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反应原理
初中化学反应之优先原则

初中化学反应之优先原则一、初中化学优先反应原则之一: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如: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销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优先置换出银,然后若铁粉有剩余,才能置换出铜(1)先:Fe+2AgNO3====2Ag+Fe(NO3)2(2)后:Fe+Cu(NO3)2====Cu+Fe(NO3)2金属Fe和Zn同时放入一份CuSO4溶液中。
Fe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生成FeSO4溶液),Zn也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但实际反应时,Zn先与CuSO4溶液反应,等Zn被反应完后,Fe才能与CuSO4发生反应。
因为Zn会把FeSO4溶液中的Fe元素再置换出来。
Fe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Zn也可以,但实际反应时,由于Zn的活动性强,等Zn全部反应完后,Fe才可以和稀硫酸反应。
【小结】: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距离越远越先反应。
原因是:最活泼的金属单质优先失去电子而最不活泼的金属的离子优先获得电子二、初中化学优先反应原则之二: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应.如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1)、(先)HCl+NaOH====NaCl+H2O此反应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因为NaOH已被完全消耗,再发生反应(2)、(后)2HCl+Na2CO3====2NaCl+H2O+CO2↑此反应有气泡产生.原因是:Na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Na2CO3会与Ca(OH)2反应生成NaOH。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所以只有当Ca(OH)2先反应完时2NaOH才会与CO2反应。
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
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初中化学优先反应的原则

初中化学优先反应的原则优先反应一:金属与酸反应,较活泼的金属优先反应。
如将铁锌合金投入稀盐酸溶液中,锌和稀盐酸优先反应。
优先反应二: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时,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优先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
例如: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铁优先置换出银,然后若铁粉有剩余,才能置换出铜。
因为先发生反应:Fe + Ag(NO3)2 == Fe(NO3)2 + 2Ag后发生:Fe + Cu(NO3)2 == Fe(NO3)2 + Cu优先反应三:当酸、碱、盐混合相互反应时,酸与碱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碱与盐当反应。
如:(1)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气泡。
因为先发生的反应是:HCl + NaOH == NaCl + H2O此反应无明显现象,当氢氧化钠已被完全消耗,才发生反应: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此反应有气泡产生。
(2)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始产生蓝色沉淀。
因为先发生的反应是: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此反应无明显现象。
当稀硫酸已被完全消耗,才发生反应:CuSO4 + 2NaOH == Cu(OH)2↓+ Na2SO4优先反应四:当酸与两种盐混合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时,产生“气体”优先于产生“沉淀”。
若:向稀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于碳酸钠溶液时,先产生气体,之后产生沉淀。
因为: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此反应产生气泡,当稀盐酸已被完全消耗,又发生反应: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优先反应五:当金属、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时,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与酸反应。
如:将稀硫酸逐滴滴加到氧化铜和铁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优先与稀硫酸反应,当氧化铜完全消耗时,铁再与硫酸铜反应,当硫酸铜被完全消耗时,过量的硫酸才与铁反应,即可观察到溶液变蓝,后析出红色固体,最后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依次为:CuO + H2SO4 == CuSO4 + H2O Fe + CuSO4 == Cu + FeSO4 Fe + H2SO4 == FeSO4 + H2↑。
优先反应原理

优先反应原理在中考中的应用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
(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
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
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
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明中考中此两类题目的解法。
1.优先置换原理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加入一种金属时,优先置换出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离子。
〖例1〗、在盛有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
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A. CuB. AgC. Zn和AgD. Zn 和Cu[分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O3反应,只有AgNO3完全反应后,锌粉才能与Cu(NO3)2反应,否则不反应。
“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AgNO3尚未反应完,故Cu(NO3)2不可能反应,证明锌量不足,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B。
〖例2〗、向含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B.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Ag+、Zn2+、Fe2+C.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D.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分析]: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2AgNO3=Fe(NO3)2+2Ag ①;Fe +2Cu(NO3)2=Fe(NO3)2+Cu 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
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6个优先反应原则

初中化学6个优先反响原那么1、金属和酸反响时,较活泼的金属优先反响,例如将锌、铁合金投入稀盐酸中,锌优先与稀盐酸反响。
2、当酸、碱、盐溶液混合互相反响时,酸与碱的反响优先于该酸与盐的反响,如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先无明显现象,因为HCl+NaOH=NaCl+H20〔先〕,此反响无明显现象,之后开场产生气泡,因为NaOH已被完全消耗,发生反响:2HC1+Na2CO3=2NaC1+H2O+CO2↑〔后〕,此反响有气泡产生。
3、当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响时,第一种情况:一种金属与多种盐溶液混合时,金属优先与最不活浚的金属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响;第二情况:多种金属与一种盐溶液混合时,最活泼金属优先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响。
总之,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越易发生置换反响,即最活泼的金属优先与含最不活泼金属元素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响。
例如:将一定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和销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铁优先置换出银,然后假设铁粉有剩余,才能置换出铜:(1)先: Fe+2AgN03=2Ag+Fe(NO3)2(2)后: Fe+Cu(NO3)2=Cu+Fe(N03)24、当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的混合物与酸反响时,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与酸反响。
如将稀硫酸逐滴滴加到氧化铜和铁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优先与稀硫酸发生反响,当氧化铜被完全消耗时,铁再与硫酸反响,当硫酸铜被完全消耗时,过量的铁再与才与稀硫酸反响,即:CuO +H2SO4=CuSO4+H2O〔先〕溶液变蓝Fe+CuSO4=Cu+FeSO4 析出红色固体Fe+H2SO4=FeS04+H2↑〔后〕有气泡5、当酸与两种可溶性盐溶液混合反响有气体、沉淀生成时,产生“气体〞优先于“沉淀〞。
例如,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参加碳酸钠溶液后,开场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碳酸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响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
Na2C03+2HC1=2NaC1+H2O+CO2↑〔先〕,Na2CO3+CaC12=CaCO3↓+2NaC1〔后〕6、欲检验某混合物溶液中同时合CO32-、S042-:和C1-时,应优先检验C032-,之后检验SO42-,最后检验C1-。
初中化学反应6个优先顺序

初中化学反应6个优先顺序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中化学反应中的6个优先顺序。
在学习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了解优先顺序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不同的反应条件,可能会引发多种化学反应,而了解优先顺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应的发生机理。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这6个优先顺序。
1. 代替反应代替反应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类型,它是指一种化学物质代替另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产物。
比如说,在二氧化碳气氛下,锌片和盐酸可以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锌。
这个反应可以表示成以下式子:Zn + 2HCl → ZnCl2 + H2在这个反应中,锌(Zn)代替了氢离子(H+),造成了盐酸(HCl)分解的现象。
而这种代替反应,常常是其他化学反应的前提条件。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另一种基本类型,当强碱与强酸发生反应时,通常会产生盐和水。
比如说,在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HCl),会产生氯化钠(NaCl)和水(H2O),反应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除了上述反应式,我们还可以用硝酸和氢氧化钠做反应示例:HNO3 + NaOH → NaNO3 + H2O在上述反应中,硝酸(HNO3)代替了氢离子,使得氢氧化钠分解,产生水和盐。
3. 热反应热反应是一种需要加热来引发反应的化学反应。
热反应通常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激发反应物的分子,使其有足够的能量来产生反应。
例如,在铁棒上加热会使它与硫粉末发生反应,形成硫化铁:Fe + S → FeS在这个例子中,铁棒被加热,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借助硫粉末发生化学反应。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那些转移电子的化学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可以从一个化学物质转移到另一个化学物质中,形成涉及原子氧化和还原的新物质。
例如,如果将铁与氧气(O2)混合并加热,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其中,氧化铁(Fe2O3)是一种含有铁和氧的化学物质。
化学反应中优先反应的原则有哪些

化学反应中优先反应的原则有哪些?
化学反应里的反应顺序是由化学物质的活动性决定的,活动性越强的物质会越先反应。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若同时存在酸,那么活动性最强的会首先反应,第二强会在第一强反应完后才会与酸反应。
比如把Al和Fe同时放在盐酸中,则活动性较强的Al先与盐酸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其中混合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顺序是“先远”、“后近”。
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例如:硝酸银溶液和硝酸铜溶液中,加入铁,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铁离银的位置远,则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只有硝酸银反应完,再与硝酸铜反应。
锌、铁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锌离银远,则锌先与硝酸银反应,只有锌反应完,铁再与硝酸银反应。
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顺序:要看生成的沉淀的溶解度,沉淀越是难溶,就越容易生成。
比如溶液中含有Cacl2 和Mgso4 加入Ca(OH)2 ,Mg(OH)2的溶解度要小于Ca(OH)2。
所以先生成Mg(OH)2,后生成Ca(OH)2。
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的反应。
基本顺序是先反应酸碱中和,然后是酸与金属氧化物,最后是与金属单质反应。
比如Fe和Fe2O3一起放进稀硫酸里,则Fe2O3优先与酸反应。
知识拓展:酸碱优先反应原则

例2、把足量H2SO4 加入NaOH 和 BaCl2 的混合溶液中。
H2SO4和NaOH 、BaCl2都能发生反应, 而且与BaCl2反应会有沉淀生成,BaSO4 沉淀是不溶于酸的。根据口诀, H2SO4 和NaOH、 BaCl2 同时反应,所以
沉淀立刻产生。
例3、把足量NaOH 加入HCl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
NaOH和HCl、CuSO4都能发生反应,而且 与CuSO4反应会有沉淀生成,但Cu(OH)2 沉淀是溶于酸的。根据口诀,NaOH先和
HCl反应,当HCl
反应完后, NaOH
再和CuSO4反应生成 Cu(OH)2沉淀。
例4、把足量NaOH 加入H2SO4和 MgSO4 的混合溶液中。
NaOH和H2SO4、 MgSO4都能发生反应, 而且与MgSO4反应会有沉淀生成, 但 Mg(OH)2沉淀是溶于酸的。根据口诀, NaOH先和H2SO4反应, 当H2SO4反应完后, NaOH再和MgSO4反应 生成Mg(OH)2沉淀。
酸碱优先反应原则
口诀:
1、无沉淀生成或生成的沉淀溶于酸, 则酸碱优先反应。
2、生成的沉淀不溶于酸,则同时反应。
例1、把足量HCl 加入NaOH 和 Na2CO3 的混合溶液中。
HCl和NaOH 、Na2CO3都能发生反应,但 生成物都没有沉淀。根据口诀, HCl 和NaOH先反应,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OH反应完后, HCl 再和Na2CO3反应, 所以气体不会立 刻产生。
谢谢大家!
初中化学5个优先反应原则68431

初中化学5个优先反应原则68431优先反应原则,又称为化学反应顺序原则,是指在多个反应同时发生时,先发生速度快的反应,再发生速度慢的反应。
这个原则是基于化学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速度快的反应意味着反应物浓度快速降低,而速度慢的反应意味着反应物浓度缓慢降低。
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变化情况,我们可以进行优先反应的选择,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个优先反应原则:1.酸碱中和反应优先于气体生成反应: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这是一种速度较快的反应,而且反应产物是溶解于水中的,不会产生气体。
而气体生成反应通常是酸和金属反应或酸和碳酸盐反应,速度较慢,且会产生气体。
因此,我们在进行酸碱反应时,应该首先选择酸碱中和反应。
2.溶液反应优先于固体反应:溶液反应是指反应物至少有一种是溶解于溶液中的。
这种反应通常速度较快,因为溶液中的颗粒处于离子或分子状态,更易于相互碰撞发生反应。
而固体反应是指反应物都是固态的,由于固体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力较大,固态反应速度较慢。
当遇到溶液反应和固态反应同时发生时,应该优先选择溶液反应。
3.不利条件下分解优先于不利条件下合成:不利条件指的是高温、高压、光照或催化剂等,这些条件对于一些物质而言,会导致分解而不是合成。
因为分解是一种自发的反应,所以在不利条件下,分解反应速度更快。
而不利条件下的合成反应则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以克服反应物本身的稳定性,速度较慢。
因此,在不利条件下,应该优先选择分解反应。
4.改变氧化数的反应优先于不改变氧化数的反应:氧化数是指元素或化合物中的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带的电荷。
在一些反应中,有些元素的氧化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改变氧化数的反应通常速度较快,而不改变氧化数的反应速度较慢。
因此,在氧化数反应和非氧化数反应同时发生时,应该优先选择改变氧化数的反应。
5.能量释放反应优先于能量吸收反应:能量释放的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如燃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先反应原理在中考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
(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
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
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
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明中考中此两类题目的解法。
1.优先置换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则加入一种金属时,优先置换出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离子。
〖例1〗、在盛有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
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渣是()
A. Cu
B. Ag
C. Zn和Ag
D. Zn和Cu
[分析]:由于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Cu>Ag,因而加入的锌粉优先与AgNO3反应,只有AgNO3完全反应后,锌粉才能与Cu(NO3)2反应,否则不反应。
“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的AgNO3尚未反应完,故Cu(NO3)2不可能反应,证明锌量不足,所以滤渣的成分应选B。
〖例2〗、向含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是可能存在的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Zn、Fe,滤液中有Zn2+、Fe2+
[分析]:铁粉加入混合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Fe+2AgNO3=Fe(NO3)2+2Ag ①;Fe+2Cu(NO3)2=Fe(NO3)2+Cu ②,根据溶液中的优先置换原理,反应①优先于反应②进行。
因此,A选项中,滤液中有Ag+证明反应①未完成,自然反应②还未进行,正确;B选项中,滤纸上已经有Cu,说明反应②已经发生或已经完全发生,则反应①应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可能有Ag+,不正确;C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反应①②都已完全,但滤纸上没有Cu,不正确;D选项中,滤纸上由Zn,不正确。
【练习】
1.将铁粉加到一定量的AgNO3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体产生。
则滤渣含有的物质可能是()
A、铜
B、银
C、铜和银
D、铁、铜、银
2.[05青岛]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体产生。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铁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3.向含AgNO3、Cu(NO3)2、Mg(NO3)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A.Ag、Cu、Mg
B.Cu、Mg、Zn
C.Ag、Cu、Zn
D.Ag、Mg、Zn
4.向含AgNO3、Cu(NO3)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则滤液中的离子有()
A.Ag+
B.Ag+ Zn2+
C.Cu2+ Zn2+
D.Ag+ Cu2+ Zn2+
5.向含AgNO3、Cu(NO3)2 、Mg(NO3)2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滤渣可能是()
A.只含有银;
B.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C.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
D.一定含有银、铜、锌,一定没有镁。
6.将锌粒加到一定量的AgNO3、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滤液中含有的物质的名称是。
2.优先中和原理
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优先被中和。
〖例1〗、给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按顺序写出依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于NaOH、Na2CO3、NaHCO3的碱性依次减弱,因而优先发生:NaOH+HCl=NaCl+H2O,再发生:Na2CO3+HCI=NaHCO3 +NaCl ,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H2O+CO2↑〖例2〗、某溶液由NaOH、稀HCl、稀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理由是。
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分析]:分析图像可知,向该溶液中刚加入Ba(OH)2溶液时,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说明开始加入的Ba(OH)2优先与另一种物质反应且不产生沉淀,根据优先中和原理,该物质应为酸,但不能是H2SO4(因为H2SO4能与Ba(OH)2反应产生BaSO4沉淀),因而是稀HCl;又因为盐酸与NaOH不能共存,因而NaOH不存在。
所以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NaOH、稀H2SO4,一定存在的物质是稀HCl、MgCl2
【练习】
1、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现象是()
A.只看到有大量气泡冒出
B.只有白色沉淀析出
C.开始冒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D.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气泡
2、(2005年山东菏泽)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滴加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的曲线表示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④
3、某电镀厂排出的污水,其PH<7(用H2SO4出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并含有CuSO4,要除去有毒的硫酸铜,同时调节至中性,可选用的一种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是;。
4、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现象是()
A、有大量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色
B、溶液先变成无色,后出现气泡
C、开始时即冒气泡,后变成无色
D、开始时不产生气泡,后冒气泡
5、向HCl和FeCl3的混合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如下图曲线正确的是()
离子间不能共存的条件:
两种离子相互作用如果有水、气体或沉淀等物质生成,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初中化学阶段常见不共存离子如下:
(1)H++OH-→H2O ;(2)H++CO32-→CO2↑;(3)NH4++OH-→NH3↑;
(4)Ba2++SO42-→BaSO4 ↓(5)Ag++Cl-→AgCl ↓;(6)Ca2++CO32-→CaCO3 ↓;
(7)Ba2++CO32-→BaCO3 ↓;(8) Mg2++OH-→Mg(OH)2(9)Cu2++OH-→Cu(OH)2
(10)Fe3++OH-→Fe(OH)3↓
(2)不共存离子间相互反应所得产物的特征:
(1)CO2通常情况下为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气体;(2)NH3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3)AgCl、BaSO4二者均为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4)CaCO3、BaCO3二者均为白色沉淀,且与盐酸(或稀硝酸)反应产生CO2气体;(5)Mg(OH)2为白色沉淀,Fe(OH)3为红褐色沉淀,Cu(OH)2为蓝色沉淀,三者均溶于盐酸(或稀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