方程式配平 (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
2. 原电池:电池电动势( E )、电极电势( )
① 电池符号;② 标准电极电势( )、标准电动势(E) ③ 标准电极电势的确定

1)实验( 表的应用) 2)计算: G = -nF 和 G = -nFE 3)间接计算: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2)2Fe2+(1.0mol/L) + Cl2(101.325 kPa ) →
2Fe3+(aq)(0.10mol/L) + 2Cl- (aq) (2.0mol/L)
解:正极 负极
原电池符号为:
(-)Pt Fe2+ , Fe3+(0.10mol/L) Cl- (2.0mol/L) Cl2(101.325 kPa ) Pt(+)
二、离子电子法
配平原则: 1. 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和还原剂失去 电子的总数相等。 2. 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3. 方程式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
离子−电子法主要适用于配平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特别 是对于有介质参加的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比较方便。

分析化学 第五章_氧化还原滴定法

分析化学 第五章_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Redox titration)
Ø 氧化还原平衡 Ø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Ø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Ø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Ø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2016-4-12
氧化还原滴定法: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实质:电子的转移 特点:机理复杂、多步反应 分类: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可以用Nernst方程式来计算各电对的理论电势:
E Ox/Red
Eo Ox/Red
RT lg a Ox nF a Red
在25℃时,Nernst方程式为:
E Ox/Red
Eo Ox/Red
0.059 lg aOx
n
a Red
E Ox/Red
Eo Ox/Red
0.059 lg aOx
n
a Red
电对电势的大小表示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 或还原能力的强弱。 Ø 电对电势越大,其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强
(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弱)——氧化剂 Ø 电对电势越小,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氧化型的氧化能力越弱)——还原剂
附表15 标准电极电势(18-25℃ )
1
氧化还原电对
电极电势

Ox 1 n1e Red 1 Ox 2 n2e Red 2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参加反应的 氧化还原电对本身性质外,还与反应条件(例如,反 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催化反应)、诱导反应等) 有关。
1.反应物浓度 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
Cr2O72
2.反应温度 对大多数反应,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反应的速度。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可提高2-3倍。
已知E0 Fe3 /Fe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 化合价只能是整数;而氧化数可以是正负整数、
正负分数、零。 例:Fe3O4 中的Fe的化合价一个是+2,两个是+3;
而氧化数是 + 8/3 。 H2S2O3中的 S 的氧化数是 +2 。
S4O62-中 S 的氧化数为+2.5。
S2O82-中 S 的氧化数为+7。
§ 5.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反应: NO2 + H2O NO3 + 2 H+ 还原反应: MnO4 + 8 H+ Mn2+ + 4 H2O
电荷配平:NO2 + H2O NO3 + 2 H+ + 2e 5 MnO4 + 8 H+ + 5e Mn2+ + 4 H2O 2
2MnO4 + 5 NO2 + 6 H +
2 Mn2+ + 5 NO3 + 3H2O (已配平)
负极:Zn —— Zn2+ 正极: Cu2+ —— Cu
氧化数高的物种: 氧化型,Zn2+, Cu2+ 氧化数低的物种: 还原型,Zn, Cu
电对的书写: 氧化型/还原型 Zn2+/Zn、 Cu2+/Cu、 Fe3+/Fe2+、 H+/H2、 Cl2/Cl … 每一个电极都进行这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
H: 28个
36个
缺4个O原子
3 As2S3 + 28 HNO3 + 4H2O O原子 88个 H原子 36个
6 H3AsO4 + 9 H2SO4 + 28NO 88个 36个 (已配平)
例(2) P + CuSO4 Cu3P + H3PO4 + H2SO4
P : 0 —— +5 5 – 0 = 5
CH3Cl 4
-2
CH2Cl2 4 0
CHCl3 4
+2
CCl4 4 +4
氧化数规则:
(1) 单质氧化数为零; (2) IA、IIA 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分别为 +1、+2 ; (3) 一般常见化合物中:H — +1, O — - 2;
在IA、IIA 元素在氢化物中:H — - 1 (NaH、CaH2、NaBH4、 LiAlH4) 过氧化物中:O — - 1,超氧化物中: O — -1/2 (3) (4) 在卤化物中: X — - 1, (4) 卤素含氧酸中: X — +1、+3、+5、+7。 (5) (5) 在一个分子或离子中,有几个同种元素的原子,该原子 氧化 数取其平均值。 (6) (6) 分子中各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7) 离子中各原子氧化数的代数和为离子所带电荷。
5 Cu3P + 6 H3PO4 + 15 H2SO4 84个 48个 (已配平)
5.2.2 离子电子法配平
配平规则: (1)初步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2)分别写成两个半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3)将原子配平,关键在将氧原子数的配平; (4)电荷配平; (5)按最小公倍数法使得失电子数相等,然后合并成一
如果金属离子很容易进入溶液,则金 属带负电荷,溶液带正电。
如果金属离子不易进入溶液,溶液中已经存在的正离子起初向金属沉 积速度可能超过正离子由金属进入溶液的速度,因而可使金属带正电 荷,溶液带负电。
电极电势:金属的电极电势 = V金属 (金属表面的电势) V溶液 (溶
液本身的电势)
2、标准电极电势( )
个总反应; (6)整理
介质配平规律:(水溶液中)
酸性溶液:哪边缺氧,哪边加H2O,另一边加 H+; (方程式中不能有
OH);
碱性溶液:哪边缺氧,哪边加OH,另一边加 H2O ;(方程式中不能
有H+);
中性溶液:无论哪边缺氧,都在反应物中加H2O,另 一边 加H+ 或OH。
5.2.2 离子电子法配平
(已配平)
§ 5.3 电极电势
5.3.1 原电池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使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沿导线移动)
2e
例:
Zn (s) + Cu2+ (aq)
Zn2+(aq) + Cu(s)
电极反应
负极: Zn (s)
Zn2+ (aq) + 2e
正极: Cu2+ (aq) + 2e
Cu (s)
5.1.2 氧化数
氧化数:氧化数是一个经验值,是一个人为的概念。
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在形式上的电荷数及电 性。(即假定把每一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 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的)
化合价
离子化合物:原子得失电子数及形成离子所 带电性。
共价化合物:原子共用电子对数。 (衍生出由电子偏移情况确定正负)
例: CH4 化合价: 4 氧化数:- 4
氧化型 + ne -
还原型
5.3.2 电极电势
原电池能产生电流,说明原电池的正负两极存在 着电势差,我们称之为电动势(E)。它是原电池两
个电极的电势()差。 E = +
1、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
金属晶体是由原子、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当 金属插入其盐溶液时,表面的金属离子会在水分子作 用下,以水合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而把电子留在金 属片上。同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会受到金属片上电 子的吸引,在金属片上沉积。这是两个互为相反的过 程:
5.2.1 氧化数法
配平规则: (1)初步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物 生成物 (2)找出有氧化数变化的原子,并标明原子所在分子的
氧化数变化值; (3)按最小公倍数原则,使氧化数升高值与降低值相等; (4)介质配平
(即无氧化数变化的原子数配平 溶剂 H2O) (5)总核。
例(1) As2S3 + HNO3 H3AsO4 + H2SO4 + NO
6
0 —— –3 (– 3)– 0 = –3 CuSO4 中: Cu +2 —— +1 (1 2) 3 = –3 5
(6 + 5)P + 15 CuSO4 5 Cu3P + 6 H3PO4 + 15H2SO4
介质配平 O: 60个
H: 0 个
酸性介质
缺24个O原子
84个 48个
11 P + 15 CuSO4 + 24 H2O O: 84个 H: 48个
2H
( aq)
2e
+
电对: H /H 2
H 2(g )
(H /H
) = 0 .000 V
2
表示为:H+ | H2(g),Pt
标准氢电极装置图
其他参考电极
橡皮塞
Pt Hg Hg2Cl2
饱和 KCl
KCl晶体
素瓷 素瓷
饱和甘汞电极示意图
Hg,Hg2C2l | KC(l饱和 )
=0.241V2
Hg2Cl2(s)+2e-
M + x H2O
溶解 沉积
M(H2O)x n+ + ne
溶液中 金属表面
由于开始时,溶解和沉积的速度不同,当系统达 到平衡时,金属表面就会有过剩的某种电荷。这些 电荷会吸引溶液中的异性电荷向其靠拢,使金属 ~ 溶液界面形成双电层,这样就会在金属和溶液之间 产生电势差。我们把这种电势差称为该电极的电极 电势。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
邬金才
§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5.1.1 氧化和还原
氧化是物质失去电子的作用,还原是物质得到电 子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但不同的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不尽相同。
例:
Zn + Cu2+
2e
Zn2+ + Cu
(电子完全转移)
H2 (g) + Cl2(g)
标准状态: (1)溶液中相关物质的浓度为 1.0 mol/L; (2)所有气体分压为 101.3 kPa; (3)所有纯液体、固体均为101.3 kPa时最稳定和常
见状态; (4)通常温度T = 298K。
此时的电极为标准电极,其电极电势为标准电极
电势( )。
3、电极电势的测量 标准氢电极
电极反应:
E
=
+
一般测试标准电极
当任意两个电极构成原电池时,电池的电动势 就是这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差值。
E = +
当两个电极都是标准电极时:
E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有关电极电势的几点说明:
(1)酸表:表示电极处于[H+]=1.0 mol/L 的溶液中;
碱表:表示电极处于[OH]=1.0mol/L的溶液中;
(2)表中列出的是还原电势。 电极反应为: 氧化型 + ne
还原型
(3)电极电势的大小可说明电对中各物质的氧化还 原能力。
越正,表示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
力越强,而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弱。
越负,表示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
力越弱,而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例: (Cl2/ Cl )= 1.36 V, (Cu2+/ Cu )= 0.34V
2Hg(s) +2Cl-(aq)
原电池的电动势:
E = () ()
氢电极为正极 Zn电极为负极
E 为0.763V
(Zn2+/Zn)=-0.763V
的负值表示与标准
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时, 该电极的失电子能力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