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精神与绘画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中国有着积淀超过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象形文字的发展形成了两个分支,一支是文字,另一支就是绘画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分支。
画家主要通过概括的写意手法来再现自然景象,表达自身的情感及精神内涵,追求心与物象相结合的境界。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超出形象之外的独特的意向表现,所以意境便是中国画创作的最终目的。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应当遵循“天人合一”的规律,也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一、意境美的思想基础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着相当分量的比重,是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主要指的是艺术作品审美境界的虚实结合与情景交融,它超越了具体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承载着画家的个人心境、人生感悟以及对自然中万物的感悟。
唐代张九龄在《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中提出“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主张,这里的“意”就创作对象而言是指审美客体的精神气韵与内在本质,就画家主体来说,就是画家自身的情思与实践体验,二者有机统一,形神兼备。
意境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国画家把意境作为重要范畴提出来的时间晚于文学,是以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使用了“境界”一词为发端的。
在唐代以前,画家的侧重点都在绘画技法研究上,比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取之象外”、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凝意、得意、深奇”等,他们提出的主张都更加偏向于个人创作的主观意向方面,都未提及意境,但这都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正式提出意境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唐志契认为可以通过画的意境与神韵美窥探中国山水画独有的魅力。
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对景物虚实的把控上,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的笔法和技巧能赋予画面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氛围。
每个画家在作画之前的立意都有所区别,将情景与意境融会贯通后便会产生不同的山水性情,形成不同的笔墨风貌。
不论是气势磅礴还是山明水秀的景象,经过不同画家诠释出或磅礴崇高之势、或锦绣典雅的意境之后,都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
现代绘画艺术的自然主义表现
现代绘画艺术的自然主义表现在现代绘画艺术的广阔领域中,自然主义表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流派。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深刻地反映自然本质和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
自然主义艺术家们致力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之处,通过色彩、线条和光影的巧妙运用,将观众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超越现实的世界。
自然主义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反对过度理想化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转而追求更加真实和具体的自然描绘。
他们深入自然,观察光线如何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中变化,如何影响物体的颜色和形态。
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深入观察和精确描绘,使得自然主义作品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现代,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媒介,而是运用摄影、数字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手段来探索自然的主题。
他们的作品往往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再现,而是通过创新的视角和表现技巧,引发观众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例如,一些现代自然主义艺术家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人类社会的场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这种作品往往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去思考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以及我们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此外,自然主义绘画也常常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相结合。
艺术家们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丽和脆弱,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总之,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自然主义表现,是一种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艺术家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这种艺术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也启发了我们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画画的体会和感受(精选19篇)
画画的体会和感受(精选19篇)画画的微心得体会画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沉浸于创造的乐趣中,更从中得到了一些微小而珍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用画笔表达情感。
画画是我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我喜欢用画笔和颜料在画布上创造。
每幅画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我可以通过绘画展现出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
有时候,当我情绪低落或困惑时,画画能成为我发泄情绪的途径。
在绘画的过程中,我忘却了一切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我可以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情感倾诉在画布上,在构思和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第二段:研究光影和细节。
画画是一门细致入微的艺术,我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事物的光影和细节。
有一次,我在画园景的时候,发现画面缺少了一些层次感。
于是,我开始仔细观察阳光下的花卉和树木,试图捕捉到光影的变化和层次的差异。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我渐渐掌握了如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色彩来营造出真实感和立体感。
同时,我也发现,画画的过程中,对细节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每一笔每一划都能决定作品的成败。
只有波澜精致的细节,才能让画作更加生动和有趣。
第三段:培养耐心和专注。
画画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耐心,没有耐心的人是无法从细节中感受到美妙的。
我曾经在画一幅肖像画的时候,花费了很长时间才画出满意的作品。
每一次都要反复修改和推翻,但是我并不灰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专注,学会了如何给予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幅作品。
培养耐心和专注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在画画中有用,还能帮助我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坚持。
第四段: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画画是一种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
当我踏进画室的那一刻,我就进入了一个无限的创作空间。
我可以任意地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世界,让观众进入其中。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创造,没有任何束缚。
画画也是一种翻转思维的过程,通过将事物以不同的角度描绘出来,我可以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自然与艺术的对话探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共生关系
自然与艺术的对话探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共生关系自然与艺术是两个看似相互对立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自然是指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包括了大地、天空、动植物等;而艺术则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创造与再现。
本文将探讨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对话,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共生关系。
一、自然启迪艺术自然作为创作的源泉,始终为艺术家提供着灵感与思考的对象。
在自然中,艺术家能够感受到丰富的色彩、形态和节奏,从而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例如,印象派画家们通过观察自然中的光影变化和颜色反差,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自然景观也成为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如著名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通过观察自然中的几何形状和曲线,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机动性的建筑结构。
艺术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将自然中的美好与精神内涵转化为艺术作品,以此打动人们的心灵。
他们通过表现自然景物的细腻之处,让人们重新审视自然的美。
艺术作品中自然的元素的再现,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韵律。
因此,可以说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和灵感之源。
二、艺术呈现自然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自然的诠释和表达。
艺术作品中的自然元素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和艺术语言的表达,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独特的方式来呈现自然。
绘画作品中的自然元素通过色彩的选择、线条的运用、空间的布局等方式展现出来。
例如,在荷兰画家梵·高的《星夜》中,他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和旋转的线条表达了自然中星空的壮丽与宇宙的浩瀚。
雕塑作品通过材料的选择和造型的塑造来展现自然的形态和纹理。
例如,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卡尔德的铁丝雕塑作品《红色走廊》中,他将自然中的分枝结构与线条抽象化,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动态与生命的力量。
音乐作品通过声音的和谐与演奏的技巧来打造自然的氛围。
例如,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他通过巨大的管弦音乐和声乐表现了自然中英雄主义与宿命论的冲突,营造出宏大的自然氛围。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文化精神。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哲学的表达。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与人的和谐: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在山水画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山水与人物、建造、动植物等元素相互交融,形成为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画卷。
这种和谐观念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
2. 深邃的哲学思量:山水画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量。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艺术家表达了对生命、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量。
画家通过山水画所传达的哲学意蕴,引起观者的思量和共鸣,使人们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次的思量。
3. 诗意的表达:中国传统山水画往往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为了一种诗意的表达方式。
画家通过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与诗词相呼应,使观者在欣赏山水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山水画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4. 虚实结合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山水画注重虚实结合的审美观念。
画家通过虚实相间的手法,将山水的虚幻之美与现实的景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种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现实与虚幻、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量。
5.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山水画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并在不断的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与传承,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总之,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哲学等问题的思量与追求。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通过欣赏和研究山水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量与情感。
中国“山水精神”之解析
中国“山水精神”之解析作者:刘寒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5期【摘要】“山水精神”源于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美学的可视化、形象化。
中国文人画家用水墨来表现世间万物,通过笔墨的韵味体现对山山水水的无比热爱,其中寄托着太多文人雅士的情感,并赋予自然以顽强的生命精神。
“山水精神”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沉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内含着中国哲学的精神。
本文简单地论述了中国山水的本质以及与绘画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山水精神解析“山水精神”源于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川景观作为描写对象的,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更是一门种追求精神性的艺术。
山水画晚于人物画,早期的山水画只是人物画中的陪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独立,隋唐开始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趋于成熟,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主脉。
山水画是中国文人最喜爱的绘画形式,以山水作为审美欣赏的对象,以山水作为虔诚的崇拜。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细细体味到中国画的意境、气势、寓意与情调。
没有哪一个绘画形式能像山水画那样给中国的文人寄予如此多的情感。
艺术家用水墨来表现世间万物,通过笔墨的韵味体现人对山山水水的无比热爱。
“山水精神”赋予自然以顽强的生命精神,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山水和人一样有鲜活的生命动力和精神思想。
另一方面,山水精神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一种形式。
山水画历经数千年的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艺术魅力,并建立了一整套的美学思想。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山水精神从诞生之日就蕴含的美学内涵。
(蔡芝竖·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天人合一”是主体融入客体,或者客体融入主体,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共为一体的状态。
这是因为古人崇尚自然,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人类只不过是组成宇宙万物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在众多的山水画当中,人物的描绘只是很小的点缀,更多的是自然山川,高山仰止般的歌颂。
绘画艺术特点
绘画艺术特点
绘画艺术特点:
1、忠实于客观物象:绘画艺术是忠实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的设计表现形式,通过对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形成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作品。
2、形象特征: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是人体的造型、动物的造型、植物的造型、器物的造型或者是自然的造型。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绘画艺术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和颜色的结合,或者是其他特殊材料的运用,如油画、水彩、素描、版画等。
4、表现力的强:绘画艺术不仅能够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还能够呈现出艺术家对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见解。
5、表现空间的丰富性:绘画艺术能够在二维的空间内创造出三维的空间感觉,这是通过点、线、面、色彩、明暗、透视、结构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的。
6、文化的传承:绘画艺术不仅是个人表达的工具,也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记录下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7、民族特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艺术有着各自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底蕴,如中国的写意画风、西方的写实主义等。
技术
手段的多样:绘画艺术涉及到的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使用,以及对光线、阴影的处理等。
8、内在精神的表达:绘画艺术不仅仅是在外观上模拟事物的形态,而是更多地倾向于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作者:————————————————————————————————日期:ﻩ1----概述一下中国近代的绘画理论中国绘画理论的历史发展分为萌芽、奠基、成熟和完善等四个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到了宋代中国绘画理论体系已经构筑完成元代以来中国绘画理论没有大的发展但却在一些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充实完善。
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由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构图比例透视、笔墨技巧、绘画步骤、作品评定、笔墨当随时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九个方面组成。
一萌芽阶段从春秋战国到两汉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中国绘画早在&"""年前的仰韶文化彩陶艺术和河姆渡文化的刻画艺术即已产生到夏、商、西周的青铜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付诸文字记载的有关绘画论述至今尚未见及。
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代出现了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关绘画的论说便出现在诸子的著作中。
之所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到两汉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里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画论与绘画有关的言论只是片言只语散见于一些哲学的论说之中既不成系统且又只是作为论述学术观点时的例证。
这一阶段中国绘画虽已相当发达但有关绘画理论总结远不曾见及。
二奠基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年间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专门的画论虽然传世的著作不多但却十分重要。
顾恺之《画评》是我国第一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画论提出画面的“置陈布势”画人的“生气”、“天趣”问题。
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原则一直指导着后世绘画成为中国画论的一个精髓成为南朝谢赫提出“六法”的先导。
综观上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是十分关键的对中国绘画理论和创作都起着奠基作用。
三成熟阶段由隋唐至两宋的"$%年是中国绘画理论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
从高居翰的《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看中西方传统绘画史研究之异同
润似董、巨,秀媚有余,魄力不足……流 得微不足道:在画史中属画工之流的张宏
风余韵,掩贯清朝,枯笔干墨,气索神 被后世的画评归入“四品”的“妙品”之
疲。”[1]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史学者惯用的 列,亦即三等甚至更低。传统美术史学者
叙述方式,将笔与墨以风格加以概括并点 对他的关注也较少,在陈师曾、潘天寿、
出其师承关系,同时带有诗性的画评语言 陈传席等学者关于中国传统脉络中的绘画
时期,就注重对真实人体形态的研究,到了 高居翰与中国传统学者对中国画的研究存在 们有些人在中国画史中并未拥有一定正名,
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与透视学的诞生与 着颇多差异:不同的观看方式与观看传统都 但高居翰通过这些画家的作品,让我们发现
发展更是为在平面作品中实现真实的视觉效 会将作品的品评趣味引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还有这样一种画法、这样一种眼光、这样一
则之一。这一发展规律使得中西方绘画的评 的延伸提出异议,这显然也忽视了文人画所 势撼人的局面。
价标准产生了本质上的差异。
处时代的复杂背景。晚明“南北宗”论的确
当一个外来声音进入传统,并提出与
在论及张宏的《栖霞山》图时,高居 立,在当时及之后的几个世纪产生巨大的影 传统认知相悖的观点时,其必然会成为争议
2022/07 No.245
从高居翰的《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看中西方传统绘画史研究之异同
内容提要:《气势撼人——17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一书是美国著名的中国美术史学家高居翰先生最 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描写风云变幻的17世纪中国传统绘画史时,反映出其不同于中国美术史学者的观看方 式与美术史观。高居翰先生以一种新的对比解读的方式对17世纪的中国画史做了极其客观的阐释与分析。 关键词:高居翰;中国绘画史;17世纪
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哲学精神
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哲学精神陈洋中国古典绘画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积累,承载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哲学浓缩和概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特质,必然渗透和影响着我国古典绘画的内在韵味和价值。
将每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展出,就如同在欣赏着一幅历史长卷,体验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所积累下来的艺术底蕴。
绘画体现着精神,而精神又融于画中,从我国古典绘画中尤其能够体会到“天人合一”“有无相生”“君子比德”等古代重要的哲学精神。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对中国的古典绘画艺术影响至深至广。
虽然中国古代哲学各家在天和人的关系问题上的理论旨趣并不相同,却又都坚持了“天人合一”的逻辑思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及统一,以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
儒家强调“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尊重爱护自然界中的万物。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万物平等。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庄子强调的这种物我交融的心态,是天人合一状态中最理想的境界。
这些言论和典故,为历代画家在绘画实践中加以广泛深入的运用。
天才画家创作佳品时经常进入忘我的状态,如唐人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记叙张璪作画时“箕坐鼓气,神机始发。
其骇人也若流电激空,惊飙戾天”“毫飞墨喷,捽掌如裂”。
排除一切烦扰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时,才能做到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石涛的理论名著《画语录》被视为中国古典绘画的经典,他主张“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也”。
还有南宋罗大经的“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之为我耶?”都是在抒发自己绘画创作活动中的“物化”合一的状态。
中国古典绘画家历来坚持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自然中有我在,我中也有自然。
在中国古典绘画中,山水成为主流,花鸟的艺术成就也高于人物。
寻找原始之美的绘画精神家园——塔希提岛
面对喧嚣的都市,我们该何去何从?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使我们学会了什么?生命的旅程究竟怎么走才是正确的道路?有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画家似乎替我们找到了答案,他的画面色彩纯挚而充斥着神秘气息,每一个画面都阐释了生命的意义何在,暗喻着生活的哲理。
他是一个圣人,他厌倦了文明社会的生活,两度来到了塔希提岛追求他心目中的最美的象牙塔。
他也是一个罪人,为了“一己之私”抛却家庭,不负责任。
他为了寻找内心的艺术放弃和失去了太多的东西,但是他在寻找艺术过程中那浓烈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依然树立了现代艺术最雄伟、最永恒的旗帜。
他就是保罗·高更。
一、保罗·高更的早年经历保罗·高更他所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他童年的记忆与感受是密不可分的。
高更出生于巴黎,但由于家庭的变故,高更随着母亲一直在南美秘鲁生活了六年。
这六年旅居他乡的童年时光深深影响了高更艺术创作的独特审美。
他并不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浓郁的南美风情和人物印象反而深深植入在高更的脑海里,开启了他对异域风情的向往。
他在17岁时进入了海军,这一段海上生涯让他历遍巴西、巴拿马、大洋洲、东地中海和北极圈,激发了他对于旅行的渴望。
童年时深深扎根在他记忆中的异域风情和少年时有趣丰富的航海经历在内心深处促使他去追求自由,追求他梦寐以求的最具原始之美的家园———塔希提岛。
二、大师绘画风格的形成高更并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的,他在1876年才开始参加印象派的画展,那时候的他还比较倾向于印象主义,收藏了一批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有毕沙罗、马奈、莫奈……但与此同时,他逐渐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不在太在意物体的本质,而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感受作画,提倡综合和象征的美学原则。
也许是内心深处受到了童年记忆的影响,也或许是在现代社会的摸爬滚打使他厌倦了现代文明,他开始寻找心目中的净土。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人到中年的他居然与家庭断绝了关系,为了追求艺术,奋不顾身地离开了繁华的家乡,宿命般过上了一个隐者的生活。
中国历代画论简析
先秦至两汉绘画理论1、《尚书》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提出了艺术审美的标准,一在教育的原则是“温宽刚简”二是和谐;审美观念初步形成。
2、《周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反映出绘画是观察自然,源于自然的结果。
(2)说明绘画的目的在于“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具有主观目的性与社会功利意义。
这种认识可以视为绘画社会功能论的滥觞。
(3)原则追求----抽象。
3、《左传》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魍魉,莫能逢之...对绘画社会教育功能的直接继承。
(1)它提出了“使民知神奸”的绘画观点,突出了艺术的社会教育意义。
(2)涉及艺术本体性问题“远方图物”与“铸鼎象物”美术与绘画中的模仿,写真性质初露倪端。
4、《老子》(1)明确提出了色彩美学观,反五色,提倡素朴。
“知其白,守其墨”推崇黑白色彩观。
(2)自然审美观,追求平淡,追求自然。
(3)意境审美观,用心体会,追求朴素,单纯,和谐的审美理想。
5、孔子:(1)绘事后素,仁是内在的,根本的,首要的,而表现在外在的礼虽然重要却居于仁之后。
(2)尽善尽美,在孔子看来,美与善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艺术作品既要有美的形式,又要有善的内容。
孔子的审美标准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尽善尽美,美的形式只有与善相统一,才是真正完美的艺术。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统一。
孔子显然更注重内在的仁或善,更注重人的修养与艺术的教化作用,社会效果,为此后人品与画品,书品的结合埋下了认识的伏笔。
(3)文质彬彬,文与质既可以看做是艺术的两个方面----形式与内容,又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两个方面----思想和风度,文是形式,是修饰,是外在的,质是内容,是品格,是内在的,一个人,一件艺术品缺少必要的形式就显得粗野,而只有形式,没有必要的内涵同样浮乏,不能动人。
画的知识点总结
画的知识点总结一、绘画的定义绘画是一种通过线条、色彩、形态等表现形式,将艺术创作的想法、情感、意境等具体化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不仅是一种視覺艺术,也是一种思维的过程。
通过绘画,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对世界、生活、心灵等方面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塑造自己内心世界中的形象和意象。
绘画是一种与大自然、社会、文化等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类文明与情感、理性的交流。
二、绘画的分类绘画可以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素材和风格等来进行分类,常见的绘画分类有: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漫画、国画、西洋画等。
每种绘画分类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风格进行选择和发展。
1.素描:素描是以线条和形态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绘画形式,它可以充分展现物体的外形和结构,表现出清晰的轮廓和阴影,并通过线条的厚薄、长短、弧度等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可以帮助艺术家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把握能力和表现技巧。
2.水彩画:水彩画是以水彩颜料为素材,在纸张上进行绘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激越的色彩和清新的质感,可以表现出淡雅、透明、灵动的美感。
水彩画适合于描绘柔和、抽象、光影变化多端的题材,是一种充满魅力和创意的绘画形式。
3.油画:油画是以油性颜料为素材,在画布上进行绘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良好的着色性和延展性,可以表现出浓烈、深邃、丰富的色彩效果,同时也可以表现出浓厚、厚重、厚实的质感。
油画适合于描绘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的题材,是一种气势恢宏、气魄宏大的绘画形式。
4.版画:版画是以木版、铜版、铝版等材料,通过雕刻和印刷技法进行绘画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有着独特的线条表现和印刷效果,可以表现出浓郁、明快、变化丰富的线条和色彩效果。
版画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工艺性的绘画形式,适合于表现具有简洁、轮廓、装饰意味的题材。
5.漫画:漫画是一种以幽默、夸张、夸张、讽刺、夸张、夸张等手法,通过简练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生动地表现故事情节和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拥有出色的绘画技艺和创新的艺术风格,还蕴含着深远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的绘画家们注重于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关注人性的探索,其作品充满了关于人类文化、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思考与表达。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绘画把自然界视为人们所生存和依赖的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古代画家们通过画笔来表现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山水、水墨、花鸟等,以表现自然的美丽和瑰丽。
他们在作品中使用山水、花鸟、人物等元素,凭借自己娴熟的技艺和深刻的思考,划出了一个个具有艺术魅力的画面。
这些绘画作品都是以自然景象为中心,展示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中国传统绘画家们关注人类社会的文化和生活,同时对人性进行探索。
他们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面貌和性格的人物形象,以展示出人性的丰富性。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国古代画家们的作品中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观念,如在官方绘画中强调至上的皇家权力,而在民间绘画中则反映了庶民的生活与心理。
这些作品非常具有时代性,不仅反映了历史的传统文化,更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和文化。
三、艺术品质的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家们追求艺术的卓越,注重技艺的精湛、构图的美感和色彩的丰富。
绘画传统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大师的创意和技法,如李白、杜甫等文学大师与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师的笔力,都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们和其他大师像吴道子、郎世宁、顾恺之等人一样,以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技巧,在画面构图中运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赋予了绘画作品更丰富的意涵和艺术价值。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是一个见证历史的镜子,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瑰宝。
其蕴含的丰富文化、人文和美术元素无疑成为了我们今天理解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重要来源。
中国绘画的人文特质有哪些
中国绘画的人文特质有哪些中国绘画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绘画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更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本文将就中国绘画的人文特质展开探讨。
一、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绘画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其历史的源头据考古学家在陕西梁家河遗址的发现,为早期中国绘画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它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及艺术历史的缩影。
二、崇尚自然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中国绘画注重表达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国画家经常通过绘画表现自然景物,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他们运用画笔捕捉大自然中的美,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内心感受。
中国绘画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情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大自然相融合。
这种和谐统一的特质使中国绘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关系,在审美意义上回归到人类内心的感受与追求。
三、追求内涵与意境的艺术追求中国绘画重视其作品所传递的意境和内涵,通常通过抽象的手法表现主题及构图。
中国画家追求以简约、留白的手法来突出作品的思想和意义。
他们通过意象的设定和意境的构造,让观者能够自由地想象和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中国绘画出奇制胜,通过勾勒神秘而充满内涵的表现方式,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共鸣。
四、强调笔墨艺术的精神体验中国绘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将其视为绘画表现的核心要素。
中国画家善于运用毛笔与水墨,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表达画面的情绪与意蕴。
毛笔的润泽与墨色的明暗变化,使得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墨在中国绘画中既有物质性的表现,也有精神性的表达。
中国绘画通过笔墨的运用展现了画家的精神追求和内心体验,使观者也能在欣赏中获得心灵上的升华。
五、注重艺术传承与创新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传统,但同时也注重创新与发展。
中国画家在传承先辈的艺术传统的同时,也注入了现代的艺术元素和创新思维。
论中国绘画品评标准的“神”“逸”之变
论中国绘画品评标准的“神”“逸”之变作者:杨硕鹏来源:《美与时代·中》2022年第05期摘要:从六朝人物贵“气韵生动”,到唐至北宋院体画的“神品”至上,再到文人绘画的“逸情”自娱,中国绘画“神品论”和“传神说”的“神”在绘画领域的实质内涵为主客统一而偏于客体,“逸”的内涵则是主客统一而偏于主体。
“神”“逸”都不单纯地强调主客对立,二者都注重寓无限的意于有限的象之中,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当中,通过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物象引发无穷的想象,即注重的是“细节忠实与诗意追求”的自然结合。
关键词:“神”;“逸”;绘画品评;自然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俱乐部制改革研究”(gxyqZD2021016)、安徽省教育厅2021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本草图经》药图考证研究”(SK2021A0339)、安徽中医药大学2021年教学管理研究重点项目“高等中医药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zlgc047)、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20rwdj03 )研究成果。
中国绘画一代有一代之主题,如六朝之人物、唐之仕女、宋之花鸟、元之山水,且一代有一代之風尚,一代有一代之审美标准。
在这一变化过程当中始终存在一条主线,不管是美之创造者还是美之欣赏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人的主体意识逐步抬高。
从绘画方面来讲,由唐宋的“重神”到宋元的“主逸”就是这一变化在绘画审美旨趣上的转变。
一、六朝人物贵“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在绘画品评中占据重要地位,更有直指宇宙本体的内涵包括其中。
谢赫《古画品录》曰:“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
”[1]作为品评标准的“气韵生动”在魏晋时期之所以能够成为最高标尺,这和当时的人物品藻密不可分。
绘画领域中人物画的盛行为绘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气韵生动”正迎合了当时的品评风尚。
“气韵生动”是主客体完美结合的产物,既有对象精神的生动再现,也有主观情思的深切观照,因此这一美学命题不仅照耀了整个中国画史,而且成为绘画品评当中重要的品鉴标准。
日本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与日本国精神的联系
日本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与日本国精神的联系日本传统绘画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种艺术形式与日本国精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滋养,共同塑造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首先,日本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体现了日本国精神中的自然崇拜。
在日本的传统绘画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无论是山水画中的山川河流,还是花鸟画中的花草树木,都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将自然界的美妙呈现在观者面前。
这种对自然的崇拜源于日本国精神中的“自然即神圣”的思想,认为自然界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绘画,艺术家们将自然界的美丽和神秘感传达给观者,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日本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体现了日本国精神中的审美追求。
日本人对于美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在日本的传统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线条、色彩和空间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于形式和构图的精心设计。
无论是日本画中的墨迹渲染,还是浮世绘中的色彩斑斓,都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种审美追求贯穿于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不仅体现在绘画中,也体现在建筑、服饰、花艺等各个领域。
通过绘画,艺术家们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追求呈现给观者,使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
此外,日本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还体现了日本国精神中的平和与内敛。
在日本传统绘画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过分张扬和夸张的元素。
相反,它们更注重细腻和内涵的表达。
无论是山水画中的静谧山川,还是人物画中的淡雅姿态,都透露出一种平和与内敛的气质。
这种平和与内敛的精神是日本国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和谐共处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通过绘画,艺术家们将这种平和与内敛的精神传递给观者,使人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最后,日本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还体现了日本国精神中的传统与创新的平衡。
日本人深知传统的重要性,他们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并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三年级美术上册《茂密的山林》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山林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2.作业要求:注重线条、色彩和构图的表现,力求作品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3.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案例亮点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幅茂密的山林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山林的特点,如树木茂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将共同探讨绘画技巧,相互交流心得,共同完成一幅画作。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幅作品完成后,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首先,学生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总结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a.透视:介绍近大远小、近清楚远模糊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透视表现山林的层次感。
b.明暗对比:讲解光线对山林色彩的影响,示范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山林的立体感。
c.色彩搭配: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冷暖色调、对比色等表现山林的色彩丰富性。
3.强调观察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
小学美术《大好河山》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自然景观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不同地域景观的特色,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它们的美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条、色彩和构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创作过程中,如何将内心情感融入作品,使画作具有感染力。
举例解释:
-在绘画实践中,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自然景色转化为自己的绘画语言,如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冷暖搭配。
-针对构图难点,教师可提供一些构图技巧,如“三分法”、“对角线法”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画面空间。
-为突破情感表达难点,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自然景观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1.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我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提高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运用所学线条、色彩等绘画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大好河山作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鼓励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激发创作潜能,提高审美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好河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令人难忘的自然景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自然景观特色融入绘画作品”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徐悲鸿的绘画思想
徐悲鸿的绘画思想作者:许经文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年第05期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凭借着他的天才智慧、坚毅的精神和毕生的努力,成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少有的能够全面掌握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艺术大师。
此外,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
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
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才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
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一、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形成1、历史的烙印徐悲鸿所处时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阵痛时期。
在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为,丧权辱国,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经济上,中国开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贫苦大众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痛不堪言。
在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预示着社会改革大潮的到来。
同中国农村千千万万家庭一样,徐悲鸿从小就目睹了家族的日趋衰落,他的父辈不乏有开明聪慧能为之士,他们也曾关注时局的变化,也有与命运抗争的奋斗历程,最终不能挣脱历史的命运。
“自古贫寒出俊才”,徐悲鸿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动荡的社会、清贫的家境,自然培养了他吃苦耐劳、自强奋进、力主抗争的精神,也使他早在幼小心灵播下了“悲天悯人”的种子。
因生活所迫,徐悲鸿父子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卖艺,靠艺谋生,残酷的生活环境激发了他立志成才的决心。
在他近十年的漫漫求学路上,尽管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他却义无反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逆境既可以压垮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徐悲鸿没有被恶劣的客观生活条件所吓倒,他善于抓住各种机遇,孜孜以求,专心致志地学画,为成就他的绘画事业,为他后来步入艺术的殿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 区 分 出 哪 是 意 大 利 油 画 , 哪 是 法 国 油 画 , 甚 至 同
一
时 期 的绘 画 如 意 大 利 文艺 复 兴 时 代 的作 品 ,我 们
一
眼便 能分 辨佛 罗伦 萨和 威尼斯 艺术 。 然 而 ,伟 大 的理论 发 现的 悲剧 在于 :一 旦脱 离 了
我们 在 强调 绘 画的地域 精 神时 ,往 往 忽视艺 术 本 所 针 对 的 特 定 现 象 而沦 为 口号 ,任何 理 论 都 会 变 成 身 对 于 自然 的 塑 造 。 “ 江南 如 画” 或 “ 风景如画”
“ 自然 ” 和 中国 的 “ 造 化 ”本 身 包 含 着 超 越 现 实 景 模 式 。 世 界 艺 术 史 的 确 呈 现 出 鲜 明 的 时 代 和 地 域 特
物 的理 念或 “ 心” 。范 宽说 , “ 师 造 化 不 若 师 吾 色 。 当 我 们 进 入 艺 术 博 物 馆 时 , 无 需 阅 读 标 签 , 就
心 ” ,拉 菲 尔说 他依 据 心 中的 理 念 取 舍 自然 之美 , 讲 的都 是 心 灵 对 自然 的 把控 。 “ 江 南 如 画 ” 的 说 法 与 之 相 同 。 关 于 此 点 , 欧 洲 有 个 流 行 于 文 学 艺 术 中 的概 念 ̄ q p i c t u r e s q u e( 如画 的观 念) 。
专 稿
自然 、精神 与绘 画
文 /曹 意 强
“ 江 南 如画 与 中国精 神” 展览 ,不 仅展 示 了 中国 了 巨 大 的 影 响 , 可 以 说 是 当 时 一 项 重 要 的 思 想 发
当 代 油 画 的 风 貌 , 而 且 为 我 们 反 思 重 要 的 理 论 问 题 现 。 这种 理论 对 艺 术 史 研 璋 芒 起 了推 动 作 用 ,促 使 人 提 供 了机会 。
宽 、 郭 熙 的 山 水 画 与 董 源 、 巨 然 的 作 品 相 比 , 前 者 温克尔曼生活在1 8 世 纪 的 德 国 , 他 所 看 到 的 古
体 现 了 北 方 地 貌 的 雄 伟 ,后 者 体 现 了 江 南 山 水 的 秀 希 腊 的 民 族 和 时 代 精 神 , 与 其 说 是 那 种 精 神 产 生 艺 丽 。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佛 罗 伦 萨 和 威 尼 斯 绘 画 也 因 术 ,不 如说 是艺 术创造 了精 神 。 地 域 的 差 异 而 出 现 不 同 的 风 格 。 前 者 重 清 晰 的 形 体 我 的 英 国 朋 友 、 著 名 学 者 约 翰 ・奥 涅 斯 教 授 提
们 考 察 为 何 在 不 同 的 时代 、不 同的 区 域 、不 同的 民
欧洲艺术从 1 5 世纪至 1 9 世 纪 强 调 模仿 或再 现 自 族 中 会 产 生 不 同 的 艺 术 形 式 与 风 格 , 而 这 些 不 同 的
然 , 中国 自古 以 来 即提 倡 “ 师 造 化 ” , 当 然 西 方 的 风 格 又 隐 含 着对 世 界 的不 同观 看 方 式 和不 同的 反 映
样 或那 样 风 格 的 作 品却 是艺 术 语 言 本 身 ,换 言 之 ,
题 ,但 问题 在 于 :这 种 精 神 产 生 于何 处 ? 黑格 画 的 眼 光 在 重 塑 自然 。 不 可 否 言 ,艺 术 是 上 帝 世 界精 神 的最 高 体 现 ,这 本 身 隐 含 认 , 自然 环 境 对 艺 术创 作 会 产 生 影 响 ,如 李 成 、 范 着 艺术对 精 神 的主动 塑造 力量 。
的说 法 恰 恰 暗 示 :我们 在描 绘 某 个 特 定 的 景 色 时 , 现 实 只 起 引 导 、 刺 激 作 用 ,而 真 正 主 导 我 们 画 出 这 概 念 化 的 无 意 义 循 环 论 证 , 从 而 被 人 们 不 假 思 索 地
接 受 、运用 。
艺 术 反 映 时 代 和 地 域 精 神 这 个 说 法 本 身 没 有 问
和 雕 塑 感 , 后 者 倾 向 于 色 彩 和 笔 触 的 涂 绘 表 现 。 以 出 了 神 经 艺 术 史 。 按 照 他 的 学 说 , 环 境 影 响 我 们 的 乔 尔 乔 内 和 提 香 为 代 表 的 油 画 显 然 与 威 尼 斯 明 丽 的
天 光水 色有关 系。
“ 视 觉大 脑 ” ( v i s u a l b r a i n ) ,由此会造 成对 某些 事 物 的 关 注 或 忽 略 。例 如 ,湿 润 的 江南 ,绿 水 青 山 ,
代 精 神 说 ,而 黑 格 尔 的理 论 则 是 建 立 在温 克 尔曼 的 所 见 的 艺 术 作 品 的 培 育 。 如 果 我 们 看 完 一 个 版 画 展 艺 术 理 论 基 础之 上 的 。温 氏从 古 希 腊 艺 术 中推 演 出 览 , 走 出 户 外 ,会 发 现 整 个 世 界 都 是 黑 白 的 画 面 。 某 种 民 族 和 时代 的精 神 ,黑 格 尔 将 之 发展 为上 帝 在 法 国 历 史之 父米 什 莱 就 记 录 过 这种 感 受 。法 国 作 家 人 类 精 神 中 的最 高 显现 ,这 种 精 神 说 对全 欧 洲 产 生 普 鲁 斯 特在 看 过 夏尔 丹 的静 物 画 后 ,突 然 发 现 饭 后
法 国 哲 学 家 丹 纳 把 制 约 艺 术 风 格 的 要 素 概 括 为 无 形 中 造 就 了 我 们 的 视 觉 大 脑 , 在 绘 画 上 自 然 倾 向
人 种 、特 定 时 代 和 特 定 气候 。最 后 一 个 要 素 就 是 自 于 水墨 效果 的表 现 。 然 环 境 或 氛 围 。 丹 纳 的 理 论 源 于 黑 格 尔 的 民 族 和 时 这 点 无 可 否 认 ,然 而 ,我 们 的 视 觉 大 脑 也 受 我 们