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课时 数据的收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数据的收集:学习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2.数据的整理:学习使用表格、图表等方法整理数据,掌握分类、排序等整理技巧。
3.数据的描述:学习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了解极差、方差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数据描述的统计量:重点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以及极差、方差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实践活动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在讲解数据的整理技巧时,可以以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为例,演示如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表格,并通过图表直观展示数据分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对一次班级考试成绩进行收集、整理与描述,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数据帮助我们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整理的逻辑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勇于探索新思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方法:重点讲解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步骤。
-数据的整理技巧:强调分类、排序等整理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清晰、有序地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数据偏差。

确定起跑线,六年级上册,第41课时

确定起跑线,六年级上册,第41课时

第41课时确定起跑线学习内容课本第80~81页。

学习目标能在田径场400 m跑道“确定起跑线”。

课文讲解这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有3个层次。

第1层次,提出问题。

观看400m比赛,提出问题: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第2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

了解400 m跑道的结构,收集数据:直道的长度是85.96 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条跑道宽1.25 m。

确定解决方案: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

计算得出结论。

有不同的思路。

第3层次,确定200 m赛跑的起跑线。

辅导精要略读课文。

知道本次活动有3部分。

第1层次,提出问题读课文:“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圈跑道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前移。

”提出问题,在“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下划线。

第2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观看400m跑步比赛的视频,了解400m跑道的结构:跑道由两条直段跑道和两个半圆形跑道组成。

读课文,有三个数据:①每条跑道的宽是1.25m,②直道的长度是85.96m,③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72.6m。

确定计算方案。

阅读课本第第73页第10题、第79页第10题。

回顾跑道的计算方法:只要计算每条弯道的长度,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相邻跑道的直径加2.5 m。

有两种计算思路。

思路1:具体计算。

让孩子打开Excel,在A列输入项目,如下表:填表说明:1.B1、C1输入1,2,再向右自动填充;2.B2输入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72.6m,在C2输入公式“=B2+2.5”,即比内道直径加2.5m;向右自动填充。

3.B3输入公式“=B2×3.14159”,即C=πd,π取3.14159;向右自动填充。

4.B4输入直道长度85.96m;向右自动填充。

5.B5输入公式“=B3+B4×2”,即两条直段跑道+两个半圆形跑道;向右自动填充。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数据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收集数据。

2.能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能够利用数据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结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利用数据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结果。

三、教学难点1.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如何有效地使用数据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结果。

四、教学准备1.数据收集的实验材料。

2.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工具。

3.数据展示的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数据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收集数据的方式,引出数据收集整理的重要性。

2. 数据收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实验,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记录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

3. 数据整理与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4. 数据展示教师示范使用数据表和图形展示数据结果,鼓励学生动手尝试使用数据展示工具。

5. 拓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据收集整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数据整理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数据实验和数据分析,以提高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汇编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汇编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5课时,每周5课时;课外2课时。

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从《标准》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据此,本单元设立“统计调查”“直方图”两个专题。

专题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

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和问题3介绍了抽样调查。

专题二: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

基础。

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调查、讨论、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决策。

2、认识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的特点和现实意义,了解组数、组距和频数布表的概念,能够读出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所包含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统计调查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特征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读图能力,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

2.能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体会数据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对应课标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能利用统计调查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2.掌握数据的收集方式和整理方法;3.能够利用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特征;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2.数据整理和分析;3.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收集数据?•数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数据的收集方式•主动收集与被动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采访等方法。

3. 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分类、归纳、整理等;•制表、图表的制作。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重要性(15分钟)。

2.数据的含义:讲解数据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数据(10分钟)。

3.数据的收集方式:介绍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多样性(15分钟)。

第二课时1.数据的整理方法:讲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数据(15分钟)。

2.制表、图表的制作:教授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格和柱状图等(20分钟)。

第三课时1.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利用数据制作的图表进行数据分析,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20分钟)。

2.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收集整理的意义与方法,总结本单元知识点(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3.图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件:包括数据收集整理的例题和图片资料。

2.试卷和练习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练习表现:完成课后练习的情况;3.测验成绩:对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验。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数据,培养他们的数据思维,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复习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复习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2.掌握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整理方法;2.数据的描述方法。

三、教学内容:1.数据的收集方法;2.数据的整理方法;3.数据的描述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教材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方法,提出问题:“什么是数据?为什么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描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1)数据的收集方法:-个别观察法:通过观察个别现象得到数据,适用于小样本的情况;-抽样观察法:通过观察部分现象推断整体情况,适用于大样本的情况;-实验法:通过特定条件的实验得到数据,适用于实验研究的情况;-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到数据,适用于需要详细资料的情况。

2)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整理法: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统计和分析;-图表整理法:使用图表形式展示数据,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指标法:使用统计指标描述数据,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3)数据的描述方法:-数值描述:使用数字进行描述,如平均数为5、最大值为10等;-可视化描述:使用可视化方式展示数据,如图表、图像等;- 文字描述:使用文字进行描述,如“大部分学生的体重在50-70kg之间”等。

3.练习:请学生根据以下情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情景一:班所有学生的身高数据情景二:地区每个月的降雨量数据情景三:电商平台每天的订单量数据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

4.讲解和总结:教师对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并解释正确答案。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等。

五、实践应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并对解决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并写一篇小结,归纳所学知识和体会。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活动二:怎么样设计调查问卷?
收集数据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调查问卷,就我们今天的问题怎么设计调查问卷?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调查问卷。
活动三:整理数据。
整理数据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划记法。
明星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A周杰伦
B姚明
C赵薇
D梅西
合计
活动四:描述数据。
为了更直观的看出数据信息,我们采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5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统计的观念日趋重要。《标准》不仅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本学段要求的是“有所体验”。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的体验中,就要留给他们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动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活动过程的体验,来感受统计的意义,形成统计的观念,体会统计的好处。
是否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专题二
……
2.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各指的什么?举例说明。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铅笔、直尺、圆规、收集相关数据。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ABCD四个明星,哪一个是最受同学们喜欢的呢?
A: B:
C: D:
要完成这个调查我们需要几个步骤?
1.收集数据,采用什么方法收集?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41数据表示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41数据表示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学校名称教师姓名一、教材分析:二、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来表示你所收集到的数据,并能识别它们各自有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分类比较的思考方式,理解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对社会知识能力的应用!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说出图表所反映的信息.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统计图,能理解各自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小明统计了最近一个星期李大爷平均天能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的雪糕的数量,并绘制出下图.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2、问题3: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枚奖牌?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2)从所获奖牌的总数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上面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给出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数据.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收集该届以及最近几届奥运会上各个代表团获得奖牌的数据.下表是第30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总数最多的四个代表团在最近两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统计表(表中数据来自/medals).先回答题(1).表中表明,中国体育健儿在第30届奥运会上共获得88枚奖牌,其中金牌38枚,约占该届奥运会总金牌数302枚的13%.根据表中各国第30届奥运会所获得金牌数,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很快画出下图,它们分别是美、中、俄、英等国在该届奥运会上所获得金牌数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很快画出这些统计图.你知道图中中国占13%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接下来回答题(2).可以先比较我国体育健儿在最近七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再看这四个代表团在最近两届奥运会所获奖牌总数上的各自表现.3、思考:(1)在图中用一条折线将七届奥运会的数据连起来了,请问介于相邻两届之间的六条线段是否表示某种意思?连线是为了显示什么?画上连线只是为了便于观察图像所反映的变化而已,六条线段不表示什么意思.(2)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相比,我国代表团在这一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有所下降,你怎么解释这个结果呢?如下图传达的信息对你的分析有什么帮助吗?要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代表团在一届奥运会上的表现的确是很困难的,总奖牌数下降有多种原因.比如上一届是东道主,天时地利人和;这一届没能保住上一届在某些项目上的优势;其他代表团在某些项目上显著进步等等.有人认为只看金牌总数或奖牌总数都不够全面,建议比较金牌和银牌的总数等.你比较赞同怎样的方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吗?说说你理由.4、课堂练习:1.下表是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奖牌榜,请用合适的统计图直观地表示这些数据,并说说你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2.下表中列出了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金牌的项目,请你通过查询网站了解其他国家代表团(如美国)获得金牌的项目和中国代表团有什么差异,并用统计表把这些数据表示出来,然后就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的表现谈谈你的想法.(参考网站:/medals)5、课堂小结6、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课题) 问题3 思考 课堂练习1-2。

二年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结构

二年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结构

二年级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结构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二年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于生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节课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于是就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调查四种颜色,选哪种合适?做校服,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在教学新知识时,我有意创设问题,举手调查。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据的收集和表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据的收集和表示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数据的收集和表示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数据的收集和表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学生能够培养数据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一个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据收集和表示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是由各种信息组成的,并能够通过观察和收集数据来了解事物的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收集、分类和表示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小组中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和表示任务。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和收集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能够使用各种图表和图像来表示数据,并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分析这些数据。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唤起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家里有几个人,有几个男生和女生,然后用这些数据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的意义。

2. 数据的观察和收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内的小调查活动。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在校园内观察并收集有关学生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或其他感兴趣的事物的数据。

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问卷或者记录表来收集数据。

3. 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在收集完数据后,学生需要将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根据数据的不同属性,将数据进行分类并进行整理。

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图表或表格来表示分类后的数据。

4. 数据的表示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图表或图像来展示他们所收集的数据。

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或者饼状图等来表示数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图表,并教给他们如何正确地绘制和标注图表。

5. 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学生需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和解读数据。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关于数据的问题,比如“哪种颜色是大家最喜欢的?”或者“大家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学生可以根据图表来回答这些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解读数据的含义。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据收集和整理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数据的收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数据的收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数据的收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题为“数据的收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 学习如何整理和表达收集到的数据;3.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三、教学难点1.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的整理和表达。

3. 学生对数据收集重要性的理解。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数据收集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

2. 学具:纸、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出数据收集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收集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数据收集。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数据收集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数据整理: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2. 内容:数据收集的意义、方法、整理和表达。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巧。

2.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一次数据收集的实践操作,并整理和表达数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了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使用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作为数据收集的背景,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校园活动、最常使用的交通方式等。

数据的收集(课件)

数据的收集(课件)
(3)因为一个班的同学不多,且是本班同学,故可采用民意调查法.
1要想了解“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收集数据的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A.问卷调查B.访问C.观察D.查阅资料,
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对不同球类的喜爱情况,对全体学生喜爱足球、篮球、排球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则这次调查活动中,调查的对象是()
数据的收集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描述
课时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1)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收视情况怎样?
(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
知识点1数据的收集方式
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
知识点1全面调查
在上面的调查中,我们利用调查问卷得到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数据,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用统计图
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通过分析表和图,了解到了全班同学喜爱电视节目的情况.在这个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
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2010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就是一次全面调查.
1.数据及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得到的结果叫做数据;得到结果的过程叫做数据的收集.
2.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
(1)民意调查:问卷调查、访问、投票……
(2)实地调查:现场观察、收集、统计数据.
(3)媒体调查: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
3.数据收集的步骤:
(1)明确调查问题;(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
问题2:你会将用过的水再利用吗?例如,再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评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评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评课稿引言概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只有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才能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两个方面进行评述。

一、数据的收集1.1 确定数据来源:确定数据来源是数据收集的第一步。

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调查问卷、数据库、日志记录等。

1.2 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比如,如果数据来自调查问卷,可以选择在线调查工具或面对面访谈。

1.3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多次验证数据的来源和内容,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误差。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整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填充缺失值、处理异常值等。

2.2 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可以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单位。

2.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数据整理的最后一步,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数据,更直观地呈现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三、数据的存储3.1 确定数据存储方式:根据数据的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如数据库、云存储等。

3.2 设定数据备份策略:为了避免数据丢失,需要设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数据。

3.3 数据安全性保护:数据存储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加密、权限控制等措施。

四、数据的分析4.1 确定数据分析目标:在进行数据分析前,要明确数据分析的目标和需求,确定需要分析的指标和维度。

4.2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

4.3 解读数据分析结果:分析完数据后,要及时解读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五、数据的应用5.1 制定数据应用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数据应用计划,确定数据的具体应用场景和目标。

5.2 实施数据应用:根据数据应用计划,实施数据应用,监控数据的应用效果。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评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评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评课稿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它直接影响到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两个方面进行评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数据的收集1.1 确定数据需求:在收集数据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所需数据的范围和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

1.2 选择数据来源:数据可以来自多个渠道,包括调查问卷、数据库、传感器等,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1.3 数据采集工具: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如Excel、SPSS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的整理2.1 数据清洗: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重复值等,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2.2 数据转换:有时候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如数据标准化、归一化等,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

2.3 数据合并:如果数据来自多个来源,需要进行数据合并,以便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三、数据的质量控制3.1 数据可靠性:在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避免数据失真或错误,可以通过多次验证和比对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2 数据完整性:数据整理过程中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避免数据丢失或遗漏,可以通过数据备份和存储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3.3 数据安全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或被篡改,可以采取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等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

四、数据的分析应用4.1 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展现数据的特征和趋势,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数据。

4.2 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隐藏关系和规律,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4.3 数据建模:通过数据建模技术,可以构建预测模型和优化模型,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未来趋势和优化业务流程。

五、数据的管理与维护5.1 数据备份: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不会丢失,避免因数据丢失导致的损失。

数据收集教学教案

数据收集教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等。

2. 数据整理的方法:列表、图表、分类等。

3. 数据分析的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案例素材、调查问卷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填写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

4. 讲解:教师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列表、图表、分类等。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整理,制作列表、图表等。

6. 讲解:教师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7.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解读数据并进行推断。

8. 展示: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9. 讨论:全班学生针对展示的结果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10.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可以选择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或实验等方式。

2. 数据整理: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可以使用列表、图表或分类等方法。

3. 数据分析:学生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使用描述性统计或推断性统计等方法。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展示:学生可以以口头报告、PPT展示或海报等形式展示他们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展示技巧。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以及成果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数据收集》同步讲解教案

《数据收集》同步讲解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同步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据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

2. 数据整理的方法:表格法、图片法、图表法等。

3. 数据分析的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具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整个过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经验。

五、课后作业1. 设计一个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案,包括数据收集的方法、整理的方法和分析的方法。

2. 完成一个数据分析的练习题,从给定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并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2. 评估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数据分析比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收集整理》同步讲解教材。

2. 辅助材料: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际案例、数据分析软件、统计图表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等。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经验。

2. 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2. 反思方法:学生反馈、自我评估、同行评估等。

十、拓展学习1. 推荐阅读材料:与数据收集整理相关的书籍、文章、网站等。

2. 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数据收集》同步讲解教案

《数据收集》同步讲解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同步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重要性,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图片等展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2. 数据收集的方法:调查、实验、查阅资料等。

3. 数据整理的方法:分类、排序、绘图等。

4. 数据展示的方式:图表、图片等。

5.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和步骤,数据展示的方式,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学工具(如调查表、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调查表、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整理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整理的方法、数据展示的方式、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实验等活动,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展示和分析。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收集整理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生活中的数据调查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方式:分组进行调查,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

步骤:1. 确定调查主题;2. 设计调查问卷;3. 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4. 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2. 活动二:数据整理比赛目的: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方式: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整理。

步骤:1. 给定数据;2. 分组讨论并制定整理方案;3. 实施整理方案;4. 展示整理结果并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数据收集整理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
A.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 B.了解衢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C.了解衢州市居民日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 D.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2.[2011· 金华]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 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 图41-1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 的频率是 ( D )
频数 10 36
频率 0.05
0.39
20 200
0.10 1
(注:30~40为时速大于等于30千米而小于40千米,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1)请你把表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
辆共有多少辆?
图41-3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A.0.1 C.0.25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图41-1 B.0.15 D.0.3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3.[2011· 绍兴]为调查学生的身体素质,随机抽取了某市
的若干所初中学校,根据学校学生的肺活量指标等级 绘制了相应的统计图,如图41-2.
(1) 图41-2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2)
考点管理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类型之二
频数与频率
[2013· 内江]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违规的现 象越来越严重.交警对某雷达测速区监测到的一组汽车的
时速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其频数及频率如表. 数据段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总计
其他类同)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错解】 A或B或D
【错因】 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 的一个样本,故“被抽取的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
一个样本,A是样本容量;B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考察
对象;D是总体,所以A,B,D都不正确,选C. 【正解】 C 【点悟】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 个体的数目(即抽象的数字)就是样本容量,它没有单位.
课时作业
[2012· 滨州]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B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B.鞋厂检查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 C.学校招聘老师,对应聘人员面试 D.黄河三角洲中学调查全校753名学生的身高 【解析】 A.数量不大,应选择全面调查;B.数量较 大,具有破坏性,应选择抽样调查;C.事关重大,调查往 往选用普查;D.数量不大,应选择全面调查.故选B.
如图41-5(1)、图41-5(2)所示的两幅统计图.请你结合
图示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图41-5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1)求出参加绘画比赛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
分比. (2)求出扇形统计图中参加书法比赛的学生所在扇形 圆心角的度数. (3)若该校九年级学生有600人,请你估计这次艺术活 动中,参加演讲和唱歌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解:(1)学生的总数是 14+20+10+6=50(人), 参加绘画比赛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是 6 ×100%=12%; 50 (2)参加书法比赛的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是 1-12%-28%-40%=20%,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易错警示
统计概念理解误区 [2012· 攀枝花]为了了解攀枝花市2012年中考数学学科 各分数段成绩分布情况,从中抽取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 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 ( )
A.150
B.被抽取的150名考生 C.被抽取的15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 D.攀枝花市2012年中考数学成绩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图41-6
图41-7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2.[2012· 南昌]如图41-7是小明用条形统计图记录的 某地一星期的降水量.如果日降水量在25 mm及以上为大
雨,那么这个星期下大雨的天数有______ 5 天.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小文积极学习与
宣传,并从四个方面A:空气污染,B:淡水资源危机, C:土地荒漠化,D:全球变暖,对全校同学进行了随机
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在这四个方面中最关注的问题(每人
限选一项).图41-4(1)和图41-4(2)是他收集数据后,绘 制的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 以下问题:
)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点悟】 (1)下面的情形常采用抽样调查:①当受客观 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时,如调查某市中
学生的视力;②当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时,如考
察某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③当总体的容量较大,个体分布 较广时考察多受客观条件限制,宜用抽样调查. (2)抽样调查的要求:①抽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②抽 查样本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太少.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关注问题 A B C D 合计
频数 24 12 n 18 a (1)
频率 0.4 0.2 0.1 m 1
(2) 图41-4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60 . (1)根据图表信息,可得a=_______ (2)请你将图(2)补充完整; (3)如果小文所在的学校有1 200名学生,那么请你根 据小文提供的信息估计该校关注“全球变暖”的学生大约有 多少人? 解:(2)补全图形如图所示.
归类探究Βιβλιοθήκη 易错警示课时作业根据以上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共抽取了几所学校?请补全图41-2(1). (2)估计该市140所初中学校中,有几所学校的肺活量指标 等级为优秀? 解:(1)9÷45%=20(所),补全统计图如图.
3 (2)140× =21(所). 20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第3题答图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第十四单元 统计与概率 第41课时 数据的收集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考点管理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1.抽样调查时要注意:(1)抽查的样本要有代表性;(2)抽 查的样本容量不能太少. 2.频数之和等于调查数据的总数;频率之和等于1.
3.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
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 4.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计算极差;(2)决定组 距和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1.[2012· 衢州]下列调查方式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方式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解:(1)第二行:0.18,第三行:78,第四行:56,0.28. (2)如图所示.
例2答图 (3)如果汽车时速不低于60千米即为违章,则违章车 辆共有76辆.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2013· 湘潭]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 中国的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
【解析】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数量不大,宜用全面调查;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意 义重大,宜用全面调查;C、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 面试必须用全面调查;D、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 钱,工作量大,且普查的意义不大,不适合全面调查,故 选D.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是 A.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统计的方法 ( D )
[2013· 遂宁]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
B.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面试 D.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则参加书法比赛的学生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60°×20%=72°; (3) 估计参加演讲比赛的学生的人数是 600×28%= 168(人), 估 计 参 加唱 歌 比赛 的 学生 的 人数 是 600×40% = 240(人).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变式答图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18 (3)1 200× =360(人). 60 答:估计该校关注“全球变暖”的学生大约有 360 人.
全效学习中考学练测
考点管理
归类探究
易错警示
课时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