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3 环境保护(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19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19张PPT)

返回
综合考法3 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 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答题模板 (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意,是“自然原因”还是 “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生 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2)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由原因来分析,即使题中 没有对原因的考查。
考法2 我国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返回
考点48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考法1 我国区域荒漠化成因与防治措施
角度1 荒漠化成因分析 ★★★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是土 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地区的人们对土 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 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 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角度2 荒漠化措施分析 ★★☆
返回
综合考法3 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生态环境问题的常见答题要素 (1)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防治
返回
综合考法3 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2)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返回
Thank You!
综合考法2 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以荒漠化为例)
综合考法3 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模板
返回
13
综合考法1 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荒漠化、水土流失、 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思维模式 问题表现—危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产生效益:
2. 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专题1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1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返回考点目录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40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4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辨析
1.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归纳
考点40
其他植物激素及应用
(1)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区别: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促进 生长;细胞分裂素则通过促进细胞数目增多,进而促进生长。 (2)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区别: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有促进植株生长的作 用,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①二者都能引起细胞伸长,生长素能协调引起细胞的分化。 ②赤霉素能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促进萌发,生长素不能。 ③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不能。 (3)区分促进果实发育与果实成熟的激素: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乙 烯可促进果实成熟。 (4)区分促进种子休眠与种子萌发的激素:种子萌发过程中参与的激素: 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的含 量逐渐降低。脱落酸可促进种子休眠,而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解除 种子休眠。 (5)关于运输方式: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 运输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 素没有。
返回考点目录
应试基础必备
考点39
生长素的发现及应用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1 有关生长素分布、运输及对生长影响的分析
角度1 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1)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尖端以下 部位生长素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长。 (2)单侧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单侧光影响生长素运输
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脱落酸
根冠、老叶、茎
各器官、组织中都有, 表现为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 将要脱落或休眠的器官 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种子发芽、抑 和组织中较多,逆境条 制细胞分裂等 件下会增多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6 光学课件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16  光学课件

考点58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2.光的衍射 光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叫做光的衍射. 只有在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光的波长小或者跟光的波长差不多的 条件下,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著名的泊松亮斑就是经典的光的 衍射现象. 3.光的偏振 (1) 偏振:横波只沿某一特定的方向振动,称为波的偏振. (2) 自然光: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振动沿各个方 向振动强度都相同.如由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 (3) 偏振光:在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只有沿着某一个 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如自然光经偏振片作用后的光. 12
折射光的能量实际上已减为零,即此时已经发生了全反射.
(3)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是非常细的特制玻璃丝(直径在 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
套大,光在内芯中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光
纤通信就是利用了全反射原理.
8
考点57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2.光的色散 (1) 单色光的颜色是由其频率决定的,当它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 介质时,它的频率不变,因而其颜色也不变.光速v与波长λ、频率f的
斜率即为折射率.
(3) 单位圆法: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可以用单位圆法.
20
考点59 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①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于E点, 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如图 所示.
②由图中关系

,OE=OE′=R,则
考点58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4)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5) 偏振光的应用: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 车灯眩光等. 4.激光 (1) 激光的特点: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 (2) 激光的应用:全息照相、医用激光刀、引起核聚变等.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6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6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7.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返回
Thank You!
专题16 区域自然资源 综合开发利用
专题16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50 能源资源的开发 考点51 流域的综合开发
返回
考点50 能源资源的开发
考法1 区域能源资源综合开发评价
考法2 能源资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返回
考点51
流域的综合开发
考法3 流域开发之河流分析 角度1 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方法 ★★★☆ 角度2 河流水能储量的评价方法 ★★☆ 考法4 流域综合开发原理应用 角度1 流域开发的方向选择 ★★☆ 角度2 流域开发的利弊评价 ★★☆ 角度3 水利工程影响评价的典型案例 考法5 流域综合治理思路分析 角度1 流域自然灾害的治理 ★★☆ 角度2 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 ★★★☆ 考法6 水资源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角度1 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的答题思路 ★★☆ 角度2 我国水资源的常见问题及分析思路 ★★☆
判读方法:图中横轴表示各类发电所占的比重,总量是100%,从每一个柱形 的图例构成中可以读出每种发电类型在某个国家中所占的比重,如西班牙的发 电构成中,热电约占62%,核电约占18%,风电和水电各约占10%,说明西班 牙以热电为主;比较三个国家,西班牙的风电比重最大,意大利的热电比重最 大,法国的核电比重最大。注意既要进行横向比较,也要进行纵向比较。 2.曲线(折线)能源结构统计图 ①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②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 ③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返回
考法4 流域综合开发原理应用
角度1 流域开发的方向选择★★☆ 在分析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流域的自然背景,同时 也要依据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环保。 角度2 流域开发的利弊评价★★☆ 流域的合理开发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而过度的开 发则不仅经济效益低下,也容易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在具体分析评价流域开发带 来的影响时,要依据流域整体性原理,并对其地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 新航路的开辟、殖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 新航路的开辟、殖

近(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或整 体史观)
社会史观
考点23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分考点1 “海上马车夫”的荷兰(17世纪的世界主角)
考法1 荷兰崛起的条件(原因)
考法2 荷兰的殖民扩张 分考点2 “日不落帝国”的英国(18世纪后期) 考法3 大国崛起之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的因素(崛起条件) 考法4 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考法5 三角贸易 考法6 殖民掠夺与扩张的影响
考点22 新航路的开辟 考点23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考点24 工业革命
考点22
分考点1 东方的诱惑
新航路的开辟
考法1 连接欧亚的传统商路——古代丝绸之路 考法2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与条件(可能性)
分考点2 新航路开辟过程(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
考法3 新航路开辟过程 分考点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法4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法5 以多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评价)
1.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马可· 波罗行纪》 更激起了“寻金热”。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商路,商路
不畅(直接原因)。 (4)宗教需要: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思想根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提倡冒险精神。
2.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葡萄牙、西班牙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利用国家力量积极 支持海外探险活动;航海家们的冒险精神。 (2)客观条件:;中国罗盘针的传入;地理知识的积累和地圆学说的流行
等。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3.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1)两国都濒临大西洋西岸,地理位置优越。 (2)中国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广泛应用,葡、西的航海知识和技术比较发达, 聚集许多具有冒险精神的航海家。 (3)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和君主的大力支持,提供远航的必需装备。 (4)教会鼓励传播天主教。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4 地球上的水(共30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4 地球上的水(共30张PPT)
专题4
地球上的水
专题4 地球上的水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2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类型及特征
考点22 世界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返回
考点21 水循环与河流补给类型及特征
考法1 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角度1 水循环类型及环节的判读 ★★☆
3. 不同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考点22 世界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特别注意】 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 系统的区别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法4 洋流的判定
角度1 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 (1)洋流概念法: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对周边地理环境具有增温增湿作用为暖 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对周边地理环境具有降温减湿作用为寒流。 (2)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海区的风带来判断。 (3)海水等温线图中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返回
考法3 河流补给类型判读及特点
河流补给类型判读:
(1)依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 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 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 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 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河流则为季节 性积雪融水补给。
(2)根据经纬度位置判定洋流流向
返回
考法4 洋流的判定
角度3 洋流的判定方法 ★☆☆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定南、北半球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共22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共22张PPT)

②其次进行区域差异比较:
③最后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产生 的原因。 (2)分析区域差异的常用方法 ①定性的方法 ②定量的方法 ③综合的方法
返回
考点4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法4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方法
返回
考点4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
考法4 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方法
1.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从横向和 纵向两个方向进行: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 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 (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 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 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 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思路 (1)确定区域发展阶段(2)转型阶段的发展问题及策略
返回
考法3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影响因素及一般思路
1.区域差异对比角度
(1)区域比较的不同角度
(2)常见重要的区域比较组合 ①地理位置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返回
考法3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影响因素及一般思路
②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返回
考法3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影响因素及一般思路
返回
考法2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分析角度 ①农业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27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5 地表形态的塑造(共27张PPT)
专题5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5 地表形态的塑造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23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考点24 内力作用与地貌 考点25 外力作用与地貌
返回
考点23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考法1 三大岩石类型及物质循环判读
角度1 岩石类型及特点 ★★☆ 角度2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解辨析地质作用 ★★☆ 角度3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解辨析岩石类型 ★★☆
返回
考点23 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考法1 三大岩石类型及物质循环判读
角度1 岩石类型及特点 ★★☆ 角度2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解辨析地质作用 ★★☆ 此角度重在考查学生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环境和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方法如下: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 的“归宿”。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 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 再生形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 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综合考法1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判读) 综合考法2 地壳运动的分析方法
综合考法3 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分析
综合考法4 地质景观图阅读方法
综合考法5 地质构造、地貌对交通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综合考法6 地质作用类型发生先后顺序的判读
返回
综合考法1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判读)
1. 褶皱类型的判断及对应的构造地貌分析 (1)背斜与向斜的区分:最正确可靠的判断方法是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间向两侧岩层由老到新的为背斜;中间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的为向斜。 (2)现实情况可能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 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素材课件2-3-07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

2016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总复习素材课件2-3-07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
第二讲 洋流
1.考情பைடு நூலகம்析
2-3-07考点: 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
2.知识精讲 3.典例剖析 4.真题演练
2014·上海·综合·35-36 2013·大纲·选择·7-9 2013·浙江·选择·4 命题 2013·广东·综合·40(4) 统计 2013·上海·综合·37 2013·江苏·选修·海洋地理
(2014· 新课标Ⅱ)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 类资源数量。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 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 原因。 答: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 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 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 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 乏。
(2013·上海地理)(十六)读关于南 1、提取信息:“分析南 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 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2、调动知识:海洋渔场 的条件从饵料、鱼类等 分析。
37.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 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 交汇,西部沿海出现甬升流,为西部、南部 沿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 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吸引大批鱼群。
……
陆地资源问题和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使高考中会延续 命题 分析 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考查。
2014· 新课标Ⅱ,36.
2014· 四川,14
2014· 福建,37.
2014· 上海,(十四)
1、海洋国土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一个特定的 海域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按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 国的内海、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 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 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 因而可认定是严格定义上的海洋国 土 我国的国土面积,除了常说的 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外 ,还有300万平方公里可管辖的 海洋国土。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2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27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返回
考点2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法1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考查
角度1 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判读 ★★☆ 角度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判读 ★★☆
1. 考图展示和突破
2. 判读垂直带谱示意图应注意的要素 (1)基带; (2)自然带的数量; (3)自然带的排列规律; (4)不同山地或同一山地两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
返回
20
综合考法1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分析
3.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要领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考法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变化判断
返回
考点2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要素物质与能量交换途径
考点26 自然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考点2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演化过程
考法1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考查
角度1 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判读 ★★☆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即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理要素所起到的作 用是不同的。
角度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判读 ★★☆ 在考试过程中重在考查某一要素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影响,或是 某一要素的形成主要是受其他哪些要素影响而形成的;另外还可以 考查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各个要素的影响等。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1 旅游地理(共25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1 旅游地理(共25张PPT)

返回
考点6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返回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 选择观赏位置 (1)观赏距离的选择
(2)观赏角度的选择
返回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2. 把握观赏时机
返回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抓住景观特色
返回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4.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第5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21 旅游地理
专题21 旅游地理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60 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考点6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考点62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考点63 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及旅游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返回
考点60.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评价
返回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4.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2)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如古代园林)
(3)风俗民情 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如傣族泼水节与西双版纳的热 带高温多雨气候有关;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与该地的高原地形、干 旱半干旱气候、辽阔的草原有关。
返回
考法3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考法5 旅游活动的设计
角度1 旅游线路选择 ★☆☆
返回
考法5 旅游活动的设计
角度2 旅游安全 ★☆☆ 我国地处季风气候区,降雨集中在夏季,因此夏季在山地旅游必须提高对 塌方、滑坡、山洪、泥石流、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旅游 线路上每一站的天气、水文和交通路况,尽量避免在峡谷河滩、山沟沟口、 高山顶部和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坡地集中活动,住宿地的选择也要多从安全 角度考虑。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13-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13-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非生物的物质(空气、 主要组 水、无机盐等)和能量 成 (阳光、热能) 地位 必要成分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网)构成的营养结 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考点43 考点44 考点45 考点46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保护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理想树出品
考点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应试基础必备
高考考法突破
考法1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 考法2 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考点43
生态系统的结构
应试基础必备
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
考点43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1)食物链 ①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 级。
营养级级别 一 所属成分 生产者 生物类型 绿色植物

三 四 五
初级消费者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理解误区与特例分析
误区 细菌都是分解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特例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 蚯蚓、蜣螂、秃鹫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角度2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图示分析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 人口的变化(共21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7 人口的变化(共21张PPT)

返回
考法5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分析
返回
考点30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
考法6 人口容量的影响分析
角度1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类型 ★★★ 角度2 利用等高线地图判读地形地势特征 ★★☆
返回
考点30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辨析
2.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返回
考点29 人口的空间变化
考法3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考法4 人口迁移统计图表的判读 考法5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分析
返回
考点29 人口的空间变化
1.国际人口迁移
2.国内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考法3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 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 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返回
考法4 人口迁移统计图表的判读
1.读轴 即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 含义,做到读图识变量。 2.看线 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 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 3.抓点 即抓住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 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
1.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的特点
2.人口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返回
考法1 人口增长问题的判读
角度3 其他人口统计图表的特点及判读.★★☆
1.柱状图 判读时应首先明确图例,然后分清各类数据的时空差别,最 后对照柱高读出不同时空的人口数据比较分析: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4 氧化还原反应(共31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4 氧化还原反应(共31张PPT)

返回
考点10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及应用 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考法3:依据反应情况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考法4:依据氧化性、还原性判断反应情况
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1)根据金属、非金属的活动性判断
①氧化性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②还原性 a.金属元素的活动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如Na、Mg、Al还原性减弱。 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如Li、Na、K、Rb、Cs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3)强弱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 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强,还原剂的还原性比还原产物强。如由反应 可知,FeCl3的氧化性比I2强,KI的还原性比 FeCl2强。
考法2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 概念的相关判断
1.判断氧化性与还原性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 如Fe3+、H+。
(2)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
如Cl—; (3)元素处于中间价时,既具有氧化性
又具有还原性,如Cl2、Fe2+。
考法2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相关判断
2.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专题4
氧化还原反应
考பைடு நூலகம்9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考点10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及应用
考点11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考点9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6 罗斯福新政和当
分子乘机兴风作浪。 2 .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
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同
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考点50 罗斯福新政
考法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考法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考法3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影响 考法4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意义
考点49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考点50 罗斯福新政
考点5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49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考法1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考法2 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 考法3 经济危机的影响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产值与就业人数迅速上升。 (3)作用:传统行业竞争力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发生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不断 发展的推动下,在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 的经济增长模式。
考法4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考法5 二战后西欧经济与美国经济发展历程
1. 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 .国家干预政策的调整: 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中东石油提价, 引发经济危机,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主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失误原因 (1)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不断发展。 (2)在经济建设上,片面追求高速度。
(3)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地用土办法炼铁、炼钢,毁掉了不少山林, 在生态环境方面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生物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2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 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 济比例严重失调,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3 .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环境下,造成了人们 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风、假话盛行。
1.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考点64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点65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及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考点66
考点6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考点64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分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考法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考法2 “一五”计划的特点 考法3 “一五”计划的成就 分考点2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考法4 三大改造的内容 考法5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分考点3 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考法6 中共“八大”的内容及意义 考法7 中共经济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 和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 考法8 “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影响 考法9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考法10 “八字”方针的提出及意义 考法11 “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与 调整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8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18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8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18张PPT)
1.分析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基本思路 (1)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 (2)分析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 (3)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4)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
返回
14
综合考法2 我国及世界重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 我国的四大跨区域调配工程 (1)西气东输 (2)西电东送
(3)南水北调
返回
2. 对比分析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
3. 探究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产业转移是把双刃剑,无论对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会产生有利和不 利的影响。
返回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综合考法1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分析思 路
综合考法2 我国及世界重大资源跨区域 调配工程
返回
综合考法1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分析思路
返回
考法2 资源调配线路示意图的判读
1. 结合位置判断路线及调配资源 要充分联系图中的经纬线,先去判断线路的名称,再去判断调配的资源。
2. 对比输入地和输出地,探究资源调配的原因 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 3.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弯曲的原因。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 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线路也会发生弯曲。 充分考虑工程难度、需求程度等决定一些线路开工的早晚,如南水北调的三条 线路,东线最先开始。 4. 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 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基础上,考查其产生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从起 点、沿线、终点三个角度,结合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
4. 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 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返回Βιβλιοθήκη 考法4 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考法3 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返回
考法4 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1)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问题分析
返回
考法4 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2)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3)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思路
①“开源” ②“节流”
返回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综合考法1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综合考法2 常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以酸雨为例) 综合考法3 生态环境类试题分析思路
第5部分 选修地理
专题23 环境保护
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考点67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68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返回
考点67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法1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思路
角度1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角度2环境污染的危害分析★☆☆
考法2 各种污染类型的成因及其防治
角度1水污染成因及防治 角度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影响 ★☆☆ 角度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返回
考法1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思路
角度1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特别注意】 分析环境污染时不仅仅要关注污染源,还要注 意特殊的地形、天气及水域会使环境自净能力下降。
返回
考法1 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分析思路
角度2 环境污染的危害分析★☆☆
一是注意环境污染的危害涉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 二是注意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的关键性特征分析其危害的差异性。
3.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分析
返回
考法2 各种污染类型的成因及其防治
角度1水污染成因及防治
返回
考法2 各种污染类型的成因及其防治
角度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影响 ★☆☆
返回
考法2 各种污染类型的成因及其防治
角度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 ①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是在能源生产和 消费活动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 污染物的排放量。
返回
考点68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考法3 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考法4 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
返回
综合考法1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 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 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及表现特征和分布 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 等特征,弄清类型容易与已了解的相关环 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第一,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 的原因有两方面。 第二,不同的环境问题其成因不同,必须 针对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返回
Thank You!
返回
15
综合考法3 生态环境类试题分析思路
1. 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思路 (1)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气候原因:热量、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环境的影响。 (3)土壤条件: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4)植被原因。 (5)河流原因: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6)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 2.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 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 3.解决区域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