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与政治哲学

合集下载

理想国读书报告

理想国读书报告

10岁时所有的男女孩子都要被送到乡下去 教育,除识字、阅读、道德教育外,学习 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 20岁时,进行第一次筛选,被挑选出来的 青年要能将学过的课程加以综合,一考察 他们有无辩证法的天赋 30岁时根据第一次挑选出来的人在学习、 作战和工作中的表现,作为第二次筛选并 进行考试。被选出来的人用五年的时间专 心致志的学习辩证法。 35岁再放到实际观点
主要观点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观和哲学观 柏拉图《理想国》的法制观 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观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观和哲学观
在《理想国》中,爱智慧、掌握了真理的深明事理 的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居于辅佐地位的是具有勇 敢美德的军人,这两种人都是护卫者第三类人则是 具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三类人各安其位, 各尽其责,互不逾越自己的本分,分工而又合作, 不同而又和谐一致,这就是正义。智慧、勇敢、节 制、正义,这就是《理想国》里面的四种美德。为 了防止争夺,在哲学家和军人中废除私有财产和一 夫一妻制家庭,实行儿童有公育。
《理想国》读书报告
书名:《理想国》 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 作者:柏拉图 译者:郭斌 张竹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页码:448 页
报告内容: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与观点 我的评价 个人感受
写作背景
柏拉图出生在公元前427年,卒于公元前347 年,是雅典贵族阿里斯顿的儿子。他生活的 年代正值雅典城邦衰落之际,大政治家伯利 立克里的去世、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是 整个社会群龙无首,危机四伏,社会秩序一 片混乱。柏拉图在经历了可怕的伯罗奔尼撒 战争之后,积极准备投身政界,准备力挽狂 澜,用正义政治取代不正义政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的本质及时贪婪可恶决定 了法律的必要性;众人的智慧优于一人的智慧; 众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以此奠定了西方人的人 性论基石。基督教认为人类的祖先基石亚当与夏 娃是有罪的即是原罪,被上帝定了罪而被打到尘 世来的,这是进一步巩固了性恶论。犯罪时人类 本性的表现,因此西方人认为刑法的目的是矫治, 不同于中国的改造,前者注重生理与自然,而后 者注重社会和教化。二者的差别源于对于人性的 不同判断。西方人认为不能一人独大,一权独大 而司法的契约自由、意思自理,这就是旨在防范 国家对私权的侵犯,主张小政府大社会,主张罪 刑法定,无罪推定。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政治学概论 第六章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二)政治心理 2、政治心理的表现形式 (3)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人们为满足某种政治价值追求 的需要而采取的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因,表 现为政治欲望、政治兴趣、政治目标、政 治目的、政治抱负、政治信念、政治理想, 等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 反。 逼上梁山。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内容及其结构性特点
(三)政治评价 2、政治评价的表现形式 (1)政治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价值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成 员,受其阶级的、经济的、政治制度的、文化的、 政治实践的、社会生活体验等种种因素决定或影 响所形成的对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理论性的总和。 集中体现为人们的政治价值追求和政治评价的标 准和基本衡量尺度。
2.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①政治社会化就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 过程。②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 治意识的过程。③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也 就是政治文化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方式。④政治社会化 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综合中外学者的观点: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政治知识 和技能,形成和提高各自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 程,也是特定的政治文化世代传承的发展过程。
(二)政治心理 3、政治心理的特点 政治心理具有感性、自发性为主要心理态 势的基本特点,体现着一定社会成员的利 益要求、心理追求。 政治心理同政治意识形态、政治评价相比, 具有更广泛的普遍性和社会性。
(三)政治评价 1、政治评价的概念 政治评价是以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 为依据的政治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政治评价在政治文化的内容结构中占重要 的认知、识别、指示、诱导和引领作用。 政治评价的内容包括政治价值观、政治行 为准则和政治评价行为。其中,政治价值 观是政治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主导性因 素。

法兰克福学派概况

法兰克福学派概况
8
“ 逃避自由”
• 人并非生而自由,人的本能需要首先是安全。 • 父亲: 庇护, 摆脱心理上的恐惧。 • 权威主义 、 图腾和祖先崇拜以及原始宗教,
都出于摆脱恐惧 、获得安全感的心理需要。 • 在文明社会中人有了相对多的自由 ,但以
丧失安全感为代价 ,人对此的本能反应是 逃避自由。
9
法西斯主义的心理根源
意识和前意识, 相当于本我 、 自我和超我的 人格结构。
7
性本能--无理性的--追求满足
• 下意识或本我是储藏性本能的领域, 性本能 在其中没有任何约束, 表现为无理性的 、原 始的冲动,它的惟一 目标是追求满足。
8
社会--压抑系统
• 为了社会的利益和人格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 对性本能加以压抑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压 抑系统, 它以法律和道德的禁令, 在下意识 和意识之间建起了一道堤坝, 这就是前意识。
第三,
• 实证主义者过分夸大事实和价值的区别, 因 此看不到知识和人类利益之间的联系, 不了 解科学技术离开了人的根本利益, 就会变成 将人异化的媒介。
最后, 也是更为重要的是,
• 实证主义把自然科学理论作为人类知识的惟一模 式和普遍真理, 没有看到自然科学模式的特殊性和 局限性 。在自然科学模式里,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相 分离, 研究者可以站在自然以外, 对之加以客观的、 冷静的研究 。社会科学不能采取这样的模式, 因为 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不能站在社会之外, 而只能在社 会之中研究社会现象 。为了达到科学所要求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社会科学必须与社会保持距离, 对 它进行整体性的反思, 批判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一 切理性知识的前提和标准.
4
差别:
• 既然精神病 、轻微的反常行为和精神作品 的创造都以性本能为共同的来源和动力, 那 么, 正常人和精神病人的反常行为, 天才的 创造与精神病人的狂谵, 就只是程度深浅与 范围大小的区别, 每一个正常人都是一定程 度上的精神病人, 天才与精神病只有一步之 差。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背诵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相关概念和原则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涉及到政治权力、公共政策、公共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理论探讨。

在政治哲学领域,涉及了众多的理论、概念和观点,下面我们将对政治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政治是关于权力、组织和管理的活动和学科。

它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涵盖了政府、法律、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的运用与分配,它是社会秩序、公共政策和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概念进行哲学思考和分析的学科。

它探讨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府的职责和公民的权利等问题,是研究政治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3. 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关于政治现象的理论分析。

它涵盖了不同政治学派和思想家对政治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政治理论有利于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动态,探讨政治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4. 政治伦理学政治伦理学是研究政治道德和价值观的学科。

它探讨了政治行为的伦理标准、政治决策的道德原则和公共生活的伦理要求,为政治活动提供了道德指引和理论支持。

5.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涉及到权力的来源、分配和运用,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核心问题。

6.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包括了政府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运行程序等方面的内容,是政治权力的体现和运行方式。

7.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公民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它涉及了公民的平等权利、言论自由、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以及教育权、健康权等社会权利。

公民权利是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

8. 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指社会中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和公共服务的公平提供。

它是一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伦理理念,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公正性。

二、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1.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阐述哲学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和心灵分析哲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3 哲学的主要分支介绍哲学的主要分支: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探讨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第二章:形而上学2.1 形而上学简介解释形而上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形而上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2.2 存在论介绍存在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观点分析存在论的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等2.3 本质和属性探讨形而上学中的本质和属性问题分析不同哲学家对于本质和属性的理解和描述第三章:认识论3.1 认识论简介解释认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认识论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3.2 知识的本质和来源分析知识的本质和来源: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唯心主义等探讨知识的限制和局限性3.3 真理和怀疑论介绍真理的定义和标准分析怀疑论的主要观点和影响第四章:伦理学4.1 伦理学简介解释伦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4.2 道德行为的本质和标准分析道德行为的本质和标准:功利主义、义务论、德性伦理学等探讨道德行为的评价和规范4.3 道德哲学的应用分析道德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探讨道德哲学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政治哲学5.1 政治哲学简介解释政治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政治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5.2 正义和权利分析正义和权利的定义和理论基础:社会契约论、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探讨正义和权利在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5.3 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分析国家的本质和目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全球化等探讨政治哲学对于国家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影响第六章:美学6.1 美学简介解释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6.2 美的本质和标准分析美的本质和标准:审美经验、审美价值、艺术品的意义等探讨美的评价和欣赏方式6.3 艺术和审美哲学分析艺术和审美哲学的基本问题:艺术的定义、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等探讨艺术和审美哲学在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七章:逻辑学7.1 逻辑学简介解释逻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逻辑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7.2 形式逻辑和论证分析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则和论证的有效性探讨逻辑学在哲学研究和论证中的应用7.3 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分析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逻辑学在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评价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宗教哲学8.1 宗教哲学简介解释宗教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宗教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8.2 神学和宗教信仰分析神学和宗教信仰的哲学基础和问题探讨宗教哲学对于宗教信仰和神学思考的影响8.3 宗教和世俗主义分析宗教和世俗主义的关系和冲突探讨宗教哲学在宗教和世俗主义对话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章:科学哲学9.1 科学哲学简介解释科学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9.2 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分析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本质和结构探讨科学哲学对于科学理论和方法的评价和解释9.3 科学实在论和科学怀疑论分析科学实在论和科学怀疑论的基本观点和争议探讨科学哲学在科学实在论和怀疑论讨论中的角色和贡献第十章:当代哲学问题10.1 当代哲学问题概述介绍当代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探讨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10.2 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分析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探讨哲学在人文主义和后人文主义争论中的立场和作用10.3 哲学的未来展望展望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强调哲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和心灵,这些问题涉及广泛,多样化且复杂。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

哲学概论教案讲义第一章:哲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分支。

1.2 教学目标理解哲学的概念及其在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等。

了解哲学的主要分支,如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

1.3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主要分支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哲学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1.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形而上学2.1 课程介绍探讨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理解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目标掌握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如实体、属性、关系等。

了解形而上学的主要理论,如本体论、宇宙论等。

理解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2.3 教学内容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形而上学的主要理论形而上学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形而上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形而上学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形而上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认识论3.1 课程介绍探讨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理解认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教学目标掌握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如知识的来源、真理的标准等。

了解认识论的主要理论,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等。

理解认识论在哲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3.3 教学内容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认识论的主要理论认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认识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5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认识论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认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伦理学4.1 课程介绍探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经典长谈读书笔记1-13章内容

经典长谈读书笔记1-13章内容

《经典长谈读书笔记1-13章内容》经典长谈是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如道德、政治、人性等。

在1-13章中,作者对这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些内容。

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哲学是对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和追问,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在经典长谈的解读中,作者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世界和宇宙,而它的意义则在于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继续延伸了对哲学的探讨,论述了哲学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发展和演变。

作者通过对历代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哲学的内涵和特点。

第三章至第五章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包括仁、义、礼、智等。

这些观念贯穿于我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准则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观念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以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与影响。

第六章到第八章则涉及了政治哲学和社会制度的讨论。

作者以我国传统政治哲学为基础,分析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不同政治制度的优缺点,进而引发我们对当今国家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思考。

第九章到第十一章则深入研究了人的本性和社会属性。

作者通过对古代哲学家关于人性的论述,探讨了人的天性与社会的关系,引领我们思考个体与集体、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平衡与矛盾。

第十二章到第十三章则关注了宇宙与人的关系、人的生命意义等深刻哲学问题。

作者以理性思考和生活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联,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精彩而纵深的思想图景。

经典长谈1-13章内容涵盖了哲学、伦理道德、政治制度、人性社会等多个方面,在对古代哲学思想进行深刻探讨的也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当今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对于我个人而言,通过阅读1-13章的内容,不仅加深了我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也拓展了我的思维空间和人生视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
9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 1848年2月《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 宣言》的发表,标志 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 生。
10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经济条件:是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经济条件:是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矛盾激化的产物。 阶级基础: 阶级基础: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理论来源(直接):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19 理论来源(直接) 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 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世纪初期三大空想家的社会主义学说。 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同时,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 学以及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成果,创立了科学 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劳动价值沦,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 使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11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再次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人类早 晚要摆脱最后一种奴 隶制: 隶制:资本主义奴隶 制或雇佣奴役制, 制或雇佣奴役制,实 现人类自古以来的梦 想—建立一个除了造 福人民以外别无其他 目的的社会。” 目的的社会。” ——列宁 ——列宁
12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 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 新类型的革命。
25
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列宁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 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 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 生产率 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介绍《政治学概论第二版》是一本政治学入门教材,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文档将对《政治学概论第二版》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概述。

第一章:政治学的定义和发展本章介绍了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行为等。

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哲学,但其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现代国家建立之后。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本章介绍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政治、政权、政党、选举等。

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和公共决策的过程,政权是指掌握政治权力的组织,政党则是政治竞争和组织利益的载体。

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一种方式。

第三章:政治制度本章介绍了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

政治制度是指规范政治权力行使和公共决策的规则和组织机构。

根据国家组织形式的不同,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君主制、共和制、议会制等。

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权力分配、政治参与和政策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章: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本章介绍了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政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政治现象的认知、情感和态度,政治文化则是指一定社会和群体中的政治意识的共同特征和模式。

第五章:政治参与本章介绍了政治参与的概念和形式。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参与的形式包括选举、示威抗议、参与政党和社团组织等。

第六章:政治变革和革命本章介绍了政治变革和革命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政治变革是指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根本性、有意识的改变,而革命则是指通过剧烈的政治和社会动荡实现政治变革的过程。

第七章:政治发展理论本章介绍了政治发展理论的概念和主要观点。

政治发展理论探讨了国家政治制度、治理能力和公民参与程度等因素对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本章介绍了国际关系的概念和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

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马工程
22
具体而言,李世民选用儒家治道主要体现在仁政与重民两 个方面。
(一)仁义治国
李世民讲论治国之道,处处离不开“仁义”和“仁政”。 他说:“朕观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
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为国之道,必须抚 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 自然安静”。
13
一、“三教可一”论
所谓“三教”,即儒、佛、道。隋朝统一天下后,大一统政 治局面渐至恢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反映到意识 形态上,即表现为儒、佛、道三教并立与调和的倾向。王通 “三教可一”论就是在这一政治与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
14
在王通看来,对待三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将三者融合为一, 让它们互相融通、吸收,取长补短。王通的政治思想即以 儒为主,兼及佛、道。他坚持周孔之道,又援佛、道入儒。 如他以“元气”释天,以“元识”释人,认为“天者,统 元气焉”,“人者,统元识焉”。
28
(二)克制私情,带头守法
李世民比较重视守法,避免以主观意志来取代法令。 正是由于李世民能带头守法,强调法乃“天下之法”,
才出现了“贞观之初,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于法” 的局面。
29
(三)严格执法,“一断于律”
李世民十分重视赏罚对治国的作用,认为赏与罚是国家的 大事,必须慎重。“赏当其功,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 为恶者咸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
23
(二)“国以民为本”
李世民承袭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提出:“可爱非君, 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 用,诚可畏也。”
基于这样的认识,李世民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依于 国,国依于民”。
24
李世民提出的“存百姓”在贞观统治集团中是有共识的, 如魏徵在上疏中就明确提出:“荀卿子曰:君,舟也,

哲学课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

哲学课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doc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才巴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姓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姓。

教学要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姓和长期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姓•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姓•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教学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逻辑•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姓•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它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过程。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在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正确认识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艮"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第六章

列宁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精辟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 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 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 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 列措施。
摩莱里(1720-1780) 《自然法典》1755 马布利(1709-1785)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756 1776 巴贝夫(1760-1797)《平民宣言》、《在 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和书信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 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 会主义的原则,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 “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①代表人物及著作: 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 学、哲学和实业》 傅立叶(1772-1837) :《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 本性的协作》 欧文(1771-1858) :《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
②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 献和历史局限性
50000
0 事件数(起)
1993 8709
1999 32000
2002 40000
2003 60000
2004 74000
2005 87000
2006 90000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中国近年社会群体性事件分类
10%
5%
5% 35%
15% 30%
农民维权 工人维权 市民维权 社会纠纷 社会泄愤 聚众犯罪

第六章 19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六章 19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六章 19世纪西欧政治思想本章人物较多,重点掌握边沁、贡斯当、托克维尔、密尔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边沁提出的功利思想,成为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的基础。

贡斯当,自由思想。

明确区分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

反对国家干预个人自由。

托克维尔,民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大势所趋。

密尔,坚持个人自由至上的自由主义基本原则,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提出了著名的“群”(社会)“已”(个人)权界论。

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了解内容:革命后的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发展;英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转变;德国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19世纪法国、英国、德国政治思想的特征这是承前启后的世纪,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巩固发展时期。

革命时期的思想,自由、平等、博爱没有变。

人权是基本点。

17-18世纪西方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法、契约论,国家源于契约,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也是号召社会团结在资产阶级周围的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巩固后,这种自然法、契约论思想对统治者是不利的。

19世纪中期后,理论基础发生变化,出现功利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新的理论基础。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各种政治思想的纷繁多样、变化频频,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斗争。

正统主义、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空想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实证主义。

19世纪的英国政治思想由革命转向改良和保守。

政治思想由“应然”变为“实然”,即由要求建立理想的政治秩序转向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阶级关系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使政治思想领域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冲突成为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自由主义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的发展需要,成为19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思想。

德国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封建国家。

德国政治思想中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极为突出。

在反对封建专制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德国古典哲学便是这种成果的重要表现之一。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六章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六章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1640年,霍布斯一本题为《自然法与政治法的基本原理》著作手稿开 始流传,书稿中提出维护王权以求和平的观点,引起国会派势力的不满。 1651年,霍布斯在巴黎写成生平“体系最完备、内容最充实、论证最 严密、学术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霍布斯 以《圣经》中力大无穷的巨兽“利维坦”作喻,表达了建立强大国家的 强烈主张。由于书中完全摒了君权神授学说并对教会权力进行贬抑, 从而遭到王党分子和法国政府的强烈反对,霍布斯被迫悄然返回英国, 表示服从当政者克伦威尔的统治,但对克伦威尔提出让他担任行政部长 的邀请婉辞不就。1655年和1658年,霍布斯的另两部著作《论物体》 《论人》先后出版。
“他们的终极动机、目的或企图是预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保全自己并因此得到更为满 意的生活;也就是说,要使自己脱离战争的悲惨状况”。
政治权威的正当根据——同意,正是人们基于自身利益而表达的同意构成了 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自然法是理性法则,也是道德法则。正义是建立在人的利益(自我保全)之上, 并由理性判定的。政治的道德是相对的
霍布斯的人类性理论 坚持把人视为一种自然之物,从经验和现实角度抽象地认识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 人的好恶都是以是否有利于自我保存为转移的,这是人的活动的基本
规律
人的目的 人的终极目的是不存在的,人的目的就是追求自然欲望之满足,而对欲
望之追求是没有终点的。
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与国家状态(或社会状态)相对应,在国家成立之前人处于自
霍布斯所追求的是一种可以论证的政治。
1. 感觉原理
“感觉的原因就是对每一专司感觉的器官施加压力的外界物体或 对象。” 单纯的感觉并不是科学,科学的知识在于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可理 解的因素,并确定这些因素组成的规律,也就是了解彼此间的因果关 系。

公共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共哲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什么是哲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人类存在、认识、价值、道德以及社会现实的学科,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思考和探讨的学科。

哲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类生活的根本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给出对这些问题的合理解释,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方法。

第二章:哲学的基本思想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自然世界进行的探索和反思的产物。

这一思潮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逐渐演变为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科学。

自然哲学对于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起到了先驱作用。

2.伦理和道德哲学伦理和道德哲学是探讨人类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哲学思想。

伦理和道德哲学试图解决人类行为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人类应该如何行为的问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3.政治哲学政治哲学是探讨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的哲学思想。

政治哲学包括了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公共权力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政治哲学对于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运作方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认识论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的哲学思想。

认识论试图解决人类如何获取知识,以及知识的来源和限度等问题。

认识论对于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哲学的主要学派1.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哲学思想的一种重要学派,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理性和推理能够达到真理和智慧。

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笛卡尔等。

2.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另一种重要的哲学学派,强调通过经验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洛克等。

3.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在19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哲学学派,强调只有通过经验和实证方法才能获得真理。

实证主义对于现代科学研究和知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4.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20世纪产生的一种重要哲学学派,强调个体的存在和价值,认为人类是自由的个体,承担着自己生活的责任。

存在主义对于人类自我认识和人类存在的意义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第四章:公共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公共哲学的意义在于深化人类对于公共事务的理解和思考,为公共政策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倡导。

政治哲学认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哲学认识知识点总结

政治哲学认识知识点总结1.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政治权力涉及国家、政府、领导人及其对社会的控制与影响。

政治哲学家关注的问题包括:政治权力如何产生?政府如何行使权力?政治权力受到何种限制?在政治权力的讨论中涉及到了国家权威、统治合法性等概念。

2. 社会契约社会契约理论是政治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社会契约论认为,人们为了谋求自我保护和利益最大化,愿意放弃部分个人权利,将权力委托给政府,并以此换取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政治哲学家卢梭、洛克等人就提出了有关社会契约的理论。

3. 公正公正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政治哲学家研究公正的标准和原则,以确定社会中权利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方式,以及如何对待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

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提出的“正义为公平”理论,弗朗西斯·卡兹姆提出的“正义需要补偿”理论都是关于公正的经典理论。

4. 民主民主是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当今社会政治组织形式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

民主政治倡导民众的自治和自由选择,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

政治哲学家根据不同的民主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包括直接民主、代议民主、议会民主等。

5. 权利政治哲学家认为权利是对权力的一种限制,也是政府对个人行为的限制。

权利的研究包括对自由权利、平等权利、社会权利等多个维度。

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对权利的理解和强调略有不同,但都赞同权利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6. 正义正义是政治哲学中另一个核心议题。

政治哲学家探讨正义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研究如何实现社会中的正义分配、正义治理以及对不正义的抵制和改革。

相对主义者、功利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等不同思想流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正义的内涵和实现方式。

7. 自由自由是政治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政治哲学家关注如何理解和实现个体自由,以及政府如何尊重和保障个人的自由。

自由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等不同政治思潮对于自由的认识和主张略有不同,这也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政治哲学与社会管理问题

政治哲学与社会管理问题

政治哲学与社会管理问题在当代社会,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政治哲学是指研究政治权力和政治行为的哲学学派,而社会管理问题则是指如何合理地管理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和利益,以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的关系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

首先,政治哲学与社会管理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政治哲学的研究中,权力分配和行使、公平与正义等问题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而这些问题也是社会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政治哲学研究的成果能够为社会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社会管理者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

其次,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例如在国家的治理中,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治哲学理论的运用,能够指导国家领导人制定正确的政策,建立合理的制度。

而社会管理问题的解决,则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

除了国家治理,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政治哲学的指导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行为准则等。

而社会管理问题则是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是,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和应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政治哲学研究过于抽象、缺乏实际操作性,导致理论很难转化为实践;社会管理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指南,难以落实具体的措施。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的指导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稳定、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治哲学与社会管理问题的密切关系,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政治哲学和社会管理问题能够为国家治理、企业管理等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2023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2023

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2023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和权力的哲学分支,涉及到政治体系、权力结构、公民权利等诸多问题。

它是政治学和哲学交叉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治哲学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概念和理论,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哲学的起源和意义政治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政治和权力的本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例如,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理想政治体制的构想,强调了哲学家统治的重要性,对后世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哲学的研究,对于理解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

政治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通常是由政府或者国家行使的。

政治权力的来源、合法性和限制是政治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公民权利则是指公民在政治体制中所享有的权利,例如言论自由、选举权、财产权等。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对于促进民主化进程和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契约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由洛克、卢梭等哲学家提出。

他们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公民的自愿选择,通过社会契约的形式将政治权力授予政府。

社会契约理论强调了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性,提出了政府权力的限制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这个理论对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公民不服从原则公民不服从原则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公民可以拒绝服从不正义的政府或法律。

这个概念在政治哲学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公民不服从原则的讨论涉及到道德、合法性、抗议的方式和后果等多方面问题,对于理解政治抗议和社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五、正义和公平正义和公平是政治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涉及到政治制度、分配制度、社会关系等多方面问题。

政治哲学知识点

政治哲学知识点

政治哲学知识点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和政府组织的哲学分支,关注政治权力和社会组织的本质和原则。

在政治哲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其中几个。

1.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由洛克、卢梭等人提出。

社会契约论认为政治权力是通过人们自愿达成的契约形成的。

按照社会契约论,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一个社会契约将一部分个人权利让渡给政府或统治者,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2. 政治权力和合法性: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一直是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

主要的理论有传统理论、实用主义、正义理论等。

传统理论认为政治权力是通过血统和家族传承合法的,实用主义则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要以其结果为准。

正义理论更关注政治权力的正义性和社会公正。

3. 政治权力和公共利益:政治权力的最终目标是服务公共利益。

政治哲学强调政治权力必须以公共利益为中心,追求最大幸福或最大利益。

这需要政府或统治者注重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而不是个人或特殊利益。

4.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意愿。

民主制度通过普选、代表制,保障人民参与政治决策,限制政府权力,确保政府在人民监督下行使权力。

5. 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探讨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正义理论包括功利主义、自由平等主义和能力差异主义等多种观点。

功利主义认为社会正义应追求最大幸福或最大利益;自由平等主义认为社会正义应追求自由和平等;能力差异主义则认为社会正义应考虑个人能力和贡献等因素。

6. 人权和自由:政治哲学强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

人权是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政府有义务保护和尊重人权。

自由则是个人追求幸福和发展的权利,政府应保障每个人的自由,同时限制自由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权力和社会组织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以上所述仅为其中的一部分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政治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价值,为构建更公正和民主的社会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beral”来自同样的拉丁词根“liberate”,意
思是“解放或使自由”(to set free)。 起初,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自由主义 者们批评旧秩序,因为它在政治与经济领域 放弃了“自由”(liberty)。男男女女们在政 治上并不能自由地言说他们所选择的,不能 自由地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做礼拜,集会, 不能自由地参与他们政府的选举,不能自由 地协助制定用来统治他们的法律。而且他们 也不能如他们所意愿的自由地买卖,不能在 任何他们能找到工作的地方就业,不能创业, 不能以任何他们认为是最好的价格销售商品。
但是在19、20世纪由资本主义定期
地导致的大萧条并不是自然灾害; 他们是人为的灾害,是由于资本主 义制度内部的非理性导致的。 饥馑并不是由于作物收成不好导致 的,而是由于市场体制无法分配所 生产的东西导致的。
这是富裕中的饥荒;在美国,1930
年代大萧条期间,农夫们确实被迫 用他们的拖拉机把小猪活埋,而成 千上万的人徘徊在营养不良与事实 上挨饿的边缘。 资本主义的这些“内在矛盾”,— —正如马克思称呼它们的——是社 会体制非理性的活证据,而功利主 义者们却声称这是理性的王国。
马克思同意资本主义在生产工作上是无与伦
比的,但是正是这同样的资本主义,无法解 决甚至更为重要的有关分配它的工厂产出的 问题。 在资本主义的体制中,产品是为了盈利的, 而不是为了使用的。
如果资本家在他的投资上没有好的回报,
那么他就被迫关闭店铺,即便社会中有 很多人渴望得到他生产的产品。 出于同样的原因,只要他有好的盈利, 那么他就会大量地生产该产品,而不管 它们是否高出了社会的真正需求。 市场就是分配机制,这意味着只有手里 握有现金的消费者能够买到资本家已经 生产出来的东西。
确实,马克思认为工业资本主义在两个不同
的方面上是非理性的。 首先,它在工具上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说, 它系统地选择那些没有效率的手段来达到其 声称为自己制定的目的。 亚当· 斯密以及其他资本主义辩护者一直以来 都欢欣鼓舞地声称:一个自由市场的盈利体 制在任何时候都会最大限度地、有效率地使 用社会中能够获得的资源与技术,而且它会 比任何政府管理或传统的体制都更迅速地产 出新的经济产品。
学说的论题。第一,他否定了边沁平等主义 的主张,即边沁认为任何快乐,就其自身或 出于自身而言,都与任何其他的快乐一样的 好。 早在柏拉图的时代,哲学家就已经论证有些 快乐要比其他快乐更精致、更高级,道德上 更高尚。通常,正如我们所期待的,他们主 张心灵的快乐要优越于身体的快乐。边沁愿 意承认,有些快乐比其他快乐来说更强烈, 或者持续更长久,或者有更多快乐的特效。
通过追求他自己的利益,他常常促
进了社会的利益,而且要比他真的 有心去促进社会的利益时更有效。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炫耀着要为 公共福祉牟利的人最终做出了多少 好事。的确,这是一种装模作样, 这在商人之中并不十分常见,而且 不需要耗费多少唇舌就可以劝他们 不这样做。
密尔至少以三种重要的方式来质疑正统改革
边沁和密尔都认为这两种不自由之间没有关
系。借助于功利主义学说,他们争辩道,一 个国家的公民应该既能自由地,开放地,过 他们所选择的私人生活,也能自由地,开放 地在市场中作为雇主或雇员、买家或卖家、 消费者或生产者而行动,正如他们认为合适。 他们论证说,如果政府尽可能少地干涉这任 一个领域,那么人们就会更幸福,社会作为 一个整体就会更富裕。
既然幸福就是快乐,而快乐来自于
欲望的满足,消费者购买商品就是 为了满足欲望,那么就会推出,资 本家们在试图获取利润的同时实际 上也在为消费者创造幸福。 当然,资本家并没有试图要为消费 者创造幸福!资本家们,像所有的 男女一样,都是理性上自私的快乐 的最大化者。
但是这种新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系
因为当我们在历史上最先掌握了技术从而使
我们摆脱饥馑、疾病与灾难时,我们财产制 度的内在矛盾就让我们陷入痛苦的深渊,比 中世纪为人所知的任何事情还要糟糕。 下面这一段有关马克思讨论异化劳动的短文 选自马克思未出版、未完成的论文,也就是 今天大家所熟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Economic-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
功利主义仍然坚持认为:起作用的仅仅是快
乐的数量而不是快乐的品质。 密尔不能接受这种教导,尽管这在哲学上是 根本的,而且他曾经被训练来为它辩护。 功利主义的批评家们认为功利主义是一种残 忍的、堕落的或欲望低下的哲学,这刺痛了 密尔。为了回应他们的指控,密尔区分了高 尚的快乐与低级的快乐,这就从根本上改变 了功利主义的意义和逻辑力量。
第六章 社会与政治哲学
1、什么是一个好的社会或国家? 2、如果一个人没有违背法律,国家有权剥夺个人的自 由(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吗? 3、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还是由国家决定好? 4、我们是为了盈利而生产还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而 生产?
第一节 密尔与古典放任自由主义
人性论假设:所有的人基本上都是明智
马克思认为,人们需要生产性的、让人觉得
有意义的劳动来成为真正幸福的。 他反对功利主义的这种看法,即认为幸福仅 仅是由欲望的满足来构成的。 但是“外化”的这个过程,能够被腐化和被 误用。如果我们的劳动产品从我们的掌控中 被拿走,如果正是这个劳动过程本身转变成 一种对于强权势力的屈服,那么我们所生产 的将对我们而言不是作为我们需求的满足, 而是作为反对我们人性的压迫性敌人。
诸事实之中。 那么受过教育的人就能被指望来支持英明的 公共政策,因为这种政策以最大多数人的最 大幸福为目的,而作为普通公民这也就是意 味着他们自己的幸福。 因此,功利主义结合了个人动机的心理学理 论、有关善的道德理论和启蒙的教育理论, 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称之为自由民主的政治 理论(a political theory of liberal democracy)。
卡尔·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什么构成劳动的异化呢?首先,工作对于工
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它并不是工人本性的 一部分;所以,在他的工作中,他不是在满 足他自身而是在否定自身,他感到痛苦而不 是幸福,他没有自由地发挥他的智力与体力, 而是在体力上筋疲力尽、精神上受到贬抑。 因此,工人只有在他的休息时间里才感觉到 自在,反而在工作时感觉无家可归。
斯密以此书开创了经济学这个
领域,并为自由放任主义学说 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个学说在 两百年后依然拥有广泛的支持。 美国的制宪元勋们都深深地受 到个人自由、最小政府 (Minimal government)和理 性的自利追求等放任自由主义 精神的熏陶。

自由放任主义,字面意思就是,“允许 去做”。自由放任主义是一种自由市场 交易的体系,它受到政府控制绝对地小, 19世纪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会使得各种资 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并且为社会创 造出最多的物质财富。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展 的早期,这时的公司规模小,所有者自 己经营,并且由市场压力来调控他们的 购买与销售。
的,理性上自私的行为者。欲望的满足 就是幸福与快乐。 这就是说,我们以最广泛和最快乐的方 式来满足我们的各种欲望,而且我们使 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诸种资源——金钱、 天赋、权力——以可能最有效率的途径 来满足欲望。
但是对于完全理性的自私行动,存在着两大
障碍。 第一个障碍就是,迷信,也是18世纪启蒙运 动的标靶。 只要人们错误地相信他们没有权利满足他们 的欲望;只要宗教、古代的习俗或者阶级区 分禁止一般男女使用他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 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幸福;简言之,只要心灵 的推理能力被恐惧、敬畏与错误的信念所遮 蔽——那么社会的不正义与不平等将会继续。
他的工作不是自愿的,而是强制的、被迫的
劳动。工作不是对需求的满足,而只是满足 其他需求的一种手段。 劳动的异化特征明显地表现在这样的事实中: 只要没有身体上的或其他的强制,人们就像 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劳动。外化劳动——在这 种劳动中,人们异化他自身——是一种自我 牺牲或屈辱的劳动。最后,对于工人来说, 工作的外化特征可由这样的事实表现,即这 不是他自己的工作,而是为了其他人而工作, 在工作中,他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另外 一个人。
第二个障碍是无知,即便是开明的男女也会
遭受对科学与公共事务的无知,对追求合法 满足的最有效方法无知。 教育是功利主义者针对这对孪生敌人迷信与 无知所使用的武器。教育要履行两个任务: 第一,要把被奴役的心灵从过去迷信的宗教 与政治教条中解放出来,
第二,将被解放的心灵引导到科学与社会的
但是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它就必
须压低他的工资,因为——马克思争辩 道——利润来自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的 价值与由他们的雇主支付给他们的工资 之间的差额。 因此这同一个资本家,他大量削减他工 人的工资,发现市场中没有人有钱来购 买他的产品。
与其他资本家的竞争 ,促使每一个生产者降
低价格并增加产量,以便占据更大的市场份 额。 结果就是一个循环:生产过剩,导致裁员、 经济衰退、大萧条、普遍贫困,然后回升, 又进入一个新的生产过程。 然而自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以来,自然灾难 就在折磨他们,用烈日使他们的作物枯萎, 用洪水淹没他们的家园,用疾病来摧垮他们。
亚当· 斯密(1723-
1790)他的代表作 是一部关于在一个 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的经济体中经济行 为的各种基础的研 究,该书冗长、难 读,但却是革命性 的,书名为《国民 财富的性质与原因 研究》(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第二节 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抨 击
德国人卡尔· 马克思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制度、
经济理论和哲学上的合理化展开了最持久、 最彻底和学术上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的天赋在于他迎头痛击自由主义哲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