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数学单元小结课,你必须做好这些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小结课的设计要做知识、方法的梳理和问题链的设计。在知识、方法的梳理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知识的整体观、系统观,体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内在张力。问题及问题链的构造应反映知识的来源,复演知识的产生过程;反映知识的发展历程,展示知识的独特性、发展性、关联性;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展示知识的工具性和功用性,把知识转化为见识。
课型的有序组织,有机配合,相互作用,从不同方面达成了单元教学目标。“头难起,尾难收”,单元小结课不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也不是习题课的简单“翻录”,而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功能。
一、对单元小结课的认识
单元小结课所面临的教学条件与新授课完全不同,其目标和价值取向与新授课也不一样。故而对单元小结课的功能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小结课更有实效和价值,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可以从教学研究的角度认识小结课的功能。裴光亚认为,小结课至少要做到三点:把各个局部知识组织成整体,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系统化;从知识整体中确定出核心内容,建立起核心内容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将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深化;掌握知识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上述表述从知识梳理、方法深化和知识技能化等方面指出了小结课的功能。向立政等认为,小结课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全面系统地回顾,归纳概括本章(单元)主要知识,提炼主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理清知识脉络,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周远方等认为,单元小结课不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机械地重复和简单地罗列,而是将知识、思想和方法融入问题情境之中,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加以归纳总结,使其动态化、系统化、网络化和结构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库和一幅动态的思维导向图。
这两种表述也是围绕知识梳理、知识运用等方面展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新增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无不以知识习得为基本前提。上述教学研究的结论直接指向知识的结构化、技能化,因此从各种角度深入认识知识及其学习,从而认识单元小结课,既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也使认识更接近小结课的本真面目。
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根据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这两个维度,知识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知识的习得阶段;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段;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第一个阶段,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进入个体的认知结构。但由于学习的遗忘律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习得知识还需要通过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组,才能在心理上形成比较稳固的联系。还要通过变式训练,使知识
从静止的储存状态转化为产生式系统,获得各种智慧技能。如果能从习得的知识中获得改造世界的方略,能在对习得知识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对自身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的认识,获得各种认知策略,能调控自身,这就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新知识的习得主要在新授课中完成,虽然新授课也能部分地完成知识的巩固和转化,但要真正完成知识的巩固、转化、迁移和应用,还要充分发挥复习课的功能。故不仅有纵向的复习课,还有横向的复习课。纵向的复习课是针对每一大节、每一章的单元小结复习课,横向的复习课就是通常所说的专题小结复习课。因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单元小结课不仅应在新授课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用一条主线把单元知识贯穿起来,还应在其基础上继续实现知识的技能化,进而使学生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获得各种智慧技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获得各种认知策略,发展反思、元认知等能力。
教育学立场下的知识有三个维度:符号表征、逻辑形式和意义。任何知识都是以特定的符号作为表征的,但不能把符号表征看作知识的全部,还要追问符号表征背后的故事。逻辑形式是指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过程。知识的意义是其内具的具有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
基于知识的这种内在结构和功能,符号表征的传递、逻辑形式的生成、知识意义的生成,应该是知识教学价值的三个重要维度。如果采取丰富性教学、回归性教学、关联性教学和严密性教学,新授课就能完成作为认识结果的符号知识的传递,也能使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各种方式和方法,甚至能使学生
部分地生成知识的意义。但是,学生的认知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把知识置于整体脉络之中认识,与剥离出来认识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
单元小结课更要采取以上四种教学,使知识教育走向深刻。按丰富性教学的要求,单元小结课不仅要把点状知识结成一个整体之网,还要在结网的过程中阐明知识得以产生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知识之于人的意义。作为结果的知识是可以量化的,存在于知识的整体网络之中,然而,知识得以产生的方法和过程,以及由此蕴含的意义则是难以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够把知识的背景依存、经验依存、逻辑依存以及通过形式化、理性化而揭示的知识间的内在关联融为一个整体,通过多层次的反思,获得知识之于个体的意义。可见,单元小结课还要提供丰富的情境问题,要能触动学生经验的调动、方法的领悟、批判反思等精神的形成,从而使个体获得知识背后承载的东西。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知识有内容、形式和旨趣三个维度。数学知识是问题解决之后的结晶。可以是数学内部的问题,也可以是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来自其他学科的问题。数学家常创造性地利用成法解决问题,但更多的是创造新方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法常和数学家的世界观、方法论有关。但当这些凝固于问题解决的结果之中以后,数学家的灵气和思想则深藏在其中,可以作为思想资源,激发各种不同水平的理解与创造。
科学的数学展开的过程与教学用的数学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教学用的数学展开的过程,试图要求学生通过形式到内容到旨趣而掌握数学,而科学的数学却是由旨趣到内容到形式。从形式上,要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探索方式、检
验方式与表达方式,学习各种从经验中去粗取精的数学化、模型化方法,数学区别于实验科学的逻辑演绎的推理方法,数学的符号化、公理化的表述方式。从内容上讲,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研究对象与问题,以及作为认知结果的数学概念与原理,还要通过反思,认识数学的学科性质与特点。从旨趣上看,要了解数学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取向,因为数学是目标明确的,每个数学概念和方法都有其目的。而且,旨趣制约着知识创造的方向、内容及其形式,是知识创造者在知识中赋予的东西,它潜在于知识之中,可能导致预期的结果。旨趣背后站立的是历史上的伟人,他们的思想、情感及价值观能通过教学这种知识再生产、再传递的方式释放出知识内蕴的教育价值,成为教学中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源泉所在,使体验与感悟,探索、挫折与乐趣走向高品质的学习成为可能。
总之,由于数学学习的特殊性,学生学到的概念、公式、定理都是数学知识的表达形式,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的语言及思维方式,用数学的语言及思维方式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数学地观察、思维与探究,形成数学的眼光。在新授课中强调探究性学习,是在知识形式上做文章,至于形式背后的内容是什么,内容背后的旨趣是什么,新授课或许能涉及一些,但这些还需在单元小结课中继续深化。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点:数学构成一个形式运演系统,人可以乐在其中,却不知其在言说什么。从形式系统中跳出来,追求形式背后的东西,可以说是单元小结课的重要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