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4002726137ee06eef91806.png)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二、单项选择题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C )。
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畜调查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
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D )。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D )。
A、全部网点B、每个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7、调查时限是指(B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D )。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10、某市规定2018年工业经济活动成果年报呈报时间是2019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天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B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B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3、设对某地区的人口按年龄分组如下:不满周岁,1—3岁,4—6岁,7—12岁,……60—64岁,65—79岁,80—99岁,100岁以上,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拟为( C )A、110岁B、104岁C、104.5岁D、105岁14、为充分利用所得到的原始资料以取得大量统计指标,在统计整理时关键是要( C )A、进行各种汇总B、进行各种计算C、充分利用分组法D、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15、按变量的性质和数据的多少划分,变量数列可分为( C )。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
![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23388d95a0116c175f0e48ff.png)
(二)实验方式
所谓实验方式,就是运用自然科学的试验 法,通过观测人为安排条件下试验产生的各种 结果并加以记录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或通过人 为安排条件下的试验来探求某个或某些因素对 所研究事物的数量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式,凭借 实验结果来揭示所考察因素与所研究事物之间 的数量因果关系。
1、实验的原则
运用实验方式需要遵循下列两个原则:均衡分散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的统计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以收集所研究现象总体的全 面资料(即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是观测单位)。 普查的组织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专门的 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观测单位 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历次的人口普查等。二是利 用观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颁发调查表, 由观测单位按要求填报。如物资库存普查等。
重点调查的单位可以是一些企业、行业、 也可以是一些地区、城市。此种调查方式的优点是,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搜集到统计 信息资料。一般来讲,在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 本情况,而部分单位又能比较集中反映研究项目 和指标时,就可以采用重点调查。
在下列问题中为了得到数据,采用什么调查? • 为了买校服,了解每个学生衣服的尺寸。 • 商检人员在某超市检查出售的饮料的合格率。 • 对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五分之一的六个大型企 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基本 情况。
观测性误差
数 据 收 集 误 差
也叫登记性误差或调查性误差,它 是在调查观测的各个环节因工作粗 心或被观测者不愿很好配合而造成 的所收集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误 差,包括计量错误、记录错误、计 算错误、抄写错误、汇总错误、计 算机输入误差等工作误差,以及被 调查者不愿或难以提供真实情况的 误差,有时还存在调查人员弄虚作 假的误差和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的误 差。 这部分误差通常是人为造成的,通 过对统计调查资料的严密审核,是 可以发现并加以更正的。观测性误 差则可能存在于任何统计调查。 因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 的估计结果与总体真实数量特征 不符的误差。根据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总体的原因不同,代表性误 差又分为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 然性代表性误差两种。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6f60b7e518964bce847c82.png)
D.一家市场研究机构想要调查行人是否注意到新加坡的大片 在我国,公开出版或报道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源是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学报。 岛屿安装了新的交通信号灯系统(LED)。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查,在取到需要的统计数据时,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搜集方法。 A.比例尺度 统计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主要途径,也是直接获得第一手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
学生的智商
(b) 该地区的学生数量
比例尺度
学校名称
无序分类尺度
每名学生花费的金额
比例尺度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
比例尺度
学生的智商
间隔尺度
1.3 绝对数与相对数
• 绝对数: 反映客观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 下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表现为事物的绝 对水平的描述。如:一定总体范围内的粮食总产 量、农业总产值、国营企业数等。
【例2-1】判断下列变量的类型
• 邮局信件的重量 可以作加法、减法计算,但不可以作乘法计算。
• 连续定量变量
• 小轿车的牌子 • 定性变量 定量变量 该地区的学生数量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进行调查,在取到需要的统计数据时,都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搜集方法。
• 镭射唱片总的播放时间 • 连续定量变量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 比例尺度:由于也有测量单位,因此我们可以用数值之间 的差值来描述两个对象之间的差距。数值之间的比例有意 义,而且“零”这个数值有内在的含义。
– 不仅可以作加减运算,还可以作乘除运算。 – 例如,身高、重量和花费的时间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6447d776eeaeaad1f33098.png)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一、单选题1. 调查单位指的是()。
A应登记的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搜集其统计资料的那些单位的总体C调查过程中应向其取得资料的总体的“基层组织”D作为应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和调查时进行核算的基础的原始要素2. 填报单位指的是()。
A应登记的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应搜集其统计资料的那些单位的总体C调查过程中应向其取得资料的总体的“基层组织”D作为应登记标志的承担者和调查时进行核算的基础的原始要素3. 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该市“全部国有企业”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都不是4. 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都不是5. 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则该市每一个国有企业的“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创汇”等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都不是6. 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住有全国城市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
这些都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7. 确定普查标准时间是意义是,减少或防止人口统计登记()。
A因自然变动(出生与死亡)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B因机械变动(人口流动)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C因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D因季节变动的影响所产生的重复和遗漏8.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9.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填报单位10. 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26b37102768e9951e7382b.png)
单位:%
6
2
9
4
25
4
10
27
9
8
12
8
17
16
10
18
14
24
11
9
具体分组如下:
序号
按产值利润率分组(%)
企业数(个)
1
0——10
9
2
10——20
8
3
20——30
3
产值利润率的取值范围从0——30%,使20个企业都有组可归,这就遵循了分组的“穷尽原则”。其中有两个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为10%,该数值同时作为相邻两组的界限值,统计上规定“上限不在内”,把这两个企业列在第2组,这就遵循了“互斥原则”。
②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数据分析],调出“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直方图”选项,调出“直方图”对话框。
注意,若“数据分析”命令没有出现在“工具”菜单上,则应先使用[工具][加载宏]命令来加载“分析工具库”。
③在“直方图”对对话框中,输入相关数据,见下图。
输入区域:$A$1:$A$51
接收区域:$B$1:$B$6(接收区域的数值应按升序排列)
包括折线图的直方图如下:
⑦对于曲线图。右键单击上图中的折线,在弹出式菜单中单击“数据系列格式”,在调出的对话框的“图案”选项卡下,选中“平滑线”选项,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结果如下图。
(4)累计曲线图
(5)根据频数分布曲线图,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类型属于钟型分布。
10236
4
20
27
86
合营饮食业
17
1144
17
1144
—
—
—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4058d70561252d381eb6e03.png)
普查的规定
• • • • 规定统一的调查项目 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规定统一的普查周期 例如: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表,性别、年龄、 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 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 截止时间,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 人口普查的周期是10年,2000年,2010年
频率
fi
fi
fi :第i组频数
32
(2)频率的性质 (A )
0
fi
1 fi
(B ) (3)频数密度与频率密度(消除异距分组对频数影响) (A) (2.7) 频数密度=频数/组距 (B) (2.8) 频率密度=频率/组距 各组频数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总体单位数,各 组频率密度与各组组距乘积之和等于1.
29
组数的确定(H.A.Struges经验公 式)
•
n = 1 + 3.3logN
N – 24 – 44 – 89 – 170 – 359 n 5 6 7 8 9
(斯特杰斯)
• • 15 • 25 • 45 • 90 • 180 • 组距=
30
四、频数(次数)分布
1.频数分布的基本理论
(1)频数分布的定义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一标志 归类排列,并计算其相应出现的次数。 频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形式,通过对零乱的、 分散的原始资料进行有次序的整理,形成一系列反映 总体各组之间单位分布状况的数列,即分布数列。
10
• 概率抽样的特点: 1、样本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排除了主观因素对 选样的影响。 2、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 量特征作出估计。 3、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适用场合
习题-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习题-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68e3950c5f0e7cd18525360b.png)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2.典型调查中所选单位是( B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3.对某市电动车进行普查,则报告单位是()。
A、该市每一个拥有电动车的人B、该市所有拥有电动车的人C、该市所有的电动车D、该市每一辆电动车4.)。
5.在组距式分组中,若某组(如1000-2000)的向上累计频数是80,它表示总体中标志值()A.低于2000的单位有80个 B.等于和低于2000的单位有80个C.高于1000的单位有80个 D.等于和高于1000的单位有80个6、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确定组中值 B.确定组距 C.确定组数 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8.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是组距分组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分组是指()。
A.各组次数相等的分组方式 B.各组次数不相等的分组方式C.各组组距相等的分组方式 D.各组组距不相等的分组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对灯管的寿命进行检验要求采取()。
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E抽样调查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专题调查 D专门调查 E抽样调查3.我国统计调查的方法有()。
A.统计报表B.普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E.典型调查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 )。
A.向上累计是从最小值向最大值累计B.向下累计是从最小值向最大值累计C.向上累计频率说明小于某个值的单位数在总数中所占比重D.向下累计频率说明小于某个值的单位数在总数中所占比重E.向上累计是从最大值向最小值累计5.统计表从构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ABCDE )。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17ff0035e2bd960590c6772e.png)
A:您至今未买电脑的原因是什么?(单选不可以,多 选可以) (a)买不起(b)没有用(c)不懂(d)其它
(3) 无论多/单选题,任一个备选答案都不能有多 重含义。 A.您选择信息专业的目的是:
(a)自己喜欢,好就业(b)„„
(4) 无论多/单选题,备选答案之间不能有包含关 系。 A.您上大学的目的是:
例2.1 某车间50个工人看管机床台数资料如下:
3 6 2 4 3 2 6 4 3 2 4 2 5 2 6 2 3 5 4 3 2 3 6 5 4 2 4 3 2 2 3 5 4 5 6 2 2 6 4 3 2 6 3 4 5 4 5 2 3 5
试对数据进行分组。 解:由于机器台数属于离散型变量,因此使用单项式分 组方法。将原始资料按变量值升序排列,然后将相同变 量值分为一组,最后将资料分成若干组。
2.按数量标志分组 数值型数据:主要是按照数值进行分组。 例:对学生成绩分组,可分为60分以下、60~70分、 70~80分、80~90分、90分以上5个组。
单项式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 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 适用条件:通常只适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
表2-2 变量编码表
NUM SEX JOB A11 A12 A13 A14 A15 A21 A22 A23 A24
001
002
1
1
1
210来自001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编码表说明:
NUM- 编码 SEX- 性别 jOB- 职务 A11~A15代表第一题中5个选项,选中者输入1, 未选中者输入0。 A21~A24代表第二题中4个选项,选中者输入1, 未选中者输入0。
《统计学》教学课件 第二章 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呈现
![《统计学》教学课件 第二章 统计数据收集、整理与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0cb4b5b307e87100f69618.png)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 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 调查等是常见的统计调查 方式,其中普查即全面调 查,其余的为非全面调查。
1.普查 普查是根据特定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 面调查,以收集研究对象的全面资料。
目前,我国组织实施的普查主要包括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 农业普查三种。
缺然点后:通过典细型致单分析位典的型选单位取以受认人识总为成功经验、找出失败 现(一3)定突的出倾选典向式性。,突出且选典典型式是调指查选结择总体教中训的或先观进察单新位生、事后物进的单情位况或。新生事 果物不作宜为典用型以单推位,算进全行面深入数细据致。的调查。
2.报告法
3.采访法
又称凭证法,指要求调查 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进
对象以原始记录、台帐和 行采访,根据被调查者的
核算资料为依据,向有关 答复来收集数据的方法,
单位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 包括面谈访问、电话访问、
邮寄访问 和网络访问等。
4.登记法 指当事人根据有关法制法规规定,在开展某些活动或 发生某事时,主动到有关机构进行登记,填写有关表 格,提供有关统计信息。
④滚雪球抽样。是一种针对稀疏总体进行的抽样调查,抽选样本时 先找到几个符合条件的调查单位,然后通过这些调查单位找到更多 符合条件的调查单位,以此类推,样本如同滚雪球般由小变大,直 至达到要求的样本数为止。
⑤流动总体抽样。流动总体抽样是采用“捕获—放回—再捕获”的方式 来估计总体。
4.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对数据收集对象总体 中的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观测的统计调查方式。
频数(人) 频数(%)
30岁以下
39.3
30-40岁
37.9
40-50岁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57bcd2a6c30c2258019e18.png)
分类:
按报送范围: 全面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 单位均要填报 非全面报表——只要求一部分调查单位 填报 按报送日期: 月报、季报、年报 月报内容简单、时效性强 年报内容比较全面
(二)报告法
基层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各种原始 记录与核算资料为基础,搜集各种资料, 逐级上报给有关部门
统计报表制度
(三)观察与实验
调查者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实验获得数据 的一种方法
1.直接观察法
是指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调查人 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集信息的方法
由于调查人员不是强行介入,受访者无 需任何反应,因而常能够在被观测者不 觉察的情况下获得信息资料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
一、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直接来源
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 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 主要通过统计调查获得 间接来源 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 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 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
内容:
表式 由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研究的任务 与目的而专门设计制定的统计报表表格, 用于搜集统计资料。是统计报表制度的 主体
填表说明 是对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 指标等做出的规定,具体有填报范围、 指标解释、分类目录、其他有关事项的 规定
(四)重点调查
概念: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 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常用方法
2.邮寄调查
是通过邮寄或宣传媒体等方式将调查表 或调查问卷送至被调查者手中,由被调 查者填写,然后将调查表寄回或投放到 指定收集点的一种调查方法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3515edeb9f3f90f76c61b59.png)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一、填空:1.统计数据收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统计资料的过程。
2.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直接观察法,(2),(3)(4)。
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普查、、、。
4.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5.统计调查的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明确调查目的,(2),(3)(4)(5)(6)(7)。
6.数据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或是对已有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行再整理。
7.数据整理的程序包括:(1)统计资料的审核,(2),(3)或绘制统计图,(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8.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9.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和。
10.统计上规定,凡是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这一个单位归入作为的那一组内,即所谓“上限在不内”原则。
11.统计分组必须先对所研究现象的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确定所研究现象的属性及其内部差别,而后才能够选择出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
二、单选题1.统计调查对象是()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B.总体单位C.现象总体D.统计指标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A.经常性抽样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D.周期性普查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4.对银行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所有银行B.银行所有职工C.每个银行D.银行每个职工5.全国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A.每一个人B.每一个家庭C.每个银行D.银行每个职工6.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A.调查项目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单位D.与调查单位相一致7.城镇家庭生活水平调查一般采用()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抽样调查8.在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中,对原始资料的审核,重点是审核原始资料的()A.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B.资料的完整性与代表性C.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D.资料的准确性与全面性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0.在统计分组时,若某个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A.将此数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数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归入这两组中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一组,归入其中11.在变量数列中,频率是指()A.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B.各组的比率相互之比C.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D.各组的单位数12.当某一总体内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一定时,意味着()A.组距一定B.组数一定C.全距一定D.组限一定13.把保定市所有商店按商品销售额分组()A.只能进行单项式分组B.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C.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D.无法进行分组14. 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包括()A.总标题和数字资料B.主词和宾词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5. 统计表的构成,从内容上看,包括()A.总标题和指标数值B.主词和宾词C.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三部分D.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16.编制单项数列,作为分组依据的变量是:甲、离散型变量;乙、连续型变量。
【统计学 精】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统计学 精】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31a1aac5da50e2534d7f19.png)
(2)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4、典型调查
• 这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 究的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一个或少 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 变化的规律。
• 重点调查适用的条件:
•
当统计调查的任务只要求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而
调查对象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比较适宜进行重点调查。
• 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可以选出鞍钢、宝钢、首钢、 马钢、武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以便对钢铁产量有个大致的了解。
3、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 。 泛的一种调查方式
(3) 是运用概率的估计方法 。
• 例如:通过抽样推断得出,厦大学生的平均 月支出在(420,470)元上的可靠性为90%。
(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抽样调查的优越性: 第一,经济性强。 第二,时效性高。 第三,适应面广。 第四,准确性大。
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 (1)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检查的社会 现象。
性和时效性。
三、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种类
• 1、定义: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 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 志把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 (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
• 2.兼有“分”和“合”的双重含义: •对于现象总体,是 “分”;对于单位, 是“合”。 • 对于分组标志,是“分”,对于其他标 志,是“合”。
应用统计学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应用统计学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9cdcc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c.png)
掌握数掌握数据的测量尺度及常用类型; 了解统计数据搜集的意义; 掌握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 掌握数据图表展示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2章
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数据图表展示方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第2章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2章
2.4 分配数列
第2章
1.列表法
2.4 分配数列
2.4.3 品质分配数列的表示方法
第2章
2.图示法(1)条形图。条形图是指用宽度相同、高度不同的条形来表示数据变化的图形。条形图可以横向展示,也可以纵向展示,纵向展示时又称柱形图。
2.4.3 品质分配数列的表示方法
2.4 分配数列
第2章
2.图示法(2)饼图。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形面积的大小来表示数据数值大小的图形。饼图通常用来表示研究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分布,对于结构性的研究问题非常实用。
2.5.2 统计表的分类
2.5 统计表
第2章
2.分组表 统计表的主词按照某种标志进行分组后所形成的表称为分组表,利用分组表可以展示统计总体不同现象的特征,说明各个分组之间的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如表2-13所示。
2.5.2 统计表的分类
2.5 统计表
第2章
3.复合表统计表的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分组的表称为复合表,如表2-14所示。
2.1.1 数据的测量尺度
第2章
2.1 数据的测量尺度与常用类型
第2章
1.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绝对数是数据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其他数据指标形成的基础。相对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相对水平,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绝对数的对比而得到。平均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总体表现水平,是一个抽象了的研究对象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下的表现差异,表示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的一般水平,而不是某个单位的具体水平。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3952c6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f.png)
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第⼆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教学⽬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理论与⽅法,掌握各种⽅法的特性。
(⼆)基本要求要求灵活运⽤各种数据搜集的⽅式⽅法,并对所得数据进⾏加⼯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要点1、数据搜集的⽅式⽅法;2、统计调查⽅案的设计;3、统计分组;4、变量数列的编制;5、统计数据的显⽰。
(四)教学时数9课时(五)教学内容本章共分四节:第⼀节数据的计量与类型⼀、数据的计量尺度在计量学的⼀般分类⽅法中,依据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所采⽤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即名类尺度、顺序尺度、区间尺度和⽐尺度。
1.定类尺度定类尺度(Nominal scale,亦称分类尺度、列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按照它可对研究客体进⾏平⾏的分类或分组,使同类同质,异类异质。
例如,按照性别将⼈⼝分为男、⼥两类;按照经济性质将企业分为国有、集体、私营、混合制企业等。
这⾥的“性别”和“经济性质”就是两种名类尺度。
名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利⽤它只可测度事物之间的类别差,⽽不能了解各类之间的其他差别。
名类尺度计量的结果表现为某种类别,但为了便于统计处理,例如为了计算和识别,也可⽤不同数字或编码表⽰不同类别。
⽐如⽤1表⽰男,0表⽰⼥;⽤1表⽰国有企业,2表⽰集体企业,3表⽰私营企业,等等。
这些数字只是不同类别的代码,决不意味着它区分了⼤⼩,更不能进⾏任何数学运算。
名类尺度能对事物做最基本的测度,是其他计量尺度的基础。
2.定序尺度定序尺度(Ordinal scale,亦称序数尺度、顺位尺度等)是这样⼀种品质标志,利⽤它不仅能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还可确定这些类别的等级差别或序列差别。
例如“产品等级”就是⼀种测度产品质量好坏的顺序尺度,它可将产品分为⼀等品、⼆等品、三等品、次品等;“考试成绩”也是⼀种顺序尺度,它可将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对某⼀事物的态度”作为⼀种顺序尺度,可将⼈们的态度分为⾮常同意、同意、保持中⽴、不同意、⾮常不同意,等等。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https://img.taocdn.com/s3/m/ad8fd0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3.png)
(4)系统抽样
首先将总体中各 单位按一定顺序 排列,根据样本 容量要求确定抽 选间隔,然后随 机确定起点,每 隔一定的间隔抽 取一个单位的一 种抽样方式。是 纯随机抽样的变
种
最主要的优势就 是经济性。最大 的缺陷在于总体 单位的排列上。 一些总体单位数 可能包含隐蔽的 形态或者是“不 合格样本”,调 查者可能疏忽, 把它们抽选为样
• 普查需要规定标准的时点: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 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自上而下同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组织方式。
• 统计报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是建立在各基层单位原始 记录的基础上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 的,有利于各级部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现状。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来源
• 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从公开出版物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
所需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 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 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通过调查取得研究所需数据资料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普查
常用的统计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是取得数据资料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 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 行测定,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具体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等距抽 样
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 抽样方式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7566226ada38376baf1faea8.png)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两者的不同点在于(。
A、调查组织形式
B、调查方法
C、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
D、调查对象
2.直方图一般可用来表示(。
A、累积次数的分布
B、次数分布的特征
C、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D、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3.如果所有标志值的次数都增加一倍,而标志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4.要了解南京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的组中值为(
6.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两者的方差,因为这两组数据的(。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7.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
A、众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8.某公司将员工分为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对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名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年支出金额的近似值,此为(。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10.有12 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单项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1、表示股票价格的K线图属于(种统计图。
A、折线图
B、柱形图
C、条形图
D、箱形图
12、下列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不属于直接收集法的是(
A、抽样调查
B、统计报表制度
C、普查
D、通过网络
13、下列数据属于连续型数据的是(
A、商场某天销售电视数量
B、医院每天接受病人的数量
C、企业每年的利润收入
D、某片森林里树木的数量
14.将次数分布数列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的依据是( 。
A.分组的方法
B.分组的组限
C.分组的组距
D.分组标志的特征
15.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 。
A.开口组
B.闭口组
C.等距数列
D.不等距数列
16.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在( 及以上。
A.50 个
B.30个
C.80 个
D.100个
17.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B.计算抽佯误差
C.用样本指标算总体指标
D.少花费时间和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众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运用统计分组体系分组
B、选择分组标志
C、确定各组界限
D、计算组距和组中值
3.统计调查中属于专门调查形式的调查有(。
A、普查
B、典型调查
C、统计报表
D、抽样调查
4.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来说明变量离散趋势的指标有(。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5.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有(。
A、各组变量值水平的高低
B、各组变量值次数的大小
C、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的大小
D、组数的大小
6、下列哪些指标可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全距
7、A、B两企业职工的每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600元和3000元,A、B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方差分
别为2.8 和2.6。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企业职工的收入较A企业高
B、A企业职工收入较B企业高
C、A企业职工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D、B企业职工之间收入差距较大
8、下列关于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三者相等时,数据分布称正态分布
B、如果平均数大于众数,则数据分布为右偏分布
C、如果平均数大于众数,则数据分布为左偏分布
D、如果平均数等于众数,则数据分布为对称分布
三、填空题
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2000 年11 月1 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2000 年11 月10 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则调查时间为____,调查期限为____天。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3.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以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
4.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有(和(。
5.箱形图是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5 个特征值绘制的一个箱
子和两条线段的形状。
6.以平均指标来说明分配数列中变量的(趋势,则变异指标能说明变量的(
趋势。
7.某批发商业企业,对下属百家企业提供某种货源,其中10 家大型商业企业的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80%,只要调查这10 家重点商业企业的需要,就足以掌握货物需求量的情况,这属于(。
四、判断题
1.统计报表依据自下而上的行政手段保证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
(
2.在统计工作中为保证变量的分组不发生混乱,习惯上规定各组一般均只包括本组下限变
量的单位,而不包括上限变量值的单位,这就是上限不在内原则。
(
3.在进行统计分组时,技术上应满足完备性、互斥性和一致性。
(
4.当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如急剧地增大或减小,变动幅度大时,可采用等距分组。
(
5.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品和人口密度均为总量指标。
(
6.比较相对指标是将两个同类指标做静态对比得出的综合指标。
(
7.直方图仅适合用于显示连续型分组数据。
(
8.对在校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组适合采用组距式分组。
(
9.如果一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则算术平均数的大小不会受极端值的影响。
(
10、通过网络或杂志收集所需统计数据的方法数据直接收集法。
(
11、由于统计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误差被称作非抽样误差。
(
12、饼形图一般用来表示数据的变化特征和大小。
(
13、变异系数的值越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
五、计算题
1、有 A、B两个生产车间,A车间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7,标准差为9.2 件,B车间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要求:(1 计算B车间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A、B两个生产车间哪个车间的日产量差异程度大。
2.某进出口公司出口一种名茶,抽样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又知这种茶叶每包规格重量不低于150 克,试以99.73%的概率:(1确定每包重量的极限误差;(2估计这批茶叶的重量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重量要求。
3、某地甲乙两个农贸市场三种主要蔬菜价格及销售额资料如表:
试计算比较该地区哪个农贸市场蔬菜平均价格高?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