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
解析:第 3 题,为了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政府 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扶持、改善交通 等。第 4 题,在工厂遗址上建园艺展区,吸引游人前来参 观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说明该区重视旅 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3.C 4.A
2.为治理鲁尔区的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空间,下列行 为不正确的是( )
A.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B.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回收有害气体和烟尘,变 废为宝 C.植树造林,扩大人均绿地面积 D.禁止钢铁、煤炭工业在该地存在
3.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
⊙判断正误 1.鲁尔区工业的发展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之 上。( ) 2.鲁尔区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是鲁尔区产业结构单 一。( ) 3.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 答案:1.× 2.√ 3.×
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2)不断更新能源设施。 (3)建立起便利快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物流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 转型。 (1)重视教育。 (2)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3)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项目
区位优势 内容
影响
丰富的煤 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 开采条件好,煤质好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 鲁尔区煤炭工业、 钢铁工业和电力工 业发展的基础
离铁矿区 较近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 的洛林铁矿,后期来 自瑞典,鲁尔区离它 们都较近
有利于节省运费, 降低生产成本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2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矿产资源 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离法国东北部铁矿较近 交通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 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水资源 河网密布
市场
德国以及 西欧 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 市场
(2)主要工业部门:鲁尔区建立了以煤炭、 钢铁 、重型机械、基础化工
为主体的重工业生产结构体系;鲁尔区成为德国的能源基地、钢铁基地和
探究二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情境探究 当你再次走进鲁尔区时,以前的工业煤矿区已经演变成为几十个文化小镇、 歌剧院、音乐厅以及美术馆。与此同时,钢铁厂装修成了博物馆,采矿场变 成了旅游和综合购物广场等。一家早已停产的大型钢铁厂和一座早已停 产的大型化工厂被设计成“名胜古迹”。如今,鲁尔区已经由一座工业遗产 园区被改造为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园区,完成了向工业旅游的华丽转变。
(3)建立起便利快捷、高效运行的现代 通信 和物流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
(1)重视教育。
(2)积极搭建 产学研 合作平台。
(3)尊重历史,注重 工业遗产 的保护和再利用。
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1)治理污染。 (2)实施营造 绿色空间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严重。
要点笔记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衰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生产结构
单一,产业结构老化;外因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技术
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传统产业 结构
新兴产业
优势产业
【微思考】 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是如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
结合材料探究: (1)以重化工业著称的鲁尔区为什么会出现停产的钢铁厂和化工厂?(人地 协调观) 提示 传统工业的衰退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高考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单元第二节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学习目标】1. 了解鲁尔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工业发展的概况。
2.了解鲁尔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学习重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学习难点】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主要策略。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自主学习1】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1、位置:莱茵河下游支流__河与__河之间。
地处__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___、___密布,水陆交通____。
3.资源:该地区___资源丰富,并从国外输入_____。
4.工业:鲁尔区经济结构以__工业为主,______和____工业是其主导产业,是德国重要的___基地、___基地和________基地。
【合作探究1】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①丰富的___资源,②离_____较近,③充沛的____,④便捷的______,⑤广阔的____。
【合作探究2】阅读课本P58及下图,分析该区域的产业构成情况。
鲁尔区的经济结构以为主,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和建材;其中和工业是其主导产业。
【自主学习2】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传统产业的衰落原因:①____单一,②__的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__过剩,④______冲击。
2、生态与环境恶化原因: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为主,产业结构以_____为主。
类型: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污染、____污染、____污染。
【自主学习3】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1、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改造____工业:对___、___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2)扶持__产业:在联邦、州政府及鲁尔区煤管协会等着力改造__环境,鼓励__产业迁入。
(3)产业结构___:重视____、___、____和____等______和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课件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德国鲁尔区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化地区,经历了从重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产业结构变化。
本文将就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探讨。
一、鲁尔区的重工业时代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是欧洲最大的重工业区之一。
20世纪初,该区域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鲁尔区的产业结构以冶金和煤炭采掘为主导,包括钢铁、煤焦化等行业。
这些行业在当时支撑了德国的经济增长,也成为了德国工业技术的重要基础。
二、重工业的衰落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尔区的重工业面临了衰落的挑战。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煤炭资源枯竭:鲁尔区所拥有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煤矿关闭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2. 环境污染:大量的重工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污染,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抗议,促使政府采取了环境保护措施。
3. 全球化竞争:全球范围内的工业竞争日益激烈,鲁尔区的重工业在价格竞争上逐渐失去了优势。
面对这些挑战,鲁尔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后工业时代的崛起在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后工业时代的新兴产业逐渐崛起并取得了成功。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新兴产业:1. 高新技术产业:鲁尔区的一些地区开始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
这些企业带来了创新和就业机会,推动了鲁尔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2. 转型经济:鲁尔区开始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经济,涉及金融、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些行业的发展为鲁尔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对经济结构进行了多元化的改变。
3. 绿色产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鲁尔区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鲁尔区通过引入环保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措施,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新的挑战与前景展望尽管鲁尔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1. 人口老龄化:鲁尔区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日益严重,这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需求和压力。
《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的目标为: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加深对地理学中区域发展及产业转移等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网络资源等途径,了解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原有的产业结构。
掌握产业结构变化的概念、原因及影响,理解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作业内容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学生需针对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鲁尔区传统产业的现状与变迁。
2. 新兴产业在鲁尔区的发展情况。
3. 产业结构变化对鲁尔区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 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业内容三:案例研究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产业或企业,分析其从鲁尔区迁移或引入的过程,并探讨这一过程对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要充分,需有详细的笔记记录。
2. 产业结构变化分析需结合具体数据和事实,避免空泛的描述。
3. 案例研究要深入,需有明确的案例背景、分析过程和结论。
4. 作业需以书面形式提交,包括必要的图表和数据分析。
5. 作业应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创新性的见解。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理论学习深度、数据分析能力、案例研究的深入程度、书面表达的清晰度及逻辑性。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3. 反馈形式: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课堂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产业结构变化的深刻含义。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修正,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整体表现,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作业的目标为: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区域产业转型的影响和后果,掌握产业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背景知识了解学生需提前搜集并阅读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历史发展、产业特点等,以形成对区域的整体认知。
2. 产业结构历史变迁分析德国鲁尔区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过程,重点了解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点及产业发展的原因。
3. 产业转型的动因与过程研究鲁尔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动因,如政策导向、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以及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所遇到的挑战。
4. 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选取几个典型的企业或行业进行案例分析,分析其如何适应产业转型的需求并影响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于案例的详细见解与看法。
三、作业要求写作部分1. 学生需按照背景知识了解、产业结构历史变迁、产业转型的动因与过程进行文献梳理,撰写一份综述报告。
报告中需包括明确的时间线和详细的过程描述。
2. 案例分析报告需详细阐述所选企业或行业的转型过程、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报告应包含每个成员的见解和小组的总结观点,要求内容详实、逻辑清晰。
实践部分1. 学生需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支持其分析和讨论。
2.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进行实地考察或线上调研,以获取更真实的数据和案例。
3. 小组讨论需在课堂或线上平台上进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发表意见。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内容完整性:报告是否包含了所有要求的内容点。
2. 分析深度: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是否深入,是否提出了有见地的观点。
3. 数据支持:报告中的观点是否有所依据,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4. 逻辑性:报告的逻辑是否清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
《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鲁尔区的基本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及影响。
3. 学会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与意义。
4. 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课程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收集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主要经济指标等基本信息。
- 分析鲁尔区传统工业的种类及其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
- 探讨产业结构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尔区不同时期的产业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兴趣。
-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包括传统工业的衰落与新兴产业的崛起。
-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 案例分析:选取鲁尔区某个具体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3.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需完成以下课后作业:- 完成一份关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报告,包括产业现状、变化过程及原因分析。
- 通过小组形式,制作一份展示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PPT,准备课堂展示。
- 撰写一篇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对当地经济影响的短文,并提交至班级交流平台。
三、作业要求1. 报告要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引用数据和事实需准确可靠。
2. PPT制作要求图文并茂,能够清晰地展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和影响。
3. 短文写作需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结构调整的利弊得失。
4.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至教师指定的平台。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作业进行全面评价,包括:- 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条理性。
- PPT制作的创意性、美观度和信息量。
- 短文的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充分、逻辑是否清晰。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历程,认识不同时期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原因,并能结合实际分析其对我国产业调整的借鉴意义。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掌握学生需完成对德国鲁尔区历史产业结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上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的时间节点、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等。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对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认识。
2.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包括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3. 对比研究学生需对比分析中国与德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异同,特别是对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与振兴方面,探索我国可借鉴的方面及实施策略。
4. 思考题设计思考题,如“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启示是什么?”、“如何在我国进行类似的产业结构调整?”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作业要求写作要求1. 文献资料需注明出处,保证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
2. 分析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言之有据。
3. 思考题需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不得抄袭他人观点。
提交要求1. 作业以电子版形式提交,包括文字分析、图表等辅助材料。
2. 按时提交,不迟到、不早退。
3. 小组内成员需互相讨论、交流,形成集体智慧。
四、作业评价评价标准包括: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是否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
3. 思考题的独到性与创新性。
4. 作业的规范性、逻辑性与条理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细致的评阅,给出评价与建议。
同时,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讲解,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
学生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完善,以提升自身的地理学习水平与思考能力。
补充说明此外,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参与感,可设置课堂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与经验,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区域发展 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必备知识基础练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开始出现发展危机,通过整治,20世纪80年代末鲁尔区又重新焕发生机。
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图(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依托于( )A.现代服务业的发展B.现代农业的发展C.新兴产业的发展D.传统产业规模的扩大2.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①新兴产业吸引大量游客②制造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③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④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发展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读某国示意图,完成3~4题。
3.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退,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煤炭资源耗尽B.军事订货减少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4.该国传统工业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②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③机械制造业先进④经济发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某著名的钢铁工厂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
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图)。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鲁尔区吸引新兴企业来此落户的措施有( )①提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②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减小每个钢铁企业的规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图示反映鲁尔区的整治措施是( )A.重视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B.对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C.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D.在产业布局上采取平衡战略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鲁尔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距离法国东北部铁矿较近,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第二章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19选择性必修2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程目标为:通过对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探讨和研究,了解该地区的产业演进历史、特点与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阅读地理材料能力和初步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并能利用地理原理与方法解释具体区域的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形成因素。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展开。
具体包括:1. 基础资料收集:学生需收集德国鲁尔区历史上的产业结构数据,包括各时期的产业比重、主要产业类型等。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取鲁尔区几个典型的产业或企业作为案例,分析其发展历程、产业特点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 产业变化分析:学生需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趋势,探讨其产业升级的路径和影响。
4. 空间分布图绘制:根据收集的资料,绘制鲁尔区产业空间分布图,标明不同时期的产业空间布局特点。
5. 论文撰写:学生需结合所收集的资料和案例分析,撰写一篇关于德国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论文,内容应包括:历史演进、发展特点、变化原因及趋势分析等。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基础资料收集应全面、准确,能反映出鲁尔区产业结构的历史变化。
2. 案例分析应深入,分析的产业或企业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特征。
3. 产业变化分析需运用地理原理与方法,对产业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4. 空间分布图绘制需用地图软件或专业软件进行绘制,布局合理,标识清晰。
5. 论文撰写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数据准确,逻辑严密,能反映出学生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理解和思考。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基础资料收集的完整性、案例分析的深入性、产业变化分析的逻辑性、空间分布图绘制的准确性和论文的整体质量等。
五、作业反馈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给予反馈。
针对学生作业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作为学生下次作业的参考。
同时,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供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版
《第二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德国鲁尔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历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A. 煤炭工业的衰退B. 钢铁工业的扩张C. 汽车制造业的兴起D. 化学工业的发展2、为了应对经济转型的挑战,鲁尔区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下列哪一项不是鲁尔区采取的措施?A. 发展高科技产业B. 建设休闲娱乐设施C. 扩大煤炭开采规模D. 加强教育与培训体系3、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丰富的自然资源B. 国家政策支持C.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D. 水陆交通便利4、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后,以下哪个产业不属于其重点发展方向()A. 高新技术产业B. 现代物流产业C. 传统重工业D. 旅游文化产业5、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发展了多种新兴产业,但以下哪个产业不属于鲁尔区转型后主要发展产业?A、汽车制造B、电子信息C、新能源D、采掘业6、鲁尔区为实现产业优化和环境保护,在工业布局上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A、向农村布局B、向河流沿线布局C、向沿海布局D、向城市外围布局,实现分散发展7、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来恢复和增强其竞争力?A、加大传统化工产业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C、提高技术水平,进行产业升级D、以上都是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A、汽车制造业B、信息技术产业C、旅游业D、钢铁产业9、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是()A. 大力开采煤炭资源B. 将部分产业进行转移C. 重视教育文化发展D.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10、鲁尔区将钢铁企业向荷兰沿海集中,主要是为了()A. 集中处理固体废弃物B. 改善大气污染C. 降低运费D. 加强科技协作11、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德国政府采取的主要策略?()A.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 改善基础设施C. 优化地区环境D. 增加劳动力供给12、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以下哪项现象不是其面临的问题?()A. 环境污染问题B. 产业结构单一问题C. 人力资源过剩问题D.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13、鲁尔区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其重工业和煤炭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是:A.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B. 劳动力成本上升C. 能源结构的变化D. 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14、关于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和服务行业B. 重点发展钢铁和煤炭等传统产业C. 引进和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D.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15、鲁尔区从煤炭和钢铁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化工、汽车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这一转型的主要推动力是:A、煤炭资源的枯竭B、钢铁市场需求下降C、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D、政府政策的直接干预答案及解析:16、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没有增加产值但成功控制了环境污染的关键措施是:A、扩大钢铁产业规模B、迁移大量人口C、发展高科技及服务业D、提高煤炭开采效率答案及解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专题强化练2产业结构的变化
专题强化练(二)产业结构的变化一、选择题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鲁尔区位于德国东部B.区内水源充沛,铁矿资源十分丰富C.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D.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2.我国最大的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有()①水源充足②铁矿石资源丰富③水陆交通便利④水力资源丰富⑤市场广阔⑥农业发达,为著名的“鱼米之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④⑤⑥我国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其中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为此国家决定实施“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据此完成3~4题。
3.“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受影响最大的工业部门是()A.智能装备制造B.钢铁和船舶制造C.生物医药制造D.核电和新材料制造4.下列关于湖南省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叙述正确的是()A.淘汰全部传统制造业B.购买国外设备转型升级C.兼并优化产能过剩企业D.关停全部高污染企业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21年主导产业增加值及同比增长速度。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产业结构中()A.主导产业发展不平衡B.新兴产业发展迅猛C.产业发展创新力强D.机械制造业增速最大6.若长期保持这种产业结构,对当地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次生盐渍化C.大气污染D.生物多样性减少读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完成7~8题。
地区全国甲乙丙丁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7.2 4.613.28.211.0第二产业39.138.934.441.837.0第三产业53.756.552.450.051.1A.甲地区正升级为重化工业为主B.乙地区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明显C.丙地区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占比高D.丁地区气候条件优越,第一产业占比高8.丙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A.资金投入严重不足B.污染严重,环境恶化C.专业技术人才短缺D.交通拥堵,通达度低鲁尔区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人地关系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使区域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 区域发展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你的家乡近年来有变化吗?
探索
德国鲁尔区 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右图表示的是德国鲁尔区某地土地利 用方式在30多年间的变化。读图文资料, 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个地区土地利用方式30多年间发生了 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说明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2018年12月21日,鲁尔区最后一座煤矿关闭。
案例探究:大数据驱动贵阳产业转型升级
贵阳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
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贵阳农艺科技园
课后作业
完成教科书中的作业题。遇到不懂的 问题,请先认真思考,再查阅相关资料进行 解答。
波鸿鲁尔大学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鲁尔区的旅游景点
德国红点设计博物馆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德国的旅游景点
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
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业问题。
20世纪初,多特蒙德先是被迫 关闭了硬煤煤矿,随后又因钢铁行 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将旗下钢铁产能 集中转移,使得叱咤几个世纪的钢 铁产业在多特蒙德画上了休止符。 祸不单行,作为曾经的欧洲啤酒之 都,拥有70余座酿酒厂的多特蒙德, 也因啤酒产量不断下滑,在短短几 年间关停至仅剩一家。20多年来多 特蒙德流失近9万个就业岗位。
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当年的矿石仓库被 开辟成了攀岩场所。
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鲁尔区的旅游路线
埃森矿业同盟工业区旅游地 鲁尔区的新地标
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与科研机构
鲁尔区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变化
鲁尔区科技中心和新企业中心分布
德国的高等院校
阅读教科书第39页图2-2-2,认识鲁尔区的区位。
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 便利的水陆交通 临近法国铁矿 丰富的煤炭资源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发展第2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含解析2
第2节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下图为深圳近4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按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图中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A.Ⅰ、Ⅱ、ⅢB.Ⅲ、Ⅰ、ⅡC.Ⅲ、Ⅱ、ⅠD.Ⅱ、Ⅰ、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时期深圳城市化水平最高B.Ⅱ时期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首要因素是国家政策C.Ⅰ到Ⅱ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D.Ⅲ阶段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社会问题1.A2。
B[第1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最终第三产业占比重最大。
图中Ⅰ点第一产业比重最大,Ⅱ点的第二产业比重最大,Ⅲ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所以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Ⅰ、Ⅱ、Ⅲ,故选A项。
第2题,Ⅰ时期深圳以第一产业为主,故城市化水平最低;Ⅱ时期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对外开放政策;Ⅰ到Ⅱ时期深圳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得到快速发展;Ⅲ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区域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故选B项。
]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结合下图,完成第3题。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联系的示意图是()A BC D3.B[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充沛的水源与丰富的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又为机械工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4~5题。
4.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B.政策C.人才D.市场5.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D.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4.C 5.B[第4题,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即高精加工工业向知识密集产业演进,人才在N阶段成为主导因素。
2.2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同步课堂(中图版2019选
2.2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考点基础练鲁尔区曾是在煤炭资源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区位条件优越。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经济开始衰退。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进行综合整治。
经过综合整治,鲁尔区经济再度崛起。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得益于()①廉价石油的大量输入②便利的水陆交通③广阔的市场④充沛的水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的是()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B.世界性钢铁过剩C.煤炭资源枯竭D.新技术革命冲击3.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有()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②治理污染,美化环境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推进产业转型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A 2.C 3.A1.读图可知,鲁尔区有大面积的煤田,区内公路、铁路、水运便利,水陆交通发达;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从区内经过,水源丰富;鲁尔区是德国工业的心脏,产品面向整个德国和欧洲,消费市场广阔,②③④正确。
与石油的大量输入无关,①错误。
所以选A。
2.鲁尔区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A正确,不合题意;世界性钢铁过剩,B正确,不合题意;新技术革命冲击等,D正确,不合题意。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并不是因为煤炭资源枯竭导致鲁尔区经济衰退,C错误,符合题意。
3.鲁尔区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通过发展科技,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
同时,拓展交通,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传统工业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通过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鲁尔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再度崛起,①②③④正确。
所以选A。
鲁尔区曾经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逐步衰退。
后经过综合整治,经济再度崛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鲁尔区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共同特征是()A.原料和能源消耗多B.研发费用占比高C.以小型企业为主D.生产过程分散5.20世纪70年代,鲁尔区石化工业发展迅速的主导因素是()A.资源B.政策C.市场D.交通6.综合整治后,鲁尔区吸引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优势条件是()A.水运便利B.煤炭资源丰富C.钢铁工业发达D.生态环境优美4.A 5.C 6.D4.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均属于传统工业部门,其原料和能源消耗较大,研发费用占比较低,生产过程集中,以大型企业为核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共53张ppt)
回答下列小题:1.据图可知,2011-2015年该省级行政区()A.第一产业比
C 重稳中有升 B.第二产业产值持续降低C.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D.第
三产业从业人员减少2.该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
技创新加快 B.劳动力成本下降 C.人口数量增加 D.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3.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上海 B.甘肃 C.黑龙江 D.云南
因素有哪些? 3. 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
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区域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渔业
第二产业
采矿业、制造业 建筑业、电力等
第三产业
商业、金融、保险、 运输、公益事业
•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 的比例关系。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
1950年
58 31 11
1960年
46 38 16
1970年
31 48 21
1980年
28 49 23
1990年
27 39 34
来源:联合国能源统计年报
“煤炭时代”进入“石油时代”
鲁尔区的衰退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 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 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 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 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 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 的莱茵河,更犹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 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根据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
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完成(3)~(4)题。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第2课时课件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重视教育
区域产业转型,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人的转型。1962年 鲁尔区第一所大学——波鸿鲁尔大学建立后,鲁尔区又 陆续建设了20多所应用科技类大学,成为世界上最密集 的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鲁尔区2015年社会总支出中教 育和研究的比例达到了地区生产总值的10%。
波鸿鲁尔大学
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鲁尔区建起一条从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贵阳拥有适合大数据存储设备部署的生态条件:地处 北纬26度左右﹐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均气温14℃~ 16℃,气候凉爽,满足大型机房的散热需求;地质结构稳 定,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最大限度保证了数 据中心的安全;电力资源丰富,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 场﹐贵州省的电力稳定可靠﹐电力价格具有相对的优势。
为了增加新就业岗位,北威州 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吸引企业 向鲁尔区煤矿集中的北区投资 建厂。 此外,鲁尔区大力发展中小企 业,推行职业教育、在职培训, 尽可能吸纳失业人员再就业。
案例研究 大数据驱动贵阳产业转型升级
贵阳位于贵州省中部,多山地、丘陵,广泛分布 的喀斯特地貌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曾制约着贵阳的发展, 但贵阳却有着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条件。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鲁尔区产业结构成功转型,是整个社会各方面共
同努力的结果。
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1968—1973年的鲁尔区交通规划明确提出对以前的 交通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水路联运,修建新的高架 铁路和高速公路,引进新型列车,建立区内快车线,增 强区内边远地区与中心城市以及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鲁尔区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
特蒙德经过哈根、波鸿、埃森直到杜伊斯堡的技术 转化之路。另外,鲁尔区还成立了专门的风险资本 基金会和专业的新技术服务公司,为新技术应用提 供资金、咨询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 段。每个阶段在调整时主要关注什么? 答案 第一阶段注重对传统产业内部进行 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依托原有资源 优势,延长、拉伸产业链条。 第二阶段侧重发展新兴产业,对新兴产业实施一定的投资补贴政策,引 进了一批新兴企业。 第三阶段充分发挥鲁尔区的区域优势,在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 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3.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 (1)治理污染。 (2)实施营造 绿色空间 计划。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判断
1.1961~2009年,鲁尔区第一产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率
呈上升趋势。( √ )
2.发达国家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重心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转移。( × )
探究点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4.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区域的资源供应状况的改变、科技水平的 进步、区域产业结构的市场需求。
核心归纳
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及保障措施
调整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产业结构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区域的资源供应状况的改变、科技水平的进步、区
变化原因 域产业结构的市场需求
探究导引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为核心 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鲁尔区开始进行产业 结构的调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鲁尔区已经从一个高炉林立 的煤钢工业基地,发展成一个集电子 信息、新能源、生物医疗、文化教育、 休闲创意和旅游服务等于一体的区域。 右 图 示 意 德 国 1970 年 和 2005 年 的 三 大 产业结构。
√A.重工业比重降低
B.钢铁工业比重升高 C.第三产业比重降低 D.化学工业比重降低
解析 从三角坐标图来看,①点的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业的 数值分别是70%、10%、20%,②点的钢铁工业、第三产业、化学工 业的数值分别是40%、30%、30%,据此可知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 学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降低。据此选A。
三、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 (2)不断更新能源 设施 。 (3)建立起便利快捷、高效运行的现代通讯和 物流 设施。 2.重视教育文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业转型 (1)重视教育。 (2)积极搭建 产学研 合作平台。 (3)尊重历史,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 (1)兴起:19世纪中叶,成为德国的 能源 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 造基地。 (2)衰退: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导产业开始 衰落 ,经济增长放缓, 失业率 高涨,污染严重。 2.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 (1)20世纪50至60年代,传统 产业结构调整。 (2)20世纪70年代,大力发展 新兴产业。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整体规划下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推进产业 结构 多样化 。
第三产业占绝对重要地位
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一、二、三”向“三、 发展阶段
二、一”转变
跟踪训练 20世纪60~80年代,德国鲁尔区进行了大规模经济结 构调整。下图为“鲁尔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 示1995年)。读图,回答1~2题。 1.鲁尔区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是
1.描述德国1970~2005年三大产业结构的 变化特点。 答案 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 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由第二产业占明显优势到第三产业成为主 导产业。 2.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答案 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思考
结合传统产业的优劣特点,说明其优劣有什么变化? 答案 传统产业的优势有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推进城镇化等,但优势逐渐减弱;传统产业的劣势有技 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劣势日益显著,且具有不可持续性。
等工业部门的涌现
区域协同 伴随着上海企业装配产业的增长,上海周边城市的制造业转
与竞争 为以汽车配件生产为主
产业基础
某些地区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钢铁物流产业
政府采取专门措施对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鼓励或限制 政府政策
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美国目前的制造业回流
为落实环境保护目标,北京三环以内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变为 生态环境
注重对传统产业内部进行 侧重发展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鲁尔区的区域
技术改造和“关停并转”, 对新兴产业实施一定 优势,在不同地区形成 调整方向
依托原有资源优势,延长、 的投资补贴政策,引 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
拉伸产业链条
进了一批新化发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推进产 保障措施
第二节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课程标准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学习目标 1.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及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2.结合典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3.能够辨证地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INDEX
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探究重点 提升素养 课时对点练
业转型;③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拓展延伸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影响因素
举例
休斯敦地处沿海、纬度较低,适宜发展航天工业,使其发展 地理区位
成为航天中心
自然资源
资源枯竭地区的产业转型,如德国鲁尔区
劳动力
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特征,带动服务业比例的提高
科技进步促使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形成,如新材料、新能源 科学技术
一、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1.概念:指区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构成及三个产业之间的 比例 关系。 2.规律:区域的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 步转移。 3.意义: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平 与发展阶段。 4.影响因素:区域的资源状况、 科技水平 、原有产业基础与生产传 统、区域间的联系与分工等。 5.变化的原因: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技术 的进步、区域资源供应 状况、区域主导产业的 市场 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