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word教案(2)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图形的运动二——平移教学目标:学生会在方格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通过平移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感受平移运动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在方格上画出规定方向和距离的平移后的图形,能根据平移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难点:理解平移的距离是图形中“对应点之间的格子数”,掌握正确的平移步骤与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师演示推黑板:黑板向右移动,蕴藏着一个数学现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平移)2.师:黑板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知识点:平移前后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大小不变。
)3、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图形的运动二——平移”。
板书课题:图形的运动二——平移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感知图形平移的距离。
1.创设问题情景:【一只载满鱼鹰的小船在江面上慢慢向前行驶,小船停了下来,坐在船头的渔鹰说:“我站在船头,我行驶的距离最长”。
站在船尾的渔鹰不高兴了,反驳道:“我虽然站在船尾,但我们行驶的距离一样长”。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2.师:为了帮同学们弄清这个问题,老师把这只小船放到方格纸上。
用点A表示船头的鱼鹰, 点B表示船尾的鱼鹰,当小船向右平移到这个位置(拖动小船向右平移),点A和点B分别平移到了什么位置?请用点A’和点B’标出,并解释说明两只鱼鹰谁的说法是正确的。
3.指名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想法,得出结论。
(知识点:会找对应点,掌握数格子的方法)结论:两只鱼鹰平移的距离一样长。
4.图中还有哪些对应点?数一数它们之间的距离。
5.师:这只小船整体向右平移了几格?请同学们先把手中的学具小船放在原位,再把小船向右平移到平移后的位置,边移边数出小船向右平移的距离。
6.通过数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和小船平移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知识点: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对应点平移的距离。
7.知识点应用:完成86页例3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只要选取一组对应点,数出它们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数;任何一组对应点都可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我今天要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6.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这个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定义,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并且能够运用平移与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引入平移与旋转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与旋转的效果。
然后,我会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方面,我会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平移与旋转的效果,还会准备一些练习题,供学生随堂练习使用。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会将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写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平移与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自查。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会思考今天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会思考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移与旋转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与旋转的概念至关重要。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特点。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而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因此我需要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与旋转的效果,帮助他们理解这两个概念。
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2)
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8页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并能结合三要素准确地描述简单平面图形是怎样旋转的。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平面图形绕一点旋转90度,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旋转的三要素并结合三要素准确描述图形的旋转。
2、能正确画出绕一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简单图形绕一点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作业纸、三角形纸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体的运动现象,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动画)汽车方向盘、水龙头的开关、飞机的螺旋桨、旋转门师:对,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都是旋转。
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是旋转?学生举例师:刚才有同学说到钟面上指针的转动也是旋转,(课件出示)请大家伸出手指和指针一起转动,像这样与指针旋转方向相同叫顺时针旋转(板书:顺时针);与指针旋转方向相反叫逆时针旋转(板书:逆时针)。
师:其实,旋转的知识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探究新知1、线段的旋转(1)理解旋转三要素师:很多小区的大门口都有控制车辆进出的转杆,大家见过吗?仔细观察,看转杆是怎样运动的?(播放视频)师:看清楚了吗?谁能用手臂代替转杆给大家演示一下?指一生前台演示转杆运动过程,并指导全体学生一起演示师(结合课件):这是转杆关闭的过程,这是转杆打开的过程。
(师指课件):仔细观察转杆关闭和打开的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课件演示2遍)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位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学生汇报,只要说的正确,都要予以肯定。
师:刚才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发现,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课件演示,逐一落实三要素)A、转杆关闭和打开时,都是绕一个固定的点旋转的(板书:点)。
最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精品教案 (2)
第二单元备课卡课题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周对称的定义)。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稍复杂)。
3、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连续平移2次或两次以上)或旋转900。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教学方法1、“操作、观察、思考”三位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的对称、平移及旋转方式的理解。
2、整合例题内容,从对比和比较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课时划分轴对称图形 2课时平移 1课时旋转 1课时我学会了 1课时我学会了 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备课卡课题1课时轴对称图形信息窗1 课时 1 2013.9.16教学内容信息窗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学习难点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学习用具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2、出示图片: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和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图片提问:你能把它们按图形的特点分成两类吗?(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分类、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动脑思考,并回答)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一步研究对称图形。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并能识别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区分三种图形变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对称美。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
2. 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区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三种图形变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区分三种图形变换。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剪刀、彩纸、直尺、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3.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对称、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对称、平移与旋转2. 内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区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三种图形变换。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与旋转》优秀教案第2课时2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与旋转》优秀教案第2课时2《对称、平移旋转》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现象。
2.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使学生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操作、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2.实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这一目的。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观察验证。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方格纸。
2、教师准备:课件,三角尺,直尺,展台,方格纸,水笔。
课时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先看这样一些现象。
(多媒体演示)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学生用手做平移。
教师:很好,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二、新课学习1.教学例1(1)研究长方形的平移教师:我们以长方形为例,仔细看看长方形是怎样平移的?(教师演示长方形从左边平移到右边)看清楚了吗?再看一遍。
(放慢。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六、八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折线统计图-回顾整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八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折线统计图-回顾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折线统计图的分析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实物模型、折线统计图示例。
2. 学具: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教具、折线统计图绘制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
2. 探究新知- 对称:-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对称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特点。
- 教师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并让学生动手操作,寻找图形的对称轴。
- 学生练习绘制对称图形,加深对对称概念的理解。
- 平移与旋转:- 通过实物模型演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 教师讲解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 学生练习绘制平移与旋转后的图形,加深对平移与旋转概念的理解。
- 折线统计图:-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 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让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 学生练习分析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八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折线统计图回顾整理》优秀教学案例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平移与旋转特点的图片和实物,如剪纸、建筑、风车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关注。接着,提出问题:“这些物品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美?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对称、平移与旋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我将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情景。首先,我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展示一些生活中具有对称、平移与旋转特点的物品和现象,如剪纸、建筑、交通工具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八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折线统计图回顾整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对美的追求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而数学的美感教育也逐渐被重视。本教学案例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八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折线统计图回顾整理》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结合折线统计图的回顾整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本案例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图形变换。
3.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平移是指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旋转时图形的位置和方向发生变化,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3. 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推拉门、旋转木马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平移和旋转现象。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移和旋转的动态演示软件。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和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分析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知识。
3. 演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动态演示软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变化过程。
4. 练习: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纸上进行平移和旋转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3. 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判断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并说明理由。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叫做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平移的基本特征: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 图形的旋转(1)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2)旋转的基本特征:图形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和方向发生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位置变化。
(2)提出问题:如何将这张平面图移动到另一个位置?2. 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什么是图形的平移?什么是图形的旋转?(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3)教师示范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纠正错误。
4.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拓展题,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教师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总结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6.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移与旋转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能力。
4.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二课时平移与旋转课题: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第六单元信息窗2 课本第87、88页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
2、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教学难点: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教学过程:课前小研究预习课本第87、88页,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一、导入:师:课前老师准备了美丽的图案,请大家欣赏。
请大家谈谈感受。
问:你发现了什么?生:平移和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二、新授:1、让学生拿出题卡,听老师口令进行操作,问:你是怎么平移的?学生展示。
问题:什么叫平移?什么叫旋转?学生回答师点拨:物体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作旋转。
2、出示87页的图:问:你们能不能把这些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呢?试试看。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画图)让学生边做边想:1)你是向哪个方向平移的?2)平移了多少格?3、交流。
基本上有这么几种方法:先上2,再左2,下4,右4,上4。
先右2,再上2,左4,下4,右4。
先左2,再上2,右4,下4,左4。
问:在刚才交流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你在不断的平移当中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找线、找点)4、师总结平移的方法:找线、找点。
边演示边说:向任何一个地方平移,方法是一样的。
5、书88页小红点内容,你能将三角形旋转90度吗?6、平移或旋转后,物体或图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小组交流,汇报。
师点拨:平移后,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化了。
7、师:同学们能不能画出大风车的图案?(同学们思考、商量,动手画图。
)三、练习:1、做自主练习的第1、6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正确的答案,再集体交流。
2017-2018年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对称、平移与旋转》优秀教学设计2
平移和旋转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这三个基本要素。
3.能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0,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的旋转。
教学难点:用平移和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案。
课型:预习课。
预习过程:一、平移1.我们以前学习过平移和旋转,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平移,哪些属于旋转?2.认真读信息窗2的6幅图片,你能提了出什么问题?你认为这6幅图中,哪些是用平移的方法得到的?3.认真读课本例题图:(5个小正方形的图案)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你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吗?温馨提示:先向哪儿移、再向哪儿移。
集中交流:怎样才能把中间的正方形平移到左上方?先向左平移格,再向上平移格,或者先向上平移格,再向左平移格。
温馨提示:(1)平移时要选取一个点或一条边,以此为基准数格平移。
(2)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4.刚才你学习了关于平移的方法,你都学会了吗?做课本自主练习P 23页1.2.3.4题。
二、旋转1.生活中有很多旋转的现象,你能举例说说吗?2.汽车经过收费站时,交费后,收费站道口的转杆就会打开,汽车通过后,转杆关闭。
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就是生活中的现象3.转杆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你发现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一是在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转杆下端的点是固定不动的,这是旋转的中心;二是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角度相同,都是90°。
不同点是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不同,正好相反。
4.温馨提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1)钟面上,时针从12转到3,你能说说时针是怎样转的吗?时针(顺、逆)时针转了9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移、旋转的定义,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平移、旋转方法在方格纸上绘制简单图形。
(3)能够运用平移、旋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平移、旋转的特点,掌握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旋转的定义及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平移、旋转的作图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方格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括平移、旋转的动态演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如对称、缩放等。
(2)提出问题:除了这些变换,还有哪些变换方法?2. 探究新知(1)平移①让学生观察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运动、滑滑梯等。
②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③教师示范平移作图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④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作图,巩固方法。
(2)旋转①让学生观察旋转现象,如风扇的转动、地球的自转等。
②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作图形的旋转。
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③教师示范旋转作图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④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旋转作图,巩固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平移、旋转作图方法。
(2)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旋转方法,如设计图案、拼图等。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移、旋转的定义及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3.能够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平移操作。
3.进行简单的图形的旋转操作。
三、教学难点1.熟练进行图形平移与旋转操作。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分析并运用图形平移与旋转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用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一个三角形,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这个三角形了吗?如果我让这个三角形向上移动一格你们认为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并引出图形平移的概念。
2. 新知识的讲解(1)图形的平移•老师以示例的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概念,说明平移的方式,例如: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
•强调新位置只取决于采用平移的方式和平移向量。
(2)图形的旋转•老师以一幅圆形图形为例,向学生详细介绍图形旋转的概念,强调旋转角度的大小对图形变化的影响。
3. 分组进行操作练习•老师分组,每组规定一种图形变化方式,例如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以及旋转。
•老师在黑板上提供参考图形,让学生模仿进行操作,并加强讲解细节注意事项。
•练习过程中,老师通过现场演示,以及在复习中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辅导。
4. 进行课堂练习•老师出示多组图形,让学生结合刚才中的练习方法,提示学生在同一张图纸上,对这些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并注重强化题目解答的方法。
5. 课堂总结•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图形,然后用平移和旋转两种方法变换图形,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提问加深对概念的认知。
•老师复习本堂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性概括,强化学生对图形的变化认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生应该可以进行简单的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操作,并可以利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操作的方式进行实时的评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平移》,课本P87-89.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等,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
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能从平移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课标解读:第一分句的行为动词“认识”,同义词“理解”,是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二、三分句的行为动词“能”,同义词“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第四分句的行为动词“运用”是指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核心词”平移,是指图形的一种运动方式。
由此可见,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通过观察、操作,可以描述平移,其次,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图形平移运动的画法,最后,需要借助学习的平移设计多种简单的图案。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范畴中“图形运动”中的一节,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所讲的平移的内容,在小学阶段是最后一次学习,虽然平移在整个“图形运动”中相对简单,但为今后初中学段学习平移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教材是这样安排的,通过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经过多次平移得到美丽的图案,进而展开对平移运动的研究,在研究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学具和方格纸,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和交流总结出平移的特征,并借助平移前后的变化量绘制平移后的图案。
但在课堂实施中,我稍作修改,课前通过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接着借助小船的平移,总结描述平移时不仅要有方向,还要确定平移的距离,在学生明确这一点时,学生实际操作绘制平移后的图形。
最后让学生用方向与距离描述课前游戏木块的平移方式,前后呼应,知识链相对完整。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现象,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的特点,通过课前检测,发现学生能够很准确地辨认出哪些现象是平移现象,哪些现象是旋转现象,但具体绘制平移图形的方法,学生还不了解,从检测结果观察23.56%能够正确完成第二个检测题,总体来看,学生在平移图形的画法中存在缺陷。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材内容及重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在进行讲解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定义;2.了解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分别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2.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布置黑板,准备彩色粘纸、直尺、圆规、铅笔等。
还需要给每个学生分发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将一张纸依次平移和旋转,引出本章学习的主题。
2.讲解1.图形的平移平移是指把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
在平移过程中,原图形保持不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也不变。
2.图形的旋转旋转是指把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旋转中心,按一定的角度转动到一个新的位置。
在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3.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进行平移和旋转的练习。
此外,还要进行比较和判断的练习。
4.归纳总结老师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平移和旋转有什么区别?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练习题;2.家长配合,让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操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平移和旋转是非常实用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同时,平移和旋转的练习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注重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学生所发现的第2条规律:第6题中“每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继续验证:自己画一个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学生反思认识到:运用这一规律可以使对称轴画得更精确些。
3、指导学生完成第8题。(找规律,接着往下写)
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师:(老师再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板书平移)
师小结:像……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
生交流。
其实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数学啊,它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
师: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
W、E、T、Y、U、I、O、A、D、H、K、X、C、V、B、M、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练习,生成新的知识,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到轴对称现象,并指出对称轴,既唤起学生对上一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又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 二单 元 备 课 卡
课题
图案美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周对称的定义)。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稍复杂)。
3、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连续平移2次或两次以上)或旋转900。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4、欣赏与回忆。(自主练习的第9题)
师: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
“日、田、金、美”
等汉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
追问: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
交流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一步明确这个结论,才能印象深刻。)
(二) 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打开课本第19页,自己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只完成左边一题即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画图的方法。
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
学习用具
教1、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
2、出示图片: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和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图片
提问:你能把它们按图形的特点分成两类吗?(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分类、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
学习重点
正确、完整画出一组图形的多条对称轴。
学习难点
1、找规律,写出数字的对称数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 学 过 程
二次修改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轴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讲一讲。)
课时备课卡
课题
3课时平 移
课时
12013.9.18
教学内容
信息窗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进行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教学方法
1、“操作、观察、思考”三位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的对称、平移及旋转方式的理解。
2、整合例题内容,从对比和比较中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课时划分
轴对称图形 2课时
平移 1课时
旋转 1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我学会了 1课时
第5题:画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指生说说是怎样画的。
四、欣赏轴对称图片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很多,你在哪见过轴对称图形?(学生举例)
老师这儿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对于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意见可能不一致。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上平移了5格,你就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5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备课卡
课题
1课时轴对称图形信息窗1
课时
12013.9.16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本92页的一个图案。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们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图案画出来呢?试试看。
(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说明向哪个方向移,移几格。(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方法)
师: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来看的呢?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同位间相互指一指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5、创作与欣赏。(自主练习的第10题)
(1)每个学生准备几张正方形彩纸,拿出一张,按照课本方法对折3次,成为一个三角形,再剪一次展开就会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
(2)你还会剪哪些轴对称图形?试着剪一剪,比一比看谁是剪纸小能手。
(3)展示交流,评出剪纸小能手。
三、全课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尽可能的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订正答案,明确图形1有两条对称轴,图形2有三条对称轴,图形3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3题: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问:本题就像是在做什么?(照镜子)
第4题: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在前面的新授中已随机完成。)
前面我们已确认的对称的旗帜图片,都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些指导原则,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理解抽象的轴对称图形知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美。
随着优美的旋律,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学生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场景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老师用手势表示旋转的动作,学生说出动作名称。
讨论: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动脑思考,并回答)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一步研究对称图形。对称图形也分好几类,小学阶段只研究其中的一类——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 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尝试用剪刀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动手前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使你剪得又快又能保证得到的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尝试动手剪,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按照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右边一题。
(三) 看书质疑
今天我们所学内容是课本第17-19页,看一看,有什么疑问写到问题口袋处,然后小组内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三、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1——5题。
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增加一部分:中国银行标志、联通标志、汽车徽标标志等的判断练习)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前面同学们在判断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现在你们的意见是什么?(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4、研究平面图形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借助准备好的图形纸片动手者看看。)
二、自主练习——教材第21页"自主练习" 第6至10题。
1、学生自主解决第6题。(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结:有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如图1),有的图形有两条(如图2)或多条对称轴(如图3),我们都要画出来。
2、学生自主解决第7题。(课件出示)
学生做完,课件演示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每组图形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学习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