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建立模型

2、建立模型一、设计理念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建立模型非常有利于培养“心灵手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球仪、细胞模型、九大行星图。

2、学生准备:工具箱中的相关模型材料。

三、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建立模型。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了解用模型进行解释的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1)提问:科学家是怎样解释板块说的?(2)提问:科学家解释板块说时不可能把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搬来搬去,他们是怎么来解释的呀?(引出课题:用模型解释)。

2、“黑盒子”里面是什么结构?(1)了解科学家用模型解释其观点的事例。

(2)出示三球仪模型、细胞模型、九大行星图。

(3)你对这三个模型有什么认识?(4)提问:你还知道科学家为了一些观点建立了哪些模型?这些模型有什么作用?(5)学生回答。

3、通过滚珠的运动来猜测障碍物的位置。

(1)分组讨论研究,由各组选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障碍物的位置。

(2)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它的位置?(3)密封的盒子内部结构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画图也不可能相同,但是只要解释合理,就可以了!4、密封纸筒里的秘密。

(1)出示一只大纸筒,有四个可以拉出的绳头,随意拉动哪一根,其他的绳头都会缩进筒里。

(2)让学生画出纸筒里是什么样的结构,然后在黑板上边画边解释。

(3)拓展性活动:肘关节模型,这一活动学生可选择身边的材料,因陋就简,只要能解释肘部的动作就可以。

(4)学生活动:利用工具箱里的材料,做一个神秘的盒子。

(5)教师巡回指导。

做完后师生一起来玩神秘的盒子,体会模型解释的作用和乐趣。

(6)这个神秘的盒子模型说明了什么?5、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后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建立模型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建立模型苏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五单元第2课。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引入1讲述:当我们用来解释、说明一些不能看见,又不能触摸的物体或现象时,就必须使用模型。

2(出示图片或模型)提问:这些是什么模型?它们有什么作用?3介绍模型种类:物理模型:三球仪图示模型:植物细胞模型数学公式: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现象模型:水的循环模型1了解模型的作用;2看图片;3讨论:三球仪等的作用;4交流;5了解模型的种类。

科学探究1提问: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在哪里用过模型?2(出示桃花、手臂活动模型、红绿灯模型),提问: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它们起了什么作用?3组织学生讨论、填写活动记录;4组织学生交流;5指导学生对模型作出解释:)提出要求,60页。

)组织学生研究,要求画出简图;)组织学生交流;1型;2345)讲述:我们利用找障碍物的方法,并结合画图,对模型进行解释;6指导学生制作模型:)出示要求,61页;)启发学生画出符合要求的设计图;)分发材料;)指导学生按设计制作;)组织学生交流,提出改进意见;)组织学生完善模型。

6交流;7了解制作要求;8讨论,画出设计图;9领取材料;10制作模型;11交流;12改进,完善。

1对模型的作用和种类进行小结;2总结模型的方法步骤:)分析问题;)画出设计图;)确定材料;)建立初步模型;)修改、完善模型。

3提问: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用;2骤。

3。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建立模型》教案 (1)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建立模型》教案 (1)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建立模型》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的框架性问题;2、认识使用模型起到的作用;3、任何模型的建立都诞生于一个想法,想了要去做,行动的法则是成功建模的前提;4、发挥老师建模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了解建模的一般性步骤,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模型的作用;2、学会建模的思路教学准备:人体构造模型、机翼升力模型、地球内构仪、日晷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模型。

1、飞机能不能飞上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工程师们发现飞机的机翼产生的升力是帮助飞机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机翼产生不同的升力,老师想知道那种机翼的升力好。

要怎么做?生答2、老师做了三个机翼的模型,你觉得哪个能产生比较好的升力?3、那要知道到底哪个好,我们该怎么办?对来做实验。

进行实验现在知道那种机翼的升力好了吗?看来模型真是个好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建立模型这一课(板书:建立模型)二、认识模型的作用1、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也许会问,什么是模型?建立模型有什么用呢?(板书:模型的意义)大家先不急,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几件模型,通过研究这些模型去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

在研究之前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建议(1)注意爱护我们的模型。

(2)把我们的发现及时记录在导学案上。

2、学生研究模型,完成导学案。

()3、学生汇报交流,哪一小组结合研究记录来说一下你们研究的结果4、师(小结):模型真了不起。

有了这些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板书:解释)三、模型的分类我们今天认识了很多的模型,之前我们在学校和生活中也接触了许多的模型,他们各有特点,有的又有相似之处,那你能不能给他们分分类,小结:模型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物理模型,如手摇发电机、地球构造模型等,第二种是数学模型,如数学公式、方程等,第三种是图示模型,如草履虫的结构模型、水循环模型等,第四种是仿真模型,他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型,例如卫星云图等,在电脑上演示的各种模型。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建立模型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模型解释并揭示事物的特征。

2.知道模型的作用及怎样模拟事物的。

3.能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做出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模型。

三、教材分析: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

教材在展现一系列模型的基础上,说明模型的作用,指导学生展开针对具体模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物体关系、模型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模型将静态的形态动态化、模型用静态结构解释了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从三到五年级已经接触不少模型,对于模型已经有基本认识,学生在遇到一些难以直观观察研究事物,初步会想办法用现有的模型来解释,但是让学生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还是比较少,所以指导学生建立模型是有难度的,特别在建立模型的过程当中,总结提炼出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更好研究内部结构、事物变化、事物之间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最后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建立模型方法研究日常生活当中遇到难以直接研究事物。

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相盒、桃花模型、地球内构仪。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搭建食物网,建立食物网模型1.出示图片:看,这是一个什么样场景,能描述一下吗?丰收田野2.讲述:田野里住着很多有生命的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生物呢(生答:稻谷田鼠青虫蛇老鹰青蛙)3.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关系,具体和学生共同分析谁吃谁关系)4.谈话:刚才你们分析他们之间关系,好像有些复杂,能不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解释他们关系呢?(学生想办法)5.(出示一个线团)能不能用这个线团来简单表示他们之间关系,说一说你打算怎么做?(生:我们可以用拉线来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关系)6.评价:这是一个不错办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借助这个线团来模拟生物之间关系,既然要演戏,总得有演员吧,谁愿意来扮演里面角色(开始选演员),7.提问: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喜欢扮演?(生:老鹰,因为他能翱翔于天空;生2:稻谷,能够提供粮食)8.(学生边说,老师边发给他们要演的角色),现在演员都找齐了,(请6位角色扮演者上台)剩余的同学。

构建模型教案

构建模型教案

构建模型教案教案名称:构建模型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构建模型,并能够解释模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学习构建模型的步骤以及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3. 能够运用构建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模型的评估和改进。

教学内容:一、引入构建模型作为数学建模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

例如在物理学中,通过构建模型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在经济学中,构建经济模型可以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构建模型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二、概念解释与示例1. 什么是构建模型构建模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来描述和解释实际问题。

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它可以反映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可以通过构建交通流模型来评估不同方案的交通拥堵情况。

2. 构建模型的步骤(1) 确定问题和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明确的目标。

(2) 收集数据: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清理。

(3) 建立假设:根据问题和数据,建立与问题相关的假设。

(4)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和假设,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建立数学模型。

(5) 模型求解:运用数学方法和工具,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问题的解答。

(6) 模型评估与改进:对模型进行评估,分析模型的优缺点,并对模型进行改进。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物体的自由落体(1) 问题描述:一颗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物体的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

(2) 假设:假设物体仅受重力作用。

(3) 数学模型建立:根据运动学方程,建立物体的自由落体模型。

(4) 模型求解: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物体的落地时间和落地速度。

(5) 模型评估与改进: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模型中的假设条件是否合理。

2. 案例二:经济增长模型(1) 问题描述: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情况,并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2) 假设:假设经济增长率与人均GDP、人口增长率等因素相关。

(3) 数学模型建立: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实际数据,建立经济增长模型。

苏教版小学科学《建立模型》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建立模型》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建立模型》公开课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建立模型》作者:陈秋艳来源: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二小学教学目标:1、理解模型的作用:用模型来描述抽象事物;用模型来解释事物的原理。

2、了解建模的思路,能自己初步设计模型。

教学难点:了解建模思路,能自己初步设计模型教学准备:PPT课件、铁架台、机翼模型、条形磁铁图、飞机翼型设计图教学设计:一、了解用模型描述抽象事物的作用1、出示条形磁铁引导对话:这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是磁铁的?2、老师这有一根别针,你能吸一吸吗?这跟别针是被磁铁碰到了才被吸上去的吗?3、刚刚这个实验现象表明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那你知道磁场是什么样子的吗?画一画。

4、学生画磁场想象图,师巡视。

5、交流:6、那真实的磁场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出示平面磁感应线模型)你发现了什么?(指名学生描述)周围的这些线条所表现的就是这个磁铁周围的磁场。

现在你把你刚刚画的磁场样子修改一下吧。

7、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面有磁场呢?整个空间中的磁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名学生说。

(出示立体磁感应线模型)你说的是不是这样?8、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磁场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是什么让我们对它有所了解?这些图画、实物都叫做模型。

可见模型能帮助我们描述抽象的事物。

(板书:用模型描述抽象事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别针没有碰到磁铁就被吸引,让学生感知到磁场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让学生画出心中所想的磁场样子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建模的过程,而在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后得到新的证据的基础上修改图画,也是在让学生感知建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从平面到立体,从图画到实物,这些都是模型。

学生在理解这这一概念后,通过刚刚的活动体会模型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

】二、了解用模型解释事物原理的作用1、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大家伙,你猜猜:沉着应战(打一武器)(出示谜语)你怎么猜出来的?2、潜艇靠什么手段来完成这个沉和浮呢?知道的同学举一下手。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2建立模型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2建立模型教案苏教版
学生活动设计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学生汇报交流
交流汇报
交流汇报
教学反思
5.2建立模型
班 级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5。2建立模型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重 点
难 点
认识模型的作用。
建立模型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 具
三球仪模型、黑盒子模型
实践
活动
检 查




5。2建立模型
图形、公式也是模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建立模型-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建立模型-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建立模型-苏教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模型的定义和应用;2.学会建立简单模型的方法;3.学会运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课件;2.课本《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材料:卡纸、剪刀、胶水、铁丝、麻绳、小型轮胎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建立模型”,请同学们先看看PPT上的图片,这是大阪城的模型,请问它有什么用途?(等待学生回答)对,它是由精细建模的方式制成的,可以用来表达对象的各种属性,在建筑、交通、电子等领域中都有应用。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建立模型和这个大阪城的模型有什么关系呢?2. 模型的定义和应用请同学们看看这个PPT上的同学组装的小汽车模型,在平面图中看不出来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但当小汽车组装成功,同学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车的结构、零部件和布局了。

这就是模型的应用。

它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清晰地理解一个事物,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3.1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建立模型的方法,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铁丝、麻绳、卡纸等材料组装成小型车辆模型。

请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先设计自己的模型,画出透视图和组合图;2.确定要使用的材料,准备好模型所需的工具;3.按照设计图做出模型的框架,可以使用铁丝或者卡纸;4.在模型的框架上,逐渐加入各种细节,使用麻绳制作轮子等。

3.2 接下来,我们来试着使用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仿照上文提到的小汽车模型,升级版的小飞机模型;2.找出同学中身高相近的同学组成一组,使用模型测量身高;3.利用模型解决光线变换问题。

4. 课后作业1.制作一个简单的剪纸模型,并在课上进行展示;2.练习使用模型进行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结果;3.回家寻找身边物品,尽量多制作一些模型,学以致用。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对模型的定义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初步锻炼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5.2.建立模型》word教案

苏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上《5.2.建立模型》word教案

2.《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动手建立模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黑匣子探秘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盒子。

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

厚纸板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

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

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

(板书学生提出的方法)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

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

(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二、认识如何用模型解释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遗憾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

在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于“黑盒子”的事物,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

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2.教师出示三球仪(模型)、植物细胞模型(图)、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课件出示圆周率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公式也是一种模型。

4、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植物细胞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用公式可以让我们轻易地解决很多问题。

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模拟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6、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三、探究纸筒模型1、谈话:(出示一个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教案-最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建立模型》教案-最新
模型→建立
作业
设计
1.自己设计一种模型,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同学们。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探究“黑盒子”模型
1.谈话:同学们,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找障碍物的方法,现在我们再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相同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建立模型
第(五)单元 第_2课
课题
2.建立模型
作课时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
课时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建立模型。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黑盒子、滚珠、厚纸板、胶带、两根线绳,铁垫圈、可大可开的闭合纸筒、钻孔器、回形针
板书
设计
2.建立模型
模型→认识
5.提问:我们以前用到过哪些模型?起了什么作用?
6.思考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三、探究纸筒模型
1.谈话:出示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线绳,其它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接情况画下来。
2.学生建立图示模型来进行解释。
(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
(8)修改模型。
学生间、小组间进行交流
学生说说模型的认识及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间进行交流、探讨
小结建立模型并解释现象
教学
反思
本课对学生要求较高,对将来间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有一定的益处。学生交流、探讨又提出各种假设并进行分析问题和建立模型,这是本课最大的收获。

《第12课 模型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上册

《第12课 模型的建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上册

《模型的建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中模型的建立基本概念,包括认识模型的意义、分类以及建立模型的流程。

学生需能通过学习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理解模型的逻辑关系,并能独立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简单的模型构建,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模型的概念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掌握模型建立的流程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模型中各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独立完成模型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设备、相关软件(如建模软件)、模型构建素材以及教学课件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软件操作,准备好课堂讲解的案例和练习题目,以供学生实践操作和巩固学习。

此外,还需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首先,我们需要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就引起学生对“模型的建立”的浓厚兴趣。

老师可以首先以提问的形式询问学生们是否熟悉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模型实例,比如汽车的模型、玩具飞机的结构等。

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在自己的思维中初步建立起对模型概念的认识。

接着,教师可以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模型的建立”,让学生们理解模型的种类以及模型建立的重要意义。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关于模型建立的详尽理论,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概念。

这需要使用PPT或者教学黑板进行详尽的解释。

在阐释时,教师应着重介绍:1. 什么是模型?模型的种类有哪些?如实体模型、数字模型等。

2. 为什么需要建立模型?建立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工程、教育等。

3. 如何建立模型?模型建立的步骤、方法及工具的选用等。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穿插实际案例的讲解,比如建筑设计师如何利用建筑模型进行建筑的设计和优化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建立模型|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建立模型|苏教版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释与模型》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解释之后,学习借助模型、画图等方式介绍自己的解释,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解释。

所谓"模型"就是我们对不易见到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描述形式,它是一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模型是极有利的手段,具有具体的、视觉上的代表性,能够产生持久的印象,尤其是它能确切地反映出正在描绘的东西。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准备,为他们积累终身受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本钱"。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意义。

2、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

3、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科学知识:1、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2、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

3、能按照作假设性解释——进行制作——作观察结果解释的步骤解释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2、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3、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

难点:学会建模的思路。

教学准备:三球仪、细胞模型、水循环模型等相关课件;制作肺呼吸模型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建立模型的概念师:回忆“肺和呼吸”“血液循环”两课,用到了什么仪器?(板书:模型)(人体器官模型)师:说说这个模型有什么作用?小结:人体器官模型能让我们知道器官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设计意图:回忆曾经在科学课上使用过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建立起模型的概念,了解这个模型的作用。

)二、新课(1)、模型的意义1、展示科学课上已经使用过的模型,说说这些模型的作用。

(回忆本学期用到过的模型:地球仪、月相盒、自制太阳钟、电磁铁等)2、说说这些模型有什么作用,解释了什么?小结: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2 建立模型2-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2 建立模型2-苏教版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德深中心小学毕先锋学情分析:《建立模型》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方法单元——《解释和建立模型》中的第二课。

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通过模型来解释的科学知识,也在生活中见过很多模型,对模型有了一定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建立模型以及如何建立模型的认识还很模糊。

科学方法对于学生有些抽象,不能单纯的讲解,本节课要通过设计实验情境,帮助学生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解建模的意义和一般步骤,从而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和实验探究,认识三类模型:实物模型、图示模型和数学模型,理解模型是为了方便解释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变化过程。

2、经历建立模型的一般过程,了解建立模型的方法。

3、在实验过程中,形成探究兴趣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建立模型的意义和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自己建立一个模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一些常见的实物模型、“隔物吹蜡烛”道具、“纸筒模型”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白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模型及模型的意义。

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照片,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售楼中心)你怎么知道的?2、提问:这些楼房模型有什么作用呢?3、提问: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人员,你觉得这些模型对你有什么帮助?4、小结:说的真好,许多小区在销售时并没有建好,利用小区模型可以方便的向买房人介绍,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向别人解释的过程。

5、谈话: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模型,板书。

二、认识3种模型,及理解模型的意义。

(一)、认识物理模型1、谈话:同学们见过哪些模型?你们说的对,其实在我们的科学学习中也使用了很多模型。

2、提问:(出示人耳模型)这是什么模型?人耳模型在学习时有什么帮助?在学习时用不用模型一样吗?3、小结:人耳模型能帮助我们解释事物的内部结构4、提问:(出示三球仪模型)这是什么模型?骨骼模型在学习时有什么帮助?在学习时用不用模型一样吗?5、小结:三球仪模型不仅能把宏观世界缩小,让我们一目了然,还能帮助我们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 建立模型》 苏教版

《建立模型——做一个望远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一般望远镜的结构。

(2)知道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他们是人类观察物体的工具。

(3)知道透镜组合可放大物体。

2、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科学原理自制望远镜。

(2)了解3D打印技术的优越性。

3、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创造产品的喜悦和成就感,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在设计制作活动中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反思、改进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透镜组合得出放大的像,了解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学会画望远镜的设计图。

教学准备一个直径3cm的凸透镜,一个直径5cm的凸透镜,一个直径3cm 的凹透镜,3D打印的镜筒,3D打印的卡槽。

三、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聚焦主题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比比谁的眼力最好,在教室门口有一面小红旗,上面的文字,谁能看得见?没人看得见吗?可是老师看得见,我有千里眼。

(用望远镜看)老师手里这个宝贝是什么?小结:虽然没有神话的超能力,但是有实实在在的科技产品,服务于人类。

(二)了解望远镜的结构1.你想拥有千里眼的能力吗?那这节课让我们来制作一个望远镜。

2.在制作望远镜之前,我们先认识望远镜的结构。

(出示图片)介绍目镜,物镜,镜筒,镜框。

(三)画设计图1.根据提供的材料:一片直径为3cm的凸透镜,一片直径为3cm 凹透镜,还有一片直径为5cm的凸透镜,每组可以任选两种透镜进行设计。

2.画设计图1)老师相信大家都很有想法,如何使自己设计望远镜的想法让小组同伴明白呢?2)画设计图,应该画些什么?画设计图的温馨提示:画结构,外型。

用铅笔画初稿,用文字辅助,标注必要的尺寸。

3)小组展示并介绍设计图。

4)引导学生发现,透镜如何组合才能得到放大的像?镜筒的长度如何确定?3.二次设计1)三种透镜有几种组合方式?2)是不是都能得到放大的像?怎么验证哪种方案可行?3)学生活动。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5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科学第5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备课
4、出示纸筒模型
组织学生想办法探究内部情况,并画下来,解释自己探究的过
程、结果。

5、组织学生按照模型图制作一个模型,验证自己的解释。

6、提问:你了解你的肘关节情况吗?你能借助一些材料去做
一个模型吗?
7、展示解释各组的模型评价哪组模型做得最合理。

四、回顾和解释
提问: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经过实验,你觉得模型有哪些作
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模型干什么?还可以做哪些模型呢?
建立模型
纸筒模型' 什么是模型模型的意义黑盒子模型


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建立模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认识模型;第二、动手制作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球仪、桃花模型、红绿灯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复习《解释》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建立模型》。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

2、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学习重点难点:知道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

三、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
1、科学家常常利用____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2、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____观察到的事物内部构造、事物的____以及事物之间的____。

3、图形公示也是____。

4、我们学过的模型很多,仅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在“水”单元有_______________的图示模型;在“材料”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在土壤单元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

5、________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谁得记性好。

四、合作探究
(一)观察课文第60页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怎样模拟事物的?他们起了什么作用?
(二)许多江河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可是大海的水面还是没有涨起来,是什么原因,结合课本的知识做出你的解释?
(三)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
五、汇报交流
1、逐一对合作探究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2、其他小组交流。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选择题
1、在建立模型的时候,下列说法有误的环节是()
A. 应该对事物有详细准确的解释
B. 只有先建立了模型才能作出对事物进一步的解释
C.要符合逻辑思维和能概括原事物的各个方面
D.模型就是把事物的问题小化、简化
2、在水的循环模型中,下列关于水的循环路径解释正确的是()
A. 陆地—海洋—天空
B. 陆地—天空—海洋—陆地
C. 陆地—海洋—天空—陆地
D. 陆地—天空—海洋
3、骑自行车时,车胎滚动一圈所走的距离是()
A. 轮胎高度的距离
B. 轮胎周长的距离
C.前轮和后轮高度之和的距离
D. 前轮和后轮周长之和的距离
4、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 圆的面积公式
B. 水的循环图解
C. 地球仪
D.变形金刚玩具
二、判断题
1、科学家们常常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思想和发现。

()
2、数学公式不是一种模型。

()
3、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从经验里总结出来的。

()
4、在地球仪上,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
5、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如果没有模型就什么都做不了。

()
七、回顾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八、板书设计
模型
事物内部结构细胞模型模型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事物的变化水循环模型
事物之间的关系三球仪桃花模型模拟桃花各部分组成
手臂活动模型了解手臂运动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有关
红绿灯模型红绿灯的电路连接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